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技术评价标准
吸痰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口鼻腔吸痰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科室: 姓名: 考核日期: 监考老师:
备注:
目的: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预防并发症发生。
注意事项:吸痰前检查负压吸引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严格无菌操作,按吸痰顺序操作,每吸痰一次更换吸痰管;动作轻柔,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或遵医嘱予以盐水气道湿化,提高吸痰效果,储液瓶内洗出液及时倾倒(或更换储液袋,储液瓶不能超过2/3满;每次吸痰小于15秒,以免造成缺氧。
密闭式吸痰技术评分标准

项目项目Βιβλιοθήκη 总分操作要求评分等级及分值
扣分及理由
A
B
C
D
仪表
5
工作衣、帽、鞋穿戴整齐,符合规范
5
4
3
2~0
操作前
准备
10
环境清洁
2
1.5
1
0
规范洗手和手卫生,戴好口罩
2
1.5
1
0
备齐用物(检查密闭式吸痰装置性能),放置合理
3
2
1
0
检查一次性物品质量
3
2
1
0
操
作
过
程
75
核对床号、姓名,向清醒患者解释
3
2
1
0
评估患者意思状态,生命体征及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必要时行肺部叩打
3
2
1
0
取合适体位
3
2
1
0
正确方法予纯氧吸入
5
4
3
2~0
正确调节吸痰负压(成人控制在0.0400~0.0533MPa,小儿控制在0.033~0.040Mpa)
5
4
3
2~0
正确手法吸痰(螺旋式旋转上提),插管深度适宜
10
5
4
3
2~0
吸痰完成后,缓慢地抽回吸痰管,直到看到吸痰管上的黑色指示线为止
5
4
3
2~0
冲洗管道(冲水口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按下控制钮)
5
4
3
2~0
给予高浓度氧气,待血氧饱和度降至正常水平后再调回氧流量至正常水平
3
2
1
0
恢复舒适体位
最新版吸痰法评分标准

患者的病情,气道是否通畅
7、吸痰完毕,用生理盐水将负压连接管冲洗干净,关闭吸引装置,分离吸痰管和负压连接管。
8、擦净病人面部,检查口鼻粘膜有无损伤,协助病人取舒
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9、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5
2
5
5
未更换吸痰管扣5分
未观察痰液及病情
扣5分
吸痰结束后一项处
理不当扣2分
未抽吸扣2分
未观察扣3分
需要时为患者进行
胸部叩击
成人<33.3Kpa,小儿<13.3Kpa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项
目
操作规程
分
值
评分标准
得
分
备注
操
作
方
法
与
程
序
60
分
11、必要时更换吸痰管,进行口腔
鼻咽部吸引
12、吸痰完毕,关闭负压,取下吸
痰管,取安全舒适卧位
13、听诊呼吸音,整理床单元
14、处理用物,洗手,记录
分泌物,保持患者
呼吸道通畅,维持
有效通气)
必要时备压舌板、
拉舌钳、开口器
操
作
方
法
与
程
序
60
分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
名、手腕带,再次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无禁忌时为患者拍背,向清醒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指导清醒患者深呼吸。
协助患者取去枕仰卧位,肩部垫小枕,开放呼吸道。
2、接通电源,连接吸引器连接管,
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和年龄调节合适的负压。
3、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
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
吸痰技能操作及评分标准(评分表)

检查病人的口腔,取下活动义齿;
病人头部转向操作者,昏迷病人协助张口.
2、吸痰:(25分)
阻断负压,吸痰管插入口或鼻腔;(口腔插入15cm,鼻腔25cm)
左右旋转,上提退出,每次吸引不超过10-—15s,抽吸小桶内含氯消毒
剂少许,吸痰管置下层小桶内。
同法吸痰数次,总时间不超过3分钟.
