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高优先级的功能需要启动

合集下载

分时、实时、批处理系统

分时、实时、批处理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的分类分时操作系统,主要分为三类:单道分时操作系统,多道分时操作系统,具有前台和后台的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多用户交互式操作系统。

简介分时操作系统 (time-sharing system)——70年代中期至今“分时”的含义:分时是指多个用户分享使用同一台计算机。

多个程序分时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

分时操作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主机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编辑本段工作方式分时(Time Sharing)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是:一台主机连接了若干个终端,每个终端有一个用户在使用。

用户交互式地向系统提出命令请求,系统接受每个用户的命令,采用时间片轮转方式处理服务请求,并通过交互方式在终端上向用户显示结果。

用户根据上步结果发出下道命令。

分时操作系统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时间片。

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

每个用户轮流使用一个时间片而使每个用户并不感到有别的用户存在。

分时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的特征。

多路性指,同时有多个用户使用一台计算机,宏观上看是多个人同时使用一个CPU,微观上是多个人在不同时刻轮流使用CPU。

交互性是指,用户根据系统响应结果进一步提出新请求(用户直接干预每一步)。

“独占”性是指,用户感觉不到计算机为其他人服务,就像整个系统为他所独占。

及时性指,系统对用户提出的请求及时响应。

编辑本段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1. 多路性:即众多联机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2. 独占性:各终端用户感觉到自己独占了计算机;3. 交互性:用户与计算机之间可进行“会话”。

4. 及时性:用户的请求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响应。

常见的通用操作系统是分时系统与批处理系统的结合。

其原则是:分时优先,批处理在后。

“前台”响应需频繁交互的作业,如终端的要求;“后台”处理时间性要求不强的作业。

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筑工程造价审核中的应用实践探究

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筑工程造价审核中的应用实践探究

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筑工程造价审核中的应用实践探究摘要: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是工程管理的关键环节,传统造价管理方法在项目不同阶段分别进行,无法实现全面的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全过程造价控制则通过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通过决策支持,实现更有效的成本管理。

鉴于此,本文针对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筑工程造价审核中的应用实践途径展开详细分析,充分揭示其在提高成本效益、降低风险、支持决策方面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核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应用实践全过程造价控制是一种综合性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旨在通过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全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对项目造价的优化管理,借助系统性的手段,对造价进行全面监控,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质量和进度的协调和优化。

建筑工程造价审核是指对建筑工程不同阶段的经济成本进行审查和评估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理性、合规性,防范和纠正造价方面的问题,维护建设市场的正常秩序,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研究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筑工程造价审核中的应用实践,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阶段性成本监控阶段性成本监控的具体方法包括对每个阶段的成本进行详细的核算和分析,在规划阶段,建筑单位要对项目的整体预算进行审查,确保各项费用的编制符合规范和实际情况;在设计阶段,要对设计方案所涉及的各方面成本进行评估,包括建筑材料、工程设备、人工费用等,确保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在施工阶段,要关注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算的一致性,及时发现可能的偏差[1]。

阶段性成本监控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对建筑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建模,在设计阶段就能模拟和分析各种成本因素,为项目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实时收集和记录项目各阶段的成本信息,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各个方面的费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成本问题,确保项目的经济目标得以实现,基于实时监控系统的某项目各阶段成本信息如表1所示。

大数据平台参数-技术指标要求

大数据平台参数-技术指标要求
15.
大数据平台的Spark组件,支持多租户并行执行,租户任务提交到不同的队列执行,租户间资源隔离
16.
提供基于Hadoop的SQL引擎,支持多租户,使用MPP架构,实现SQL的解析、计划、优化、执行,数据的并行查询,支持JDBC、ODBC标准接口,兼容Hive的ORC文件存储格式,兼容标准SQL 2003语法,以Hive-Test-benchmark测试集上的64个SQL语句为准和tpc-ds测试集上的99个SQL语句为准。
3.
提供访问HDFS的REST接口,通过REST接口创建、删除、上传、下载文件等常规HDFS操作。
4.
大数据平台的支持HDFS联邦,使得HDFS可以创建多个NameService(即多对NameNode),从而提高了集群的扩展性和隔离性。
5.
HDFS冷热数据迁移功能,只需要定义age,基于access time的规则。由HDFS冷热数据迁移工具来匹配基于age的规则的数据,设置存储策略和迁移数据。以这种方式,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和集群资源效率。
11.
大数据平台的HBase组件,支持聚簇表/聚簇索引框架的功能
12.
大数据平台提供小文件存储方案,支持海量图片、视频、文档等KB级的数据高并发读写。
13.
大数据平台的Spark组件支持2.0及以上版本
14.
大数据平台的Spark SQL兼容部分Hive语法(以Hive-Test-benchmark测试集上的64个SQL语句为准)和标准SQL语法(以tpc-ds测试集上的99个SQL语句为准)。
提供统一的客户端工具。
22.
大数据平台的流处理组件,集成storm和sparkstreaming,Flink,用户可根据业务需要自主选择

80c51单片机习题与解答

80c51单片机习题与解答

80c51单片机习题与解答单片机作为一种嵌入式计算机芯片,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针对80C51单片机进行一些常见的习题及其解答,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单片机的应用。

