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b57bf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6.png)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信息的获取”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内容涉及信息的定义、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获取方法(如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以及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3.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难点:
1.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信息的整理和分类的策略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信息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利用模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
3.提供具体的整理和分类的模板或工具,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评价方式: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考虑增加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作业、实践操作等。
3.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项目作业: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小型研究项目,例如:“信息获取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
-创意展示:鼓励学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获取工具或方法,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3.实践任务: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如图书馆查阅、网络搜索等,完成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搜集任务。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18a04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9.png)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享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2)培养学生尊重信息、善于利用信息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3. 信息分享和交流的方式:报告、讨论、展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信息分享和交流的方式。
2. 教学难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需要获取哪些信息,引发学生对信息获取的兴趣;2. 基本方法讲解:教师讲解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基本信息获取方法,并结合实例演示;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方法获取信息;5. 信息分享与交流:学生以报告、讨论、展示等形式分享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及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观察、调查、实验、搜集和分析资料等方法获取信息;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积极参与,分享和交流信息,培养合作精神。
六、教学实施与评价1. 教学实施:(1)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2. 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2)成果展示评价:评价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以及分享和交流的方式;(3)课后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1信息的来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苏科版
![3.1信息的来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bfa17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1.png)
3.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假设你想了解我国的科技发展状况,你会从哪些渠道获取信息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掌握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并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学生还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信息素养,能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保护个人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例如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本技能。学生在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接触过信息的概念,对于信息的含义和简单处理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信息的深度理解,如信息的来源和重要性,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教师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信息技术的第三课,课题是'信息的来源'。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了解到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的来源。"
2.讲授新课
教学反思与改进
“信息的来源”这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虽然试图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可能由于讲解方式过于枯燥,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未来,我计划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引入相关的实际案例、视频资料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设计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设计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4623a46137ee06eff918ae.png)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设计信息的来源与获取教学设计《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设计 ****市第六中学 *** 【教材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已经成为信息呈现方式的主流。
本节课选自上海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高一必修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信息的需求和信息的之后,在众多的信息中,因特网成为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通过因特网检索信息的能力就成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
显然,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和探究自然成了本章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二班的学生,通过多年知识的积累及能力的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
上节课学习后,他们已经掌握了有关信息的基本知识,但对获取信息的方法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归纳。
本节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 1.了解信息的几种获取方法。
2.了解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两种因特网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技能性目标 1.熟练使用两种检索方式检索信息。
2.根据主题活动的要求,运用合适的搜索方式和技巧查询检索资料。
◆情感性目标 1.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
2.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在生活、学习中充分运用网络工具的意识。
3.初步体会信息资源管理中文件管理的重要性。
4.通过四川汶川 ___的引入,再次激起学生对灾区人民的关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使用两种检索方式来检索信息。
难点:运用合适的搜索方式和技巧查询资料。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话引入:今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一件令人关注的事情,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设计意图〗:通过四川汶川地震的引入,既可以再次激起学生对灾区人民的关注,又达到了揭示课题的作用。
二、自主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搜索引擎的含义以及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的两种方式: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6课《网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6课《网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07b637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c.png)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6课《网上获取信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中关于网络应用的重要内容。
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在网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搜索引擎的使用、网页浏览的技巧以及如何筛选和评价网上信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网络充满好奇,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网络进行娱乐和社交。
然而,他们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还比较有限,对如何准确、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缺乏系统的方法。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欲望,通过适当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网上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搜索引擎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掌握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
学会筛选和评价网上信息的技巧。
(二)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和检索关键词。
提高学生在网上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信息筛选和评价的技巧。
(二)教学难点如何准确选择检索关键词和使用高级搜索功能。
培养学生对网上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和正确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问题时会通过什么方式获取信息?你知道在网上如何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吗?”引发学生对网上获取信息的思考。
引出本课主题:网上获取信息。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搜索引擎的种类和工作原理介绍常见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必应等。