5
2、用物:电动吸引器,无菌盘内备无菌碗(碗内盛无菌等渗盐水)、弯盘、中弯血管钳、纱布、压舌板。
治疗车上:一次性吸痰管数根、手电筒、棉签、口腔用药、听诊器、必要时备开口器、舌钳、塑料小桶(二层)。
操
作
流
程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5分)
60
1、吸痰前:(10分)
打开吸引器,调节压力;
连接吸痰管并试吸是否通畅;
2、每次吸痰时间一般不超过15秒/次,间隔数秒。
3、压力调节:成人300 mmHg~400mmHg
4、痰液粘稠者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以提高吸痰效果
5、吸痰前后加大吸氧浓度2分钟,维持血氧饱和度。
6、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停止操作。
7、昏迷病人先吸口、鼻分泌物,用过的吸痰管必须更换后方可进行
观察病人面色及呼吸情况。
3、吸痰后:(5分)
擦净面部及口、鼻分泌物;
观察粘膜有无损伤.
4、安置病人(5分)
5、终末处理(5分)
6、洗手,记录(5分)
注
意
事
项
1、吸痰器贮液瓶吸出液不要太满,及时倾倒。以免损坏机器,瓶内
10
应放少量含氯消毒剂,使痰液不黏附在瓶底,便于清洗.每个病人用后
的贮液瓶和吸引管应消毒后备用。
吸痰和气护操作流程

动作熟练、轻巧、稳重、准确 达到吸痰目的,病人无不良反应
密闭式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一、操作前准备: 1.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及吸痰的需要(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吸 音、口腔和鼻腔有无损伤)。
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病人的合作程度,并解释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经口、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昏迷病人)
一、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
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危急状况可先不评估) 2、告知患者家属:操作方法、目的、取得患者家属配合 3、洗手、戴口罩 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电动吸引器、治疗盘、无菌碗或盖罐(一只盛无菌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2、吸痰时:
打开吸痰包,将吸痰管与负压引流相连接。 取出无菌手套,戴在右手上,将无菌纸置于病人胸前。 用戴无菌手套的手取出吸痰管,并缠绕在手上。 用左手打开负压开关,调节负压(0.02-0.04MPa)。 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用右手堵-开吸痰管末端的白色小孔,听到“嗤嗤”
声,吸痰管为白色透明管,目测管腔是否通畅)。 用左手按住呼吸机报警消音键。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用左手分离呼吸机管路置于病人胸前的无菌纸上。 阻断负压,向人工气道内插入吸痰管(合适的吸痰深度:吸痰管插入至不能
再插时向上提1-2cm)。 打开负压。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管,在痰液较多处做适当停留。 10、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痰液的色、
2.吸痰过程中患者若有咳嗽,可暂停操作,让患者将深部痰液咳出后再继续 吸痰
有创呼吸机吸痰技术评分标准2024.2(更新)

有创呼吸机吸痰技术评分标准一、操作步骤、注意点及说明
二、相关知识
呼吸机吸痰吸引指征:
1.气道内有可听见、看到的分泌物。
2.听诊可闻及肺部粗湿啰音。
3.考虑与气道分泌物相关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和(或)血气分析指标恶化。
4.排除呼吸机管路抖动和积水后,呼吸机监测面板上流量和(或)压力波形仍呈锯齿样改变。
5.考虑与气道分泌物增多相关的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小,或容积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大。
6.考虑吸入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等状况时。
7.需留取痰液标本。
呼吸机吸痰的基本要求:
1.应按需实施气道内吸引,应至少每2h通过肺部听诊等方式评估一次气道内吸引指征。
2.应进行气道温湿化,Y型管温度应在34℃-41℃之间、相对湿度100%。
3.应每隔6-8h测量一次气囊压,并使其维持在25-30cmH2O。
4.应遵循无菌原则,手卫生应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规定。
5.对于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进行隔离和自我防护。
三、附图
用物准备图片
四、管理单位: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五、修订记录:
1、2024年2月25日第一版。
吸痰评分标准表格

吸痰评分标准表格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行为,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在评估吸痰效果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痰液的性质、分泌程度、患者的协作程度和吸痰技术的准确性。
下面是一个吸痰评分标准的参考内容,详细描述了各个评分指标的判断标准。
