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非攻
秋水非攻-上课用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 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 无所求,饱食而遨游。”
《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 交甘若醴。”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 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 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 与?”
有一次,庄子到楚国去,路上见到一种髑髅,他枕着髑 髅睡觉,髑髅给他托梦说:“死了,就没有君主在上面, 没有臣子在下面,也没有四季变化旳事,能从容自在地 与天地共久,虽然南面而王旳快乐,也不能超出这了。”
庄子不但向往自由,还十分不满那个等 级森严旳社会,髑髅之言阐明了此点。
传说庄子旳妻子死了,惠施前往吊唁,看到庄 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6、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旳形式。句子前 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旳词,在后一句中 又作了主语。
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 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能够在文中找出紧密 相连旳相同旳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 读。(上面例中旳“小小、大大”亦然)
1、找名词(或代词)和谓语(动词),定句读。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 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 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 寡败矣。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旳,有弟子
所记旳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旳作品。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1、《指南录后序》命名的由来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五人墓碑记》中因为五人的壮举,即使在死后也受到了人们的景仰的句子是: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3、《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话是: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6、《烛之武退秦师》,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7、《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8、《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9、《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10、《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1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12、《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必修三 文言复习
宜兴市汇文中学学科教学讲学稿
4、何以知之
5、君幸于赵王。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8、遂与秦王会渑池。
六、《鸿门宴》
(一)解释重点字词: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旦日飨.士卒
3、沛公居山东
..时
4、素善.留侯张良
5、为.之奈何
..
6、距.关,毋内.诸侯
7、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8、孰与
..君少长
9、吾得兄事
..之
10、张良出,要.项伯
11、籍.吏民
1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1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4、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5、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6、若.入前为寿
17、不.者,若属
..皆且为所虏
18、常以身翼.蔽沛公
19、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0、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1、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
22、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4、乃令张良留谢.
25、会.其怒,不敢献
26、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27、道.芷阳间.行
2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9、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30、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
22015高中语文全程复习课件:《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必修三)(苏教版)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热之中,拒强秦于国门之外,同时,也使二人为后人铭记,
使“将相和”的美谈流传至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张良与韩信如同 两颗明星,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闪光。张良善将将,韩信善
将兵,二者配合,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的成功,才有了汉王朝的统一兴盛。是双赢的智慧,使张良 与韩信在汉朝树立了威信,建立了功业,使历史的星空中又 多了两颗耀眼的明星。
不要轻易说“不”,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 候,甚至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 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从此霸王 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 的帮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项羽太在乎
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像韩信。假如项羽
庄子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
终成南华真经。曳尾涂中,逍遥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
铸就。你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 却又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你满纸
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于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
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3.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 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面对此,天下的君子都懂得谴责他们,认为这样是不 仁义的。现在最大的不义是攻打别人的国家,却不知道谴责 他,反而称赞他,称他是仁义的。这样难道说是懂得义与不
墨子非攻课文
3、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译文: 对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责备,说那太不仁义了。
4、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谓之义。 译文: 然而现在有人竟至于大行不义,去进攻别国,人们 却不知道责备,反倒跟着赞美,说是仁义之举。
5、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 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注释:情、诚通用。如情知。 奚说:言何辞以解说也。 译文: 他们确实不懂得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那些称 赞的话记载下来流传给后世。如果他们知道进攻别 国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那又怎么解释)记 载那些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进一步批评大为不义不但没有按照常理受到 惩罚,反而被当作义来记载。从逻辑上更进 一层,同时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对于战争 不知其非的现象。
