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与当代戏剧理论
符号学理论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符号学理论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符号学理论》是一看就让人熟悉的名字,它是由著名的清华大学文学教授钱正熙提出的一套理论,也是当今中国高校及高等学校文科研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
符号学理论是建立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的一种理论,它用认知科学的观点来研究文化现象的核心,其最核心的理论便是“符号”的概念。
符号学理论重新定义了人类文化的本质,即“通过使用符号来表达意义”。
在当今的文化研究中,符号学理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成为一种主流活动。
符号学理论在高校文科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符号作为研究对象,从而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二是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深入挖掘各种文化现象的本质。
首先,研究者可以采用符号学理论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与表现形式,深入挖掘文化的本质。
其次,由于符号学理论本质上是以认知科学的方法探索文化,因此,研究者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究文化的本质,拓展文化研究的可能性。
无论是研究文化本质,还是挖掘文化表现形式,符号学理论都为文科研究带来很大的帮助。
未来,符号学理论将会在高校文科研究中开创更广阔的领域,为我们更深入地探索人类文化提供借鉴和启发。
《野人》的戏剧符号学解读
《野人》的戏剧符号学解读摘要:戏剧演出中蕴含着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两大系统特征,作为戏剧文本以及演出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语言、语调、音乐、音响效果当属听觉符号。
在高行健的多声部史诗剧《野人》中,处处克斥着听觉符号与视觉符号的旋律,本文简要解析了其中的一个主人公老歌师曾伯的唱词,试以解读戏剧语言的符号化特征。
关键词:戏剧探索听觉符号唱词在戏剧符号学研究视野中,戏剧文学特别是舞台演剧无疑是符号的王国。
即如符号学家维尔特鲁斯基所说,“舞台上的一切都是记号”。
在中国当代戏剧中,能以戏剧的语言文本层面和舞台的非语言文本层面同时营造出这一“符号王国”的,当首推高行健的《野人》。
此剧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剧坛造成影响并引起争议乃至非议,与其说是因为包含了“混乱”的多主题,不如说是丰富的舞台语汇和戏剧符号强烈地激荡着处在危机探索中的当代戏剧人。
这部承载着高行健戏剧追求的“完全的戏剧”,无疑是符号学解读戏剧的范本。
一、听觉符号高行健一直被称为是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在中国戏剧发展的新时期。
他一直都在做着自觉的探索追求,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在力图挣脱传统戏剧意识的束缚,试图建立一种更为开放和广阔的戏剧体系,为我们在新时期对戏剧的探索起到了表率性的作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高行健的话剧《野人》创作于1985年,这部戏剧他酝酿了很久,为此还特意来到长江流域做调查研究,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他到过八个省、七个自然保护区,走过了三万里,在剧作中高行健采取了多种探索手法,对我国传统戏剧艺术的有益形式加以吸收,对西方的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加以利用,对过去的戏剧理论加以突破。
高行健一再谈论和探索戏剧的多声部、多层次、多主题和复调性。
高行健以主题复调的艺术形式。
用跨时间、跨空间、整体而史诗般的艺术手法,把戏剧展现给现代的人们。
这种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声音、不同元素、不同媒介的重叠、错位、交织、对立……造成总体形象、总体效果的内在复杂性。
剧场“看不懂”现象背后的演剧符号传播研究——以“后戏剧剧场”
mEijiE yu wEnhua yanjiu- 121 -剧场“看不懂”现象背后的演剧符号传播研究——以“后戏剧剧场”作品为案例李彦雯[摘 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化与媒体社会形体逐渐确立,新型的戏剧样式的代表人物出现了。
