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秦腔》教案

(完整word)《秦腔》教案

秦腔备课人: 2012-12—8【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了解秦地的风土人情。

2.学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品味文章中秦人对秦腔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秦人对秦腔的热爱及秦地风俗人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播放几段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

2。

简介秦腔——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它的覆盖面极为广阔,流行遍及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目前,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700多个,为各剧种之首。

3.介绍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内容,疏理结构1、速读。

扫清词语:淘汰(tài)碌碡(liùzhóu) 妊娠(rènshēn) 筋疲力尽揪心裂肠煨(wēi)熟凶神恶煞木椽(chuán)攒(cuán)拥偌(ruò)大冰雹(báo)麦秸(jiē)词解: 妊娠:怀孕。

志哀: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

2、略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并归纳大意:—-第一部分: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宏大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三、品读。

研讨课文(一)第一部分研讨(略讲)1.读第一、二段,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秦腔—--—高亢激昂,沧桑悲凉,秦人-———“二愣”粗犷,朴实豪放2.思考讨论:请你找出课文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秦腔》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掌握秦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秦腔与其他戏曲剧种的区别。

(3)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秦腔》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秦腔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秦腔表演技艺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唱腔、念白、做功等。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秦腔的热爱和传承发展的决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秦腔演唱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秦腔的魅力。

(2)引导学生讨论:你对秦腔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它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秦腔》,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自主探究,搜集有关秦腔的资料,加深对秦腔的认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秦腔》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借鉴、补充。

4. 课堂讲解:(1)讲解秦腔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2)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如唱腔、念白、做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秦腔的表演技艺。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秦腔的感受。

(2)讨论如何传承和发展秦腔,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和发展秦腔的责任。

五、课后作业2. 观看其他戏曲剧种的演出或视频,比较其与秦腔的异同,谈谈自己的感受。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2)秦腔 【教学案】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2)秦腔 【教学案】

三、合作学习
1.研读4~8段,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写秦人喜爱秦腔?请完成下表。

手法举例
点面结合①
②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声如炸雷哗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战,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

视觉和听
觉的描写

④庙里一个跟斗未翻起,窗外就哇的一声叫倒好,演员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的滚蛋!他们抓住窗台死不滚去,倒要连声讨好:翻得好!翻得好!
白描⑤
环境描写⑥
2.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鲜明,试结合下面的片段简要分析。

台下就乱了,后边的喊前边的坐下,前边的喊后边的为什么不说最前边的立着……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3.作者是如何以“秦腔”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的?
4.《秦腔》作者贾平凹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他对秦腔又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情呢?。

优质课秦腔教案模板范文

优质课秦腔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秦腔》优质课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贾平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认识秦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品味《秦腔》中的语言特色,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3. 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精湛技艺,感悟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2. 感悟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理解秦腔与人民的情感纽带。

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2. 讲授法3. 情景教学法4. 比较分析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以陕西文化为主题,播放一段关于陕西历史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秦腔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有哪些独特的文化瑰宝?二、知人论世1. 介绍作者贾平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 概述秦腔的历史背景,包括起源、发展、特点等。

三、文本解读1. 学生分组阅读《秦腔》,重点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特色和细节描写。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丰富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如何将秦腔所激发的喜怒哀乐场面表现出来。

四、教学活动1. 观看秦腔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秦腔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2. 学生分组模拟秦腔表演,体验秦腔的唱腔、动作和情感。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腔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秦腔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提问:如何理解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二、深入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腔》中秦腔与人民的情感纽带。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秦腔的旋律与秦地的地理构造之间的关系,理解秦腔的地域特色。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秦腔创作,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创作一首秦腔歌曲。