1. 习题一:如何将80C51的IO口设为输入模式?解答:在80C51的寄存器中,P1是一个8位的数据口,可以通过以下操作将其设为输入模式:```assemblyMOV P1, #0FFH ;将P1口设置为输入模式```2. 习题二:如何用80C51实现定时器功能?解答:80C51具有一个可编程的定时器/计数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定时器功能:- 配置定时器的控制寄存器,选择定时器模式和工作方式;- 设置定时器的初始值;- 启动定时器;- 在定时器溢出时中断或轮询检测。

3. 习题三:如何使用80C51的串口通信功能?解答:80C51具有一个串行通信口(UART),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使用串口通信功能:- 配置串口控制寄存器,设置通信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等;- 发送数据时,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SBUF寄存器;- 接收数据时,通过中断或轮询的方式读取SBUF寄存器中的数据。

4. 习题四:80C51的中断优先级如何设置?解答:80C51的中断有两级优先级: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

优先级高的中断在发生时会立即被响应,而优先级低的中断则需要等待高优先级中断完成后才能响应。

中断优先级可通过设置中断控制寄存器来实现。

5. 习题五:如何通过80C51实现脉冲宽度调制(PWM)输出?解答:通过80C51的定时器功能和IO控制,可以实现脉冲宽度调制输出。

具体步骤如下:- 配置定时器为PWM模式;- 设置定时器的初始值和占空比;- 配置IO口,将其设为输出模式;- 当定时器计数值超过设定的脉冲宽度时,将IO口置1,否则置0。

6. 习题六:如何在80C51上实现ADC功能?解答:80C51本身没有ADC模块,但可以通过外部ADC芯片来实现模数转换功能。

《嵌入式》课后习题答案

《嵌入式》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 简述嵌入式的定义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 举例说明嵌入式系统的“嵌入性” 、“专用性”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特征。

按照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有3个基本特点,即“ 嵌入性”、“ 专用性”与“ 计算机”。

“嵌入性”由早期微型机时代的嵌入式计算机应用而来,专指计算机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的智能控制。

当嵌入式系统变成一个独立应用产品时,可将嵌入性理解为内部嵌有微处理器或计算机。

“计算机”是对象系统智能化控制的根本保证。

随着单片机向MCU SoC发展,片内计算机外围电路、接口电路、控制单元日益增多,“专用计算机系统”演变成为“内含微处理器”的现代电子系统。

与传统的电子系统相比较,现代电子系统由于内含微处理器,能实现对象系统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能力。

“专用性”是指在满足对象控制要求及环境要求下的软硬件裁剪性。

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必须依据嵌入对象的要求,设计成专用的嵌入式应用系统。

3. 简述嵌入式系统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1)无操作系统阶段:使用简便、价格低廉;(2)简单操作系统阶段: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内核精巧且效率高,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

(3)实时操作系统阶段:系统能够运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微处理器上,具备了文件和目录管理、设备管理、多任务、网络、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 ,GUI )等功能,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从而使应用软件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

(4)面向Internet 阶段:进入21 世纪,Internet 技术与信息家电、工业控制技术等的结合日益紧密,嵌入式技术与Internet 技术的结合正在推动着嵌入式系统的飞速发展4. 简述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bug优先级定义标准

bug优先级定义标准

bug优先级定义标准Bug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们可能会导致软件无法正常运行或者功能不完善。

为了能够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Bug进行优先级的定义和分类。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Bug优先级定义标准,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管理和解决Bug。

一、严重性首先,我们需要对Bug的严重性进行评估。

严重性是指Bug对软件功能和用户体验的影响程度。

根据严重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Bug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严重(Critical):这类Bug会导致软件无法正常运行,或者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例如,软件无法启动、关键功能无法使用等。

2. 高(High):这类Bug会导致软件功能受限,或者造成用户体验不佳。

例如,某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界面显示错乱等。

3. 中(Medium):这类Bug会对软件功能和用户体验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某些功能存在小问题、界面布局不够美观等。

4. 低(Low):这类Bug对软件功能和用户体验的影响较小,通常是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拼写错误、界面颜色不搭配等。

二、复现频率除了严重性,我们还需要考虑Bug的复现频率。

复现频率是指Bug 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概率。

根据复现频率的不同,我们可以将Bug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必现(Always):这类Bug在每次运行软件时都会出现,无论是在特定环境还是特定操作下。

例如,软件崩溃、功能无法使用等。

2. 偶现(Intermittent):这类Bug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出现,但不是每次都能复现。

例如,某个功能在特定操作下会出现错误,但不是每次都会出现。

3. 难现(Difficult):这类Bug很难复现,需要特定的环境或操作才能触发。

例如,某个功能在特定网络环境下才会出现问题。

4. 不易复现(Not Reproducible):这类Bug很难复现,无法找到触发条件。

例如,用户报告了某个问题,但开发团队无法复现。

三、解决时间最后,我们需要考虑解决Bug所需的时间。

软件缺陷描述规范

软件缺陷描述规范

软件缺陷描述规范一、缺陷基本定义软件缺陷(Software Defect):软件缺陷是对软件产品预期属性的偏离现象。

它包括检测缺陷和残留缺陷。

缺陷的优先性,分为5级,参考下面的方法确定:1)最高优先级(Blocker),例如,软件的主要功能错误或者造成软件崩溃,数据丢失的缺陷,或用户重点关注的问题,缺陷导致系统几乎不能使用或者测试不能继续,需立即修复。

