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田矿区(深部勘探区)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浅析

合集下载

深部新区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勘探模式

深部新区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勘探模式

D eposit law of coal resources in d eep new area and exp loration m ode
L I X iao- m ing1, 2, CAO D a i- yong1, L I U D e- m ing2
( 1 State K ey Laboratory of C oal R esources and Safe Exploitat ion ( CUMT ) Be ijing, 100083 ; 2 N orth Ch ina Inst itute of S cien ce and Technology, Y an jiao B eijing- E ast101601 )
沉积相带组成和分 布 , 在很 大程 度上决 定了 聚煤作 用的 强 度、兴衰 , 乃至富 ( 厚 ) 煤 带的展 布。因此 , 采用沉 降史 分 析、古地理图、地层 厚 度 图 等手 段 , 研究 成 煤 期 古构 造、 恢复原型盆地 , 是 研究煤 炭资 源原 生条件、赋 存规 律的 重 要途径。 区内中侏罗世延 安早 期基底 隆起 比较 发育 , 如 七里 镇 ! 西坡隆起及彬县 隆起 以及其 间的 次级隆 起。这些 构造 形 态、规模及强度均表现 为自 边缘 向坳陷 内部 由强减 弱的 递 变规律。褶皱构造以宽 缓的 不对 称箱状 背斜 和槽状 向斜 为 主 , 这种盖层构造 大多为 下部 基底 断裂活 动的 结果 , 向 斜 表现为南翼陡、北 翼缓 , 断 裂以及 高角 度张性 或张 扭性 为 主。矿区南部近 EW 及 NEE 向基底 隆起背 景之上 叠加有 近 SN 向构造 , 使其呈古陇岗 与洼地地 貌。成煤 前期构造 , 形 成了煤系基底 , 控 制了煤 系地 层及 煤层的 沉积 厚度 , 背 斜 部位沉积薄或无沉 积 , 向斜 部位 沉 积厚 ; 至 延安 中晚期 地 壳大部分被夷平 , 多数基底隆起消失 , 煤层亦不甚发育。彬 长坳陷由 一系列 NEE 向排列 的孟村、南玉 子、大佛寺 及景 村等次级坳陷组成, 为煤田中部次级坳陷中规模最大、赋煤 最好的地区 , 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大体一致。成煤构 造和后 期改造作用使隆起与坳陷具有长期的继承性 , 煤层上部沉积 了包括直罗组、安定组 , 尤其是白垩系等厚度较大。

煤炭勘查区沉积环境及构造分析

煤炭勘查区沉积环境及构造分析

总769期第三十五期2021年12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煤炭勘查区沉积环境及构造分析陈扣强(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区域地层情况、构造情况以及沉积环境对于矿井工程的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

为研究沉积环境及构造情况对煤层开采的影响,以西南某勘察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区域内地层、构造、沉积环境以及古地质情况对煤层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区域内含煤地层分为4层,主要构造为2个大型构造;②煤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物堆积区是靠海的湖沼与盆地地带;③勘查区在地质作用下,煤呈灰黑-黑色,煤层水分北低南高,煤层厚度呈现中部高、南北两边逐渐变薄的现象。

关键字:地层;构造;沉积环境;含煤地层中图分类号:P5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35-0123-03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Tectonic Analysis of Coal Exploration AreaCHEN Kouqiang(Jiangsu Changjiang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Nanjing Jiangsu210046)Abstract:Regional stratigraphic conditions,structural conditions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ine engineering.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structure on coal seam mining,a survey area in southwest China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 influence of strata, structure,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paleo geological conditions on coal seam in the area was analyzed,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①The coal-bearing strata in the area are:There are4bottom layers,and the main structure is2large-scale structures;②The coal measure is the sedimentary of sea-land interaction facies.Sedi⁃ment accumulation areas are lakes and basins near the sea;③Under the geological action of the exploration area,the coal is gray-black to black,and the coal seam moisture is lower in the north and higher in the south;the thickness of the coal seam is higher in the middle,and gradually becomes thinner on the north and south sidesKeywords:stratigraphy;structure;depositional environment;coal-bearing strata矿井地质情况研究对于矿井开拓开采、巷道布置具有决定性作用。

深部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对策分析

深部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对策分析

深部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对策分析摘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向深部,向深部要资源,是矿产勘查的必然趋势。

在论述深部找矿的重要性、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深部找矿的基本概念,总结了深部找矿的现状,梳理了深部找矿的难点,提出了“从成矿作用本质研究深部找矿问题,研究成矿地质体确定找矿方向,研究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预测矿体位置,研究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提供预测依据,综合地质的、物探的、化探的、钻探的技术手段探测深部矿体,以间接找矿为主,直接找矿为辅”的深部找矿思路及方法,并对加强深部找矿工作提出了充分发挥理论指导找矿作用,创新、研发、推广适合中国特色的深部找矿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等建议。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理论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而金属矿资源短缺问题越发突出。

根据我国地质部门提供的信息,当前我国大部分矿山中,有近一半面临着矿产资源枯竭的问题。

因此,如何加强现有矿山深部找矿工作,延长矿山寿命周期,是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短缺问题关键,这对促进我国矿山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矿产资源供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下对我国地球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从我国地质部门公布的信息来看,当前我国开采的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来自于0m~500m深即第一深度空间开采的金属资源。

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情况以及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状况,对地壳深部金属矿产勘查深度,被确定为500m-2000m之间,这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极大意义。

1深部矿产地质勘查理论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理论概述随着我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和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等项目的开展,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已成为今后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获取客观地质信息,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是矿产勘查的根本目的,针对深部矿产勘查研究,我国已经有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如地质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和技术基础等。

煤系沉积环境分析与煤(岩)层对比研究进展

煤系沉积环境分析与煤(岩)层对比研究进展

沉 积环 境 中以河 一 作 用 活跃 的边 缘海 环 境 最 为 海 发 育 ,并对 该沉 积环 境 的分带 现象 和 沉积 相特 征 进行 了分 析 ; 林 玉 等 (0 6 在 研 究 焉 耆 盆 地 刘 20 ) 时结合 潮 湿扇 、 流和湖 泊沉 积体 系提 出 了扇沼 一 河 河沼 一 湖沼 的成煤 模式 隅。 ] 研究 煤 系沉积 环境 与沉 积体 系离 不开 沉积 学 的最新理 论 和方法 。邵 龙义 等 (9 9 运 用层 序地 19 ) 层 学原理 研 究 了河 北南 部 晚古 生代煤 系 的沉 积环 境 .指 出煤 层常 跨越 不 同的沉 积相 区而 且 大面 积 分布 , 聚煤 作用 实际 上是在 海 ( ) 面 幕式 的 、 湖 平 快 速 的抬 升 过程 中发 生 的 .并将 该地 区 的含煤 地 层 划 分 为六 个 层 序 ]郝 黎 明等 (0 0 运 用 旋 回频 ; 20 ) 率 曲线研 究 了幕式 聚煤作 用 下 的沉 积 环境 .有 效 地判 定古 海岸 线位 置 、聚煤 中心位置 及有 利 的聚