讲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包括索引建立、关键词匹配、结果排序等。
组织学生讨论:“不同搜索引擎有什么特点?你在使用搜索引擎时遇到过哪些问题?”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演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信息检索,如输入关键词、浏览搜索结果等。
介绍高级搜索功能,如限定搜索范围、排除关键词、指定文件类型等。
第二章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36ce1314791711cc79172c.png)
第二章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任务单一、信息的来源有哪些?1.信息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了解奥运会有关情况的途径是:途径一:途径二:途径三:二、如何获取信息?1.信息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取信息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1.你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关奥运会信息的?途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时使用的搜索引擎是_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关键字是:_______________四、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获取信息的方法一样吗?请填写不同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不同方法:五、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e5b71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6.png)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获取信息的方法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捶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那么教师如何写相关教案呢?下面就是给大家的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内容分析】“获取信息的方法”本节的内容包括搜索引擎和搜索技巧两个重要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信息技术基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本内容也是按照信息的获娶存储、加工、传输、管理的主线进展编排的。
在信息时代,因特网已经成为信息的海洋,因此掌握因特网信息的获取是新世纪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学生通过本节的,可以了解搜索引擎的不同分类并利用搜索引擎有效地获取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经过学前调查,高一的学生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差异很大。
有的学生经常上网,对搜索较为熟练,有的学生对网上信息较为陌生,甚至是从没有接触过电脑就更别说是网络了。
所以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起来进展协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学会互相协作,也到达了让根底较差的学生在别的学生的带动下更快地掌握和熟练本章的知识内容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掌握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两种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的方式2、会使用关键词查询的几个技巧技能性目标: 1、熟练使用两种检索方式检索信息2、尝试利用关键词技巧对需求信息进展高效的信息检索情感性目标:1、体验不同信息检索方式效果2、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3、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在、学习中充分运用网络工具的意识【教学重点】关键词查询的方法和策略【教学难点】关键词提炼和组合的策略【教学方法】演示,指导探究,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课时】 1课时【教学策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先由教师以任务驱动,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上机操作能力好的学生进展上机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其操作的过程及想法,带动全班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教师观察其操作过程,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让学生思考并解决,其观看演示操作的同学也可以提出问题,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方式解决重难点,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a20dffce2f0066f53322c2.png)
信息的获取教案【篇一: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教案】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必修中的重点章节,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尤其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对本单元内容及学生的分析,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的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
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加深获取信息的成功的体验和印象,为以后的使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在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不同起点采取分层次教学,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教材版本:青岛出版社课时 1知识目标①了解信息的来源,掌握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②理解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③了解信息价值的判断标准。
技能目标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信息的需求;②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采集信息,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保存信息;③能够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②提升科学、高效、合理、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③提升鉴别信息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保存方法。
教学难点: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教法:任务驱动,实践操作,分析归纳。
学法: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快乐导航】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2周年,请同学们以“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写一篇关于学习雷锋的文章。
【教师活动】当你们接到这个研究任务时,是不是要围绕这一主题收集相关信息。
请同学们谈你们过去是怎样获得与学雷锋这一主题相关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讨论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e9f74a76c66137ee06195a.png)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一、教材信息本课程是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中第二章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年级:高中一年级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课,对后续的学习来说都至关重要。
能运用好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而且正确率更高。
本课的主线是“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对于信息都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多数都已经会了不错的技术。
所以在高中学的这些内容,学生应该不仅仅是停留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同样知识的知道层面,更多的是要去探究为什么,而且能独立的应用这些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高中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应该关注的。
他们平时的生活已经经常需要用到在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所以学习本课更应该得到提升。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信息来源的一般分类。
(2)学会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来源。
(3)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技能目标:(1)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2)能根据实际工作中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讨论获取信息的过程,和常用的高效的方法,总结一般规律。
(3)能通过分析和比较,来区别有用信息和虚假信息,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能根据问题确实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能对信息获取效率进行关注。
(四)教学重点(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2)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获取信息。
(五)教学难点分析信息需求,判断信息的真伪。
(六)教学过程:20分钟教学过程: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确定信息需求(内容)确定信息来源(途径)采集信息(方法)保存信息(结果)。
初中信息技术_探寻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探寻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3beaf9ad5bbfd0a795673d4.png)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探究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浏览器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对网站和网页有一定的了解和区分。
2.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学会使用Word保存有用的信息和图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中,培养同学们勤手动手,敢于发言的品质,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
学生能够遵守网络使用规范和伦理道德,合法的获取信息。
二、学习内容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在信息纷杂的社会中,如何高效获取信息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并且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正确地鉴别与评价所获取的信息。
2.本节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基本方式和思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检索能力的基础上,将对因特网、万维网的概念和应用进行辨析。
此外,还要对浏览器、网站进行学习,掌握他们的使用方法。
最后对网页上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进行保存。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在自主尝试中,对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体验。
