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说课稿全套

合集下载

必修三说课稿

必修三说课稿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以及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首先说一下教材《"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开篇章。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本课在整本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

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高二语文课本《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有很多的相关内容。

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

因此,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时代离学生比较远;因此在讲课时教师要做到“入而能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呈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根据课标和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整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概况及影响。

了解儒、道、墨、法等主要几家思想主张。

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如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历史人物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诸子百家各学派的核心思想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缺乏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难以体会古人的智慧;
3.对比分析能力不足,难以把握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容易产生误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梳理历史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为学生理解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奠定基础。
2.分析各学派代表人物:以PPT形式展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各学派的差异。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各学派之间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学派的核心观念。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更多拓展阅读资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以下设计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及时给予反馈,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1.故事导入: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思考。
2.提问互动: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古代智者的思想对现代生活有何启示?”让学生发表观点,激发学生探讨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
3.视频展示:播放与诸子百家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代哲学的魅力,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举例、讲故事等方式,降低理解难度;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现场解答,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没有遗漏。
4.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公开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完成关于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反思日记,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代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的新课导入方式将采用情境创设法。首先,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在直观的历史场景中感受到中国近代的危机。接着,我会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如果你们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怎样去挽救国家的命运?”这样的问题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接下来的新课内容打下引人入胜的基础。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和情感态度。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多元智能理论,它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
3.历史小论文:学生撰写关于洋务运动或维新变法的短文,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4.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学生抢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享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
2.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3说课稿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3说课稿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基本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停留在表面;
2.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思考;
3.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
4.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国际视野。
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地图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历史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电子白板: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实时批注、展示学生作品,提高课堂互动性;
4.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课堂小测: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故事,下节课分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以下布局和风格:
1.布局: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时间线索,中间为主要历史事件,右侧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这样的布局有助于学生从时间、事件、评价三个维度理解知识结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说课稿
(二)媒体资源
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和互联网资源。多媒体课件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思想家的理论主张。历史纪录片则能够通过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启蒙运动的时代氛围。互联网资源则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如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的了解。They also need to have some basic skills in historical research, such as how to analyze historical texts and how to critically evaluate historical sources.学生可能存在的障碍主要包括对启蒙运动时期的历史背景不熟悉,对启蒙思想家们的抽象理论难以理解,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把握不准。
3.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启蒙运动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理论来源。在我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借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如在导入环节,我会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置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主体教学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主张。在总结环节,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以此检验教学效果。通过这些互动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精品说课稿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课题是《百家争鸣》下面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等方面加以讲述。

一、教材地位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该课的学习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因此该课地位非常重要。

但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多。

而且我校的学生学识面不广,史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基于该认识和结合浙江省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论从史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频相关的角色扮演,动手写人物碑文和寓言成语故事的讲解令生感知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创设情景联系实际等方法让生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

通过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百家争鸣的意义对现实的影响。

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教学重难点为。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说课稿
2.主要代表人物:通过对比、归纳的方法,介绍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如伏尔泰、卢梭、洛克等,帮助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观点。
3.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启蒙运动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的贡献。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和困惑。
2.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学生在知识掌握、思考问题等方面的不足。
3.根据学生的反馈,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深入阅读:推荐与启蒙运动相关的历史书籍,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阅读,拓展知识面。
2.思考题:布置关于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影响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作业目的:通过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2.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便于学生随时查阅资料,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提问、解答、指导讨论等,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反馈。
2.生生互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位于整个课程体系的近代史部分,主要讲述了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及其影响。启蒙运动是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说课稿
2.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同伴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共同成长。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2.选择一位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下周课上分享。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进行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实践:布置学生采访家人、朋友,了解他们对宋明理学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设计有趣的历史故事或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积极性。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学习兴趣。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宋明理学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3.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宋明理学史》等相关书籍,拓宽知识视野。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同时,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层级清晰、结构分明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宋明理学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和宋明理学的影响。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关键词突出,采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教学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说课稿第7课启蒙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说课稿第7课启蒙运动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但在学习启蒙运动时,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理性主义、天赋人权等概念。
2.对启蒙运动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认识不足,难以将其与我国现实相结合。
3.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可能无法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
主要知识点包括:
1.启蒙运动的背景:科学革命、宗教改革、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等。
2.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3.启蒙运动的主要主张:理性主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
4.启蒙运动的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启蒙运动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启蒙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增强学习动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强的主要内容呈现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醒目地展示“启蒙运动”主题。
2.时间线:列出启蒙运动的主要历史节点,以便学生把握历史脉络。
3.人物与主张:列出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核心主张,以树状图或表格形式展现。
4.影响与意义:用箭头或流程图形式展示启蒙运动对政治、法律、教育等领域的影响。
1.先介绍启蒙运动的背景,如科学革命、宗教改革等,让学生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时代背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4.创设情境模拟,如模拟古代学者之间的辩论,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历史,提升学习体验。
5.设定明确的奖励机制,如积分制度或优秀作业展示,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批判性思维;4.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学习兴趣。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讲授法能够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案例分析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讨论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1.提问互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3.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历史角色,进行辩论或情景再现,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历史理解;4.课堂反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这些互动方式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以及对历史事件分析的深度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度,同时提供更多的历史背景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提供额外的辅导材料,以及在下一节课开始前回顾和巩固上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能够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说课稿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研究论文,要求结合历史潮流进行分析。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将以清晰、简洁和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原则。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事件背景、事件过程和事件影响。首先,在事件背景部分,板书将列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如社会矛盾、政治危机等。其次,在事件过程部分,板书将简洁地描述各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突出关键节点。最后,在事件影响部分,板书将总结各个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推动现代化进程、促进民族解放等。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有所了解。他们还应具备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能够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然而,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理解不够,难以把握事件之间的联系。
2.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认识可能存在误区,如对戊戌变法的评价过于片面等。
1.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2.在巩固练习阶段,我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如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等。同时,我还将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案例教学理论依据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理论依据是杜威的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说课稿全套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