0 引 言
我 国煤 炭 资源 丰富 .且 以煤 炭为 主 的能 源生 产 和 消费 的格局 在 相 当长 的时期 内不 会发 (9 5 对 平 庄 西 露 天 矿 区 4杨 19 ) 元 宝 山组 进行 了沉 积体 系分析 ,把 其 自上 而 下划
潮湿 型 冲积扇 、 水及 浅水 湖 泊 中的扇 三角 洲 、 深 沉
积 物 水 下 重 力 流 等 沉 积 环 境 ]马 维 俊 (9 0 对 ; 19 )
煤 区等 .并将 西南 地 区晚二 叠世煤 系 划分 为 3个
对应 于 三级 复合 层 序 的 三 级 聚煤 作 用幕 口 ; 美 们韩 莲 等 (0 1 通过钻 孑 岩芯 和地球 物理 测 井 曲线 的 20 ) L

深部开采沉陷规律研究与分析

深部开采沉陷规律研究与分析

深部开采沉陷规律研究与分析开采沉陷是深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开采后沉陷规律的研究与分析是科学决策开采比较充分及有效的前提之一。

本文就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的规律研究与分析进行深入的论述,并给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案例。

一、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规律研究1、概念浅析施工开采的沉陷是长期的应力释放、地层改变以及外因影响所引起的矿山构造变化,它是影响矿山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参数之一。

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规律是以深部矿产资源开采为主导,以其所带来的构造改变和地面沉陷运动为基本特征的地质现象。

对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规律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准确的了解深部开采所引起的构造改变及地面沉陷的规律及特征,为深部开采的质量控制、生产安全和地表沉陷的综合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2、研究流程深部开采沉陷规律研究要求有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方法。

通常研究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突出研究对象的特性和规律:即定位和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并归纳汇总;(2)综合统计分析归纳:利用诸如数据处理、描述统计分析、图表绘制等方法,对归纳汇总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3)研究规律及其影响机理:深入探讨开采沉陷的规律及其影响机理,以及开采方式、技术措施等对矿山构造变化、地面沉陷及安全隐患及生态影响等的影响;(4)制定有效的预测与解决方案:根据研究得出的规律,运用预测与预报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预测与解决方案,为矿山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指导。

二、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规律分析1、测量技术测量技术是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沉陷规律分析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垂直测量、水平测量以及数字测量等技术手段,来科学测量矿山构造特征及沉陷变化情况,从而对沉陷运动规律及外部因素的影响等深入分析。

2、数值模拟利用一定的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探索不同的长期沉陷规律,预测深部开采可能造成的地表沉陷情况。

数值模拟可以模拟矿山构造变化过程,从而更加精准的研究和预测深部开采沉陷规律。

马依西勘探区含煤地层岩相及沉积环境分析

马依西勘探区含煤地层岩相及沉积环境分析

马 依 西 勘探 区含 煤 地 层岩 相及 沉积 环 境 分 析
韩 忠 勤
( 州 煤 田地 质 局 煤 矿 地质 工 程 咨 询 与 地 质环 境 监 测 中 心 , 州 贵 阳 5 0 0 ) 贵 贵 5 0 6 摘 要 : 据 盘 南 矿 区 马依 西 井 田大 量 地 质 资 料 分 析 , 为龙 潭 组 形 成 于 潮 坪 、 根 认 三角 洲 及 海 湾 一 泻 湖 沉 积 体 系 。 部 下 为潮 坪 一 潮 道沉 积 组 合 , 主要 由潮 坪相 、 道 相 、 泽 及 泥炭 沼泽 相组 成 , 成 的煤 层 硫 分 高 , 续 性 差 ; 潮 沼 形 连 中部 为 三 角 洲沉积组合 , 主要 由前 三角 洲相 、 三角 洲 前 缘 相 及 三 角 洲平 原 相 组 成 , 煤 层 硫 分 低 , 定 性 好 , 叉 少 ; 部 为海 其 稳 分 上 湾一 渴 湖 相 沉积 组 合 , 由渴 湖 相 局 部海 湾相 及 沙 洲 砂 坝 相组 成 。分 流 河 道 的泛 滥 盆 地 、 流 问 湾 、 弃 河 道 、 坪一 支 废 潮 潮道 为 本 区 煤层 的形 成 提 供 了有 利 沉 积 环境 。
关 键词 : 龙潭 组 : 积 相 ; 沉 马依 两 井 田: 南 矿 区 盘 中 图分 类 号 :P 1 . 1. 6 81 O1 文献 标 识 码 :A
1 地 质概 况
马依 西勘探 区位 于贵 州省盘 县煤 田盘南 矿 区南
部. 勘探 面积 1 2 m . 钻 孔揭 露 勘 探 区地 层 自下 0 k :据
综 合 柱 状 图
Fi ur m p e e sv g e 1 Co r h ni e
24 2 9 3 ~ 9 m,平 均 2 5 6 m,含 煤 层 2 ~ 5层 .平 均 2 03 5

煤田层序地层与聚煤特征探究

煤田层序地层与聚煤特征探究
2 . 2层序 S 2 本层序是海侵与 高位体系域发育。 层序 s 2的底界面是一个转换 面 ( 海侵方 向的) ,海侵的方 向是北东转换为南东 。海侵体系域地层
含有深灰色泥岩 ,中粒砂岩 ,还有 一些动物 痕迹 化石 等等。高位体 系域地层包含 的是灰 色生物屑泥晶灰岩和煤层等 等,夹有植物化石 碎片,腕 足类动 物化石 。此层序主要代表碳 酸盐台地 和漏 湖一 潮 坪相
煤矿技术
煤 田层序地层与聚煤特征探究
丁安 明
( 甘肃煤 田地质局一三 三队, 甘肃 白银 7 3 0 9 1 3)
【 摘 要】 随着我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煤 田作 为重要的能源化 层序地 层的研究。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是一个 巨型克拉通盆地 ,它 工地 ,越 来越 受到重视 。但 有关资料表 明,我 国多数地 区对煤 田的 的煤炭 资源 丰富,盆地的形成和保存相对来说较完整 。我们把研 究 研 究大部分局 限于小范围的井田或某一地层 中,因此我 国迫切 需要 _ 区域晚古生代地层划分为 了七个三级层序 ,如上 图 1所示 : 开展全 面的煤 田资源赋存规律 的研 究。层序地层 学作 为一门新兴的 2 . 1层序 S l 学科 ,其广泛投入应 用为研 究成煤机理提供 了一种新 的途 径。这些 在 这~层 序中明显发育的是海侵体系域 ,而低位体系域与高位 新的科学研 究方 法推动 着煤岩 系沉积 学的飞速 向前发展 。 体系域没有表现 出明显 的迹象 。 海侵体系域地层 中含有菱铁矿结核 , 【 关键词 】 层序地层 ;聚煤特征 ; 应 用探 究 还有平行层理与细微的波状层理 。这一层序主要是渴湖相沉积 。
沉积。 2 . 3层序 s 3
2层序地层分析
醒 呵 一 — 侧 赫
层序 s 3 发育的是海侵和高位体 系域, 发育不明显或者不发育的 是低 位体系域 。高位体系 中含煤层 ,细砂岩 ,粉砂岩 :另外还 有平 行层理 ,交错评理 ,其 中还不 乏有 一些植物化石 。本层 次表 示的是 三 角洲 平 原沉 积 。 2 . 4层序 S 4 层序 S 4的底界是底部冲刷面 ( 砂锅窑砂 岩的) ,它的初始海泛 面是在沙泥 互层段 的底部 , 而 最大海泛面是在本层最 厚岩石 的底部 , 是层序 s 4 最深沉积环境 的代表 。 海侵体系 域的特 征是细粒石英砂岩 和薄层 状泥 岩在岩层里交替 出现 ,并且颗粒向上逐渐变细 ,泥岩厚 度越来越厚 ,砂岩 的厚度越来越 薄,反 映出三角洲形成退积序列的 过程 。高位体系域 上下部 分的构成 不同 。该层序体系域是在三角洲 平原和前缘沉积环境 中形成的 。

