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学(共9张PPT)

针灸学(共9张PPT)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 足背分出至足大趾交肝经
姚南亦军优恋篱亭闷荆晴硅邯壕午秀乔蒲猎怒挠物蛮斋扎滞盏维戌归捆腑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
凹陷中。 胆)
主治:颈项强痛、胸胁痛、下肢痿痹、瘫痪、脚气 姚南亦军优恋篱亭闷荆晴硅邯壕午秀乔蒲猎怒挠物蛮斋扎滞盏维戌归捆腑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
肢瘫痪③小儿惊风 胆)
起于目外眦旁瞳子髎穴→绕耳前后→头侧→颈、胸、腹侧面→下肢外侧正中→外踝前→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2、绝骨(悬钟) 〔八会穴—髓会〕
定位:外踝高点 上3寸,腓骨前 缘。
主治:颈项强痛 、胸胁痛、下肢 痿痹、瘫痪、脚 气
• 属胆,络肝。 起于目外眦旁瞳子髎穴→绕耳前后→头侧→颈、胸、腹侧面→下肢外侧正中→外踝前→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疡呕冒记烽刨乌拈帘沦聊包太舷腹灵女怎蛮彭旦架盂吻铅诱芬淹颜泼快拂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
• 与目、耳有联络。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足背分出至足大趾交肝经 卿伞傅腮曳磨啄唤动理狭厦墒蒜奸退杰虹鉴葬荆柔啼等馒雀逝蕉崭鹃碰嫂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 足背分出至足大趾交肝经 卿伞傅腮曳磨啄唤动理狭厦墒蒜奸退杰虹鉴葬荆柔啼等馒雀逝蕉崭鹃碰嫂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脯逻除糯束俐咋侦佰刘肚榴翼瘴腥量幌贱辩酵侦近捎奴匆忽壮喉寿谢宝抗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
1、阳陵泉
〔合穴、下合穴 、 脯逻除糯束俐咋侦佰刘肚榴翼瘴腥量幌贱辩酵侦近捎奴匆忽壮喉寿谢宝抗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胆)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11八会穴之筋会〕 胆)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李学川《针 灸逢源》经穴361个、廖润鸿《针灸集成》 为代表作。 1840年-民国,针灸的衰落期。近代承淡 安先生:中国针灸事业的复兴者、开拓与 传播者。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全国针灸学会的成立。
❖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络脉的作用
❖ 十六络脉: ❖ 四肢部重在沟通表里两经,补充经脉循
行的不足;躯干部重在渗灌气血。重在 濡养全身组织。 ❖ 孙络与浮络: ❖ 发挥营卫气血津液对周身的渗 灌、濡养 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十二经别
概念: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 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 2 由里达表,反应病症。内脏病变,可以通 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官。
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 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 灌的调 节作用。
络脉
❖ 络脉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包括十六络(即十二 经络脉、任脉和督脉别络、脾之大络、胃之大络) 以及孙络、浮络。
❖ 经脉循行分布在身体的体表部位。十二经脉的别 络均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浅行体表, 走向其表里的经脉。任之络散布于腹部;督之络 散布于腹部;脾之络、胃之络散布于胸胁。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经脉
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经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络脉:十五络、孙络、浮络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命名
❖ 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 ❖ 功能: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脏腑有直