他们以其迥异的风格登上世界戏剧舞台,法兰克福大学戏剧系教授汉斯·蒂斯·雷曼将这些戏剧赋予了一个精准的称谓:“后戏剧剧场”。
后戏剧剧场的新型剧场形式会令非常多看惯了传统戏剧演出的观众感到不适应,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观众看不懂。
按照传统意义上的戏剧符号学进行演剧分类的符号元素在新型剧场上可能不再全部适用,新型剧场提出了对取消符号学、放弃阐释的要求。
后戏剧剧场抛弃了戏剧剧场的传统、理念、结构方式,朝着发掘人身体可能性的方向前行,步伐越走越远。
布景、道具、演员不再仅仅是指向虚拟世界的符号,而可以大胆而富创新的展现其自身。
成为一个“有能力”的观众是观看这些作品的先决条件之一。
[关键词] 符号;身体;在场性;后戏剧剧场[作 者] 李彦雯,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符号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认为是传播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传播符号学慢慢成了有百年历史的传播学与符号学之间的交流桥梁。
传播符号学无疑就更具有理论与实践应用二者结合的优势,能为现实提供现象解释契机。
而在传播学中的符号研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者们的人文文化思维,立足于人文文化范式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来强调传播意义的整体建构和文本的建立,其研究范畴与社会文化休戚相关,且更具有人文气息。
故传播符号学的研究视野范围极为广泛,凡是存在人与人交流、传播、互动的一切文化现象都可作为其可贵的研究对象。
一、对戏剧符号学的“颠覆”20世纪30年代,布拉格学派开创了戏剧符号学的研究,布拉格学派的基本美学观点是将艺术看作一种记号系统,所以维尔特鲁斯基曾直接指出,“舞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记号”。
剧场演出的记号系统,如胡妙胜先生所总结分类,可分为语言、语调、面部表情、动作、场面调度、舞台化妆、舞台服装、舞台道具、舞台布景、舞台灯光、剧场和舞台、音响效果、音乐等记号。
从索绪尔符号学理论视角看舞剧“表意”之生成
diOT勿(总第期)如凶丄吉林艺术学院学报从索绪尔符号学理论视角看舞剧“表意”之生成张大策(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沈阳,110169)【作者简介】张大策,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表演艺术跨领域、舞蹈美学。
【摘要】俗话说:舞蹈艺术“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
在举手投足、手舞足蹈之间,身体若不借助他者舞台符号元素,对文本内容进行有序组织、建构,就不可能丰富再现、精准表达形形色色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形象,更不可能让欣赏者获得一个约定俗成的意象理解与共鸣。
如果说,舞剧可以作为再现情节、传达思想情感的综合性艺术,那么,它的意义到底是如何有效生成的?支撑舞剧“表意”形成的内部结构又是什么?研究从索绪尔语言学的“结构”视角出发,探索舞剧意义构建的过程,为发现舞剧表意形成之原理、探索舞剧创作之精华作出贡献。
【关键词】索绪尔;结构主义;舞剧;表意【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42(2021)02-0010-07“表意”是舞剧传达思想情感、叙述故事情节的主要特征之一。
但是,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并非能使普罗大众一目了然地理解它所再现的故事情节与内容。
因为舞蹈家们并非将迎风展翅(阿拉贝斯克舞姿,Arabesque)、空转技巧(空中旋转,Tour en1'air)等舞蹈身体动作制定所指意义。
灯光艺术家、作曲家、美术设计师们也没有将不同的灯光色彩、旋律、道具以及舞台布景约定俗成化。
在这种情况下,舞剧是如何叙事的?其表意结构又是如何构建的?或许我们能从结构主义大师索绪尔语言学的理论中获得一些启示。
瑞士作家、语言学大师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是后世学者公认的结构主义创始人,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较完整地探讨了现代语言学的发生发展与演变。
从索氏理论诞生以来,其结构主义思想影响到政治、教育、建筑、艺术等众多领域,并为其他学科的完善做出相当大的贡献。
表演艺术符号学:一个建议
话 。 ( 这种 情 况 下 ,我 建议 他 用 马塞 尔 ・ 内西 创 作 的歌 剧 ,通 过记 忆 和 ” 在 达
哼唱其 中著名 的 咏叹调 掌握 意 大利 语 ) 。接 下来 ,伦 斯 多夫先 生 开始在 观 众 面
