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而无用灵魂———杨玉良校长
【最新2018】自由而有用——复旦杨玉良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自由而有用——复旦杨玉良校长的毕业典礼致辞自由而有用——复旦杨玉良校长在XX年的毕业典礼致辞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上午好!我相信,诸位同学此时此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
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恨。
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
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
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无论你们藏有怎样的感受,激动还是怨恨,这一切都将成为复旦历史的一部分,并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今天在场的和没有在场的家长们以及中学的老师和校长们。
四年前,他们怀着对复旦大学的信任,把你们送到复旦。
今天,当你们走出这所学校,对于你们的未来充满期待的,除了他们,还有你们在大学的老师们,还有你们的母校——复旦大学。
此时此刻,我不想努力地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
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
我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还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阐述。
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我相信许多学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是否有的同学在省察时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了光阴。
即便是有,也不用过分地伤感,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
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也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杨玉良校长
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也感到愤怒。学生低头捡帽子难道是她自己错了吗?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自己,是小题大做吗?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也许你们就会连夜找人印将出来!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一个人的冷漠引起了另一个人或者一批人的失望,心灵的底线一退再退,那么最后也就退到校长这里,然而校长无处可退。这样,我们怎么能够期望所有的复旦人自觉地去守护复旦的心灵?在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是,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
一百年前,两位复旦公学的同班同学分别留学欧美,年龄可能比我们在座的还要略小一点。一百年后,两人分别作为中国的人文和科传颂。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陈寅恪先生,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言说成为温家宝总理一生所崇尚的格言。他还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应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
你们在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的同时,也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复旦充满期待。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对同学们说,希望我们复旦学子走上社会,不要做高高在上、漠不关己的批评者,要努力做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对2011届的毕业生,我也怀着同样的希望。我相信你们走上社会,一定会以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养护社会的心灵,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并和以往不同。这也是复旦的心灵和想象力在全社会的延续!
那些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那些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作者:念小暖来源:《高考金刊·理科版》2014年第07期复旦大学的名字,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钆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第一次读到这首《卿云歌》时,我还在高三的题海中苦苦挣扎,而今,我已在复旦的校园里行走了四个春秋。
四年里,我感受了复旦的气质,晕染了复旦的光辉,见证了这所百年学府不断的成长,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复旦人。
何为复旦人?复旦人,有其独有的气质,有其引以为傲的“小资”情调,亦有胸怀国家、放眼天下的气度。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边走路边唱歌的女生的话,那她八成是复旦的。
因为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么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来。
没错,当你行走在复旦校园巨大的香樟树下,随便问一个过往的复旦学生:“复旦的精神是什么?”你得到的答案一定是: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自由,在今天依旧是一个说起来太简单,而实践起来又太不易的事,却是一代又一代复旦师生们努力追寻的东西。
复旦的校歌里有这么一句话:政罗教网无羁绊。
复旦大学自创校以来,就将思想的自由、学术的独立看作立校之本。
自由,就是在复旦校园里,容得下热火朝天的马克思主义研讨小组,亦容得下目光冷峻的时代批判群体;就是在面对学术时,学生“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态度。
在某一次的新生入学大会上,杨玉良校长告诉我们:“你们完全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老师。
你们更是可以毫无保留地来质疑校长。
”自由是对学生思想独立源源不断的鼓励与支持。
而有趣的是,复旦人坚持的不单单是“自由”,而且还是“无用”。
这在不了解的人听来,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强调“经世致用”,为何复旦人却偏要追求无用、并以“无用”为傲?如今的社会,功利主义越来越成为主流,成功意味着“有用”。
然而,所谓的“成功”背后有多少人真正快乐?有多少人对失落、悲伤的人怀有怜悯?有多少人懂得去爱别人?有多少人到年老时能对这一生所做过的种种选择问心无愧?在复旦,我们接受到的教育是这样的:有很多“成功者”,他们身上的光环让人眩晕、让人着迷,也让人羡慕。
