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含量测定大于五分之一原因

合集下载

化学八年级一至八单元知识点

化学八年级一至八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三位科学家及贡献:道尔顿--原子论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绘制元素周期表发现元素周期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实验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壁出现小水滴、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

2、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碱式碳酸铜的俗称:铜绿乙醇的俗称:酒精3、五水硫酸铜、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CuSO4·5H2O Cu2(OH)2CO34、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5、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6、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7、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8、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9、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0、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符号表达式:Cu2(OH)2CO3→CuO+H2O+CO2↑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怎样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换一个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

2、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烧杯壁内壁有水滴、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3、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4、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 + 氧气→水+二氧化碳5、怎样证明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操作: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现象: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

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

6、怎样证明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操作: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等质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实验现象:呼出气体中比空气浑浊程度大。

专题: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设计

专题: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设计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实验设计1.化学反应原理如图5-1所示,利用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从而使容器内形成负压,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容器内。

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可粗略地认为是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

2.探究方案:⑴在集气瓶中放入少是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可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做上记号,并将瓶内剩余体积均分为五等分。

⑶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⑶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不夹,观察到水进入集气瓶内,最终水面在五分之一记号处。

3.要做好该实验,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⑴用更易燃烧的可燃物代替红磷(如白磷);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⑶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要快,并塞紧塞子。

5.资源开发: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做好本探究实验除用白磷代替红磷外,就是尽可能防止或减少气体泄漏的可能。

我们可以利用以下装置来进行探究:⑴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白磷,使白磷燃烧。

此法可以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气体的散逸。

如图5-2。

⑵用水浴加热的办法使白磷燃烧,也可以防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气体的散逸。

白磷的着火点仅40℃,水温稍高,足以使白磷着火燃烧。

如图5-3。

做此实验时,盛白磷的广口瓶不能直接放入沸水中,也以免广口瓶因骤热而爆裂。

可先用温水淋浴后,再将热水注入外面的大烧杯中。

⑶用钟罩代替集气瓶进行实验,如图5-4所示。

钟罩下方敞口,气体受热膨胀时,可将水压出一部分从产生减压作用。

用此法既减少了气体泄漏的可能,准确性比原实验方案高。

⑷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一颗白磷,用胶塞塞住,并使从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白磷,使之燃烧,同样可观察到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胶塞被推向外侧(右侧)。

待装置冷却,胶塞逐渐向内侧(左侧)移动,根据胶塞停止时的位置,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如图5-5。

这种方法在不透气的情况下进行,几乎可以完全防止漏气。

2020年中考人教版化学科学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练习

2020年中考人教版化学科学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练习

科学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1、下面几位同学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几个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实验一】小强采用A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已知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0%,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②加入铜丝量太少;【实验二】:小红采用B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用放大镜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2)根据实验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有。

【实验三】小华同学打算采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2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注射器(注射器的容积为40ml,且润滑性很好)相连,注射器的前沿停在20ml刻度处。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2、某实验小组对教材内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改进,并取得成功(装置如图)。

知识点包——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知识点包——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一、知识点名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知识点详解1.实验原理:现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至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1/5。

结论:通过实验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1/5。

原理解释: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内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且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1/5,所以倒流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 1/5。

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反应物:1、反应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反应物不能是气体。

3、反应物足量,确保氧气反应完,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实验成功满足条件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

生成物:生成物不能是气体读数:冷却至室温才能读数这个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的性质:氮气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物理性质)。

若该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 1/5,原因可能是(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3)装置气密性不好;2.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反应物选择:(1)燃烧法可用红磷、白磷加热法可用Cu、Hg比较:A:红磷、白磷原理相同:4P+5O2点—燃→2P2O5红磷须外部点燃;白磷着火点很低,微热即可,所以可直接在密闭装置内引燃实验结果:用白磷比用红磷误差小。

B:Cu、Hg 汞有污染,不建议使用(2)不可用: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可用: Mg 因为 Mg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反应不可用:S、C、蜡烛因为均有气体生成。

11三、强化训练【典型例题】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 .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5C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 .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答案】C【解析】A 、红磷要足量,故选项正确;B 、本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正确;C 、冒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应使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并观察水面变化情况,故选项错误;D 、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1-4单元知识点归纳提纲重难点汇总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1-4单元知识点归纳提纲重难点汇总

