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一、教材分析《荷花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描绘荷花淀美丽的风光以及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农村妇女的坚强和勇敢。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花淀美景的描绘以及抗战时期农村妇女的形象刻画。

2. 学习本文运用景物描写抒发感情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4. 培养学生的朗读、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抗战时期农村妇女的坚强和勇敢。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抗战时期历史背景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背景及作者。

2.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荷花淀的美景。

3. 教师引导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探讨抗战时期农村妇女的形象特点。

5.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3. 写一篇关于抗战时期农村妇女的心得体会文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荷花淀的美景和抗战时期的生活氛围。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结合课文,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抗战时期农村妇女的形象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语感。

2. 讲解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答案:通过分析《荷花淀》中的文化元素,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理解和传承。
4. 请以《荷花淀》为例,谈谈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象征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如荷花的象征意义,代表纯洁、坚强,表达出妇女们的坚定和勇敢。
5. 请以《荷花淀》为例,谈谈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2.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理解人物形象。
3. 写作手法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如象征、讽刺、对比等,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4. 文化理解和传承:通过分析《荷花淀》中的文化元素,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理解和传承。
八、板书设计
1. 《荷花淀》故事情节概述
- ①故事背景:抗日时期,河北省白洋淀地区。
- ②主要事件:妇女们探望参军的丈夫,与敌人展开斗争。
- ③故事结局:妇女们成功完成任务,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2. 《荷花淀》人物形象分析
- ①水生嫂:勇敢、坚强,代表抗日妇女的形象。
- ②其他妇女:形象各异,但都展现出爱国、勇敢的品质。
- ③敌人:形象单一,但表现出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3. 《荷花淀》写作手法解析
《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荷花淀》是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对课文《荷花淀》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荷花淀》这篇课文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中应包括课文文本、注释、相关文学术语的解释和分析指导等。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高中语文】《荷花淀》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8《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小说朴素,清丽,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语言特色。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情节,评点语言,从人性美的角度理解水生嫂等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环境与人物描写,感受作品的创作风格。

4.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抗战时期白洋淀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承弘扬中华优秀革命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感受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难点:把握小说主题,领略白洋淀人民爱国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评点法、角色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学习目标学习文本,感受孙犁小说的创作风格。

预习任务1.阅读预习案,了解孙犁与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给每一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每一部分描写的主要内容。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据说孙犁创作的小说,尤其是短篇作品,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孙犁的《荷花淀》,感受孙犁小说的创作风格。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预习反馈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给每一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每一部分描写的主要内容。

(点拨:找准立足点,由人物谈情节;标题内容凝练,形式整齐)示例:第一层:夫妻话别(开端);第二层:探夫遇敌(发展);第三层:助夫杀敌(高潮)1.学生用展台展示预习成果,并说明思考过程。

2.根据幻灯片的标题示例订正自己的答案。

通过梳理情节,让学生熟悉这篇小说内容,为下文感受风格奠定基础。

学习活动一创作风格1:人物——虚化。

问 1:从小说中,你能读出一个()的女性形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评点分析。

(评点格式:具体语言分析+人物特点;交流方法:我找的文字在第()段,朗读一下相关文字,我的评点是:我读出的是一个()的女性形象,从......语言中可以看出......)1.小组合作:先独立思考,再讨论明确。

8.1《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8.1《荷花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4.巩固练习(5分钟)
练习题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解析:集体讲解练习题目的答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巩固知识点。
5.课堂总结(5分钟)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强调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英勇顽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和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2.讲授新课(20分钟)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荷花淀》课文,分析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4.学生作业
作业提交情况整体良好,学生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较高,显示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但部分学生的作业中仍存在一些笔误和理解上的偏差,需要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5.教师评价与反馈
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良好。学生们在课文理解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在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分析方面仍需加强。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们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加强小组讨论的引导和激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荷花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对于课文中所描绘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学生可能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其次,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和启发。此外,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荷花淀》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3)结合生活实际,学会抒发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战争背景下人民生活的艰辛,珍惜和平生活;(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家庭观,注重亲情、友情;(3)培养勇敢、坚韧、团结、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荷花淀》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的深入理解;(2)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荷花淀》的作者及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布置相关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2)教师示范分析,学生跟随实践。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抒发对亲情、友情的感悟;(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互动交流。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学习笔记,总结《荷花淀》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荷花淀》,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所展现的精神风貌。