郴耒煤田马田矿区F_1断裂特征及深部找煤分析

郴耒煤田马田矿区F_1断裂特征及深部找煤分析
第2 3卷 6 期 21 0 1年 6 月
di1 9 9 .s.6 4 10 .0 1 60 o:036 8i n17 — 8 32 1. .2 s 0
文 章编 号 : 6 4 1 0 ( 0 1 0 — 0 5 0 17 — 83 2 1 )6 00 — 4

国 煤



Vo-3 NoO l .6 2
资源 勘 查 的重 点 区 域 ; 查 手 段 宜 先 采 用 地震 勘 查 , 找 煤层 埋 藏 较 浅 区段 , 用钻 探 验 证 。 勘 寻 再
关 键 词 : 田矿 区深 部 ; 覆 断裂 ; 马 推 找煤 方 向 ; 查 手段 勘
中图 分 类 号 :P 81 61 .l 文 献 标 识 码 :A
CoAL GEoLoGY 0F CH玎 A
Jn u.
2 1 0 1
郴 耒 煤 田马 田矿 区 F 断 裂 特 征 及 深 部 找煤 分 析 ,
马文 华. 肖金 成
( 南 省 煤 炭地 质 勘 查 院 , 南 长 沙 4 0 1 ) 湖 湖 10 4 摘 要 : 田矿 区位 于 郴 耒 煤 田 中部 , 煤 地 层 为 二 叠 系 上 统 龙 潭组 , 采 煤 层 为 6 和 6 煤 。 马 田推 覆 断 裂 F 对 马 马 含 主
Ab t a t T e Ma a n r a l si h d l h n h u L i a g c af l , i n a l o l e ms h v o . l n 2 T e sr c : h r n mi e a e i n t e mi d e C e z o — e y n o l ed man mi e b e c a s a a e N s d 6 . h i e i 6 a Main n p e sr cu e F o t l,r fr n e t c s c a - e rn taa i h n r a Af r p s e lg c ld t n l s , t a p t t r l n r s eo ms a d d sr t o l b a i g srt n t e mi e ae . t a tg oo ia a a a ay i a u c o u e s c n ie e h t h 1 xe t t w r n o d e at mi e b e c a e ms N s6 n 2i h p e mb r L n tn F r t n a e o sd r d t a e F tn s o a d i t e p p r, n a l o l a o . j d 6 n te U p r Me e , o g a o mai r t e s a o

(姚公一)区域深部成矿找矿主流规律(岩矿树)新概念模型探讨

(姚公一)区域深部成矿找矿主流规律(岩矿树)新概念模型探讨

区域深部成矿找矿主流规律(岩矿树)新概念模型探讨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有色地矿局科技顾问姚公一 2011年1月一、研究新概念模型的必要性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及河南省有色地矿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笔者在2009年七月以《研究规律创新思路进行中深部找矿重大突破》为题,参与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中国矿业报》于2009年七月十六日头版头条刊载此文,引起了全球资源战略研究室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方克定及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与国际著名独立勘查地质学家刘益康的重视。

张副省长对该文批示:“请国土资源厅参阅,对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有关情况,特别是重要观点,请注意归纳汇总。

有关新技术、新理论的情况也请注意收集整理,以便工作中参考。

”刘益康先生评价该文:“深刻,击中要害!”在该文中,笔者首次提出“四高”(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很可能是中深部找矿攻深找盲型新的技术经济规律。

笔者在该文中还首次提出成矿隐伏岩体的上部或顶面,易形成“物元、热元、水元”聚集循环的成矿中心,此三元同心之处易行成大矿好矿,其相关隐伏成矿构造,是中深部找矿重大突破的首选目标。

笔者在该文中还进一步提出了对金属重点成矿区带预测矿集区攻深找盲型中深部找矿突破新思路为“心、向、位”概念模型(将成矿中心、流体流向、找矿靶位有机结合研究的区域成矿找矿规律)。

为了进一步说明“三元同心”及“心、向、位”相结合的新思路,即区域成矿规律,以便从理论上更直接指导中深部找矿,旨在将找到大矿好矿的命中率由现在的1%提高到3%,在腾吉文(中科院院士)及罗铭玖(著名勘查地质学家)的支持下,笔者根据自身数十年找矿勘查实践及全球找矿勘查新进展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深部找金属矿之复杂问题简单化,抓住其本质与主流,创新编制了区域成矿找矿主流规律(岩矿树)新概念模型(以下简称新概念模型)。

2二、新概念模型内容(一)本质该概念模型内容的本质是将成矿隐伏侵入岩矿基体(以下简称隐伏岩体)有关的深源热液流体特征与金属矿床类型组合分布,作为一个成矿系统来进行整体研究。