6.制取氧气
①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用和原因
②各种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试管、长颈漏斗、分液漏
斗)
④检验及验满氧气(分为排水法和排空气法)的操作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单元
7.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8.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作用 ③导管口一开始有气泡不能收集的原因 ④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的原因 ⑤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的原因 ⑥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的原因 9.氧气不纯的原因
第一单元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蜡烛燃烧的现象及结论 3.呼入呼出气体的操作、现象与结论 4.基本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倾倒法、 量筒的使用、用酒精灯加热、检查装置气密性)
第二单元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①实验现象,原理,结论,水的作用 ②误差分析:小于和大于五分之一原因 ③不能选择铁丝,硫,碳作为反应物的理由
1.过滤
第四单元
①实验用品和仪器
②一贴二低三靠的具体操作
③玻璃棒的作用
④滤液浑浊的原因
2.吸附的作用及吸附剂
3.硬水和软水的定义及检验
4.蒸馏实验
第四单元
①实验原理及主要仪器名称
②沸石的作用
③冷凝管中水流方向
④温度计的位置
5.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
①长导管的作用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
6.氢气燃烧
第四单元
2.物质分类:纯净物、混合物
3.氧气、氮气的用途及对应性质
第二单元
4.木炭,硫,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 ①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②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差别的原因 ③实验注意事项如水的作用,火柴的作用,盘 成螺旋状的作用,缓慢伸入的作用

氧气含量测定大于五分之一原因

氧气含量测定大于五分之一原因

氧气含量测定大于五分之一原因
氧气是地球上生命维持和能量供应的基本物质之一、氧气含量的测定
是对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氧气含量测定大于五分之一的原
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海洋生物的作用: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海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释
放氧气。

此外,海洋中的浮游动物和其他海洋生物会呼吸氧气,将其转化
为二氧化碳。

然而,由于海洋中的植物生物量较少,与陆地上的植物相比,其在氧气产生中的作用较小。

3.平衡生物呼吸:动物和人类通过呼吸将氧气与食物中的养分反应,
将有机物和氧气转化为能量、二氧化碳和水。

这个过程中一部分的氧气会
被转化为二氧化碳,但大部分的氧气会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4.进行化石燃料燃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中的碳元素与
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过程被称为燃烧,燃烧过程中的氧气消耗会导致大气中氧气含量减少。

5.大气中的其他化学反应:大气中还存在着多种与氧气相关的化学反应。

例如,臭氧层的形成与破坏与氧气含量密切相关。

在臭氧层中,氧气
通过太阳辐射产生臭氧分子,但臭氧又会被一些化学物质(如氯氟烃类)
破坏。

总体来说,氧气含量大于五分之一是因为地球上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
了大量的氧气,而动物的呼吸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消耗氧气的过程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燃烧不断增加,导致
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化石燃料的
使用,以维持和提高氧气的含量,保护地球生态平衡。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放开往日的学习中的紧张,用一颗平常心去轻松面对,相信你会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的。

愿好运一直陪伴着你!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化学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刻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视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视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形。

在这一反应中,红磷(学符号为P)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化学符号为P2O5)的新物质。

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运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实验原理:利用足量红磷燃烧消耗密闭集气瓶中的氧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

2红磷燃烧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易错,注意是白烟,不是白雾,也不是烟雾。

由于红磷燃烧产生的是五氧化二磷,是固体。

固体是烟。

而雾指的是液体。

这里容易出错!)3实验成功关键: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操作迅速,燃烧的红磷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注意1这里指的是体积,不能说质量。

第二在本实验中只能说是五分之一,不能说是百分之二十一) 5实验误差分析:如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有多是:红磷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装置未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6从本实验得出氮气的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难溶于水(物理性质)7药品挑选需要满足的条件:能够和氧气反应,并且只能消耗氧气;产物必须是固体,不能是气体。

举一反三: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由于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由于镁在空气中不但会消耗氧气,还能和氮气以及二氧化碳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尽__可_能__使__氧_气__反_应__完_全_。 (3)待红磷熄灭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水__从__烧_杯__流__向__集__气_瓶__中__,__且_进__入__集__气__瓶_中__水__的__体__积_约__占__原__集__气_瓶__内__空__气_体 。积的15
知识点一 空气(kōngqì)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shíyàn)装置(如图2-1-1所示)
第四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2.实验原理
在密闭集气瓶内,通过红磷燃烧,只消耗掉空气中的____氧__气__,使瓶内 _______气__压_减小。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红__磷_+__氧_气__―点_―。燃→五氧化二磷
第十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继续(jìxù)探 究]
为什么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yǎngqì)的含量低于五分之一? [思考交流]
第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归纳(guīnà) 提升]
测得结果低于五分之一的可能原因有: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由于漏气导 致外界空气进入集气瓶而使测量结果偏小;②所加红磷的量不足,导致装 置内氧气不能完全耗尽,使进水量(shuǐ liànɡ)少而导致测量结果偏小;③未冷 却至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由于气体的热胀冷缩,使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 积偏小,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课堂速记]
第三十页,共四十一页。
2.1 空气(kōngqì)的成分
[课后反思点]
1. 测定空气(kōngqì)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4.1空气的成分-章节测试习题(8)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4.1空气的成分-章节测试习题(8)

