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常见叶斑病的防治技术
园林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园林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园林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然而,园林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植物和人们带来不小的困扰。
因此,了解常见的园林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园林常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园林环境。
一、病害1. 叶斑病:叶斑病是园林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斑点。
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导致叶片枯萎甚至掉落。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受感染的叶片,保持植株周围的通风和光照良好,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
2. 枯萎病:枯萎病是由真菌或细菌引起的,它会导致植物的根部和茎部出现腐烂的现象。
受感染的植物会逐渐失去水分和养分,最终枯萎而死。
为了预防和控制枯萎病的发生,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避免积水和根部损伤,保持良好的排水和通风。
3. 菌核病: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特点是在植物茎内形成菌核,最终破裂并释放孢子。
菌核病会导致植株的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并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防治菌核病,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及时清除受感染的部位,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
二、虫害1. 飞虱:飞虱是园林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其主要危害是通过吸取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干枯和掉落。
防治飞虱的方法包括定期清理园林垃圾,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使用虫害防治药剂进行喷洒。
2. 蚜虫:蚜虫是园林中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群集的方式寄生在植物的嫩叶和茎上,通过吸取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发黄、卷曲和死亡。
防治蚜虫的措施包括增加植物的抗病性,定期检查并清除受感染的部分,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3. 蛞蝓:蛞蝓是园林中常见的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咀嚼植物的叶片和茎部,导致植物的营养和水分流失。
在防治蛞蝓方面,可以采取人工捕杀、设置陷阱和利用天敌等方式,减少它们对植物的危害。
综上所述,园林常见的病虫害给植物和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扰,但只要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它们的危害。
叶斑病类的防治
主要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中的部分真菌危害所致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
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
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药剂防治,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代森锌、福星乳油、世高水分散粒剂、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乐比耕可湿性粉剂。
选育或使用抗病品种霜霉病类(疫病)的防治该病典型的症状特点是叶片正面上产生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背相应部卷曲,萎蔫苍白。
1. 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
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
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灌水方式最好采用滴灌和喷灌,不要漫灌。
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病梢时,及时摘除烧毁,防止扩大侵染。
4. 化学防治5. 生物制剂:6. 种植抗病品种1. 在园林设计及定植时,避免海棠、苹果等与桧柏混栽。
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2. 结合园圃清理及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3. 3~4月在桧柏上喷洒1∶2∶100倍的波尔多液,抑制冬孢子堆遇雨膨裂产生担孢子。
4.化学防治叶畸形病是由子囊菌亚门中的外子囊菌及担子菌亚门中的外担子菌引起,症状明显。
一般情况下,病菌侵入寄主后刺激寄主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加厚、皱缩;果实肿大,中空呈囊果状物。
防治措施(1)及时摘除病叶和幼芽,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②茎叶腐烂型发生在幼苗出土期。
刚出土的幼苗茎、叶被病菌侵染,导致茎、叶腐烂,并常生出白色丝状物。
③幼苗猝倒型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的未木质化阶段。
朱槿的病虫害防治
朱槿的病虫害防治朱槿(学名:Hibiscus mutabilis)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由于其美丽的花朵和耐旱的特性,在园林中广泛种植。
然而,朱槿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对其正常生长和美观造成了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治朱槿的病虫害,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叶斑病防治朱槿常见的叶斑病有霜霉病和黑斑病。
霜霉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霉菌,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干枯。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喷洒有效的杀菌剂,如多菌灵或苯菌灵;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湿度过高;及时清理枯叶和病叶,防止病菌传播。
黑斑病则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深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防治方法包括:剪除被感染的叶片,防止病菌传播;加强养分供应,提高植物的免疫力;使用专业的杀菌剂喷洒叶面,如铜制剂或多菌灵。
