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散文《秋水》(节选)《非攻》(节选) 《察今》(节选)单元训练 苏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秋水非攻复习

高三语文:秋水非攻复习

拓展延伸: (1)反战题材作品
1、杜甫 《石壕吏》 2、杜甫 《兵车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现实: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NO WAR”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人民网评:9·3胜利日,我们不会忘记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历经七十多年的淬炼,那一 刻的怒吼仍然振聋发聩。
• 5. 顶真修辞断句法。
•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 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根据这 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 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在这种情况下; 才;脸
望洋向若而叹曰:
仰视的样子;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 这样
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认为; 没有谁;比得上;宾前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小看,形为动;见闻,动为名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轻视,形为动;不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取独; 看到边际,形为动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到;您;危险
解题 论题 论点
论据
非攻 反对攻国 驳论文
攻国是否正义 君
子 不
由小到大
攻国为大不义 明
类 层层深入
窃桃李不义 攘人鸡犬不义
比 论 人 证 事实论证

取人马牛不义
都 知
逻辑清晰
杀不辜人不义
小结:非攻,就是谴责攻伐掠夺的
不义之战,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 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 不是一般的非战,对于防守诛讨的正 义之战作者是赞成的。从文中我们可 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是反对 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并深入指出如 果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进行赞誉, 那就是不知义与不义之别。

22015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课件:《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必修三)(苏教版)

22015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课件:《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必修三)(苏教版)
六、句段翻译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
使“将相和”的美谈流传至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张良与韩信如同 两颗明星,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闪光。张良善将将,韩信善
将兵,二者配合,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的成功,才有了汉王朝的统一兴盛。是双赢的智慧,使张良 与韩信在汉朝树立了威信,建立了功业,使历史的星空中又 多了两颗耀眼的明星。
不要轻易说“不”,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 候,甚至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 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从此霸王 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 的帮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项羽太在乎
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像韩信。假如项羽
庄子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
终成南华真经。曳尾涂中,逍遥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
铸就。你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 却又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你满纸
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于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
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3.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 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面对此,天下的君子都懂得谴责他们,认为这样是不 仁义的。现在最大的不义是攻打别人的国家,却不知道谴责 他,反而称赞他,称他是仁义的。这样难道说是懂得义与不

秋水-非攻 上课用

秋水-非攻 上课用

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
/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
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
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A
29
今 为有政者一得人则/儒入罚人之墨园/圃此思何/窃也其想/桃以李亏比人/众自较闻利则也非/之至/攘上 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 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 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 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 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 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 /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 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 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的艺术风格。
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 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 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周一生贫困,他 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 甘愿闲居独处。
A
14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 过隙,忽然而已。”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
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
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

A
27
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以吾两人在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独畏廉将军哉
A
28
今有一人/儒入人墨园圃思/窃其想桃李比/众较闻则非之/上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文回顾练(十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2021年整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文回顾练(十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文回顾练(十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文回顾练(十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文回顾练(十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的全部内容。

课文回顾练(十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不仁兹甚兹同滋,更加2.泾流之大泾同径,直3.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见错误!2.若错误!3.以错误!4.穷错误!5.向错误!6.殆错误!7.非错误!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节2.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认为……轻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义:脸向东今义:方位名词,东边2.于是..②..①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①古义: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②古义:面部表情,脸色今义:面貌、脸面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古义: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翻译: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2.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高三语文配套课件:4.24《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ppt(苏教版必修3)PPT教学课件

高三语文配套课件:4.24《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ppt(苏教版必修3)PPT教学课件

2021/01/22
5
导记·晨读晨练
2.通假字
(1)泾.流之大: 同“径”,直
本 课
(2)不辩.牛马: 同“辨”,辨别
栏 目
(3)其不仁兹.甚矣: 同“滋”,更加

关 (4)拖.其衣裘: 同“脱”,剥下
文本24~25
2021/01/22
6
导记·晨读晨练
3.古今异义
(1)百川灌河. 古义: 特指黄河
11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24~25
以.亏人自利也: 因为
(5)以作乃《入师见说。》问以:.贻“之何:以.战来?,”用:来凭,凭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而