一
个预 先设 定 的模 式或起 动 点 ,展 现 一 种存 在 如 何 变 为另 一 种存 在 ,即一 种 转化 。在 此过 程 中 ,那 些文 本 中的 隐含 意 义 突然 活 动 起来 ,并 获得 了新 的 品
质 。这是 某些 艺术 形式 的基 础 ,在 这一 过程 之 前 ,它 们还 没 有 成形 。如 果你 想强 调一 个事 实 ,即表演 主体 在上 面增 添 了新 的 内容 ,此 过程可 以称 为 阐 释 。
前 演 唱 ,并找 专业 声 乐老 师培训 ,他进 入丹 佛 音乐 剧 院 ,开 始 了声乐课 训 练 。
11 6
口
符号与传媒
20 0 9年 ,在 就读期 间 ,他 成功 申请 到 了印第 安 纳 大学 的奖学 金 。此 大 学前 任 系主任 查 尔斯 ・ 布在 观看 了伦 斯 多 夫 的几 次 小 型 独 唱会 后 ,给予 其 高度 评 韦
价 :“ 他拥 有 一 副极 有特 色 的男高 音 歌 喉 ,极 具 意 大利 风 格 ,并兼 具 了 2 O世
纪意 大利 卓越 歌剧 演 唱家拥 有 的洪亮 壮丽 、充 满力 度 、圆润 充 沛 的音 色 。 对 ” 这个 奇 迹般 的故 事 中的 意识 形 态 ,若 用 巴尔特 的方 式研 究 ,会很 有 趣 。此 故 事 说 出 了一个 美 国梦 神 话 :只要你 努力 ,无 论 何 时 ,一 切 皆有 可 能 。在 歌 唱 中 ,身体本 身 就是乐 器 ,就 是 品格 ,这种 奇 迹 确 实 可 以发 生 ,因为 大 多数 杰 出歌 手就 是如 此 。然而 ,若 无专 业训 练 ,再 出色 的嗓音 也可 能被 过 程 中 ,一 个 “ 汉 ”被 展 示 出来 :表 演 必 须 显 示 。 醉
维克多·特纳的“社会戏剧”和仪式理论批评
濮 波维克多·特纳的“社会戏剧”和仪式理论批评20世纪的语言学、心理学和其他社会学科基本上达成的共识是:语言空间、戏剧舞台空间和社会空间之间具有异质同构,其本质是一种基于隐喻的符号转换,牵涉到表象、意向和结构的对应。
这些空间差异性在于:表演空间的符号系统和被表演空间的社会事件、社会存在等的符号转换。
而共性在于几乎所有的艺术作品之于现实的区别均是符号之于对象实体的区别。
这种不约而同,说明了人类在行动的本质上具有一种不同空间、关系上的“形构和逻辑”的摹仿和重复能量,我们也称之为结构性能量,或者“结构-功能主义”模式,或者“社会VS剧场的结构性维度”。
美国象征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提出的仪式符号理论属于此列。
今天,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抵牾张弛有度地进行,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生态主义、三元空间等理论并行发展,且悬而未决之时,重新审视维克多·特纳的社会戏剧概念之建构性的同时,也发现这些“结构-功能主义”模式的理论也问题颇多,需要我们明辨。
一、社会戏剧的生成前提社会戏剧生成前提是隐喻和根范式与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1]的视界不同,维克多·特纳则从人类具有隐喻和象征性行为的原初特征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戏剧”(socialdrama)概念。
象征人类学家所研究的重点是人类行为中的象征性或者隐喻性的“根隐喻”特征。
与诸如生长、发展之类的概念形容社会一样,维克多·特纳在其著作《戏剧、场景及隐喻:人类社会的象征性行为》中,首先论证了整个人类的社会科学和社会哲学都属于一个完整的隐喻性的大家族之事实。
隐喻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无机和有机之间找到一种契合点。
它的产生出自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望。
隐喻事实上是一种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转变。
隐喻是我们将两种互不相干的经验瞬间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阐释性的、图像般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意象的方法。
简单地说,隐喻是一种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途径。
戈夫曼戏剧理论ppt课件
⑵ 后台。与前台相对应,后台是指不让观众看到并且不让观众和 局外人进入的舞台部分。在表演者准备表演某种角色时,前台是预 先给定好的,演员只能接受,没有改变的可能。所以,演员只能表 演出合乎情景要求的行动,并尽力做出合乎理想化的表演。后台因 为对观众可以隔离,所以表演者可以不考虑外表和形象的限制。 后台位于表演场所的末端,在这里能调整演员个人前台的瑕疵,前 台的表演者在表演中也可以得到后台的帮助。
5
戏剧包含许多因素。其中,剧本、舞台、演员、观众 是不可缺少的。