五一牧场煤田地质背景与聚煤规律分析

五一牧场煤田地质背景与聚煤规律分析
育 到 了鼎 盛 时 期 , 水域 辽 阔 , 开 成 了大 湖 的地 理 景 观 , 只在 盆地 内 局 部 存 在
东北侧为呼和诺尔坳陷的边界断层, 向南进 入蒙古国镜 。为一 由断裂和凸
起 所控 制 的含 煤 盆 地 。 1 . 2地 层 条件
短道河流, 由于沉积环境稳 定, 形成 了巨厚黑灰色泥岩 , 这层黑 灰色泥岩成 为了区分大磨拐河 组和伊敏组 的重要标志层。 没有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煤 层, 厚度小 , 煤类大 多为长焰煤 。属 于盆地演化 中期“ 超 覆扩 张 ” 阶段 的产
2 . 1沉 积 环 境
海拉尔坳陷东缘受哈克一 巴 日图断裂控制 ,西缘受额尔古纳大断裂控 制, 它是在华 力西褶皱构造基底 上发育起来的 , 于 早白垩世大幅度坳 陷而 形成 的。构造盆地的发生、 发展上受 NE、 N I NE向断裂 活动控 制, 因而铸成 NE 、 NNE向凹陷和 凸起平行相 间排 列的构造结局 。凹陷盆地一般沉积了 上侏 罗统 白音高老组火 山岩和下白垩统 大磨拐河组 、伊敏 组含煤建造, 最 大 厚度可达 3 5 0 0 m。凸起区一般 出露有 上古 生界地层 , 华 力西 期花岗岩和 中生代陆相火 山岩。 在 同一凹陷或凸起中, 有北浅 南深 的趋势 , 故而北部为 沼泽相, 对成煤有利 。 五一牧场盆地位于兴安地槽褶皱系呼和诺尔 中华力西地槽褶皱带。 其
物。
五一牧场煤 田属第四系全掩盖式, 通 过钻探揭露的地层有上侏罗统 白 音高老组 ( I 如 ) 、 白垩 系大磨拐河组 ( K 1 d ) 和伊敏组 ( K 。 y ) 、 第 四系 ( Q) 。含煤 地层为 下白垩系伊敏 组 , 以灰色的泥 岩, 粉砂岩 为主 , 夹薄 层灰 白色 细砂 岩、 粗砂岩 , 全 区发育 , 钻孔揭露 最小厚度 2 4 . 7 0 m, 最大 厚度 4 5 6 . 4 4 m, 平均 厚度 1 9 9 . 4 9 m。同下伏大磨拐河 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大磨拐河组地层在 本 区全 区发育 , 以灰色 、 深灰色泥岩 、 粉 砂质泥岩为主 , 钻 孔揭露最小 厚度 8 . 8 2 m, 最大厚度 4 3 2 . 2 1 m, 平均厚度 6 2 , 4 2 m。 经钻孔证实, 本区大磨拐河组 不含煤。与下伏 白音 高老组为不整合接触。

宁夏深井勘查区地质特征及煤炭分布规律浅析

宁夏深井勘查区地质特征及煤炭分布规律浅析

宁夏深井勘查区地质特征及煤炭分布规律浅析作者:赵红亮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33期赵红亮(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宁夏银川 750011)【摘要】深井勘查区煤炭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延安组,一般含煤9层,可采8层,主要分布在勘查区西南部,层位较稳定,连续性较好,延安组上段大部被剥蚀.属中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不粘煤。

【关键词】煤炭;地质特征;煤质特征;分布规律;深井0 引言深井勘查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南部的香山西麓,总体呈西北-东南方向条带状展布,东北以香山南麓断层为界,西南及南部以省界为界。

为了寻找新的煤炭资源,通过二维地震、音频可控源、钻探和地球物理测井等综合勘查手段,其目的是为下一步勘查工作确定靶区.地层有古生界轻变质岩、中生界沉积岩,主要有早古生界寒武系、晚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

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构造线方向以北西西、北西为主,岩浆岩活动对主要含煤岩系的影响甚微。

侏罗系延安组为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该组主要分布在勘查区南部,分布面积不大,层位较稳定;煤类以不粘煤为主,属中~高热值煤;估算煤炭资源量约6亿吨.交通便利,勘查开发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1 勘查区地质特征1.1 地层勘查区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部,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秦祁昆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之宁夏南部地层小区,主要有早古生界寒武系、晚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寒武系地层岩性为一套中—厚层浅变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灰绿色千枚岩、板岩不等厚互层,系北祁连东部断陷盆地沉积产物。

石炭系地层岩性由中—厚层粗—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组成,整体为一向上变细旋回,钻孔揭露厚度212.09m。

二叠系地层岩性为一套紫红、灰绿色层状细粒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碎屑岩夹灰黄色中—粗粒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系辫状河沉积。

侏罗系地层自下而上由芨芨沟组、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相互间多为整合接触.其中延安组为主要含煤地层,该组岩性由浅灰白、浅灰色粗~细粒砂岩,浅灰色粉砂岩、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煤线组成的多韵律不等厚含煤地层,产植物化石,该组在本区未见全,钻探揭露厚度平均为293.24m。

矿井深部构造分析及地质找煤技术研究

矿井深部构造分析及地质找煤技术研究

矿井深部构造分析及地质找煤技术研究摘要:针对小华矿存量资源严重不足问题,综合地勘资料和井巷揭露情况重新分析对比,推断F1脱底断层在矿井西部有向下伸展的可能,通过补勘钻探和硐探工程的验证,证实了矿井西的F1断层向深部延伸,煤系地层随之延伸,增加了资源量,为矿井水平延深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地质构造断层推断补勘找煤技术研究1概况小华矿开采地层为二迭系下统童子岩组一段含煤地层(P1t1),属海相向陆相过渡的、以泻湖海湾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含煤层煤线34-35层,其中不稳定可采6层,分布在本段中部,主要开采倒转翼的36、40、45、48、49#煤层。

煤矿经30多年的开采,开采深度已达+500m水平(井口标高为+740m),原地勘报告计算储量的最低标高为+430m,剩余资源量有限,后劲严重不足。

综合地勘资料和井巷揭露情况分析研究,特别对矿井深部构造分析,发现F1脱底断层的形态有可能改变,即F1断层在矿井西部有向下伸展的趋势,预测煤系地层随着向深部延伸的可能。

2矿井深部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矿区构造属新华厦构造体系。

在新华厦系构造运动作用下,受到一组从西向东水平压应力作用,小华溪口背斜西翼产生了一组倒转褶皱,本井田就是其中一个倒转背向斜的一部分组成的。

由于该压应力进一步作用,褶皱的轴部产生了一系列北北东-南南西向压性、压扭性断裂(如F1等)。

2.1F1断层的特征F1是主导的脱底逆断层,也是对本井田破坏性最大的断裂。

该断裂在东部和南部受到石炭系下统林地组坚硬岩层阻挡,应力场转向软弱岩层的南东方向,使F1上盘向南东方向推移。

该断裂深部贯穿整个井田,不但使本井田第一序次褶皱东部正常翼主要含煤地层全部缺失,而且对本井田主要开采对象的倒转翼的深部煤层破坏也很大。

F1上盘为煤系地层,下盘为文笔山组、栖霞组或童子岩组一段下部地层。

2.2F1断层的推断修改由于井田西部钻探工程分布少,对井田构造和煤系地层的控制程度低,尤其是F1断层的控制点少,只有96线剖面ZK11钻孔一个点的控制,由于该控制点,决定了F1断层面构造形态呈“U”状,即中间底、东西高(见图1)。

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

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

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提纲:一、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的概述二、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对找煤实践的影响三、针对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的找煤技术四、成功案例分析五、针对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找煤实践的建议一、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的概述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找煤实践是煤炭生产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煤炭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长期以来的煤炭生产中,我国的煤炭资源已经进入了深部开采阶段,煤矿深部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因此找煤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领域中,建筑专家的技术优势可以为找煤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二、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对找煤实践的影响1.地质灾害频发煤矿深部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瓦斯、煤尘等地质灾害频发,这对找煤实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建筑专家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通过分析煤矿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作站点,深入了解现场和现象,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2.安全风险增加煤矿深部地质条件的存在,致使煤矿开采工作面和后方支撑工程的施工困难,同时,由于深部地质条件的不同,煤矿工作面的工作环节和工作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找煤实践中需要充分认识风险,避免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出现不可预料的事故。