目 开 关
于 不是 入虎焉.穴河,伯欣焉.然得自虎喜子::
语气助词,放在句中,表停顿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6)焉今 寒吾 暑子 易又 节死 ,始焉.一:反兼焉.词:,于语此气助词
15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24~25
6.句式积累
(1)判断句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②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课 栏
(2)省略句
目 开
开 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8.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
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2021/01/22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3
导记·晨读晨练
文本24~25
二、和平的呼唤
1.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老子
文本24~25
【主题积累】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3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3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本课话题——谦虚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中有个海神叫若,有个河神叫河伯,河伯居于黄河,自视清高。

后来,他看到了烟波浩渺、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浅陋,由原来的沾沾自喜变得自惭形秽。

庄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由骄傲自满到虚心认错的河伯形象,也阐述了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自新的哲理。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在中国历史上,马谡骄傲轻敌痛失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首;关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兵败荆州走麦城;诸葛孔明“一生唯谨慎”,辅佐刘备成大业;唐朝名相魏徵“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等等,都表明了品格谦虚与否关乎事业成败的道理。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谦虚是最高的克己功夫。

——莎士比亚2.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鸠3.当我们谦虚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4.一个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就没办法不谦虚。

——老舍5.一知半解的人,多数不谦虚;见多识广的人,多数谦虚。

——谢觉哉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泾.流( ) 两涘.( ) 渚.崖( ) 园圃.( )犬豕.( ) 鸡豚.( ) 栏厩.( )【答案】jīnɡsìzhǔpǔshǐtún jiù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泾流之大( )(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答案】 (1)“泾”同“径”,直 (2)“辩”同“辨”,分清,辨别 (3) “兹”同“滋”,更加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不见.水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 (2)若⎩⎪⎨⎪⎧望洋向若.而叹曰( )以为莫己若.者(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 (3)故⎩⎪⎨⎪⎧此何故.也(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 ) (4)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我之.谓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5)以⎩⎪⎨⎪⎧以.亏人自利也(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作《师说》以.贻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6)闻⎩⎪⎨⎪⎧闻.道百(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7)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至于.北海(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8)则⎩⎪⎨⎪⎧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答案】 (1)动词,看见/介词,与“于”一起表示被动/动词,召见,接见 (2)名词,海神名/动词,比得上/连词,假如 (3)名词,原因,缘故/形容词,旧/名词,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4)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5)介词,因为/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拿,用 (6)动词,听到/名词,见闻,学识(7)介词,在/介词,表被动/介词,引出地点/介词,对、对于(8)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副词,是,就是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秋水时.至( )(2)顺流而东.行( )(3)东.面而视( )(4)从而誉.文( )(5)以亏.人自利.也( )(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2课时)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2课时)

我国的一部分海域。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 大道之家,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慷慨、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兹”通“滋”,更加。 ③其不仁兹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古今之义。 ①百川灌河 .
黄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泛指一切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是 焉河伯欣然自喜 .. 古义:在这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东面 而视 ..
古义:面向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方位。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至于北海 .. 古义: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精练 1.给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泾 流(jìnɡ ) ②两涘 ( sì ) . . ③渚 崖( zhǔ ) . ⑤园圃 ( pǔ ) . ⑦栏厩 ( jiù ) . ⑨不辜 ( ɡū ) . ④贻 笑大方( yí ) . ⑥攘人犬豕 鸡豚 (shǐ tún ) . . ⑧衣裘 ( qiú ) .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步步高”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步步高”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作的者逻辑介思绍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
想像1丰.富庄,子构(前思3奇69特?,-词前汇28丰6?富),,善名于 周对,事战物国进中行期极哲细学致家、、极散生文动家的,描宋绘国。蒙鲁 人迅。先曾生任曾蒙称漆赞园庄吏子,的但文不章久“辞汪去洋。辟庄阖周, 一仪生态贫万困方,”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 织处了表一贱是三篇外子理背时讨各题张别局重话满草,老人切、相十十篇》与景的社种,面要,《,,战一鞋不子物事寿对三一生介人会不文。的就,、庄或说国书,愿思,物夭的篇。动绍们变同化一难《或杂子四明时风穿和想世并、。,一具从革的上篇免秋著篇》处个期格粗统,称无生其般体不的流一贻,水书是一游人,独衣治和“本死中认的同现派时笑它》立庄书说见战特和者老老质、内为想的象。出大是通说周,识争,破合子庄区善篇,像阶和他现方过《,的为有频它鞋作同”别恶七内熔层规们了了河庄推,门道限发把子。是。,、,篇于和律针百。伯子行形徒家,深,他道庄无得外是一利,对家和·自成,所经社奥甘继家子论失篇庄炉益逐一争海外己了如著典会玄愿承思认大、十周,出渐些鸣神篇的不果之动妙闲并想为小荣五自使。发形社的若》政同骄一荡的居发的世、辱,著抽《,成会繁的中治的傲,,哲独扬代间贵都杂,象庄探了问盛对最主派自共当
3.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2)一词多义
①殆吾思非而至不于学子则之殆.门:_则精__殆神._疲_矣_倦:__而__危_无_险__所___得___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__概__
②闻闻且.道夫百我:尝_闻听_说_少_仲尼之闻.:_见__闻__,__学_识__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5)形容词用作动词 众闻则非.之:__指__责_____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
3.翻译句子

