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等级考新考纲
上海市历史会考复习考纲第六册
第六分册考纲中国史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西安事变A1、背景: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调遣张杨军队追击长征胜利达到陕北的红军。
张杨感觉“剿共”无出路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感召下,决定停止进攻,逼蒋抗日2、时间:1936年12月12日3、事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史称“西安事变”4、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影响:(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的转折点(2)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二、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A1、时间:1937年7月7日2、影响:(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3)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一)、递交宣言1、目的:促进国共两党团结抗日2、递交宣言: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3、宣言内容:(1)提出迅速发动全民族抗战(2)实行民主政治(3)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要求(4)重申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
(二)、部队改编: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1、西北红军主力--→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2、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三)正式形成1、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2、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四、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A1、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
2、南京沦陷: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日军进入南京城后,制造南京大屠杀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一、平型关大捷A(太原会战中战役)1、事件:1937年9月,八路军东北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2、影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胜利。
二、台儿庄大捷A(徐州会战中战役)1、事件:1938年春,日军与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展开徐州会战。
2017上海历史等级考考纲
2017上海历史等级考考纲基础型课程一、世界古代文明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学习要点学习水平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A 王国的兴衰西亚两河流域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国家 A 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B古代两河流域《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C法老一统的体制古代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 A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A 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 B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 A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A古代印度四大种姓的名称 A 吠陀文明和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特征 B 古代印度佛教的创立和发展佛教的创始、经典;佛教是世界性宗教 B中美洲的玛雅文化是古代美洲文明之一 A 玛雅文化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 B 阿兹特克文化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是古代美洲文明之一 A 古代美洲印加文化南美的印加文化是古代美洲文明之一 A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A 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古典时代”B “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B古代希腊城邦 和雅典民主制度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核心;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D 《荷马史诗》的史料和文学价值B 古希腊 哲学和文学艺术古希腊“三大哲人”;希罗多德与《历史》B罗马共和国开始的时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罗马帝国分裂A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古代历史终结B罗马政体的演变基督教的创始、经典;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B “十二铜表法”B 古希腊罗马罗马法体系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D 伊斯兰教的创始、经典B 伊斯兰教的创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C 阿拉伯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大帝国A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宗教B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的覆亡A 古代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封建大帝国A西欧封建制度 “采邑改革”及其影响B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C 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A 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首次召开,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B 庄园和自治城市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特征及其影响D 中世纪西欧王权与教权西欧王权与教权的关系C二、中国古代文明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学习要点学习 水平 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姜寨遗址的特征 A 原始农耕诞生的标志和意义A 神话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A 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考古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A 文献记载中的夏朝B 夏朝与二里头文化二里头考古发现C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 商朝青铜器的特征;甲骨文 B 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 商朝与青铜文化二重证据法D 从周王朝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西周的建立A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B 周公是礼乐制度的制订者A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C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C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秦帝国的建立时间 B 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C 秦短命而亡的原因C 到秦帝国的崛起秦末农民起义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和结果;西汉的建立 A 汉承秦制B 汉承秦制文景之治的内容B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的三次战争A 刘秀建立东汉 A 光武中兴“柔道”政策和作用 B 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A三国鼎立北方人口的南移;诸葛亮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举措;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B南北朝政权的更替A 从两汉到 南北朝的 分与合民族交流与融合孝文帝改革C 隋的创制和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A三省六部制;政事堂 C 科举制的内容与作用 B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C 唐蕃关系A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A 丝绸之路;国际大都会长安B 唐的 鼎盛中外文化的交流“遣唐使”A 北宋建立;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A 文官体制文官体制 C 澶渊之盟A 靖康之变和南宋建立;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A 榷场B 多民族政权的并存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A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 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B 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A 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B 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 B 辉煌的科学技术沈括与《梦溪笔谈》 B 大都A 两宋的 繁荣与元的统一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C朱元璋建立明朝 