第三段: 1、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 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译文: 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见一点黑还能说那是黑, 见很多黑却又说那是白,那么人家一定会以为这个 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假如他尝一点苦说苦,尝 多了苦却又说是甜,那么人家一定会认为这个人是 不知辩别苦甜的了。
注释:《说文》云:“园所以树果,种菜曰圃。”
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的果园,偷窃人家的桃李, 大家知道了就会责备他,上面执政的人抓住了就会 处罚他。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2、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 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依下文,当有 “苟亏人愈多”五字。)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如何看待战争?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也是一个延续千百年的难题。
难点分析
1.《非攻》的主要思想内容。墨子身处战国时 代,频仍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下 层人民对战争普遍有抵触和厌恶情绪。墨子学 派基本代表了下层人民的理想,要求统治者爱 人民,因此反对一切战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着重论述攻人 之国是错误的,希望从理论上说明战争本身的 不义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 呼声。但在当时,兼并战争在国家统一过程是 难免的,他的主张是不现实的。
秋水非攻
实词积累之古今异义
秋水时 4.秋水时至
古:时令,季节 时令, 古:在这个时候 古:面部,脸 面部, 今:时间 今:紧接上事之后出现某结果 今:相貌 5.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 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
河伯始旋其面目 6.河伯始旋其面目
实词积累之古今异义
7.野语有之曰 古:俗 今:不受约束的 今:表示顺承或者引出结果
L/O/G/O
高考第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梳理
浙江省义乌中学 李清
实词积累之通假字
泾流之大 不辩牛马
径 辨
实词积累之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 1.至于北海
古:至:动词“到”,于:介词 动词“ 2.望洋向若 望洋向若 古: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今:视觉模糊 联绵词,
大方之家 3.大方之家
古:修养高,明白事理 修养高, 今:对财物不计较
特殊句式
定后句 闻道百 宾前句 我之谓也 以为莫己若
从而誉之 8.从而誉之
古:跟从并且
一词多义
之
泾流之 泾流之大 我之谓也 仲尼之 仲尼之闻
取独 提宾标志 结构助词,的 子之无穷也 今我睹子之无穷 日暮途穷 日暮途穷 穷则独善其身 穷究
穷尽 尽头,完了 尽头, 处境恶劣,不得志 处境恶劣, 推究到极点
一词多义
见
吾长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东面而视,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入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 风吹草低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
表被动 看见 拜见 同“现”
实词积累之词类活用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东面而对 以其亏人愈多 众闻而非之
意动用法, ……为少 意动用法,以……为少 意动用法, ……为轻 意动用法,以……为轻 名词用作状语,按时令 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使动用法, ……亏损 使动用法,使……亏损 副词作动词,非难, 副词作动词,非难,指责
高一语文 秋水(庄子)
方法总结:
文言词语:及时整理
分类积累
再读 · 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2河伯见了北海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思考讨论:
河伯是一个 的形象。
你从河伯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成语辨析与运用
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生发 望洋兴叹: 起感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开 扩了眼界,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惊 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 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 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 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 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 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又名《南华 经》,今存三十三篇,分内 篇、外篇、杂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 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 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寓言:文学作品的
一种体裁。常带有讽 刺或劝戒的性质,用 假托的短小精悍的故 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 个道理或教训,言近 而旨远。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曰:
宽广的大海
“野语有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闻道百,以 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波澜壮阔的大海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 信;
无边无际的大海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
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
非
攻
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反对攻打别 国的侵略战争。
诵读 · 疏通文字 泾流
jīng liú 直流的水波
两涘渚崖之间 望洋向若而叹
sì 岸
wà ng yá ng
shǎo qīng 小看 轻视
仰视的样子
庄子《秋水》墨子《非攻》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nán)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
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原文: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⒄,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其一: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讲解与例题:第4单元 第19课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
19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1.能够自行梳理始、若、国、之、于、则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准确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内涵,把握其中讲述的道理。
3.学习通过寓言故事、比喻、对比进行说理的手法,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1)《秋水(节选)》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人,思想家。
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其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2)《非攻(节选)》墨子(前468?—前376?),名翟。
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
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2.探寻背景(1)《秋水(节选)》庄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此时农业发展,政治上各诸侯国竞相发展、争霸,而文化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之一的庄周也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扬自己的观点。
本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
《秋水》篇是《庄子》中的一个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秋水”作为篇名,与中心思想无关。