3. 学习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描写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写于1945年,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生活场景。

2. 情节梳理:以水生嫂等妇女的成长为线索,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

3. 人物分析:水生嫂、小战士、妇女们等形象鲜明,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的勇敢和智慧。

4. 艺术手法解析:象征意义、暗示手法、细腻的景物描绘等,突显了作品的文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所展现的精神风貌。

3. 学习作品中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暗示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解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象征意义。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荷花淀》文本、相关评论文章、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孙犁的生平介绍。

2. 学生准备:预习《荷花淀》文本,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孙犁及其作品《荷花淀》,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

2. 作品阅读:学生自读《荷花淀》,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分享讨论成果。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小说朴素,清丽,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语言特色。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情节,评点语言,从人性美的角度理解水生嫂等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环境与人物描写,感受作品的创作风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抗战时期白洋淀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继承弘扬中华优秀革命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难点: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现当代小说阅读较少,特别是现代作家的小说,学生知之甚少。

教学中着重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小说欣赏的方法,培养其小说阅读的能力。

【教材定位】《荷花淀》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的第一篇课文。

它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想】1.安排两课时。

2.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感受其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945年春,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荷花淀》写的就是这样的民族历史中的一角。

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

曾用笔名芸夫在《大公报》发表文章。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导报》副刊发表论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写作,并参加土地革命工作,1949年以后,到《天津日报》工作。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编辑专员: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荷花淀》,使学生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艺术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评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艺术手法,感悟作品的主题。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培养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孙犁及《荷花淀》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

4. 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发言,点拨难点,引导深入理解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情节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2. 选取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分析其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3. 推荐一本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作品,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分析能力等。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控制:反思课堂节奏是否合适,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2. 教学方法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八、拓展活动建议1. 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或相关历史遗址,加深对抗日战争历史背景的了解。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1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优秀教学设计序言《荷花淀》是中国作家茅盾的小说作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部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爱好和阅读兴趣。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乡文化。

2、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与心理,理解社会风貌。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荷花淀》小说的文学鉴赏、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通过花鼓戏音乐、荷叶和荷花图片等素材,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水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分析老师通过电子课件,讲解江南水乡的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这个地区的环境、风俗、文化,为理解小说奠定基础。

3、小说的文学鉴赏老师重点讲解小说的文学特点,包括语言运用、情节编排等,介绍小说中的主题和形象。

带领学生研读小说节选,分析小说的形式和内容。

4、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描写老师分析小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了解其背后的心理,通过人物形象的描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小说中的情况和人物。

5、小说的情节和结构分析老师讲解小说的情节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构思和安排,以及对整个情节进展的推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旨和意义。

6、总结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学阅读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直观、感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风景和文化背景。

2、讲授法:通过讲解、比较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小说的形式特点和文学表现手法。

3、探究法:通过分析文本、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8.1《荷花淀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8.1《荷花淀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荷花淀·品读水生嫂人物形象教案教学目标素质目标:感受抗日战争时期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激发爱国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知识目标:掌握批注法、对比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水生嫂安心丈夫安危又支持丈夫参军的复杂内心世界。

能力目标:能通过鉴赏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鉴赏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感受抗日战争时期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情感表达的含蓄美;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能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把握人物形象,能从作者的语言、人物的语言两个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导入:战争是力量的角逐,是人类的互相厮杀。

战争是残暴的,战争中人们受到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在抗战文学中,妇女的形象是特殊的,就像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分析的水生嫂。

师:课前,同学们在完成水生嫂人物形象的分析时,老师发现大家对水生嫂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现在,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水生嫂。

(学习通展示)在同学们上传的配音作品中,有两位同学获得最高分,她们是谁呢?我们来看看(学习通展示)一、声入人心演神韵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她们的演绎,再次走进水生嫂。

请其他同学边听对话,边看影片,留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行为,揣摩人物说话时的心理。

