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友恒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益民煤矿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编制:
审批:
矿长:
日期: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 (1)
第二章、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 (1)
第三章、2017年生产接续情况 (2)
第四章、采空区普查情况 (4)
第五章、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情况 (5)
第六章、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情况 (6)
第七章、煤层顶、底板普查情况 (6)
第八章、陷落柱普查情况 (7)
第九章、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 (7)
第十章、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 (8)
第十一章、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 (9)
第十二章、井下火区普查情况 (14)
第十三章、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情况 (14)
第十四章、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总结 (14)
益民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第一章、矿井概况
内蒙古友恒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益民煤矿井田位于东胜煤田准格尔召-新庙矿区的东南端。
行政隶属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管辖。
地理座标为:
东经:110°19′59″~110°23′45″
北纬: 39°20′45″~39°23′38″
井田走向长约8.46km,倾斜宽6.34km,面积19.818km2,由17个拐点坐标圈闭而成,开采深度1195m~1062m标高。
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2011年12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组织的益民煤矿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一水平开拓,遵循由近及远,先浅后深逐步向井田边界和深部扩展的原则。
主要井筒数目3个,分别是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
第二章、成立矿井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
1、小组组成
组长:杨继伟
副组长:张东、王瑞启、刚绪全、车立君
成员:周海宾、翟永亮、张磊、奇煜博、石朝旭、王斌、李泽和2、职责
组长:全面负责组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开展,保证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资金、设备、仪器仪表落实到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
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第三章、2017年生产接续情况
第一节、原煤产量、掘进进尺计划
2017年计划原煤产量120万吨;掘进进尺11000米。
第二节、采掘工作面接续计划
回采工作面接续计划
掘进工作面接续计划
第四章、采空区普查情况
益民煤矿矿井于2011年建成投产,经过近7年的开采,矿井4-2煤水平于2016年开采结束。
采空区及积水情况如下:
4-2煤层采区位于井田煤层的中部,4-2煤层在井田东北部和西南部露头。
顶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细砂岩。
该采区均已开采完毕,由底板等高线及测量数据推断4-2煤层积水区域在4-2煤层主、辅运大巷密闭处。
5-2煤层存在两个采空区,分别为5201、5202回采工作面采空区,两个采空区积水均集中在底板等高线低的永久密闭处。
根据分析矿井内存有老空积水3处:
①5-2煤层第一个回采工作面5201回采工作面采空存有积水,积水面积5000㎡,积水量1800m³,周边无采掘活动,对生产没有影响。
采区疏水口为5201永久密闭放水孔,涌水量为2.7m³/h;由水泵直接抽放至中央水仓。
②5-2煤层第二个回采工作面5202回采工作面采空存有积水,积水面积2800㎡,积水量500m³,采区疏水口为5202永久密闭放水孔,涌水量为0.7m³/h;由水泵直接抽放至中央水仓。
积水面积小、积水量少且涌水量小,对5203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工作不构成大的威胁,对生产没有影响。
③4-2煤层采空存有积水,积水区域在4-2煤层主、辅运大巷密闭处,积水面积3000㎡,积水量1650m³,采区疏水口为4-2煤层
主运永久密闭放水孔,涌水量为3.0m³/h;由水沟顺流至中央水仓。
在对5-2煤层进行开拓回采工作时加强探放水工作,有掘必探,4-2煤层采空区积水周边无采掘活动,对生产没有影响。
第五章、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情况
第一节、废弃老窑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3地质勘探大队勘查的井田区详查地质资料记载:本井田内没有古井。
第二节、废弃井筒
本井田内不存在废弃井筒