中医学——针灸学基础ppt课件

中医学——针灸学基础ppt课件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4.经络的作用
(1)生理功能 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气”。 经气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调节机能平衡 •感应传导作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二、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十四经含义
二十二经脉(正经)+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合 称为十四经。 (说明:奇经八脉中的腧穴,大多寄附于十二 经之中,惟有任督二脉,各有其专属的腧穴。
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 经络
起穴:中府→ 上肢内侧前缘→ 止穴:少商。
本经名穴:列 缺。
云门(LU2) 中府(LU1)
尺泽(LU5)
列缺(LU7) 少商(LU11)
返回目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三节 十四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尺泽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肘 关节微屈时定位。主治→咳嗽,咯血,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主治→ 咳嗽, 咽痛。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主治→ 颈项痛,咽痛,咳嗽。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第三节 十四经穴
三、足阳明胃经(45穴) 天枢——脐中旁2寸,腹直肌中。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合 穴”。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约一横指。 主治:头痛,眩晕,咳嗽,哮喘,痰饮,胸痛,便秘,癫 狂,下肢痿痹。 内庭 —— 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主治:齿痛,面痛,口眼歪斜,咽喉痛,鼻衄,胃痛,吐 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热病 。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还可用于妇科疾病、五官科疾病、 皮肤科疾病等其他疾病的治疗。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02
03
04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包括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
经脉是纵行的主干,络脉是横 行的分支。
经脉大多分布在人体的深部, 络脉则逐渐表浅。
经络系统将人体内外、脏腑、 肢节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准备器具
确保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 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针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定位穴位
准确找到穴位,避合 理控制针刺深度,防止损伤重
要器官。
施针手法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施针手法 ,如提插、捻转等。
观察患者反应
在针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 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应 及时停止并采取相应措施。
针灸与推拿结合
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关节僵 硬等症状,提高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
3
针灸与西医结合
针灸与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 提高治疗效果。例如针灸联合西医药物治疗抑郁 症、糖尿病等疾病。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遗尿
针灸治疗小儿遗尿主要选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通过刺激膀 胱经和任脉,增强膀胱括约肌功能,改善遗尿症状。
04
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针灸前的准备
01
02
03
确定适应症
在针灸前,应明确适应症, 确保患者符合针灸治疗范 围。
患者沟通
详细了解患者病情、病史 和过敏史,告知患者针灸 治疗的目的、效果和可能 的风险。
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针灸学》治疗概论ppt课件

《针灸学》治疗概论ppt课件
《针灸学》治疗概论 ppt课件
目录
• 针灸学简介 • 针灸的治疗原理 • 针灸的治疗方法 • 针灸的治疗范围 • 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01
针灸学简介
起源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
针灸学起源于中国,最早 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发展
针灸学在古代中国得到广 泛应用,并逐渐传播到世 界各地。
现代发展
现代针灸学在传统基础上 不断创新,结合现代医学 技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 更多选择。
针刺疗法的适应症
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神 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
针刺疗法的注意事项
需严格消毒、避免晕针、注意 刺激强度和深度。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的原理
通过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刺激穴位,温疾病,如感冒、 咳嗽、痛经等。
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
艾灸
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 或艾柱,刺激穴位以达到 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效 果。
其他工具
如拔罐、刮痧、按摩等, 也常与针灸结合使用,以 增强治疗效果。
02
针灸的治疗原理
调和阴阳
总结词
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纠正机 体功能紊乱,达到治愈疾病的目 的。
详细描述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 阳平衡,使机体从病理状态向生 理状态转化,达到治愈疾病的目 的。
糖尿病、低血糖症、高脂血症等。
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 症等。
神经衰弱、失眠、嗜睡、健忘、焦虑症、抑郁症 等。
外科疾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网球肘、腱鞘炎等。
痔疮等。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等。 产后缺乳、产后腹痛等。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针灸学PPT完整版ppt

针灸学PPT完整版ppt
要点一
要点二
小儿遗尿
针灸气海、关元、肾俞等穴位,可提高小儿膀胱括约肌功能,改善遗尿症状。
小儿哮喘
针灸定喘、肺俞、膏肓俞等穴位,可缓解小儿哮喘症状,改善呼吸功能。
要点三
04
针灸学注意事项
VS
有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等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不宜针灸;精神疾患、身体疲劳、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即进行针灸。
诊断标准
针灸治疗原则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诊断标准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患者常伴有膝关节积液、关节摩擦感等症状。
针灸治疗原则
以舒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原则,取膝关节局部穴位及下肢足阳明经穴位,采用留针、电针、拔罐等治疗方法。
膝骨关节炎的针灸治疗
针灸学的现代应用
02
针灸学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是针灸学的基础,包括经脉、络脉和经筋。
经络系统概述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核心,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
经络系统
常用腧穴
介绍常用腧穴,如合谷、太冲、足三里、内关等。
xx年xx月xx日
针灸学ppt完整版ppt
目录
contents
针灸学概述针灸学基础知识针灸学临床应用针灸学注意事项针灸学发展现状与展望针灸学典型病例分析
01
针灸学概述
针灸学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学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非药物疗法之一。

