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分析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启示

合集下载

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一、英国(一)经验1. 较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7世纪中期,英国率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现代化奠定政治基础。

革命后的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条件,英国走上了工业强国和殖民霸国的道路。

2. 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英国长期以来奉行重商主义政策,这与同时期的亚洲诸国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正好相反,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为英国进行早期的对外贸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及对外进行殖民侵略起到了推动作用,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3.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型。

政治上,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其力量壮大后,成为下院的主导力量,促进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经济上,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交通领域,蒸汽机出现后开始了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发明使得水陆交通发生革命性变革。

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4. 充分利用地利,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英国利用其背对大西洋的地理优势较早的进行对外贸易和扩张。

英国利用其岛国优势,长期推行光荣政策与大陆均势政策,避免卷入欧洲内部纷争,维持霸权。

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机。

5. 近代以来英国的制度创新英国社会之所以能保持长期的社会稳定,是因为英国为适应社会变化,调节各阶层的矛盾,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从而保持社会稳定、持续、和谐发展。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后的英国衰落,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英帝国改为英联邦。

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大经验就是要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生产,农业也不例外。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并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考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无人机进行精准喷洒、使用智能装置进行监测、使用大数据进行预测和决策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并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优质的农产品,同时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二大经验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业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科技的支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要求。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考虑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创新体系等。

同时,也要注意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生态环境的保护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三大经验是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公园以及生态保护地的建设和维护,对于保护中国的自然环境、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产是人类与自然的直接接触,因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最为显著的。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考虑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有机农业、积极开展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这些工作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帮助农业发展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第四大经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

现代农业,不仅仅要追求产量和质量,也要注重产品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启示钟晓东、焦民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农业已由资源依附型转化为智能依附型的高效率、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现代产业。

分析、研究其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可作为我们走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益借鉴。

一、从实际出发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方式世界上一些国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道路基本上有两条:一是资本集约,或叫技术集约;二是劳动集约。

一般来说,实现工业化较早,土地资源丰裕,而劳动力又相对缺乏的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起步往往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革上入手,走资本集约或技术集约道路。

如美国地多人少,主要以劳力节约型为主,采用以州为单位的、区域性布局的农场或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良种技术,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以色列的农业组织形式是基布兹集体农庄和摩沙夫合作社区,由于其土地资源以沙漠为主,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艰苦,因而重点进行了节水型农业科技的研究,形成其技术集约型农业特色。

人多地少的国家是是以劳动集约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首先在充分利用劳动力方面找出路,侧重于采用生物技术,精耕细作,进行集约经营,以提高单产。

如荷兰是一个小国,但其注重设施农业和“温室革命”,由土地高产出型的家庭农场与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相辅相成,成为世界农业强国。

日本是一个岛国,农业的发展主要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即由农协联合分散农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其农协的作用闻名世界。

发达国家历经一个多世纪,创造了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式,最终都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教益:一个国家究竟采取什么方式走向农业现代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农业现代化的方式不能盲目照搬或模仿别国的模式。