并对两位同学的演绎进行点评。

学生配音展示:师:感谢杰仁和心悦精彩的表演,老师采访一下,杰仁饰演水生时,是怎样的心理呢?心悦呢?其他同学,你们观看了影片,也听到了她们的演绎,你们有什么看法呢?二、合作探究品人物(一)声入人心演神韵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她们的演绎,再次走进水生嫂。

学生配音展示:师:感谢两位同学精彩的配音。

老师想采访一下两位。

你们在配音的时候,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女生:男生:(二)合作探究品人物师:欣赏小说对话,需要注意两个方面:PPT一是作者的话语;一是人物的话语。

8-1《荷花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8-1《荷花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3. 文学鉴赏方法指导
① 细读文本:指导学生细致阅读《荷花淀》,关注人物描写、情节发展和语言表达,体会作品的韵味。
② 分析人物: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感受人物的情感世界。
③ 解读主题:帮助学生解读作品的主题意义,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思维品质核心素养:通过分析《荷花淀》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文化传承核心素养:使学生了解《荷花淀》作品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 组织写作实践活动,让学生模仿并创作类似风格的短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 提供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 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仪和屏幕。
- 每位学生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设备。
- 教室内的白板和书写用具。
2. 课程平台:
-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荷花淀》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并撰写研究报告。
- 文学创作练习: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练习,尝试创作一篇类似《荷花淀》风格的短篇小说或诗歌,通过创作过程感受文学的魅力和挑战。
- 参加文学社团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文学社团或相关文学活动,与其他对文学感兴趣的同学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荷花淀》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人物形象分析象征手法的探讨修辞技巧的解读文学鉴赏与批判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荷花淀》情节的掌握。

人物形象的分析。

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深层含义理解。

修辞技巧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文学鉴赏与批判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进行文学鉴赏与批判。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像、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情境,增强学生感受。

3.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美妙和情感的表达。

多媒体演示: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激发思维,培养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花淀的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简述作者孙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句。

4.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读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的理解。

各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

4.5 文学鉴赏与批判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对作品的看法和建议。

4.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情况。

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教师进行解答。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 第二单元《荷花淀》教学设计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 第二单元《荷花淀》教学设计

任务情境:今天,我们将前往孙犁纪念馆,探寻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你看,高3.3米的孙犁汉白玉雕像呈坐姿,手捧书卷、静静守望着心爱的荷花。

孙犁纪念馆内设有多个展厅。

主办方邀请你担任“红色宣讲员”,请你为各大展厅写解说词吧!展厅任务一:解说《荷花淀》走进孙犁纪念馆主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他的传世名作《荷花淀》为背景的一面背景墙。

你作为红色宣讲员,该如何向游客讲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的故事?1.作者简介2.荷花淀派3.创作背景4.解题“荷花淀”就是现在河北省白洋淀的一部分,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

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

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以“荷花淀”为题,点明了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给人以诗情画意的联想。

5.请自读课文,并试着拟写小标题。

开端(1-31)夫妻话别发展(32-61)探夫遇敌高潮、结局(62-85)助夫杀敌6.找出小说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主线:水生嫂们的活动副线:地区队伍的行动作用:明暗线呼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情节更为集中紧凑;丰富小说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深化主旨。

“红色解说词”示例:游客朋友们,请随我来,现在大家看到的这面背景墙就是以孙犁先生的传世名作《荷花淀》为背景来设计的。

在这个主展厅里,大家可以重温《荷花淀》,感受战争年代的浪漫故事。

《荷花淀》创作于1945年,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亲人之情、家国之爱上。

热情歌颂了水生嫂等青年妇女将夫妻情爱融入民族大义的高尚品质,深刻地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游客朋友们,现在请大家跟着我继续往里参观。

展厅任务二:解说“人物美”在孙犁纪念馆的展厅二,你会看到这样一组照片。

照片中的白洋淀妇女们放下了菜篮子,扛起了枪杆子。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荷花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3.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荷花淀》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学生自读《荷花淀》。

3. 讨论: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引导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 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3.2 教学难点1. 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教师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教材:《荷花淀》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5.2 拓展活动1. 文学鉴赏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文学鉴赏讲座。