《秋水》篇主要通过寓言,阐发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强调认识事物的复杂性。
(2)《非攻(节选)》作者墨翟生活的时期,各诸侯圈地为国,不断地进行战争,攻伐掠打,以便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国兼并小国,弱肉强食,百姓遭殃,墨翟的“兼爱”“非攻”思想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不愧是大义之说,实在为仁义之道!本文选自《墨子·非攻》,原文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它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
1.识字注音(1)重点字两涘渚..崖之间(sìzhǔ)则殆.矣(dài)园圃.(pǔ)攘.(rǎng)鸡豚.(tún)衣裘.(qiú)不辜.(gū)豕.(shǐ)(2)多音字2.字形辨认3.通假字(1)泾.流之大(同“径”,直)(2)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同“辨”,分清,辨别)(3)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4.一词多义5.古今异义(1)至于..北海古义:到了。
《秋水》(修改稿)
子之难穷也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词性活用:
1秋水时至 (名词用作状语,“按季节”) 2顺流而东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流”) 3东面而视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面向东面”) 4我常闻少仲 (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以之为 少”—“小看”) 尼之闻 5而轻伯夷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 把…看轻—“轻视”) 义者
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指明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1、闻道百。( 定语后置句 )
翻译:听到很多的道理。 2、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翻译: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3、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 翻译:说的正是我啊。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
翻译: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 5、吾非至于之门则殆矣 (固定句式:非……则) 翻译:我如果不到您这里来就危险了。
固定句式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 译为:“不是…… 就……”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 另一层 意思。)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者,……也, 表判断)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格式,可译为 “认为……是” )
《秋 水》(节选)
《庄子》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 2、通过自读课文,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 的能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明白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庄子》简介: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又名《南华经》。是庄子及其 弟子、后学所著。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7篇为庄子自撰,《外篇》15篇与《杂 篇》10篇是庄子弟子或后学的作品。 书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他对现实不满,但又无 法反抗它,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以追求内心的调和 与精神的麻醉,具有悲观厌世的思想。书中对剥削阶级、 对儒家仁义学说的虚伪,都作了揭露和批判,表现了庄子 思想进步的一面。 《庄子》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和虚构寓言故事的方 法进行说理,还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形象生动,绘声绘 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精选12篇)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精选12篇)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篇1《秋水》具有剧烈的文学颜色。
文章一开头,用"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寥寥二十二个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气象万千而又浩淼无边的壮阔景象毫不费劲地描绘了出来,给读者以不尽的吟味。
下面是第一我整理的《秋水》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秋水》阅读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阅读题目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12.翻译下面句子。
(6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
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2分)《秋水》阅读答案(1)灌:注入;汇入 (2)面:面对;朝向;面朝(3)旋:旋转;掉转;转过脸(4)轻:认为轻;认为不值得看重;轻视12. 6分 (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妙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或者: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认为天下壮丽的奇观完全在自己这里)(2)"知道许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或:"听到一点点道理就觉得谁也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13. 2分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假如傲慢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或者:一个人应当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高中语文《秋水》课堂测试题1
秋水(节选)(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泾.流(jìnɡ) 两涘.(sì) 渚.崖(zhǔ) 百川.灌河(chuān) B.园圃.(pǔ) 仲.尼(zhònɡ) 犬豕.(shì) 攘.人犬豕(rǎnɡ) C.野语.(yǔ) 栏厩.(jiù) 兹.甚(zī) 旋.其面目(xuán) D.殆.矣(dài) 鸡豚.(tún) 誉.之(yù) 拖其衣裘.(qiú)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焉:句中助词B.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认为②不见水端.端:头、边C.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至于:到②苟亏人愈多苟:如果D.①入人园圃.圃:苗圃②是.何故也是: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百川灌河.②至于北.海.B.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②始旋其面目C.①东面....而视②窃其桃李D.①至杀不辜..人也②河伯欣然..自喜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我之谓也B.以为莫己若者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沛公安在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回答5~9题。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转,这里指改变 B .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仰视的样子 C .攘.人犬豕鸡豚 攘:偷盗 D .其不仁兹甚.甚:甚至 6.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顺流而.东②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C.⎩⎨⎧ ①以.亏人自利也②项王未有以.应 D.⎩⎨⎧ ①我之.谓也②谓之.不义7.下列对《秋水(节选)》一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 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广阔,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秋水》《非攻》知识点及练习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学习重点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了解断句常识。