上海是人口密集、土地资源贫乏的城市,目前可耕地430万亩,预计今后几年将以每年7.5万亩的速度递减,城市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正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律与启示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律与启示
规模、农业经营方式、农 业人 口的转移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政府与市场的作用等角度对农业现代化的规律进行 了总结 ,以期 在把握 农业现代化规律 的基础上 ,更好地推进我闰 农业现代化。
关键 词 : 农 业现 代化 规 律 启 示
发达 国家 大规模 发展现 代化 农业 已经走 过 了一个 多世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大 ,不 同地 区的农 业发展处 于不同发展 阶 纪 ,大多数 发达 国家 ,如 美 国 、欧 盟 、日本 、以色列 等国 段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农 业基本实现 了机械 化和产业化 ,生 家 ,都 把传 统农业发 展成 了现 代农业 ,一些 新兴 工业化 国 物化和化学化也有一定 的发展 ;中西部地 区发展 比较落后 , 家 ,如韩国 。现代农业建设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通过一百 但情况干差万别 ,山区等落后地区仍以手工劳动和 自然经济 年的发展 。这些国家逐 渐成为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主要供应 为主 , 一些 自然条件 比较好的地区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 国 ,农 业现 代化技 术的 主要拥 有者 ,控制 着 国际农产 品 贸 二、 从农 业 与 其 它产 业 的互 动 关 系上看 , 经历 易 。同时 ,国内经济结 构不断优化升级 ,建立了真正意义上 了由农业 哺 育工业 向工业 反哺 农业 的转变 良好的 发达 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个 经济环境。尽管发达国家国情不同 ,所选择的农业现代化的 共同规律是 ,在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初期 ,农业是整个经
… 一
规律 的约束 ,世 界农业 发展进 程表 明 ,所 有 国家的农 业都 约化 、规模化 ,实际上就是土地的集约化 、规模化 。西方发 在遵 循这 一发展规 律 ,只 是不 同 国家农业所 处 的发展 阶段 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 中,始终伴随着土地的适度集 中。只 不 同。 由于 本 国生产力 发展水 平 的制约和 产业 发展 战略的 是由于不同国家的人均占有土地的数量不同,土地适度经营 不 同 ,不 同国家 的农 业发 展处 于不 同发 展 阶段上 ,西方发 规模 的大小也不 同 ,美 、加 、澳等 国土地 适度 经营规 模最 达 国家的农 业基 本实现 了现代 化 ,其标 志是机械 化 、生物 大 ,欧洲一些 国家次之 ,日、韩等 国土地适度规模较小 。 化 、信息化 ;一 些不发达 国家 和最 不发达 国家 的农业 生产 农业的现代化 进程实质上也是农业生产技术的 集约化和 基本 上还处 于手 工生产 时期 ;大部 分发展 中 国家的农 业处 农业劳动的集约化 。当农业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 以后 ,在实 于第二 个发展 阶段 ,但情 况差 别非 常大 ,有的 已基本 实现 现现代化进程 中,现代农业技术的使用成为第一 因素 ,土地 了现 代化 ,有的 刚刚进入 工业 化阶 段 ,大 部分 国家处 于从 集 中的重要性下 降,甚至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所使用 的 第二阶段 向第三阶段过渡 时期 。 土地规 模反 而下 降。如以色列 、荷兰等 国的特色农业就体现 我国农业基本上处于第二阶段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 了这一规律 。 任务是实现我国农 业从 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 ,即 由机械 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决定了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 期内农 化、半机 械化生产 向现 代化生产转变。更复杂的情况是我国 业生产 以土地适当集中为主 ,正如邓小平所说 :我国农 业发

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乡村振兴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从中汲取启示。

一、瑞士的精细规划瑞士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乡村振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精细化规划。

瑞士政府通过统一的乡村规划,明确乡村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同时,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的效率。

这种精细化规划的经验可以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二、日本的农业产业链升级日本作为农业发达国家,其农业产业链升级经验值得我们注意。

日本政府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

同时,注重培育农产品品牌,帮助农民打开市场。

这种农业产业链升级的经验对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启示。

三、芬兰的创新教育芬兰作为教育强国,乡村教育发展成就显著。

芬兰政府注重乡村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同时,芬兰还推动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合作,开展教育交流,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这种创新教育的经验可以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

四、加拿大的农村社区建设加拿大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政府注重加强对农村社区的支持,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同时,加拿大政府积极鼓励农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这种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对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具有积极意义。

五、希腊的乡村旅游开发希腊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的国家,乡村旅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政府注重保护和开发乡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这种乡村旅游开发的经验可以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启示,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六、德国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德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高度声誉,其成功之处在于注重农产品质量管理。

德国政府建立了严格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近年来,农业发展一直是各国争相关注和探索的焦点。

成功的农业发展经验对于国家的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失败的教训,这些教训是我们借鉴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分析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成功经验1. 制定科学的农业政策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

成功的农业发展国家都能够制定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农业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以确保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2. 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是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成功的农业发展国家始终保持对农业技术的持续投入和创新,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效益。

3. 建立健全的农业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农业市场体系对于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至关重要。

成功的农业发展国家注重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供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价格保护机制,促进合理农产品价格的形成,保障农民的利益。

4. 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成功的农业发展国家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5. 增强农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农民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主体。

成功的农业发展国家注重提升农民素质,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失败教训1. 过度依赖传统农业模式一些农业发展国家长期依赖传统的农业模式,没有及时引进和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难以增长。