A 皇权的强化 与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C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清的建立;清军入关A军机处的设立C 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C 商业繁荣的表现A 康乾盛世《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A 朝贡贸易的特点B 明清海外贸易 与对外贸易政策清朝逐渐走上闭关道路的原因及表现 C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B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余晖早期的西学东渐早期西学东渐的作用C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与演变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学习要点学习 水平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途径之一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与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C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15世纪末,英、法成为民族国家A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B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及简况B和早期殖民掠夺 新航路开辟的结果 C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开始的标志B 光荣革命B 英国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意义 C 启蒙运动的背景C 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及作用D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B 《独立宣言》B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C 美国独立战争《合众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 C 法国革命的爆发A 《人权宣言》 C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法国革命《法国民法典》C 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C 机器的发明与改进C 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D工业社会 的来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制度C社会主义 运动和马克思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A主义 马克思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标志和作用C美国成为“两洋国家” A 南北战争的原因和结果B 《宅地法》《解放宣言》;南北战争的性质和作用C “铁血政策”;三次王朝战争B 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A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及作用 A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锁国令”;培理叩关 A 美、德、俄、日的崛起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及贡献B 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B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输出对殖民扩张的影响C 欧美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B 第一次 世界大战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萨拉热窝事件A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A 战争结果B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联盟 C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C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月革命的影响B 新经济政策 D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 苏联的成立 A “柯立芝繁荣”A 1929—1933年 世界经济危机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B 国家调控经济C 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措施D 意大利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A 日本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B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希特勒上台的原因;纳粹体制的特征 C 德国毁约扩军的重要史实A 《慕尼黑协定》B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集体安全”失败的原因C德国突袭波兰;“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B 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D 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易北河会师 A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B 战争的爆发与过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C四、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学习要点学习 水平 虎门销烟的背景和原因 B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A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C 《南京条约》的影响D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A 火烧圆明园B 鸦片战争 与五口通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B 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B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A 洋务运动的背景C 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总理衙门B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客观作用 C 近代民族企业的起源A 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A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家代表人物 A 甲午战争的原因、主要战役A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C 《时务报》与《天演论》B 甲午战争 与戊戌维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结果与影响 C 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 A “门户开放”政策B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A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C 清末新政的举措 A 辛丑条约 与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评价 B 兴中会的成立 A 同盟会的成立及意义C 武昌起义A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B 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清王朝覆灭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C 社会习俗变革的主要内容 A 共和初创与军阀割据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A 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主要人物B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C 五四运动B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二大”的意义 C 中共“三大”的主要内容B 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 B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 国共合作 与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A “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A 东北易帜B “废两改元”;法币改革 A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改订新约的内容及作用 B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C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A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及后果B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张及意义 A 遵义会议的时间及内容B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C 国共分裂 与抗战开始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的过程A 全民族七七事变与抗日民族西安事变B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统一战线的建立 淞沪会战;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B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B 徐州、武汉会战 A 百团大战A 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B 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B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B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C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 