1、剧本。在戏剧表演中,剧本是预先给定的,通常,每个演员都必 须按照剧本来完成自己的表演。戈夫曼把社会看作是一幕正在演出 的戏剧,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生活舞台上的演员,每个人的行动都要 受到社会体系这个“剧作家”预先写好的“剧本”的约束。 “剧本” 一词在戈夫曼的理论中仅仅是个比喻,它在现实生活中是指角色扮 演所依据的社会规范和人们对角色的期望。即“剧本”是由一定的 社会规范和角色期望二者所界定的。期望兼有剧本的特点,它对角 色扮演者具有潜在的影响力,而社会规范则对角色扮演者有显在的 影响。戈夫曼认为,处于社会舞台上的每个演员不仅要受到剧本的 限定,还要受到其他演员、观众的影响,符合剧本和其他演员、观 众期望的表演被认为是成功的表演。
7
戈夫曼将这种表演者叫做“真诚”的个体。
有时,表演者会不相信自己所表演的行为,戈夫曼 把这种表演者叫做“玩世不恭者”。 这样,就形成“两种极端;个体或许被他自己的行 动所欺骗或者对它玩世不恭。”
8
3、舞台 舞台是演员进行表演的重要场所,它分为前 台和后台两个部分。 ⑴ 前台。戈夫曼把前台看作“是个体在表演期间有意无意地 使用的标准类型的表达装备。” 前台是按固定的方式进行表演,为观众规定特定情景的舞台 部分;是演员的表演能让观众看到的舞台部分。前台包括舞 台设置和个人前台两部分。 其中,舞台设置就是舞台布景和道具,它是演员表演必须的 场景,如果没有它 ,就无法演出。 布景和道具可以是简单的或是复杂的,但它们必须要具有象 征性和实用性。
高中戏剧知识点架构图总结
高中戏剧知识点架构图总结
一、戏剧的起源和发展
1. 戏剧的概念
2. 戏剧的起源
3. 古希腊戏剧的发展
4. 戏剧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5. 其它国家的戏剧发展
二、戏剧的类型和形式
1. 话剧
2. 歌剧
3. 舞台剧
4. 电影
5. 电视剧
6. 卡通动画
三、戏剧的创作和表演技巧
1. 剧本的写作
2. 角色刻画
3. 舞台设计
4. 灯光音响
5. 化妆服装
6. 演员表演技巧
7. 舞台动作和台词
四、戏剧的理论和批评
1. 戏剧批评的方法
2. 剧场理论
3. 戏剧符号学
4. 演员理论
5. 观众与表演
五、古代戏剧作品欣赏
1. 中国古代戏剧作品
2. 希腊古代戏剧作品
3. 罗马古代戏剧作品
4. 其他国家的古代戏剧作品
六、现代经典戏剧作品欣赏
1. 鲁迅先生的戏剧作品
2. 寿军的戏剧作品
3. 阿根廷的戏剧作品
4. 英国的戏剧作品
5. 美国的戏剧作品
七、戏剧与社会
1. 戏剧与政治
2. 戏剧与宗教
3. 戏剧与文化
4. 戏剧与传媒
5. 戏剧与教育
八、戏剧的传统和革新
1. 传统戏剧的传承
2. 戏剧的革新与突破
3. 当代戏剧的发展动向
4. 戏剧的国际化
5. 戏剧的多媒体表现形式
以上是高中戏剧知识点架构图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的意象与符号分析
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的意象与符号分析在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意象与符号是构建故事情节和传达深层含义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和符号,并赋予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创作者能够在作品中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意象与符号,并分析它们在作品中的功能与效果。
一、自然意象与符号自然意象与符号在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表达特定情绪和主题。
例如,雷雨中的暴风雨可以象征戏剧的高潮,以及人物心情的紧张与纠结;太阳的升起代表新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
通过运用这些自然意象与符号,创作者能够增强情节的张力与感染力,并向观众传递特定的情感体验。
二、人物形象的意象与符号人物形象的意象与符号是塑造角色性格和传达主题的重要手段。
比如,黑衣服可以象征悲伤和阴暗,而白衣服则常被用来表达纯洁和善良。
此外,一些经典的形象符号也常被运用,如狼象征残忍和凶狠,蝴蝶代表变化和转变。
通过使用这些象征意义强烈的人物形象,创作者能够更加深入地塑造角色,并传递特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色彩的意象与符号色彩在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和象征特定的含义。
例如,红色可以表示爱情和激情,蓝色代表冷漠和孤独,绿色则象征希望和成长。
通过巧妙运用不同的色彩,创作者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同时向观众传递深刻的情感和意义。
四、动作与姿态的意象与符号在戏剧影视中,角色的动作与姿态也常常被用来传递特定的意义。
比如,俯身弯腰可以表示谦恭和顺从,抬头挺胸则代表自信和胜利。