二、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蚜虫是朱槿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会聚集在嫩叶和花蕾上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卷曲,严重时还会引起植物生长迟缓。
防治方法包括:用肥皂水或农药喷洒受害部位,有效杀灭蚜虫;保持植物的通风良好,减少害虫滋生的环境。
红蜘蛛则是朱槿常见的植物寄生虫,它们喜欢干燥的环境,会在叶片上结网并吸食叶汁,导致叶片出现黄斑、干枯。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用喷雾装置喷洒叶片,保持叶片湿润;增加植物的湿度,如通过喷水、增加水分等方式;使用专业的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
三、根腐病的防治根腐病是朱槿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会导致植物的根部腐烂、发黄,并且植株逐渐衰弱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浇水,避免过湿或过干;使用含有生防菌剂的土壤改良剂,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定期清理病根,防止病菌传播。
对于朱槿的病虫害防治,我们需要在日常养护中做到预防为主,结合防治方法进行综合管理。
除了上述提到的防治方法,还应注意日常的植物保护与养护工作,如注意植物的养分供应、避免过湿或过干的环境、定期清理病叶和枯叶等。
大叶黄杨叶斑病的处理方法
大叶黄杨叶斑病的处理方法大叶黄杨是一种常见的常绿乔木或灌木,常常作为观赏植物栽培于公园、庭院中。
不过,在大叶黄杨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叶斑病问题,这会导致植株叶片出现颜色变化、脱落和死亡等情况,给植株的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对于大叶黄杨叶斑病的治疗方法,不仅仅是植物园林的管理者们需要关注的话题,同时对于园林爱好者来说,也非常重要。
一、大叶黄杨叶斑病的主要表现大叶黄杨叶斑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最常见的病菌有黑星菌属、叶斑病菌属和霜霉菌属等。
当大叶黄杨感染了这些病菌之后,就会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出现不同颜色斑块,如绿色、黄色、白色和棕色等,这是由于叶片组织的病变、坏死和褐色液化所致。
2. 叶片的形态发生改变,甚至变形,这是由于叶片组织受到病变的抑制。
3. 叶片因病害过重而脱落,导致植株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影响生长发育。
4. 好发病的部位多为植物老叶、叶洞和瘤部等处。
二、大叶黄杨叶斑病引起的原因大叶黄杨叶斑病的发生和环境因素、病菌、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其它多种因素有关,下面分别阐述一下:1. 环境因素大叶黄杨生长的环境是叶斑病产生的前提条件,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水分等,环境恶劣容易导致植株叶片过度吸水和发展病菌,造成叶片病害。
2. 病菌病原体是大叶黄杨叶斑病造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黑星病按病情可分轻症和重症,一般情况下,重症病菌被风和雨水传播得较广,成片影响大叶黄杨树的健康。
3. 植株本身的抗病力植物总体的健康状态决定其免疫保护能力的强弱,“强身健体”是进行预防病害的最基本保障。
因此,应当注意保障大叶黄杨的健康生长。
三、大叶黄杨叶斑病的防治方法1. 管理和维护技术(1)选择合适的环境条件,合理施肥、浇水和修剪等。
(2)掌握适宜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透气性、土壤pH 等条件,并适时管理。
(3)及时剪去受到病菌的叶片,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用化学药剂、增强催化剂等控制方法进行施药治疗,但使用化学药剂具有弊端。
常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多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
叶斑病的类型很多,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炭疽病等。
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
1.月季黑斑病(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危机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
嫩枝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和病落叶上越冬。
翌年4~5月份,病菌借风雨等传播。
温度合适、叶面有水滴时即可侵入危害,潜伏期7~10d,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
气温24℃,相对湿度98%,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
长江流域一带,5~6月和8~9月两次发病高峰期。
北方大凡8~9月发病最重。
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
坑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够、肥水不当、卫生状况不佳等都利于发病。
2、菊花褐斑病(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先从靠近地面的老叶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近圆形小黑点,后扩大为直径5~10mm的圆形或椭圆形黑斑,中心灰黑色,并有黑色小点。
危机时,数个病斑相连成片,整个叶片焦黑脱落,有的则卷成筒状下垂,叶面凹凸不平,一碰即脱落,整株枯死。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或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4~5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当气温合适时,借风、雨传播。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潜育期为20~30d,在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或植株种植过密时,发病迅速。
3、大叶黄杨叶斑病(1)发病规律: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地变为黄褐色,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直径为2毫米至10毫米,病斑后期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深,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危机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炭疽病
锈病
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 边缘褐色或红褐色。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 黑色小颗粒点。
叶片上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 色病斑,叶背隆起,并散发出黄色或褐色 粉末。
虫害的识别
蚜虫
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 汁液,使叶片卷曲、生
长缓慢,甚至枯死。
红蜘蛛
吸取叶片汁液,使叶片 出现小白点,严重时导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虫植株的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虫源;喷洒敌敌畏、 氧化乐果等药剂进行防治。
