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高中历史基本概念和时代特征
2018高考历史复习:各阶段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比较
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学习掌握,是现行高中历史模块教材的薄弱环节,却是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经常涉及的模式。
从选择题来看:正确选项的判断,除了需要全面、准确的理解题干材料信息,还必须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作出最佳选择。
从主观题来看:“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的“所学知识”,往往是某个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史的综合,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更是主观题得分的重中之重。
政治
阶级矛盾
庶族崛起,士族衰落。
制度政策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藩镇割据。
政局对外
国家统一强盛,对外开放。
文化
思想
佛、道兴盛,儒学危机,“三教合一”趋势。
科技
天文历法、医学;雕版印刷、火药等。
文艺
文化全面繁荣(唐诗、书法、绘画等)。
经济
农业
经济作物(棉、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不抑兼并,土地集中;方田均税。
制度政策
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各国变法(商鞅等),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政局对外
周王室衰落,诸侯混战→局部统一。
文化
思想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私学兴盛;
科技
天文历法;司南
文艺
文化成就辉煌(诗经、楚辞、帛画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希腊、罗马历史对比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自然
大河平原,多地宜耕
海洋港湾、岛屿,少地
罗马→环地中海地区
经济
农耕经济,自给自足;
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商品经济,海外贸易;
维护土地私有制
农耕、商品经济;
保护私有财产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各个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
知识。
一、古代史知识点:
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建都镐
京(今西安)。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周朝晚期的历史时期,战国时期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段时间,强国争霸,百家争鸣。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统一全国,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开创了汉武帝时代。
二、近代史知识点:
1. 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和两
次鸦片战争。
2.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了民国,二次革命爆发。
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点的一个简单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愿同学们能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进步,了解和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振兴中华。
2018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全球视野下的明清(共18张PPT)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马尼拉大帆船概念的解析,使学生学会提炼、分析和归纳文本信息,并 使学生注意历史叙述中不可避免存在立场和角度等问题,通过了解大帆船贸易 的盛况,理解大帆船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优势,同时通过对概念的重新命名, 提高 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对大帆船贸易的历史背景的探究,加深对“海禁”的理解,并了解明后 期政府针对民间贸易的开放姿态 3.通过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历史影响的探究,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探究历 史的本质,提高语言概括能力以及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你能看出以下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 西班牙殖民菲律宾与波托西银矿的发现 ➢ 岭南农户碗中的地瓜:可以再生个娃
➢中国最穷的人也随身携带一把剪子和小秤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读书人的困惑:王守仁的克服私欲还是李贽
的人皆有私?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我的材料处
学生自行 进行文本
是用美洲的金银与其它商品换取亚洲,
信息的提
尤其是当时风靡全球的丝绸与陶瓷等
炼、分析
为主的中国商品,又称“银丝对流”。
和归纳,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的定义
——维基百科的地图解释 而非教师
请尽可能从以上材料提取有关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信息,并重新给予定义
直接给予 概念的涵
我。的定义:由西班牙垄断,以对华贸易为基础,以菲律宾为中转站,从 义。
(研究综述)
全汉昇:《中国经济史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明代中叶依赖海外贸易)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美)弗兰克著,刘北成译:《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 社,2008年。…………
教材与 学术研 究结合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一、古代中国史知识点: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古国,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及外交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期,政治分裂,诸侯争霸,开始了分封制的封建时代。
3.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秦朝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公私分明,税制完善,经济发展。
4.汉朝的政治制度变革:汉朝通过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增设郡县,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军事及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文化繁荣,佛教传入中国。
二、近代中国史知识点:1.清朝的政治制度及其衰落原因:清朝采取封建制度,实行八旗制,政权腐败,经济、科技发展滞后,导致衰落。
2.19世纪中国的社会问题:19世纪中国面临列强侵略、民族压迫,农民起义等多种社会问题。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纪元。
4.中华民国初期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中华民国初期面临政治动荡、军阀混战、社会问题等多方面挑战。
5.旧中国的文化变革与启蒙运动:旧中国的文化变革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变化,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三、世界史知识点:1.古代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人类通过工具的制造、火的使用等逐渐发展出社会。
2.古代欧亚古国的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古代欧亚古国的兴衰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3.西方探险与殖民扩张:西方国家通过探险和殖民扩张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4.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5.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对战后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只是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内容需要掌握。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模板一、时代背景及特点:1. 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信息;2. 时代特点:包括时代主题、时代精神、时代特征等方面的内容;3. 影响及意义:包括时代背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政治方面的历史知识点:1.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管理机构等方面的内容;2. 政治思想:包括主要的政治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统治者和领袖:包括重要的统治者和领袖人物及其对政治的影响;4. 政治事件和制度变革:包括重要的政治事件和制度变革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方面的历史知识点:1. 经济制度:包括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经济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内容;2. 经济思想:包括主要的经济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经济发展:包括重要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4. 经济改革和政策:包括重要的经济改革和政策措施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社会方面的历史知识点:1. 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组织形式、社会阶层等方面的内容;2. 社会思想与文化:包括主要的社会思想和文化现象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包括社会生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4. 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包括重要的社会变革和社会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历史事件及其影响:1. 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2. 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包括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历史意义;3. 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回顾:包括事件的评价和历史回顾。