苏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专题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应用体验之旅训练及详解答案

苏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专题四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应用体验之旅训练及详解答案

高中语文专题四第18课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应用体验之旅训练苏教版必修3 "YiNG YON G(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涘渚崖之间涘: 水边、岸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 危险C.众闻则非之非: 诽谤D.以亏人自利也亏:损害解析:C项“非”为形容词作动词,非难,责怪。

答案:C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①野语有之.曰B.②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①望洋向若而叹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②策之不以其道解析:A项“见”,均表被动;B项“之”,①代词,代俗语的内容,②结构助词,的; C项“向”,①面对,②假使;D项“道”,①道理,②方法。

答案:A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A项“至于”是“到达”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指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B项“面目”指“脸色,面部表情”;现代汉语中指脸的形状,人的相貌。

C项“以为”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

D项“大方”指“深明大道理的人”;现代汉语中则是指: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答案:C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我尝闻少仲尼之闻B.秋水时至C.今我睹子之难穷也D.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解析:A项“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项“时”,名词作状语;D项“亏”,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C5.下列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B.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C.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D.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解析:D项,应为“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散文《水》(节选)《非攻》(节选) 《察今》(节选)单元训练 苏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散文《水》(节选)《非攻》(节选) 《察今》(节选)单元训练 苏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散文《水》(节选)《非攻》(节选)《察今》(节选)单元训练苏教版◎一词多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至大为攻国. (城邦)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C.等死,死国.可乎 (国事)D.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地域)答案:A解析:国家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意动词,以……为病)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形容词,强)C.疾.风知劲草(形容词,猛烈)D.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名词,病)答案:A解析:动词,厌恶、痛恨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B.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谒见)C.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表被动,相当于“被”)D.风吹草低见.牛羊(看见)答案:D解析:xiàn,出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尔言过.矣(形容词,错误)B.是谁之过.与(名词,错误、过失)C.无乃尔是过.与(名词,错误、过失)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分、过于)答案:C解析:动词,责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兵器)B.上使外将兵.(军队)C.可汗大点兵.(士兵)D.兵.旱相乘(军事、战争)答案:A解析:兵器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谷不可胜.食也(美好的)沛公不胜.桮杓(shēng 能承担,能承受)B.二败而三胜.(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超过)D.亦遂增胜.(胜景、胜地,优美的景色)答案:A解析:“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读shēng,解释为“尽”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学于余(时俗、时尚)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时代)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常常、经常、不时)D.斧斤以时.入山林(时节)答案:C解析:时机、机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定数)C.数.罟不入污池(数目多)D.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几个)答案:C解析:cù密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递交)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拿出)B.舜发.于畎亩之中(起用、兴起)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爆发)D.发.其士文之悲哉(抒发、流露)答案:A解析:“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中的“发”解释为“打开、拿出”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代价,通“值”)B.中通外直.(笔直、平直)C.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一直)D.直.不百步耳/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简直、竟然)答案:D解析:“直不百步耳”中的“直”解释为“只是,仅”11.下列句子中加点“而”不全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不患寡而.患不均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答案:C解析:“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而”作连词,表并列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连词,表假设)军惊而.坏都舍(动词,如同,像)B.东面而.视(连词,表修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重点难点突破《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新人教版学案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过、相、窃、凶等)、虚词(焉、之、以等)、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背诵相关名句。