案例三: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识别
白粉病主要侵害植物的叶片、茎和花器,受害部位出现白色 粉末状物。严重时,植物的叶片会枯黄、脱落。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植株的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 病叶并集中烧毁;喷洒石硫合剂、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识别
月季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病斑 呈圆形或近圆形,通常直径在310毫米之间,边缘呈褐色,中心 灰白色,有轮纹。
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植株的 引入;加强园林卫生,清除落叶 并集中烧毁;喷洒波尔多液或代 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
案例二:蚜虫的识别与防治
识别
蚜虫通常很小,体色有绿色、黄色或棕色,有时呈透明状。它们群集在植物的嫩 枝、嫩叶和花蕾上,吸取汁液,造成植物生长不良。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 和防治方法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 • 防治方法 • 防治技术要点 • 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别
叶斑病
白粉病
叶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边缘红褐 色,中央灰白色,有轮纹。湿度大时,病 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
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 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 状物。
阔叶十大功劳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灌溉和施肥, 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栽培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阔叶十大功劳叶斑病的发生和传播。通过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措施 ,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抗病能力。
在施肥方面,应注重有机肥和复合肥的搭配使用,以满足植株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同时,应根据 天气和土壤湿度等情况合理浇水,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植株根部病害的发生。在修剪方面,应定期修剪 植株,保持其通风透光,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 洒2-3次。
涂抹药膏
对于一些枝干上的病斑,可以用 刀片削去病斑后涂抹药膏,如百 菌清等,以减轻病情。
灌根处理
对于一些根部病害,可以使用杀菌 剂进行灌根处理,以保护根系不受 病害侵袭。
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
对于一些虫害,可以引入 天敌进行防治,如寄生蜂 、寄生蝇等。
使用生物农药
02
阔叶十大功劳叶斑病的防 治方法
农业防治
01
02
03
科学施肥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以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 肥力。
清除落叶
及时清除病叶和落叶,减 少病菌的传播和扩散。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灌溉、排水,保持土 壤湿度适宜,增强植株的 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喷药防治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 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每
发生规律
该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特别是温湿度和降雨 量。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有效防治方法
目前对于阔叶十大功劳叶斑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药剂,然而 这些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问题。
阔叶十大功劳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2)药剂防治:必要时喷施1次70%炭疽福美500倍液阔叶十大功劳叶面角质坚硬光滑喷药时加入0.1%粘着剂如木工用的白胶水可提高防治效果。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水凡)
认识阔叶黄檀
据《东南亚热带木材》阔叶黄檀为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ailionoideae)黄檀属(Dalbergia)。拉丁文为Dalbergia latifolia Roxb主产地为印度、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等。印度从1980年起禁止出口因此目前国内市场主要从印尼进口。现国家标准《红木》(GB/T18107-2000)中阔叶黄檀树种木材归商品材“黑酸枝”类所以市场一般俗称阔叶黄檀为印尼黑酸枝。
2、病原
病原为真菌小檗叶点霉(hyllostictaberberidis)。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病害发生重时按单株计算50%的植株上新叶可感病病叶不脱落。
4、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摘去病叶减少侵染;将十大功劳栽植在通风、透光良好之处避免过阴过湿。
目前广东市场阔叶黄檀16500-17500/吨。(E木业)
阔叶箬竹为禾本科箬竹属灌木型竹类株高约1米。秆箨宿存质坚硬背部有紫棕色小刺毛箨舌平截鞘口顶端有流苏状缘毛。阔叶箬竹小枝具叶1至3片长10至30厘米宽2至5厘米长椭圆形表面无毛背面灰白色略生微毛叶缘粗糙。
阔叶箬竹原产于华东、华中等地在北京及以南地区亦有栽培。适应性强较耐寒喜湿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轻度盐碱土中也能正常生长喜光耐半阴。
由于下游需求较为有限目前国内的库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消化完毕特别是在目前传统淡季的影响下这个时间可能需要更长。因此部分商家特别是炒家面临两难的境地这是因为不少商已经提前交付了定金尽管市场库存充足他们也要坚持接货否则就会损失定金然而新货进入市场却进一步扩大国内库存使需关系更加恶化造成继续下滑。因此短期市场将会面临较大困难而造成这一困局的较大原因就是国内商家跟风炒作所造成的。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如下:(1)白粉病:一般发生在梅雨季节,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斑点,以后逐渐布满整个叶片,叶片最终变成灰色。
通过改善通风光照和排水,清晨喷洒硫磺粉等综合措施就可以防治该病。
(2)溃疡病: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圆形赤褐色斑点,枝条呈淡色,久病后叶落。
施肥过多,枝叶徒长,容易引起此病。
如发病,可喷洒0.4-0.2%硫酸亚铁溶液或波尔溶液,应注意合理施肥,加强通风透气。
(3)炭疽病:发生初期,叶上呈现水渍状绿色小点,后逐渐扩展为褐色圆形病斑。
