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苦李树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苦李树煤矿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第一节矿井地层
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及第四系。
地层走向总体为南西〜北东向,倾向东南,倾角10-29°,一般15〜25。
左右,西南段地层倾角比东北段小。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茅口组(P2m):煤矿区内未出露,主要分布在煤矿区外西北面较远处,岩性以灰岩为主,分上下两段。
上段:底部为薄〜中层状燧石灰岩及硅质灰岩夹燧石层,为上下段的分段标志;下部以燧石灰岩为主,相变明显;上部为浅灰微带肉红色厚块状生物灰岩,隐晶质,本段总厚约125〜150m。
下段:以灰〜深灰色厚层状、块状灰岩为主,多含白云质斑块及少许燧石结核,下部夹白云岩。
本段总厚约220〜255m。
峨嵋山玄武岩组(P3B):煤矿区内未出露,为晚二叠系早期的基性火山喷发物,仅出露于煤矿区北部边界外围,厚约307.37〜347.16m。
为灰绿色玄武岩,块状,致密坚硬。
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顶部常为一层厚度1.19〜12.0Om(一般6.50m左右)紫色、灰绿色凝灰岩,与上覆龙潭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二叠系龙潭组(PJ):为煤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以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和煤层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
厚度251.80〜285.07m,一般厚度26Om左右,厚度较稳定。
含煤层20〜32层,一般23〜26层。
煤矿区范围内含主要可采煤层6层,为6、7、16、30、32、35号煤,其余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该组分布于煤矿区西北部,与下伏玄武岩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龙潭组是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都十分丰富。
常见腕足类、瓣鲤类、海百合、螺等动物化石,代表浅海或滨海沉积;常见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代表一种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
二叠系长兴组(P3c):以浅海相燧石灰岩为主,夹钙质粉砂岩及泥岩,上部含一薄煤层(1号煤层)0富含动物化石EnteletinaSP等,本组厚度10.12〜41.31m,一般厚度35.0Om左右。
大隆组(P3d):黑灰色中厚层状硅质岩、石灰岩夹数层高岭石泥岩组成,上部硅质岩为
灰〜深色,薄〜中厚层状,隐晶质结构,水平层理,厚度5m左右,坚硬性脆,菱面体节理发
育。
富含动物化石PSelKk)tirolitessp等。
高岭石泥岩颜色鲜艳,为鸭蛋绿或黄绿色,呈鳞片状,单层厚0.05〜0.10m。
下部为石灰岩,厚度3m左右,产菊类化石PleUrondoCeraSSP等。
本组厚度3.40~10.20m,一般厚8.0Om左右。
飞仙关组(Tlf):出露于煤矿区东南部,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以岩石的颜色、夹灰岩或泥灰岩的层数、灰岩发育程度等将飞仙关组分为五段,其中第一、三、五段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第二、四段以灰岩为主。
一段厚度140m,二段厚度140m,三段厚度90m,四段厚度IOOm,五段厚度IOom。
总厚度约570mo
永宁镇组(Tlyn):煤矿区内未出露,岩性以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
分上下两段,其中,上段为黄色、灰色薄层状泥岩、泥灰岩夹泥质灰岩,厚度不详;下段为灰色薄〜中厚层状泥灰岩,具水平层理,底部为数米灰岩,部分灰岩具鱼而粒结构,中上部多为白云质灰岩,厚度25Om 左右。
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崩积、残积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
第二节矿区地形地貌及气候
地形地貌
矿区范围内地势为中高山地形地貌,地势起伏较大,东南高,西北低,最高点位于煤矿区东南部边界处双羊岩头山顶,海拔标高2254.2m,最低点位于煤矿区西南部拐点附近,海拔标高1900.0m,相对高差354.2m,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910m<,
气象
据AA县1990〜2000年气象资料,极端最高气温34.1℃,极端最低气温・9.6℃,年平均气温13.6°C,年平均气温最高14.4"C(1998年),年平均气温最低13°C(1995年),日最高气温32.6°C(1994年8月6日),口最低气温∙7.6°C(1999年1月12日)。
无霜期265d左右。
区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38.8mm,年最大降雨量1435.1mm(1996年),年最小降雨量1067.6mm(1990年)。
年平均蒸发量1114.6mm,年平均日照时数1269.3小时。
每年5月中旬〜10月中旬为大雨、暴雨季节,常有冰雹,其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5%。