胜利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B 重庆谈判A 内战爆发A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A 战略反攻的开始B 两种命运的决战解放战争的 进程与胜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C五、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世界课程内容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学习要点学习水平 雅尔塔会议 B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C联合国D 布雷顿森林体系;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B 冷战序幕和开始B 美苏冷战的形成马歇尔计划与莫洛托夫计划;北约与华约C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A 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演变B 大国关系的重组美苏争霸的重要史实 B 雅尔塔体制瓦解的标志A 冷战的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A 西欧一体化的进程A战后经济 全球化与 高科技革命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与调整西欧一体化的作用与影响 C六、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学习要点学习 水平第一届人民政协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作用B 开国大典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C 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A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抗美援朝战争起讫时间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B 国民经济的恢复 土地改革 A 过渡时期总路线A 社会主义制度 的建立第一届全国人大和《宪法》 A 中共八大A “三面红旗”B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C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和结束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A 改革开放浦东开发开放 A 一国两制C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开拓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反分裂国家法》 B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 日内瓦会议 A 初登国际舞台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 B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A 中国 走向世界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A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 全方位外交中苏关系正常化A拓展型课程一、中国历史课程内容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学习要点学习水平 孔孟学说 D 先秦儒家 与两汉经学 儒学的经学化C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核心思想 C 家族制度 C 家族制度 与君主政治 君主政治 D 礼制规范援礼入法 A 辐射东亚B 儒家文化 与古代中国儒家文化的传播远播西方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进化论的引入 C 思想潮流的演进共和革命思潮C “德先生”与“赛先生”D 中西文化论战C 西学东渐 与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勃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洋务学堂的创设B 留学大潮的涌动 A 新式教育的发端新学制的确立 B 近代科技的引进A 西书的翻译与出版A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报刊业的繁荣 A 交通通讯的改进A 民间社团的兴起B 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C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A 民族、民权、民生 C 孙中山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C 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毛泽东思想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C 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C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C 先进思想理论与现代中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 崧泽文化A 上海历史的变迁开埠之前的上海设县与建城B“江海通津” A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C 晚清华界的市政A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上海特别市A 经济的发展B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的推进 A 中西文化的融合C 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引领风气的市民生活A 发展中的新上海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 A 司马迁与《史记》C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C 古代的史家与史籍刘知几、章学诚 A 梁启超与“新史学”D 甲骨学、敦煌学A 史学的转型考古学的诞生 A 陈寅恪、吕思勉、钱穆A 陈垣、顾颉刚 A 中国史学的发展现代史学名家郭沫若、范文澜 A二、世界历史课程内容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学习要点学习水平 世界佛教佛教的传播A佛教文化 C 基督教的演变A 中世纪教会与西欧社会 C 基督教天主教会与早期大学 C 伊斯兰教的形成及其教派A 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C 培根的近代唯物主义思想A 霍布斯的国家学说A 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洛克的政治分权学说A 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C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泰斗 C 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C 18世纪法国的 启蒙思想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 B 欧洲:德国、俄国A 美洲:美国、拉美各国 A 17-18世纪的 启蒙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 亚洲:日本、中国 A 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C 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工业革命与第一个工业社会的到来D 法国进入工业社会A 德国统一与现代化C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 俄国的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C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美国的崛起D的扩展 日本“脱亚入欧” D 从自由放任到国家调控D “滞涨”型危机与政策调整 A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新经济与新问题 C 社会主义工业化C 战后苏联的变革 A 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苏联解体与俄罗斯转轨 C 印度A 南非A 发展中的新兴大国巴西A。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二分册考纲
Tan叔资源库高中历史第二分册上海学业水平考考纲注:本文非直接摘录考纲,内容乃摘自课内老师依照考纲内容划书标记。
码字的初衷是为了便于本人在闲暇时翻阅,代替厚重的书本。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农耕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
*文化遗址满天星斗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很突出的地位。
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二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内外服制夏、商、周,即使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个王朝。
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汤完成了灭夏事业,建立了商朝。
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联盟的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
商朝的兴衰,可以四周方国的向背为晴雨表。
至商朝末年,方国的众叛亲离,实是商周更替的一大原因。
*青铜时代处于青铜时代的商朝,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日趋成熟。
出土和传世的商朝青铜器数以万计,著名的“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瑰丽,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活动。
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和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
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上海历史会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朝代
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废宰相,设内阁,建立“厂卫” 废宰相,设内阁,建立“厂卫”, 整顿吏治 后期: 后期:宦官专权与吏治腐败 略 明初休养生息 略 后期:满洲(前身为女真)的崛起 后期:满洲(前身为女真) 朝贡贸易” 郑和下西洋), ),海 “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海 开禁(民间海外贸易) 禁→开禁(民间海外贸易) 太平洋丝绸之路与西方殖民者来华 传教士来华与西学传入