2. 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些农业发展国家为了追求农业产量的提高,忽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控制,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担忧,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农业的启示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 并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 劳动力资源丰裕而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 在农业发展中大多以劳动替代资本;而劳动力资源不足但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 大多以资本、技术替代劳动, 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 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基础上, 立足本国现实国情, 依据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 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发达国家是现代农业的先行者, 已经普遍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实践来看,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

事实上, 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 究竟要采用何种起步方式, 主要是由其当时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工业化水平所决定的。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通过对资料翔实的分析和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总结, 指出世界上劳均土地在30公顷以上的国家, 基本上走的是机械技术型道路;劳均土地在3—30公顷之间的国家, 走的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交错型道路;而劳均土地不足3公顷的国家, 多数走的是生物技术型道路。

[1]一、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美国土地资源丰富, 地广人稀,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国的土地和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较低, 而劳动力价格则相对较高, 因而农场主大多使用土地和机械替代劳动力, 相应地, 美国形成以资本、技术替代劳动, 以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

持续的科学技术创新以及强化的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 自始至终是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

(一)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科学技术应用广泛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工具相结合, 在高新技术的作用下, 美国农业机械设备数量倍增, 不仅性能好, 而且不断研究和制造出满足精细化作业需求的农业机械。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2023年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不断提升,农民人均收入也稳步增长。

这是我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结果,也是对过去的经验总结和未来发展的启示。

一、注重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化进程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技术改良和优化,我国的农业产出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例如,种养结合、互联网+农业、智能精准施肥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更加注重农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和创新水平,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强有力的支撑。

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生态平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如今,我国通过生态农业、轮作休耕、植保无人机等方式,在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确保了农业的高产高效。

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为绿色和健康的生产环境。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

我国通过农村危房改造、乡村电商等方式,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未来,应进一步推进农村互联网普及、交通网络完善等方面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更为便利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加强政策扶持,打造农业新动能政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农业补贴、减税降费等,鼓励企业和个人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

这不仅能够激发农业生产的活力和创造力,也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

农业现代化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农业现代化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农业现代化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农业现代化是指借鉴先进国家的种植、养殖和管理经验,运用科技手段和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为此,我国也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业现代化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发展农业科技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发达国家通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业科研,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在耕作、灌溉、植保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

我国应当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加强专家团队建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提高农作物品质和农业生产效率。

二、优化生产结构发达国家倡导多元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粮食、畜牧、水果、蔬菜等多种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均衡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我国应当从农业结构、产业链等方面进行深度调整,促进不同作物的高效种植和优质养殖,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三、推进现代农业管理现代农业管理包括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等措施,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和监测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推广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发达国家积极推动有机农业、低碳农业等绿色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应当积极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生产模式,倡导绿色种植和生态循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五、加强农民培训发达国家注重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我国应当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生产水平,鼓励农民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产学研结合发达国家通过加强产业、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 , 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 , 把生产力状况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

英、法、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 先后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 发展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面临 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对农业问题造成的威胁 , 发达国家也相应调整农业政策 ,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 使现代农业机制日趋完善。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特点 : (一农业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精量化和多功能联合型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之后 , 依据本国国情发展各有特色的现代农业。

美国地多人少 , 工业化开始比较早 , 基础比较雄厚 , 在农业实现全盘机械化之后 , 又朝着大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已有 15%的农户使用了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农业机械。

日本和荷兰由于人多地少 , 地势特殊 , 机械化难度较大 , 很少使用大马力农业机械 , 所以大力普及精量化施肥、喷药和灌溉系统。

英国则介于美日之间 , 在发展中、小型农机具的同时 , 也大力发展大型、高效农机具 ,向多功能联合型方向发展。

目前 , 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均不超过 5%。

而且 , 由于使用了先进的农机设备 ,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迅速的提高。

(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长期以来 , 随着科技革命 ,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 将现代农业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各国有效地建立了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组织机制 , 农业科技含量平均达 80%以上。

各国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工作 , 农田灌溉基本实现滴、喷灌 , 已全面实现良种化 , 有的国家利用育种新技术进行基因组织培育优质畜牧业产品。

一些大型农场已开始用遥感、遥测和计算机程序控制拖拉机耕地 , 很多农民家里的计算机都与国际互联网联接 ,通过计算机得到科技推广信息。

农业现代化经验与体会

农业现代化经验与体会

农业现代化经验分享农业现代化经验分享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可能性。

例如,通过引入智能农业设备、大数据技术、无人机等先进科技,可以实现精准种植、高效施肥、智能化管理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实现农业生产目标的同时,要关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