2)较高优先级(Critical),例如,影响软件功能和性能的一般缺陷, 严重影响测试,需要优先考虑;3)一般优先级(Major),例如,本地化软件的某些字符没有翻译或者翻译不准确的缺陷,需要正常排队等待修复;4)低优先级(Minor),例如,对软件的质量影响非常轻微或出现几率很低的缺陷,可以在开发人员有时间的时候再被纠正;5)最低优先级(Trival),例如,属于优化,可以不做修改的问题或暂时无法修复但影响不大的问题。

二、缺陷描述软件缺陷的描述是软件缺陷报告的基础部分,也是测试人员就一个软件问题与开发工程师交流的最好机会。

一个好的描述,需要使用简单的、准确的、专业的语言来抓住缺陷的本质。

否则,它就会使信息含糊不清,可能会误导开发人员,因此,正确评估缺陷的严重程度和优先级,是项目组全体人员交流的基础。

缺陷描述的原则:有效的缺陷描述有以下几个原则:➢可以重现:在缺陷的详细描述中提供精确的操作步骤,可以让发人员容易看懂;➢定位准确:缺陷描述准确,不会引起误解和歧义;➢描述清晰:对操作步骤的描述清晰,易于理解,应用客观的书面语,避免使用口语;➢完整统一:提供完整、前后统一的软件缺陷的步骤和信息,按照一致的格式书写全部缺陷报告,有关缺陷的格式参见“缺陷的格式”;➢短小简练:通过使用关键词,可以使问题摘要的描述短小简练,又能准确解释产生缺陷的现象。

如“在新建任务窗口中,选择直接下达,负责人收不到即时消息”中“新建任务窗口”、“直接下达”、“即时消息”等是关键词;➢特定条件:许多软件功能在通常情况下没有问题,而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会存在缺陷,所以软件缺陷描述不要忽视这些看似细节的但又必要的特定条件(如特定的操作系统、浏览器或某种设置等),能够提供帮助开发人员找到原因的线索。

91工控带你玩转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

91工控带你玩转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

91工控带你玩转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ABB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供应商之一,其后台多任务功能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的使用方法和优势。

1.什么是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是指机器人能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并动态调整任务的优先级。

这意味着机器人可以在执行一个任务的同时,接受另一个任务的指令,并在需要时暂停正在执行的任务,执行更高优先级的任务。

2.如何使用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使用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确定任务的优先级: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确定每个任务的优先级。

-编写任务程序:编写每个任务的程序,并分配给机器人执行。

每个任务的程序应包含启动、暂停和终止的指令。

-设定任务优先级:在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的设置界面上,设定每个任务的优先级。

较高优先级的任务将具有较高的执行优先级。

-运行任务程序:在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的界面上,选择要执行的任务,并启动机器人。

机器人将根据任务的优先级,按照设定的顺序执行各个任务。

3.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机器人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并动态调整任务的优先级,因此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工作灵活性:通过使用后台多任务功能,机器人可以很容易地切换任务,适应生产线上的不同需求,实现灵活生产。

-减少生产停机时间:如果一些任务需要等待其中一种条件满足,机器人可以在等待的同时执行其他任务,从而减少了生产停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改善生产计划:通过提前设定任务的优先级,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合理安排机器人的工作顺序,从而更好地控制生产进度和生产质量。

-方便任务管理: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提供了直观的界面,可以方便地管理和监控各个任务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ABB机器人后台多任务功能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功能,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优化生产计划,减少停机时间,并方便任务管理。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作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作业

第五章中断系统作业1. 外部中断1所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H。

2. 对中断进行查询时,查询的中断标志位共有、_ _、、_ 和_ 、_ _ 六个中断标志位。

3.在MCS-51中,需要外加电路实现中断撤除的是:()(A) 定时中断(B) 脉冲方式的外部中断(C) 外部串行中断(D) 电平方式的外部中断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级别的中断请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顺序响应。

()(B) 同一时间同一级别的多中断请求,将形成阻塞,系统无法响应。

()(C) 低优先级中断请求不能中断高优先级中断请求,但是高优先级中断请求能中断低优先级中断请求。

()(D) 同级中断不能嵌套。

()5.在一般情况下8051单片机允许同级中断嵌套。

()6.各中断源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是否能任意设定? ()7.89C51单片机五个中断源中优先级是高的是外部中断0,优先级是低的是串行口中断。

()8.各中断源发出的中断申请信号,都会标记在MCS-51系统中的()中。

(A)TMOD (B)TCON/SCON (C)IE (D)IP9. 要使MCS-51能够响应定时器T1中断、串行接口中断,它的中断允许寄存器IE的内容应是()(A)98H (B)84H (C)42 (D)22H10.编写出外部中断1为负跳沿触发的中断初始化程序。

11.什么是中断?其主要功能是什么?12. 什么是中断源?MCS-51有哪些中断源?各有什么特点?13. 什么是中断嵌套?14.中断服务子程序与普通子程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15. 中断请求撤除的有哪三种方式?16. 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有哪三大作用?17. 把教材的P82页的图4.24改为中断实现,用负跳变方式,中断0(INT0)显示“L2”,中断1(INT1)显示“H3”。