第三节、封闭不良钻孔
根据矿井地面勘察钻孔台帐记录,本井田内钻孔封闭良好,不存在封闭不良的钻孔。
第六章、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情况
第一节、区域构造
本区区域构造简单,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岩层倾向南南西,倾角1~3°,一般在1°左右。
区域内无明显的褶皱和大的断层,仅有微波状起伏和断距较小的断层,对煤层无破坏作用。
区内未发现有岩浆岩分布。
第二节、井田地质构造
井田构造简单,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宽缓的向斜,轴部走向为NE 向,两翼地层倾角3°左右。
井田内无断层,无岩浆岩侵入。
第三节、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井田内构造简单,对开拓回采生产工作不产生影响
第七章、煤层顶、底板普查情况
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石特征
各煤层顶、底板,多数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构成直接顶底。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准格尔召—新庙矿区详查地质报告》的成果,从抗压强度评价岩石软硬程度:泥岩的单向抗压强度小于30 MPa,属于软弱岩石,粉砂岩的单向抗压强度在40~60MPa 之间,多数为50MPa,属于半坚硬岩石,胶结不好的砂岩抗压强度小于30 MPa,属软弱岩层。
胶结好的砂岩抗压强度介于40~60 MPa,属半坚硬岩石。
从泥岩、粉砂岩、砂岩软硬程度看,该矿区煤层顶底均为软弱—
半坚硬岩石。
第二节、煤层顶、底板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煤层顶底板岩石以软弱岩层为主,地质构造简单,岩层抗压强度较低,稳固性较差,矿区内煤层埋藏较浅,据邻区资料,冒落带高度可远远超过煤层顶板厚度,形成全冒落带,造成局部地陷落。
在日常采掘生产中必须加强支护,加强防治水及探放水工作,对顶板进行实时监控,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整理、分析。
第八章、陷落柱普查情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53地质勘探大队历次普查报告、勘探报告均未发现陷落柱发育,到目前为止在矿井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未发现岩溶陷落柱。
第九章、瓦斯富集区普查情况
第一节生产区
瓦斯绝对涌出量本年度为1.27m3/min,占全矿的59.6%,上一年度为0.49m3/min,本年度瓦斯绝对涌出量增加0.78m3/min,比上一年度增加12.4%。
本年度瓦斯绝对涌出量比上一年度增加。
主要原因是:生产煤量有所增加,本年度7月份煤炭产量为3560t/d,上一年度为3000t/d,增加560t/d,比上一年度升高18.7%。
第二节准备区
瓦斯绝对涌出量本年度为0.31m3/min,占全矿的14.3%,上一年度为0.20m3/min,瓦斯涌出量增加0.11m3/min,比上一年度增加55%。
主要原因:上一年度2个半煤岩掘进工作面,本年度4个半煤岩掘进工作面,比上一年度增加2个半煤岩掘进工作面。
第三节已采区
瓦斯绝对涌出量本年度为0.55m3/min,占全矿的25.8%,上一年度为0.41m3/min,瓦斯涌出量增加0.14m3/min,比上一年度升高34.1%。
本年度比上一年度有所升高。
主要原因:本年度采空区范围较上一年度有所扩大。
根据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提供的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86m3/t、绝对涌出量2.13m3/min,作为矿井的瓦斯涌出结果;依据《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中第七、八、九、十条的规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且矿井各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3m3/min,矿井各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均小于或等于5m3/min,益民煤矿确定为低瓦斯矿井,无瓦斯富集区。
第十章、导水裂缝带普查情况
第一节、各煤层层间距
6-2煤层上距6-1煤层平均4.00m,6-1煤层上距5-2煤层平均27.81m,5-2煤层上距4-2煤层平均42.63m,4-2煤层上距地表平均42m。
第二节、计算依据
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计算公式之一计算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
6
.56.36.1100±+=∑∑M M H li =6.56
.33.16.13.1100±+⨯⨯=28.49m ∑M —累计采厚,m ;
计算公式之二计算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
1030+=∑M H li =103.130+=44.2m
Hli 平=m 35.362
2.4449.28=+ 第三节、结论
根据公式计算**井田煤层开采平均导水裂隙带36.35m ,最大导水裂隙带44.2m ,除5-2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不能沟通上覆采空区外,其余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均大于煤层间距。
第四节、采取措施
1、坚决贯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防治水原则。