《秦腔》精品教案

《秦腔》精品教案
还有第10段。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同学们要注意,在这里,作者用了“只有”“也只能有”以及“只有也只能有”三个短语,加上段末的一个反问句,突出了秦腔之于秦人的唯一性,强调了在历史长河当中,秦腔已经演化成了秦人的文化自觉,甚至可以说,秦腔已经和秦人融为了一体。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让你以《秦腔》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有的同学可能会向读者介绍秦腔的产生、沿革和行当,有的同学可能会推荐相关的艺人、剧目等……
然而,预习过这篇文章或者关注了课文学习提示的同学,会发现本文虽然名为《秦腔》,但其用意并不只在秦腔本身,而是以秦腔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表现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展现出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出厚重的文化意蕴。可见,在秦腔背后,还有秦人、秦地在做支撑呢,秦人、秦地、秦腔——三者密不可分。
可见,秦地为秦腔形成厚重的文化意蕴提供了如下条件: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独有的声韵发展。
3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的广泛普及性。
4深厚的历史文化。
正如作者贾平凹所言,“心胸中有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作为一名作家,他自知有责任去描写这风俗文化,真实展现秦人的生活状态。作为读者的我们,更要尽己所能去倾听、感受和思考字里行间蕴含的生命意识。
我们再来看文章的第3段。
在这段中,“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一句,说明秦腔的普及性极广,这何尝不是秦腔形成厚重文化意蕴的重要因素呢?
再来,“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这说明什么?没错,正是秦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承载着厚重文化意蕴的秦腔。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秦腔》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贾平凹对秦腔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秦腔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秦腔的艺术特色。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手段,感受秦腔的魅力,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解析,理解作者对秦腔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 分析秦腔的艺术特色,了解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秦腔历史背景的阐述,对其在中国戏曲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2. 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秦腔》及相关资料的准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秦腔演唱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秦腔的独特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秦腔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秦腔》,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秦腔的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对秦腔的描写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秦腔的艺术特色,介绍其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

5. 语文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感受秦腔的语音韵律。

(2)选取课文片段进行表演,体验秦腔的表演风格。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秦腔》。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其他关于秦腔或者贾平凹的作品,如《废都》、《古炉》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以及秦腔在地方文化中的地位。

《秦腔》(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字词,品味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在散文抒发的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哲学思想。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秦腔》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美学风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散文中透露出来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秦腔》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在散文抒发的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哲学思想。

第一课时一、导入。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秦腔》来深入感受一下秦腔的魅力。

二、预习两篇散文。

1、作者作品贾平凹生于1952年,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文学家,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

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等30多个语种出版,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剧等。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在叙述态度和审美理想上主要体现为对自然的追求,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

他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社会、文化、民俗意象;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神秘现象,具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给作品带来了比较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贾平凹为文讲“真”,用真挚的情感去拥抱生活,以独立的思考去建立与时代的联系。

其散文创造了风格独异的境界,使读者能感受到文中浓浓的诗情画意、让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深邃哲理,得到心灵净化般的美感。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浮躁》《白夜》等,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天狗》等,散文《丑石》《月迹》《天气》等。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

(3)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2)运用讨论、分析、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3)熏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秦腔》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作品文学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比较法:引导学生将《秦腔》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熟悉作品内容。

2. 学生准备:预习《秦腔》,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秦腔》的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秦腔》,感知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5. 欣赏与感悟: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秦腔》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腔的起源、历史发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秦腔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热情。

3. 通过学习秦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秦腔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3. 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4. 秦腔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5. 学生实践环节:欣赏秦腔片段,学唱秦腔选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腔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代表剧目。

2. 教学难点:秦腔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腔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及其代表剧目。

2. 欣赏法:观看秦腔片段,感受秦腔的魅力。

3. 实践法:学唱秦腔选段,体验秦腔的表演乐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秦腔艺术》PPT或教材。

2. 视频资料:秦腔片段。

3. 音响设备:播放秦腔音乐。

4. 教学道具:秦腔服装、道具等。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播放秦腔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秦腔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秦腔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三、学唱秦腔(15分钟)1. 学唱秦腔选段,体会秦腔的唱腔特点。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秦腔表演,感受秦腔的表演技巧。

四、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作业:1. 观看秦腔视频,了解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 学习秦腔唱段,准备第二节课的展示。

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观看秦腔视频的心得。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讲解秦腔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

2. 介绍秦腔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三、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欣赏秦腔片段,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秦腔的心得。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演唱秦腔选段。