教学难点:通过尝试和实践,掌握浏览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在较少的时间内检索到信息。
三、学情分析在开始本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获取信息的方式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了如何检索信息资源,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
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信息带来的方便性以及广泛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学生初次接触因特网以及万维网的概念,并且这些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这一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更好理解概念。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日常生活经常见到的蜘蛛网进行解释。
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旅行规划图,对于怎样获取信息,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方法,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教学设计中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巧培养
![教学设计中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巧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6b440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8.png)
教学设计中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巧培养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信息获取与处理技巧的培养又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巧。
一、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首先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更能够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
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一些与学习相关的实例、案例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相关的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技巧信息的获取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技巧。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图书馆、图书馆的网站以及其他各种学习资源来获取所需的信息。
其次,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通过合理的关键词和搜索技巧来快速获取准确的信息。
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方法,如读书笔记的整理方法、留言板的使用技巧等,以便学生更好地获取信息。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技巧信息处理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技巧。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筛选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让他们具备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如何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辩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处理和利用所获得的信息。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技巧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学习和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如何结合已有的信息进行创新,如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来整理和组织信息,从而形成新的见解和观点。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5c3f4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5.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对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4.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2)掌握常用信息获取工具的使用;(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获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是如何获取的?引入本课课题——获取信息的方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2. 讲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1)传统信息获取方法:如查阅书籍、报刊、杂志等;(2)现代信息获取方法:如利用互联网、数据库、电子书籍等。
3. 演示常用信息获取工具的使用(1)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2)数据库:如CNKI、万方等;(3)电子书阅览器:如Kindle、多看等。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使用上述工具获取信息,并分享获取过程及成果。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讲解信息获取的方法与技巧(1)关键词搜索:如何准确地输入关键词;(2)信息筛选与评估:如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价值;(3)信息整合与呈现:如何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展示。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获取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信息获取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2.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3. 学生作品展示:评价学生信息获取、筛选、整合和呈现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用于导入新课;2. 信息获取工具: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电子书阅览器等;3. 案例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获取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获取方法;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信息获取方法。
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范文
![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139f1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1.png)
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范文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帮大家的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使用教材: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2、教学内容:有效获取信息3、课时安排:3课时4、教学环境:远志纯软件教学系统、安装officexx软件5、课前准备:列出常用搜索引擎网站的网址(1)知识与技能:① 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总结进步搜索效率的经历。
② 通过课堂讲授、启发及理论,让学生可以纯熟使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信息。
并引导学生在搜索中建立分类查找的思想,掌握对关键词的提炼技巧和要领,进步上网效率,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与优势,令其更好地效劳于学习和生活。
(2)过程与方法:① 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才能② 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才能;(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自觉锻炼,动手动脑,勇于理论。
正确认识网络的便利和信息化社会对于网络效劳的使用要求②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
(1)教学重点:掌握关键字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下载文字、图片、文件等信息。
(2)教学难点① 分类搜索对学生分类才能的考察和要求。
② 关键词高级检索方式(使用“空格”、“+”或“&”连接多个关键词进展检索)。
关键词搜索的核心在于关键词的提炼。
要进步搜索效率,做到“用最少的关键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这样三最的标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也不是一堂课就可以到达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例练习要注意尽可能引导学生努力掌握提炼关键字的技巧,自觉培养提炼才能。
③ 总结进步搜索效率的经历《有效获取信息》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本节课以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把握每次理论练习的时机,充分熟悉、纯熟。
“信息获取”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a79d09cc17552707220861.png)
关于“信息的获取”的教学设计【课程内容】1.信息获取2.网络信息检索【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明白搜索引擎的分类。
2.能力目标: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本章节正是围绕“信息的获取”所展开,是信息加工、管理等其他章节学习的前提,其中涉及的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关键开端,同时也为学习如何从因特网下载信息作准备。
【学生分析】经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有所了解,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好奇,但对信息的来源缺乏了解,部分能力强的同学只会通过固定的途径查找需要的信息,大多数同学根本不会查找信息,并且缺乏动手查找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不同类型信息的下载。
【教学难点】多种网络信息搜索方式的原理、操作区别及其策略和技巧。
【教学设计】1.在学习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对具体的信息获取活动进行剖析,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信息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引导学生尝试从多种途径有效地获取信息,避免了单纯利用图书或网络获取信息。
3.本学期的教学:通过分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组织教学。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可将前后知识点的学习贯穿:首先通过网络搜索查找与研究性学习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然后通过下载来收集相关的各种信息;通过“信息加工”来处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集成和交流”来形成展示成果并展示;最后“管理”研究性学习的信息资源;正是信息技术的体现。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获取信息中的“搜索”展开:(1)每个小组自定一个贴近自身学习生活、有价值的主题作为本小组的研究课题。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ba52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06.png)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够正确分析信息需求。