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

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配套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配套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明清之际儒家学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以及他们在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探索。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对儒家学者的思想观点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习积极性;
4.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5.课堂小结:通过总结、评价等方式,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记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通过以上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使学生形成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深刻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视频资料: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背景;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论文、历史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教学互动平台:利用班级群、在线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检验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1
2.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
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各地方戏曲的特点以及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
3.学会分析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分析、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艺术之美。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3.技术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在线教育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视野等。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邀请学生分享观点、进行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拟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丰富多样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之美,提高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结合现实生活,引入一些与书画、戏曲艺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14《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多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在讲解师夷长技运动时,我可以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师夷长技”这一概念的理解和看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讨论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成败原因时,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共同完成一份报告或海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我还可以设置一些历史情景模拟活动,如让学生扮演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感知能力。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和音频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更清晰、生动地展示历史事件和概念,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图片和视频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音频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事件的语音解说,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细节。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生动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如对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他们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包括:对师夷长技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等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准确把握。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存在困难,如对“自强”、“求富”、“维新”等概念的深入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师夷长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洋务运动的开展,维新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失败。其中,师夷长技运动是指清朝中期以来,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士大夫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以振兴中华的爱国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政府推行的一项以自强为主的改革运动,旨在借鉴西方科技和管理经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维新变法是清朝末年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挽救民族危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高学习的现实意义。
4.引入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达·芬奇、马丁·路德等,通过讲述他们的生平和贡献,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探究欲望。
5.设置课后研究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查找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2.教学难点:
-宗教改革中不同教派的主张及其影响,容易混淆。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观点评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需要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主要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认知水平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概念;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历史事件特别是具有转折性、影响力的事件感兴趣;学习习惯方面,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学习习惯,如课堂听讲、做笔记,但还需进一步培养其自主学习、批判性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板书主要内容将包括: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成就;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主张及其影响。风格上,我将使用清晰的字体,以不同颜色区分不同部分,使用图表和关键词强化信息点。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在课前准备详细的板书设计草图,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板书的速度和条理性。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遵循由浅入深的顺序,逐步呈现知识点。首先,我会简要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接着,我会详细讲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成就,以及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主张。在此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如通过分析达·芬奇的绘画技巧,让学生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发展。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帮助他们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这样的逐步呈现,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内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说课稿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说课稿1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清晰性、逻辑性和美观性。布局上,我将采用中心辐射式设计,以课程标题为中心,围绕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展开。主要内容包括:时代背景、儒家学者及其思想、思想影响三个部分。风格上,我将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表,以及不同颜色的粉笔来区分不同的知识点和重点。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儒家思想的基本了解。然而,他们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首先,对于明清之际的历史背景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难以把握时代特征与思想演变的关系;其次,对于儒家学者的思想和著作可能较为陌生,难以理解其深刻含义;再次,学生可能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最后,对于历史事件和思想观点的跨时代影响可能缺乏认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本节课在高中历史课程体系中属于中国古代思想史部分,是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篇章。主要知识点包括:明清之际社会背景与儒家思想的演变,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写作作业:学生选择一位儒家学者,撰写一篇关于其思想的短文,分析其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阅读作业: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和儒家思想。
3.思考题: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4.互动作业:学生通过在线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演变。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儒家学者之间的思想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一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百家争鸣》,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历程,而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引领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首先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史实,如…………,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根据教材内容和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从而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追求创新、敢于坚持的品质。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学生这方面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讨论法、提问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法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和设计,接下来我说下本次说课的第三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我以上的设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2、、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二、学情和教法分析: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贯彻普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适当滴给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教会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用世界史的眼光来看待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为探究式教法,包括:提问法、讨论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新课:(1)第一子目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本子目主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接着简单介绍了当时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最后分析了“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首先我将采取讲述法的方式向学生讲述百家争鸣的含义,让学生了解百家并不真的就是指100家,而是一个泛指,意为数量多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