2.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秦腔》精品教案

《秦腔》精品教案
2.思考秦腔对秦人意味着什么?
从第1段、第2段、第9段和第10段中得出结论:在劳苦倦极的时候,秦腔可以荡涤净困乏;在文化匮乏的年代,秦腔可以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在普通平淡的日子,秦腔可以让他们宣泄高兴和痛苦,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秦腔承载着秦人的喜怒哀乐,见证和陪伴秦人的一生。
3.思考对秦人喜欢秦腔,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五、联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写作背景
他鄙弃那些“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小,巧,甜腻”的文风,讲求“张扬、大度、力度”,语言浓墨重彩,交织着力量美与泥土气。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
本文写于1983年5月,是在改革开放不多久。贾平凹从小就钟情于秦腔,受到了秦腔的启蒙教育,他认为只有秦腔才是属于秦地农民的艺术。而当时秦腔正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困境,对此他倍感焦虑。他认为秦腔极强的地域性是它最大的特色,却也是它无法走出秦地的原因。作为一名作家,他有责任去描写的生命意识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
选择其中的三处。第51-52页第5段,演出前奏的场景描写。第52页第6段,演出的场景描写。第53页第7段,两类观众的描写。
作者通过许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欢,感受到了秦腔的艺术感染力和它的文化意蕴。其实,在这些描写中,作者把秦腔和养育了这一艺术样式的秦川百姓之间的喜怒哀乐的关系也形象地展示出来了。
三、明确学习提示,提出课堂主问题
学习提示:本文以秦腔为描写对象,写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表现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展现出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了厚重的文化意蕴。
课堂主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秦腔厚重的文化意蕴的?
四、研读课文,解决课堂主问题
1.思考形成秦腔厚重的文化意蕴的要素有哪些?

大学语文秦腔教案

大学语文秦腔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秦腔》这篇散文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掌握秦腔的艺术特色及其与陕西风土人情的紧密联系。

3. 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引导学生思考秦腔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价值。

教学重点:1. 秦腔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秦腔与陕西风土人情的关联。

教学难点:1. 秦腔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准备:1. 散文《秦腔》原文。

2.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 学生预习笔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谈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特别是戏曲文化。

2. 介绍《秦腔》的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风格。

二、阅读与分析1. 学生阅读《秦腔》原文,注意体会秦腔的韵味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分析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秦腔的特点、秦人对秦腔的喜爱和秦腔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展开。

三、讨论与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秦腔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秦腔与陕西风土人情的关系?- 秦腔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价值?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秦腔的艺术特色和与陕西风土人情的紧密联系。

2. 强调秦腔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讨论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秦腔的了解程度。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拓展阅读1. 引导学生阅读与秦腔相关的其他作品,如《白鹿原》、《秦腔记忆》等。

2.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三、秦腔艺术欣赏1. 播放秦腔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 学生讨论视频中的秦腔表演,分析其艺术特色。

四、秦腔传承与发展1. 讨论秦腔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学生分组提出秦腔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如开展秦腔进校园活动、举办秦腔艺术节等。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秦腔传承与发展的短文。

《秦腔》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秦腔》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7.2秦腔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散文文体特征,了解秦腔、秦地、秦人的基本特点。

2.分析文本内容,品味文章的重点句子,初步把握文中的描写手法。

3.了解秦腔文化的特点,提出关于秦腔之类传统艺术发展前景的见解。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作者在场面描写上的出神入化,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大气、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有机结合起来的散文独特的地域特色,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刻领会秦川人的精神面貌。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体会民间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文本内容,品味文章的重点句子。

难点:品读场面细节描写,体会秦人对秦腔的痴爱之情。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代表自己地域文化的文学样式,如国粹京剧、广东粵剧等等。

而“秦腔”则是“关中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戏曲的鼻祖。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贾平凹先生的《秦腔》,一起来领略她独特的魅力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个“秦腔”唱段。

二、写作背景贾平凹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并在此生活了19年。

以前,他曾多次写过商州,但他觉得,那是一种泛商州的概念,真正为棣花镇写的太少、太零碎。

用他的话说,《秦腔》是为生他、养他19年,并与他纠缠到现在的棣花镇写的。

贾平凹难以掩饰对变革中的故乡之传统生存方式正走向消亡的痛苦。

因为“故乡将不再是过去的故乡”,“我就是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农村说出真正想说出的话”。

《秦腔》中的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有人称这是种“还原式写作”。

三、作者介绍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风人,生于1952年。

中国当代作家。

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循声识人,缘情觅根《秦腔》品读【教材分析】贾平凹以秦腔为描写对象,笔触广阔深远。

《秦腔》写出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写出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写出了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

使我们感同身受,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与心灵的震撼。

作为教师在品读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丰富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秦腔所激发的喜怒哀乐场面表现出来,并且与秦腔艺术的韵味融为一体的。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贾平凹及其文学成就、了解秦腔,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重现文章的内容和层次。

2.分析文本内容,品味重点句子,学习场面铺陈、细节描写的多样手法。

鉴赏文章朴拙的语言之美。

3.感受文章围绕秦腔、秦川、秦人所展示出的和谐独特的风情之美,体悟厚重的文化意蕴与作者的深沉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文本内容,品味重点句子,学习场面铺陈、细节描写的多样手法。