经济
宋:“机户”的出现,宋代的海 机户”的出现, 上丝绸之路 南宋: 南宋:经济中心的完善,科学技术的辉煌(印刷术与火药) 科举制的完善,科学技术的辉煌(印刷术与火药) 宋元之际: 宋元之际:三大发明的西传 契丹族建辽,党项族建西夏, 契丹族建辽,党项族建西夏,女 真族建金 民族分化 欧亚商路的复兴与马可波罗来 华
铁器与牛耕的出现 地主经济的出现 礼崩乐坏(例:“楚子 礼崩乐坏( 问鼎” 问鼎”) 百家争鸣(儒道法) 百家争鸣(儒道法)
文化
二里头文化
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制礼作乐”
对外与民族
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朝代
秦
汉 西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东汉 刘秀以“柔道”治天 刘秀以“柔道” 下 后期:外戚、 后期:外戚、宦官角 逐 豪强地主→ 豪强地主→地方割据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汉武盛世 光武中兴 扩大“太学”规模, 扩大“太学”规模, 设立“郡国学” 设立“郡国学” 推举制( 推举制(察举和孝廉 ) 略
政 治
中 央 地 方
经济 文化
对外与 民族
对外与民 族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朝代 政 治 中央 地方
三国
两晋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略
南北朝
上海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学科)
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性质与对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水平的依据,是本市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
凡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学籍且修完历史课程的高中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
考试结果以A、B、C、D和F五个等第形式报道,其中D为合格,F为不合格。
二、考试能力目标(一)考试能力目标和具体要求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基本的历史科学素养,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历史基本技能和方法等。
具体要求如下:Ⅰ记忆与领悟1.1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1.2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1.3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
1.4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1.5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Ⅱ.探究与阐释Ⅱ.6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Ⅱ.7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Ⅱ.8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Ⅱ.9将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等方面。
)下解释。
Ⅱ.10比较不同的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
III.组织与交流III.11使用历史的语汇组织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
III.12运用多种技巧(包括描述、叙述和阐述。
)交流历史知识与历史领悟。
(二)等第能力描述A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达到A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能力目标的三个方面都能全面地达到考核要求。
具体能力要求如下:(l)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2)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3)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实。
(4)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5)学生能够深入地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6)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7)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
(8)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
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的范围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远古的夏商周到现代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对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也被称为中国的古代文明起源。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发生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合格考历史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夏、商两代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以及周朝的政治体制和封建制度的起源。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两个朝代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影响。
在秦朝,中国实现了统一,并实行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和政策。
而在汉朝,中国经历了长时间的繁荣和稳定,开创了许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在合格考历史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秦朝的统一政权、法家思想和士人政治,以及汉朝的科技发展、经济制度和宗教信仰。
三、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繁盛而辉煌的时期。
两个朝代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在唐朝,中国文化达到了巅峰,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而在宋朝,中国迎来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科技和商业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合格考历史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和外交关系,以及宋朝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成就。
四、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朝代,也是封建社会的晚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战乱和社会动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和进步。
在明朝,中国实行了明确的中央集权统治和科举制度,但也面临了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和政治腐败。
而在清朝,中国实行了满洲族的统治,经历了闭关锁国和西方列强入侵的挑战。
在合格考历史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明朝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以及清朝的政治改革和影响。
五、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2023年上海高中历史会考考纲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分册考纲知识点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旳地区。
这些地区旳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旳水利之便, 发展了以农业为基础旳社会经济。
2.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
3、两河流域基本上位于今天旳亚洲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4. 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旳最古老旳文字之一, 由苏美尔人发明。
6、5. 汉穆拉比在位期间, 古巴比伦王国势力臻于极盛, 是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旳时期。
7、《汉穆拉比法典》旳作用、历史价值和特点。
作用: 更有效地规范王国旳社会秩序, 深入巩固王国旳统治。
历史价值: (1)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旳成文法典;(2)是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旳第一手文献。
特点:(1)全面维护统治集团旳主线利益;(2)保留了原始习惯法法旳部分内容;(3)否认了血亲复仇等原始风俗, 有一定进步意义。
7、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其地理范围与今天旳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体相称。
尼罗河旳定期泛滥带来了充沛水量, 使这一地区成为古代文明旳发祥地。
8、古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旳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旳专制君主。
9、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旳陵墓。
其中, 最负盛名旳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10、金字塔旳象征意义。
(1)是法老专制权力旳象征;(2)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奉旳详细体现。
11. 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中, 纸草旳使用最为普遍。
12.古印度文明来源于印度河流域文明, 土著达罗毗荼人发明了这一文明。
13、约公元前14 世纪, 雅利安人旳部落出目前了印度河地区, 征服了土著部落, 后扩展到恒河流域。
14.当雅利安人旳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 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被称为种姓制度。