防治方法为,喷射多菌灵溶液,改善通风透光状况。
(4)白绢病:此病发生时,在植株的茎部基部或根部出现白色绢丝装菌丝,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萎,甚至全部枯死,气温过高、空气过潮、土壤渍水,易得此病。
应改善温湿状况、控制浇水,隔离病株,用石灰粉可防此病。
(5)猝倒病:发病时,幼苗基部开始出现水渍状斑块,后变为黄褐色,因为病变部位收缩而突然倒苗,传染迅速。
应控制水分,加强通气,焚烧病株和土壤,可撒石灰防护。
园林植物产生危害的昆虫最常见的有:(1)蚜虫:个体很小,成群寄生于叶片及新梢上,吸其汁液,并分泌一种毒液,使叶片萎缩,落蕾落花,乃至植株死亡。
可人工捕杀、或喷洒600倍乐果溶液,或用烟蒂浸水喷洒。
(2)蚧壳虫:有很多种,密生在茎叶上吸取养分和汁液,使被害部位枯黄。
可用橡皮擦蘸水清除或喷洒600倍乐果溶液。
(3)金龟子:幼虫于土中蛀食根部,成虫则咬食叶片,影响花卉生长和美观。
可用800倍敌百虫溶液喷杀。
冬季应深耕土壤,冻死幼虫,清除杂草。
(4)地蚕:白天潜伏土中,夜间出来,食花卉根部或幼嫩的茎干,使植株枯亡。
可人工捕杀或撒六六六粉于土中。
(5)其他还有菊虎、尺蠖、青虫、毛虫等害虫,防治方法与上述相似,一般使用敌百虫、乐果,稀释600-2000倍后使用,选择晴天傍晚喷药较好。
也可以用“以虫治虫”的办法防治某些害虫,如七星瓢虫均可捕食蚜虫及蚧壳虫。
金叶女贞叶斑病发生及综合防治
金叶女贞叶斑病发生及综合防治金叶女贞具有萌发力强,生长迅速,耐修剪,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在正常生长情况下,冬季基本不落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被广泛作为庭园美化树种,也作为盆景观赏植物。
金叶女贞叶斑病是金叶女贞主要病害之一,在每年的6~8月份,雨季来临时,金叶女贞易感染。
感病后,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落叶现象。
严重时,使枝干光秃,极大地影响庭园景观效果。
如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会使整林的苗木枯死。
发病症状金叶女贞感染叶斑病后,叶片表现出一定的症状。
感病叶片初期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病斑的直径4~5毫米,当病斑扩展后,直径可达1厘米以上。
病斑淡褐色,有轮纹。
几个病斑能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斑,致使叶片枯萎、脱落。
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病斑上出现黑色的霉层(菌丝体和分子孢子)。
感病植株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
据报道,金叶女贞叶斑病除叶片受害外,也能为害植株嫩梢。
嫩梢受害后,嫩叶变成黄褐色,逐渐枯萎,枝条受害产生褐色近菱形病斑。
侵染规律金叶女贞叶斑病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土壤表层的病残体组织中越冬。
翌年春季,随着气温升高,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从植株表皮、自然孔口或伤口等途径,进行侵染和再侵染。
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30℃,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8~29℃。
病原菌侵染温度范围为15~27℃。
据观察,每年6~8月份,进入雨季,由于高温高湿,加速金叶女贞叶斑病的发生。
该病从6月份开始发生,到7~8月份进入盛发期,引起大面积落叶。
10月份,植株逐渐长出新叶。
在秋季如遇上气温偏高、雨露较多的天气,还会出现一个发病小高峰期,造成新叶受害。
栽培管理不当,也容易发生病害。
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病菌的侵染。
管理过程中,浇水时间和方法不当,使叶片上的水膜不能尽快地蒸发,增加病原菌萌发、侵染的机会。
综合防治 1.生态防治湿度对金叶女贞叶斑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因此,通过合理密植、修剪整枝、排除积水、合理施肥等措施,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对减轻病菌的为害有重要作用。
小叶女贞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小叶女贞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小叶女贞的病虫害防治方法1.引言小叶女贞(学名:Euonymus japonicus Thunb.)是一种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具有观赏价值。
然而,由于生长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小叶女贞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维护小叶女贞的健康生长,本文将介绍小叶女贞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2.小叶女贞的病害防治2.1 叶斑病2.1.1 病因及症状叶斑病是小叶女贞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真菌引起。
受感染的叶片出现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点,并逐渐扩大。
2.1.2 防治方法●及时修剪受感染的叶片,并将其焚烧。
●确保植株周围的通风良好,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可选择铜制剂、三唑酮等。
2.2 褐斑病2.2.1 病因及症状褐斑病是小叶女贞另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
受感染的叶片出现褐色斑块,随着病情加重,斑块会扩大、融合,最终导致叶片枯萎。
2.2.2 防治方法●及时修剪受感染的叶片,并将其焚烧。
●适当调整植株的生长环境,保持空气湿度适中。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可选择多菌灵、苯酚类杀菌剂等。
3.小叶女贞的虫害防治3.1 绿盲蝽3.1.1 害虫特征绿盲蝽是小叶女贞常见的虫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
虫体呈绿色,约5~7毫米长。
幼虫主要以小叶女贞的嫩叶为食,造成叶片变黄、干枯。
3.1.2 防治方法●手拾或撕伤受害的虫体。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可选择敌敌畏、氧化乐果等。
3.2 蚜虫3.2.1 害虫特征蚜虫是小叶女贞常见的虫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枝。
蚜虫数量过多时,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并分泌蜜露,吸引蚂蚁和黑烟樱等蚜虫天敌,加重病情。
3.2.2 防治方法●用水冲洗受害植株,将蚜虫冲掉。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可选择吡虫啉、洗叶灵等。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病虫害防治相关图片、实验报告等,详见附件。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杀菌剂杀菌剂是一种可以用来防治真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
紫叶酢浆草主要病虫防治
紫叶酢浆草主要病虫防治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主要内容之一。
紫叶酢浆草常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和灰霉病,虫害有朱砂叶螨、紫酢浆草岩螨、烟蓟马、桃蚜、华北蝼蛄、同型巴蜗牛和野蛞蝓。