鉴赏文章朴拙的语言之美。

感受文章围绕秦腔、秦川、秦人所展示出的和谐独特的风情之美,体悟厚重的文化意蕴与作者的深沉情感。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对比阅读、情境化学习【课时设置】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高一学习的《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都是聚焦自然风物、投射内心世界,由内辐射而外的个性情感魅力的篇章。

今天学习的《秦腔》,以作者故乡独有的艺术形式秦腔为抒写对象,充溢着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

陕西有句老话言:“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

”在贾平凹笔下,“秦腔如烈酒,五味杂陈,不可一饮而尽”。

秦腔慷慨激昂,苍劲雄壮,气势磅礴,不仅唱出了秦人的魂,更唱出了大西北黄土地的千年风情神韵。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贾平凹的《秦腔》,感受西北传统戏剧的魅力。

学习任务一:“我知”——晓常识1.“鬼才”贾平凹生于1952年,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

高中语文《秦腔》教案第一章:《秦腔》简介1.1 课文背景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风格。

了解秦腔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2 课文梗概概括《秦腔》的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的探讨。

1.3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课文精讲2.1 第一节:秦腔的起源详细讲解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其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性。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象征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2 第二节:秦腔的表演形式介绍秦腔的表演形式,如唱腔、表演技巧、舞台布置等。

分析课文中的舞台描写,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3 教学目标掌握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其艺术特点。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课堂互动3.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秦腔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了解的秦腔演出经验,或者对秦腔的兴趣和看法。

3.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3.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对秦腔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四章:文化探究4.1 秦腔与地方文化研究秦腔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如方言、民俗等,了解秦腔与地方文化的关联。

4.2 秦腔的传承与变迁探讨现代社会中秦腔的传承与变迁。

学生可以调查当地是否有秦腔演出,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变迁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秦腔的特点和文化意义。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秦腔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5.2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行秦腔演出观看或者参与相关活动,加深对秦腔的理解。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秦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设计课题《秦腔》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音频、视频、PPT教材内容分析《秦腔》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真实饱满的情绪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秦腔与秦地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呈现至读者面前,广阔深远,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

作者贾平凹是20世纪90年代陕西涌现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家之一,他以家乡陕西为中心,书写秦地的人事风物,格调独树一帜。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秦腔》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本单元的篇目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要求学生根据各种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意蕴。

首先,学习这篇散文,存在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秦腔,更别说理解它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因此,我在此学情之上,设计了第一个活动就是“识秦腔”,由最直观的戏曲视频欣赏入手,让学生先接触一下秦腔,然后走进文本,寻找秦腔的特点,最终让学生对秦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其次,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就是将秦人与秦腔水乳交融在一起描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作者没有将二者分开来写,理解起来有难度。

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品味贾平凹的语言特色,尤其是引导学生分析既描写秦人又描写秦腔的典型场景,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经过朗读、分析、讨论、辨别等,不仅感受到贾平凹语言的魅力,也对秦腔与秦人血肉相连、不可分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从学生完成的本课学案来看,他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较浅,没有上升到文化层面。

所以在课堂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秦人离不开秦腔的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秦腔不仅为秦人提供了艺术的欣赏,更提供了价值观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

然后设置情境,反驳当代人偏颇的观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进而使之燃起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的热情。

因此,针对学生基础不是特别好,但是文本解读有难度的课堂,要选择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活动策略。

秦腔的教案

秦腔的教案

秦腔的教案主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秦腔目标:通过了解秦腔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一、前导活动(10分钟)1. 师生互动交流,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秦腔,并询问他们对秦腔的了解程度。

2. 展示一段秦腔唱段的视频,在观看之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知识传递(15分钟)1. 解释秦腔的起源: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起源于陕西渭河流域的民间艺人。

2. 分享秦腔的特点:声腔独特、音乐韵律优美、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扮相和服饰具有地方特色。

3. 简述秦腔的发展历程:起初是民间艺人的表演形式,后来发展成为地方戏曲,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三、深化理解(20分钟)1. 观看秦腔表演片段的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的唱腔、演技和服饰。

2. 学生分享自己观看视频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秦腔与其他戏曲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四、拓展活动(2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秦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现代意义。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和结论。

3. 群体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验秦腔中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五、知识总结(10分钟)1.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关于秦腔的重要知识。