2.体会庄子、墨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一、庄子名句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养生主》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山木》3.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田子方》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大宗师》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知北游》二、墨子名句1.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2.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4.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5.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6.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泾.流( ) ②两涘.( ) ③渚.崖( ) ④殆.( ) ⑤园圃.( ) ⑥攘.( ) ⑦犬豕.( ) ⑧栏厩.( ) (2)多音字①⎩⎪⎨⎪⎧ 当.归( )当.天( ) ②⎩⎪⎨⎪⎧龟兹.( )兹.事体大( ) 2.理解词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百川灌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两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河伯始旋..其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始.吾弗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望洋..向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莫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众闻则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以亏.人自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攘.人犬豕.鸡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拖.其衣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罪益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假字①泾.流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辩.牛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不仁兹.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拖.其衣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①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思而不学则殆.: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②闻⎩⎪⎨⎪⎧闻.道百: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③国⎩⎪⎨⎪⎧今至大为攻国.: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等死,死国.可乎: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④故⎩⎪⎨⎪⎧是何故.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 (4)古今异义①百川灌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于..北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东面..而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于是..a 焉河伯始旋其面目..ba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众闻则非.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虚词归纳①以⎩⎪⎨⎪⎧ 以.亏人自利也: 乃入见。
非攻教案
(2)教学流程:展现的整个教学的环节过程,清晰、合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如课前预习、课后延伸或作业等;每个大环节下的几个重点小环节要写清,不能所有的课文都笼统的四大板块;侧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不能出现“一读、二读、三读”等;(3)教材处理设计:整个教学案设计的重中之重,也是检查的重点,教学目标的实施与否,完成力度高低通过这一环节就能清楚体现。
这一板块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不能以教材分析来代替;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问题设计要体现层次性,主问题要有答案要点分析;突出学法的指导;重点环节设计也可辅以设计意图;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要关注细节的处理,让人一目了然。
关于教材处理有两点做特别说明:一是主问题的设计。
主问题是整个教学的切入点,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框架流程与发展趋势。
主问题设计一定要紧扣目标,切中解析文本的要害,好的主问题:(1)指向明确,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2)层次分明,为学生的思考研读设置坡度;(3)可操作性强,成为教师驾驭整个教学流程的指挥棒;(4)难度适宜,可以激起学生的研读兴趣。
如《公输》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感悟墨子的论辩艺术及兼爱非攻思想”,为达成这个目标,设计问题如下: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联系课文,想一想:(1)墨子是如何指出他讲这句话的虚伪性的?(2)五句“不可谓”又驳斥了公输盘哪些可能的狡辩理由?(3)联系第1自然段,比较墨子所做的与公输所说的,你感受到了什么?分析:前两问是对墨子的论辩艺术的研究,(1)问是感悟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辩艺术,(2)问是感悟墨子先发制人,全面出击的论辩艺术;第(3)问是感悟墨子的兼爱非攻的思想。
通过一字一字咀嚼“行十日十夜”以及与“起于齐”联系思考来感悟。
另一点就是一定要紧扣文本,关注细节。
如“行十日十夜”,强调“十日”,为什么?强调“十夜”,为什么?强调“行”,为什么?为什么还有强调“起于齐”?对这些细节的关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感悟。
高中语文 教材复习册 水(节选)非攻(节选)新人教版必修3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一、通假字其不仁兹甚 (“______”同“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至于..北海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面貌;②面子,脸面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三、一词多义1. 不见水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门宴》) ()生 ⎧⎪⎪⎪⎪⎨⎪⎪⎪⎪⎩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望洋向若而叹曰 ()以为莫己若者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若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 ⎧⎪⎪⎪⎪⎨⎪⎪⎪⎪⎩其咎(《出师表》) ()3.今我睹子之难穷也()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并诗》)()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报任安书》)⎧⎪⎪⎪⎪⎨⎪⎪⎪⎪⎩()穷山恶水()4.⎧⎪⎪⎨⎪⎪⎩望洋向若而叹曰()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向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6.⎧⎪⎪⎨⎪⎪⎩众闻则非之()仆非敢如此也(《报任安书》)()非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从而誉.之()2.名词作状语(1)秋水时.至()(2)顺流而东.行()(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以亏.人自利也()(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形容词作动词(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2)众闻则非.之()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少.仲尼之闻()(2)轻.伯夷之义()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以为莫己若者。
《秋水》(节选)最新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以下寓言 庄周化蝶 濠梁观鱼 相濡以沫 运斤成风 每况愈下 越俎代庖 2、熟练地诵读全文
四、固定格式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 是……就……”。
我之谓也。“之谓”,译为:“说 的是……”
例句:其将军之谓也。