1〜2月份多为凌冻期。
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20.0m∕s,风向多为东风O
第三节地质构造
苦李树煤矿范围位于BB向斜北西翼三坝勘探区西段1〜5勘查线之间的浅部。
煤矿区内浅
部发育有F20、F21、F22共3条断层,无大的褶皱发育,井下见个别小褶皱及小断层。
F20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东北浅部含煤地层内,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2号煤〜标五之间地层,延伸长度约0.30km,断层走向北西30,倾向南西,倾角约50〜65°,断距小于5m,在地表上,断层附近表现变岩层破碎。
F21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中部含煤地层中,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6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1.45km,断层走向北东45°,倾向南东129°,倾角43°,断距约5m。
地表显示地层缺失,牵引现象明显,破碎带宽l~2m。
F22逆断层:分布于煤矿区东北部含煤地层内,切割了32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0.25km,断层走向北东35°,倾向南东,倾角约67°,断距小于3m。
区内地表无褶曲。
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
第四节水文地质
区域范围内地下水主要分为碳酸盐岩溶水、裂隙水、部分为滑坡水。
碳酸盐岩溶水分布于裸露及半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裂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
地层富水性
地层富水性(由下至上)简述如下:
1.茅口组:煤矿区内未出露,主要分布在煤矿区外西北面较远处,岩性以灰岩为主,本段总厚约220〜255m。
该组地层岩溶遍布,地下岩溶管道发育,地下水水量十分丰富,具有埋藏深,迳流远,集中排泄的特点,垂直循环带厚,溶洞成层性明显,泉点稀少。
流量约0.5〜1.51∕s,富水性强,是开采下部煤层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水质为:重碳酸、硫酸钙型。
2.玄武岩组:煤矿区内无出露,出露于含煤地层底部,由凝灰岩、杏仁状玄武岩组成,本组进度307.37〜347.16m。
属基岩风化裂隙水,浅部含有少量风化裂隙水和坡积泉水,深部据钻孔资料,裂隙不发育,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泉点稀少,平水期泉水流量0.537〜0.5691/s,延沟谷排泄。
泉水动态变化剧烈,暴雨之后流量较大,旱季绝大部分断流。
本组富水性弱,为含煤地层与茅口组含水层间的相对隔水层。
3.龙潭组:分布于煤矿范围内大部分地区,占煤矿区面积约75%。
一般厚度260m左右。
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煤层。
含水段由细砂岩、粉砂岩及少许碳酸盐岩组成,其分层厚度0.50〜20m,上、下由于泥质岩、煤层相隔,使地下水具承压性。
据小窑观测资料,旱、雨季流量为0.02〜1.521∕so个别点流量较大,季节性泉亦较多。
富水性弱。
4.大隆、长兴组:分布于煤矿区东南部,厚约40m。
岩性为硅质岩、燧石灰岩、石灰岩和碎屑岩互层组成。
该层段溶洞、裂隙发育,泉点出露较多,流量0.004〜
5.7471/s,部分富水性极强,属裂隙含水层,为开采上部煤层时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水质为:碳酸钾钠型。
5.飞仙关组第一段:分布于煤矿区的东南部,厚约140m,以灰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为
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泉眼稀少,流量0.21〜0.8221/s,
富水性弱,属浅层风化裂隙水。
可视为上覆地层与煤组的隔水层段。
6.飞仙关组第二、三段:分布于煤矿区外东南部,面积较大,多以浑园状山峰出现,厚约240m,岩性由薄层状灰岩、泥灰岩、钙质泥岩组成,夹数层泥岩、泥质粉砂岩。
三段以层间裂隙出露为主;二段溶蚀洼地、溶斗、溶洞、落水洞等发育,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泉眼较多,泉水最大流量13.0481/s,富水性中等,属裂隙溶洞水。
水质为:碳酸、硫酸钙型。
7.飞仙关组第四段:分布于煤矿区外东南部,厚约100m,以灰色、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夹数层泥岩、泥质粉砂岩、砂质灰岩和泥灰岩。
溶斗、落水洞、岩溶管道及地下伏流较为发育。
由于薄层泥灰岩和砂质灰岩溶蚀性欠佳,在此界面往往形成地下岩溶管道。
地下水经通道沿河流、溪沟两岸泄出地表。
泉眼较多,泉水最大流量161∕s,富水性强,属裂隙溶洞水。
水质为:碳酸、硫酸钾钠型。
8.飞仙关组第五段:分布于煤矿区外东南部,厚约100m,以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
粉砂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含有浅层风化层间裂隙水,地表多有洼地,特别是与永宁镇组地层交界附近洼地较多,雨季积水,旱季成为沼泽。
溪沟流水也常在交界处由明流变为洞流,在水文地质图上,本段的顶界、底界附近,有较多的井泉点分布,实际上应该是永宁镇组和飞仙关四段的地下水露头点,富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
