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满井游记同步训练5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满井游记》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廿二日天稍和()(2)泉而茗者()(3)柳条将舒未舒()(4)凡曝沙之鸟()(5)夫不能以游堕事()(6)恶能无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局促/一室之内B.然/徒步/则汗出浃背C.柳条将/舒未舒D.山峦/为晴雪所洗4.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3)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二、课内阅读(2014·舟山中考模拟)阅读“柳条将舒未舒……己亥之二月也”,完成5~8题。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满井游记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满井游记》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满井游记》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作业导航1.领会喻示读者的人一辈子哲理;2.体会本文抓住特点描述景物的方式;3.学习和积存文言辞汇。
一、基础部份1.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廿二日天稍和(ɡān)B.燕地寒(yān)C.假设脱笼之鹄(hú)D.恶能无纪?(wū)2.说明加点的词。
(1)冻风时作:(2)土膏微润:(3)泉而茗者:(4)呷浪之鳞:3.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土膏微润,一望空阔A.一男附书至B.一鼓作气C.长烟一空D.在洞庭一湖4.“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两个“之”字的正确义项是(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助词,的,两个“之”一样。
C.两个“之”都是代词,它。
D.两个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设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不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那么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设脱笼之鹄。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6.本段所写的时刻、地址是。
7.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8.文中准确地描述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9.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10.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刻画了鱼、鸟的神情?二、提高部份阅读下文,完成11~17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同步练习3 人教新课标版
29.《满井游记》同步练习05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廿.二日天稍和(ɡān)B.燕.地寒(yān)C.若脱笼之鹄.(hú)D.恶.能无纪?(wū)2.解释加点的词。
(1)冻风时作.()(2)土膏.微润()(3)泉而茗.者() (4)呷浪..之鳞()3.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土膏微润,一.望空阔A. 一.男附书至B. 一.鼓作气C.长烟一.空D.在洞庭一.湖4.“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两个“之”字的正确义项是(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助词,的,两个“之”一样。
C.两个“之”都是代词,它。
D.两个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B.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C.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6、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起)廿二日天稍和(暖和)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肥沃)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C.山峦为晴雪所洗(被)麦田浅鬣寸许(……的样子)D.风力虽尚劲(猛)而此地适与余近(正好)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B.娟然如拭,鲜妍明媚C.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D.泉而茗者,罍而歌者8、试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麦田浅鬣寸许。
()②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③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④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9、翻译下列句子。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0、填空。
①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朝_____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29.满井游记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基础知识训练】1.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①若脱笼之鹄(A hào B hú C gào )②如倩女之贵面(A huì B guì C kuì)③曝沙之鸟( A bào B bù C pù)④红装而蹇者(A qiān B jiǎn C sài )2.填空①《满井游记》作者,代文学家。
②是本文画龙点睛之笔。
③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的心情是阅读下面语段,完成3——7题廿二日天稍和,借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澜,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今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午出于匣也。
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发者,亦时时,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锦鳞游泳B鳞浪层层C毛羽鳞D鳞次栉比4、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蝴毛羽鳞鬣之间局促一室之内城居者未之知也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脱笼之鹄倩女之面曝沙之鸟髻鬟之始掠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①作则飞沙走砾A做B起C发作②余寒犹厉A像B还C特别③游人虽未盛A壮实B成年C很多6、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①以物比人②以人比物③以物比物7、翻译下面的句子始知郊田之外未始天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探究拓展训练】画竹.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9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9 满井游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燕.地寒()廿.二日()红装而蹇.()呷.浪之鳞( )曝.沙之鸟()汗出浃.背()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局促..一室之内()(2)土膏.微润()(3)娟然..如拭()(4)泉而茗.者()(5)红装..而蹇者( )(6)然徒步则汗出浃.背()3.对下列比喻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若脱笼之鹄”把人比作物,既写出了海阔天空的境界,又写出了无拘无束的心情.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以新开之镜比喻水面的清澈。