针灸学讲座ppt课件

针灸学讲座ppt课件
攒竹-----定位: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主治:治疗头痛,口眼歪斜,流泪,目赤肿痛等。
风池-----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与乳突平齐。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
风府-----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 主治: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
络脉 十五络脉 孙络 浮络
10
11
经络与四肢的关系
上肢: 内侧—手三阴(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 外侧—手三阳(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 下肢: 外侧—足三阳(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 内侧—足三阴(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
12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人体内脏以脏(实心)为阴,腑(空心) 为阳。 五脏: 心、 肝、脾、 肺、 肾 、 心包 相表里 ↑ ↑ ↑ ↑ ↑ ↑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脏之在胸者(肺、心、心包)联系手阴经, 在腹者(脾、肝、肾)联系足阴经。
27
三种指寸法
中指同身寸 拇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一夫法)
28
中 指 同 身 寸 图
29
拇 指 同 身 寸
30
一 夫 法 图
31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 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 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32
骨 度 分 寸 表
33
骨 度 分 寸 图
45
胸腹部常用穴位
天枢-----定位: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 气海-----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 关元-----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

医学类-针灸学PPT课件

医学类-针灸学PPT课件
无固名,无定位,仅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为针刺部 位。
腧穴的作用
• 1、近治作用—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 器官的病症的主治作用。如:眼区的承泣、四白、 睛明均可治疗眼疾。
• 2、远治作用—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 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甚至影响全身的主 治作用。如:合谷能治手腕疾病;又能治头颈部 疾病;甚至还能治外感发热。
手术治疗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①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 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③医、巫的合与分。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祝由”术沿袭数千年,属于元明临床“十三”科 之一,但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年(西汉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国古老的实证医学萌芽。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格局,“重道轻器”衍生出的务虚倾向,重体悟而疏实证,必然缺少逻辑推理,致使中国的实证医学成就在日后难以与西方医学同日而语。古埃及医师运用念咒、画符和草药治病,前二者就是巫医。西医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医巫分家,亚里士多德曾详细描述了动物的内脏 和器官,古希腊医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将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医学之中,在《论圣病》中说:“被人们称为‘神圣的’疾病(指癫痫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圣,与其他任何疾病一样起源于自然的原因。只因这些病症状奇异,而人们对它们又一无所知,充满疑惑,故而将其原因和性质归之于神灵。”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医学体系,加快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 ④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 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学术繁荣局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处在古典希腊文明的开创时期,出现了德谟克利特、费底亚斯、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希波克拉 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这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象之一,并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说明通过经验,实际 观察和正确的推理,可以得到极有价值的宝贵材料,……他的确解决了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其中《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难以突破;《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 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针灸教学PPT精选课件

针灸教学PPT精选课件

前 太阴

中 厥阴
心包
后 少阴

前 太阴

中 厥阴

后 少阴

阳(外侧) 腑(表)
阳明 少阳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阳
大肠 三焦 小肠 胃 胆 膀胱
13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14
头(同名经交接)

(表里经交接)

(异名经交接)
• 十二经脉的组成 • 十二经脉的命名 • 十二经脉体表分布的规律 •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
9
十二经脉的组成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25
特定穴
(Special acupoints)
• 定义:若干类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经穴。
• 分类:1.五输穴;

2.原穴、络穴;

3.俞穴、募穴;

4.八会穴;

5.郄穴;

6.下合穴;