发病原因和症状,危害特点和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如下。
一、叶斑病1、叶斑病发病症状:叶斑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
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淡紫色水渍状不规则的病斑,有的紫叶山本酢浆草有明显的边缘,与健康部位分界清楚;有的则不清晰。
病斑变成黄褐色后逐渐扩大,中央变成灰色,边缘变成褐色。
几块病斑合并后,病斑之间的组织转黄、枯死。
潮湿时,病斑部位产生黑色粉末状霉层。
受害严重的叶片会干枯、卷缩。
2、叶斑病发病规律:紫叶酢浆草在生长季节叶片生长茂密,下部通风透光性较差,栽植过密时,易发生叶斑病。
病残植株及土中植株残体是病菌的越冬场所,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分生孢子,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从气孔或伤口侵入紫叶酢浆草体内。
病害从5月上旬至9月上旬均可发生,温室中则可全年发生。
温度在24-3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最严重,雨季更普遍。
土壤连作发病严重。
3、叶斑病防治措施①叶斑病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结合紫叶酢浆草的整形修剪,及时清除保护地内的病叶、残叶和枯叶等侵染源。
尽量避免连茬种植,应采用两年以上的轮作。
加强栽培养护,合理施肥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保持土壤湿度适中。
②叶斑病化学防治:发病初期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的多菌灵500倍液,交替喷洒紫叶酢浆草叶片,每隔7-10d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也可用草木灰3kg、生石灰粉1kg混合拌匀后撒施,每盆施用40-60g,对紫叶酢浆草叶斑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二、根腐病1、根腐病发病症状:根腐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根系和鳞茎。
受害植株白天在日光照射下表现出萎蔫状态,入夜至紫叶山本酢浆草凌晨有所恢复。
初期症状是紫叶酢浆草的叶片表现出类似缺肥失紫的状态;根部出现皱缩现象;须根较少,呈淡黄褐色;主根没有明显的症状。
园林技术鹅掌柴叶斑病的症状以及防治
病原菌可以通过风雨传播,从一个植物传播到另一个植物。
风雨
某些昆虫如蚜虫、粉虱等可以携带病原菌,并在它们吸取植物汁液时传播给其他植物。
昆虫
如修剪、浇水、移栽等园艺操作过程中,若未做好消毒工作,也可能导致病原菌的传播。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03
种植前进行土壤改良
合理浇水
定期修剪
农业防治
这些植物可以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来抑制叶斑病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这些植物也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为鹅掌柴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植物治疗
鹅掌柴叶斑病的案例分析
06
症状识别
01
在北京某公园,鹅掌柴叶斑病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点,边缘颜色较深,与健康叶片有明显区别。
案例一
原因分析
02
药物治疗
需要进行修剪,以防止病菌继续扩散。修剪时要注意将病枝彻底清除,并使用杀菌剂对伤口进行处理,避免病菌残留。
对于已经出现叶斑病的枝条
需要对鹅掌柴进行精细护理,保证其恢复健康。包括适当施肥、浇水等措施,以促进鹅掌柴的新枝生长。
剪枝后
剪枝治疗
叶斑病的防治还可以通过植物治疗来实现。例如,可以种植一些对叶斑病有抗性的植物,或者在鹅掌柴周围种植一些能够抑制叶斑病病菌的植物。
初期
斑点逐渐扩大,颜色转为淡褐色或深褐色,周围开始出现狭窄的褪绿环。
中期
病斑进一步扩大,颜色加深,多个病斑融合成片,导致叶片干枯、脱落。
后期
枝条上出现少量细小的褐色斑点,枝条表面无明显异常。
枝条表现症状
初期
褐色斑点逐渐扩大,颜色加深,枝条开始出现萎缩、凹陷等现象。
中期
病斑环绕枝条一周,导致枝条枯死、脱落。
2023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种类和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种类和防治措施一、病毒性病害(1)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发病部位会出现褪绿,并逐渐呈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叶片畸形(扭曲、线叶),植株长势变弱,例如菊花花叶病。
(2)发病规律由病毒汁液或是蚜虫等昆虫传毒,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病害易发生。
(3)防治措施①要加强检疫,采用无病繁殖材料或是无病苗。
②要及时防治传毒昆虫,主要是防治刺吸式害虫,可用八方尚猛、冠呀、快彪、三彪等。
③要及时清除病株,发生时可用光合素+绿展喷雾,间隔5天,连续2-3次。
二、真菌性病害(1)炭疽病类病害①症状:炭疽病是植物中最常见的一类病害。
其主要危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也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
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会呈暗绿色,好似开水烫伤状,后期会呈褐色至黑褐色,然后病部会腐烂。
慢性型的典型症状则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颗粒。
②发病规律。
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是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进行传播,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
在通风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下容易发病。
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也有差异。
③防治措施: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光合素+炭科800倍液。
(2)叶斑病类病害①症状:叶斑病是植物病害中最为庞杂的一个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以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症状就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和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是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黑色小点,例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都属于此类。
②发病规律。
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是土中越冬,会随风雨传播,多数会在高温条件下发病。
在多雨、多雾、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长势弱等条件下也均易发病。