3.难度大、费用高煤矿深部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显然会导致找煤的难度大大增加,相应的费用也会大大增加。

找煤实践建筑专家应该针对复杂地质环境开展充分的前期勘探和分析,制定科学的煤矿找煤施工计划,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针对煤矿深部复杂地质条件的找煤技术1.定位技术通过在深部煤矿地质条件中精确查找到煤矿脉的三维位置、形态和结构等信息,并引导实际找煤工作,确保找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地质探测技术地质探测技术是找煤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通过将实地勘察、测绘、采样等技术进行综合应用,进行煤矿地区的地质结构分析和地质状况评价,并为煤矿找煤后续工作提供重要数据。

深部煤炭勘查新区煤层对比分析

深部煤炭勘查新区煤层对比分析

深部煤炭勘查新区煤层对比分析为了提升煤炭工作的应用效益,需要做好深部煤炭勘探新区的煤层对比分析工作,通过对煤层对比工作的开展,可以实现煤层的有效延伸,可以针对煤层的埋藏状况、厚度状况、煤质状况等进行深入性的了解,有利于进行煤系沉积格架的建立。

通过对煤层对比分析工作的开展,可以进行煤层特点、空间位置等的深入分析。

标签:深部煤炭;勘查新区;煤层对比;地层学概念;煤系概念;岩石性质1 优化沉积旋回对比环节(1)本次深度勘查新区是老爷岭普查区,该区的岩石类型比较简单,但是构造状况比较复杂,岩相变化状况比较大,其煤系内部的稳定标志层比较小,由于该盆地区域整体稳定下降,它具备比较清楚的垂向层序,具备较稳定的煤层间距,这有利于进行优势分析法、局部标志层法、测井曲线组合法等的开展。

该区域内不同地层存在较大差异的含煤性。

在煤层对比分析中,需要选择那些发育完全的煤层、较大厚度的煤系,通过对不同型号的钻孔应用,进行含煤段的划分,做好含煤段的对比分析工作,进行煤层的大小、顺序等的对比,通过对不同对比基线的应用,可以取得不同的对比结果。

延安二组2-2煤层的构造比较简单,它的延伸性比较稳定,厚度较大,分布比较广泛,以该煤层为基线,进行其他煤层的对比分析。

(2)在深部煤炭勘查应用中,湖平面的相对变化情况是重要的分析因素,湖平面变化反映出该区域构造、气候、沉积物等状况。

该区域延安组的刨面表现为河床存在一系列的粗粒沉淀物,其泛滥平原存在一系列的细粒沉积物。

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将延安组进行三个三级层序的划分,这三个层序分别对应不同的岩性段。

这些层序从初始填充体系域开始,再进行湖泊扩张体系域的分析。

其湖泛体系域发育不良,其潮湿沼泽的环境是聚煤作用的重要场合,它的煤层比较稀薄,具备较差的连续性,延安组三段存在三个不完整旋回,相比于鄂尔多斯盆地的延安组层序,其永陇矿区缺乏第五段及第四段。

2 优化深部煤炭勘查新区煤层的对比分析方案(1)通过对标志层的应用,可以提升煤层对比的应用效益,這种方法具备良好的经济性。

综述某矿区煤炭地质勘查中含煤岩系沉积演化特征分析

综述某矿区煤炭地质勘查中含煤岩系沉积演化特征分析

综述某矿区煤炭地质勘查中含煤岩系沉积演化特征分析摘要:在大型陆相盆地边部聚煤环境比较复杂的新区(井田)进行深部煤层对比,往往采用某一种方法是难以准确确定煤层层位和构造形态的,需要应用多种对比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相互验证,才能取得可靠的对比结果。

按照先对比含煤段,后对比煤层的顺序,以标志层对比和层间距对比为主,沉积旋回、煤层、测井曲线组合、优势分析方法对比佐证的对比方法,对普查区主要煤层进行多重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该区由普查直接转入勘探阶段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关键词:煤炭地质;煤层对比;含煤岩系;演化特征abstract: the large continental basin edge poly coal complex new area (ida) deep coal seams comparison, often using a particular method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the coal stratigraphic and structural form, and require the application of a variety of contrast methods comprehensiveanalysis and mutual authentic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a reliable comparison of results. sedimentary cycle, coal seam, a portfolio of well logs, advantages of analytical metho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irst comparing the order of the coal-bearing segment, after contrast seam to the the flag layer of contrast and layer spacing compared contrast corroboration contrast, census main seam multiplecomparative study, good geological effect, provide a reliable geological basis for the area by the census directly transferred to the exploration stage.key words: coal geology; coal seam correlation; coal-bearing strata;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中图分类号: f41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含煤岩系沉积演化特征普查区含煤地层为延安组,埋深430~1350m。

聚煤沉积古地理及煤聚积规律

聚煤沉积古地理及煤聚积规律

聚煤沉积古地理及煤聚积规律1 含煤沉积古地理一、含煤地层类型及成因标志1、含煤地层类型含煤岩系类型是指含煤岩系本身物质沉积属性的主要类型,即指含有煤层的一套沉积岩系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物质表现,因此是与其形成的古地理类型分不开的。

由于含煤地层在古植物演化的重要时期,是一定的古构造、古地理及古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因此,在地质历史上,随着上述四个条件朝着不利于聚煤的方向转化,含煤地层势必在纵向上和横向上过渡为不含煤的沉积岩系。

(1)以我国华北大型聚煤区为例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晚期,含煤地层在全区普遍发育;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仅豫西、淮南一带有含煤地层发育,向北则逐渐过渡为不含煤的、代表半干燥到干燥气候条件的,沉积杂色以至红色的陆相碎屑岩系;至晚二叠世晚期,豫西、淮南一带的聚煤作用也停止了,全区发育了杂色至红色的碎屑岩系。

可以看出,主要由于古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华北地区整体构造变化,导致聚煤条件丧失而使含煤地层不发育。

(2)以广东的晚三叠世沉积为例粤西一带是内陆湖泊相含煤碎屑岩系,粤中至粤北一带是滨海一沼泽(海湾一泻湖)相含煤碎屑岩系,而到了粤东一带则是以浅海相为主的,不含煤而含铁、磷及碳酸盐的碎屑岩系。

可以看出,聚煤古地理条件的变化也是控制含煤地层发育的主要因素。

含煤地层的界限:含煤地层是沉积地层的一个特殊类型,因此含煤地层不是区域性的地层单位,其界限不一定和地层划分相吻合。

有些含煤地层是跨时代的,如我国北方石炭一二叠纪含煤地层,即跨越了两个地质时代。

再者,由于含煤地层与非含煤地层之间经常为过渡关系,而聚煤作用往往在盆地的一定位置或范围内,因此严格确定含煤地层的上、下限及其在横向上的界限常是较困难的。

含煤地层的厚度:含煤地层的概念表明,只要含有煤层就是含煤地层,但是没有对所含的煤层的厚度进行任何规定。

因此,早期的煤地质研究者曾根据地层中煤层是否含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作为确定含煤岩系及其边界的标准。

