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翻译的适应论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55- 58
语言、 语码、 语体 , 选择 话语的 构建成 分 , 选 择不 同类 型的话 语和语段以及选择话语的构 建原则 ; ( 3) 动态过 程适应 适应过程在时间轴上的发展 过程 ; ( 4) 意识程 度适应 交 际者在语言选择、 做 出适应 时的意识 程度 , 即交 谈的 话对语 言使用 者 来 说 存 在 着 不 同 状 态 的 领 悟 程 度 ( 维 索 尔 伦 , 2000) 。在适应论的框架内 , 翻译 也可以 被看作 是一 个从原 著文本的语境、 语言 结构、 动态过 程以及 蕴含作 者的 意识程 度四个统一而连贯的 视角对原 著文本 进行的 阐释 活动。这 样适应论给语用翻译提供了一个统一而又连贯的翻译 框架 , 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了对原著文本进行如何选择、 如何取 舍、 如何适应的理论参照 系。 那么 , 在适应论的框 架内 , 翻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 适应、 选择、 取舍之间的关系是 如何的呢 ? 译者为了译文与原文语 用等值 , 必须让自己 的语言 去和原文 相适应 , 必 须经 常问自 己 : 这样的译文符合不符 合原文的语言结构、 社会文化、 当时 的语境以及作者 的真实 意图 ? 为了 符合 ( 即适 应 ), 就 必须 吸取什么以适应原文或舍弃什么以避免与原文的思想、 风格 等方面发生冲突 , 这就是 翻译中的语言选择。这种选择在翻 译过程中是连续不断地进行 , 而选择是为了适应。通过对适 应、 选择与取舍之间的关 系进行动态的、 辩证的融合 , 形成了 这样的回环反应 : 译者要译文与原文语用等值 等
通过 必须
。根 据适 应论 ,
我们可以把翻译看作 是一个 译者基 于语言 内部与 语言外 部 的原因所驱动的对原著文本进 行连续不断的选择 , 从原 著文 本的社会文化、 语言结构、 以及 隐藏原 著作者 的潜 在意图 等 方面 , 动态地根 据不 同的 心理 意识 程度 对原 著文 本 进行 取 舍 , 做出不同程度的适应性翻译 , 以再现原著的真实面目 ( 如 词句、 思想、 风格等 ) 和原著作者的真正意图。 适应性是语言 做 出选 择 ! 的 核心 地位 , 它 从四 个统 一 而又连贯的研 究视角 进行 语用描 写和 语用 解释 , 即 : ( 1) 语 境关系适应 语言 使用过程中 的语 言选择 必须 与语境 适 从 多方 面对 语言 做出 选择 : 选 择 应 ; ( 2) 语言 结构 适应 征
适 应原文思想 与风格
语言选 择与 取舍
达到
适应 原文思 想与 风格等
最终是
译者要译文与原文语用等值
从这个回环式可以看 出 , 语 言选 择是手 段 , 适应 原文思 想与风格等是最近目的 , 译者要译 文与原文语用等值是最终 目的 , 也是基本出发点。 语言适应论从认知的、 社会的 与文化的角度对语言现象 进行了动 态 的 综 观 , 这 种 综 观 揭 示 了 语 言 使 用 的 本 质 特 语言的使用实质上 就是语 言的 选择适 应过 程。从该
的语用翻译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适应论对语用翻译的 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语言适应论 ; 语用翻译 ; 语言选择 ; 适应 中图分类号 : H 31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7020( 2007) 01- 0050- 04
国际语用学会秘 书长 V erschueren1999 年提 出了颇 有影 响的语言适应论 ( T heory of L ingu istic A daptation) , 用一种 全 新的语用视 角来 看一 切作 用 ( all encompassing ) 的综 观 语用综观 , 即全面考虑语 言在认 知、 社 会和文 化中 发挥功 能 的复杂性的语言研究路向 , 而不是把语用学的研究局限 于传 统的研究范围。适应 论从语言 现象的 用法特 征和 过程的 观 察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 , 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语言 使用 的本质特征 , 并构建了一 套研究 语言使 用的框 架 , 大大丰 富 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 1 适应论与翻译 的契合 V e rschueren 认为 , 语言适应是 指语言 适应 环境 , 或者 环 境适应语言 , 或者两者同时相互适应 ; 恰当的、 成功的交 流既 是适应的过程 , 又是适应 的结果 ; 言语 交际实 际上 就是在 不 断适应 , 语言的使用过程实际就是语言的选择过程。