复旦大学: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复旦大学: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作者:谢铭来源:《求学·理科版》2011年第09期在复旦大学周围,你能找到全上海最高档、最精致的小店或咖啡馆,这是复旦学生喜欢的驻留地。
如果说北大人踌躇满志,清华人埋头苦干,那么复旦人则宛若行云流水,敏捷、细腻,精致、闲适。
走在复旦的校园里,你随时可能收到制作精美的宣传单,或许是复旦剧社在相辉堂上演《暗恋桃花源》,或许是爱尔兰乐团在东宫奏响交响乐,又或许是某个外企高管在3108室讲述他的奋斗史。
如果你认识来自复旦的朋友,你会发现他们有的喜欢西餐、烛光和红酒,能说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而有的却钟爱雕花竹筷和景德镇细瓷碗的别致,会和你谈论苏东坡或者胡适。
来复旦求学,你可以跟着赖声川的故事穿梭在古代与现代之间,跟着角色哭与笑;可以将脖子靠在舒适的椅背上就这么发呆、幻想;可以听过某位成功人士的事迹后,热血沸腾地回去狂背GRE单词。
这就是复旦的“自由”,不同于北大的自由,它是一种摆脱传统、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上的自由。
正是这样的自由,复旦人也才获得了“无用”的灵魂。
他们不会刻意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不苛求外界的认同,而更注重自身的修养。
当然,复旦这种自由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学生上,也体现在学校、老师上。
比如复旦最具特色的通识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的课程不再是“固定套餐”,而是丰富多样的“自助餐”,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凡学校所有,你都可选择。
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那些所选专业不是自己真正兴趣的学生解决烦恼。
同时,也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
为了让理科生可以轻松地研读文学和历史经典、研究戏剧影视表演艺术,文科生能够充满兴趣地学习科技知识、培养科学创新和研究能力,通识教育的课程都是丰富多彩而又浅显易懂的,不会让学生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
也因此不少课程常常座无虚席,若想获得听课的好位子,不做好“占位大战”的准备是不行的,要是愿意站着听,那么也得提前进场,否则可能连门也进不了。
杨玉良在复旦大学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重温关于大学的常识——在复旦大学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发布时间:2012-09-11杨玉良2012年9月7日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大家好!今天,复旦又迎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青年,感谢你们选择了复旦!这些天,我在校园里走了走,看到大家的脸上,带着骄傲、憧憬和忐忑。
我能够体会各位同学的感受。
在我看来,开学与毕业是一所大学最具魅力的时刻,它充满了无穷的可能,孕育着各种希望。
所以,大学校长在开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也好像变成了一件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
这固然体现了社会对大学的关心,但我们不应忘记,大家更应该关注大学更为永恒的属性。
有些吊诡的是,那些永恒的东西往往都是常识,有些常识,哪怕重复千遍万遍也不会嫌多,尤其是当常识也被严重忽视的时候更是如此。
因此,在这样一个庄严的场合,我还是想和新同学们一起来重温某些关于大学的常识。
一、大学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常识问题,但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产生了不少糊涂思想。
对此,我实在不用说太多自己的话,因为我们的前辈早就清楚地表达过。
蔡元培先生说过:“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
”大学“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
”蔡元培先生认为的理想为:“一曰调和之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曰担负将来之文化(教育为播种之业,其收效尚在十年以后,决不得以保存固有文化为目的,而当更进一步之理想)。
三曰独立不惧之精神。
四曰安贫乐道之志趣。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而是集人才培育,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场所。
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各位为什么来上大学,上复旦?这似乎又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
对许多青年来讲,只要条件允许,上大学是一种理所当然;只要考分达标,上复旦也是理所当然。
至于为什么?或许不少学生和家长都会认为,要拿一个好的文凭,找一份好的工作,挣一份好的工资。
杨玉良校长在2013年复旦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杨玉良校长在2013年复旦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尊敬的毕业生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大家好!首先我当然要向各位表示祝贺,祝贺你们圆满的完成了学业,而且顺利毕业!我记得2009年1月,我回到复旦任校长,在座的各位学生是我迎来的第一批学生,所以我和大家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希望大家还记得在你们的开学典礼上,我曾经说过一句话。
我说:“学习就是你们来到复旦后的最为首要的责任”。
今天我自己本人回味这句话,感觉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在座各位讲的,也是对我自己讲的。
因此,我产生了一个灵感,觉得今天我的讲话可能是为了我自己来讲的,然后和各位一起分享。
所以,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应该是《这四年,我和你们一起成长!》。
回顾,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不想去回顾那些具体的小事情上。
比如说,学校为大家装了空调,免除了医学院往返校车的车费,……。
我更想讲的是,在这四年里,我得到哪些新的体悟,而这些体悟或许对你们的现在或者未来也会有一定的价值。
我首先想谈的是“关于理想和现实”。
这是我们天天要面对和承受的张力。
我一来到复旦大学任校长,在你们还没有进校的时候,就公开说过,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而且,我对复旦有着非常浪漫的想象,我认真描绘了我心目中的未来的复旦究竟应该怎么样。
同时,我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学子,我们都有理想主义的情怀。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需要仰望的人。
”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仰望星空的人应该是我们大学的教师,更是我们大学的学生们。
因为,如果我们的大学和大学的师生们都不仰望星空,那么这个民族的希望不会很大。
而且我真诚地认为,“仰望星空”就是我们这些在大学里的教师,尤其是你们在座的学生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