例如,通过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发展循环农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产业融合农业现代化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农业可以与物流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进行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例如,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配送和保鲜;与加工企业合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农业观光和体验项目,增加农业的多元化收益。

四、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组织化等形式,实现土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规模化生产。

规模化经营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可以引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业品牌,可以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可以通过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监管等措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价值。

六、农民培训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产能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帮助他们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例如,可以开展职业农民培训、互联网营销培训等课程,让农民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和知识。

七、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保险政策、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农业的发展和创新。

国外农牧交错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农牧交错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农牧交错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启示概要:本文介绍了法国、美国、巴西以色列农牧交错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对我国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绿色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打造新时代的城乡融合提供了发展路径。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求中国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将建设,因此亟需关注中国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1发达国家农牧交错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总结1.1法国农牧交错带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法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居世界领先水平,是欧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代表国家。

土地资源充足、生产条件优良是法国农业的根本特点,为法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诺曼底位于法国西北滨海地区,降雨分布较均匀,雨量较大,温差小,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是理想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区,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区。

该地区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程度。

同时,政府在法国农业机械化及规模化发展进程中提供了有利政策,促使法国农牧交错带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其发展经验如下。

1.1.1制度政策层面。

(1)注重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法国提出了“理性农业”的思想和发展标准,认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应只注重生产者的经济效益,还应当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消费者需求的利益。

该思想的提出要求法国政府部门、农业生产经营者等从行为及制度上重视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例如:在农业生产环节中,不可使用转基因技术或合成化学品,如需使用农药,须经过严格审批;政府规定全部餐厅菜谱中五分之一的菜品为绿色环保农产品;同时,法国有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是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有利支撑。

(2)构建了完善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法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包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转化三个阶段。

该体系机构设置细化合理,培养对象包括农业工人、农业技师及农业科研人员,面向不同培养对象设置差异化培训内容,服务机构包括科研院所、新型经营合作组织、专门教育机构及农商会,能够满足各阶层、各阶段的服务需求。

法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法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及启示

法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及启示法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及启示法国是世界上农业发展非常成功的国家之一,其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对其他国家也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下是几点关于法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一、科技创新的推动法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始终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推动力。

法国政府一直注重农产品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很多专门的技术研究机构和大型实验农场。

在技术创新方面,法国在农业科技领域不仅仅在欧洲一流,而且在全球也具备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不仅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且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以人类福祉为本的标准。

二、加强农业产业链和增加附加值法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农产品生产。

法国同时加强了农业产业链的建设,推广了大量与农业相关的产业,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法国的奶制品、葡萄酒、农业机械等都成为了法国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的农业产业链的建设不仅为农民带来了更为丰厚的利润,还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企业经营能力的升级,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注重培养农民和消费者的意识法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还受益于农民和消费者的意识和对农业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法国于1985年建立了可以进行彻底更改长期以来的农业生产方式的科学农业复兴运动。

这种运动以培养农民和消费者的意识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而且法国农民自治团体也有很大作用,通过合理的监管和管理来推动农业发展,并有助于减少农产品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因此农民的收入也随之提高。

四、市场化与政府扶持相结合法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也受益于市场化经济运作和政府的支持。

农民和企业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政策,而且法国农业市场经济有着很强的自适应性和自我调整能力。

政府的扶持可以推行需求引导和政策支持,然而,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可以推动市场提高农业发展的速度和激发创新动力。

总之,法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社会意识培养、市场化与政府扶持的相结合是法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原因。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经验分析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经验分析

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经验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话题。

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经营、科技、管理等各方面的现代化水平。

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对于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发展农业高效、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与经验。

一、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过程,其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元化。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种植、养殖等农业主体不断增加,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2. 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传统农业以种粮为主,现代农业则是以多样化农业为主,尤其是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为三大支柱,以利用资源、发展服务业、提升农民收入为重点,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3.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科技创新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二、发展农业高效农业高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开展现代化的耕作管理。

现代化耕作是指用先进的耕作设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农田生产能力和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粮食丰产和农业持续发展。