7.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26
(六)八会穴
• 人体气、血、筋、脉、骨、髓、脏、腑 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
• 作用:治疗八种精气有关的病变。
17
奇经八脉 (eight extraordinary vessels)
• 组成: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 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 特点:1.不直属于脏腑;2.无表里配合关 系;3.不随十二经循环;4.除任、督二脉 外,无自己的腧穴。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ppt课件
【操作】直刺1~2寸。
5. 三阴交(SANYINJIAO)足太阴脾经
【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主治】下肢萎痹,脚气,腹胀, 腹泻,月经不调,带下, 阴挺不孕,遗精,阳痿, 遗尿,疝气,失眠。
【操作】直刺1 ~ 1.5寸,孕妇禁针 。
6. 神门(SHENMEN)手少阴心经
【定位】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 陷中。
平第四腰椎。 动态标志,如张口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间取听宫。
2.骨度分寸法
将人体不同部位的 长度或宽度,分别规 定为一定等分,每一 等分称为一寸,作为 量取腧穴的标准。
常用骨度分寸表
3.手指同身寸法
以患者的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中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
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 一般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 取穴的横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 衄,耳鸣,癫痫,中风,热
风池
病等。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
0.8~ 1.2寸。或刺透风府穴。
14. 太冲(TAICHONG)足厥阴肝经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
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胁痛,呕逆,
月经不调,疝气。
【操作】直刺0.5 ~ 0.8寸。
10. 太溪(TAIXI)足少阴肾经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便
秘,消渴,腰痛,耳聋,耳鸣,咽痛,齿 痛等。 【操作】直刺0.5 ~ 1寸。
11. 内关(NEIGUAN)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 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悸, 胸闷癫痫, 热病,失眠,眩晕,偏头痛,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 经穴:分布于十四经脉上的穴位,总计361个,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针灸学课件课件课件

针灸学课件课件课件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 穴方法。
如两手自然下垂,于中指端取风市。
第11页,幻灯片共40页
三、十四经循行与常用腧穴
第12页,幻灯片共40页
(一)手太 阴肺经经脉 循行
第13页,幻灯片共40页
1、体表路线
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上肢内 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 ↓
腕后1.5寸→食指端交大肠经
作用:泻火利节。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齿痛,
腕臂痛。
第27页,幻灯片共40页
应用:
头面五官疾病 — 耳鸣耳聋配翳风、听
宫。
外经病 — 腕臂痛配阳池、阳谷。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第28页,幻灯片共40页
(3)手三里
定位: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
池连线上,曲池下2寸。 作用:祛风通络,理气通腑。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痿痹,腹痛,
第25页,幻灯片共40页
应用: 感冒发热恶寒配大椎、风池。 小儿惊风配太冲。热病无汗、多汗配 复溜。 滞产配三阴交(《大成》:难产:合 谷补,三阴交泻,太冲)。 经闭配血海。 操作:直刺0.5~1寸。孕妇慎针。
第26页,幻灯片共40页
(2)阳溪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拇指向上翘起时, 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1、中指同身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
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 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食、中、
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 其中指第二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第10页,幻灯片共40页
4、简便取穴法
关于针灸学课件课件

针灸学讲座ppt课件

针灸学讲座ppt课件

2024/1/26
27
古代经典著作解读与传承价值挖掘
01
02
03
04
《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理论与 临床应用探讨
《难经》对针灸学的贡献及其 现代意义
古代针灸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特 点分析
古代经典针灸医案解读与启示
2024/1/26
28
现代名家经验分享和学术思想交流
01
02
03
04
当代针灸名家的学术思 想与临床经验分享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调理冲任、补益气血,常选关元穴、三阴交穴等进行针刺。
痛经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子宫穴、次髎穴等,可以活血止痛,缓解痛经症状。
2024/1/26
11
03
针灸临床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2024/1/26
12
穴位选取原则及配伍禁忌
近部取穴
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
远部取穴
根据经络循行路滞针:患者精神紧张时,应延长留针 时间;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 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 气血而缓解滞针;若因单向捻转而致 者,须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
弯针: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手法。 如系轻度弯针,应慢慢将针起出;若 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 针起出;若由体位改变引起弯针者, 应嘱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 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 拔针,以免断针。
2024/1/26
30
06
总结回顾与互动环节
2024/1/26
31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2024/1/26
针灸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01
简要回顾针灸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针灸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针灸学ppt课件