1. 痰液的性质:痰液的性质是评估吸痰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痰液的颜色、黏稠度和量来评估痰液的性质。
评分标准如下:- 颜色:0分(透明无色)、1分(黄色)、2分(黄绿色)、3分(绿色)- 黏稠度:0分(无痰)、1分(有痰但较稀)、2分(粘稠但可吸出)、3分(非常黏稠无法吸出)- 量:0分(无痰)、1分(少量痰液)、2分(中等量痰液)、3分(大量痰液)2. 痰液的分泌程度:痰液的分泌程度是评估吸痰效果的另一个关键指标。
根据痰液的分泌程度来评估痰液的分泌情况。
评分标准如下:- 分泌程度:0分(无分泌)、1分(少量分泌)、2分(中等分泌)、3分(大量分泌)3. 患者的协作程度:患者的协作程度对于吸痰效果至关重要。
评估患者的协作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是否能够配合吸痰过程,并给予相应的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协作程度:0分(拒绝配合)、1分(不配合但可操作)、2分(配合一半时间)、3分(完全配合)4. 吸痰技术准确性:吸痰技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吸痰效果。
评估吸痰技术的准确性可以通过观察吸痰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和并发症,给予相应的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技术准确性:0分(错误且存在并发症)、1分(错误但无并发症)、2分(部分正确但有错误操作)、3分(完全正确且无错误操作)综合评分:根据上述指标,可以将各项指标的分值相加得到最终的吸痰评分。
评分标准如下:- 0-3分:吸痰效果较差,需重新评估和调整吸痰方案- 4-6分:吸痰效果一般,可以继续保持现有吸痰方案- 7-9分:吸痰效果良好,可以继续保持现有吸痰方案- 10-12分:吸痰效果优秀,保持现有吸痰方案并持续监测需要注意的是,吸痰评分标准仅为参考,实际操作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
一次性使用密闭式吸痰管产品技术要求深圳因赛德思医疗科技

2. 性能指标2.1 外观2.1.1密闭式吸痰管的注塑件应无毛刺及注塑缺陷;薄膜与卡箍的配合完好,薄膜应无破损。
2.1.2负压控制阀阀芯应恢复良好。
2.2 尺寸2.2.1各种规格的密闭式吸痰管产品对应的尺寸及相应的颜色标识应满足本附录A中表格所列的要求。
2.2.2密闭式吸痰管头部的最小内径应不小于本附录A中表格规定的最小内径的90%。
2.2.3吸痰管管身的实际长度应在公称长度的±5%误差范围内。
2.3 物理性能2.3.1 连接牢固性2.3.1.1当按YY 0339-2009附录A试验时,断开吸痰管与后嘴的所需的力,应不小于表1的规定。
表1 断开任何永久性连接于管身的零件所需的最小力2.3.1.2当按YY 0339-2009附录A试验时,断开薄膜与前嘴、薄膜与后嘴的所需的力,应不小于5N。
2.3.1.3当按YY 0339-2009附录A试验时,断开注水单元、冲洗单元的所需的力,应不小于5N。
2.3.2 管身负压变形性能将密闭式吸痰管的机器端连接于真空源时,堵住病人端和真空控制装置,在— 1 —23℃±2℃下施加40kPa的负压15s,管身应不发生扁瘪。
2.3.3 病人端密闭性2.3.3.1 向标准型密闭式吸痰管的注水单元施加10cm±1cm水柱的静态压力,同时封闭接头组件的其他接口,吸痰管与前嘴之间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薄膜与吸痰管之间应无液体出现。
2.3.3.2 将长效型密闭式吸痰管的开关调至关闭状态,开关、吸痰管与前嘴之间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向冲洗单元施加10cm±1cm水柱的静态压力,开关应无液体泄漏,薄膜与吸痰管之间应无液体出现。
2.3.3.3 将儿童型密闭式吸痰管的转换接头接上,向注水单元施加10cm±1cm水柱的静态压力,同时封闭转换接头的其他接口,转换接头与接头组件连接部位应无液体泄漏,吸痰管与前嘴之间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薄膜与吸痰管之间应无液体出现。
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中心吸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中心吸引)
注:密闭式吸痰管与气切套管连接处有二个注液口,近端(靠近气切处)目前为白色、远端目前为蓝色。
注意事项:
1. 使用前检查中心吸引压力是否安全。
2. 插入真空表前,真空表模式开关应置于“OFF”档,逆时针调节旋钮转至零位。
3. 压力调节:成人300-400mmHg;小儿250-300mmHg。
4. 吸痰时间10-15s/次,间隔3-5min。
5. 使用一次性吸引袋则袋内吸出液体至容量的2/3应及时更换。
6. 治疗盘内用物应保持无菌,吸痰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7. 操作中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情况,及时监测脉氧,如有异常即刻停止吸痰,并
予相应处理。
8. 操作中注意与清醒患者的交流,切忌忽视患者的感觉及社会人角色。
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及负压吸引器使用过程中突发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1.护理人员熟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及负压吸引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性能。
2.在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真空压力表是否在正常范围。
3.科室配备电动吸引器,定点放置。
4.定人定期(每周)检查、维护,做好维修和维护记录。