2. 科学化的肥料施用。

合理利用农药,应注意不影响环境保护。

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应把握施肥的时间、方法及用量,用户畜粪肥、沼液肥等有机肥料,培养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3. 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

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机械设备代替人体来完成不同农业环节,如耕作、植树、施肥、除草等。

机械化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使农业向中上游迈进。

三、科技创新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手。

我国已经成为许多农业科技领域的领先者。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应重点注重以下方面:1. 研发新型高技术农产品。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的。

本文讨论了美国、日本和西欧三种农业现代化模式,结合对我国资源禀赋、科技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提出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机械化、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等来实现。

(中经评论·北京)一、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究竟采用哪种起步方式,一般地说,主要是由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决定的。

人少地多的国家,首先从生产工具上进行改革,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人多地少的国家,则多投入劳动力,充分利用土地以提高单产水平。

日本经济学家早见次雄和美国经济学家费农·拉坦在大量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农业现代化可分为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欧模式。

(一)美国模式美国模式是指在人少地多、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和低价能源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以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美国地广人稀,人均土地资源丰富,这一资源禀赋特征使得机械相对价格长期下降,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不断上升,促使农场主不得不用机械动力替代人畜力,这种替代包含着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改进。

因此美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起步首先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功率拖拉机、多功能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人均经营耕地最多的农业大国。

以1990年为例,人均耕地73.75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机150马力以上。

同时随着科技成果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美国农业不仅农机数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断提高,设计和制造出适应精细作业要求的农业机械,如谷物联合收割机由牵引式改为自走式,在拖拉机和其他机械上采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液压传动、电子监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

此外美国农业现代化采取的措施还有: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注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经营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发达国家农业增长经验分析及启示

发达国家农业增长经验分析及启示

发达国家农业增长经验分析及启示关于《发达国家农业增长经验分析及启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引言对于拥有13 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如何保证农业产出与人口数量的同步增长,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现实课题,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文章通过研究总结发达国家农业增长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提供有益的借鉴。

国内外研究农业增长的较多文献中,依据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作用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方面:1. 强调非技术类因素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和土地被认为是决定农业产出的基本源泉。

张浩通过分析1949-2005 年间的省份非平稳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劳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997-2003 年间最大。

基于农业劳动力大规模的非农转移。

赵芝俊和袁开智指出中国农业生产中劳动要素弹性开始呈递增趋势,土地要素的弹性稳中有升。

在资本与劳动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替代关系,而土地与劳动和资本之间则具有互补关系。

大卫·李嘉图认为,资本积累是农业产出增长的源泉,而资本投入主要用于增加土地面积和改良农用机械。

乔榛等认为物质资本投入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最大。

舒尔茨指出:有能力的人民是现代经济丰裕的关键。

离开大量的人力投资,要取得现代化农业的成果和达到现代工业的富足程度是完全不可能的。

约翰·梅勒把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概括为:虽然教育本身不是农业发展的充分条件,但它肯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提出:有知识、有创新精神的农民是农业生产率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

喻汇认为,对中国广大农村而言,农业人力资本总量偏低、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是阻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McMillan、乔榛、刘涵等认为影响中国近年来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因素。

国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国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国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韩光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商品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分析、研究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健全的市场经经济制度1.从历史发展过程看,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市场经济在经济制度上保证了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在土地产权、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自主权以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立足点。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没收了亲英派贵族地主的领地,并把这些土地分成小块出售,使之成为农民的财产。

美国政府把向西推进得到的土地宣布为国有,然后出售给移民垦殖,使西部建立起大量的、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在南方还把少部分土地直接卖给或分给黑人。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或经营权,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具有充分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这为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

日本明治维新后,首先废除了封建社会的身份等级制度,允许农民有居住和选择职业的自由。

其次是实行了农业制度的改革,废除了作物耕种的限制和土地转让的限制,允许农民自由种植和土地自由买卖及出租。

农民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一经确立,获取更多收益便成为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内在动力。

这种动力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日益发展的根本力量。

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更促使农村市场经济主体不断增加先进的生产要素投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结果使农业生产的微观基础更扎实、牢固。

2.建立农产品价格调节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并趋向均衡价格。

这是农业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各国一般将农产品价格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市场价格;另一种是控制价格,由国家制定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

这种双重价格机制的基本内容是对农产品价格的支持。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启示与警示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启示与警示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的启示与警示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与警示。