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旳社会集团。
15.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为希达多。
佛教经典总称为三藏经或大藏经。
上海历史高考会考考纲重点整理大全2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一. 原始农耕1、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
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南稻北粟的格局2、典型代表: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二. 中华文明的起源1、炎黄传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
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2、中华文明起源和核心地区: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文献记载中的夏——《礼记·礼运》描述的夏1、夏之前是“大同之世”夏之后“小康之世”,得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阶级社会的起点2、“大人世及以为礼”,得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3、文献中还记载的内容来看:夏朝已经初具国家的基本特征:设官分职,有军队、监狱、刑法。
二. 考古中的夏:1、二里头文化: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2、二重证据法:传世文献和地下考古互为印证的历史研究方法。
是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提出。
⑴、用“地下之新材料”证明“纸上之材料”,即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⑵、也引申为不同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一、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1、商朝的历史是信史: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2、结合上文中的“二重证据法”进一步理解。
3、方国联盟:根据甲骨卜辞记载:“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王直接管辖的地区);“四土”和“四方”(是四周的方国和部落),商与方国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这就是商朝的国家体制。
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一)
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一)上海合格考历史考试内容考试概述•合格考历史考试是上海地区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之一。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部分。
•考试形式采用笔试形式,考生需按要求完成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中国历史1. 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统一中国2. 魏晋南北朝到明清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宋辽金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3. 近代史•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中国抗日战争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影响4. 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世界历史1. 远古时期•人类起源与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较量•古代帝国的兴衰2.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欧洲封建社会与教会权威•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3. 现代历史•欧洲大航海时代与殖民主义•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的原因与影响•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考试准备•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
•阅读经典历史著作,了解不同历史学派的观点。
•做好历年真题的复习,了解考试形式和命题方式。
•多做历史类考试模拟题,提高答题技巧和时间管理能力。
考生们要充分准备,扎实掌握历史知识,努力取得好成绩!。
上海历史高考会考考纲重点整理大全5
第五分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思想上——天朝上国、夜郎自大对外——闭关锁国,但中英贸易上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西方: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得到很大发展对外——殖民扩张政策,贩卖黑奴,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二、鸦片战争导火线:虎门销烟:1、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⑴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⑵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2、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一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二、爆发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三、结果:1842年,中国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⑴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⑵赔款洋银2100万元;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⑷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四、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结构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3、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与历史分期的变化: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5、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如: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上海地区高中历史会考考纲
(1)列强瓜分世界
(2)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五分册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第5课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第7课戊戌变法
第8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第9课清末新政
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改订新约运动:改订新约的内容及作用
(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及意义
南北战争的意义
(1)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的“铁血”统一道路;三次王朝战争(全目都要)
(2)德国的崛起: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1)废除农奴制
(1)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1)电力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核心内容及相关领域的变化电机的发明、电力时代、内燃机的发明
(2)金与南宋的对峙: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
(2)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大蒙古国的建立者;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南宋灭亡的时间(整目都要)
(1)海上丝绸之路
(1)活字印刷: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
(2)火药武器: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
(3)沈括与《梦溪笔谈》
(1)元朝的统治与行省制度:
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
第25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第26课红军长征
第27课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第28课罗斯福新政
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第31课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第3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领导人及意义(全目都要)
上海历史高考会考考纲重点整理大全6
第六分册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背景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影响背景: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和杨虎城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在这种情况下,张,杨决定发动“兵谏”。
影响: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间及影响时间:1937年7月7日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抗战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迅速发展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基本要求。
1937年8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1937年8月13日,日军越过两军对峙线,中国守军坚决回击,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达30万人以上。