这四年当中,我和大家一起经历了许多许多的风风雨雨。
无论是学校,无论是国家,无论是这个既让人爱,但是有时候又让人失望的这个世界,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所以,我曾经有过一点遗憾,我相信我们当中的有些人对此会有更多的感受。
重塑精神,重扬理想——对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我一直说
。
有多大 的胸怀才能做 多大的
, 。 ,
上 所 有优 秀 大 学 的 长 处
作为 我们 的办 学
所大 学叫板
一一
也 就是 咱们 拿出来 比 一 比
一
事情 胸怀 没 到 啥都 不行 高风亮节 没有 了 知识分子 的骨气也 就没有 孔 曰
—
独 家策
泥
‘ ‘ 叼 洲 月
‘
到了 间拉锯
。
年代末 关键在 于
,
,
又一 次 反 弹
。
永远 在这 之 大学 一所
首先
。
,
要 办 一 所 真正 的 中国 的 大 学
。
, ,
这 是 非常重 要 的 在 这 中间要构建 一 种 非常
, ,
其次
,
又 是 世界一 流 的
,
的
但 只要 中 国经济继续发 展
。
只从离 任国 务 院学 位办 主 任
了
级生 人
。 , , 。
年 月
,
岁的 杨玉 良 回娘 家
, ,
“
”
,
重 回复
旦 当校 长
。
年前
。
他是 从 复旦
如今 重 回校
,
副校 长任上 离开北 上 京 城的
己 园的杨玉 良谦虚地 说 自 是 大学校长 一 年
“
杨 玉 良 是 一 个很 有决断力 和 执 行力的
、 ,
同
半 年 了 杨 玉 良在 复 旦 各种 场 合大谈 理念
,
就是没 有谈具 体做什 么
。
,
很多
。
人疑 惑地 看着他
其实
,
,
XX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稿: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
XX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稿: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XX届本(专)科生毕业典礼致辞同窗们、教师们、列位家长:大伙儿上午好!第一我要祝贺列位顺利完成学业,今天毕业了。
还记得四年前在迎接你们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四年后有一个事实是永久可不能改变的,教师们都会变得更老,可是咱们年轻学生会变得加倍成熟。
我那个地址说的“成熟”不是指那种丧失了纯真和热情的“左右逢缘”式的世故,而是指因聪慧和知识的增加带来的平复、理性和稳重。
或许,这才是毕业的真正含义。
咱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因此我在这儿或许能够用我的体会来猜想一下大伙儿此刻的心情。
毕业,让你们对学校存有一份依恋,不管你在那个地址碰着的是好事儿仍是坏事儿;毕业,也让你们对教师和同窗,不管是你们喜爱的仍是不喜爱的,不管是你们仰慕的仍是有一些非议的,都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情感。
毕业也会让你们兴奋不已,因为充满了对以后的向往,不管是好的仍是坏的,确信的仍是不确信的。
但是,我更相信毕业后的“成熟”,会让你们在兴奋后对以后会意存忐忑、焦虑和隐忧,或许这确实是金晓峰教师说的“伤感期”。
不知是哪位复旦学子留下的感言如此说道,“之于这所学校,咱们只是沧海的一粟,而它的烙印却常相陪伴咱们去到更多、更远的地址……”他(或她)用文字表达了对学校的依恋,但把自己的忧虑放进了省略号里。
事实上,所有人在走向成熟的进程中,焦虑往往是不可幸免的,因为他开始对自己和那个社会都有所期许。
美国心理学家在《少有人走过的路》这本书中写道:“人一辈子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咱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够实现人的超越,只要咱们明白人一辈子是艰巨的,只要咱们真正明白得并同意这一点,那么咱们就再也可不能对人一辈子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对一名知识分子而言,更是如此。
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讲,就像适才阿拉法特·居来提同窗所说的,你们已经成为一名知识分子。
2020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文档2篇
2020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文档2篇Speech document of President Yang Yuliang of Fudan U niversity in 2020编订:JinTai College2020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演讲稿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同时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本文档根据演讲稿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2020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文档2、篇章2:2020年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新生致辞文档篇章1:2020xxx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文档XXxxx大学校长杨玉良演讲稿:怀疑的年代,仍需要天真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个貌似有点矛盾的问题:是不是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知识越多,反而越应该设法找回我们人类本该有的天真?这里的“天真”所指的,恰如我们祖先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这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
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人类的天真。
我们一定要设法把它找回来,至少能够部分的找回来。
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天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受了更多的教育,并不表明就应该变得似乎高深莫测,其实此刻你更应该恢复人类的天真。
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去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道理,去探究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造化。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说:“研究的动力必然不是来自哲学问题,而是来自事情的本身。
复旦大学杨玉良人物
政管1004.学号:201027920402陈飞分析杨玉良2009年1月,杨校长踏上了复旦大学校长之路,本人花费了近2个小时,观看了杨玉良的生平,观看了他的一些言论,以及一些新闻,终于决定从杨校长着手,来开展我的作业,分析复旦这所中国第一所国人自办学府校长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以及对大学的看法,和学术方面的看法。
杨玉良,1952年出生于浙江海盐,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并留校工作。
1984年在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获博士学位,并荣获中国化学会首届青年化学奖。
1986年,留学联邦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成为国际著名学者Spiess教授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的博士后。