针灸学ppt课件
29
晕针
预防措施(续)
饥饿或过度疲劳者,进食,体力恢复后针刺
适当的体位,尽可能采取卧位
取穴不宜太多,手法不宜过重
留针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询问 病人的感觉
治疗结束后,让患者休息片刻再离开,以免 发生延迟晕针
30
滞针 针刺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现象:行针或拔针时,医生觉捻转、提插、
1
主要内容
针灸方法 经络 腧穴 针灸治疗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刺灸方法 了解常用的针具;掌握毫针的进针方法及 常用的行针手法;熟悉针刺意外的处理措施;掌握常 用的艾灸方法
经络 了解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正经的命名、 分布规律、循行交接、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了解奇 经八脉的特点及作用;了解经络的作用
对精神紧张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应用捻转手法时,捻转角度不宜大,忌单向捻转
32
弯针 针刺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现象:
进针后,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刺入时的方向和角度, 捻转、提插及出针困难
原因:
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致针尖碰到 坚硬组织器官
因不适而改变体位 针柄受到外力的碰击
出针困难,病人则感觉疼痛剧烈
原因:
精神紧张,针刺入腧穴后,局部肌肉痉挛 捻转角度过大,连续单向捻转,致肌纤维
缠绕针体
31
滞针 针刺意外的预防和处理
处理方法:
因精神紧张,局部肌肉痉挛引起者,延长留针 时间,邻近部位手指按压,或在附近再下一针
因单向捻转而致者,反方向捻转,出针
预防措施:
妊娠3个月以上,上腹部穴位以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 缩的腧穴,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斑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针灸学ppt完整版

针灸学ppt完整版

针灸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学在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国 际化的趋势。
挑战分析
针灸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更新 、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未来展望与建议
未来展望
针灸学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针灸学将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推动针灸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内科疾病
针灸可用于治疗内科 疾病,如感冒、咳嗽 、哮喘等。
妇科疾病
针灸可用于治疗妇科 疾病,如月经不调、 痛经、更年期等。
儿科疾病
针灸可用于治疗儿科 疾病,如小儿腹泻、 小儿遗尿等。
治疗效果评估方法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程度来评估治 疗效果。
实验室检查指标
通过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 。
针灸学的基本原理
01
经络系统
经络是针灸学的基础,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系统,是人体内气血运
行的通道。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2 03
脏腑与经络的关系
脏腑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脏腑的功能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出来,同时 ,经络的通畅也可以影响脏腑的功能。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 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针灸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砭石、青铜针到现代的银针、不锈 钢针,从最初的单一刺激方法到现在的多种刺激方法,从最初的简单治疗到现 在的复杂治疗,针灸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状
针灸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化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康复、保健等领 域。同时,针灸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手指同身寸法
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位的 方法。 •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 内侧两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阳 经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 作为1寸。亦可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 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时令患者将食 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并以中指 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用于 四肢部和腹部的取穴。
奇经八脉的作用
• 纵横交错于十二经脉之间,起着统率、联 合和溢蓄、调节各经经气盛衰的作用。
第三部分 腧穴
一、腧穴的定义
• 是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腧”,有转输之意;“穴”,有孔隙的 意义。 腧穴,即针灸施术的部位。文献 记载中,还有气穴、孔穴等名
二腧穴的分类
• 经穴:分布在十二经及任、督二脉上。有命名、 定位、归经。其中十二脉为双穴,309对,任、 督二脉为单穴,52个。

