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与各个学科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

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意义,并分析其对教育、医疗、经济和环境等领域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对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资源。

例如,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工具和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对医疗领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医疗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整合和利用。

例如,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到患者的病历信息,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远程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对经济领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信息和决策支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对环境领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更加精细化管理和保护。

例如,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推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也可以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遍。

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手段,同时也对学科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1.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尤其是在理化生等理论较为抽象的科目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让学习更加自主、多元化。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科课程注入新的元素和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施策略1.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学校要充分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建设数字校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方式,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科教学的有力支撑。

2.制定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

可以通过建设教学网站、网络课堂等方式,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参与学科教学中,也应该主动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科技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新性探究和实践,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及意义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及意义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及意义探究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在各个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对于学科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在于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创新。

不同的学科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交叉和融合关系,通过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学科中,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学术合作和共同创新。

在医学领域中,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开展远程医疗,实现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远程会诊和病例资料共享,加快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教育领域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创造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在信息时代,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需要在各个学科中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融合。

信息技术使得学习和研究更加高效、便捷,并提供了更多的学科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可以培养出具有多学科背景和综合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思考和解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应用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源和研究工具。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模拟实验,为学科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证依据和理论支持。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可以将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科的应用实践能力,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对于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可以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应用实践能力。

为此,我们需要在教育和科研中充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激发学科的创新潜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良性互动和互补发展。

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意义论文

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意义论文

浅谈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摘要教育信息化,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标志,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制高点。

在当前小学教育当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信息技术教学对小学教育的改革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信息技术时代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计算机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小学教学领域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小学教育的需求以及如何来转变小学教育的理念,拓宽教学的思路,进行教学创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水平。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内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通过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此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作用(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转变了小学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的关键就是创新,它的根本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培养人才。

我们应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整合目标,以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教师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生本思想。

以人为本,要把学生当成主体,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肯定。

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意义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意义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这种整合能够弥补学科内在的不足,提高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跨学科的发展和解决复杂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提高学科的研究水平和方法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收集、存储、分析和处理大量数据,这为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结合信息技术的影像诊断和辅助系统,能够大大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通过使用计算机模拟和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预测材料的性质和设计新材料。

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能够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能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突破学科的边界,解决复杂问题。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普适技术,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中,生物信息学的出现将计算机科学的方法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推动了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这样的交叉融合能够为学科之间的合作和创新提供机会,推动学科的整体发展。

此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还能够推动跨学科的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涉及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影响和融合。

例如,在智能交通领域中,将交通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跨学科的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的学科领域和新的研究方向,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它能够提高学科的研究水平和方法论,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跨学科的发展和解决复杂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科整合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推动不同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在信息时代所需的信息和技能,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信息、加强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等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数学软件等工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研究和生活。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信息应用的实践能力。

学生需要根据课题和目的选择适当的信息手段,积极独立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和创造必要的信息,并能够按照对方的具体情况发送和传递信息。

其次,对信息科学的理解。

学生需要理解信息手段的特性,了解为了评价和改善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学生需要批评性地处理信息,在接受信息之前,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这些素养的形成不仅仅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训练,而且应该通过加强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来培养。

最后,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

学生需要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思考信息道德的必要性以及对信息的责任,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信息社会。

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与他人共事的精神。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培养现代人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主要由教学子网、备课子网、办公子网构成。

大多数学校已装备了多媒体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动屏幕等设备,这些硬件环境为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硬件环境建成后,教师的观念和技术水平是推行信息教育的基础,是现代教育设备高效运行的保障。

因此根据师资现状和教学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熟练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科资料库的建设方面,可以发动教师提供教学资料。

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集众人之长,撰写出优秀的教学资源脚本,由专业人员设计开发出相应的课件,将其传到教学资料库中,由大家共同分享。

学校还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教育商品软件,为学校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教学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整合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

它不是将不同学科叠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整合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其他学科和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不再按固有的顺序将信息技术分为不同的章节,而是让不同学科知识融主一体,融在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因而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谈谈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1. 引言1.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它的发展不仅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学科知识呈现得更加具体、直观,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名著的电子版,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数学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感到厌倦。

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虚拟实验室和科普视频,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来探究科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1.2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却存在一些问题。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仍然停留在基础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培训和支持不足,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材和课程需要不断更新,而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不够完善,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也并非全是负面的。

随着政府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学校已经逐渐开始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并且引入了更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资源。

一些学校也在不断探索创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已不再局限于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而是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成为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