2. 教师总结:对学生提供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秦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六、课堂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询问学生他们对秦腔的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向他们提供满意的解答和引导。

参考资料:1. 张继胜. 中国传统戏曲——秦腔[J]. 音乐教育, 2015(01):42-43.2. 何己英. 秦腔艺术的音乐特色[J]. 音乐艺术, 2016(11):29-39.。

原创精品教案-《秦腔》教案3

原创精品教案-《秦腔》教案3

《秦腔》教案设计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3.学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重点难点1.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放几段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二、介绍秦腔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代表着本地文化的某些特点,比如广东的粤剧,以北京为主的京戏等,秦腔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主要流传于西北五省,在观众中,特别是农村观众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

三、介绍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

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记》、《野火集》等。

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等。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

在80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

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

四、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腔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信息,概括的能力)——与秦人一样死不离窝的秦腔——与八百里秦川地理构造惟妙惟肖的秦腔——与秦地百姓息息相关,抒发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秦腔(村村有戏班,人人会清唱,听戏时的痴迷,对善唱秦腔者的尊重……)五、体会课文的场面描写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场面描写,体会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从中了解秦地人民对秦腔的痴迷。

秦腔大学语文教案

秦腔大学语文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秦腔》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对秦腔艺术的了解,感受秦腔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 《秦腔》的基本内容与主题思想。

2. 秦腔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秦腔文化内涵。

2. 结合秦腔艺术,探讨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秦腔》的作者贾平凹及其代表作品。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腔》会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二、阅读与讲解1. 学生自读《秦腔》,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2. 教师讲解作品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作品中秦腔艺术的特点是什么?b. 秦腔艺术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c. 作品中的秦腔文化内涵有哪些?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作品内容,分析秦腔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 向学生介绍秦腔艺术的起源、发展及流派。

2. 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秦腔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秦腔》内容,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2. 提出本节课讨论的问题: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二、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作品内容,探讨以下问题:a. 《秦腔》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b. 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有何影响?c. 如何评价《秦腔》的艺术价值?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腔》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向学生推荐与《秦腔》相关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课后阅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秦腔》的基本内容与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秦腔艺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的认识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发言质量、合作精神等。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

《秦腔》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腔的起源、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地位。

(2)掌握秦腔的基本演唱技巧和表演特点。

(3)能够欣赏并分析秦腔的经典剧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秦腔表演视频,感受秦腔的艺术魅力。

(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秦腔与其他戏曲剧种的差异。

(3)采用角色扮演、分组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秦腔概述(1)介绍秦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讲述秦腔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地位及影响。

(3)分析秦腔的地域特色及其艺术价值。

2. 第二课时:秦腔基本演唱技巧(1)学习秦腔的唱腔特点,如发音、韵律、音色等。

(2)掌握秦腔的基本演唱方法,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

(3)练习秦腔的经典唱段,提高演唱水平。

3. 第三课时:秦腔表演特点(1)了解秦腔的表演形式,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

(2)学习秦腔的表演技巧,如身段、表情、唱念做打等。

(3)分析秦腔舞台布景、道具、服饰等方面的特点。

4. 第四课时:秦腔经典剧目欣赏(1)介绍秦腔的经典剧目,如《白蛇传》、《王贵与李香香》等。

(2)观看秦腔表演视频,感受其艺术魅力。

(3)分析秦腔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演唱技巧等。

5. 第五课时:秦腔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秦腔唱段。

(2)组织学生进行秦腔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3)邀请专业秦腔演员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建议。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秦腔艺术教程》2. 视频资源:秦腔表演片段3. 网络资源:关于秦腔的历史、剧目、表演技巧等资料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秦腔唱段和视频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秦腔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秦腔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秦腔剧目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秦腔教案 秦腔贾平凹教案

秦腔教案  秦腔贾平凹教案

秦腔教案秦腔贾平凹教案一、导入新课1.俗话说: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五千年地下文明看陕西。

提起陕西,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秦始皇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天游,以及陕西特色风味羊肉泡馍。

黄土地不仅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哺育了绚烂的民族文化,“秦腔”就是绚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株常春藤。

2.到陕西旅游,导游或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秦腔。

你认为,这中间用哪个字最切合秦腔的特点?(吼)二、文本解读1.从文中找出能表现秦腔特点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①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士最可怕秦腔的震撼。

①评论说得委婉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率的是:大喊大叫。

(正面表现)①你不慢慢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吗?(侧面)(言下之意是:秦腔粗犷、朴实)==== 秦腔:高亢激扬,朴实粗犷。