六、历史人物及其贡献:1. 历史人物的背景和经历:包括人物的生平和主要经历;2. 历史人物的贡献和影响:包括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3. 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影响力:包括人物的评价和影响力。
七、历史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和区域的自然特点;2. 地理资源和经济发展:包括地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 地理条件和社会发展:包括地理条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地理变迁和地理问题:包括地理变迁和地理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练习卷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练习卷1. 当二十世纪初, 反满情绪己弥漫开来, 所谓种姓革命已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 孙中山则强调指出, “兄弟听见人说, 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 这话大错。
”“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 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
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A.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B. 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C. 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D. 反对盲目排外2. 1905年春, 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 严复认为“为今之计, 惟急从教育上著手, 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 “俟河之清, 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 鄙人乃实行家也。
”这段对话说明A. 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B.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 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D. 严复主张君主立宪3.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 不是政治哲学, 完全是物质文明, 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 侵入了新文化, 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 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 便可以不要旧道德。
这表明孙中山A. 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B. 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C. 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D. 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4.有学者认为: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 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 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
因此, 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
材料表明革命派A. 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B. 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C. 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D. 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5.孙中山提出: 按照“人类生活的程度, 在文明生活进化中可以分作三级。
第一级是需要。
人生不得需要, 固然不能生活, 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满足, 也是不能充分生活, 可说是半死半活。
所以第一级的需要, 是人类的生活不可少的”。
第二级叫作“安适”, 第三级是“奢侈”。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经典)
思想:黄、顾、王三大民主思想家,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文化科技:《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文人写意画(郑板桥《墨竹图》);徽汉合流,形成京剧。
2016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近代中国)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
政治(含政治制度、政治局面、各种变法改革等)见必修一
经济(农、工、商、土地制度、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等)
思想、文化、科技见必修三
夏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见必修二)
商
分封制出现,继承制度为父;商业:商人出现。
洋纱、洋布输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结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西方文化渗入,衣食往行和风俗习惯变化
外国资本(船坞等)在中国出现→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师夷长技)→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启蒙作用
农民阶级:洪仁干(《资政新篇》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缺乏社会条件而不能实行。
地方政制:前期郡国并行二制→郡县制;地方设十三州;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农业:赵过的耦犁和代耕法;犁壁、耧车、一年一熟,漕渠等
手工业:长安织室数千人、商业:海陆丝绸之路、抑制工商大贾
思想:黄老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
文化科技:氾胜之书、黄帝内经、、赋
东汉
农业:在珠江流域推广耦犁牛耕法
工商业:水力鼓风冶铁(水排);
文化科技:《九章算术》(十进位值制);《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蔡伦改进造纸术;赋
魏晋南北朝
高一历史基础知识讲义全套
高一历史基础知识讲义全套1. 历史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研究。
通过研究历史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指导当下和未来的发展。
历史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学、口述史等。
2.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随着工具的使用和社会的分工,人类逐渐形成了定居和农业社会,进而发展成为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
3. 古代文明的兴衰和交往古代文明的兴衰与各种因素有关,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比如古代的丝绸之路。
4. 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时期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5.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影响世界古代文明有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等。
这些文明对世界历史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法律制度、艺术、哲学等方面。
6. 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发明,以及文学、艺术、哲学等文化成就都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7.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世界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如古代的亚历山帝、君士坦丁大帝,近代的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
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世界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历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以上是高一历史基础知识的讲义全套,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当下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