重庆成为陪都。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主要敌后根据地:晋东北平型关,晋察翼,晋绥,晋翼豫,苏南,皖中标志:日军占领武汉后,基本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日军侵入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
在会战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晋东北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歼灭敌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徐州、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1938年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时间及指挥者时间:1940年8月;指挥者:彭德怀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开服缅甸战场,戴安澜在此殉难。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时间:1945年4月;地点:延安;主要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
上海市历史会考复习考纲第五册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会考考纲中国史部分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B1.中英两国社会状况差异中国:(1)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盛极而衰;(2)经济: 依然保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3)文化: 实行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禁锢民主思想(4)对外关系: 实行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5)社会: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危机四伏。
英国:(1)政治: 形成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政体,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发展;(2)经济: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建成了现代工业体系,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3)文化: 启蒙思想勃兴,成为社会变革发展的思想动力;(4)对外关系: 海外贸易和全球殖民扩张,号称“日不落帝国”;(5)社会: 长期保持着宽松稳定的局面。
2.鸦片走私(1)背景:19世纪40年代前正常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2)鸦片泛滥造成的危害:摧残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3)结果:道光帝命林则徐往广东禁烟二.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A时间:1839年6月虎门海滩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三、《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A: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时间: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内容(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洋银(3)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4)其他: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四.南京条约的影响C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开创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此后百年间,列强威逼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迭遭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
1、社会性质: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结构:五口通商后,列强除继续向中国走私鸦片外,还通过通商口岸对华倾销产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上海市学业水平等级考(会考)历史第一册考纲知识点整理
第一册考纲第一课、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楔形文字A,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汉穆拉比法典》B: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意义:1、《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二课、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A:位于非洲东北部,今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贯穿全境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A,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笔和墨水,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A第三课、古代印度。
种姓制度B概况:分为征服者雅利安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被征服者土著(首陀罗)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评价: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023年上海中考历史考纲词汇(全)
2023年上海中考历史考纲词汇(全)第一节古代西方古代文明1. 亚洲2. 欧洲3. 非洲4. 美洲5. 大洋洲6. 阳春白雪7. 秦汉时期8. 西汉9. 东汉10. 魏晋南北朝11. 隋唐12. 宋元明清13. 封建制度14. 皇帝15. 王朝16. 封建社会17. 农耕文明18. 商业文明19. 城市文明20. 文化交流21. 文化传播22. 丝绸之路23. 百家争鸣24. 三教九流25. 诗经26. 楚辞27. 唐诗28. 宋词29. 元曲30. 明清小说31.32.33. 儒教34. 科举制度35. 明清科举36. 经典第二节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2. 奴隶制3. 封建制4. 农业经济5. 道家思想6. 墨家思想7. 儒家思想8. 法家思想9. 兵10. 郡县制11. 贵族12. 地主13. 内史外史14. 管仲15. 鲁班16. 鄂伦春17. G20峰会18. 商鞅19. 铁制武器20. 大规模水利工程21. 冰雪文化22. 衣食住行23. 巴黎圣母院24. 东北虎25. 强迫劳动26. 汉字文化27. 农历28. 音乐文化29. 曲艺文化30. 建筑文化31. 四大发明32. 文化瑰宝33. 国庆节34. 龙文化35. 盆栽文化36. 婚丧嫁娶37. 京剧文化38. 饱和生活39. 改革开放40. 近代学堂41. 科技文化42. 春节43. 清明节44. 五四运动45. 世界遗产46. 奥运会47. 世博会48. 亲情文化49. 劳动文化50. 打电话文化51. 地域文化52. 快餐文化53. 休闲文化54. 物质文化55. 父亲节56. 神农文化57. 牌坊文化58. 大唐盛世59. 地缘关系60. 艺术文化以上为2023年上海中考历史考纲所涵盖的词汇供参考。
上海市学业水平等级考(会考)历史第四册考纲知识点整理
第四册考纲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君主专制B形成背景:1、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王权的强化,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王权提供支持3、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贵族、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等)形成时间:15世纪下半叶,具体实例英法等国演变为君主专制影响:专制君主颁布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即新航路开辟的背景B:1、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黄金这种主要货币需求增加2、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3、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控制亚欧商路,地中海区域的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4、西欧各国君主的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5、科学技术尤其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对影响的评价,要注意: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与角度考虑会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
问题。
所以评价历史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辨证地分析问题,避免片面性。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A:发源地:意大利内容: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
二、宗教改革:主要代表人物A: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意义B: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天主教会,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
直接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上海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提纲重点
★ 第一部分 世界古代文明世界古代文明分布A :________B :_________C :_________D :________E :_________F :_________第一分册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分别指:西亚的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两河流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2、公元前3500-前3100年,苏美尔人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国家,成为文明的奠基者。
《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著名史诗,是至今保存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是用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泥版文字)写成的。