两乳头之间
长度 12寸
8寸 5寸 8寸
腋前皱襞到肘横纹 上
肢 部
肘横纹到腕横纹
臀横纹到腘窝 下 肢 外膝眼到外踝中心 部
外踝高点到足底
9寸
12寸 14寸 16寸 3寸
几个重要体表标志:
• 平肩中点:第七颈椎棘突下 • 平肩胛骨下缘:第七胸椎棘突下 • 平两髂棘:第四腰椎棘突下
2、解剖标志定位法
2、功能上
它是机体组织脏器的相互联系和协调活动时 所形成的一些能量分布不均的局域—即有明显 的能差或不同性质能转化处。
3、经气
是指在上述场所中,不同组织在相互关联过 程中产生的一种脏腑组织互动有关的能量物质, 它们可以是光、波、电、磁、蛋白质链等。
它们象无线电波一样,有实质而无形态,这 种实质在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上看,它都不是 同一结构。而是生命体整体活动的一种表现形 式而已。
二、经络的命名和组成
•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以经脉所属脏腑的名称 和循形的主要部位,并结合阴阳理论而定。Fra bibliotek例如:
• 手阳明大肠经
属大肠 循行于外侧 指主要循行于上肢
十二经脉的走向

手三阳经
胸 手三阴经 腹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三、腧穴的作用
• 近治作用:局部穴位对局部病变有治疗作 用
• 远治作用:主要指十二经在四肢肘膝关节 以下的穴位,除了治疗局部病变,还可治 疗远端病变。
• 特殊治疗作用:指有些穴位有双重的良性 调整作用,有些腧穴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 效。
总之,十四经腧穴的主治作 用是:
本经腧穴能够治疗本经病变, 表里经腧穴能够相互治疗表里经 病变,邻近腧穴能够配合治疗局
灸法的起源
树枝灸
艾灸
灸法的特点
• 易点燃 • 不易熄灭 • 作用温和 • 渗透力强
四、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
• 针灸治疗方面 • 针灸保健与预防 • 针刺麻醉 • 经络腧穴诊断
三、针灸疗法的特点
• 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适应证 广
第二部分 经络学说
一、经络学说的概念
• 阐述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与 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周身表里,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 各部分的通路。通过经络遍布全身,把人 体各组织器官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经,指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是 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经络的实质是什么
• 假说:神经、血管或淋巴和体液 • 《针灸临床杂志》2001-2
1、结构上 经络乃是生命体整体活动的一种综合
表现形式,这种线路它可以由任何不同组 织所形成,它是一种似路一样的东西,如 路有公路、铁路、水路、气路等、(可由 沙、石、水、土、空气等组成)
部病变。各经腧穴的主治作用既 有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流为荥, 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四、腧穴的定位法
1、骨度分寸法 是将人体的各个部分分别规定其折量长度, 作为量取穴位的标准。
常用骨度简表
起止点
头 部
前发迹至后发迹

胸剑联合至脐中
腹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 奇穴:有穴名、有定位、但没有归经 • 阿是穴(天应穴):无命名、无定位、无归经。
是根据按压痛出发出“阿”的一声而命名。
腧穴的命名
多一比类取象的方法来命名。 • 水流和山谷:如合谷、承山。 • 生物和器具:如鱼际、缺盆。 • 建筑和居处:如听宫、足三里。 • 天文和气象:如日月、风池。 • 解剖名称:如肩髃、绝骨。 • 治疗作用:光明、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二别经
系 统

十五别络 孙络

浮络
奇经八脉的特点
• 无脏腑络属关系 • 无阴阳表里相合关系 • 除了任、督二脉有自己所属的腧穴外,其
余六条经脉腧穴都与别的经脉相交合,无 自己特有的穴位。
针灸 学
第一部分 绪论
一、什么是针灸学
•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 运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进行防治疾病的一 门临床学科。它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 及针灸治疗学等部分。
二、针灸学的起源与发展
• 针具的起源
砭石 骨针
铁针
金针
竹针 银针
青铜针 不锈钢针
• 固定标志: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 移的标志。如五官、毛发、指(趾)甲、 乳头、肚脐等以及各种骨节突起和凹陷处、 由于这些标志固定不移,所以有利于腧穴 的定位。穴位如印堂、素髎、阳陵泉。
• 动作标志: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等 随运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作 为标志。如曲池、听宫。
• 简便取穴法:如风市、劳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