人 们使 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 内部与外部的原因 , 在不 同的 意识程度下连续不 断地做 出语言 选择的 过程。这 样的选 择 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一个可 能的层面上 ; 由于话语的 产生 和解释都涉及到对交际流程与 意义生成方式的选择 , 因 此说 话人所选择的不只 是形式 , 还有 策略 , 使所做 的选 择互相 适 应。人们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 用过程中不断做出选择 , 是因 为语言具有 变异 性、 商讨 性和 适应 性
第 22卷第 1 期 2007 年 3 月
柳 州 师 专 学 报 Journal o f L iu zhou T eachers Co lleg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o.l 22 No. 1 M ar . 2007
语用翻译的适应论视角
黄 燕
(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 广西 柳州 545004) 摘 要 : 在概述语言适应论的基础上 , 从适应 跨文化 的语用 翻译 、 适应意 识突显 性的语 用翻译 、 适应 语言结 构
在一种适应 性媒 介 ( m edium o f adap tab ility ) 中加 以 处理 , 而 适应性媒介指的是 , 人们 藉之可以以变异的、 协商的、 适应的 方式使用语言 [ 1] 200。这种适应性媒介就是 意识程度 , 它所涉 及到的是某些认知心理因素在交际者语言选择、 做出适应时 的意识程度是 否相 同。由 于社 会心 理 因素 的存 在 , 语 言选 择、 做出适应的意识程度 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心理过程会产 生不同的意识突显性。这 种心理 过程的 意识必 然是 一种语 用意识。在翻译过程中 , 语用翻译 离不开译者的心理意识程 度 , 译者在意义生成 过程中 要弄清楚 译者与 原著 作者、 译文 读者在语言选择、 做出适 应时的意识程度是否一致。若是一 致 , 那么译文就适应了翻 译中的 三元关 系 ( 原文作 者、 译者、 译文读者 ) 及其意识形态。例如 在杨氏 夫妇翻 译的力 作 ∀儒 林外史 # [ 4] 中 , 有一句 : ( 3) 为头一人 , 头戴 武巾 , 身 穿团花 战袍 , 白 净面皮 , 三 绺髭须 , 真有龙凤之表。 T he leader of the band wo re a m ilita ry cap and flo w ered silk costum e . H e had a clear co m plex ion , h is beard w as fine , and he looked every inch a king .
理论观点看语言中的翻译现象 及其本质 , 可以认为翻译 活动 是一种复杂的、 涉及到社 会、 文化、 认知、 语言 等因 素的不 断 选择、 不断取舍、 不断适应过程 。 2 适应论对语用 翻译的应用价值 语用翻译是一个语言交际 行为 , 也是一个多元系统 相互 适应的过程 , 就是 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语 用翻译问题 , 运用 语用学理论去解决诸如翻译所 涉及的理解过程和重构过程 , 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 理方法 , 以及原作的语用 意义 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 的得失等问题 ! [ 2] 。 从适应论的观点来看语用 翻译 , 译者应关注原文所 使用 的环境 , 参与交际者的身份 , 原 文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因素等 , 通过推理把握话语的特殊意义 与真正意图 , 选择得体的 语言 结构 , 适应当时的语境与 译文读 者的认 知要求 , 获 得语用 等 值 ; 而语用翻译过程既是原文作者、 译者、 译文读者三个 对象 之间的相互适应 , 也是原文作者的文化与译者文化之间 的相 互适应过程 , 更是不同认知领域、 语境因素、 社会文化因 素的 相互适应与融合的过 程 , 使不同的元系统、 主客体、 文化 社会 因素在翻译过程中达 到 天人合 一 !的 统一体。 