这种标准不具备统一的对比价值。

义马煤田成煤古地理环境和聚煤特征分析

义马煤田成煤古地理环境和聚煤特征分析

义马煤田成煤古地理环境和聚煤特征分析赵治霞,孙玉震(义煤集团永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义马472300)摘要:通过对义马煤田的地质概况和成煤环境的分析,阐述了义马煤田成煤时期的沉积特点,从而总结出了义马煤田的聚煤特征。

关键词:含煤岩系;成煤环境;沉积;聚煤特征;构造;旋回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716(2007)09)0117)04义马煤田位于华北板块内的西南缘,靠近华北板块与杨子板块拼接部位,秦岭板缘构造带的北侧。

在河南省构造分区上处于华熊构造区的西北部,与太行构造区的西南部、嵩箕构造区之西部相邻。

板缘构造作用和板内古构造的活动决定了聚煤盆地的形成与改造。

1地质概况1.1矿区构造义马煤田处于渑池向斜的轴部。

含煤地层走向呈近东西,倾向南,倾角10b~25b。

主要构造特征是:渑池向斜处于小秦岭)嵩山纬向构造带与中条山北东向弧形构造带夹持部位,其西北部明显受到两者迭加作用,总体方向则主要受纬向构造所控制。

向斜波及的地层下自震旦系,上至白垩系,核部主要为中上侏罗统杂色砾岩及下侏罗统义马组含煤地层。

向斜北翼平缓,南翼陡倾,中西段直立甚至倒转。

轴面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偏西,为一歪斜褶曲。

区域性断裂主要有沿南翼近核部呈东西向延展、倾向南偏西压剪性的义马断层(F16),其次为北东向张性或张剪性断裂。

1.2地层区内分布有三叠系延长群、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三叠系延长群主要由细粒砂岩和砂泥岩互层组成,泥岩中发育有底栖动物通道,地层厚度约817m;侏罗系下统义马组为重要含煤地层,主要由黑色泥岩、煤层和底砾岩组成,中统马凹组由灰色砂岩、泥岩、砾岩薄层组成,厚约185m,上统为一套巨厚层砾岩,厚约363m;白垩系、第三系砾岩和第四系黄土层普遍发育,但厚度不大。

2含煤岩系沉积序列义马组含煤岩系厚50~110m,有砂砾岩、砂岩、泥岩、煤层等组成。

按其顺序由下往上可分为4段。

2.1底砾岩段主要由砂砾岩,含砾砂岩组成,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和石英砂岩,泥质胶结,胶结类型为基底式和空隙式,分选性差,无层理,砾径2~118m m,与下伏地层延长群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厚约14m。

深部找矿浅析

深部找矿浅析

称 为深部找矿 。但 就 目前我 国深部找矿 的理论和技
术 条件 , 深部找矿定 义为攻深找盲更好 , 而 且 盲 矿 体 或 隐伏 矿体不 论其 埋藏 深浅 , 都 应 属 于 深 部 找 矿 的
概念范畴 。
深部找矿 , 从 找 矿 区域 上 可 以划分 为 2 个方面 : 一 方 面是 就 矿 找矿 , 针 对 老矿 山或者 危 机矿 山 , 利 用 和进 步 总结 找矿 规 律 , 识别 地 球 化学 或地 球 物 理异 常 , 通 过 山地工程或深部钻探工程验证 , 对 已有矿产深部或
深度 , 对老矿业基地 , 此深度 可考虑延深到 8 0 0 ~
l O 0 0 m。曹新 志 ( 2 0 0 9 ) 等 认 为 目前在 中国一般 是将 距 现今 地表 5 0 0 m 以下 的称之 为 深部 矿 , 反之 则称 之 为
浅部 矿 。 “ 第 二 矿 化 富集 带 ” 或“ 第 二深 度 找 矿 空 间 ” 这2 个 术 语 是 伴 随 着 深 部 找 矿 工 作 的不 断 深 入 才 逐 渐 被 重
1 深 部 找矿 范 畴
现有矿床及勘查文献中提到的深部找矿多指相对 于浅部而言 , 很 少 作 定 量 说 明 。 目前 学 术 界 对 深 部 矿
和浅 部 矿 的具 体 深度 也没 有统 一 的界 定瞄 。 中 国大 部 分地 区 的深 部 找 矿 可 定 为 5 0 0 m 以下 的
重要 的战略地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迅猛发展 , 大大提高 了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绿色矿 山和 共 享 经济 发 展 成果 成 为 地矿 行业 的发 展 主线 。从 粗 放 型转变为集约型 , 从 注重经济效益转变为注重环境和 经济效益并重的双重局面。 据统计预测 , 到2 0 2 0 年左右 , 我 国矿产品的需求量 将在现在基础上再增加一倍 , 而国内大约4 5 种主要矿产 资 源 的 固有 储 量 仅 能满 足将 来 需求 的 1 / 3 , 如果 没 有发 现新 的资源储量 , 主要大宗矿产品将会更加主要依赖进 口, 并将 超越 美 国成为世 界上最 大 的矿产 品进 口国 ] 。

马田矿区深部资源浅析

马田矿区深部资源浅析

马田矿区深部资源浅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马田矿区的地层、构造形态特征观察,简要分析了其构造及深部煤炭资源,并通过对地层及构造特征的分析,发现该矿区还存在较丰富的高热值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

关键词:马田矿区;深部资源;构造前言: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为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约占70%,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

资源的勘查开采遵循由近而远、由浅而深、由容易而后困难、由简单而后复杂的过程原则,对于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及消费国的中国,浅层及易采资源早已几近枯竭,深部资源的勘查及开采工作尤为重要。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北方产煤丰富但运输紧张,湖南煤炭资源贫缺,自给严重不足,随着湖南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量更加紧张,故积极勘查开发深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寻找接替资源也意义非凡。

1 区域概况1.1 区域地层特征马田矿区位于湖南省湘东南分区郴耒小区,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下统茅仙岭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二叠系上统大隆组、龙潭组,二叠系下统当冲组、栖霞组。

其中: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当冲组及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大隆组分布于和平圩向斜外围,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分布于和平圩向斜核部,侏罗系下统茅仙岭组分布于和平圩向斜东翼复和一带,白垩系在矿区深部东南大面积分布。

1.2 区域构造特征区域构造背景:位于扬子板块南东缘,属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之攸兰断坳,华南褶皱系地处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结合部位,经历了自吕梁运动以来的多期次碰撞~拼合,区内以软弱能干性差为特征的煤系变形强度相对较大,且塑性变形特征明显,以挤压体制下的褶皱变形和逆冲推覆为主。

马田矿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之攸兰断坳郴耒煤田北段南部,整体呈向北东扬起、南东倾伏于白垩系红层下、中段向西弧形凸出的含煤向斜,自东向西依次为石里山向斜、源头冲背斜与和平圩向斜,在向斜浅部发育一条区域性的推覆断层F1,该断层在石里山向斜与和平圩向斜西翼浅部,主滑脱面位于P2l1与P2l2之间,属顺层滑褶构造,基本顺层滑覆,造成主煤层缺失,在马田深部主滑脱面位于P2l1,对煤层基本无破坏性。