C.“如倩女之臞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人比物,以美女洗脸梳头比喻山峦的清美。
D.“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用“浅鬣”比喻麦苗的色彩,浅浅淡淡的绿色。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9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臞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八年级语文下册 6.29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6.29 *满井游记【基础练】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冻风时作. ( )(2)土膏.微润( )(3)于时..冰皮始解( )(4)波色乍.明( )(5)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6)汗出浃.背( )(7)如倩女之面( )(8)恶.能无纪( )答案:(1)起(2)肥沃(3)在这时(4)初、始(5)镜匣(6)湿透(7)洗脸(8)安,哪,怎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高大的柳树长在堤岸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望无垠,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2)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擦洗过一样。
(3)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女子。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B.花朝节/后C.柳条/将舒未舒D.每/冒风/驰行【解析】选A。
A项朗读停顿应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4.填空。
《满井游记》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全文以________为线索组织材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同步测试新人教版
29. 满井游记一.文学常识《满井游记》作者______________,字中郎,号石公,______________(地名)人,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他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______________”(派别)创始人。
二.默写填空1.燕地寒,花朝节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欲出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廿二日天稍和,__________________,至满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望空阔,__________________。
于时冰皮始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清澈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峦为晴雪所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条将舒未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人虽未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此官也。
29 满井游记练习题.doc
而此地進与余近圍僅一室之内土囂微润 鳞很层层 柔梢填风风力里尚犁文言文同步练习29课《满井游记》一.解释加点的词。
冻风时作 甘二日天穗却 波色乍明 殖袋如拭 如傅夕之面而髻鬟之始壞也麦田浅簾寸许泉而替■者,髻而歌者,红装而塞者 燄徒步则汗出疾背夫不能以游单事晋雛无纪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5.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疊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6.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7. 恶能无纪?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白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曇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泱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三石草木之间者,唯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4•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5.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6•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作者在这样的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29课.《满井游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解释加点的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第二十九课《满井游记》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九课《满井游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燕.地寒()毛羽鳞鬣.()倩.()女蹇.()者脱笼之鹄.()堕.()事飞沙走砾.()鲜妍.()2、给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①A.挛()②A.拭()B.孪()B.轼()③A.掠()④A.徒()B.琼()B.徙()3、与“冻风时作”中的“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装腔作势B.狂风大作C.作壁上观D.虚伪做作4、与“娟然如拭”中“然”的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晶晶然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悠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5、与“泉而茗者”中的“茗”字语法功能相同的项是()A.罍而歌者B.躬耕于某某C.不蔓不枝D.寻向所志6、与“鳞浪层层”修辞手法不相同的项是()A.呷浪之鳞,悠然自得B.如倩女之靧而髻鬟之始掠也C..麦田浅鬣寸许D.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7、这篇游记写的是初春景物,抓住了什么样的特点在写?8、填空:《满井游记》作者是朝的,字,某某公安人,他和他的哥哥袁寄道,弟弟袁中道主X用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进行写作,不必厚古薄今,人们称他们为派。
我们在第四册曾学习过他的。
9、引用文中一句话,说明作者对游乐抱什么态度?10、文章开篇“燕地寒”三字笼罩全段,体会一下,思索下面问题。
①“燕地寒”的特征体现在哪里?②“燕地寒”三字除统领全段外,还有什么作用?11、先划分句子节奏,再翻译。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出于匣也。
②始知郊田之外来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二、同步解读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合字:左面右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垂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满井游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29课《满井游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填空。
《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