1988年,回到复旦大学工作。
1993年晋升教授。
1999年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一批特聘教授。
200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连续两次任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2008年度又被聘为国家“863”计划首席专家。
1993年以后,历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分子科学系首任系主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99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
2006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2009年1月任现职。
(摘自复旦大学校网),从以上简介可以看出,杨玉良在复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学联邦德国之后,开始发迹。
网上传闻杨校长作假,说自己1988年获得联邦德国Leibniz大奖,但是我却怀疑,他本人应该不太可能说出这种话来,因为从他的言论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崇尚和坚守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人,不太可能进行学术作假这种事情。
杨玉良曾经称我们的大学应该具有了大学精神有所消散,而且承认现在复旦大学大学精神比起50.60年代的复旦,甚至30.40年代的复旦是有所消解的,他公开宣称对现在的复旦现状不满,批评学校的教师,领导,学生,变得越来越世俗,批评高等教育体制,和SCI制度,使得中国大学出不了学术大师。
复旦大学毕业典礼演讲
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杨玉良在复旦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上午好!我相信各位同学现在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
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不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怼。
当然,我相信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
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
??此时此刻,我不想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
因为它们既不能让(笑声)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
我想,关键是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掌声)??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反省的是复旦在这四年当中给了你们什么?除了文凭以外,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教育的本质问题。
??对于复旦,我们都认为,这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年轻、真诚而脱俗的心灵。
有复旦人称之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乍一看来,你们在复旦学习的东西很多都是看似无用的,但我要说,很可能复旦给你们的这些貌似无用的东西,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
在本质上,无用之用常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
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它将注入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终生。
(掌声)??今年在我们的校庆期间,我和学生们座谈,已经安排总务处通报了寝室安装空调的计划。
(掌声)我们校领导向同学们表示了道歉。
因为我觉得作为复旦的人,都应该坚守我们的诚信,尤其是我们的学校领导和所有的机关部门??我昨天晚上在写发言稿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令复旦人感到羞愧、感到伤感的事情,让我几乎是彻夜难眠。
请原谅我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来谈论一个不怎么愉快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我今天在这里不谈的话,那么前面的话全都是废话。
事情是这样的,某学院的一位女学生今年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但这个时候摄影师的快门按下了。
假如毕业照片上缺的是领导_1500字
假如毕业照片上缺的是领导_15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做了题为《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发言,并因为一位女生没有被拍进毕业照,向学生鞠躬道歉,这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东方早报》7月3日)原来,某学院一位女生在拍毕业照时,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摄影师的快门按下时,照片中没有这位女生的脸,摄影师此后又补拍了照片。
但在7月1日,这位女生拿到的却是那张没有她的毕业照。
她希望照相馆重新印那张重拍的照片,将新照片发给学院每位同学。
对于此事,有老师认为学院没有责任,是照相馆的责任,学院没有必要管,学生应自己和照相馆交涉,还有的甚至认为学生小题大做,你只要照相馆印一张有你的脸在上面就行了,而其他同学拿到的照片没有你的话就没有关系。
无奈之际,这位女生只能沮丧地要求班上的另一名同学给全班发短信,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
对此,杨玉良校长的反问是:“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现实中,“让领导先走”、“给领导让座”、“替领导打伞”、“为领导拎包”的现象一再上演,在一切以“领导为重”的语境下,“官本位”厚重的大学也不例外。
因此,杨玉良校长提问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很多大学的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多多少少都会看见这样的标语——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可那些铿锵有力、短小精湛的大学校训和箴言,有多少是真正地融入到大学的灵魂和精神中去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联合新浪考试频道做过一项调查(1146人参与)——毕业后你对母校还有感情吗?有31.3%的人认为“教育产业化让自己有被盘剥的感觉”,25.1%的人觉得“升学、就业的压力导致自己和老师同学交流变少”,17.2%的人则明确地说“母校不再有母亲一样温暖的感觉了”。
在描述对大学母校的印象时,除了留恋和感恩之外,“失望”、“和想象中不一样”、“没感觉”、“可算离开了”这样的词汇使用率相当高,甚至16.2%的人干脆用了一个“烂”字来形容。
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杨玉良校长演讲整理稿