(可参考第四章的电子教案中的例子)18.第5章课后作业第9题。

第五章中断系统作业答案1. 外部中断1所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0013)H。

第5章 89C51的中断系统---部分习题解答

第5章 89C51的中断系统---部分习题解答
先级中断服务程序的条件 下。中断响应等待时间最少需要几个机周?最长需要几个机 周?
答:在CPU未执行同级或更高优先级中断服务程序的条 件下,中断响应等待时间最少需要3个机周,最长需要8个 机周。
19.简述89C51外中断的触发方式,电平触发方式时,如何防 止CPU重复响应外中断? 答:80C51外中INT0/INTl有两种触发方式:电平触发和边 沿触发方式。采用电平触发方式时,CPU响应中断后,虽用硬件 自动清除了相应中断请求标志IE0/IEl,但相应引脚(P3.2/P3.3) 的低电平信号若继续保持下去(一般可能保持时间较长),中断 请求标志IE0/IEl就无法清零,就会发生重复响应中断情况, 引起出错。需要采取软硬件结合的方法撤消引起重复中断相应 引脚的低电平信号。 硬件电路如教材书图5-4所示。当外部设备有中断请求时, 中断请求信号经反相,加到锁存器CP端,作为CP脉冲。由于 D端接地为0,Q端输出低点平,触发INT0产生中断。当CPU 响应中断后,应在该中断服务程序中按排两条指令: CLR P1.0; SETB P1.0; 使P1.0输出一个负脉冲信号,加到锁存器Sp端(强迫置“1” 端),Q端输出高点平,从而撤消引起重复中断的INT0低电平 信号。因此一般来说,对外中断INT0、INT1,应尽量采用边 沿触发方式,以简化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
14.89C51中断处理过程包括哪四个步骤?简述中断处理过程。 答:中断处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步: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 断服务和中断返回。 ①中断请求:由中断源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 ②中断响应:在满足中断响应条件下,响应中断,保存断点地 址,将相应中断的入口地址送入PC。 ③中断服务: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完成中断源要求的相应操作。 ④中断返回:恢复断点地址,开放同级中断。 15.89C51响应中断有什么条件? 答:中断响应条件: ①该中断已经“开中”; ②CPU此时没有响应同级或更高优先级的中断; ③当前正处于所执行指令的最后一个机器周期; ④正在执行的指令不是RETI或者是访向IE、IP的指令;否则必 须再另外执行一条指令后才能响应。

wlan的QOS配置

wlan的QOS配置

wlan的QOS配置WLAN QoS配置1.1 WLAN QoS简介802.11⽹络提供了基于竞争的⽆线接⼊服务,但是不同的应⽤需求对于⽹络的要求是不同的,⽽原始的⽹络不能为不同的应⽤提供不同质量的接⼊服务,所以已经不能满⾜实际应⽤的需要。

IEEE 802.11e为基于802.11协议的WLAN体系添加了QoS特性,这个协议的标准化时间很长,在这个过程中,Wi-Fi组织为了保证不同WLAN⼚商提供QoS的设备之间可以互通,定义了WMM(Wi-Fi Multimedia,Wi-Fi多媒体)标准。

WMM标准使WLAN⽹络具备了提供QoS 服务的能⼒。

1.1.1 术语(1) WMMWMM是⼀种⽆线QoS协议,⽤于保证⾼优先级的报⽂有优先的发送权利,从⽽保证语⾳、视频等应⽤在⽆线⽹络中有更好的质量。

(2) EDCAEDCA(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增强的分布式信道访问)是WMM定义的⼀套信道竞争机制,有利于⾼优先级的报⽂享有优先发送的权利和更多的带宽。

(3) ACAC(Access Category,接⼊类),WMM按照优先级从⾼到低的顺序分为AC-VO(语⾳流)、AC-VI(视频流)、AC-BE(尽⼒⽽为流)、AC-BK(背景流)四个优先级队列,保证越⾼优先级队列中的报⽂,抢占信道的能⼒越⾼。

(4) CACCAC(Connect Admission Control,连接准⼊控制),限制能使⽤⾼优先级队列(AC-VO和AC-VI队列)的客户端个数,从⽽保证已经使⽤⾼优先级队列的客户端能够有⾜够的带宽保证。

(5) U-APSDU-APSD(Unscheduled automatic power-save delivery,⾮调度⾃动节能发送),是WMM定义的⼀种新的节能处理⽅式,可以进⼀步提升客户端的节能能⼒。

(6) SVPSVP(SpectraLink Voice Priority,Spectralink语⾳优先级)是Spectralink公司为向语⾳通话提供QoS保障⽽设计的语⾳优先协议。

行车设备部2021年员工安全再教育考试(答案)

行车设备部2021年员工安全再教育考试(答案)

填空题得分选择题得分简答题得分总分阅卷人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作业前必须检查作业设备、工具、防护用品及周围环境,如有不安全因素,应消除或采取措施,方可进行工作。

2.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准持证上岗。

3. 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作业标准。

4. “四不放过”指的是: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5.自然灾害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快速开通线路,尽早恢复运营”的原则。

6. 高处作业是指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 2m或 2m 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7.人员离开后,按压气体灭火就地控制盘“手动自动”按钮将系统切换至自动状态,此时,该状态指示灯显示为绿色。

8. 运营分公司冬运防寒工作时间是2020年12月1日至 2021年3月20日。

9. 进行维修作业时,了解故障要做到时间清、地点清、原因清(三清)。

10. 多个危险作业的审批级别应按照该项施工所有作业中要求级别最高的执行。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 设备带电部分距作业人员无防护栅直流1500V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是:( C )A、1000mmB、750mmC、700mmD、1500mm2. 未确认接触轨是否断电的情况下,应视接触轨为( A )设备;严禁接触、碰摸或踩踏接触轨及其附件。