2、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来源。
2、教学难点如何从众多的信息来源中选择最合适、最有效、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某人计划出去旅游,需要获取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引出信息获取的话题。
提问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2、知识讲解(15 分钟)(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讲解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以旅游为例,详细阐述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点。
(2)信息需求的确定强调明确信息需求的重要性,包括信息的内容、类型、范围、数量等方面。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练习分析信息需求。
(3)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介绍常见的信息来源,如个人、事物本身、媒体、网络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小组讨论(10 分钟)给出几个不同的信息需求场景,如购买电脑、准备考试、组织活动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确定信息需求和来源。
4、案例分析(10 分钟)展示一些成功和失败的信息获取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加深对信息获取过程和要点的理解。
5、实践操作(15 分钟)布置一个实际的信息获取任务,如了解某个新兴职业的发展前景。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并在完成后进行交流和分享。
6、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要点,强调在信息时代,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性和方法。
7、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按照信息获取的过程,收集相关信息,并撰写一份简单的报告。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通过实际的案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611bfaa1c7aa00b52acb51.png)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山东省滨州市邹平一中郭凤广一、教学设计背景(一)内容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这也表明,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地内化为个体的自然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最高境界。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并且此前又学习了信息的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另外,高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思想进行描述和说明。
因此,他们基本具备了在实践基础上接受信息文化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过程;分析信息来源与获取的多样性;能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获取信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掌握信息获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能针对实际问题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获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逐步养成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习惯;能对信息获取的效率进行关注。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
2.教学难点:分析信息需求。
(五)设计理念问题解决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但目前对其理解还比较片面,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学生总被要求去解决由他人提出的问题,这很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问题解决是一个包含了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复杂过程,单一的问题很难完整的诠释、运用教学内容。
因此,本节课采用基于问题主导的创新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视野下去建构知识、亲历技术实践、理解技术思想、发现新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问题一:小虎是一个记者,有一天他正在赶稿子,突如其来的陌生电话打断了他的思路,郁闷中看到来电显示是1381796XXXX。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ea84ea172ded630b1cb62b.png)
2.1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甘肃永登县第五中学李祖全 730311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要求体现在: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这表明: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地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
在信息获取的问题上,就是需要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继而引发自觉的信息行为。
本节将这种自然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不断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是通过更多更深层次的体验活动,理解信息获取的思想和价值,并内化为自身的自然意识和自然需求。
本节采用了“提出问题→问题求解→练习→拓展”的线索组织内容,具体如下:“提出问题”:围绕案例“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了完成该主题活动,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那么如何进行资料的搜集呢?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是”与“否”就可以解决的,需要经过如下工作流程: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进而确定这些信息的来源,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存储下来。
“问题求解”:教材把问题求解的过程融合到“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和“存储信息”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当中。
“确定信息需求”:试图让学生运用在其他学习领域中经常使用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本节案例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分析,确定问题所包括信息的内容、类型等,从而明白信息采集的方向。
“寻找信息来源”:通过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即媒体、他人和事物本身,让学生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明白为了准确地获取信息,应对各种来源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师:袁淑梅
2、教学内容
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年级:高中一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获取信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两种获取信息的方法。
2、学会使用布尔运算符搜索,短语搜索等搜索技巧。
过程与方法:
1、熟练使用两种检索方式检索信息,运用合适的搜索方式和技巧查询资料
2、使用合适的下载方法下载保存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不同信息检索方式的检索效果,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
2、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在生活、学习中充分运用网络工具的意识,体会文件管理的重要性。
三、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触网的第一节课,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占奠
基的作用。
本节课以搜索学科知识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使用因特网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和动机,为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信息下载的基本方法;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贴切的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搜索,准确鉴别信息的真伪
四、教学方法:教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检索技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两种检索方式特点和优势,在师生教与学互动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设问:今天同学们都获得了什么信息呀?
意图:通过对学生获得的信息归类,明确各属于哪种信息检索方法,最后引入本课“网络检索法”
一、网络信息检索
设问:同学们在网上搜索过信息吗?你是怎么搜索的?有什么感受?
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搜索引擎
1、目录检索
设问:张华同学想在网上看一些关于电脑方面的电子杂志,你能
帮助她吗?
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目录检索的原理
具有代表性的网站:雅虎中国、搜狐
实现方式:层层点击
存储结构:分类树形结构索引
适用范围:需要得到比较系统的信息时使用
2、关键词查询
设问:十月一快到了,为出行方便,小明想搜索一个电子地图,怎么办呢?
意图:这个任务主题突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会引起学生精神上的共鸣,便于引导学生理解“蜘蛛”程序的原理
提供关键词查询的网站:Google、百度
实现方式:提炼关键词
总结:关键词查询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炼的关键词,要具有代表性或指示性
2、尽量不选用通俗常见的词语
3、尽量不要采用多义词
4、考虑使用短语进行强制搜索
5、布尔运算符的使用
适用范围:需要快速准确找到某一具体信息时使用
设问:我们找到需要的信息时,怎么保存到电脑里呢?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网络信息的下载
归纳总结:
1、建立分类目录
2、下载网络信息;
直接下载:下载保存整个网页
下载保存网页中的文本
下载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使用工具软件下载:网际快车、迅雷、影音传送带
教学意图: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点评总结
课堂评价:填写学习评价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信息技术课,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并把“诱思探究教学思想”落实在了教学过程中,“诱思探究教学”提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以及落实这一思想的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探索———研究———运用”的因果层次关系去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真正实现诱思探究教学,关键的是教师观念的变革,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取事例时应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选择一些我国当前大事件,同时,小组之间的互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中收获与反思都颇深,这为我今后的教学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我能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