③防治措施a.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b.加强栽植管理,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以采用滴灌,要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浇;并需要保持通风透光。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病症总结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病症总结病害的病症具有相对稳定性每一种病害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可以根据病症鉴别病害,以此为防治病害的依据。
以下为园林植物常见病害:1、斑点:由于局部组织坏死而形成其形状与颜色不一,常发生在叶片、果实和种子上,如大叶黄杨叶斑病。
推荐治疗方法:靶斑灵兑水10-15公斤,连续喷雾2-3次。
2、溃疡:苗木树干局部韧皮部或少量木质部坏死而形成的凹陷状病斑。
其周围常被木栓化愈伤组织包围,如杨树溃疡病。
推荐治疗方法:腐皮消+破千菌或者乐透连续使用2-3次。
3、腐烂:苗木受病部位细胞与组织死亡,病原分泌酶使苗木组织细胞内物质溶解,表现为组织软化、解体,流出汁液,苗木根、茎、叶、花、果都可以发生。
推荐治疗方法:腐皮消+破千菌或者乐透连续使用2-3次。
4、萎蔫:苗木根部腐烂或茎部坏死,使内部微管组织受到破坏、输导作用受阻,引起局部或全苗凋萎的现象,如合欢枯萎病等。
由病害导致的萎蔫是不能恢复的,对育苗威胁巨大。
萎蔫现象也可能由不良的栽培条件如干旱、高温或水淹等引起,有时当这些逆境或胁迫因素接触后,有可能恢复。
推荐治疗方法:①病害情况:根病全除或根康,兑水稀释浇灌根部,浇透为宜。
②环境因素:根部使用树先生生根液、生根粉、灌根宝;枝叶使用树先生吊针液、树壮壮、纳米盐、第七元素。
5、畸形:由于病原侵入而引起苗木组织局部或全部异常形态,其表现因病害及苗木种类而异,如碧桃缩叶病、樱花丛枝病等。
推荐治疗方法:有病毒病引起的小叶病、丛枝病,使用毒盾兑水10-15kg,连续喷施2-3次。
6、肿瘤:苗木根茎局部细胞异常生长形成肿胀或瘤状突起,如月季根癌病、根瘤线虫病等。
推荐治疗方法:根病全除或根康,兑水稀释浇灌根部,浇透为宜。
7、黄化:苗木受害部位细胞内色素发生变化,通常细胞并不死亡,如红松根腐病引起针叶变黄,落叶松落针病的主要症状也是枝叶变黄后脱落。
一些非侵染性病害,如缺氧、缺水、缺素等均可引起苗木叶色发黄,应注意区分。
园林技术:鹅掌柴叶斑病的症状以及防治
03
病原鉴定
Chapter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分离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组织中获得病原菌。
鉴定
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测定等手段确定病原菌的种类。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01
02
03
生长温度范围
病原菌适宜生长的温度范 围。
耐旱性
病原菌在干旱条件下的生 存能力。
抗药性
病原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抗 性程度。
02
症状识别
Chapter
典型症状
初期症状
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褪绿小点,随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 则形的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灰白色或淡黄色,略凸起。
后期症状
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散生或聚生,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器。
发病特点
病原菌
叶斑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真菌,属 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
传播途径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 越冬,第二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 时,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 ,通过风雨传播,从气孔或伤口
侵入寄主组织。
发病条件
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 25-30℃,在高温高湿、通风不
良等环境下容易发病。
症状变化过程
发病初期
叶面出现褪绿小点,随后逐渐 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 ,边缘深褐色,中间灰白色或
淡黄色,略凸起。
发病中期
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出现黑 色小粒点,散生或聚生。
发病后期
病斑扩大成大型病斑,严重时病斑 连成片,导致叶片枯死。
病情指数降低率
通过比较施用农药前后的 病情指数变化,评估防治 效果。
健康叶面积增加率
通过比较施用农药前后的 健康叶面积变化,评估防查
在施用农药后,定期观察鹅掌柴的生长情况 ,包括叶片颜色、大小、形状等,以及病叶 出现情况。
十大功劳叶斑病防治
2023-10-30•十大功劳叶斑病概述•十大功劳叶斑病防治方法•十大功劳叶斑病的预防措施•十大功劳叶斑病的治疗措施•十大功劳叶斑病的预防与治疗注意事项目•十大功劳叶斑病防治案例分析录01十大功劳叶斑病概述十大功劳叶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一种名为“Septoria sp.”的病原菌引起。
该病害主要侵染十大功劳的叶片,导致叶子上出现各种类型的斑点。
十大功劳叶斑病的定义十大功劳叶斑病在各地都有分布,特别是在气候湿润、雨水较多的地区更为常见。
该病害对十大功劳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整株死亡。
十大功劳叶斑病的分布与危害病因主要由真菌“Septoria sp.”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温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寄主组织。
症状叶片上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或黑色斑点,边缘清晰,后期病斑中部颜色变浅,出现同心轮纹状皱纹。
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十大功劳叶斑病的病因与症状02十大功劳叶斑病防治方法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适量添加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科学施肥强化管理种植抗病品种及时排水、除草、修剪枯叶和病枝,以增强植株通风透光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选择对叶斑病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030201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预防,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预防为主选用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以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
选择有效药剂严格按药剂说明书使用,避免浓度过高对植株造成药害。
注意药剂浓度通过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选用一些生物制剂,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来防治叶斑病的发生。
使用生物农药通过施用一些生物肥料,如酵素菌肥、EM菌肥等,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增强植株抗病性03十大功劳叶斑病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植物检疫,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菌的入侵和传播,从而降低叶斑病的发病率。
园林技术:杜鹃常见病虫害与防治