大学使命与当代青年责任杨玉良校长(2009年3月31日)一、大学的使命1、大学的使命在于传承大学担负着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的任务,这个似乎是大家比较有共识的。
大学的这个任务决定了大学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组织结构,和政府或企业都不一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有这样一股思潮,说大学校长不是简单的管理大学,而是要经营这所大学,注意用了“经营”这两个字,这是差别很大的。
但是很快就遭到了一大批人的反对。
因为你这所大学如果你去经营它的话那么就相当于你把这个大学当做一个大型的公司。
如果把大学看成是一个大型的公司的话那么大学是非常的大。
即使是世界五百强,也绝对办不出像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这样一所规模很小但是很有名的大学。
从一个大学来说,他是一个民族性极其强的学术型机构。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民族性。
因为曾经我们国内有这样一种思潮,认为我们应该把国外一流大学当做我们办大学的一个参照物。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所谓的一流大学当做我们办学的模板,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忽略了大学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民族性极强的大学。
我记得大概十年以前,国际上一个大学排行榜把北大排在了第十七位。
那是非常高的。
但当时的一些教育学者包括北大一些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的教师,他们讲如果你要数一数科研成果、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等这些硬指标的话,那么北大根本算不上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
但是如果你要看一个大学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以及在这个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话那么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能起到像北大起到的这么重要的作用。
所以包括北大中文系的陈平原教授和钱理群教授他们写过文章,他们非常清楚北大为什么能排到这么高的名次,原因就在于在一个如此巨大的民族崛起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还承担着培养人才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的大学所要做的工作一个就是要把思想、文化系统化,这是大学的教授在做的事情,规范化并且把它传授给学生。
因为思想文化需要人对它进行总结规范化,这样就可以变成课程进行传承。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2年6月29日在复旦大学2012届本(专)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在复旦大学2012届本(专)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不久前2002届的同学组织了毕业十周年的返校活动,在这个活动上,毕业于复旦哲学系的聂小晶(音)校友谈到了学校的一个细节,他说到从复旦大学进来,校门右侧的公告栏里知名的教授和不知名的员工两张讣告紧挨在一起,没有因为生前在复旦的地位高低、贡献大小而有任何的差别,虽然这有些伤感,但令我感动。
复旦是我们的家,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直到生命的终点,无论你是杰出或是平凡,复旦都以它的博大和包容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复旦人,这就是复旦精神。
五天前谷超豪先生不幸离开了我们,近年来还有章培恒、朱维铮、金重远、丁淦林、林克、郑祖康等诸位先生也相继离开了我们。
还有一些知名的或者不知名复旦的教职员工也离世,尤其是还有学生在复旦学习期间因某种原因不幸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这一切令人十分伤感,十分悲痛,在今天这个典礼上,我谨代表学校和我们大家向这些杰出的,包括平凡的复旦人表示怀念。
因此我建议大家一起起立,脱帽为这些逝者默哀一分钟。
默哀毕,请坐下。
请原谅我用如此伤感的这段引言来开始我的讲话。
复旦是一所拥有每个时代的大师的学校,老一代大师的离去当然也就意味着新一代大师的成长,我们对他们表示怀念,是因为这些为复旦做过奉献的逝者,使我再一次思考关于杰出、关于成功和平凡的话题。
今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2009年的毕业典礼上,来自西班牙的中文系女性留学生高宝乐代表本科毕业生的发言,她的中文非常地棒,讲得更加得好。
她说从今以后我们将踏入社会,不知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有一点害怕,如今的社会总显得有那么一些功利,社会逼迫着你去赚钱、升值,做一个成功的人,然而所谓的成功背后有多少人具有真正的快乐?有多少人对失落、悲伤的人怀有怜悯?有多少人懂得去爱别人?有多少人到老年的时候能够对自己的一生所做过的这种选择问心无愧?这一连串问题具有世界性,非常沉重。
而今天我们的毕业生仍然需要面对。
复旦校长开学演讲
复旦校长开学演讲复旦开学典礼上午举行,杨玉良校长讲话晚报何雯亚现场图片原标题:复旦新生开学典礼上午举行,校长杨玉良希望新生追求思想自由——“可毫无保留地质疑教授和校长”晚报讯今天上午,复旦大学举行2013级本(专)科新生开学典礼,来自世界各地近3500名中外新生参加.典礼上,新生分别身着五个书院的特色院服,向出席开学典礼的各位高中校长鞠躬致敬,表达对老师辛勤育人的真挚敬意.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在讲话中表示,新生们虽然带上复旦校徽,但要成为复旦人,还要有“复旦人的气质”.他谈了他对复旦人气质的体会,寄语新生追求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把对复旦的爱不是仅仅挂在嘴上,还要放在心里.从2012年9月起,复旦大学正式启动本科生住宿书院建设.从进校第一天起,书院生活将伴随每一个本科生.今天上午典礼一开始,就播放了书院生活的介绍片.现场,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大书院的学生各自身着不同颜色的院服.复旦党委书记朱之文向来自五大书院的新生代表授书院旗.据悉,今年复旦为新生配备了强大的书院导师阵容,从优秀青年教师、知名教授到学科带头人,导师们将在书院内与学生一起,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和文化活动,如研习班、读书小组或兴趣社团.住宿书院将成为师生自由交流、共建共享、展开共同的学术生活的公共空间与文化平台.现场,新生们观看学长寄语短片《在复旦遇见未来》.全体学生向出席开学典礼的各位高中校长鞠躬致敬,表达对老师辛勤育人的真挚敬意.典礼最后,杨玉良校长说道,每年新生典礼对复旦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复旦”这两个字本来就包含“太阳升起”的意思.新生是复旦校园里新生的太阳,让复旦永远能保持朝气蓬勃.他表示,很多人都认为高考前的考生及其父母是不可理喻的,因为进好的大学和好的专业是唯一的奋斗目标,整个社会对考前的考生和父母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但现在踏进复旦大门后,原先的激动、憧憬、好奇会逐渐淡化,取而代之是冷静和思考.他谈了自己对复旦人气质的体会,首先是追求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他希望新生要勇于追问、质疑和争论,“复旦书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新生们可以毫无保留地质疑教授和校长!”