首先,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向中国农业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国外农业国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机械化等,推动农业生产体系的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应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并在现代科技农业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其次,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警示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在现代农业的推动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农药残留等。

因此,中国农业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标准,积极推进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

此外,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还告诉中国农业,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国外农业国家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了农业价值链的延伸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中国农业面临着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中国农业应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

同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还提示中国农业应加强农村土地制度。

国外农业国家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制度的推行,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

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也亟待,建立健全土地产权制度,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个体经营户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综上所述,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与警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素分析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启示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充分发挥制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资本等农业要素效能,从而使高质量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要素的配置水平就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二者是密切联系的有机统一体。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是以政策制度为保障,以产业化发展为关键,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社会化服务为抓手。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尊重发展要素关系,探索自身发展特色,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举。

关键词:增长阈值;帕累托最优新型农业现代化一、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综述西方学者对农业现代化的研究比较早,自美国学者阿布兰特于1935年提出生态农业之后,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石油农业”“自然农业”“有机农业”“持久农业”和“持续农业”,并对其要素进行了大量探讨和分析。

1960年代SCHULTZ认为农业现代化是现代生产要素对传统农业改造的过程;198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角田公正提出了农业科技(以下简称农技)四大要素,即生产的主体、对象、手段和环境,认为技术革命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动因;200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趋势性规律性的变化过程,2000年Gopinathandkennedy提出农业生产要素积累与效率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早在1950-1960年代我国学者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问题。

朱希刚(1994)认为硬技术(优质化肥优良品种)和软技术(政策制度)是实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卢现祥(1996)认为制度变量有降成本、助机制、增效益的功能;唐仁健(2001)认为技术、组织和融资的变革能够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温铁军(2014)认为农业现代化是合作农业和安全农业,并且与资源环境具有正向性;吴学兵(2016)认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政策是条件,土地是基础,科技是动力;杜鹰(2018)认为供给结构和经营主体对农业现代化具有约束作用[1]。

以上中外学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注重农业效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为本文提供了借鉴。

随着研究维度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迅猛发展的前景,中外学者对农业现代化的认知逐渐趋于统一,即农业现代化就是在科学技术融入、现代要素进入、市场引入和社会服务深入等前置条件支撑下,充分发挥制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资本等农业要素效能,从而使高质量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表现出动态性、协调性、发展性、时代性、差异性和世界性等特点,同时表现出社会化、科技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化等特征[2]。

二、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素的阐释农业要素是人们为获取农产品所必须投入的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的总称。

农业要素配置水平就是农业现代化水平。

综合美法日以等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对制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资本等农业要素及密切关系进行以下阐释:(一)制度。

制度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灵魂和统帅,起着导航作用。

制度是政策、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模式等的统称,不同的制度供给会产生不同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科学的制度设计能够起到催化剂作用,可以使其他要素优化组合。

当制度设计科学合理时,就会使科技突飞猛进,转化率增高;使资本要素增加,助推力增大;使资源要素得到很好保护,生产基础牢固。

当制度要素缺失和弱化时,农业现代化发展就会受到阻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会下降。

(二)自然资源。

农业自然资源一般是指农地、生物、水和气候等资源。

农地和水资源居于主导地位。

农地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是粮食安全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

人类很难大规模改变“土生万物”的本性。

农地数量质量与农产品产量呈正相关性。

但是科技要素的渗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农地量减质劣所导致的农产品产量减少,但是不能动摇农地资源的主体地位。

当科技要素能量和效率得以充分释放,农作物单产出现增长阈值后,增产将不可持续。

最佳的选择就是农地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其他要素持续增长的时候,农业生产才能逐渐达到帕累托最优[3]。

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水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使水的使用效率得到充分发挥,其贡献率也将会大大提高。

(三)科技要素。

科技要素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因素,它的渗入能够使其它要素形成合力。

在其他要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科技要素的数量越多质量越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会越高越强,各种效益就会相应地增加,并呈正相关性。

世界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在1%以上,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有一个平稳的增长。

我国大量研究显示,在几个五年规划中农技贡献率处于稳步增长态势。

“九五”为44.5%,“十五”为48%,“十一五”为53%,“十二五”将会达到56%以上。

这表明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中,农技已经成为农业效率增长的主要支撑。

(四)资本要素。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资本要素仍然是关键,直接影响着其他要素的投入,并呈正相关性。