5.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停电、真空压力不足、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时,应立即启用备用
电动吸引器或使用50ml注射器给患者吸痰。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6.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缺氧或其它生命体征变化,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抢救措施。
并准确记录。
7.故障的吸引装置悬挂“仪器故障”牌,定点放置,及时送至仪器维修部门,做好交接班和维修记录。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吸痰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的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对于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吸痰操作的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操作准备。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吸痰管、吸痰器、生理盐水、护理垫、口腔护理用品等。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做好了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如是否准备好必备的器材和物品,是否对患者进行了必要的观察和评估等。
二、操作技巧。
吸痰操作的技巧对于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效果至关重要。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的吸痰技巧是否熟练、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吸痰管的尺寸和长度、是否能够正确掌握吸痰器的使用方法、是否能够正确控制吸痰的力度和时间等。
三、操作过程。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灵活掌握吸痰的时间和频率,是否能够及时停止吸痰操作并进行口腔护理等。
四、操作安全。
吸痰操作涉及到患者的呼吸道,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操作安全。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正确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吸痰后的废弃物,是否能够及时清洁和消毒吸痰器具等。
五、患者反馈。
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是评价吸痰操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及时记录患者的吸痰情况和反应,是否能够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是否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等。
六、操作后处理。
吸痰操作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吸痰器具和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并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等。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者是否能够及时清洁和消毒吸痰器具,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吸痰后的废弃物,是否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等。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的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对于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标准应包括操作准备、操作技巧、操作过程、操作安全、患者反馈和操作后处理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护理人员的吸痰操作质量,为提高护理水平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口腔内(口咽通气道)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分泌物,保持患
呼吸道通畅,维持
有效通气)
操
作
方
法
与
程
序
60
分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
名、手腕带,向清醒患者解释以
取得合作。
2、予患者高浓度吸氧2-3分钟,
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通电源,连接吸引器连接管,
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
节合适的负压。
4、将无菌治疗巾围于患者胸前,
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口鼻腔)
科室姓名监考老师考核日期总分
项目
操作要领
分值
扣分细则
扣分
评分
核对
(5分)
医嘱、患者、床号、姓名
5
不全面,缺一项
各-2.5
评估
(8分)
