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师寄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揣摩抓住景物特点,表现景物的妙处。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1.对小石潭景物描绘的优美语句的赏析。
2.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体味其孤寂的内心。
教学难点:柳宗元孤独的内心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是天涯赏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见证一场美丽的相遇,在千里之外,千年之前。
主人公是一个文人和一个小潭。
二、学习过程:正音轻诵细品析,佳句细描摹美景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2.有感情朗读课文。
1)正音:篁竹清冽为坻为嵁佁然参差披拂俶尔远逝悄怆幽邃2)自由朗读课文。
3)听老师范读课文。
4)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3、疏通文意,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课文。
4、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依次写了哪些内容?5.用优美的语句描述小石潭之美(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再现,它可以融入我们自己独特的情感,表现我们的文学积累与素养。
)例句:小石潭的水是活的,叮叮咚咚地演奏着自然的心跳,一如君子身佩玉环的轻鸣,在澄澈的心灵和水墨的山水之间久久回荡……方法指导:第一句概括特征,第二句抓住文中表现这个特征的关键语句想象描绘,第三句表达自我的情感,或者景物与心灵的结合小石潭的水……小石潭的鱼……小石潭的石……徜徉于这么幽静的小石潭边,听着如鸣佩环的水声,看鱼儿嬉戏穿梭。
6、多种形式讨论,揣摩文中千锤百炼的语言。
7、解释意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想象作者此刻的心情?柳宗元心境转变的原因探究。
(面对同样的美景,心境为什么会在转瞬间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1)游览顺序,闻水声——见小潭——观游鱼——望水源——坐潭边——顾竹树(2)柳宗元的心境什么时刻发生了转变?柳宗元望到了什么?(潭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望让柳宗元从沉静中回到了现实,客观冷静地审视小石潭的处境,望——触发作者的情感,望让柳宗元想起了自我。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通过品味文中词句,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⑴预习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⑵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⑶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很喜欢《朗读者》里关于遇见的一段话,与同学们一同分享: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在语文的世界里,也有许许多多的遇见让我们难忘:郦道元遇见了三峡的四季,苏轼遇见了承天寺的月光,张岱遇见了雪夜的西湖。
今天,我们一起见证又一次的相遇柳宗元与柳州山水的相遇----“永州八记”之四《小石潭记》。
(板书题目及作者)二、走进作者及背景链接走近作者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
字子厚,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著有《柳河东集》。
背景链接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他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常常寄情于山水,以抒发自己的忧伤郁闷之情。
其间,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他一一作文记载,成为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三、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投影:字音积累篁竹清冽卷石为坻为嵁参差佁然俶尔翕忽斗折寂寥悄怆幽邃龚古2、齐读课文,读出停顿3、配乐朗读,读出韵味四、疏通文意1、两人一组,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交流疑难。
3、我来考一考:翻译重点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全文知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2.寻找佳句品语言,体会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教学难点] 寻找佳句品语言,体会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曲山水情难尽,漫览佳境小石潭师:“自古多情寄山水”,山水是中国人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它不急不燥,不瘟不火,像乐器中的扬琴,铮铮淙淙一阵轻弹,扯来了翠蔓,扯来了游鱼,也扯出了丝丝的情愫。
于是便有了那醉人的文字——小石潭记,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柳宗元,走入他的山水世界。
(《高山流水》)[板书:题目、作者]学生介绍作者:柳宗元,又号柳柳州、柳河东,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善长散文,代表作《永州八记》、《柳河东集》。
师:《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诵读理解,走进小石潭一读:雅音雅韵读得准,正音轻诵入文来1.师:“三分文章七分读”下面听老师读课文,要求[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2.“文章不厌百回读”,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3.哪一小组先来展示。
4.师:“最想听哪位同学读课文?”生读,师评。
5.师,向榜样看齐,齐读课文。
二读:熟读深思析文意,寻踪觅景画中来1.师:孔子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对于文章的字句我们要切磋琢磨,理解意思,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师:要求1、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
2.疑难字句,小组合作解决。
提示:译句从译字开始,要忠实原文,语句要通顺流畅,文笔要优美典雅。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解疑。
师: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学习的结果,哪个小组在翻译中有困难,可以提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
师:你觉得是哪个词导致了你翻译中的困难?学生提疑、巩固。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同学们,读一读,能从诗文中读出作者是怎样一个人吗?(这首诗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着不屈的从高人格。
)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今天我们来到的地方是永州的小石潭,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二)出示目标与要求1、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请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资料。
学生交流后,教师评价、补充,多媒体呈现有关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
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
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
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两年多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与奇妙的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会使我们放松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郁闷,流连其中,乐而忘返,林语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足迹,浏览小石潭,赏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课题〕(二)1、走进小石潭,我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感悟作者的感情。