当时作者____________为官清闲,于早春二月出城游玩,感受春回大地的气息。
他是明朝“__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答案:袁宏道|公安派解析:公安派有“三袁”是三兄弟,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本文作者是“袁宏道”,不要写错,不要把“宏”写成“洪”或“红”。
点评:文学常识题是常考的。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2.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茗míng罍léi髻鬟jì huán汗出浃背jiáB.偕jiē膏gāo娟然juān飞砂走砾shòoC.蹇jiǎn靧huì倩女qiàn脱笼之鹄húD.呷xiā廿niàn明媚mèi羽鳞鬣liè答案:B解析:B“偕”读xié,意为“都”;“砾”读lì,指“石块”。
点评:古文中的字音,要注意与现代汉语中字音的区别,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局促..一室之内()土膏.微润()娟然如拭.()泉而茗.者()红装而蹇.者()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答案:拘束|肥沃|擦|烧茶|骑驴|湿遍解析:“局促”是复合义,解释为一个意思就行;“茗”是名词作动词,意为“烧茶”;“蹇.”也是名词作动词,意为“骑驴”。
点评:本题不难,各项中的词义明确,易于判断。
古汉语中多义词很多,还有活用现象,平时学习要注意举一反三,注意辨析,弄清楚字词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
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土膏.微润(肥沃) B.鳞浪..层层(像鱼鳞似的浪纹)C.局促..如拭(美好的样子)..一室之内(狭小)D.娟然答案:C解析:“局促”是动词,意为“被拘束”。
八年级语文29满井游记练习题及答案
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燕地寒y4n 鳞鬣li8 倩女qi4n 蹇者ji3nB.花朝zh1o 脱笼之鹄h* 堕事hu9 靧面hu @C.飞沙走砾l@ 辄zh6 罍而歌者l6I 己亥h4iD.廿二日ni4n 山峦lu2n 茗m0ng 鲜妍y 2n2.与“娟然如拭”中的“然”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与“泉而茗者”中的“茗”字语法功能相同的项是[ ] A.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D.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与“鳞浪层层”修辞手法不相同的项是[ ] A.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麦田浅鬣寸许。
D.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5.与“呷浪之鳞”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 A.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B.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C.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D.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6.品味下面译句;选出译得好的一句①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 A.局束在一间房子的里面;想出去也出去不得。
B.只好躲在房子里面;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
②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A.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B.好像镜子的刚刚磨光;冷光闪射从匣子里发出一样。
③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A.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就露出明光。
B.冰层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9课 满井游记》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同步练习卷一、基础训练1.(3分)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茗.míng罍.léi髻鬟..jìhuán汗出浃.背jiáB.偕.jiē膏.gāo娟.然juān飞砂走砾.shòoC.蹇.jiǎn靧.huì倩.女qiàn脱笼之鹄.húD.呷.xiā廿.niàn明媚.mèi羽鳞鬣.liè2.(3分)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局促..一室之内(2)土膏.微润(3)娟然如拭.(4)泉而茗.者(5)红装而蹇.者(6)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3分)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A.若脱笼之鹄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4.(3分)填空。
《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
当时作者为官清闲,于早春二月出城游玩,感受春回大地的气息。
他是明朝“”的代表人物。
5.(3分)下列对《满井游记》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结构松散自由,是一典型的山水小品。
B.本文文辞清丽简洁,作者直抒胸臆。
C.本文虽然表达了一种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但也掩饰不了作者失意的苦闷。
D.本文比喻新鲜、贴切,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
6.(3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二、课内阅读7.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语文版八上语文29、《满井游记》复习资料(含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9、《满井游记》复习资料(含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B 、 A、C 、B )。
①若脱笼之鹄.(A、hào B hú C gào )②如倩女之贵.面 (A、huì B guì C kuì )③曝.沙之鸟 (A、bào B bù C pù ) ④红装而蹇.者 (A、qiān B jiǎn C sài )2.填空①《满井游记》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本文画龙点睛之笔。
③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的心情是若脱笼之鹄。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题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白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B、B、 C )①作.则飞沙走砾A做B起 C发作②余寒犹.厉A像B还C特别③游人虽未盛.A壮实B成年 C很多6、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①以物比人如倩女之面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②以人比物若脱笼之鹄③以物比物麦田浅鬣寸许7、翻译下面的句子(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天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翻译:(1)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2021整理)29.《满井游记》同步练习05
29.《满井游记》同步练习05一、根底局部1.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项( )A.廿.二日天稍和〔ɡān〕B.燕.地寒〔yān〕鹄.〔hú〕 D.恶.能无纪?〔wū〕2.解释加点的词。