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如何相互影响,成为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方式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可以让课程内容更具体化、直观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变革。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创新、课程管理与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

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课程内容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展现方式。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等信息技术手段,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

在课程管理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支持。

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与课程整合的关系2.1 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与课程整合的内在通联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与课程整合在内在通联上有着天然的契合。

信息技术课程融合更多的是指信息技术的学科教育,而课程整合更多的是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两者都是在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和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2 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与课程整合的相辅相成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与课程整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信息技术课程融合更多的是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强调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而课程整合更多的是强调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整合,强调信息技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全面应用和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整合的意义何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或作用.一.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属于教育教学范畴之中的行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确实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使得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二.可以帮助教师教学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这似乎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教师们的瓶颈.信息技术到底能够帮助教师干什么教师自己应该负有什么教学责任到底如何整合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一般的观点是学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备课,可提高备课质量和节约备课的时间.其次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延长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也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而且,通过计算机联网,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备课和讲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能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使教学活动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任何一种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替代关系.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或无力解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上,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那些信息社会给我们提出的新问题,信息技术具有支持现代学习和教学的使命,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对.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所谓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只j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我们认为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信息应用的实践力.按照课题和目的应用适当的信息手段,主要包括积极独立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和创造必要的信息,按照对方的具体情况发送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第二.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包括对信息手段特性的理解,对为了评价和改善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所有阶段,批评性地处理信息,在接受信息之前,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这些素养的形成不仅仅足通过计算机技术训练的,而且应该是通过加强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来培养.第三,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对社会生活中的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作用的理解,思考信息道德的必要性以及对信息的责任,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与他人共事的精神.四.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得到了充实,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认知工具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获取和占有信息是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前提,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获取工具,是学生发现和获取信息的一种良好途径.第二,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发工具将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探究和发现.第三,作为协作学习和交流的通讯工具.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人数、教学内容和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协作学习常常无法顺利进行,而信息技术为有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第四,作为自我评测和信息反馈的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十分高效和准确的学习评测系统,学生可以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各种问题,为不断进步打下基础.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理想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的支持,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可以为培养创新能力营造理想的环境.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的创造工具.第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基础有力支持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第二,基于计算机的课件开发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商觉思维.第三,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对形象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第四,基于汁算机网络的“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可以对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六.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促进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可以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学生在制作地理内容的多媒体作品时,需要同时使用计算机、地理、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规划、制定有关内容.特别是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可以将多门学科聚拢在一起,学生可以学习多学科的交叉性知识.如果有效地使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整合,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不区分学科的界限,为了完成某一主题或课题,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轴,经过体验和活动,进行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这样,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地运用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创造性、协作性地处理事物的态度,促进“生存发展能力”的形成.因此,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既是技术和工具,又是使学生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桥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教育部也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的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1.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丰富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丰富学科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教学工具的应用。

老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等工具进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线教学与学习。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科知识,方便教学和学习的互动和交流。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挑战1.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足。

一些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导致无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2.教学资源的不足。

一些学校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和设备,限制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3.教学过程的管理困难。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教学管理的混乱和紊乱,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1.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学资源和设备的投入,为学科教学融合提供更好的条件。

3.建立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规范信息技术的应用,保证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展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及意义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及意义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及意义探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并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不仅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学科整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让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交融,从而促进跨学科综合发展,增强人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提高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学科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网络资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生动、直观地学习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促进跨学科综合发展。

信息技术可以让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手段,可以推动传统学科边界的打破,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学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科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发展,推动学科知识的创新与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及意义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及意义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及意义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和手段,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和交叉,为学科融合和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意义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1. 促进教学模式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可以创造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科教学可以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促进跨学科学习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可以跨学科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做到知识的交叉和整合,形成更加系统化的学习体系。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1.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信息技术的整合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科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进修,提升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和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信息技术的整合需要学校建立健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和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学校需要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共享和利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和高效化利用。

3.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整合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和学科知识整合能力。

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和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篇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和措施,以期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1.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特点,实现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教师角色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的转变1.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和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2.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3.教师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师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展现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中的作用1.主动参与学习学生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信息素养学生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学习和信息检索,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挥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具体策略与措施1.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媒体教学材料,结合学科内容制作在线教学资源和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作业布置和交流互动,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在线辅导,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育领域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逐渐实现了与学科的融合。

这种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背景、意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背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过去,教师只能通过板书和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而现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在线互动等,实现与学科的深度融合。

这种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意义1、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与学科的融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教育公平: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种教育模式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现状及问题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设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同时,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信息素养不足:一些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起来。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一些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因此,需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