首先来朗读课文,注意生辟字的音。
齐读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走进小石潭,我来译一译〔师:文言文不仅要读准音,还要释准意。
〕要求:翻译句子时字字落实,语句流畅,注意重点词。
请个别学生来疏通。
检查个别字词掌握情况。
(三)走进小石潭,我来写一写。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按照浏览顺序来写,请你按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疏理出作者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环境→记录同游人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请以“小石潭真〔〕”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教师点评:刚才,同学们通过写小石潭充分展示了小石潭的奇、清、静、绿、美、假如你现在就坐在小石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四)走进小石潭,我来说一说。
1、在幽静的小石潭边,我们都会感受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边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自读课文,句画出与作者心境有关的词语及与心境相关的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执教人:一、教学思路1、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的《小石潭记》一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所用版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在七年级学习了十多篇文言诗文,在八年级又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到第四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时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思想: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因此本课的设计以趣味为导入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
4、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朗读竞赛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不断发展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最终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经历及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的描摹。
初中语文_第26课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积累重点词句。
2.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读、译、悟的方法来教学本篇文章,教师做好范读、朗读指导、适时点拨,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言文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林语堂说过,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
千古文人山水梦,仕不得志便纵情山水。
千里之外,千年之前,柳宗元遇到了小石潭。
在他的笔下,为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小石潭,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石潭记》。
生:欣赏小石潭美景图片二、学习目标师:展示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3.感悟作者的感情。
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交流预习生:汇报课前搜集柳宗元的相关知识。
师:补充作家作品。
师:落实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
生:读加点字的字音。
师:同学们对作家作品及字词的梳理与识记,有助于我们美文美读。
四、美文美读,整体感知1.生自由阅读课文(2分钟)。
师:巡视,并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指导。
2.个别学生读课文,学生对其在字音、停顿、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3.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对老师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4.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是按发现小潭作者感受这一游览顺序来写。
五、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师:明确翻译课文的要求。
生:自由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工具书,进行翻译,勾画疑难字词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解决。
师: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并对学生翻译情况择其3个词语,2个句子进行抽查。
1.解释词语(1)斗折蛇行(2)悄怆幽邃(3)卷石底以出2.翻译语句(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生:小组推荐学生翻译相关段落。
六、品读课文,含英咀华师:疏通文意之后,我们来品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的小石潭?出示课件。
初中语文_《小石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正确翻译课文3.了解文章写作顺序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和翻译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这样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二、走进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三、了解“记”这种文体“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四、出示学习目标五、预习交流1.组内互听朗读,把握正确读音及节奏。
2.交流解决翻译时的疑难,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课文。
六、展示提升1.生字词展示2.朗读展示3.课文翻译展示七、探究学习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2.作者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3.作者对小石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八、达标测试九、结束语十、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掌握了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再加上课下注释,朗读和翻译不是难点。
难点还在于学生对文中优美语句的赏析和对写作特点的分析,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要着重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已完成,学生能正确朗读和翻译课文,但是对文中写作顺序的分析,教师引导不够到位,学生理解不够透彻。
另外,课堂上如果提问学生的人次再多一些,效果会更好!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初中语文_10小石潭记柳宗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小石潭记》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系统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
但他们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要体悟作者的情感,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还需要一个长期的锻炼过程。