2.重点辨析“焉”的用法,掌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句的特点。

3.翻译重点句式(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分别是(1)( )A.⎩⎪⎨⎪⎧ 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B.⎩⎪⎨⎪⎧ 秋水时.至斧斤以时.入山林 C.⎩⎪⎨⎪⎧ 以亏.人自利也亏.无为之大道哉D.⎩⎪⎨⎪⎧ 入人园圃窃.桃李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宜可使(2)( )A.⎩⎪⎨⎪⎧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无乃尔是.过与 B.⎩⎪⎨⎪⎧ 河内凶.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则将焉用彼相.矣 D.⎩⎪⎨⎪⎧ 材木不可胜.用也刑人如不恐胜.(3)( )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C.⎩⎪⎨⎪⎧ 固而.近于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 虎兕出于.柙移其粟于.河内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既来之,则安.之 4.下列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5.补写出下列各句空缺的部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必修三(三)《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必修三(三)《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
24
③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2009年浙江卷翻译题) 答案 宾语前置。惟恐其不予吾也。 ④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 其意以告来者。(2009年四川卷翻译题) 答案 宾语前置。不继吾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
25
4.重点语句翻译。 ①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点拨 “无乃……与”,固定句式,表示推测语气;特殊 宾语前置句,等于“无乃过尔与”;重点实词,过,责备。
22
点拨 这类宾语前置句,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否 定词“不”“莫”“未”等;第二,作宾语的往往是代 词。符合上述条件者,均是宾语前置句。
23
演练体悟 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还原为正常句式。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答案 宾语前置。弗怠之。 ②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2009年天津卷翻译题) 答案 宾语前置。必不予吾也。
9
③( B )
A.昔 颁者 白.先 者.不 王负 以戴 为于 东道 蒙路 主矣
B.则 今无 我望 睹民 子之 之. .多 难于 穷邻 也国也
C.固狗而彘.近食于人费食而.不知检
D.虎移兕其出粟于于..柙河内
解析 A项……的时候/……的人。
B项取独。
C项表递进/表转折。
D项从/到。 10
(2007浙江卷 第12题D项)
解析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兼词,
于之。
答案 不同
21
3.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说说下列句子有何共同特点。 ①以为莫己若者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恐年岁之不吾与 ④古之人不余欺也 ⑤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答案 均是宾语前置句
19
(2)试用此法做高考题(无需上下文)。判断各组句子中,加点 的“焉”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有积茅土屋成十山数,家风,雨遂兴造焉.焉.(第2050题9年B项安)徽卷 解析 “造”,拜访,及物动词后,代词,它,小屋;不及 物动词后,兼词,于此。 答案 不同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

《秋水》(节选)原文及翻译作品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作品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

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秋水(节选)》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秋水(节选)》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秋水(节选)》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秋水时①至,百川灌②河③。

泾流④之大,两涘⑤渚⑥崖⑦之间,不辩⑧牛马。

于是⑨焉⑩河伯(11)欣然自喜,以(12)天下之美为尽(13)在己。

顺流而东(14)行,至于北海,东面(15)而视(16),不见水端(17)。

于是焉河伯始(18)旋其面目(19),望洋(20)向若(21)而叹曰:“野语(22)有之(23)曰,‘闻道百(24),以为莫己若(25)’者,我之谓(26)也。

且夫(27)我尝闻少仲尼之闻(28),而轻伯夷之义(29)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30)之难穷(31)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32)矣。