历史高考对应知识点历史高考考察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历史高考对应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历史高考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三皇五帝及夏商周时期:黄帝、尧、舜、禹、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基本制度。
2.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的强大、秦始皇的政治和军事措施、秦朝的政治制度。
3. 西汉、东汉及三国时期:西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兴汉思想、东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三国鼎立的原因和特点。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国力的衰落、魏晋南北朝政治和社会制度、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农业和商业的繁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6. 宋朝及元朝时期:宋朝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元朝的统治和后果。
7. 明朝及清朝前期:明朝的统治及其政治、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清朝的建立和社会状况。
二、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 辛亥革命及近代中国的社会革命: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背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和目标、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影响。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政治、经济建设、文化大革命。
5. 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成就。
三、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旧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最早的文化特征、农业革命的发生和影响、铁器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2. 古希腊及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发展、古希腊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成就、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政治制度。
3.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的政治、社会制度和文化成就,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4.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伊斯兰教的创立和清真教的形成、伊斯兰帝国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2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必修2是一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历史必修2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内容。
一、商代至东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1. 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代的政治制度以王室和贵族统治为主,国家实行封建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商朝的王,下设诸侯、卿、大夫等封爵。
商代的特点是奴隶制度的兴盛、城邦的繁荣、青铜器的制作和商代甲骨文的记载。
2. 周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周代继商代之后,建立了一个以诸侯分封的封建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周天子。
周代的特点是分封制的兴起、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周礼的形成。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段动荡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思想家。
其中包括齐桓公、楚庄王等各国的崛起和衰落,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思想产生和传播,以及《孙子兵法》、《墨子》等著作的问世。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其中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建连接南北的长城等措施。
秦的政治制度以集权制为主,设有郡县制度,设立宦官丞相等制度。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以太守、郡守和县令为主。
汉朝在社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包括推行科举制度、开设太学、推行均田制等政策。
3. 十七帝的兴衰和帝国统一汉朝有十七位帝王,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兴衰事件。
其中包括汉武帝的时期国力强盛,但后期逐渐衰败,最后由于黄巾起义等内外因素导致瓦解,并为三国鼎立打下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至北宋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127年)1. 三国时期的鼎立局势三国时期指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之间的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势力。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练习卷-精选教学文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练习卷1.据统计,1920年的苏俄,有45.2%的农户进行粮食交易,在许多城市中都有大规模进行黑市交易的场所,警察不能不予默许。
这表明当时的苏俄A.经济出现严重危机B.经济政策亟待调整C.居民生活难以保障D.反动势力蠢蠢欲动2.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粮食产量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B.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3.某一文章中写道:“到1925年末,俄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73.9亿卢布,比1920年增加632.9亿卢布;俄国谷物产量,1925年达到44.24亿普特,比1920年增加16.65亿普特,超出战前年平均产量4.45亿普特(战前年平均产量为39.79亿普特)。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形成B.固定粮食税的推广C.实施了新经济政策D.十月革命的推动4.1923年,美国国务卿休斯曾写道:“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苏维埃制度下,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必然是空架子。
”因此,“苏俄不能输入和输出大量商品”。
随着美苏贸易的明显增长,1927年,美国国务院不得不承认“俄国这个市场有容纳美国商品,并给美国工业家带来利益的潜力”。
美国对苏贸易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急于开展对苏贸易转移经济危机B.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强调国家资本主义D.美苏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5.列宁曾说:“假定有一个人正在攀登一座没有勘察过的非常险峻的高山。
假定他克服了闻所未闻的艰险,爬到了比前人高得多的地方,不过还没有到达山顶。
现在,如果要按照原定的方向和路线继续前进不仅困难和危险,而且不可能到达山顶。
他只好转身往下走,另找别的比较远但终究有可能爬到山顶的道路。
”列宁意在说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果C.新经济政策的策略性D.新经济政策的必然性6.1921年,列宁说道:“我们苏维埃政权和共产党已经实行了多么急遽的转变,采取了一种被叫作‘新的’经济政策,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
高二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二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奠基: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建立: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和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实验和数学为该体系的两大特点)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相对论: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者统称为相对论。
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爱因斯坦则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
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
他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作了进一步改进,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这一时期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电视。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高二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明清时期的文化一、时代特征明清文化新高峰,承古萌新为特征。
历史知识点高三网
历史知识点高三网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学科,掌握历史知识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和变革,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并且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眼界。