加上现在的学生没有作者当时的生活体验,没有经受过生活的不幸遭遇,很难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要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遭遇,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同时,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本文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语言优美,学生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练习中,从而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石潭记》效果分析本节课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积极主动自觉学习,朗读课文有感情,充满激情,学生情绪饱满,学习状态非常好,学生个性受到尊重。
学生参与活动形式多样,有广度,有深度,能善于思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学习方式灵活,心智活动及接受情况良好,目标达成度高。
《小石潭记》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全文不足两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
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名家名篇中,了解古人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熏陶和感染。
同时,要学习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培养语言赏析及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审美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文就有着细腻的景物刻画、生动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赏析、借鉴很有必要。
由于八年级学生人生阅历有限,加上本文感情流露又很含蓄,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并正确评价十分重要。
小石潭记评测练习一、掌握基础知识:1、给词语注音:篁竹()清冽()参差()珮环()俶尔()佁然()翕忽()悄怆()差互()2、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似与游者相乐()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二、把握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尽量用两个字概括)(写景物的句子)三、品析文章:欣赏一处:1、请看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很多人认为这是本文最精妙、最有创意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2、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还有两处,请找出来省略一词:写石头多姿时,“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一句,连用四个“为”字,老师觉得有些啰嗦,如果将后面三个“为”字省略,是不是更为精炼?讨论一回:作者的情感在本文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情感反思:我们看柳宗元,面对凄清的小石潭,伤感不已,“乃记之而去”从这次小石潭之行,你怎么看柳宗元这个人呢?《小石潭记》课后反思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柳宗元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的贬居生活中悲凉的情感。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词。
2、品味语言,概括景物特点。
3、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概括景物特点。
2、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写景状物中所寄托的凄苦忧伤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引出柳宗元的《江雪》,体会钓翁的孤独。
师: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今天,让我们跟随柳宗元的脚步去游览“小石潭”,进一步去体会他的孤独!(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词。
2、品味语言,概括景物特点。
3、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三、预习反馈<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代文学家,“”之一。
由于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
本文选自《》,是“”中的第四篇。
<二>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 (作为)为坻,为屿 (成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明灭可见 (可以)全石以为底 (把,用)以其境过清 (因为)水尤清冽 (清澈)其境过清 (凄清)<三>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到快乐)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四、听“小潭”,划分节奏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标注读音2、学生根据划分的节奏齐读课文五、读“小潭”,整体感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小潭的?2、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给它命名为“小石潭”?3、文章是按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同游者六、品“小潭”,概括特点1、作者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以“潭中(上)的很,你看”的句式来表达。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二、介绍文体“记”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四、写作背景: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五、预习展示:篁竹卷石底为坻为嵁参差披拂佁然俶尔往来翕忽悄怆幽邃六、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小石谭记》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投影诗歌《江雪》插图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是不是就想到了一首诗,它是什么呢?是的,它就是柳宗元的《江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唯有一个钓翁独自垂钓,他钓的仅仅是鱼吗?不,他钓的是心情,钓的是孤傲。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宗元的一篇散文《小石潭记》,来体悟一下美景之中他那不一样的心境吧!投影课题。
(过渡语: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记”这种文体。
)二、文体介绍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例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过渡语: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想先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三、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山西人,世称柳河东,【】代著名文学家,“【】”之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竹为坻为嵁参差披拂佁然俶尔往来翕忽悄怆幽邃(过渡语: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会帮助你更快地进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库,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要学会在读中品,在品中读。
)四、教学过程:《潭》音妙听1、听课文朗读,注意朗读中句子的停顿、语速、感情等。
2、自由朗读课文。
3、交流朗读情况。
(过渡语:“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你读懂它的意思了吗?)《潭》文浅释请你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疏通段落中的语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初中语文_第26课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朗读,积累重点词句。