2002年第4期(总第267期)教育研究EDU CA T I ONAL RESEARCHN o.4,2002General,N o.26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何克抗 [摘 要] 努力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的文化基础,是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有两种模式:单独设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设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整合 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作者简介] 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875)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与目标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一般认为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之为“计算机课程”(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进入第二阶段以后(即从90年代中期至今),才改称之为“信息技术课程”。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日益普及,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计算机文化。

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都把“计算机教育”引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因为计算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从小就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文化。

那么,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称得上是一种“文化”,或者,要具备哪些属性才能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呢?所谓文化,通常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认为只要是能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事物都属于文化。

第二种是严格意义上的理解,认为应当具有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授功能,并对人类社会从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到生活方式都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事物才能称得上是文化,例如语言文字的应用、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In ternet的迅速扩展,即属于这一类。

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应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属性:第一,广泛性,这种广泛性既涉及全社会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又涉及全社会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应用领域;第二,传递性,这种事物应当具有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功能;第三,教育性,这种事物应能成为存储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手段;第四,深刻性,这种事物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极为深刻,即不是带来社会某一方面,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域的改良与变革,而是带来整个社会从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到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为教学带来了便利和创新,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工具。

首先,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例如,学科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网络上也有大量的学科教学资源可供教师和学生使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远程教学和互动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节约了教学成本。

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和工具,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电子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等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交流,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创作和表达,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设计网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最后,信息技术的整合还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

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工具,也是一种跨学科的学科。

学科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各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的同时,也能接触到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编程软件进行数学建模和模拟实验,培养数学思维和计算机科学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

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国庆小学公玉琴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每一个国家的政要、科学家、企业家以及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反思历史,都在力求从历史的反思中探求新世纪的到来与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关系和逻辑必然。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通过反思大家至少在一点上形成了共识,即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关键,都集中地体现在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地整合起来。

一、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重大意义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人类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论之后,以计算机科学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又为提高人类实践活动的科学性、有序性、有效性提供技术手段。

科学的思维方法与有效的技术手段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各行各业实践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迅猛发展的狂飙时代。

所以,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在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水平,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以“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新时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清醒地意识到,人类社会在经历了300多年以前那场工业革命以后的今天,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支持当前这场变革的核心技术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学习方式。

更为明显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着教育的改革向着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中世纪以来所实践着的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班级授课制为标志的传统教育在300多年前的出现,在人类教育史上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它满足了工业化社会对智能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它承袭了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它丰富了人类教育的理论宝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学习过程是个体的人的智慧和能力参与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需求,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策略,班级授课的“一齐化”教学缺乏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差异的针对性;以语言和文字为主体的教学媒介的抽象性无法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对直接经验和感性经验的需求,认知活动的优化受到阻滞;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的有限、封闭,使学习者失去探求学习、个性发展的时空条件和必要的资源支撑;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评价的偏颇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学校教育滞后于社会的需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

在这个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以期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环节中,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和课程实施高度融合,以改善和优化教学效果。

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需要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通过整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整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教学的根本变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整合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通过整合,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教育领域受其影响尤为显著。

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逐渐被信息技术所重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形态逐渐崭露头角。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也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培养现代人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
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主要由教学子网、备课子网、办公子网构成。

大多数学校已装备了多媒体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动屏幕等设备,这些硬件环境为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硬件环境建成后,教师的观念和技术水平是推行信息教育的基础,是现代教育设备高效运行的保障。

因此根据师资现状和教学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熟练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科资料库的建设方面,可以发动教师提供教学资料。

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集众人之长,撰写出优秀的教学资源脚本,由专业人员设计开发出相应的课件,将其传到教学资料库中,由大家共同分享。

学校还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教育商品软件,为学校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教学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整合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

它不是将不同学科叠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整合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其他学科和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不再按固有的顺序将信息技术分为不同的章节,而是让不同学科知识融主一体,融在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因而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三、促使教学结构和过程的根本变革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
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

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转变,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主,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还是学生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而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及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中,连教学策略也可以选择,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空间,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学生真正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作用。

五、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
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近年来已经突破了课外活动的限囿,而被提升成为基本的课程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

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很多教学软件都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界面的支持。

例如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其中的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合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

还可用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

又如事物内部的运动状况、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生成机制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显示和形象展现,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内质的把握。

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

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

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
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与此同时,由于学生从小就有机会在因特网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材。

由上可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若能与各学科的课程实现有机整合,确实可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进程所必不可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