A、带电B、无电C、正常D、非正常3. 特殊气象及自然灾害安全“三必须两禁止”中,必须坚持“( A )”,的原则,严格执行相应应急预案的各项规定与要求。

A.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B.快速开通线路,尽早恢复运营C.先救人,后救物D.先抢救通讯等要害部位,后一般设施4. 维修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品,必须保持完好;检修人员每次工作前,必须检查( B )次,班组每月检查测试()次。

A.1,2B.1,1C.1,2D.1,15. 一切机械和机床独立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操作方法,具有实际操作和排除故障的技能,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操作。

IPv6安全RA技术

IPv6安全RA技术

在IPv6网络中,一般的网络拓补结构是由IPv6路由交换机、二层交换机、IPv6主机构成。

通常路由器公告RA,包括IPv6前缀、链路MTU等信息,IPv6主机收到RA后,生成IPv6地址,并将默认路由指向发送RA的路由器,从而可以进行IPv6网络通信。

如果恶意的IPv6主机发送RA,使正常的IPv6用户将默认路由指向恶意的IPv6主机用户,那么就可截获别的用户信息,影响网络安全。

正常的用户获得另外的地址,使自己无法链接网络(图1所示)。

同样也存在一些恶意的攻击用户发送大量的RA报文来攻击网络容易造成网络瘫痪(图2所示)。

所以我们要实现安全RA 功能,在交换机的端口通过命令配置拒绝接收恶意的RA报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恶意RA的转发,可以避免影响网络的正常工作。

IPv6网关欺骗示意图RA报文泛滥示意图目前的神州数码交换机对于RA的处理是硬件转发的同时COPY到CPU。

如果需要实现安全RA 功能,必须有比这个优先级更高的规则,不转发RA报文同时送CPU处理。

根据用户配置的安全RA信任和非信任端口进行处理。

如果是信任端口,收到的RA报文进行正常的转发,如果是非信任端口,直接丢弃处理。

这样用户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接收RA报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恶意RA的攻击,保证网络的正常工作。

为了方便用户,神州数码网络IPv6 安全RA功能实现方法在配置上非常简单,用户只需要在全局模式启动IPv6安全RA功能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在某个端口上使能安全RA即可,例如在全局配置模式上输入命令“ipv6 security-ra enable”。

然后在某个端口上(如Ehernet1/2)使能IPv6安全RA功能时,交换机软件系统将会进行如下步骤的操作:1)所有的RA报文只送CPU处理,硬件不转发。

2)遍历非信任端口列表,如果是从这些端口收到的RA报文,则直接丢弃处理。

3)如果是合法信任端口收到的RA报文,则在本VLAN中转发。

如图3所示:ethernet1/2端口就是不信任端口,丢弃从该端口收到的RA2报文,避免了RA 欺骗和RA报文泛滥的攻击。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试题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试题

1、目前使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有那些?请举出六种常用的。

Windwos CE、Windows Mobile、VxWork、Linux、uCos、Symbian、QNX2、一般而言,嵌入式系统的架构可以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和软件,一般软件分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两个主要部分。

3、从嵌入式操作系统特点可以将嵌入式操作系统分为(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其中实时系统可分为(硬实时系统)和软实时系统4、uc/os操作系统不包括以下哪集中状态A、运行B、挂起C、退出D、休眠5、0x70&0x11的运算结果是A、0x1B、0x11C、0x17D、0x76、下列哪种方式不是ucos操作系统中任务之间的通信方式A、信号量B、消息队列C、邮件D、邮箱7、在将ucos操作系统移植到ARM处理器上时,以下那些文件不需要修改A、OS_CORE.CB、include.hC、OS_CPU.HD、OSTaskInit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应该考虑系统的()。

A.可靠性和灵活性B.实时性和可靠性C.分配性和可靠性D.灵活性和实时性2. 大多数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为了让操作系统能够在有突发状态时迅速取得控制权,以作出反映,大都采用()的功能。

A:抢占式任务调度B:时间片轮转调度C:单调速率调度D:FIFO调度8、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属于嵌入式设备简单题:1、根据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写出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答: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2、试分析实时操作系统的工作特点及相互之间的转换运行:获得CPU的控制权就绪:进入任务等待队列,通过调度中转为运行状态挂起:由于系统函数调用而被设置成挂起状态,任务发生阻塞,等待系统实时事件的发生而被唤醒,从而转为就绪或运行。

休眠:任务完成或者错误被清除的任务,该任务此时不具有任务控制块。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51编程(张毅刚第二版)-习题答案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51编程(张毅刚第二版)-习题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51编程)(第2版)-习题答案汇总23单片机答案第1章单片机概述思考题及习题1一、填空1.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称为(控制器.)或()。

答:微控制器,嵌入式参考答案2.单片机与普通微型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和()三部分,通过内部()连接在一起,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答:CPU、存储器、I/O口、总线3. AT89S51单片机工作频率上限为()MHz。

答:24MHz。

)和提4.专用单片机已使系统结构最简化、软硬件资源利用最优化,从而大大降低(高()。

答:成本,可靠性。

二、单选1.单片机内部数据之所以用二进制形式表示,主要是A.为了编程方便B.受器件的物理性能限制C.为了通用性D.为了提高运算数度A.辅助设计应用B.测量、控制应用C.数值计算应用D.数据处理应用答:B答:B2.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单片机应属于微计算机的。

一、填空5.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

答:2μs6.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

答:127.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和()。

答:28H,88H8.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 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

