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故事,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钱惠娟对于孩子来说数学是枯燥的、不解的,所以,教师应创设积极的数学环境,让孩子在操作化、生活化、故事化、游戏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尤其是故事化,对于孩子来说,故事不听不厌的。因此,将一些数学活动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幼儿通过自己探索故事,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尝试将数学目标融入数学故事中,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故事情景中,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相应的数知识和数经验。
一、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数学科普作家李佩教授说过:“不爱学习的孩子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一个也找不到,所谓故事就是一个事件,孩子在听故事时,总是把自己想像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或着急、或痛苦、或喜悦,由于幼儿擅长故事记忆,能驾驭、把握故事,因此孩子喜欢听故事,在故事的海洋里他们能充分发挥想像,不断拓展孩子的思维,而且把枯燥的数学有趣化,让孩子觉得数学好玩又有趣,从而产生对数学良好的学习情趣,把故事和数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在数学的思维空间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发生的矛盾,从中领悟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如在设计数学活动“二等分”活动时,抓住一切孩子的共性特点:故事、好玩。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整节课以“玩”为主线,让孩子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玩中学,学中玩”并在玩中求知,学知。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自己的成功与喜悦。尽管幼儿在生活中已接触过许多等分的实例、但要他们亲自实践对物体的等分、尤其是理解等分的方法,还是有—定难度的。让幼儿充分积累感性经验,然后再组织讨论,使幼儿对等分的方法知其所以然。
1、自编故事,激发幼儿数学活动的愿望。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自编了故事,来激发小朋友活动的愿望,小朋友,钱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有两个小朋友是双胞胎,一个是男宝宝,一个是女宝宝,我们男小朋友做双胞胎娃娃的爸爸,女小朋友做双胞胎娃娃的妈妈,好吗?这两个宝宝的肚子空空的,好饿啊,我们给他们挑选一个喜欢的食物吧。(桌上
的盘子里有许多娃娃喜欢吃的食物:花生、香肠、香蕉、蛋糕、橘子、豆浆等),“生活故事化”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模拟生活中的游戏情境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创设了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幼儿在趣味情境中开展有效的学习;给予了幼儿操作材料的机会,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等分的方法。
2、情景性的故事教学,激发幼儿数学活动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至于破坏童年的情趣。”在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幼儿在学习时不仅外在的言行与所学的内容高度相关,其主观的态度也是投入的,积极主动的。在本次活动中小朋友一个个扮演了自己喜欢的角色,为了照顾好两个双胞胎娃娃,做到不偏心,公平起见,等分了食物。”不需要老师的说教和手把手的辅导,完全是幼儿的主体感受与课堂、与情境同呼吸,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教师驾驭之下的课堂,更是幼儿思维自由驰骋的天空。为了让孩子们能把一样食物等分成像等的两份,我说:娃娃还小,一样东西不能吃太多,我们把刚才给娃娃挑选的食物分成两份,爸爸妈妈可不要偏心,两个娃娃要吃到一样多的食物。李巢蕴:分的是蛋糕,仔细地在看好后,用小刀在中间切开,并把分好的蛋糕放在一起比了比大小。秦天慧:分的是花生,一颗花生里有4粒,她分成了2粒和2粒,刘昱奇:分的是香肠。在这一个过程中,小朋友都很仔细的通过自己的目测进行等分,不要老师进行反复的强调。从这一个活动中能看出,小朋友通过老师创设的这一个故事情景,很好的达到了活动的目标。
二、数学活动组织时的灵活性,激发幼儿数学活动的愿望
数学的模式化很强,我们在组织活动中,一味地去注重模式化的教学步骤,
按步就班地进行每一次活动,这样的课程只是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没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没有考虑和顾及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不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快乐的?是否自主地参与了活动?是否能够在活动中自主地建构知识?成功来自于教学的过程,没有快乐的过程就不会有良好的收获,所以我们老师要关注孩子数学课程活动中的灵活性,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来组织活动,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多方法,多想法,多程序,多模式的数学教育过程,让我们的幼儿数学真正有趣起来,把美丽的情趣和学习的快乐带给孩子。幼儿在再次操作的过程中,黄晨濮等分的是橘子,他的橘子有7片,他分成了3片和4片发现不能等分了,看到张玉洁分了多了一片在桌上,马上说“张玉洁,你多的一个给我刚好。”我刚好走到哪里,马上说“是自己的一个橘子分,再想想有别的办法吗?”“没有”,吕宁听到了说“我有办法的。”我就请她来帮忙,她拿起小刀,把那片多出来的橘子在中间切了一刀,分成了两半。这个环节是我没有预设的,我发现有的孩子在“非常规地分橘子”时,意识到并抓住了孩子学习的“生长点”。至此,学习二等分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为孩子打开了广阔的认知空间。我眼里装着幼儿的“非常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开放式教学的开始。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孩子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和情绪去感染带动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幼儿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能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迁移,终身受益,让孩子一生对数学的情感有极大的影响效应,正如《纲要》中指出那样,“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善于挖掘和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积极引导,令幼儿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游玩,不再让孩子们觉得数学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而是一种很好玩、喜欢玩、想去玩的有趣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