适应论 视角 下的语用翻译从认 知的、 社会的、 文化 的等方 面对 翻译进 行 一种全照的综观 , 使语用翻译在动态的选择中再现原文 的信 息 , 在动态的适应过程中 生成符 合译者 的信息 , 在 动态的 商 讨中满足译文读者 的要求。这 种全面 的综观 能以 适应性 抓 住翻译问题的复杂 性 , 大 大推动 了语用 翻译的 发展 , 具有 极 大的应用价值。 2. 1 适应跨文化的语用翻译 语言、 文化和社会相互 交织在 一起 , 只有 在特 定的社 会 和文化环境中 , 语言才 有真正 的意义。不 同的 文化 , 不同 的 意识形态 , 不同的语境 , 人们对 某个语 言的表 达或 翻译会 有 所不同。语用翻译是一种跨文 化的交际活动 , 文化中蕴 藏着 驱动和制约翻译的重要内涵 , 所以翻译难就难在两种文 化的 不同。在适应论的框架内 , 翻译就要在处于不同文化范 围内 的每一个可能的层面上避免机 械地按字面意义进行直译 , 而 是灵活地选择翻译 策略 , 透过语 言表层 , 了解 其深 层内涵 和 文化涵义 , 以避免对原著意欲表达的含义不解、 异解或曲解 ; 就要在不同的文化 中做出 选择 , 寻求文 化适应 , 重 构文化 认 知 , 以满足读者的认知要求 ; 就 要得体地、 准确地将原文 的内 容表达出来 , 选择恰当的 译文来 适应不 同的文 化 ; 就要在 可 供选择的文化范围内做出商讨 如何取舍 , 使译文满足读 者的 要求 , 在适应中选择 , 在选择中 适应 , 使语言与文化环境 相互 适应。因此语用翻译不仅要适 应原著的文化内涵 , 而且 又要 适应译者与读者的文 化内涵。这种适应过程不是一味地、 盲 目地适应 , 也不是无视文本这个客体而任意发挥主体能 动性 的凌驾性 , 而是在理解原文的语言信息基础上做出语用 等值 的语言选择 , 以致能适应翻译的不同功能的要求。例如 : ( 1) 哪儿去 ? ! 随便逛逛 ? ! 如果译者仅从字面来加以 翻译 , 其实就是把一种文 化中 的语言表达式直接搬到另一种 文化中去 , 则往往会造成 语用 失误。其实 , 译者一旦进入 翻译 , 译者 就进入 了一 个不断 地
收稿日期 : 2006- 10- 11 作者简介 : 黄 燕 ( 1976 ) , 女 , 广西桂平人 , 助教, 研究方向 : 应用语言学。
50

燕 : 语用翻译的适应论视角
选择语言的过程。因此在翻译过程中 , 译者应该根据具体情 况不拘泥于字面照译 , 而是 采取变通 策略 , 选择 符合 各自文 化的表达方式以适应各自文化 的内涵。 对于例 ( 1), 译者就 应该选择适应英语文化的表达方式 ,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符合 英语人的思维方式 : H ow are you do ing ? F ine . Thank you. 在翻译过程中 , 是移 植还是替代 , 是意译还是注译 , 是归 化还是异化 , 这都取 决于译 者如何使 原著与 译文 相互适 应。 这就要求把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在译文中加以体现 , 以期待在 读者脑海中激发类似的 心理图 解或联 想 , 适 应读 者的要 求。 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 : 适应 !与 选择 !是 译者的本能 , 是翻 译过程的实质 ; 在翻 译过程 中 , 既 要适 应 , 又 要选 择 ; 适应中 有选择 , 即适应性选择 ; 选择中有适应 , 即选择性适应 [ 3] 。例 如 ∀红楼梦 # 第六回中有句成语 : ( 2) 谋事在人 , 成事 在天。 杨宪益夫 妇将 其 译为 M an proposes , H eaven d ispose ,而 英国汉学家霍克斯译 为 M an proposes , G od d isposes。这两种 译法理据充分 , 各有 千秋 , 都能在 选择措 词中适 应了 各自的 文化观念 , 在适应中选择 了符合各自文化观念的措词 : 其一 , 中国 是 一 个 佛 教 盛 行 的 国 家 , 在 佛 教 文 化 观 念 中 天 ! ( H eaven) 具有主 宰万 物的 威力 , 因 而杨 宪益 的翻 译适 应了 汉语中的文化内涵 ; 其二 , 在西方盛行的是基督教 , 基督教则 把 上帝 ! ( G od) 视为自然界的主宰 , 因而霍克斯选 择了西方 基督教文化观念而适应了西方读者的文化观念。 2. 2 适应意识程度的语用翻译 翻译过 程 也 是 一 个 涉 及 译 者 即 主 体 的 社 会 心 智 ! ( m ind in soc iety) 的复杂系统。因为 翻译活动 是一个 心智操 作活动 , 它要处理翻译程 序在某个环境下是如何进行的。适 应论认为 , 语言使用的所有动态性 方面 它们都寓于可从 都要求 结构上辨明的选择以 及语境 的特征 和影 响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