五、 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特殊 句式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 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 、医家。
诸子百家——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其大成,之后延 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提倡教化 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 ,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 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 儒家 强调教育的功能,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认为重教 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
诸子百家—道家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这一学派以春 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 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 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 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以柔克刚。政治理 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庄子思想
1、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2、生活态度上主张“顺其自然” 3、精神上追求绝对的自由
评价
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 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 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 高手,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 隐士,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 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 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 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 间的歌者。然而,这一切仍然不足以概括 他。(李怀宁《忙里偷闲读庄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教学重点、难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回顾:
1、微斯人之力不及此。
,;,;
,。
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恩所加,---------------------------------;罚所及,-----------------------------------------。
4、念高危,---------------------------------;惧满溢,---------------------------------------。
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二、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宋国蒙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哲学上表现为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
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抛弃一切文化知识。
他对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三、课文典故补充
伯夷,商朝末年诸侯孤竹君的长子。
他认为武王伐纣是不义的,商朝灭亡后,以不食周粟表明自己的义,饿死在首阳山上。
所以古人称它为义士。
四、课文梳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崖渚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五、分析一下文中重要的表现手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这篇课文揭示的道理。
学习目标:
掌握重要的实词、特殊句式。
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学习重点、难点:实词、虚词积累;理解、运用“非攻”思想。
预习学案
一、作者及其思想简介
1、墨子,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出身低微,注重节俭;注重实践,善于制作;学术上,创建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2、墨家学说以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葬”、“节用”、“非乐”、“非命”等思想为宗旨,反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反对兼并战争,主张打破贵族垄断政治,“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墨子•尚贤上》);提倡“强力”,反对天命观;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的利益和要求。
二、析题:
非:非难、责怪。
非攻:谴责攻打侵略别国的战争。
三、读课文,并给课文断句。
四、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非攻】【非之】
【上为政者】【以】
【攘人犬豕鸡豚者】【不义】
【苟】如果【兹】
【益厚】更加深重。
【不辜】
【攻国】【弗】不
【从而誉之】
五、思考:题目是“非攻”,作者是否开门见山地谈论侵略战争的问题?那么,文中列举了那些行为?(分组讨论)
六、从中可看出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
《秋水》《非攻》课后检测题
一、通假字(3分)
泾流之大不辩牛马其不仁兹甚
二、重点字词(16分)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野语有之曰我之谓也
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以亏人自利也
苟亏人愈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
三、古今异义词。
(14分)
至于北海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今义:我国的一部分海域。
百川灌河古义: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今义:表示后一事往往由前一事引起。
古义:今义: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从而誉之,谓之义。
古义:今义:因此就,表示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四、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
(16分)
秋水时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众闻则非之以亏人自利也。
从而誉之
五、文言特殊句式(10分)
(1)以为莫己若者。
(2)我之谓也。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5)以亏人自利也。
六、翻译句子(30分)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4)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5)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七、文学常识(11分)
1、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宋国蒙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哲学家。
与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篇,其中内篇,外篇,杂篇,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2、墨子,战国时国人,学派创始人。
出身低微,注重节俭;注重实践,善于制作;学术上,创建与相对立的学派。
学说以墨子的“”、“”、“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葬”、“节用”、“非乐”、“非命”等思想为宗旨,反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反对兼并战争,主张打破贵族垄断政治,“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墨子•尚贤上》);提倡“强力”,反对天命观;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的利益和要求。
八、拓展阅读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翻译
庄周家贫,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
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
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
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不同角度的寓意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