2. 写作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第六章:教学实践活动6.1 实践活动设计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荷花淀》中的经典场景。

2. 开展以“荷花淀”为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2 实践活动目的1. 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第七章:课程作业与评估7.1 作业设计2. 制作《荷花淀》故事情节思维导图。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荷花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析人物形象分析象征意义探讨主题思想讨论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朗读:全班朗读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和细节讨论:小组讨论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2.2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启发式教学:提问和引导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荷花淀》原著相关文章:关于《荷花淀》的评论和分析文章多媒体材料:图片、音频或视频材料3.2 教学材料笔记本: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彩色笔:用于标记和highlighting key points讨论卡片:用于小组讨论和分享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积极性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4.2 教学反馈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详细评改和反馈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课时安排:本章节共计4 课时课堂活动:朗读、解析、讨论和写作5.2 时间安排第1 课时:引入和课文朗读第2 课时:人物形象分析第3 课时:象征意义探讨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编写短篇故事或诗歌,以表达自己对《荷花淀》的理解和感受。

6.2 教学材料角色扮演卡片:准备与故事中人物相关的卡片,用于角色分配。

创作本:提供给学生用于文学创作的笔记本。

第七章:教学反思与改进7.1 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荷花淀》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荷花淀》教学设计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新教材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8课教学设计第8课《荷花淀》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预习任务四、作者背景常识五、鉴赏活动六、文本研读第8课《荷花淀》一、素养目标1.厘清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

2.赏析《荷花淀》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学习运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

4.把握小说的主旨。

二、教学素养革命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人民群众在这座培育钢铁栋梁的革命熔炉中逐渐觉醒,不断进步。

《荷花淀》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的群像,歌颂了他们的斗争精神与美好情感;《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根据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党费》描绘了革命斗争的场景,体现出革命斗争的艰险和革命者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三、预习任务(一)给下列加点(红色)的字注音。

梭.鱼(suō) 跳跃.(yuè) 膝.盖(xī)凫.水(fú)吆.喝(yāo)(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震动·振动[辨词] 二者都有“物体因外力作用、影响而颤动”的意思。

震动:①颤动;使颤动。

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振动:也叫振荡,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震动”侧重于不规则的、较强烈的颤动,“振动”侧重于有规律的振荡。

[运用] ①大白菜作为制作泡菜的主要原料,产量大减,价格飙涨,震动韩国社会上下。

②听障女孩袁莹是一名舞蹈演员,她靠感知音频振动的节奏来追求舞蹈的梦想。

2.精致·精制[辨词] 二者都有“精细”的意思。

精致:精巧细致。

精制:在粗制品上加工;精工制造。

“精致”是形容词,“精制”是动词。

[运用] ①我们一直在追寻生活品质,每个人都在拼命工作,努力挣钱,以求让家人过上精致的生活,拥有生活的质量。

②在生橡胶里加硫黄精制,就成了普通的橡胶。

3.藕断丝连·不解之缘[辨词] 二者都含有相互关系亲密的意思。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参赛教学设计共3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参赛教学设计共3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参赛教学设计共3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参赛教学设计1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参赛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个背景下,本次教学设计选取的课文《荷花淀》就是以此为题材的一篇课文。

本次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这篇课文的讲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一些与“荷花淀”相关的生词、词组、句型等词汇。

2.了解“荷花淀”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和人文景观。

3.全面了解荷花淀的生态特点和岸边环境变化,认识到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活动对荷花淀的影响和破坏。

(2)能力目标:1.能够设计一份旅游路线图,为朋友介绍“荷花淀”的美景。

2.能够逐步利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环保思想并坚定执行。

3.能够用自己的方法,对荷花淀及周边地区进行一些小调查,认识并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在匿名情况下进行相关部门反映。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

2.让学生体验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魅力和幸福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做一张比较生态的图像,例如荷花或者是绿色植物等等,或者在讲台上放上一段时间没有焊接过的金属块,比较小的那一种,然后通过相关引导让学生自行发掘环境问题,从而导入课文。