2.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读、译、悟的方法来教学本篇文章,教师做好范读、朗读指导、适时点拨,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言文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林语堂说过,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
千古文人山水梦,仕不得志便纵情山水。
千里之外,千年之前,柳宗元遇到了小石潭。
在他的笔下,为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小石潭,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石潭记》。
生:欣赏小石潭美景图片二、学习目标师:展示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3.感悟作者的感情。
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交流预习生:汇报课前搜集柳宗元的相关知识。
师:补充作家作品。
师:落实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
生:读加点字的字音。
师:同学们对作家作品及字词的梳理与识记,有助于我们美文美读。
四、美文美读,整体感知1.生自由阅读课文(2分钟)。
师:巡视,并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指导。
2.个别学生读课文,学生对其在字音、停顿、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3.师配乐范读课文。
学生对老师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4.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是按发现小潭作者感受这一游览顺序来写。
五、自读课文,疏通文意师:明确翻译课文的要求。
生:自由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工具书,进行翻译,勾画疑难字词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解决。
师: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同学讨论解决。
并对学生翻译情况择其3个词语,2个句子进行抽查。
1.解释词语(1)斗折蛇行(2)悄怆幽邃(3)卷石底以出2.翻译语句(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生:小组推荐学生翻译相关段落。
六、品读课文,含英咀华师:疏通文意之后,我们来品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的小石潭?出示课件。
初中语文_26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背景资料】1.作者链接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他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他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
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2. 文体链接“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创作背景公元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为革新派主要成员之一。
这次革新历时仅100多天,即遭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对而惨败。
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生活了近10年,由于对现实政治和人民生活的深切体验,他的思想和创作有课很大发展,写下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和诗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二.展示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在谪居生活中孤苦悲凉的心境。
(重点)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_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_⼩⽯潭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潭记》教学设计【知识与能⼒⽬标】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掌握⽂中重点的实、虚词,疏通⽂意。
3.把握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法⽬标】1.预习课⽂,根据⼯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扫除⽂字障碍。
2.反复朗读课⽂,合作交流探究⽂脉、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法。
3. 结合⽂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潭的优美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作者⼈格精神的探究,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潭的美,学习⽂章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作者思想情感中“乐”和“忧”的关系。
作者孤独忧愁情感内涵的探究和挖掘。
【课堂学习效果评测】课时练习学⽣互批和⽼师⾯批相结合【课时】1【课前预习】1.搜集整理柳宗元的材料。
2.在预习笔记本上,整理本课的⽣字,并注⾳。
3.朗读课⽂三遍,注意读准字⾳和停顿。
4.利⽤⼯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解决初读中遇到的疑难,疏通字词句意。
5.理解本⽂⽂体的特点。
6.⼝头翻译全⽂。
【课堂活动设计】⼀、开门见⼭,导⼊新课在上节课中,要求同学们⾃学了唐代⽂学家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从诗中感受到诗⼈被贬⼆⼗三年凄苦⼜豪迈的复杂情感。
今天,我们来认识他的⼀位同命相连的朋友,他曾经和刘禹锡⼀起被贬到了湖南永州,他就是柳宗元。
被贬到永州后,柳宗元的⽣活和⼼情怎样呢?他为我们留下了“永州⼋记”⼋篇⽂章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第四篇《⼩⽯潭记》。
⼆、检测预习,巩固基础过渡:课前安排同学们进⾏了预习,请⼤家根据回答下列问题。
屏幕展⽰检测内容,学⽣举⼿回答:指名回答。
三、疏通⽂意,积累词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过渡:有⼈说“⼩⽯潭记”本⾝就是⼀⾸动⼈的配乐诗,请同学们听读课⽂,注意字⾳和节奏。
边听边感受想像⼩⽯潭的美景。
1指明重点语句朗读,把握节奏停顿和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巩固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句子。
2、过程方法:小组合作,概括小石潭的特点并运用想象描绘画面。
3、情感态度: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感受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概括特点,描绘画面。
2、体会作者心境,感受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的文人喜欢游历山水,怡情养性。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安闲自得;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流连忘返。
柳宗元静坐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再读《小石潭记》,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二、明确目标(齐读)三、朗读——重游小石潭1、抽查学生背课文,每人一段。
2、幻灯片出示易错字音卷(quán )坻(chí )俶(chù)悄怆(qiǎo chuàng )四、自读——点数美景前三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树、石、水、鱼、溪)五、创读——体验感受1、围绕“树、石、水、鱼、溪”,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幻灯片出示活动要求。
(齐读)①找出相关语句。
②用四字词语概括景物特点。
③朗读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感情、语速、重音等)。
④假如你跟随柳宗元同游了小石潭,现在请你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你当时的见闻和感受。
要求:合理运用联想想象,至少用一种修辞。
2、齐读要求④3、幻灯片出示“树”示例,教师读,学生评价示例。
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这里的树枝青翠茂繁、充满生机,所以我觉得应该读出欣赏的语气,语调自然轻快。