雨季水质为:碳酸钙镁型。
9.第四系孔隙水:煤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出露于槽谷、洼地、缓坡地带,以坡积、残积为主,次为陡岩之下的崩积物,山间洼地中的沼泽沉积。
岩性多为亚粘土、砂砾、碎石等,厚度
0~16.59m,泉点多有泉水出露,少数为积水。
在煤矿区内分布较广,有一定的蓄水量,一般流量ll∕s,水质为:硫酸、碳酸钙型水,富水性弱。
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
在煤矿区范围内发育有三条断层:中部有一正断层F21,断距约5m,倾向东南,倾角约45°;东部有一正断层F20,倾向西南,断距小于5m;北部发育一逆断层F22,倾向南东,断距小于3m。
区内地表无褶曲。
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
局部出露季节性泉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
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
地下水以泉或分散流形式补给溪沟,各含水层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且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周期性较明显,并具滞后现象。
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断层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准采水平+1850m,低于最低侵蚀基准面60m左右。
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东边界拐点附过,标高约+191Omo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及采空区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充水因素分析
1.大气降水:是主要的充水水源。
含煤地层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和降水的强弱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2.地表水:区内冲沟发育,切割较深。
有些冲沟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
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溃入。
3.老窑水:区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大部分都被关闭。
老窑大多有积水。
老窑采空区冒落带会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蓄积。
因此,开采浅部煤层时,应预防老窑突水。
4.第四系孔隙水:岩石破碎,透水性较强,特别在雨季时水量增长速度较快。
5.断层带水: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
含煤地层主要以塑性岩石为主,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破坏以剪断为主,常形成微张开甚至闭合的裂隙,断层带岩石胶结性中等,缺少对地下水储存和运动的有效空间,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但上覆地层断层带有一定含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就有可能沿断裂带流入矿井。
6.下伏茅口组强含水层:与含煤地层之间有玄武岩相隔,一般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但开采深部煤层时,应作好探、防水工作。
矿井涌水量
经实测,本矿枯水季节时涌水量Q为240m3∕d,雨季时:Q为886m3,d。
第五节水灾因素及水害预测
由于区内煤层的煤质好,厚度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因此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小煤窑分布于可采煤层露头线附近,主要为当地村民的生活用煤。
由于这些个体开办的小煤矿缺乏合规划和管理,布局不合理,加上设备简陋,技术含量低,采煤方法落后,不仅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而且生产很不安全,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矿区范围内除拟建的CC煤矿外,其它非法开采小煤窑已全部关闭、停产。
但区内采煤历史悠久,老窖较多,主要开采6、7煤层,因老窖停采时间较长,已垮塌封闭,大多数无法取得实测资料。
经调查、核实的老窖有七个,其分布于矿区附近(已在相关图纸上注明),预计老窖积水达92000m3.
矿井必须在井田边界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且坚决不能破坏该煤柱。
随着采空面积的增大,上覆含水层的裂隙水进入采空区形成老窖水,在开采老空区本层下部煤层时要注意老空水涌入工作面。
煤层露头附近小窑采空区估计积水较多,生产吕必须查清其开采范围和积水情况,留设足够的风氧化带防水煤柱,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
因此,巷道掘进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