章节测试题1.【答题】按照下列要求,完成计算。

(1)若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Xg/L,空气的密度为Yg/L,据此计算L的空气中含有Xg氧气(用整数表示);(2)若要收集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80%的气体。

如图在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打开活塞通入氧气,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V后立即通入空气,当量筒中水的体积达到100mL时,立即关闭活塞。

则设定的体积V约是mL(用整数表示)。

【答案】5,75【分析】本题考查有关空气组成的简单计算。

【解答】(1)若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Xg/L,质量是Xg,根据质量♦密度= 体积,计算出氧气的体积:Xg-Xg/L=1L,氧气的体积是空气的五分之一,1Lx5=5Lo (2)若要收集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80%的气体。

先通入氧气的体积是V,通入气体的总体积是100mL,则通入空气的体积是100mL-V,氧气的体积是空气的五分之一,通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是(100mL-V).5,所以氧气的总体积是V+ (100mL-V )-5,体积分数是80%,则[V+ (100mL-V )-5]-100mLx100% = 80%, V=75mL。

2.【题文】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每次吸入0.8L的空气,每次呼出0.8L 的气体(其中氧气所占体积分数为16%)。

请回答:成年人每小时大约需要吸入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克?成年人每天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千克?(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最后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答案】993.0g 1.3kg【分析】本题考查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计算。

【解答】解:成年人每小时大致需要吸入的空气的质量为:16x60x0.8x1.293=993.0 (g)。

成年人每天消耗的氧气质量为:16x60x24x0.8x (21%-16%) x1.429+1000=1.3kg答:成年人每小时大致需要吸入993.0g的空气。

实验05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解析版)

实验05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解析版)

【同步实验课】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

2.通过观看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实验的不足之处并能加以改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

【实验仪器】大集气瓶、酒精灯、燃烧匙、烧杯、弹簧夹、橡皮塞和导管【实验试剂】红磷、蒸馏水【实验步骤】(1)按图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 等份;(3)夹紧弹簧夹,取过量(或足量)红磷于燃烧匙中;(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5)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一部分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瓶内液面上升约1/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 实验原理(1)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即为瓶内消耗氧气的体积。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注意】(1)此实验对实验药品的要求:只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燃烧的产物不能是气体。

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2)实验开始时,预先在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①吸收热量,有利于降低温度;①吸收生成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3)倒吸进集气瓶的水不能充满整个集气瓶的原因: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不与红磷反应且不溶于水。

(4)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性质: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①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实验误差分析(1)若实验结果小于1/5,原因可能是:①装置漏气,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中;①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①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

(2)若实验结果大于1/5,原因可能是:①弹簧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部分气体受热膨胀沿导管逸出;①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气体受热逸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2课时全)(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2课时全)(无答案)

课题1 空气(1)空气的组成一、知识梳理1、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___,氧气_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_。

2、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________,组成________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常见的有3、由____种物质组成的,叫做________。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常见的有二、合作探究实验(一)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____和_____组成实验方法:曲颈甑(盛空气)中加热汞。

实验原理:汞+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氧气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①________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②容器内里空气体积减少约1/5,消耗掉的是氧气;剩余气体约4/5,是氮气。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思考: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优点:科学家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

缺点:实验时间较长,操作装置比较复杂,且实验过程中对环境有污染实验(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法:根据某物质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生成固体,从而使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密闭容器内的水面上升来测量的。

(1)药品:红磷(暗红色固体)、水(2)原理: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3)化学方程式:(4)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______火焰、大量______;待红磷熄灭并____________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水面上升约集气瓶空气体积的______处。

(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

(6)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气体为氮气,其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6)实验成功的关键:①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红磷量不足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④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要快⑤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⑥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炸裂)⑦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