答:50H,A8H9.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

答:0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

答:04H,00H,0。

11.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PSW(=)。

)H~()H。

答:00H,1FH12.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

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

答:PC, PC,PCH13.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KB。

CortexM3处理器异常事件响应过程

CortexM3处理器异常事件响应过程

CortexM3处理器异常事件响应过程一、异常事件响应流程示意图注:粗线条表示用户代码管理过程。

二、异常事件产生阶段1)入栈:硬件自动保存现场环境状态参数,依次把xPSR、PC(R15)、 LR(R14)、R12以及R3~R0共8个寄存器压入当前使用的堆栈中(可能为PSP也可能为MSP,取决于处理器之前的选择)。

2)取向量:硬件自动获取异常事件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并开始从这个地方预取指(并行工作)。

3)更新相关寄存器:(1)SP(R13):在入栈过程中由硬件把堆栈指针(PSP或MSP)更新到新的位置。

在执行服务例程时,将由MSP负责对堆栈的访问。

(2)PSR:更新IPSR位段(位于PSR的最低部分)的值为新响应的异常编号(提示信号)。

(3)PC(R15):在取向量完成后,PC将指向服务例程的入口地址。

(4)LR(R14):在出入ISR的时候,LR(R14)的值将得到重新的诠释,这种特殊的值称为“EXC_RETURN”(准备好回家的路线和要求(最低4位进行控制))。

但是注意LR原来的值已经入栈(也许它刚好在调用子程序,其中存的就是调用点之后的地址参数),进入异常事件响应阶段后才装入EXC_RETURN参数。

假如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更高级别的异常事件,则前面的EXC_RETURN参数也会被入栈且又会装入新的EXC_RETURN参数。

三、异常事件执行阶段为安全起见,最好在代码中将R4~R11人工压栈处理(在C语言环境,编译器会根据寄存器的使用状况决定是否对他们进行压栈操作)。

四、异常事件返回阶段4.1 返回操作触发信号一般芯片有专门的中断返回指令,例如51的RETI指令,执行它后就会将先前保存的地址自动弹回PC。

而CM3是靠将EXC_RETURN参数装入PC寄存器来实现的。

它将启动异常事件服务程序返回操作。

1)出栈:先前压入堆栈的寄存器参数得到恢复(包括PC的值),堆栈指针自动回到先前入栈时的位置。

2)更新NVIC寄存器:该寄存器之异常事件活动指示位被硬件自动清除。

stm32中断优先级的处理原则

stm32中断优先级的处理原则

STM32中断优先级的处理原则1. 引言在嵌入式系统中,中断是一种常用的机制,用于在特定事件发生时打断CPU的正常执行流程,转而执行特定的中断处理程序。

STM32系列微控制器提供了丰富的中断控制功能,并支持多个优先级的中断。

正确设置中断优先级是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STM32中断优先级处理原则,包括如何设置优先级、不同类型中断之间的关系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2. 中断优先级概述STM32微控制器支持多个优先级的中断,其中数字越小表示优先级越高。

当多个中断同时发生时,只有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中断会被响应。

其他低优先级的中断将被挂起,等待当前正在处理的高优先级中断完成后再进行处理。

每个STM32微控制器都有一个向量表(Vector Table),其中存储了各个中断向量及其对应的ISR(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在初始化过程中,需要将需要使用到的ISR函数指针写入向量表相应位置。

3. 中断优先级设置原则在STM32微控制器上配置和设置各个外设的中断优先级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3.1 高优先级中断的响应时间高优先级中断的响应时间应尽量短,以确保系统对紧急事件的及时响应。

通常情况下,系统启动和初始化过程中会配置一些必要的高优先级中断,如系统滴答定时器(SysTick)等。

3.2 低优先级中断的执行时间低优先级中断可能会被高优先级中断打断,在高优先级中断执行期间无法得到处理。

因此,低优先级中断的执行时间应尽量短,以减少对系统性能和实时性的影响。

STM32微控制器支持不同外设之间和相同外设内部的中断嵌套。

在设置嵌套中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 外设之间:不同外设之间的中断嵌套顺序应根据具体需求和业务逻辑进行设置。

- 外设内部:在具有多个可触发相同类型中断源的外设上,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设置不同源之间的触发次序。

3.4 中断抢占与屏蔽STM32微控制器支持中断的抢占和屏蔽功能。

呼吸机的临床风险

呼吸机的临床风险

风险意识
• 整个国内医疗形式的发展(如国家的法律、法规、公民、 患者风险意识的提高)需要我们更好的发挥呼吸机的质量 、技术效益,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 总之,性能好、使用好、护理好,对病人生命起支持作用 ;反之,则影响疗效甚至成为杀手。 • 医疗从业人员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可减少风险 的发生几率,也医护人员自身起到保护。
呼吸机临床风险来源
• 医疗设备的临床风险是指对患者潜在的、已造成的直接或 间接的伤害,甚至死亡。 这些风险主要来源于 • 厂家产品的设计缺陷:如压缩机除水性能差,造成空氧混 合阀(比例阀)经常损坏;设备工作不稳定(如某些国产 机型);设备标识不清,造成使用人员误操作等。 • 上市前研究验证的局限性:表现为时间太短、例数太少、 对象太窄、针对性太强,而且与临床应用容易脱节、临床 定位也不够准确。 • 外部环境对呼吸机运行性能影响大。温度?湿度?压力等 ?
还存在另类的临床风险
• 呼吸机的整个寿命周期内还存在着另外的一些风险,很难 被使用人员发现或区分的风险,主要表现为: • 实际值(实际输送值)与预期值(设定参数值)不一致 • 呼吸机监测示值与实际值不一致 • 实际值与监测示值均与预期值不一致 • 安全报警失灵等 • 我们将这类风险统一归类为呼吸机通气性能、安全性能下 降引发的临床使用风险,称为技术指标风险。这类风险会 对患者直接产生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第五步-设定通气模式
• 根据患者病情,设定相应的通气模式: • 控制模式:如容量控制(VCV)、压力控制(PCV)、辅 助控制(A/C)、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等; • 辅助、支持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 (PSV)、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BIPAP)、比例辅助 支持(PAV)、容量保证压力支持(VAPS)等。 • 自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自主通气(SPON)