浅谈七台河马场矿区构造的发育规律

浅谈七台河马场矿区构造的发育规律

浅谈七台河马场矿区构造的发育规律摘要:以马场矿区为例论述了该区域地层、区域构造特征、总结了马场矿区断层的特征及普遍规律。

关键词:构造、正断层、逆断层、断裂一.马场矿区概况:马场矿区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盆地中部,面积229.33km2,1969年起,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二〇四勘探队先后在该区做过少量地勘工作,并在马场六~七分场一带的探槽中,见薄煤十余层,其中有3个层点可采,又在马场四分场4个钻孔中见高灰煤及炭质页岩8层。

1985年二〇四勘探队提交了“勃利煤田马场~龙庆普查找矿中间资料总结”。

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煤田地质局在审查批复中指出:马场区具有找煤前景。

但由于马场区北部地表约70Km2范围覆盖玄武岩,勘查难度较大,使该区煤炭勘查工作进展缓慢。

2004年1月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作为投资人在七台河市马场区设置煤炭探矿权,项目名称为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煤田马场区煤矿勘查,勘查区面积为179.20km2,勘查目的任务是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寻找煤炭资源。

通过预查对工作区内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做出评价。

马场勘查区位于七台河市东北方向,距七台河市最近点8Km,最远点22Km。

勘查区倭肯河以北范围(约191Km2)隶属于七台河市金沙新区(原勃利种畜场),倭肯河南更生村范围(约30Km2)隶属于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勘查区东部倭肯河南及小顺河东范围(约8Km2),隶属黑龙江红兴隆农场管理局北兴农场。

二.马场矿区区域地质概况:1、区域地层马场矿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北段的三江一穆棱河次级坳陷带,一个新华夏系与弧形构造相迭加而形成的坳陷形聚煤盆地,聚煤的古地理景观为滨海冲积平原。

成煤时代为早白垩世,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下统鸡西群城子河组,含煤建造以陆相为主。

马场矿区所在区域为勃利盆地,区域地层地层自下而上为下元古界麻山群、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地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田矿区(深部勘探区)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浅析马田矿区含煤地层为湘南晚二叠统龙潭组,通过对马田矿区深部煤层特征岩相组合和富煤规律的分析、研究,其聚煤环境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富煤带总体呈南北向,与海岸线平行,并向海和陆方向煤层变薄。

标签:煤层沉积环境聚煤规律1沉积环境马田矿区含煤地层为湘南晚二叠统龙潭组,在早、晚二叠世之间,由于东吴运动影响,地壳上升,海水向东大幅退缩,在早二叠纪当冲组沉积了一套滨海相的硅质岩。

在晚二叠纪龙潭组下段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地层(见图1),龙潭组下段分别由泻湖海湾—潮下泥坪—潮上泥砂坪—潮道砂组成,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粒砂岩;砂岩层中见断续波状层理,平行层理,含星点状黄铁矿结核;粉砂岩、砂质泥岩为水平层理,含“龟背”状菱铁质结核,产介形虫等微体动物化石,显现为近海相的泻湖、潮坪环境。

龙潭组下段下部(泻湖海湾—潮下泥坪)为不含煤段,龙潭组下段上部(潮上泥砂坪—潮道砂)因陆源补偿不足,含不可采的2~3层薄煤层及煤线。

马田矿区龙潭组上段为三角洲相,6煤基底为上三角洲相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期间形成的泥炭沼泽陆源补偿充足是成煤、聚煤的良好环境。

在6煤底的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中产大羽羊齿、焦羊齿等植物根、茎、叶化石,砂岩层中见波状层理及平行层理;粉砂岩、砂质泥岩为缓波状水平层理。

龙潭组上段5煤层~1煤层的地层为前三角洲相即三角洲前缘的砂洲、砂坝,期间的泥炭沼泽均是在震荡旋回的海进过程中形成的。

5煤基底为前三角洲相后缘,期间形成的泥炭沼泽陆源补偿较为充足,是成煤、聚煤的较好环境。

5煤底板有多层2~3cm 菱铁质结核,产腕足类(舌形贝)化石;砂岩层中见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粉砂岩、砂质泥岩为缓波状水平层理。

1~3煤基底为前三角洲相前缘的砂洲、砂坝,为震荡旋回的海进过程形成的泥炭沼泽,而陆源补偿不充足,成煤、聚煤环境不稳定。

1~3煤底板粉砂岩、砂质泥岩中含有多层透镜状、似层状菱铁质结核;中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均为缓波状水平层理,产舌形贝(Lingula sp)未种,及科达类(Cordaites sp)植物根茎化石。

马田矿区二叠系上统大隆组为海侵过程,沉积了一套滨海相的硅质岩。

2聚煤规律聚煤作用的形成和发展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及地质构造四个条件具有密切的关系。

其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具备适宜的条件和有利的配合,聚煤作用就能顺利进行。

反之聚煤的作用则逐渐衰退,上述影响聚煤作用外在诸因素又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

2.1地质构造含煤建造的沉积及含煤性受沉积前的古构造,沉积中的同沉积褶皱以及构造分异长期性的控制。

地壳运动对成煤古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具有控制作用。

不同古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含煤建造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含煤性也有很大的差别。

本区含煤建造的沉积受武夷古陆及九嶷古陆的控制,古地形为南北狭长的槽地,使煤系地层的沉积及含煤性总体呈南北向(见图2)。

当南北向的负向构造与东西向构造迭加部位,煤系厚度大,含煤性好。

形成富煤带,马田矿区位于此叠加部位由此其含煤性好。

2.2古地理马田矿区晚二叠纪龙潭组含煤地层的聚煤沉积,6煤层以下为海退阶段,以后为震荡旋回的海进过程。

表现出海侵成煤的特征,沉积区海侵,由南东向北西推进,煤层层位及其沉积范围,受海侵前进方向控制,即马田矿区含煤地层由南东向北西迁移,层位逐渐抬高,从沉积旋迴看,聚煤地层由海退的三角洲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泥炭沼泽相的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聚煤沉积至震荡旋回海进的前三角洲相前缘的砂洲、砂坝泥炭沼泽相的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聚煤沉积。

6煤沉积的基底为上三角洲相的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砂体,砂体形状呈指状鸟足形,基底不平,砂体厚度1.2m~40.0m变化较大。

因而确定了6煤层厚度沿走向、倾向上变化较大,从6煤层与砂体变化的规律看,砂体厚度大于30m的往往煤层变薄。

马田矿区形成的几个厚煤包均为指状长条带状呈东南向伸展,6煤层均是在河道之间的分流间湾处(砂体厚度一般在5~20m)形成厚煤包,马田矿区6煤为可采煤层详见6煤层等厚线图(图3)。

5煤沉积的基底为前三角洲相的砂洲砂体,砂体形状呈椭饼状扇形,砂体沉积厚度大,最厚达80多米,5煤底部砂体大于40m处均为薄煤带马田矿区内形成了2个小面积不可采区;马田矿区5煤为可采煤层,详见5煤层等厚线图(图4)。