中考化学考点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中考化学考点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实验原理: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__氧__气__(_或__O_2_)__发生反应,使密闭容器 中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 积约等于反应消耗O2的体积。 2. 实验药品及装置(如图)
3. 反应原理:_4_P_+__5_O__2=_=_点_=燃_=_=_2_P_2_O__5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_大___量__白__烟__,放出热量。 (2)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面上 升,约占原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__五__分__之__一____。 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五__分__之__一___。 【结论拓展】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氮__气____,水面不会继续上 升,说明该气体__难__溶__于__水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4__P_+__5_O__2=_=_点_=燃_=_=_2__P_2_O_5_________;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_加__速__冷__却__,__吸__收__红__磷__燃__烧__后__生__成__的__白__色__固__体__五__氧__化__二__磷____。 (3)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_红__磷__燃__烧__,__消__耗__密__闭__容__器__内__的__氧__气__,__使__密__闭__容__器__内__压__强__减__小__,__在__大__气__压__的__作__用__下__,_ _烧__杯__中__的__水__被__压__入__密__闭__容__器__中__。 (4)若实验成功,则集气瓶中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4_(填数字)时不再上升,可得出 的结论是___氧__气__约__占__空__气__总__体__积__的__五__分__之___一____。

重庆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区别硬水和软水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增加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干冰C.金刚石D.水银3.已知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 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个原子的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b/a kg B.12b/a C.12a/b D.12a/b kg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烟B.醋酸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C.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D.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加入固体C.检查气密性D.收集氧气6.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C.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8.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R”代表的是A .氮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9.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埋在地震废墟中的幸存者,这能说明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间有间隔C .分子可以再分D .分子比原子大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2222 2H O 2H +O↑↑高温B .2254P+5O =2P OC .22Mg+2HCl=MgCl +H ↑D .22 C+O OC ↑点燃11.过氧乙酸(C 2H 4O 3)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

氧气的性质及含量的测定知识巩固

氧气的性质及含量的测定知识巩固

氧气的性质及含量的测定知识巩固1、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B.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C.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 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 水槽中液面下降3、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

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 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 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 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B. 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提示: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固体)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体积的氧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专题梳理及练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专题梳理及练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九上实验专题总结第二单元实验实验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选择红磷的原因: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为固体;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不选择木炭和硫的原因:燃烧生成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

不选择铁丝的原因: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不选择镁条的原因: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实验中,红磷要足量,原因是确保空气中的氧气被完全消耗。

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5.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不溶于水。

6.误差分析:①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少于1/5,原因有哪些: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②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多余1/5,原因有哪些: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弹簧夹未夹紧导致燃烧时部分空气逸出。

【巩固练习】1.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且放热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大于五分之一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I、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请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2)如图1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BD(填序号)。

A.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B.红磷量不足C.实验中发现导管口有气泡置出D.装置漏气Ⅱ、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某同学利用图2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发现,产物中还出现少许黄色固体。

已知: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但在空气中燃烧镁条时很难观察到生成物中有淡黄色固体,原因是镁更容易与氧气反应。

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该同学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探究氧含量实验报告(3篇)

探究氧含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空气中的含量。

2. 掌握利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本实验采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红磷在燃烧过程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从而消耗掉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降低。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即为被消耗的氧气体积。

三、实验器材1. 集气瓶:1个2. 红磷:适量3. 烧杯:1个4. 导管:1根5. 乳胶管:1根6. 橡皮塞:1个7. 酒精灯:1个8. 止水夹:1个9. 弹簧夹:1个四、实验步骤1. 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2. 连接仪器,形成完整的装置。

3. 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水,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

4. 点燃红磷,并将仪器A迅速伸入集气瓶内。

5. 待红磷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

6. 记录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即为被消耗的氧气体积。

五、实验现象1. 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 随着红磷燃烧的进行,集气瓶内水逐渐上升,直至红磷燃烧结束。

3. 待红磷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直至瓶内水面与标记线相平。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1. 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20mL(根据实验数据填写)2.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0mL/50mL = 40%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本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40%,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a. 红磷量不足,导致氧气未完全消耗;b. 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氧气泄漏;c. 红磷燃烧速度过快,导致氧气消耗不均匀。