当资金投入越多时,则其他生产条件就会越多越优。

反之,则会量减质劣,直接制约可移动物质要素的投入。

当劳动力持续投入时,将会平抑其他要素投入的减少,可以使农业效率保持不变。

但是在科技要素充足的前提下,劳动力的投入相对减少不对农业效率起到必然的抑制作用,并呈负相关性。

大量研究表明,在农业现代化中,劳动力资本投入比例每降低1%,农业效益将会增加10%。

但是在小农经济中,如果没有劳动力的持续有效投入,农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总的来看,农业现代化诸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紧密结合为一个有机体,共同作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三、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尽管美法日以等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情不一,道路不同,各具特色,但是它们重视发展要素,尊重发展规律和调适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成绩。

其经验大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度是保障。

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保障。

美法日以等发达国家依据国家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地选择本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将农业现代化发展这个子系统置于国家发展的大系统中,协同发展而不是孤立地应对。

适当调整土地制度,出台优惠政策,减少农业人口,促进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增加惠农投资,实行农业高补贴制度。

规避农业风险,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

(二)产业化是关键。

农业产业化是用现代工业化管理方法经营现代农业的过程。

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目标,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以期达到经营一体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企业化的目的。

特别是利用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产业分工更加精细化,从而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

发达国家农业都是先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而后再现代化的。

主要依靠明晰的要素产权归属,优化的要素组合,完善的经营体系,较高的市场化水平,较强的主体自主性和积极性来充实农业经营过程,从而使农业现代化得以完成。

(三)科技是动力。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不同主要在于科技水平的高低上。

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就是依靠现代科技解决农业问题。

因此,发达国家视科技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法宝。

特别是科研体系的构建,普遍得到了非常规地重视,这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亮点。

在构建的过程中,各国都尽力追求科研机构设备齐全,条件先进,经费充足,科研与应用并重。

所以在发达国家农业发展中科技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贡献率,甚至在1970年代科技贡献率普遍达到了60%以上。

例如在化肥有效利用普遍能够达到了70%以上;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喷灌面积美国占比在40%以上,以色列占比高达90%。

发达国家还非常重视农技应用和推广,目前绝大多数农业经营者都是拥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科技农民。

(四)社会化服务是抓手。

由于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经营的分工更加明晰化,作业更加专业化,过程更加便捷化,从而形成了许多新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发达国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以最便捷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参与到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服务于农业生产全过程。

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农业要素的有机整合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投资总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缩短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拓展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4]。

四、启示由于中外国情域情不同,资源禀赋不一,所以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至少有以下启示:(一)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具有中国特色。

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发达国家的境域有所不同,赋有新的内涵。

我国是在世界国家广泛接受生态发展理念的形势下,走上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起点高,理论视野开阔;是在欠发达条件下去完成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多,模式选择广;走的是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目标新,战略意义大。

所以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具有可行性。

目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结构趋同、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附加值较低、资源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低下、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等问题,农业经营基本上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很少表现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现代化特征。

但是以我国现有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水平,通过采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商管理等措施,对新型农业现代化诸要素进行适宜调整,进一步促进要素的有机组合,使动能有序有效转换,使农业现代化成为一个运行良好的大系统,从而使我国农业结构更加合理,运行更加通畅,最终达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稳步提升和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素具有可完善性。

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素具有可补充性。

1.制度要素。

(1)完善农地保护政策,建立农地保护基金,严防死守15.46亿亩基本农田红线不动摇。

建立农业资源储备机制,在保持农田的基本性质不变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鉴国外农地休耕制度,储备农地资源。

利用国际市场和“海外屯田”,减轻国内粮食供给对农地的压力。

(2)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制度。

加快农地制度建设与改革,在法律上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主体,建立多样化的农地使用制度,探索股权经营模式。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农合和低保制度,解除农民农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3)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监管机制。

在尊重农地流转的历史规律,尊重农地流转的经济规律,大力推进农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4)构建农技支撑体系,加强农技研发、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和基地建设,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扩大农技引进,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5)政府作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坚定推动者和支持者,在保证农业现代化建设必要投入的前提下,应适时适度调整财税制度,保障资金供给。

2.自然资源。

目前巨大的自然资源贡献率支撑了我国长期粮食供给的紧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