3、《汉穆拉比法典》⑴、制定者:汉穆拉比;⑵、目的:有效规范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统治⑶、特点:以神的名义颁布(法典来自于神授);带有明显等级色彩,量刑不一;保存某些原始习惯法内容(如同态复仇、神明裁决)⑷、地位(历史意义或作用):A B CD EFA.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占有重要地B.全面维护统治集团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私有财产,严格规定各个阶层义务,严厉惩治社会犯罪,有效规范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统治;B.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1、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位置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自大致相当,尼罗河自南向北流经埃及全境。
2、古代埃及实施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集各种权力于一身,强化王权神授。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象征意义(或作用):⑴、象征着古代埃及法老至高无上的专制权威;⑵、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⑶、展示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成就4、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纸草成为最为普遍的书写材料1、种姓制度⑴.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⑵.特征是理论上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各自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⑶.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1、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出独特的美洲古代文明,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2、玛雅文明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主要贡献是从野生植物中培植玉米、西红柿、烟草、马铃薯、可可等40多种农作物,极大丰富和改善人类的生活。
上海市学业水平等级考(会考)历史A要求
第一册A要求(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2)楔形文字(3)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4)法老专制统治(5)金字塔与来世信仰(6)象形文字和纸草(7)佛教的创立、经典;传播(8)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的名称(9)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10)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11)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征;(12)“古典时代”(13)《荷马史诗》;(14)哲学与史学(15)罗马共和国的开始(16)罗马帝国(17)基督教的创立、经典、成为罗马帝国国教(18)“十二铜表法”(19)“公民法”(20)伊斯兰教的产生:伊斯兰教创始、经典(21)封建制度的产生和确立的时间;“采邑改革”及影响(22)庄园的特点(23)城市的自治第二册A要求(1)原始农耕(2)炎黄传说(3)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4)《礼记·礼运》中的夏朝(5)二里头遗址(6)方国联盟(7)青铜器与甲骨文(8)西周的建立;(9)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10)礼乐制度(11)战国七雄;(12)商鞅变法;(13)大一统帝国的建立(14)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15)西汉的建立(16)汉承秦制;(17)布衣将相之局。
(18)文景之治(19)汉武帝加强皇帝集权的主要措施(20)对西域领土的拓展(21)东汉的建立、(22)柔道政策(23)东汉豪强地主(24)赤壁之战,(25)三国鼎立格局的最终形成(26)南北朝政权的更替(27)南方经济的发展(28)隋朝的建立和唐朝的建立(29)“贞观之治”和唐蕃关系;(30)“开元盛世”(31)丝绸之路(32)遣唐使第三册A要求(1)北宋的建立(2)科举制的完善:(3)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局势(4)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5)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6)海上丝绸之路(7)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与传播(8)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9)《梦溪笔谈》(10)宣政院,澎湖巡检司(11)明朝建立(12)厂卫机构(13)清的建立与清军入关(14)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15)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诸种表现(16)《四库全书》;文字狱(17)朝贡贸易的特点(18)葡萄牙人占据澳门(19)翻译《几何原本》第四册A要求(1)新航路开辟的简况(2)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代表人物、内容(3)马丁·路德(4)议会与国王的斗争(5)启蒙思想家(6)《独立宣言》(7)法国大革命爆发(8)《法国民法典》(9)蒸汽机;(10)“世界工厂”(11)“血汗工厂”和社会立法(1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13)《共产党宣言》(14)德国的崛起: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15)电力时代(16)内燃机的发明(17)垄断(18)列强瓜分世界;(19)殖民体系的形成。
上海市学业水平等级考(会考)历史第三册考纲知识点整理
第三册考纲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北宋建立A: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
2、文官体制B:背景(鉴于武将拥兵自重历史教训)内容军事方面(“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实行内重“强壮禁军守中央”外轻“老弱厢军守地方”方针;更戍法防止武将拥兵)政治方面(“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
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
)3、科举制的完善A制度、规则的完善(设“解试、省试、殿试”三级;创设“弥封”“誊录”保证考试公平、公正)内容的完善(增加策论考试)影响:为宋朝选拔大量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全部要求为A)1、辽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2、澶渊之盟: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间的战争状态,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3、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
1043年形成了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
4、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5、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攻入宋都开封,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
6、南宋建立:1127年,钦宗之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
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
7、大蒙古国的建立: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
8、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定国号为“大元”。
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9、南宋灭亡: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
1279年,元军在厓山一役中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1、海上丝绸之路A:(1)兴起的原因: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
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血政策”;三次王朝战争
B
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A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和作用
A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锁国令”;培理叩关
A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C
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及贡献
B
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
B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上海等级考历史新考纲
基础型课程
一、世界古代文明(等级考不考,仅合格考考)
课程内容
学习水平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学习要点
古代两河流域
王国的兴衰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A
西亚两河流域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国家
A
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
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
B
《汉穆拉比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C
古代埃及
A
西欧一体化的作用与影响
C
六、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
课程内容
学习水平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学习要点
从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届人民政协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作用