2.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确保红磷量充足,保证氧气完全消耗;b. 检查装置气密性,确保氧气不泄漏;c. 控制红磷燃烧速度,保证氧气消耗均匀。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探究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掌握了利用红磷燃烧法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如图1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3)反应③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4)生成④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5)C、P、Fe与氧气反应的共同特征为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6)物质⑤属于________(填序号).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7)氧气有很多用途(如图2),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2H2O22MnO2H2O+O2↑ 分解催化作用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都是化合反应(合理即可) BC AC(1)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MnO2H2O+O2↑;(2)紫黑色固体加热生成氧气,则是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氧气,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3)白色固体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则是氯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4)碳与氧气的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5)C、P、Fe与氧气反应的共同特征为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与氧气反应;③生成物都是氧化物;④反应都放出大量热;(6)铁与氧气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BC;(7)医疗急救中,氧气能够供给呼吸,航天火箭中,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故选AC。

2.(1)以下物质中:①氮气②水③空气④食盐水⑤五氧化二磷⑥铁,其中(以下均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中,在C瓶底有少量液体D,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①写出它们的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②黑色粉末B在A的反应中起__________作用,是这个反应的_________剂.③写出金属E在C气体中燃烧的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写出A中加入B后的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3)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①金属铁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构成的.(填“原子”、“分子”或“离子”)②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Ⅰ当a=" _________" 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_________ 周期.Ⅱ当a=8时,该粒子是 _________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解析:(1)③④;①②⑤⑥(2)(10分)①A:过氧化氢B:二氧化锰E:铁F:四氧化三铁②催化;催化③Fe+O2Fe3O4④H2O2H2O+O2(3)①原子;离子;分子②Ⅰ10;二;Ⅱ阴离子【解析】试题分析:⑴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⑵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说明A是过氧化氢溶液,B为二氧化锰,C是氧气;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中,在C瓶底有少量液体D,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说明E是铁,D是水,F是四氧化三铁;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你要明确红磷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实验的原理想要测定空气中含氧气的多少就可以利用瓶内气体的减少压强减小从而外界大气压把水压到了压强小与外界大气压的瓶内压了多少水也就是气体内部气压比外界大气压低多少即是气体减小了多少气体为什么减少呢红磷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如果不是过量的红磷怎么能把氧气消耗完呢?消耗不完氧气怎么能知道究竟空气中含氧气的百分数呢水倒吸后只需看看水减少的占原来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在这个瓶内氧气占空气得多少了
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在实验过程中,若所测空气中氧气得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你要这样考虑,体积分数小也就是说瓶内倒吸水少,而瓶内倒吸水的原因是气压差,所以一定是气体减少的少)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装置气密性不好,再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

2.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

3.试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

4燃烧时插入集气瓶过浅,使瓶中气流对流受到影响,
瓶中氧气完全耗尽前,燃烧就已停止,导致测量结果小。

5.
标志集气瓶的五等分不明确,最下部的五分之一体积偏大,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自然就少。

这五个分别从空气有进入、气温高瓶内气压偏大、是否消耗完氧气、空气对流燃烧停止、体积标志问题。

如果氧气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即瓶内气压过低,气体过少。

原因可能是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深入瓶内集气瓶后的操作过于缓慢,导致瓶口附近的气体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实质等于瓶中空气质量的减少,气压减少,水倒吸得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补充:
磷和氧气反应实验中实验误差大于五分之一的原因: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塞的太慢,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逸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者没夹紧止水夹。

少于五分之一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

2、装置漏气,3、没有冷却到室温。

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该试验得出氮气的有关结论:1、氮气不易溶于水。

2、氮气一般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3、氮气的化学性质没有氧气活泼。

4、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铜和氧气反应实验误差大于五分之一的原因:1、铜反应了玻璃管内的氧气。

2、冷却到室温以下。

少于五分之一的原因:铜丝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没有缓慢推动注射器的活塞。

得出氮气的有关结论:氮气不与铜反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如氧气活泼。

典型题
1、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A.燃烧得更旺
B.燃着的木条熄灭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
2、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
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
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
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右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输氧装
置等。

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2)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3)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
性质是。

(4)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b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5)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端进入。

(6)用水将瓶中贮有
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 _________端进入。

13、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
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
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25、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方法③的文字表达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洋气的方法是(填序
号),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27、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
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
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
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
有人采用: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填“打开”
或“关闭”),活塞B______(填““打开”或“关
闭”)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Ⅱ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26、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两个实验:
实验1:在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余下的容
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图A)。

在带橡皮塞和
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
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
橡皮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夹。

A B 实验2: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如图B)。

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1)在实验2中,在水中而不在空气中取下橡皮塞的原因
是;
(2)从测定结果分析,上述实验中效果较好的是哪一个?写出另一个实验的两点不足。

(3)红磷燃烧的现象是,A 中红磷燃烧完毕,打开止水夹,看到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