2、遇有《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九十二条规定情况之一时,必须实施探放水工程。
3、严格按照探放水工程“三专“规定,实施探放水工程。
第十一章、地下含水体普查情况
本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北部,侵蚀构造比较强烈,沟谷纵横交错,属典型的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在准格尔召-新庙矿区内乌兰木伦河,束会川、勃牛川为比较大的河流。
覆盖在井田上部的第四系则以风成砂土为主,即为透水不含水层,故包括在井田附近的沟
谷及束会川的较大地区内无地表水体,根据地表露出和钻孔揭露的地层来看,在本地区分别的含水层包括孔隙潜水含水层,碎屑岩类孔隙一裂隙含水岩组和火烧岩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三种类型。
下面分别叙述各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
(1)孔隙潜水含水层
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砂砾石孔隙潜水含水层和冲洪积砂孔隙潜水含水层(Q4pl+eol),主要分布在束会川、勃牛川的河槽内和两侧的阶地中,含水层厚5~10m,水位埋深0~2m,涌水量0.102~0.483L/s,渗透系数3.433m/昼夜,为低矿化度的CO3′—Ca++型水。
2)第四系上更新统湖积粉细砂孔隙潜水含水层(O3s),主要分布在束会川、勃牛川的河间地块内的低洼的地段,含水层厚 1.77~40.42m,水位埋深不稳定,涌水量0.102~5.0015L/s,渗透系数3.433m/昼夜,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
3)孔隙潜水含水层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由于这些含水层直接出露于地表,故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局部可以接受承压水的顶板补给。
由于处于河槽间或其两则,故其迳流条件好,迳流方向与河谷走向一致。
而多以泉水排泄为主。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
1)侏罗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J2an~J1-2y)
该含水岩组的分布可分为孔隙-裂隙潜水区和裂隙-孔隙承压水区。
孔隙-裂隙潜水区,主要分布在乌兰木伦河—束会川分水岭以东
靠近束会川一带,水位埋深一般在3~5m。
裂隙-孔隙承压水区,不在本区而主要分布在乌兰木伦河—束会川分水岭以西。
根据煤层的分布情况,将全区侏罗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进一步划分出7个砂岩含水层位,即B、C、D、E、F、G、H。
其中的B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本地区的西部,中、下侏罗统延安组第五岩段的Ⅱ-3煤层以上,包括了中侏罗统直罗组和安定组孔隙-裂隙会水岩组(J2)在内。
厚0~120m,平均厚34.80m,单位涌水量为0.0013~0.0033L/s·m,渗透系数0.00773m/昼夜,水位标高1200~1245m。
从C含水层以下至H含水层,均在本区分布,都属于中、下侏罗统延安组砂岩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岩组(J1-2y)。
C含水层,位于Ⅱ-3煤层~Ⅲ-2煤层之间,最大厚度为62m,平均厚度21.60m,单位涌水量0.0013~0.004L/s·m,渗透系数0.01377m/昼夜,水位标高1222.74~1293.99m。
D含水层,位于Ⅲ-2~Ⅳ-2煤层之间,最大厚度26.73m,平均厚度12.67m,单位涌水量0.0008~0.002L/s·m,渗透系数0.00332m/昼夜,水位标高1276.92~1296.43m。
E含水层,位于Ⅳ-2~V-1煤层之间,最大厚度28.25m,平均厚度10.32m。
F含水层,位于V-1~V-2煤层之间,在矿区内分布比较零乱,面积也小,最大厚度14.73m,平均厚度6.04m。
G含水层,位于V-2~Ⅵ-3煤层之间,最大厚度33.81m,平均厚度9.90m。
E、F、G、H四个含水层为同一抽水试验段,混合抽水,其单位涌水量为0.0003~0.0023L/s·m,渗透系数为0.01177m/昼夜,水位标高1227.0~1258.96m。
3)三叠系延长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T3y)
该含水层分布在Ⅵ-3煤层以下至三迭系延长组砂岩,含水层厚度10.10m,单位涌水量0.0007L/s·m,渗透系数0.0238m/昼夜,水位标高1258.30m。
根据抽水试验的结果,以上各含水层自上而下,其分布面积逐渐缩小,厚度也逐渐变薄。
4)水化学类型,常有以下几种即:HCO3-—Ca++型;HCO3-—Na+型;CL·HCO3—Na型。
矿化度0.29~0.86g/L。
5)孔隙~裂隙含水层地下水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
潜水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一是大气降水,二是上部含水层的渗透补给,潜水区地下水具有自由潜水面,可受地形的制约而自由流动,但迳流较慢,流向较为复杂,其排泄条件也较好,可以由迳流排泄,也可沿岩层倾向流动,常形成泉水直接排泄。
承压区地下水的补给较为单一,主要靠上游迳流和部分上层含水层渗透补给。
但其迳流条件受到限制,越到深部迳流条件会更差。
6)碎屑岩类含水岩组各含水层分布在各煤层之间,有的含水层直接与煤层顶板或底板接触,而形成直接充水含水层。
未与煤层接触
的含水层,当矿山开采后,可形成冒落裂隙带,又能成为间接充水含水层。
(3)火烧岩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J h)