园林技术:杜鹃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杜鹃黑斑病杜鹃黑斑病也叫褐斑病,是杜鹃常见的多发叶斑病害。
发病后叶片形成黑斑,渐渐干枯脱落直至植株死亡。
该病主要危害杜鹃的叶子,是由杜鹃尾孢真菌侵染受害,病菌开始出现若干个褐色小点,随着小点的不断扩大,病斑相互连接成片,产生灰褐色霉菌丝,受害叶片从叶柄部开始,由绿变褐黄色提早脱落,严重时影响杜鹃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病菌在叶片或病株上越冬,孢子随风传播。
该病的重发期一般多在高温多湿季节,温室中冬季也有发病现象,一般生长较弱植株、小苗、下部叶片、通风条件较差植株和西洋鹃(与毛鹃相比)发病较重,根据发病规律,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杜鹃栽培盆土要选用腐叶土,浇水pH值要在4.5至6.5之间,浇水基质要见干见湿,要经常浇施些腐熟的稀薄有机液肥,以促进植株健壮,叶片肥厚提高抵抗力,盆鹃要放于通风处,夏季要遮荫、防湿、防积水。
病叶要及时摘除烧掉,并注意选择抗病品种,同时加强植物病虫害检疫工作。
(2)药剂防治:花后及时喷洒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或50%的多菌灵300倍液。
另外可以定期喷洒药剂预防,可用保护性杀菌剂及杀菌剂混合施用,如保丽安加M 大生45与可杀得交替施用可取得良好效果,或用1:1:150波尔多液每周一次连续喷2次;进入雨季每10天喷一次1:1:100波尔多液,连续喷施3至4次。
杜鹃黄化病杜鹃黄化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也是杜鹃栽培中一种常见病害。
植株发生病变后,叶片变薄、褪绿、叶色苍白,因此也称此病为褪绿病,新叶缺绿明显,当新梢叶色变浅,叶肉变为黄色时,叶脉仍然呈绿色,这时一般确诊为缺铁症状,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碱性土壤和使用偏碱性水浇花的地区。
叶片出现病状后,光合作用即不能正常进行,轻时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及观赏价值,严重者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要加强栽培管理,可结合灌水,浇灌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可喷洒0.5%的硫酸亚铁溶液,即可使植株叶面逐步恢复绿色。
园林技术:鹅掌柴叶斑病的症状以及防治
定期喷洒药剂
定期喷洒杀菌剂,如多菌 灵、甲基托布津等,有效 预防和控制叶斑病的发生 。
科学的灌溉管理
通过合理的灌溉制度,控 制土壤湿度,降低叶斑病 的发生率。
防治效果的评价及建议
防治效果显著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鹅掌柴叶斑病的发生率明显 降低,植株生长健壮,提高了园林景观效果。
定期轮换药剂
为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应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种 类的杀菌剂,提高防治效果。
环境条件对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有重要影响,高温高湿、空气 流通不畅、光照不足等都可能 加重病情。
防治鹅掌柴叶斑病应采取综合 措施,包括改善环境条件、定 期修剪、喷洒化学药剂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研究鹅掌柴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侵染规律和 流行特点,明确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加强园林植物病害的监测与预警,为预防和控制鹅掌 柴叶斑病提供科学依据。
园林技术:鹅掌柴叶斑病的症状 以及防治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鹅掌柴叶斑病概述 • 鹅掌柴叶斑病的症状 • 鹅掌柴叶斑病的发病规律 • 鹅掌柴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 鹅掌柴叶斑病的防治案例 • 结论ຫໍສະໝຸດ 01鹅掌柴叶斑病概述
鹅掌柴叶斑病的起源与传播
鹅掌柴叶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其病原菌为半 知菌亚门的长蠕孢菌。
发展中期
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颜 色加深为灰褐色或灰白色,中心 颜色较浅
后期
病斑边缘呈红褐色或暗褐色,有时 有轮纹出现
枝条症状
01
02
03
初期
枝条上出现褐色小点,逐 渐扩展为椭圆形或条形病 斑
发展中期
病斑呈深褐色或灰白色, 中心有裂缝
后期
病斑包围枝条,造成枝条 枯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常见叶斑病的防治技术
叶斑病是叶组织受到局部侵染,导致各种斑点病的总称。
叶斑病种类很多,可分为褐斑病、黑斑病、角斑病、轮纹病、圆斑病等。
叶斑上往往着生各种点粒或霉层,叶斑病可引起叶片穿孔,早落,植株生长不良,降低园林植物的观赏性。
叶斑病主要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一些真菌以及细菌、线虫等病原菌所致。
下面分绍园林植物中几种常见叶斑病及其防治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樱花褐斑穿孔病
樱花褐斑病又称樱花褐斑穿孔病,该病是樱花叶部的一种重要病害,除危害樱花外,还危害桃、榆叶梅、杏等多种植物。
1、症状
病害主要危害较老的叶片,有时也侵染嫩梢,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发病初期,叶片开始产生针头状紫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为1~4毫米的圆斑,不久产生同心轮纹,有时周围有黄色晕圈。
后期病斑产生灰褐色霉状物,边缘产生离层,病斑干枯脱落,形成边缘整齐的穿孔。
有时几个病斑愈合,穿孔较大而不规则。
受害严重时,叶片布满穿孔,引起落叶。
2、病原菌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尾孢霉属的核果尾孢菌。
3、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或病枝梢中越冬。
翌春随气温回升和降雨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和新梢。
一般6月上旬开始
发病,6月下旬病情迅速发展,7~8月发病重。
通风不良,植株密度大,树势衰弱,雨水多时,病害发生严重。
4、防治方法
①加强养护管理,冬前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枝落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
雨季注意排水,合理密植,使植物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
增施有机肥料,使樱花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②避免与核果类植物混栽樱花,尤其是樱桃的感病性很强,往往成为绿地内的发病中心,而传染给樱花。
园林规划设计时,应将樱桃、桃、李、杏等植物远离樱花栽植。
③在樱花萌芽前,可喷施波美2~4度的石硫合剂,或1:1:120的波尔多液。
6月份开始发病时喷施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可有效防治。
二、碧桃细菌性穿孔病
1、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枝梢及果实上也能发生。
叶片受害,初呈半透明水浸状淡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呈紫褐色或黑褐色,其周围有一淡黄色的晕圈,以后病斑干枯,周圈产生一圈裂缝,病斑易脱落形成穿孔。
严重时导致叶片脱落,枝条感病分为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两种。