吾长(33)见笑于(34)大方之家(35)。

”[注释]①时:按照时令,名词作状语。

②灌:注入,流入。

③河:古时专指黄河。

④泾(jìng)流:水流。

泾:水脉。

⑤涘(sì):水边,河岸。

⑥渚(zhǔ)水中的沙洲。

⑦崖:高峻的山边或岸边,这里指高的河岸。

⑧辩:同“辨”。

⑨于是:在这种情况下。

⑩焉:啊。

(11)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名叫冯(píng)夷。

(12)以:认为。

(13)尽:全。

(14)东:向东,名词作状语。

(15)东面:即“面东”,朝东。

(16)视:远望。

(17)端:尽头。

(18)始:才。

(19)旋其面目:转过他的头来。

面目,借代头部。

另一种解释认为,北海在黄河之东,河伯“东面而视”才能望海,转过头来,只能望河,所以此处应理解为“改变了他的表情”,即由自傲变为惭愧。

(20)望洋:或作“盳洋”、“望羊”,连绵词,迷惘远视的样子。

(21)若:海神,即北海若。

(22)野语:俗语。

(23)之:此,指这样的话。

(24)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道,道理。

百,泛指多。

(25)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若,如,比得上。

(26)我之谓:即“谓我”,说的是我。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27)且夫:表示进层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而且”、“再说”。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教材文言文__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5必修3必修4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教材文言文__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5必修3必修4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 众不我从,悲夫!汝等勿学也。”
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 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 哀哉!”其纵达皆此类。(选自《旧唐书·傅弈传》,有删改)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A.
无乃尔是过与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C.
则将焉用彼相矣 解析 D项均为尽,全。 A项这样/与“尔”同义。 B项收成不好,荒年/不幸。 C项辅佐/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12345
河内凶 B.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材木不可胜用也
D. 刑人如恐不胜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不阙秦,将焉取之 D.
且焉置土石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傅弈,相州邺人也。 武德七年,弈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
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今之僧尼,请令匹配, 即成十万余户,产育男女,自然益国,可以足兵。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 在。又上疏十一首,词甚切直。高祖付群官详议。中书令萧瑀与之争曰:“佛,圣 人也。弈为此议,——‘非圣人者无法’,请置严刑。”弈曰:“礼本于事亲,终 于奉上。而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萧瑀乃遵 无父之教,臣闻‘非孝者无亲’,其瑀之谓矣!”瑀不能答,但合掌曰:“地狱所 设,正为是人!”高祖将从弈言,会传位而止。
“焉”的用法与其位置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放在疑问句句首,为语气副词。当 “焉”放在句末时,有三种情况:放在名词后,为语气助词;放在不及物动词后, 作兼词;放在及物动词后,相当于“之”。当然,有时也有例外。

(新课标 浙江专用)2013版高中语文 教材复习册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 浙江专用)2013版高中语文 教材复习册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新人教版必修3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一、通假字其不仁兹甚 (“______”同“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至于..北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面貌;②面子,脸面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三、一词多义1. 不见水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门宴》) ()生 ⎧⎪⎪⎪⎪⎨⎪⎪⎪⎪⎩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望洋向若而叹曰 ()以为莫己若者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若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 ⎧⎪⎪⎪⎪⎨⎪⎪⎪⎪⎩其咎(《出师表》) ()3.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并诗》)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报任安书》) ⎧⎪⎪⎪⎪⎨⎪⎪⎪⎪⎩ ()穷山恶水 ()4. ⎧⎪⎪⎨⎪⎪⎩望洋向若而叹曰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向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5.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 ⎧⎪⎪⎨⎪⎪⎩众闻则非之 ()仆非敢如此也(《报任安书》) ()非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从而誉.之 ( ) 2.名词作状语(1)秋水时.至()(2)顺流而东.行()(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以亏.人自利也()(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形容词作动词(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2)众闻则非.之()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少.仲尼之闻()(2)轻.伯夷之义()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以为莫己若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散文《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察今》(节选)单元训练苏教版◎一词多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至大为攻国. (城邦)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C.等死,死国.可乎 (国事)D.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地域)答案:A解析:国家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意动词,以……为病)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形容词,强)C.疾.风知劲草(形容词,猛烈)D.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名词,病)答案:A解析:动词,厌恶、痛恨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B.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谒见)C.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表被动,相当于“被”)D.风吹草低见.牛羊(看见)答案:D解析:xiàn,出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尔言过.矣(形容词,错误)B.是谁之过.与(名词,错误、过失)C.无乃尔是过.与(名词,错误、过失)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分、过于)答案:C解析:动词,责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兵器)B.上使外将兵.(军队)C.可汗大点兵.(士兵)D.兵.旱相乘(军事、战争)答案:A解析:兵器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谷不可胜.食也(美好的)沛公不胜.桮杓(shēng 能承担,能承受)B.二败而三胜.(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超过)D.亦遂增胜.(胜景、胜地,优美的景色)答案:A解析:“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读shēng,解释为“尽”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学于余(时俗、时尚)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时代)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常常、经常、不时)D.斧斤以时.入山林(时节)答案:C解析:时机、机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定数)C.数.罟不入污池(数目多)D.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几个)答案:C解析:cù密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递交)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拿出)B.舜发.于畎亩之中(起用、兴起)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爆发)D.发.其士文之悲哉(抒发、流露)答案:A解析:“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中的“发”解释为“打开、拿出”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代价,通“值”)B.中通外直.(笔直、平直)C.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一直)D.直.不百步耳/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简直、竟然)答案:D解析:“直不百步耳”中的“直”解释为“只是,仅”11.下列句子中加点“而”不全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不患寡而.患不均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答案:C解析:“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而”作连词,表并列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连词,表假设)军惊而.坏都舍(动词,如同,像)B.东面而.视(连词,表修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连词,表转折关系。