本文将从高三学生的视角出发,简要介绍几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古代文明的发展有四大河流文明,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
这些文明的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原始社会逐渐进入文明社会,同时也培育了许多伟大的古代文明古国。
了解这些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代帝国的兴衰古代帝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指的是统一的中央政权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国家机构。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许多伟大的古代帝国,例如埃及帝国、罗马帝国、中国的秦汉唐宋等。
这些古代帝国的兴衰往往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军事冲突和文化传承等。
了解古代帝国的兴衰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格局,为我们理解现实世界的变化提供借鉴和启示。
三、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当前国际关系和经济合作的重要议题。
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国际格局的演变,理解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其中,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思想等都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了解这些历史趋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全球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历史不仅仅是一堆过去的事件和事实的记录,它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事件和现象,更深入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判断事物的客观性和客观性。
历史知识点高三网,为高三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历史知识和扩展历史视野的平台。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文化科目,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高考中,历史也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下面将介绍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关系-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国家统一-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中央集权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 隋朝的政治改革和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2. 世界史-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尼罗河文化- 古印度文明的伊迪亚和弯曲河流域- 古希腊城邦的斯巴达和雅典- 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法制建设-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封建国家的演变- 教会的影响和十字军东征- 近现代历史-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签署《凡尔赛条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联合国的建立3. 当代史-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争霸- 冷战期间的核武器竞赛和区域冲突- 亚洲国家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 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对峙局势- 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 全球化的影响和跨国公司的崛起-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以上是历史高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历史科目的考试。
同时,历史的学习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增强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祝愿大家在历史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北京高中历史合格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总结
北京高中历史合格考—《基本概念和基本
理论》知识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北京高中历史合格考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研究本文档,考生可以快速回顾和掌握
相关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 历史: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和变化的学科,包括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历史观:对于历史发展和历史对象的观点和看法。
3. 史料:历史研究所使用的各种文字、图表、遗迹等材料。
4. 历史时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特征和内容的时间段。
5. 历史源:记录历史事件的史料。
6. 历史价值:历史所具有的对于研究、了解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基本理论
1. 历史唯物主义: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社会变革的动力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
2. 历史唯心主义: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认为意识形态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观念和。
3. 辩证法:一种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解决的。
4. 社会发展阶段论: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以上仅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的概要总结,考生仍需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以确保顺利通过北京高中历史合格考。
高中历史:各版块知识框架+时间轴汇总,附答题技巧
知识框架图+时间轴古代政治制度近代政治制度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冷战、世界格局多极化、苏联的兴衰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全球化趋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预售【文科】天星教育2018高考临考预测押题密卷文科¥258购买历史答题技巧一、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1)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2)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 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二、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者的重视B. 中央集权的作用C. 工匠积极性高D. 市场需求2.宋朝规定: “应典、卖、倚当物业, 先问房亲, 房亲不要, 次问四邻, 四邻不要, 他人并得交易。
房亲着价不尽, 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
”(《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 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B. 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 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D. 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3.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发展小农经济, 抑制土地兼并B. 实行土地国有, 促进经济恢复C. 打击地主势力, 促进生产发展D. 改革基层行政, 加强中央集权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 该局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 收入归皇室B. 全部供皇室使用, 不投放市场C. 部分用于纳税, 部分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 部分投放市场5.《通典·田制》对授永业田规定如下: “其永业田, 亲王百顷, 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 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 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石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
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A. 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B. 是一种地主土地私有制C. 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D. 对特权阶层存在两面性6.有学者认为, 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 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7.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主张的是( )A. “戮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 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官奴)。