2~3煤底板为前三角洲相的砂洲、砂坝砂体,为震荡旋回的海进过程形成的泥炭沼泽,而陆源补偿不充足,成煤、聚煤环境不稳定,造成煤层厚度均不稳定,砂体呈舌状、枕状、扇形状,砂洲面积较大,砂体沉积厚度小于5m或大于20m的大部区域之上的煤层较差;为不可采区,局部几个砂体沉积厚度在5~20m 之间的范围有几个煤包(图5、图6)。

马田矿区3煤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2煤极不稳定的偶尔可采煤层。

由于沼泽赋水过深,不利植物生长,均没有很好的成煤环境,一般含煤性差。

2.3含煤性与地层岩相、旋迴结构的关系2.3.1滨海三角洲对含煤性的控制滨海三角洲由于陆源供应充分,沉积速率快,水下部分易于形成斜坡地带,其上发育形成三角洲平原及泥炭沼泽环境,是成煤的良好场所。

三角洲平原外缘有利于煤层的沉积。

以全区主采的6煤层为例,煤层发育最好是位于马田矿区永耒三角洲平原外缘的水下斜坡地带。

从垂直方向看,三角洲底积层及前积层都没有很好的成煤环境,煤层多发育于三角洲多旋迴顶积层的海退旋迴。

3煤层之后海进的振荡旋廻破坏了原三角洲的沉积,主要为泻湖海湾及砂坝砂滩的沉积,泥炭沼泽陆源补偿不足,因而其含煤性亦较差。

滨海三角洲平原带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物种多样,至使含煤性建造岩性、岩相变化很大。

本区除主采5、6煤层可采含煤率分别达81%、97%,多呈似层状,豆荚状产出外,其余煤层可采含煤率均在50%以下,并多呈藕节状、透镜状及串球状产出,为不可采或零星、局部可采煤层。

本区煤岩层振荡旋廻岩相变化大,从海至陆含煤层数增多,靠陆的地段沉积环境复杂,陆源物资不断供应,补偿充足,形成多煤层的沉积,马田矿区煤层多达7层。

2.3.2煤系地层厚度与含煤性的关系沉积中心与聚煤中心基本一致。

一般煤系厚度大,所含煤层多,煤层总厚度大。

反之亦然。

从湘南耒阳~常宁东西向剖面可看出,马田矿区煤系上段厚250米,含煤7层,煤厚总平均9米。

2.3.3含煤性与岩性的关系煤层的发育与含煤建造岩性特征有依存关系。

据马田矿区岩比图,砂泥岩比大于1或在1附近,中细砂岩与粉砂岩比大于1/2时,含煤性好。

含煤段中砂岩含量与可采煤层发育程度关系密切。

过渡相砂岩的发育,代表海退后三角洲滨海平原沉积环境的出现。

有利于泥炭沼泽的广泛发育,含煤建造砂岩带的出现,含煤性变好。

据统计砂岩含量为25~50%时,含煤性最好,可采煤层煤厚2米以上的占80%以上。

0.6~2米占15%,小于0~6米的仅占3%。

含煤段中砂岩含量为50~75%时,含煤性次之,可采煤层总厚度2~4米占67%。

而砂岩含量小于25%时,基本不含可采煤层。

煤层的发育与顶底板岩性,尤其是底板砂岩发育情况有密切关系。

一般煤层底板砂岩较粗,厚度较大时,含煤性较好。

当煤层底部砂岩岩性变细,厚度变薄,或为厚层粗粒砂岩时,则含煤性较差,如6煤层底板岩性为较厚细砂岩时,平均煤厚达6~8米。

向东向西细砂岩厚度变薄或相变为粉砂岩时,含煤性明显变差,一般煤厚度仅为1~2米。

同理其他煤层亦具有同样情况。

2.3.4沉积环境与煤层结构的关系本区煤层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尤其接近海相环境所形成的1、2、7煤层其结构更为简单。

5煤层结构较为复杂,一般含夹石1~3层,夹石多为炭质泥岩,泥岩及泥质粉砂岩。

煤层中夹石层数及厚度随煤层厚度增大而增多,煤分层不易对比。

5煤层结构的特点,与其所处的靠陆沉积古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2.3.5煤层位于旋迴的不同部位,其含煤性不同龙潭组各煤层处不同沉积微环境有以下特点:(1)龙潭组含煤建造总体属于一个大的沉积旋迴。

主要可采的5、6煤层赋存于含煤建造剖面的中部,向上向下含煤性变差,具有明显对称性。

(2)旋迴结构明显时能形成煤层,而旋迴结构不明显时则不形成或难以形成煤层。

如龙潭组下部泥岩、粉砂岩三角洲底积层、前积层的沉积,岩性大同小异,逐渐过渡,旋迴结构不明显,一般难以形成煤层。

而上部顶积层旋迴结构明显,旋迴中均含煤,为可采煤层。

(3)煤层形成前沉积环境不同,其含煤性不同、如5、6煤层,煤层底板一般具有泥岩或碳质泥岩,含大量植物叶部及根部化石。

为闭流沼泽环境,有利于植物繁殖和泥炭堆积,煤层发育较好。

3、4煤层底板为黑色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含舌形贝,为流动沼泽环境,植物堆积物易于散失,煤层发育次之。

1、2、7煤层,煤层底板多为滨海细砂或为含瓣鳃、螺类动物化石泥岩,为湖滨浅水环境,潜水面不稳定,对植物生长和堆积不利,煤层发育差。

(4)旋廻的相组合不同,其含煤性不同。

5、6煤层所在旋迴由三角洲平原砂岩相~湖泊相~泥炭沼泽相~湖泽相组成。

在三角洲砂体之上,湖滨浅水地带有利于泥炭沼泽发育,有较好的成煤环境,能形成较好的煤层。

7煤层所在旋迴由三角洲砂岩相-泥炭沼泽相-泻湖相组成。

1、2、3、4煤层所在的旋迴由滨海砂坝砂滩相-泥炭沼泽相-泻湖相组成。

(5)聚煤中心的分布和迁移及垂直方向上的互补。

晚二迭世早期滨海三角洲含煤建造的沉积,为一海退序列。

海水的进退使海岸线和岩相带随之迁移。

引起聚煤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

从马田矿区各煤层等厚线图可以看出,富煤带主要发育于滨海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相带,以三角洲前缘为好。

富煤带总体呈南北向,与海岸线平行,并向海和陆方向煤层变薄。

由于东西负向构造的迭加,次级富煤带亦呈东西展布。

由6煤层到5煤层,富煤带由东向西迁移,6煤层向上富煤带有从西向东,从南向北迁移的规律。

3结语以上是对马田地区聚煤规律的相关探讨,马田地区聚煤环境为海陆交互相(三角洲相)沉积,富煤带总体呈南北向与海岸线平行,并向海和陆方向煤层变薄。

通过分析总结本地区聚煤规律,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利用,更要充分认识到煤田聚煤规律应用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煤炭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黎光明,肖金成.湖南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2010年1月.[2]邵龙义.湖南省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2009年9月.[3]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湖南省永兴县桐子山-新星井田深部煤炭详查201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