1.病情、痰量和痰液粘稠度(听诊)、意识
2.生命体征、呼吸状况、痰呜音、Spo2、心理、合作度
3.口、鼻腔粘膜情况
8
评估不全,未听诊
各-2
插板,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治疗
巾、有盖缸、无菌生理盐水、吸
引器连接管、纱布、听诊器、无
菌手套、手电筒,湿化液、弯盘。
4、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安全
温度适宜、30分钟前已停止打扫
5
5
8
2
一项未做到扣2分、
未洗手扣2分
未评估扣5分。评
估少一项扣1分
物品少一项扣一分
环境准备未做到扣
2分
解释操作的目的
(利用负压原理,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吸清痰液,呼吸道通畅
2
3
3
1.欠严肃认真,不关心患者
2.违反无菌原则
3.患者呼吸情况未好转停吸痰
密闭式吸痰技术及风险防范

整理用物,记录 冲洗吸痰管安置患者 检查各呼吸机参数(使用呼吸机者)吸痰 解释,叩背 听诊 用物准备 评估 密闭式吸痰第一节 密闭式吸痰技术【适用范围】配有密闭式吸痰装置的患者。
【目的】1.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
2.防止异物吸入。
3.避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4.减少因中断机械通气导致的并发症。
【操作重点强调】1.吸痰前后及间隔期应给予过度通气或提高给氧浓度。
2.吸痰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心率、血氧饱和度、口唇、指端末梢发绀情况。
3.与清醒患者有效沟通。
【操作前准备】1.用物:消毒用碘棉签,听诊器1个, 呼吸皮囊1个,吸引装置1个,吸引器连接管 密闭式吸痰管,记录单,手消液,污物缸,氧气流量表,20ml 注射器(内盛湿化液)。
2.密闭式吸痰装置:检查密闭式吸痰管的有效期及密闭性、完整性,将密闭式吸痰管可旋转接头连接于气管内管或塑胶气切接头上、将日期标签贴在抽吸控制钮上、将旋转接头一端接呼吸器蛇形管,盖上冲水口盖,并连接好负压抽吸系统,适当调节吸痰负压,一般成人100-120mmhg ,不超过200mmhg ,新生儿一般为60-100mmhg ,婴幼儿不超过150mmhg ,儿童<200mmhg 。
3.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
4.吸痰指征:直接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听诊痰鸣音、气道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过快。
【操作流程】【操作步骤】1.吸痰前:(1)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
(2)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及步骤。
听诊双肺呼吸音。
(3)一手呈杯状,拍打患者背部,以利于痰液排出。
(4)协助患者采用合适体位,头偏向一侧,略后仰。
(5)吸痰前给予过度通气或提高给氧浓度,以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吸痰时可能产生缺氧情形。
2.吸痰时:(1)一手握着可旋转接头,另一手执吸痰管外薄膜封套用拇指及示指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内或气管切开套管至所需的深度,并按下控制按钮吸痰。
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精选.pdf

吸痰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项目技术操作要求分值扣分原因得分素质要求5分1、服装。
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沉着、稳重、熟练。
122操作前准备5分1、备齐用物,放置合理2、各种用物完备、便于应用。
32操作规程60分(1)病人卧位正确。
(2)接上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用等渗盐水试吸导管是否畅通。
(3)将病员的头转向操作者一侧,昏迷病员可用压舌板帮助张口,夹持吸痰管插入口腔颊部、咽部,将口腔、咽部分泌物吸尽。
如自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吸引,吸痰动作要轻柔,将吸痰管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出,以吸净痰液。
(4)吸引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吸管不易吸出,可叩后胸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被吸出;或用蒸汽吸入,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后吸出。
(5)小儿吸痰时,吸痰管宜细,吸力要小。
(6)在吸痰过程中及吸痰完毕后,应随时用纱布擦净面部的分泌物,必要时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损伤。
如病员情况稍有好转,可暂停抽吸,但吸引器仍需放置床旁。
以备随时应用。
(7)吸痰后擦净面部。
(8)整理用物。
251111111122操作熟练程度15分1.动作轻巧、准确、稳重。
2.注意节力原则。
105理论问题10分总分100理论问题一、吸痰瓶中的长短连接何处?为什么?长管接吸痰管,短管连接机器以保持瓶内负压。
二、吸痰时应注意观察什么?观察吸出痰的颜色、量和气味,并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损伤及病人一般情况。
三、吸痰注意事项?1、使用前先检查吸引器效能是否良好,电源的电压和吸引器的电压是否相等,各管连接是否正确,吸气管和排气管不能弄错。