我这样描绘画面:这满眼的绿啊,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树木青葱,绿藤缠绕,微风拂过,参差不齐的枝条轻轻摇摆着,好像想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4、学生生成四个小组,分别围绕“石、水、鱼、溪”展开活动,先写作后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四个小组分别选出四个学生按照要求依次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和做出评价。
五、悟读——探究情怀1、过渡语:同样置身于优美的自然山水之间,王维“独坐幽篁里”安闲自得,李白“只有敬亭山”流连忘返,而柳宗元看到这水清、树茂、石奇、鱼悦、源幽的景象,却匆匆离开了。
2、学生用原文句子回答匆匆离开的原因。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生齐背《江雪》,并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心境的句子。
(孤,独)4、齐读幻灯片上的内容,先找出体现作者心境的句子,再抓住关键词深入体会。
5、什么使他即使游历山水,也只能得到暂时的欢乐,很快就又陷入长久的忧惧不安之中呢?(幻灯片出示关于柳宗元的现实处境和理想的材料,学生概括得到的信息。
)他想要振兴家族,想要有所作为,但现实和理想之间有着巨大的矛盾,所以柳宗元虽游历于山水之间,内心却常含着忧郁。
他在永州一待就是十年,随后被贬官到了更加偏远的柳州,在柳州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幻灯片出示余秋雨《柳侯祠》中的一段话,学生齐读并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六、结语:身处困境不得志时,柳宗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自己失落的内心;当有机会施展才能时,就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幻灯片出示)老师将这句话送给大家,以此共勉。
学生齐读。
七、作业布置:查阅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中的第七讲《与大自然对话》,做摘抄或写心得。
八、板书设计小石潭记柳宗元乐?忧!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有了近2年学习文言文的经历,相对而言,文言文上已经有一定的积淀,具有独立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本文有一些实词如“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等翻译上有一定的难度,应特别强调。
2、学生的人生经历有限,他们很难体会出作者寄寓景物中的情感,应注意背景的介绍,并联系相关作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蕴藉的孤寂的情感。
3、学生对景物的描摹是薄弱环节,而本文中的写景自有独到之处,对于学生的写作有相当的借鉴和促进作用,故宜引导学生体味其妙处。
效果分析1、目标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始终围绕“体会作者心境——乐和忧”这样一个目标进行。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按照导学案进行独立自学,较好地完成有关知识与技能学习任务,并且在自学的基础上能深入探究疑难问题,交流情感,不走形式。
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参与者,恰当地进行启发、引导、点拨。
3、学生能积极发言,突出主题,简练清晰,有逻辑性。
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主动提出问题。
4、课堂片段写作做到针对性强,低起点,多层次,学生能用优美的句子进行描述。
5、课堂感悟部分学生能够结合课外材料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教材分析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贬谪到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而且柳宗元将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郊野外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本文《小石潭记》,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凉、忧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凄凉情感。
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
描写生动,细致入微,充满诗情画意。
赏析本文应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品味作者寄寓的情感,并注意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评测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文学常识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心乐.之_________ 水尤清冽.__________ 悄怆..幽邃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 往来翕忽..________不可久居.______斗.折蛇.行___________4.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5、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 ( 映 )3.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6.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9、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写文章的目的,或是自娱自乐,或自我排遣,或抒己之情,或达己之意,高超之文,在表述文章过程中,作者往往自然地将其“内心想法”隐藏在文字当中,或隐晦,或储蓄,或幽默诙谐,或融情于景,或托物言志。
作者的思想越是“隐蔽”的文章,往往要透过所绘之景、所状之物来加以品味、挖掘。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就是这样的文章。
由于学生已经会翻译了,字句理解较为容易了,所以本节课主要探究作者的情感。
我选准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逐步体会作者的情。
一、以“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
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
文章在开头就写了一种“发现美景之乐”。
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创读——体验感受”这个环节,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展开想像,绘自己心中的小石潭。
学生为了描绘好小石潭的景物,就必须深入阅读课文,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构思画面。
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品味课文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小石潭的情境中。
而在“展示交流”的教学环节,学生一定要引用课文的原句,一定要读出作者的心情,这里我引导学生读出景物特点,读出作者的“乐”。
这样,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句子的理解,一个幽静清秀的小石潭的形象也逐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展现在学生的心中。
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就不再是一个抽象模糊的影像了。
二、活动串课,丰富课堂形式。
本节课学生的活动包括熟读成诵、圈点勾画要、要点概括、画面描绘、情感揣摩、材料探究。
悟读——探究情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而领会文本的意思,探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情感时,引入作者同一时期创作的,也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江雪》,要求学生找出《江雪》中集中体现作者心境的关键词。
在此基础上出示背景材料,由学生说说自己从资料中得到的信息。
而介绍作者的理想部分,学生自行解决有一定困难,则由教师讲解介绍。
相关背景材料的出示安排有序:心境——遭遇——理想——情怀,逐层推进。
学生活动分别为:抓关键词—提炼主要信息—体会感悟—朗读概括。
各有侧重,避免重复。
在逐层推进的基础上,归结出主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褚树荣老师曾这样说:“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也是一个人阅读的能力。
”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满含情怀、充满趣味地提升能力,浸润文化,丰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