(2)分析课文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

问题有:从课文中了解荷花淀的位置在哪里?荷花淀怎么样才能被人们称为“人间世界中的桃花源”?课文中还提到了哪些与环保息息相关的事情?(3)介绍荷花淀及其生态特点和现状结合PPT或者其他多媒体来向学生介绍荷花淀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包括荷花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构成,以及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荷花淀在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

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和学

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和学

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和学《荷花淀》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学习作品优美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小说诗化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一、不一样的传说,不一样的作品1.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

荷花淀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

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陆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今天我们就学习与此相关的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被人们称为“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的小说《荷花淀》。

2.提起战争,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语?痛苦、灾难、血腥、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烈火硝烟、炮火连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战争给我们的印象是总苦痛的。

3.战争中也有清新、恬静,也有自然、和谐,更有人性、人道,甚至带给我们一种美好的感觉。

以我们学过的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百合花》: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大战中的插曲》: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聂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学习作品优美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小说诗化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不一样的传说,不一样的作品1.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

荷花淀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

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今天我们就学习与此相关的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被人们称为“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的小说《荷花淀》。

2.提起战争,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语?痛苦、灾难、血腥、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烈火硝烟、炮火连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战争给我们的印象是总苦痛的。

3.战争中也有清新、恬静,也有自然、和谐,更有人性、人道,甚至带给我们一种美好的感觉。

以我们学过的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百合花》: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大战中的插曲》: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有趣”又”很有意义”的事情,即聂将军关心和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故事,这一事件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二、不一样的作家,不一样的流派1.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

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

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的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

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诗体小说”。

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

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

他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

2.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

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

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3. 创作背景: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

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

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三、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主题1. 播放课文朗诵视频,感知故事情节和孙犁小说的特点。

2. 积累词语。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

铜墙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震动·振动:震动: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

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震动:作动词,例句: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电光闪闪,几声响雷把窗户都震动了。

振动:做形容词,例句:振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大至宇宙,小至亚原子粒子,无不存在振动。

精致·精制:精致是形容词,精制是动词(不过也可以修饰名词)。

这两个词意义差别很大,精制指精工制造,或经过精工制造的。

精致指精巧细致,细密。

2.情节概述: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给全文三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这三个部分各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开端)第二部分:探夫遇敌 (发展)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3.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本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

4.这篇小说的特点: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

本文用诗意的笔法写战争,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

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四、不一样的对话,不一样的性格1.引入:小说共四千余字,有将近一半的篇幅是人物的对话描写,很显然这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的手法是--人物的对话描写。

2.小说的人物对话部分分布在故事的哪些情节里?“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3.分析“夫妻话别”中的对话描写。

小说写到由于白洋淀抗日形势的变化,小苇庄游击组长水生和同村的几名年轻人参加了地区队,明天就要上前线打日本鬼子去了,大家推选水生回家和家人说一说,尽管水生嫂还是个开明的人,但水生还是担心妻子一下子承受不了,水生吞吞吐吐、想方设法地寻找着最佳的开口时机,但细心、温柔的女人还是觉察到水生今天的反常,经过再三追问,水生终于小声说了句“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于是就引出了下面这段十分精彩的夫妻对话。

(1)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水生小声说:“明天……”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2)分析人物语言及表现出的性格特点。

①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②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

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

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

”——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

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

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

”——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

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3)小结:通过以上人物语言的赏析概括出水生嫂具有体贴、温柔、机敏、识大局、明大义的性格特点,她温柔体贴、勤劳淳朴、勇敢坚贞、深明大义、爱家爱国,这不仅是水生嫂的品格,也是当时千千万万战地农村妇女的品性,他们像荷花淀里的荷花,有着纯真的的性情,闪耀着纯美的人性的光辉。

4.分析“探夫”前的一段对话。

才过了两天,女人就藕断丝连起来了,她们商量着要去探望丈夫,在这之前有一段十分富有个性的对话,试分析这些对话反应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机智,伶俐,含蓄)●“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爽朗,率真)●“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快人快语,急切而真挚)●“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羞涩、忸怩,用婆婆作挡箭牌,言虽假,情却真)课堂练习:用一首打油诗概括以上人物对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