)C.或百步而.后止(连词,表承接)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连词,表递进)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连词,表并列)答案:A解析:“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中的“而”作连词,表承接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要于.时也。

(介词,对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对)B.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

(介词,在)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表比较)C.龟玉毁于.椟中(介词,表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在)D.虎兕出于.押(介词,从)至于.北海,东面而视。

(介词,引出行为的对象)答案:C解析:“龟玉毁于椟中”中的“于”作介词,解释为“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中的“于”作介词,表被动。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词,句中表停顿)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C.今吾子又死焉.。

(句末语气助词)D.尽心焉.耳矣(句末语气助词)答案:C解析:兼词,当作“于此”讲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则”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

(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B.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那么”)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答案:A解析:副词。

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是”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B.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判断词,是)C.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词,是)D.唯利是.图(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含义,不译)答案:B解析:代词,这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表判断)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副词,同样)C.何以.伐为(介词,因)D.则修文德以.来之(连词,表目的,相当于‘以便’)答案:B解析:句中语气词◎词类活用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B.军惊而坏.都舍(形容词作动词,破坏)C.以其亏人愈多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赞美)D.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非难)答案:B解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坏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敲鼓)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归咎)B.树.之以桑(种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D.既来.之,则安.之(招来,安抚)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招来)答案:D解析: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 ◎古今异义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川灌河.(专指黄河)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到了)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不吝啬,自然,不拘束)D.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重大)答案:C解析:“大方”古义指“深明大义或专通某种学问”,今义指“不吝啬,自然,不拘束”;A今义:泛指河流;B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D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的距离大。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以战喻(请允许我)B.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是“可以”,“以”是“凭借”)C.弃甲曳兵而走.(一般的行走)D.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不定代词)答案:C解析:“走”古义指“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A今义:常用于要求、请求对方;B 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D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通假字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泾.流之大(通“径”,直)不辩.牛马(通“辨”辩认)B.其有仁兹.甚(通“滋”,更加)澭水暴益.(通“溢”,上涨,涨大)C.不如小决使道.(通“到”,漫流)D.故择.先王之成法(通“释”,舍弃,抛弃)答案:C解析:“道”通“导”,疏通,引导◎文言句式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至大为攻国。

译文:(2)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译文:(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文:(5)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译文:(6)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文:(7)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8)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译文:(9)何以伐为译文:(10)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译文:(1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12)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1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译文:(1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文:(15)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1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疑问语气“乎”,表疑问)(3)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莫若己,宾语前置)(4)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见……于,表示被动)(5)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省略介词)(6)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7)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语气词“也”,表判断) (8)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者,……也”,表判断)(9)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以何伐为,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10)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省去主语“国君”) (11)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省去主语“梁惠王”)(12)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13)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14)老虎、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于柙出,介词宾语后置;于椟中毁,介词宾语后置)(15)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听(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16)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于道路负戴,介词宾语后置)◎名句名段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004·湖南卷)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