”B.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 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 则商病。
”C. “凡士工商贾, 皆赖食于农, 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
2018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36-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答题方法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专题36 历史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答题方法【题型简介】历史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通常是通过认识、启示、说明、看法、见解、感想、观点、借鉴、经验教训、态度、对策、建议、主张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类)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学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特色:⑴更新颖:此题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是全国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也体现了新课标全国试卷的某种引领作用。
⑵更概括:此题型是指从历史上的人和事的经历或结果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
因而答案常具有总结性、理论性。
⑶更实用:整体考查的是学生调用知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空泛的谈论。
⑷更灵活:案不唯一,具有主观性、开放性和多元化。
⑸更深刻:旨在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⑹更精简:此题型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答题时最多答三点,一般答两点即可,不要贪多误时。
因为此类题是开放性的,给分一般是2至4分。
【答题法器】历史启示、说明、认识、经验教训类主观题答题法器“五归”:⑴归纳共性:对材料及前面几问进行系统归纳,找准“题眼”,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找准共性,进行回答。
⑵归结规律:要依照类型找规律:①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方面思考,侧重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方面问答。
②认识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的角度回答解答这类题。
③说明、借鉴、建议、主张、态度、见解类:侧重从要怎么样的角度回答。
⑶归类理论: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提炼,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因为,只有高度概括,具有理性的东西才能具有借鉴意义,用于指导现实活动。
例如:①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②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要素+……。
③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观念+……。
⑷归思现实:联系时政和现实进行归纳。
高一历史人家教版知识点
高一历史人家教版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高一历史学科中,人家教版提供了全面且系统的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历史人家教版的主要知识点。
一、古代史1.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起源和旧石器时代的文化特点。
2. 农业文明的兴起: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稻作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等。
3. 奴隶制社会:古代社会阶级的产生与奴隶制度的特点,埃及、希腊、古罗马等奴隶制社会的兴起和衰亡。
4.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起源、演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封建王朝的兴衰。
5. 东西方文明交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东传教士的活动等。
二、近代史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2. 大航海时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活动,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地的建立。
3.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的兴起与扩张。
4. 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
5.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甲午战争的影响,戊戌变法后的改革措施。
三、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过程,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 帝国主义与二战前的国际关系:帝国主义对亚非国家的压迫与剥削,二战前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爆发与战争的过程,纳粹德国的侵略和战争罪行,盟军的胜利与战后秩序的建立。
4. 冷战与后冷战时代:冷战的起因和冷战格局,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调整和全球化的影响。
5. 当代中国与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与发展。
上述是高一历史人家教版的主要知识点概览。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将深入了解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认识到历史对今天和未来的指导意义。
同时,我们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升我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为成为有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基本概念和时代特征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一、春秋战国时期(前8世纪到前3世纪)时代特征中国古代社会重要转型时期。
(1)政治: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贵族权力秩序,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官僚政治开始出现;以血缘为纽带的旧有氏族部落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迁移和杂居,不同血缘部落间互相通婚,促成民族大融合。
(2)经济:①铁犁牛耕促进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小农经济出现,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私营手工业兴起,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经营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③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官商、私商并存发展。
城市的发展依附于政治军事中心。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私人办学兴起。
二、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时代特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社会主流文化形成时期,农耕文明初步发展时期。
(1)政治: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古代社会的主宰。
(2)经济:小农经济初步发展。
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秦的暴政又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3)思想文化: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黄老思想,汉武帝采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
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三、隋唐时期(581—907)时代特征我国农耕时代的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农耕文明进入繁荣时期。
(1)政治:国家统一,典章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3)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文化多元,兼收并蓄。
三教(儒、道、佛)既互相斗争,又相互吸收合理因素,三教合一局面开始形成。
中华文化对周边影响加强,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
四、宋元时期(960—1368)时代特征我国农耕时代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1)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
从10世纪初起,宋先后与辽、西夏、金等政权并立,元朝最终实现了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另一方面,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
经过宋初的改革,中央集权对地方分权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经济: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交子(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3)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
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