通过创造合适的动作与姿态,创作者能够更加生动地塑造角色形象,并表达角色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五、物品与道具的意象与符号物品和道具在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赋予特定的物品和道具象征意义,创作者能够通过视觉的方式传递深层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玫瑰花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美丽,钟表则代表时间和生命的流逝。
这些物品与道具在故事中的运用能够增加戏剧冲突和情节发展的戏剧性,并且使故事更富有象征意味。
符号学理论——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后现代理论研究之一
符号学理论——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后现代理论研究之一
韩丹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朱莉亚·克里斯蒂娃是法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化理论家和心理学家,西方符号学界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
她的符号学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以符号和象征的区别替代了拉康的想象和象征的区别,颠覆并超越象征语言符号系统。
她提出的解析符号学思想超越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对文本符号系统静态把握的局限性,实现了在结构生成与变化中动态把握符号的理念。
本文通过对她的符号学理论阐释,来展现克里斯蒂娃在后现代理论上的贡献。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韩丹
【作者单位】江苏省行政学院;江苏南京2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互文性”概念的理论阐释——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后现代理论研究之二 [J], 韩丹;
2.“贱斥”的理论解释——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后现代理论研究之三 [J], 韩丹;
3.“异质性”理论剖析——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后现代理论研究之四 [J], 韩丹;
4.女权主义理论——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后现代理论研究之五 [J], 韩丹;
5.谈朱莉亚·克莉丝蒂娃的符号学理论 [J], 黄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戏剧符号学概述
戏剧观潮戏剧符号学概述●宫宝荣戏剧符号学是一门萌芽于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70年代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的诞生与确立对戏剧研究领域可谓一场革命,几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戏剧批评理念与方法,在戏剧界和学术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要了解戏剧符号学,自然首先得了解符号学。
符号学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最有影响的一门跨学科的元科学,它融合了语言学、逻辑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其源头则可分别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瑞士语言学费尔南・索绪尔(FernandSaussure,1857-1913)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查尔斯・皮尔斯(CharlesSandersPeirce,1839-1914),也因此拥有英语semiotics和法语lasémiologie两个不同的学名。
顾名思义,符号学乃是一门研究符号的学科。
众所周知,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便是人能够自觉地创造并运用种种符号来相互交流思想与沟通情感。
可以说,只要是有交流有沟通的地方,就有符号的存在。