2、贮液瓶内吸出液不宜过满,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吸入马达内损坏机器。
3、电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每次不可超过2小时。
4、治疗盘内的吸痰用物应每日更换一个,气管切开所用治疗盘应保持无菌。
5、小儿吸痰时,吸痰管宜细,吸力要小。
6、吸引器应有专人保管,定期检查,做好清洁、消毒、保养工作。
四、气管切开护理要点?1、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一切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感染。
2023年吸痰评分标准

2023年吸痰评分标准吸痰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操作,主要用于帮助无法自主排痰的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本评分标准旨在评估吸痰操作的熟练度、安全性、呼吸道舒适度、痰液清除效果、并发症预防、患者合作度、护士沟通能力及设备使用正确性等方面。
一、操作熟练度1.操作步骤的正确性: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包括核对患者身份、检查吸痰设备、正确连接吸痰管、设置吸引压力、选择合适的吸痰时间等。
2.操作流程的流畅性:评估护士在吸痰操作过程中的流畅程度,包括动作的协调性、操作的连贯性等。
3.操作效果的合理性:评估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和吸痰效果合理调整吸痰时间、吸痰压力等参数的能力。
二、安全性1.无菌操作: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如洗手、戴口罩、一次性使用吸痰管等。
2.防止交叉感染:评估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如定期更换吸痰管、消毒吸痰设备等。
3.安全意识: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如避免吸引压力过高、注意患者反应等。
三、呼吸道舒适度1.减轻患者不适: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如适当调整吸引压力、减少吸痰次数等。
2.避免呼吸道损伤: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注意避免造成呼吸道损伤,如避免吸引时间过长、避免用力过猛等。
四、痰液清除效果1.痰液排出效果: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有效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2.肺部分泌物清除效果: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有效清除肺部分泌物,保持肺部的清洁。
五、并发症预防1.预防低氧血症: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如合理调整吸引压力、避免吸引时间过长等。
2.预防其他并发症:评估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是否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呼吸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六、患者合作度1.患者对操作的配合程度:评估患者在接受吸痰操作时的配合程度,包括是否能理解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是否能忍受操作带来的不适等。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吸痰操作评分标准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因此,对吸痰操作进行评分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吸痰操作的评分标准。
一、操作前准备。
1. 检查吸痰设备是否完好,吸痰管是否通畅。
2. 为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调整患者体位,清洁口腔,嘱咐患者做好配合。
二、操作过程。
1. 洗手并佩戴好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2. 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吸痰管,保持管道通畅。
3. 调整吸痰设备,确保吸痰管长度适当。
4. 缓慢插入吸痰管,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
5. 吸痰时,要注意吸痰管的位置,避免刺激患者的咽部和声带。
6. 吸痰过程中,要掌握好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刺激患者呼吸道。
7. 吸痰结束后,及时清洗吸痰管并妥善保存。
三、操作后处理。
1. 帮助患者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2. 记录吸痰操作的时间、次数、吸出痰液的性状等相关信息。
3. 注意观察患者吸痰后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吸痰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四、评分标准。
1. 操作前准备是否充分,包括设备准备、患者准备等。
2. 操作过程中是否规范,包括洗手、穿戴防护用具、吸痰管插入深度、吸痰力度和频率等。
3. 操作后处理是否得当,包括清洁吸痰管、帮助患者清洁口腔、记录相关信息等。
4. 对患者的观察和处理是否及时,包括观察患者吸痰后的呼吸情况、处理吸痰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五、注意事项。