应急预案等级分类

应急预案等级分类
快速恶化
事故迅速恶化,需要立 即采取行动以控制局势 。
PART 03
应急预案等级实施流程
REPORTING
启动应急预案
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紧急 程度,确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
启动预案程序
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启动相应的应急 预案。
通知相关人员
及时通知相关应急人员、救援队伍和志愿者 ,确保他们能够迅速响应。
资源调配
调配物资资源
根据应急需求,迅速调配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和器 材等资源。
调配人力资源
组织相关人员、救援队伍和志愿者,确保他们能够及 时到达现场并开展救援工作。
调配交通运输资源
协调交通运输资源,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到 达现场。
现场指挥与协调
建立现场指挥部
在现场设立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的救援工作。
特点
三级应急预案优先级一般,需要调动部分资源进 行紧急处理,以确保人员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3
措施
三级应急预案通常包括控制事故扩大、抢修、救 援等措施,以及启动相关应急指挥中心和协调各 部门、单位进行协同作战。
四级应急预案
定义
四级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造成较小事故或紧急情况,需要进行一定的应急响应措施。
中等危害
事故可能对人员、环境或设施造成一定损害,但 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
重大危害
事故可能对人员、环境或设施造成严重损害,甚 至威胁生命安全。
影响范围
01
02
03
局部影响
事故仅对特定区域或设施 造成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区域影响事故可能对一定区域内的 多个设施或人员造成影响 。

基于QCI业务切换优化高干扰场景VOLTE感知

基于QCI业务切换优化高干扰场景VOLTE感知

基于QCI业务切换优化高干扰场景VOLTE感知2019年9月目录一、基于业务的切换 (3)1.1概述 (3)二、基于业务的异频特性需求及原理 (4)2.1、基于业务的异频切换 (4)2.1.1、原理 (4)2.1.2、切换功能启动判决 (5)2.1.3、测量控制下发 (5)2.1.3、目标小区小区判决 (5)2.1.3、影响增益分析 (7)2.1.4、数据配置 (7)2.1.5、MML配置 (8)三、现网案例 (12)四、推广建议 (14)【摘要】随着VOLTE业务的发展,后期VOLTE业务将逐渐成为代替原1X与DO承载语音的主力军,随着业务增长,干扰场景下VOLTE感知就会带来很大的挑战且存在有些外部干扰无法排除等情况,对此类场景现推出基于QCI业务切换的方法进行优化解决。

【关键字】QCI、高干扰、VOLTE精品网、基于业务切换【业务类别】VOLTE一、基于业务的切换1.1概述本功能是针对运营商对不同QCI业务有不同的频点承载需求实现的一种切换,只支持测量模式切换,不支持盲模式切换。

根据切换目标的不同,有以下几种切换类型。

➢异频切换,包含模式间切换,即LTE FDD频点小区和LTE TDD频点小区间的切换➢E-UTRAN到UTRAN系统间切换➢E-UTRAN到GERAN系统间切换上述切换的触发和停止条件如表所示。

表基于业务切换的启动与停止一览二、基于业务的异频特性需求及原理2.1、基于业务的异频切换2.1.1、原理本功能受如下开关控制,同时打开时本功能才可以使用。

1.ENodeBAlgoSwitch.HoAlgoSwitch中的子开关“ServiceBasedInterFreqHoSwitch”2.CellAlgoSwitch.HoAllowedSwitch中的子开关“SrvBasedInterFreqHoSw”异频切换包含模式间切换,即LTE FDD频点小区和LTE TDD频点小区间的切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脑温控器说明书
(RT-100)
规格参数
★外型尺寸:96×97×50(单位:mm)
★相对湿度:20%~85%(不可结露)
★电源电压:220VAC±10%
★整机功耗:<5W
★温度显示范围:-40~+50℃
★温度显示分辩率:0.1℃
★测量精度:±1℃
★温度传感器:NTC,不锈钢护套(2M延长线)
★化霜周期:0~99小时可调
★化霜时间:0~99分钟可调
★压缩机延时启动时间:3~15分钟可调
★压缩机输出接点容量:10A,240VAC
★化霜输出接点容量:10A,240VAC
★报警方式:蜂鸣器
主要功能:
温度测量,温度显示,自动/手机制冷,自动/手机化霜,压缩机延时保护,超温/故意报警,温度校准。