然后设置问题:“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采取材料分析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春秋战国时期材料,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与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及其代表思想家。

最后利用一张稷下学宫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第二子目孔子和早期儒学。

首先我将采取多媒体演示法、材料分析法,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孔林、孔庙、孔府拉近历史跟现实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兴趣,进而提出问题:同学们了解孔子、孔子思想主张吗?进入对孔子思想的学习。

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分析多媒体中我所展示的《论语》中有关篇章,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出孔子的大致思想;接着利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思想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孟子、荀子思想的认识。

(3)第三子目道家和法家。

我将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绘制道家、法家思想的相关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进而通过绘制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对道家和法家思想的归纳总结。

第2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与能力: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内容及实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通过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特定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董仲舒及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董仲舒及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学生获取、阅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进步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树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的措施难点: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采取知识回顾法,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秦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创始发展遭受打击的过程,进而提出问题:儒家思想是怎样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以便顺利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新课教授:(1)第一子目从无为到有为。

“阅读课本《历史纵横》“萧规曹随”的历史故事,思考:汉初统治者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结合课本谈谈这种治国方略的利弊。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

同时使学生明确一定时代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2)第二子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董仲舒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主归纳董仲舒思想主张。

并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校对,校对途中我也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认识。

(3)第三子目儒学成为正统。

首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假如你是汉武帝,那么你会采取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在情景体验中,加深理解汉武帝尊崇儒学的具体措施。

最后引导学生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分组对董仲舒的新儒学,通过讨论,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明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3 课“宋明理学”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赵汗青”、“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能够顺利第告诉我这两句诗是谁作的。

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继续总结,文天祥、于谦之所以能够抛开个人生死、作出如此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跟理学的影响有关,那么?理学究竟是什么主张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顺利进入新课的教授。

新课教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将其划分为宋明理学的时代背景、主要流派以及历史评价三大部分。

首先,时代背景。

我将采取以时间为顺序的知识数理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儒学在汉武帝之后的发展演变状况。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再有我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校对,并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回顾必修一、二政治和经济是相关内容,由此归纳总结出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其次,主要流派。

首先,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人物的图片、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绘制程朱、陆王思想的相关表格,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予以完成,然后在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校对,校对过程中我也将适当引入相关材料以及高考真题,让学生明确高考的考查方向以及方式。

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结合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评价宋明理学,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法,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宋明理学相关知识内容。

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历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顺利进入新课的教授。

新课教授:本课主要分为四个子目:第一目“李贽的离经叛道”。

首先利用材料阅读法,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李贽思想的具体内容,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接着设置问题:李贽的离经叛道是凭空产生的吗?从而引导学生回顾必修一、二政治经济史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一定的时代文化石特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必然产物,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三、四子目线索也比较清晰,即分别介绍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围思想家及其思想内容。

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位思想家的图片,并简单介绍三人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形成进步思想的原因。

进而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绘制三位思想家的相关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出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内容。

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第5课西方人文注意思想的起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导入新课:由于本课是专题二第一课,我将引导学生阅读专题引言部分,以帮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以便顺利进入新课教授。

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古希腊神话人物的图片,拉近历史跟现实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设置问题:希腊神话人物与中国神话人物对比有什么不同?从此得出古希腊文化包含人文主义的色彩,进而进入本课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新课教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我将教材划分为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及其弟子主张两大部分。

首先,智者学派,也即是第一子目:人是万物的尺度。

首先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并利用陈述法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智者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加深学生对智者学派的认识。

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在回顾必修一政治史内容以及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了解公元前5世纪希腊发展状况,分析概括出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使学生明确了解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