1. 在吸痰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尊重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2. 吸痰操作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 吸痰操作后,要及时清洗吸痰设备,保持设备清洁。
通过以上评分标准,可以对吸痰操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吸痰操作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吸痰操作的评分标准,做好吸痰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密闭式吸痰技术评分标准

项目
总分
操作要求
得分
备注
准
备
用
物
护士
4
着装整洁、佩戴胸表、胸牌(2)
剪指甲、洗手、戴口罩(2)
用物
5
用物准备: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连接管,灭菌注射用水、检查密闭式吸痰装置性能,手电筒、听诊器,速干手消毒液、昏迷患者备舌钳及口咽通气管,用物放置合理,检查一次性物品质量
治疗车下层:生活垃圾筒,医疗垃圾桶(缺一项扣1分)
观察病情(痰液的量和性状、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双肺呼吸音、呼吸机各参数)
吸痰完成后,缓慢地抽回吸痰管,直到看到吸痰管上的黑色指示线为止
冲洗管道(首先打开负压,按下控制钮,其次黑色端冲水口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完毕,先听注射用水,再关负压)
给予高浓度氧气,待血氧饱和度降至正常水平后再调回氧流量至正常水平
恢复舒适体位
密闭式吸痰管专人专用,每日更换,做好日期标志
操作后
5
整理床单位,妥善安置患者,分类处理污物用物
质量控制
5
对患者的态度,与患者的沟通,操作熟练程度
总计
100
科室:姓名:得分:
正确调节吸痰负压(成人控制在0.04~0.053MPa,小儿控制在0.03~0.04Mpa)
正确手法吸痰(螺旋式旋转上提),插管深度适宜
正确使用负压(插管时不可使用负压,以免负压吸附呼吸道粘膜引起损伤)
吸痰时间适宜(每次小于15s,痰液量多时,连续吸痰次数不超过3次)
分泌物粘稠的处理(可经由可旋转接头上方绿色延长管冲水口,滴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进行抽吸,或由冲水口处注入气管扩张剂,以达到扩张气管的目的)
评
估
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口述: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痰液颜色、性状和量,患者面色、心率、呼吸、血压、SPO2;若患者出现心率过快、强烈呛咳、面色青紫、SPO2明显下降时,应立即停止吸痰。(5)
11.吸痰完毕,须将吸痰管退至安全阀以外。(2)
未做到不得分
12.关闭安全阀后,持续按压抽吸控制开关再开生理盐水冲洗(2),彻底冲净后(1),先关生理盐水,待吸净冲洗液后再松开负压(2),供下次使用。
1处未做到按要点扣分
7.将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用一次性输液器(或输血器)排气(5),祛除细管针头后,与封闭式吸痰管的冲洗管连接(2)。
1处未做到按要点扣分
8.将氧流量调至6-8L/min或按呼吸机给纯氧键。(4)
未做到不得分
9.一手握住封闭式吸痰管与人工气道连接处(2),另一手拇指及食指将吸痰管缓慢插入气管插管或器官切开导管内(2),遇阻力退出约0.5cm(2),持续按下抽吸控制开关,将吸痰管缓慢抽回(7),直到薄膜护套拉直为止(2);常规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大于15s(2)。
1处未做到按要点扣分
4.检查、打开封闭式吸痰管包,将人工鼻或呼吸机接口与吸痰管连接。(5)
1处未做到按要点扣分
5.把封闭式吸痰管与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相接(5);吸痰管根部与负压吸引管连接(2)。
1处未做到按要点扣分
6.观察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吸痰管保护膜有无胀气(2);将日期标签贴在抽吸控制开关上(3)。
密闭式吸痰技术评价标准
评价要点与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得分
1.衣帽整洁,戴口罩(2),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手或使用快速手消(4)。
1处未做到按要点扣分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2),核对床号、姓名、腕带(3),说明吸痰目的及配合要点(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2)。
1处未做到按要点扣分
3.检查、连接吸引器:安装吸引器装置(2),检查吸引器性能、管道有无漏气(2);调节合适负分
16.整体效果评价:操作连贯熟练(2),交流沟通针对性强(2),符合主题不超时(1)。
1处未做到按要点扣分
13.继续给高流量氧气吸入1-2min或再次按呼吸机给纯氧键(4)。
未做到不得分
14.检查、观察患者吸痰后的反应(听呼吸音、观察口唇颜色、SpO2)(4);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2),感谢患者的配合(2)。
1处未做到按要点扣分
15.洗手记录:六步洗手法洗净双手或使用快速手消(2),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吸痰日期、时间、痰液性状、颜色、量、患者反应及吸痰后的效果,并签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