(1)冻风时作.〔〕(2)土膏.微润〔〕(3)泉而茗.者〔〕 (4)呷浪..之鳞〔〕3.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项( )例:土膏微润,一.望空阔A. 一.男附书至B. 一一一...湖4.“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两个“之〞字的正确义项是(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助词,的,两个“之〞一样。
C.两个“之〞都是代词,它。
D.两个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A.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B.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C.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设/脱笼之鹄。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6、以下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项〔〕A.冻风时作,作那么飞沙走砾〔起〕廿二日天稍和〔暖和〕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肥沃〕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C.山峦为晴雪所洗〔被〕麦田浅鬣寸许〔……的样子〕D.风力虽尚劲〔猛〕而此地适与余近〔正好〕7、以下句子中加粗的词有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项〔〕A.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B.娟然如拭,鲜妍明媚C.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D.泉而茗者,罍而歌者8、试指出以下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麦田浅鬣寸许。
〔〕②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③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④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9、翻译以下句子。
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0、填空。
①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朝_____家。
②本文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京郊____________景色,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局促一室〞后____________心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满井游记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29 满井游记01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廿.二日(niàn) 脱笼之鹄.(hú) 浅鬣.(liè)红装而蹇.(jiǎn) 罍.而歌者(léi) 髻鬟.(huán)汗出浃.背(jiā) 曝.沙之鸟(pù) 呷.浪之鳞(xiā)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冻风时作.起(2)泉而茗.者煮茶(3)偕.数友出东直同,和,与(4)于时冰皮始.解刚刚3.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
(1)红装而.蹇者表修饰(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表承接(3)而.此地适与余近表递进(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转折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A.局促一室之内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D.名之者谁(解析:例句:助词,的;A.助词,的;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宾语前置;D.代词)5.选出对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A.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比喻)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对偶)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排比)D.呷浪之鳞(比喻)(解析:D.呷浪之鳞运用的修辞是“借代”,“鳞”代“鱼”)6.仿照示例概括下列语句所描绘的满井春色图。
示例: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全景图)(1)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春水图)(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春山图)(3)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春图)(4)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动物自乐图)02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作.则飞沙走砾(B)A.做B.起C.发作(2)余寒犹.厉(B)A.像 B.还 C.特别(3)游人虽未盛.(C)A.壮实 B.成年 C.很多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 ,字中郎,号右公。
他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鲜明旗帜,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世称 ,与其兄弟被称为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冻风时作..2、局促..一室之内3、每冒风驰行..4、土膏.微润5、.于时..冰皮始解6、波色乍.明 7、鳞浪..层层 8、山峦为.晴雪所洗 9、娟然..如拭 10、柔梢披.风 11、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12、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 、 、 、 13、呷浪之鳞. 1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 三、 翻译下面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一、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加以解释。
1、泉.而茗者:2、泉.而茗.者: 3、罍.而歌者: 4、红装..而蹇.者:5、作则飞.沙走.砾: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时:冻风时.作春和景明之时.2、得:欲出不得.悠然自得.3、之:脱笼之.鹄如倩女之.靧面郊田之.外4、乍:波色乍.明冷光乍.出于匣也5、鳞:鳞.浪层层呷浪之鳞.6、偕:宠辱偕.忘偕.数友出东直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夫不能以游堕.事2、而此地适.与余近3、恶能..无纪三、翻译下面句子。
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四、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段中体现“燕地寒”特征的语句是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为“满井游记”,但开头却写不能出游的苦恼。
八年级下册29满井游记每课一练试题
29 满井游记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一、积累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飞沙走砾.〔〕廿.二日〔〕燕.地寒〔〕呷.浪之鳞〔〕曝.沙之鸟〔〕泉而茗.者〔〕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局促..一室之内〔〕②土膏.微润〔〕③娟然如拭.〔〕④泉而茗.者〔〕⑤红装而蹇.者〔〕⑥然徒步那么汗出浃.背〔〕3.填空。
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
当时作者____________为官清闲,于早春二月出城玩耍,感受春回大地的气息。