换言之,凡是涉及交流的符号都是其研究的对象。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元科学,二、表演尽管以往昆剧也不全使用吴中当地的方言唱念,而是采用全国的“官音”,但由于它形成于吴中地区,不可避免地受到吴地方言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念风格,如保留入声韵等。
新编昆剧《孟姜女》采用普通话发音,在一音三转、字正腔圆的唱念中,南腔明显地掺杂了北调。
究其原因,是台湾戏曲学院京昆剧团原本只演出京剧,后来才学演昆剧,他们没能学好吴语发音。
在新编昆剧《孟姜女》的舞台表演中,也明显沾染了京剧的影子,而没能更多保持昆剧的特色,例如武场表演的台步架势都类似京剧而不像昆剧。
在昆剧舞台上,演员表现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时有着丰富的表演程式,但我们看到“滴血惊艳”一出戏中孟姜女带着丫环梅香千里寻夫———这段戏本来是观众非常期待的,用以表现孟姜女千里寻夫的艰难和盼见丈夫的焦急心情,尽管导演精心设计了一套二人“走边”的动作,然而除了丫环跌倒那一个“劈叉”的特技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亮点,从观众的心理期待角度讲,这是远远不够的。
文学作品中的戏剧冲突与情节发展 - 教案
教案文学作品中的戏剧冲突与情节发展教案一、引言1.1戏剧冲突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1.1.1戏剧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动力。
1.1.2通过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和发展。
1.1.3戏剧冲突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1.4不同的戏剧冲突类型反映不同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冲突。
1.2文学作品中戏剧冲突的类型1.2.1个人内心的冲突,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
1.2.2人物之间的冲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家族间的对立。
1.2.3人物与社会的冲突,如《1984》中温斯顿与极权社会的对抗。
1.2.4自然力量与命运的冲突,如《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海的斗争。
1.3戏剧冲突与情节发展的关系1.3.1戏剧冲突引发情节的转折点,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1.3.2情节的发展进一步加剧戏剧冲突,形成高潮。
1.3.3戏剧冲突的解决标志着情节的结束和新局面的开始。
1.3.4戏剧冲突与情节发展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作品的结构。
二、知识点讲解2.1戏剧冲突的理论基础2.1.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强调戏剧冲突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2.1.2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探讨戏剧冲突的潜意识根源。
2.1.3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分析戏剧冲突的语言和符号表达。
2.1.4荣格的原型理论,研究戏剧冲突的集体无意识基础。
2.2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2.2.1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戏剧冲突。
2.2.2动作:人物的行为和动作反映内心的冲突。
2.2.3情景:特定的环境和情境加剧戏剧冲突。
2.2.4悬念:未解决的冲突和预期的发展形成悬念。
2.3戏剧冲突与人物塑造2.3.1人物性格的矛盾和冲突是戏剧冲突的核心。
2.3.2人物之间的关系冲突展现社会矛盾和人性冲突。
2.3.3人物内心的冲突反映个人的道德和价值观。
2.3.4人物的成长和转变是戏剧冲突解决的结果。
三、教学内容3.1戏剧冲突与情节发展的案例分析3.1.1以《哈姆雷特》为例,分析个人内心冲突如何推动情节发展。
当代戏剧_精品文档
当代戏剧当代戏剧是指在当代创作和演出的戏剧作品,是戏剧艺术的一种流派。
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各种现象、问题和思潮,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面貌和立足点。
本文将从当代戏剧的定义、特点、发展以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当代戏剧是指在当代社会环境下创作的戏剧作品,它通过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形式来揭示和批判当代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