其次,他认为,复旦人的气质是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他希望通过博雅教育,新生能关注人民疾苦,关注国家前途,关注人类命运.他以复旦学生走向西部支教,在宁夏贫寒地区带出第一位复旦新生的过来人故事为例,告诫新生,来复旦学习不是为了追求一张漂亮分数的成绩单,作为留学的敲门砖;也不是为了找份不错的工作,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组建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复旦人要在背后思考意义,恪守良知和道德.“作为医生,复旦人就应该是正谊明道、服务人群的好医生;做科学研究,我们只会把现代的科学技术用来造福人类,不会贻害于人类;复旦人如果从商,应该是一个具有道德的儒商形象;复旦人如果做官,就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官.”他表示,复旦人的气质还体现在他们对复旦的爱不是仅仅挂在嘴上,而是放在心里.复旦人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遇事不是那样的生猛和迫不及待,复旦人遇事会更加儒雅,坚持以长远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不太会为一时或一事的得失而无端狂笑或无端哭泣.复旦人显得很淡定,因为复旦人相信淡定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信.“总之复旦人很容易为外界所识别,无论大家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就是复旦的人.无论是适应时代也好,或者选择有点落后于时代也好,但不管怎么说,这就是复旦人的气质.他告诉新生,复旦人的气质是一代代的复旦人所塑造的,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复旦人的气质也在不断改变,从今天起你们也成为了复旦人,你们将继承复旦人的传统,但更重要的是你们将改变复旦人的气质,而且创造复旦人新的气质.”最后,杨校长还把徐志摩评价他自己在剑桥大学的生活所写的诗句进行了修改来寄语新生:你的眼睛将是复旦教你睁开,你的求知欲将是复旦为你拨动,你的自由意识将是复旦给你应允.。
2020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
( 校长演讲稿)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818902020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Speech by President of Fudan University in 20202020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演讲稿: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律而不堕落,拒绝与社会的污浊同流合污;不要工于心计、明哲保身,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或者对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追求。
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一句简单的话,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但是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校长演讲摘录】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我觉得你必须对这个国家和社会负责、担当。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意味着社会对你,你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当然应该用所学来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具体的知识或者是精神文化产品。
但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在社会狂热的时候保持着清醒,在社会失范的时候对大家提出警醒。
毕业后,你们会接触一些新的现象或者各种各样新的观念,有好的也有坏的。
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会经历处处碰壁的窘境,无非这个碰壁有大有小,甚至于你们中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这种碰壁或者困难所暂时性地击跨,然后产生很大的挫败感。
由此,你就会对这个社会产生种种质疑。
如果你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只是采用一种漠然麻木的态度去面对,或者反过来只是采用一种非常偏激或者冒进的方法去处理,都不可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知识分子要守护你的尊严,意味着你一定要进行独立思考。
知识分子在本质上不是一个职业性的阶层,而是一个精神性的群体。
知识分子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关怀。
知识分子本着自己的道德良知和学术良知,怀揣着心中不灭的理想和信念,独立思考,对社会发声,对面临的各种XX小小的问题——无论是文化思想、科学技术,还是社会政治方面的——提出思想和解决方案。
《老子的智慧》第三节方寸之心,有容乃大——无用即是有用
《老子的智慧》第三节方寸之心,有容乃大——无用即是有用各位书友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共读《老子的智慧》这本书,今天所共读的内容是第44页—第82页,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完成今天的早读:1、为什么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什么是“有无相生”?2、你是整天忙于工作和学习吗?你是否有闲暇时间思考与放空?《道德经》第十一章讲道: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林语堂解释说,三十根车辐汇集到一个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否则车轴便无处安插,车也不能转动了。
糅合陶土成为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否则器具便失去了用处,连一点东西也不能包容。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否则也就毫无用处可言了。
如果明白这种道理,就知道“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真正有用的所在,还是在于虚空的“无”。
方寸之心,有容乃大。
这里老子举了周朝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件东西:轮子、杯子、房子。
2500年之后的今天,这些东西依然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这三件东西有着共同的特点:中间是空的、是虚的、外形是有形的结构。
老子善于用物说理,车子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条幅撑起的圆形空间,正是这圆之空,才成就了它的轴与辐的功用;器皿一定要是大肚空心的,以此,才能成就器的功用;广厦千间,空间越大,才越为华贵,我们以前只看到了雕梁画栋,而从没看到其中的无与空才是人真正所享的用之所在。
世上的无,也往往才是这些物件存在的真正起作用的价值啊。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什么虚无?然后对什么有用?白岩松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以杯子为例,肉眼能看到的是杯壁和杯把,这是有。
而让杯子真正有用的是杯壁围出来的空。