火烧岩裂隙水,实际上是属于煤系地层的孔隙,裂隙水,但由于其特殊性,故在煤层自燃后,常形成较大的空间,其顶、底板的节理裂隙也非常发育,故可以构成地下水运动和储存的良好场所。
火烧岩的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沟谷地段两侧,以束会川两岸最多。
局部可形成地下河。
其涌水量为2.79~16.56L/s,渗透系数为8.5521~43.96m/昼夜,一般厚为4.22~11.48m。
其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的低矿化质地下水。
火烧岩地下水的来源,比较广泛,大气降水,第四系孔隙水和煤层地下水都可以补给,迳流方向则服从于地形,除同煤系地层潜水一样自由流动外,还可以顺岩层的倾向方向流动。
其排泄有两种形式:一是沿迳流,一是泉水
在矿区范围内,分布的含水层主要有孔隙潜水含水层、孔隙—裂隙含水层,还有火烧岩裂隙水分布。
隔水层主要有第三系上新统红色泥岩,煤层埋藏较浅,有的出露地表,大气降水可直接渗入矿坑,火烧岩裂隙水将是一个主要的充水含水层,第四系粉细砂孔隙潜水在沟谷中也有较大面积分布,可以通过冒落带间接向矿坑充水,孔隙—裂隙水分布于各煤层之间,可直接或间接向矿坑充水。
本矿区位于地下水补给带内,承压水、潜水交替转换,地下水迳流条件复杂,并有火烧岩富水带分布,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孔隙—裂隙含水层,单位涌水量
均小于0.1L/s·m;火烧岩裂隙水,单位涌水量大于2L/s·m,并有单位涌水量大于1L/s·m的孔隙潜水含水层分布,因此该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以孔隙、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
第十二章、井下火区普查情况
根据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责任公司编写的《煤尘爆炸性、煤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报告编号为:内安X/MBR16/K-0133),检验日期为2016年08月23日,经鉴定该煤层有煤尘爆炸性,经鉴定煤属于Ⅰ级容易自燃。
矿井未发生过火灾事故。
第十三章、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情况
本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北部,侵蚀构造比较强烈,沟谷纵横交错,属典型的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在准格尔召-新庙矿区内乌兰木伦河,束会川、勃牛川为比较大的河流。
勃牛川从矿区的东部通过,除此之外,毕鲁图沟也是矿区内较大的一条沟谷,古河床冲刷带对矿井生产无影响。
益民煤矿井田内无天窗发育。
第十四章、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总结
通过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经过认真分析本年度存在隐蔽致灾因素为:煤层顶、底板灾害、地表水害、防水设施水害,具体隐
蔽致灾因素及防治措施如下:
一、煤层顶、底板灾害
本井田煤层顶底板岩石以软弱岩层为主,地质构造简单,岩层抗压强度较低,稳固性较差,矿区内煤层埋藏较浅,据邻区资料,冒落带高度可远远超过煤层顶板厚度,形成全冒落带,造成局部地陷落。
煤层顶底板易吸水膨胀造成煤壁片帮。
防治措施:
⑴在日常采掘生产中必须加强支护
⑵加强防治水及探放水工作,坚持有掘必探,对巷道内的积水及时进行抽放。
⑶对顶板进行实时监控,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整理、分析。
⑷发现煤层顶、底板出现响动、冒落、底鼓且原因不明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发出预警。
二、地表水害
勃牛川及其支流为本区主要的地表水系,毕鲁图沟最高洪水位在+1120.8m,矿井工业广场均高于近年最高洪水位。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勃牛川及其支流洪水对矿井安全不会构成威胁。
矿井西部边界为井田煤系地层隐伏露头区,受第四系及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条件良好。
矿井浅部涌水量与大气降水相关性程度较高。
防治措施:
⑴雨季前编制《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应急处置预案》和《矿井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成文下发学习落实,成立防洪支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⑵正常每月对地表水害隐患排查一次,雨季期间每旬排查一次,雨中、雨后立即进行排查。
⑶发现地表积水体水位迅速下降且原因不明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发出预警。
三、防水设施水害
矿井密闭墙等防水设施的安全性是影响矿井充水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设施不可靠、排查不认真、隐患未发现,易造成防水设施积水、溃水事故,重点做好4-2煤层主、辅运密闭、5201采空区密闭、5202采空区密闭等地点的涌水量观测。
防治措施:
(1)加强矿井涌水量观测,严格落实《矿井防治水设施巡查制度》正常每月巡查一次,汛期每旬巡查一次,降雨前后加密巡查,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治理。
(2)建立防水设施档案,实行挂牌管理,落实责任,确保防水设施安全可靠。
(3)各水平及采区泵房要按时进行检查,重点做好供电系统、排水系统、水仓蓄水情况、配水门和密闭门等性能的检查,确保完好;雨季前完成联合试运转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