当代戏剧不局限于传统的戏剧形式,还包括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如音乐、舞蹈、影像等,以更全面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二、特点1. 现实主义表达:当代戏剧追求真实、自然地展现当代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它通常以真实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为基础,力求展示生活的本质和人性的复杂性。
2. 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当代戏剧倾向于融合多种艺术元素,以丰富和强化作品的表达效果。
舞台上的音乐、舞蹈、影像等元素在当代戏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作品更加生动、丰富、立体。
3. 探索当代社会问题:当代戏剧关注当下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社会不公、人际关系、环境污染等。
它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批判,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促使社会的改变和进步。
4. 强调观念性和思想性:当代戏剧注重观念和思想的传达。
它通过对人物角色和情节的突破和塑造,反映了作者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见解。
观众在欣赏当代戏剧的同时,也可以得到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思考。
三、发展当代戏剧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现代戏剧运动。
当时的戏剧家们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促使了现代戏剧的兴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代戏剧不断演化和发展,吸收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和新的表现形式,使其在当今社会中得以广泛传播和研究。
在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艺术的开放和多样化发展,为当代戏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中国的当代戏剧作品在内容、形式、创作手法等方面正经历着丰富多样的创新和突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电影_疯狂的石头_的符号学分析_何明清 (1)
戏剧话语的语言功能与戏剧翻译
戏剧话语的语言功能与戏剧翻译
王子颖;孟伟根
【期刊名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运用德国戏剧符号学家Manfred Pfister的戏剧语言“多功能性”理论,对戏剧话语所隐含的六大功能:指称功能、表情功能、诉求功能、寒暄功能、元语言功能和诗学功能作分析研究,指出戏剧翻译者要注重对源语和译入语在语言功能方面的差异研究,最大限度地再现戏剧源语言信息的功能。
【总页数】6页(P96-101)
【作者】王子颖;孟伟根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
【相关文献】
1.从戏剧冲突的安排看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兼析高中语文《雷雨》中戏剧语言的动作性 [J], 周兵兵
2.戏剧语言的特征及其对戏剧翻译的启示——兼析《茶馆》的两个英译本 [J], 朱
珠
3.戏剧文本话语标记翻译策略探析
——以意大利当代戏剧《尘》为例 [J], 周婷
4.戏剧文本话语标记翻译策略探析——以意大利当代戏剧《尘》为例 [J], 周婷
5.从戏剧副语言翻译管窥戏剧文本的动态表演性:以莎剧《请君入瓮》的中译为例[J], 梁文静;杨林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符号学电影理论
2019年7月18日星期四
16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四、视觉元素与静态构图
视觉元素包括环境、道具、服装等。 影片第一段中,我们看到了自然环境——阴郁的天空、雨;社会环境— —集镇、邮局。阴沉的天空和雨暗示小镇压抑与不和谐的气氛,烟的反 复出现有揭开历史尘烟后的往事的意味。 影片第一个镜头便把观众带入强烈的历史感中,用十分低的角度拍摄的 旷野中的地平线和天空,画面下方升腾的轻烟,外祖母像一个稳定的三 角形,画面左上方隐约一个人入画,反常规构图令人觉得故事不同寻常。