什么都没有的部分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不是么?仔细回味,真的是这个道理。
拓展开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只做认为有用的事,如升官、成名、发财,而不愿意做那些看似无用的事,如发呆、喝茶、赏花、看四季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上午好!我相信,诸位同学此时此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
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恨。
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
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
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无论你们藏有怎样的感受,激动还是怨恨,这一切都将成为复旦历史的一部分,并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今天在场的和没有在场的家长们以及中学的老师和校长们。
四年前,他们怀着对复旦大学的信任,把你们送到复旦。
今天,当你们走出这所学校,对于你们的未来充满期待的,除了他们,还有你们在大学的老师们,还有你们的母校——复旦大学。
此时此刻,我不想努力地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
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
我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还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阐述。
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我相信许多学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
我不知道是否有的同学在省察时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了光阴。
即便是有,也不用过分地伤感,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
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也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
我的期望是,但愿复旦没有因为生怕你们“虚度光阴”而使你们被迫地“误用光阴”,而让你们远离智慧。
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省察的严肃问题是:复旦在这四年中给了你们什么!除了文凭以外,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本质问题。
哲学家也是数学家的A. N. Whitehead说过,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所背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剩下的东西才真正能够被称为是教育的。
”对于复旦,我们都认为这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严谨、真诚而脱俗的心灵。
复旦校友李泓冰女士曾经将其称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并诠释为:“所谓‘自由’,是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
”或许,乍一看来,你们在复旦学习的东西很多都看似“无用”,但我要说,很可能复旦给你们的这些貌似“无用”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
在本质上,“无用之用”常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它将注入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终生。
我在这里如此强调心灵,因为心灵的严肃和丰富是一切美德之源。
1818年10月22日,黑格尔在受聘于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时曾经说过:“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
”这个“家园”就是我们的“心灵”。
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但我感觉似乎他的讲话更适合于我们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
我相信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
我们如此强调心灵,也是因为这是一所大学所能够给我们的学生最宝贵的东西。
剑桥大学教授Alan Macfarlane曾经这样评价剑桥:“一个地方能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则必能吸引我们。
”在他看来,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恰恰是八百年来无数在剑桥学习、生活过的智慧的头脑所形成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哲学和思想、知识和经验,音乐和建筑,甚至是故事和传奇。
大学的精神是普世的,至少所有的大学之间的精神是相通的。
因此,我希望每一个复旦人都知道复旦的追求就是要使复旦成为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我们大家都要奉献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复旦的心灵在哪里?有一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
中文系的朱东润老师在他的自传中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给学生讲《诗经》,讲到《采薇》的时候,有个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质疑书本上的解释,问题正中要害,这位学生就是我们章培恒先生。
朱东润先生已经过世多年了,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著作、各种回忆文章甚至题词中,感受到他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
非常遗憾,如今连他的学生章培恒先生也已经离我们而去。
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章培恒先生的作品中得到启迪和滋养,从那些亲切隽永的小故事中感受前辈的心灵,并由此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在课堂上,你们聆听着复旦名师们的侃侃而谈;在图书馆,你们领略着复旦学术大师的风采;在茶余饭后,你们谈论着复旦的轶事趣闻,谈论着陆老神仙(陆谷孙),谈论着哲学王子王德峰、丁耘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复旦心灵的所在,以及在你们身上的进一步延续。
今年也是我们谢希德老校长诞辰九十周年。
谢校长虽然离开我们十多年,但是教师和学生们一直在传颂着她对学生的关爱、她对学校的民主管理、她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有力推动。
所以在纪念谢希德校长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我说,谢校长会永远影响复旦,因为谢校长以她无与伦比的人格和智慧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校长才可以使一所学校品格高尚,风清气正。