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五、明清时期(1368——1840年)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1)政治:君主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
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
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反殖民、反侵略斗争。
(2)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粮食增产和商品经济发展。
从明朝中后期起,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衰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文化:承古萌新。
①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科学技术大总结,但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差距拉大;②儒家思想活跃,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但日益僵化,阳明心学影响扩大,带有反专制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③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④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农耕文明的衰落。
⑤随着传教士东来,早期的西学东渐开始出现。
(4)明清时期的中国,在农耕经济空前繁荣的同时,又隐藏着近代前夜的危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开始全面落后于英美等西方国家。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1840——1949)六、19世纪40—50年代时代特征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1)政治:清朝依然坚持专制统治,但是,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受到冲击。
中国开始丧失部分主权,独立自主发展局面和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中国掀起了各种形式的反侵略斗争。
既有政府组织的斗争,也有民间自发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清暴动,既有旧的传统延续,又有新的特征萌发。
(2)经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但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等西方国家实力增强。
鸦片战争及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利于列强在华商品倾销,中国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出口增多。
在此冲击下,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私营手工业日益破产,中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依赖程度日益增强。
在欧美社会生活方式影响下,通商口岸地区的中国人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客观来说,中国人开始分享工业革命的新成就。
(3)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逐渐成为社会新思潮。
中国人新闻观念兴起。
但这只是先进知识分子的观念,绝大部分官民依然保守。
七、19世纪60—90年代时代特征清朝主导的中国社会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1)政治: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化,洋务派政治势力增强。
(2)经济: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开始发展。
洋务派利用官方资源兴起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这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开始。
19世纪7、8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产生。
中国人社会生活进一步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逐步中西合璧。
(3)思想文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念占住社会思想主流。
中国教育开始改变,由培养统治人才,逐渐转向培养军事、经济、翻译等实用人才,开始向英美官派留学生,民间留学风气也因而兴起。
八、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时代特征内忧外患加剧,政治民主化艰难起步。
(1)政治:甲午战后,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内民众的抗争此伏彼起。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成为外国侵略势力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两种方案。
1894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希望以光绪帝为首的清朝统治者借鉴俄、日改革成功经验,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走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遭到慈禧为首的顽固势力激烈反对,改革失败。
1899年,义和团运动兴起。
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列强改变策略,“以华制华”。
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2)经济:列强对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清朝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有志之士提出“实业救国”,产生收回利权思想。
(3)文化: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成为思想主流。
进化论、平等、民权等观念,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
众多的报刊出版,推动了社会教育。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新篇章。
九、民国初年(1912—1920年)时代特征(1)政治: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贯穿始终。
北洋军阀(袁世凯及其部下)统治时期,力图恢复专制统治。
国会、国民党被解散,《临时约法》被废除。
1915年,日本与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局面。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度,维护《临时约法》,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保住了“共和”之名,但《临时约法》始终没能得到恢复。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实质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2)经济: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短暂春天”。
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都体现了“民主”、“平等”、“共和”、“自由”精神。
(3)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社会思想得到极大解放。
(4)国际形势深刻影响着这一时期中国社会。
一方面, 1914—1918年的一战期间,外国侵华势力有所消长,欧洲列强忙于战争而无暇顾及中国事务,日本趁机独霸中国;第二方面,中国参加协约国集团,战后成为战胜国之一,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增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定的发展机会;第三方面,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愿意平等对待中国,这种反差,引起了中国人进一步觉醒,放弃对欧美日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幻想,研究十月革命,研究马克思主义,痛恨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无能和卖国行为,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新民主义革命开端。
中国共产党早起组织在这种背景下建立。
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也关注俄国革命的成功。
十、蒋介石国民政府的统治(20世纪30、40年代)时代特征(一)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时代特征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
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一定成就。
但是,内忧外患严重。
(1)国民政府的内忧外患①国民政府的“内忧”,一方面来自于国民党内部斗争,另一方面来自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的斗争。
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南京国民政府。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全国统一。
但不久,国民党内,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又进行混战。
1930年11月,蒋介石取得最终胜利。
1927年8月1936年,中共领导了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的武装斗争。
毛泽东军民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建立起来。
1931年,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国共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
1936年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内战基本停止,开始由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②国民政府的“外患”来自于日本侵华。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