战后德国人民也重新恢复了理性,重新选择道路。
2019年7月18日星期四
12
影视美学《 Aesthetics of Movie & TV 》
父亲:奥斯卡和小库尔特名义上的父亲阿尔弗雷多并不是
他们的生父。
德国人阿尔弗雷多:典型的德国人性格,愚讷、盲目、冲动
波兰人杨·布隆斯基:软弱、怯懦
两个男人分别代表了德国和波兰(所指),阿最后被纳粹徽 章致死隐喻了纳粹自食其果的覆灭;杨的死体现了波兰在战 争中的命运。
贝贝拉:墨索里尼的所指。
奥斯卡“我情愿做个观众只把我的本领在暗中施展”, 贝贝拉“像我们这样的人必须去表演,去决定事情,否则别 人就会去干”——宣扬侵略理论
戏剧符号学视域下的当代戏曲舞台视觉设计——以湖南近十年新创戏曲剧目为例
戏剧符号学视域下的当代戏曲舞台视觉设计——以湖南近十
年新创戏曲剧目为例
陈嘉琪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2024()1
【摘要】中国当代戏曲舞台视觉设计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特征的现代舞台视觉设计。
在当代戏曲舞台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烙印和独特的中国式美学特征得以体现。
本文从戏剧符号学的角度对舞台布景、人物造型、灯光色彩等符号进行解析,阐述湖南近十年戏曲舞台美术设计者们以承前启后、融会贯通的姿态,积极吸纳各种先进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独创性,共同塑造与传统文化相承的美学精神,以整体发展态势合力铸就“中国风格”。
【总页数】7页(P23-29)
【作者】陈嘉琪
【作者单位】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13
【相关文献】
1.弘扬戏曲音乐是戏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观“2012年山东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有感
2.戏曲人才培养的困局和破局--“非遗剧目传承的启示与拓展: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现象为例”
3.传统戏曲现代化转换的有益尝试--第七届湖南艺术
节复排传统经典戏曲剧目展演絮语4.当代戏曲的传承路径及教学实践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为例5.当代戏曲保护与传播的困境及其对策建议——以历届“中国戏剧节”入选剧目为考察对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当代西方戏剧中的“在场”
论当代西方戏剧中的“在场”内容摘要:“在场”是戏剧的本质特征并和戏剧史上各种潮流变迁息息相关。
现代主义的戏剧传统推崇文本的叙事建构,贬抑戏剧性和舞台形象。
“在场”被界定为通过模拟的手段将不在场的“现实”展现出来,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发生的现场。
20世纪60年代,受阿尔托思想的影响,戏剧重新张扬演员的身体及视听意象,尝试自发性表演以及观众和戏剧之间随机互动。
“在场”成为演员在戏剧当下自发地呈现内心精神以及戏剧和观众在不断变化的空间和无预先设定的条件下真实地、共同地创造一种不可重复的戏剧经验。
然而,德里达和鲍德里亚关于“延异”和“拟像”的理论否定了纯粹的自发性和即时性,任何“在场”都无法逃脱“再现”的命运。
进入后现代之后的当代戏剧将严肃议题、传统的结构、后现代元素和先锋戏剧的舞台能量混合制成一种新型的“现实主义”。
戏剧糅合这种形式的“在场”并在呈现在场的同时,又揭示在场的幻觉。
关键词:在场再现残酷戏剧解构“在场”(presence)是20世纪文学艺术领域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
它一直和戏剧紧密相连,并和“即时性”(immediacy)、“自发性”(spontaneity)、“现场感”(liveness)、“本真”(au-thenticity)、“偶发性”(contingency)和“亲密性”(intimacy)等相互重合的概念一道成为描述戏剧最根本特质的词汇。
在场是一个集合性的、相互交叉或冲突、并不断演变的概念。
当人们谈及戏剧的“在场”时,他们可能在谈论不同时期戏剧的不同层面。
一种解释是将“在场”等同于“即时性”。
在戏剧的语境下,“即时性”意味着观众和舞台上的戏剧经验同步并行。
美国剧作家桑顿,怀尔德曾指出“戏剧永远展现的是当下”(qtd.in Power 4)。
柯斯丁,斯切梅特(KerstinSchmidt)在《转换的戏剧:美国戏剧中的后现代主义》一书中指出:…在场’和戏剧密切相关,因为戏剧表演在本质上来讲是此时此刻发生在某一群体的观众面前的一种原创性艺术行为”(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