指示灯状态说明
★化霜指示灯:
☆绿色:自动化霜状态
☆红色:强制(手动)化霜状态
★制冷指示灯:
☆绿色:自动制冷状态
☆绿色闪烁:自动制冷压缩机延时启动状态
☆红色:强制(手动)制冷状态
☆红色闪烁:强制制冷压缩机延时启动状态
★设置指示灯:
☆绿色:参数设置状态
自动制冷
当温控器的感温探头测量温度值高于或等于设定的温度上限值时启动自动制冷功能,制冷继电器吸合,制冷指示灯显示绿色(压缩机延时启动时闪烁)。

直到所测温度低于或等于设定的温度下限值停止制冷。

强制制冷
持续按住[up]键3秒钟立即启动或退出强制制冷,启动后如不退出则由设定的温度下限值控制。

强制制冷状态下制冷指示灯显示红色,压缩机延时启动时制冷指显灯显示红色并闪烁。

自动化霜
当温控器设定的化霜周期时间到时启动化霜功能,化霜继电器吸合,化霜指示灯显示绿色,当设定的化霜时间到时结束化霜,化霜继电器断开,化霜指示灯灭。

强制化霜
持续按住[down]键3秒钟启动或停止强制化霜,启动后如不停止则由设定的化霜时间控制,启动强制化霜功能后化霜指示灯显示红色。

取消化霜功能
将化霜周期或化霜时间设置为0时则取消化霜功能。

温度校准
当显示温度和实际温度有误差时,可使用温度校准功能,在参数设置功能内进行设置。

内部功能优先级
自动制冷、强制制冷、自动化霜、强制化霜四种功能同一时间只能有一种被启动,温控器内部设置了这四个功能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功能在启动状态时优先级低的功能将被屏蔽;优先级低的功能在启动状
★温度显示不稳定
此故障主要是干扰造成的,干扰的来源也比较
复杂,建议按如下方法处理以得到有效控制。

☆将温控器接地端可靠接地。

☆将温度探头延长线与电源引线或其他强电引线分
开走线,请不要与电源引线走同一根管道或捆在
一起,探头应该尽量远离电源线。

☆如温度探头原来的延长线不够用,需再延长时,
要确保接线可靠,用屏蔽线较好。

★温控器重启
机组启动或停止瞬间可能造成重新启动现象,这
是由机组启动/停止时产生的强干扰引起的,本温控器
具有一系列抗干扰措施,但必须提供可靠的接地以及
正确的走线方法。

前面板示意图
接线端子及接线图
态时,如有高优先级的功能需要启动,则立即启动并
停止优先级低的功能。

优先级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强制制冷>强制化霜>自动化霜>自动制冷。

延时保护
本温控器可设置压缩机两次启动的最小时间间隔
(3-15分钟可调),压缩机停止再启动时,若停机时间
大于或等于所设定的延时启动时间,立即启动,若停
机时间小于所设定的延时启动时间,则进入延时启动
状态,制冷指示灯绿色闪烁(自动制冷模式)或红色
闪烁(强制制冷模式),当停机时间达到设定的延时时
间后再启动压缩机,第一次开机时也要等待计满延时
时间后才可启动。

报警功能
★超温报警,传感器所测温度高于超温报警上限(温
度上限值+超温报警值)或低于超温报警下限(温
度下限-超温报警值)时,温控器启动报警功能,
蜂鸣器响,温度显示闪烁,直到温度恢复到正常
为止,按任意键清除报警音,温度显示停止闪烁,
蜂鸣器关闭,直到温度恢复到正常后,再次超温
时,报警功能才会再次启动。

★控头故障报警,当温度探头出现短路、断路等故
障时,温控器启动报警功能,蜂鸣器响,温度显
示区显示“444”且闪烁,直到故障排除。

按任意
键可立即清除报警。

故障排除后又一次出现故障
时才可再次启动报警功能。

参数查看
★待机状态下按[up]键显示温度上限值
★待机状态下按[down]键显示温度下限值
★待机状态下按[Set]键显示化霜周期
★待机状态下按[Rst]键显示化霜时间
参数设置
★待机状态下按住[Set]键3秒钟则进入参数设置
模式,设置指示灯为绿色。

温度显示区显示“F01”。

★单按[up]或[down]键可选择要设置的参数项目进
行设置(F01-F07)。

★按住[Set]键再按[up]或[down]键可调整当前参
数项的参数,按住[up]或[down]键不放可快速改
变参数值。

设置完成后单按[up]或[down]键可选
择其他参数项进行设置。

★按住[Set]键再按[Rst]键显示当前参数项的参数
值。

★单按[Rst]键退出参数设置模式并保存。

否则30
秒钟后自动退出并保存。

建议所有参数设置完成
后再退出保存。

★设置温度上限值或下限时,温度下限不可高于温
度上限,如上限值无法下调或下限值无法上调时,
请检察上限值和下限值是否合适。

常见故障及处理
★温度显示“444”且蜂鸣器响
请检察温度探头是否出现断路或短路,是否损
坏。

请确保探头延长线与接线端子可靠连接。

★不化霜
☆请检察“化霜周期”和“化霜时间”的设置值
是否为0,如果是0则表示化霜功能已关闭。

☆本温控器每次开机都从0开始计时,请注意检
察是否在计时期间有停电,造成计时归0,如
果是这样建议将化霜周期缩短。

☆请注意检察温控器是否工作在强制制冷状态,
在强制制冷状态下不会启动化霜功能。

★超温报警太频繁
请检察温度的上/下限值是否设置的合适。


外,超温报警的温度值设置是否太小。

建议将超
温报警的设置值加大。

建议设置大于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