2.在文中,认为秦腔高亢激扬,朴实粗犷的特点是怎样形成的?认为,秦腔的形成与秦地的风土人情(秦地的地理构造和秦人的特点)密不行分。

详细内容有:①几百年来,秦腔没有被淘汰其解是有的,就在陕西这块土地上。

①这里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一统。

(秦腔与秦地的关系)①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秦腔与秦人的关系)3.秦地有什么特点?它与秦腔如何“惟妙惟肖的一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

“一抹黄褐的平原;宽阔的地平线上,迎风正反翻覆”==== 秦地:空旷平坦,厚重实在。

秦地与秦腔,二者在“粗犷豪放”方面达到了完善的统一。

4.秦人有什么特点?秦人又如何与秦腔达到“惟妙惟肖的一统”?“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的人群是多么二楞的民众!”==== 秦人:二楞粗犷,朴实豪放。

秦人与秦腔,二者在“朴实粗犷”方面达到了“惟妙惟肖的一统”。

5.俗话说:一方水土哺育一方人。

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一方水土哺育了一方的文化。

那么,笔下的秦人对秦腔又有着怎样的情感?为什么?①农夫是世上最劳苦的人。

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平凹对秦腔的认识和情感
• 作者从高高的土屋窗口飘出的雄壮的秦腔叫板, 置于“天幕下一个个山包一样隆起十三个朝代帝 王的陵墓”的背景之下。使得秦腔充满了苍凉而 厚重的历史感,难怪作者由此感叹;“猛然发现 了自己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随同着胳膊上肌肉疙 瘩一起产生了”。
•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因为在作者看来, 秦腔不仅仅是秦地的剧种,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 文化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的象征。
长沙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0802班 余佩
• 导入新课 • 文本解读 • 归纳总结
• 俗话说: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五千年地下文明 看陕西。提到陕西,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 地联想到秦始皇陵兵马俑、黄土高坡、陕北民歌信 天游,以及陕西特色风味羊肉泡馍。黄土地不仅养 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秦腔” 就是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株常春藤。
• 到陕西旅游,导游也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 秦腔。
你认为,这中间用哪个字最切合秦腔的特点。
通过大家对文Leabharlann 的阅读以及我给大家看 的 几幅图片,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秦腔的特点是什么? ▪ 秦地有何特色?他与秦腔如何“惟
妙惟肖的统一”? ▪ 秦人又有怎样的风采?他与秦腔如
•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已经 有了大致的了解,请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 己对文章的了解,为“秦腔”添加恰当的 定语。

的秦腔”
★①与秦人一样死不离窝的秦腔 ★②与八百里秦川地理构造惟妙惟肖的秦腔 ★③与秦人一样朴实粗犷的秦腔 ★④承载着秦人喜怒哀乐的秦腔 ★⑤另三千万老陕无限痴迷的秦腔 ★⑥象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持久不衰
秦人与秦腔的情感
作者语: ①农民是世界上最劳苦的人。……秦腔是他们 大苦中的大乐。 ②秦腔与他们,要和‘西风’白酒,……羊肉 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③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 一句话: 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所以,秦人对秦 腔的热爱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 我们可以用“痴迷”来加以概括。
昂,朴实粗犷
秦地的特色
• 作者这样写道:“一抹黄褐色的平原,辽 阔的地平线上……迎风正反翻覆……”。
• 由此可知,秦地:宽阔平坦,厚重实在。 秦地与秦腔二者在“粗犷豪放”方面达到 了完美的统一。
秦人的风采
• 作者这样说:“再去接触一下秦人 吧,……的人群是多么‘二楞’的民 众!” • 由此可知,秦人二 楞粗犷,朴实豪放。 秦人与秦腔,二者在 “朴实粗犷”方面达 到了“惟妙惟肖的统 一”
何“惟妙惟肖的统一”? ▪ 秦人对秦腔有怎样的感情? ▪ 贾平凹对秦腔又有怎样的认识和情
感?
秦腔的特点
①外地人-尤其是自夸于长江流域的纤秀之 士-最害怕秦腔的震撼。 ②评委说得委婉的是:唱得有劲:说得直 率的是:大喊大叫。(正面表现) ③你不渐渐感觉到了南方戏剧的秀而无骨 了吗?(侧面) ★言下之意,秦腔的特点总结为:高亢激
的生命力的秦腔
汉语言文学0802班 余佩 200863120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