作为校长,谢校长的风范将永远激励我前行,我也要让谢校长的心灵在我的身上得以延续。
今年五月校庆期间,我和学生们座谈,请总务处通报了寝室安装空调的计划。
我们校领导向同学们表示了道歉。
因为我认为我们复旦人都应该坚守诚信。
在对话期间,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批评,让我印象深刻。
前几天,我和毕业生代表座谈,听听毕业生给学校留下的“金点子”。
我在会上说过,毕业生代表所提出的建议看似并不起眼,但实际上都触及到了大学的根本。
大学的根本就是学术。
在大学的运行当中,无论是物质还是的精神的,都应该围绕着学术开展,也就是学术优先的原则。
所谓的学术,就是研究和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所大学的根本。
对大学的维护和爱惜,应该是渗透在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教师在课堂上的全心投入,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真心关怀,以及我们每一位复旦学子在社会上的一言一行,都将体现我们对复旦的珍惜。
因此,我非常感谢同学们在复旦这几年为学校所作的贡献,你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认识了复旦、理解了复旦、爱上了复旦!你们在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的同时,也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复旦充满期待。
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对同学们说,希望我们复旦学子走上社会,不要做高高在上、漠不关己的批评者,要努力做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
对2011届的毕业生,我也怀着同样的希望。
我相信你们走上社会,一定会以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养护社会的心灵,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并和以往不同。
这也是复旦的心灵和想象力在全社会的延续!然而,复旦还远未完美!我昨天晚上在写发言稿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令复旦人感到羞愧、感到伤感的事情,让我几乎彻夜难眠。
请原谅我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来谈论一件不怎么愉快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我今天在这里不谈的话,那么我刚才前面说的话将全都是谎言!事情是这样的,某学院的一位女学生今年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但这个时候摄影师的快门按下了。
照片当中就没有这位同学在里面,我觉得摄影师做得非常好,当场就补拍了照片。
但是在昨天,她拿到这张毕业照的时候,却是那张没有她在上面的毕业照。
她当然不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毕业合照上没有她,我想这样的心情所有在场的同学都可以理解。
所以,她希望学院让照相馆重新印那张重拍的照片,把这个新的照片发给学院的每一个同学。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人说,这没有学院的责任,是照相馆的责任,学院没有必要管。
学院不仅没有管,而且让学生自己和照相馆交涉,甚至还有的人认为这位同学在小题大做,认为只要照相馆印一张有你在上面就行了,而其他同学拿到的照片没有你的话也没有关系。
有这样认为的,无论是我们的老师也好、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好,我想他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女生只能询问同学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感到羞愧还是感到什么?至少我作为校长,是感到羞愧的。
我说这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是我今天必须在这里讲。
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也感到愤怒。
学生低头捡帽子难道是她自己错了吗?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自己,是小题大做吗?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也许你们就会连夜找人印将出来!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
一个人的冷漠引起了另一个人或者一批人的失望,心灵的底线一退再退,那么最后也就退到校长这里,然而校长无处可退。
这样,我们怎么能够期望所有的复旦人自觉地去守护复旦的心灵?在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是,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这个不幸的现实,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
促使我再一次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复旦的追求真正成为现实,让我们不够完美的地方变得更加完美。
我想,这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我们所有的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能够受到真正的尊重和尊敬;只要让我们每一位学生,包括刚才我提到的那位女同学都能受到真诚的关注和呵护;我们的师生都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对学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只有这样,师生们才会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复旦,是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
这样的复旦,才会吸引更多的心灵。
即使你离开了她,你也将对她永远眷恋,她将成为你毕生的精神家园!一百年前,两位复旦公学的同班同学分别留学欧美,年龄可能比我们在座的还要略小一点。
一百年后,两人分别作为中国的人文和科学的代表,其学术成就令人景仰,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我们世人所传颂。
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陈寅恪先生,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言说成为温家宝总理一生所崇尚的格言。
他还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应得以发扬。
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
”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
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
”无论今后同学们从事何种职业,你们都不是一部适应社会的机器,而是引领社会、改造社会的创造性人才。
复旦所给你们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一颗心灵,让我们相互勉励,守护好自己美丽的心灵,守护好我们复旦大学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最后我想说,复旦万岁!复旦的心灵将永远高高地飞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