夏季溃疡的病斑,发生在头年夏季感染的枝梢上,病斑呈暗色,春季发展成溃疡,病斑环枝一周时使枝梢枯死。
夏季溃疡发生在夏末当年发生的绿枝上,以皮孔和芽眼为中心,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水渍状暗紫色斑点,以后变为褐色至紫黑色,
稍凹陷,边缘有桃胶溢出,干后龟裂,严重时导致枝条枯死。
2、病原菌
病原菌为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桃李致病变种,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
3、发生规律
该病菌在枝梢、落叶上越冬,而主要是在枝梢溃疡斑上越冬。
第二年春季,病组织内溢出病源细菌,借风雨、昆虫传播,侵入到叶片、果实和枝条上。
5月开始发病,夏季干旱月份发展较慢,以7、8月份雨季发病严重。
树势衰弱、排水及通风不良的绿地发病较重。
4、防治方法
①加强绿地的综合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②桃树发芽前喷洒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
③桃树生长期(发病初期)可喷洒65%代森锌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
三、大叶黄杨褐斑病
1、症状
大叶黄杨褐斑病,也称大叶黄杨叶斑病,是危害大叶黄杨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常造成大叶黄杨提前落叶,形成秃枝丛,致使植株成片死亡。
它主要为害大叶黄杨的嫩叶、老叶,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地变为黄褐色斑,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10毫米,中央灰白色,有浅褐色同心轮纹,边缘深褐色稍隆起,病斑内密生细小黑色霉点。
病斑透过背面,只是背面颜色比正面稍浅。
病斑干枯后与健部裂开,直至形成穿孔。
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2、病原菌
大叶黄杨褐斑病是由真菌性坏损尾孢菌侵染所致,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
3、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座等形态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以后在整个生长季节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多雨、潮湿、春季遭受冻害或植株过密、通风不良时,往往发病严重,造成落叶。
在河北任丘地区一般6月份开始侵染,7~8月份为侵染盛期,在8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中下旬至9月份发病严重,病斑扩大,出现落叶。
发病的轻重与气温及降雨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高温多雨霉湿的年份发病严重。
大叶黄杨叶斑病易与介壳虫、蚜虫等相伴发生,使植株病势加重。
在管理粗放、排水不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导致病害发生。
4、防治方法:
①消灭侵染源:冬季清除病落叶,进行焚烧或深埋,消除侵染源。
②栽植、育苗时,选择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性。
③春季喷施波美3~5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原。
④加强养护管理:选择排水良好、肥力适中的地块,以利于植株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
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发病率。
浇水要适量,连绵阴雨天要及时排水。
⑤化学防治:病原菌侵染初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此时对大叶黄杨进行药物防治,可以很好的控制病害进一步发展。
常见化学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化学药剂宜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2~3次效果好。
四、月季黑斑病
月季黑斑病又名褐斑病,为世界性月季病害。
国内普遍发生,以为害叶片为主,其次是叶柄、叶梢、幼嫩枝和花梗。
发病较重时,该病使叶片发黄早落,夏季四五月和夏末八九月病害严重时,叶片能全部落完,使月季秋季开花遭到毁灭性打击,并严重削弱树势。
除危害月季外,还危害玫瑰、蔷薇、黄刺玫等。
1、症状
月季叶片、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
病斑通常出现在叶片的表面,叶上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至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边缘纤毛状,但个别品种上边缘也可整齐光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
在放大镜下,病部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病斑往往几个相连,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使得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
病叶容易脱落,但有些月季品种直到病斑大如分币时,叶片也不脱落。
幼嫩枝条和花梗上产生紫色至黑色条状斑点,微下陷。
病害严重发生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片全部脱落,成为仅留顶部几片叶子的光杆。
2、病原菌
病原为放线孢属的真菌,。
属半知菌亚门的蔷薇盘二孢菌,是子囊菌亚门双壳孢菌。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枝、病叶或病落叶上越冬。
翌年早春,形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危害。
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危害,因而在多雨、多雾、多露时易于发病,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20~25℃,pH值为7~8。
病菌潜育期为10~11天,老叶潜育期略长,为13天,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
叶片上有水时,孢子在6小时内即可萌芽侵入。
特别是田间渍水,养护管理不善,植株衰弱情况下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差异大,无免疫品种。
土壤通透性差,肥水管理不当的地方发病较重。
4、防治方法
①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秋后彻底清除,以减少侵染来源。
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
②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
适度修剪,松土培土,提高根系活力和长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③浇水时不要将泥土飞溅在叶片上,秋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④药剂防治。
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5度的石流合剂,以铲除病菌。
6~8月后,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
津1000~1200倍液,其中以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每7~10天喷一次,共喷6~7次防效较好。
本文图片由作者桂炳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