B
开国大典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C
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A
抗美援朝战争起讫时间
A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B
西安事变
B
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淞沪会战;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B
正面战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
B
徐州、武汉会战
A
百团大战
A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
B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B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五四运动
B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中共“二大”的意义
C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中共“三大”的主要内容
B
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
B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
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
A
国共分裂与抗战开始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
A
东北易帜
B
“废两改元”;法币改革
A
改订新约的内容及作用
C
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及作用
D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B
《独立宣言》
B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C
《合纵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
C
法国革命
法国革命的爆发
A
《人权宣言》
C
《法国民法典》
C
工业社会的来临
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C
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C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A
清末新政的评价
B
辛亥革命与
清王朝覆灭
兴中会的成立
A
同盟会的成立及意义
C
武昌起义
A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
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
C
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
共和初创与军阀割据
社会习俗变革的主要内容
A
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A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主要人物
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C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
B
民族交流与融合
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A
孝文帝改革
C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
A
三省六部制;政事堂
C
科举制的内容与作用
B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C
唐蕃关系
A
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A
中外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国际大都会长安
B
“遣唐使”
A
两宋的繁荣与
元的统一
文官体制
北宋的建立;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A
西学东渐的主要渠道
A
早期维新思想家代表人物
A
甲午战争与戊戌维新
甲午战争的原因、主要战役
A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C
《时务报》与《天演论》
B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结果及影响
C
辛丑条约与清末新政
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
A
“门户开放”政策
B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
A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C
清末新政的举措
B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C
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
A
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首次召开,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B
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特征及其影响
D
王权与教权
西欧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C
二、中国古代文明
课程内容
学习水平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学习要点
从史前时期到
殷商社会
C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D
苏联的立
A
“大萧条”中的
资本主义世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柯立芝繁荣”
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B
罗斯福新政
国家调控经济
C
社会保障措施
资本输出对殖民扩张的影响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欧美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
B
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萨拉热窝事件
A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A
战争结果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B
凡尔赛—华盛顿会议
C
国际联盟
A
文官体制
C
多民族政权的并存
澶渊之盟
A
靖康之变和南宋建立;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
A
榷场
B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
A
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A
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B
海上丝绸之路
A
辉煌的科学技术
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
B
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
B
沈括与《梦溪笔谈》
B
行省制度
大都
A
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C
明朝的兴亡与
清前期的余晖
皇权的强化与内阁制度
朱元璋建立明朝
A
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C
明末社会危机农民起义
清的建立;清军入关
A
康乾盛世
军机处的设立
C
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C
商业繁荣的表现
A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A
明清海外贸易与对外贸易政策
朝贡贸易的特点
A
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
B
阿兹特克文化
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是古代美洲文明之一
A
印加文化
南美的印加文化是古代美洲文明之一
A
古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
A
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古典时代”
B
“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的两个里程碑
B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核心;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
C
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B
两种命运的决战
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重庆谈判
A
内战爆发
A
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A
解放战争的进程与胜利
战略反攻的开始
B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C
五、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世界
课程内容
学习水平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学习要点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雅尔塔会议
B
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
C
联合国
D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现代工厂制度
C
社会主义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代表
A
马克思与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标志和作用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美、德、俄、日
的崛起
美国成为“两洋国家”
A
南北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B
《宅地法》、《解放宣言》;南北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B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A
浦东开发开放
A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
C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B
“汪辜会谈”;《反分裂国家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