他是明朝“__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二、阅读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那么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旷,假设脱笼之鹄。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贵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那么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①段中表达“燕地寒〞特征的语句是:2.从全文看,第①段采用了手法。
②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4.描写初春风光的句子,写山好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写水好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写树好麦好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5.写游满井的时间是是____________,这一天的天气___________,这燕地余寒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______。
7.翻译以下句子。
①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同步练习5 人教新课标版
29《满井游记》同步练习07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并抄写词语:犹厉()沙砾()廿二日()偕友()土膏()鹄()清澈()娟然()鲜妍()靧面()髻鬟()浅鬣()茗者()罍()蹇者()浃背()曝沙()呷浪()2、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B、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C、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3、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起)廿二日天稍和(暖和)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肥沃)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C、山峦为晴雪所洗(被)麦田浅鬣寸许(……的样子)D、风力虽尚劲(猛)而此地适与余近(正好)4、试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麦田浅鬣寸许。
()⑵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⑶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⑷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5、翻译下列句子: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⑵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6、填空:⑴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家。
⑵本文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京郊_______景色,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局促一室”后________心情。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9题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汗流浃.背()(2)呷.浪之鳞()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9.作者列举了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
参考答案:1、yóu lìniàn xiégāo húchèjuān yán huìjìhuán lièmíng léi jiǎn jiápùxiā2、D3、C4、⑴比喻⑵对偶⑶排比⑷借代5、⑴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满井游记
【基础知识训练】
1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① 若脱笼之鹄 .(A h co B h u C g dD )
② 如倩女之贵面 (A hu i B gu i C ku i )
③ 曝沙之鸟 (A b co B b u C p u )
④ 红装而蹇者 (A qi m B ji 0 C s d )
2. 填空
① 《满井游记》作者
, 代文学家。
②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笔。
③ 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的心情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3――7题 廿二日天稍和,借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澜,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今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午出于匣也。
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 舒,柔 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发者,亦时时,风力虽 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 知郊田之
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②余寒犹厉 A 像B 还C 特别
③游人虽未盛A 壮实B 成年C 很多
6、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
① 以物比人
② 以人比物
③ 以物比物
7、翻译下面的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天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探究拓展训练】
画竹•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初放 ,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
秋冬之际 取围
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
,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
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 A 锦鳞游泳 B 鳞浪层层
4、 下列“之”的词性和用 蝴毛羽鳞鬣之间
城居者未之知也
脱笼之鹄
曝沙之鸟 5、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 ①作则飞沙走砾 C 毛羽鳞 D 鳞次栉比 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倩女之面 髻鬟之始掠
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 A 做B 起C 发作
11、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出怎样得生活启示。
答案
29满进游记
【基础知识训练】
1.B A C B
2.袁宏道 明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 .若脱笼之 鹄4 . A 5. B B C 6 .①如倩女之面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 ②若脱笼之鹄③麦田浅鬣 才许7•才知道郊
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都)不知道即可
8. B 9•① 的它 ②在从10 •这难道不是一幅无然的图画吗柄
11•说明只要留心观察,处处皆有学 问并能自学成才 耳。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 余家有茅屋二间(我家) C 无所师承(老师传授) 9、
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字 秋
冬之际,取围屏骨
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10、将下面这句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岂非天然图画乎!
()
B 甚凉适也(恰好、刚好)
D 置一小榻其中(放)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