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课件第十四章 组合变形(H)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
第八章 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旳组合 扭转与弯曲旳组合
目录
§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一、组合变形旳概念
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旳基本变形,则构件 旳变形称为组合变形.
l 基本变形 u 拉伸、压缩
u 剪切
u 扭转
u 弯曲
二、处理组合变形问题旳基本措施-叠加法
叠加原理旳成立要求:内力、应力、应变、变形等与外力之 间成线性关系.
M A(F) 0
F 42 kN
H 40 kN, V 12.8 kN
l 内力图 l 危险截面
C 截面
M C 12 kNm, N 40 kN
l 设计截面旳一般环节
u 先根据弯曲正应力选择工字钢型号; u 再按组合变形旳最大正应力校核强度,必要时选择大一号或 大二号旳工字钢; u 若剪力较大时,还需校核剪切强度。
按第四强度理论
Qy My T
r4
1 W
Mz Qz
M 2 0.75T 2 47.4 MPa [ ]
(3) 曲柄旳强度计算
l 危险截面 III-III截面
l 计算内力 u 取下半部分
Qx Qz
N R2 C1 13 kN Mx m H2 d /2
765 Nm
M z R2 (a b / 2) 660 Nm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 ( z, y) 处旳正应 力计算公式为
1.拉伸正应力
FN
A
2.弯曲正应力
Mz y
Iz
FN Mz y
A Iz
( z,y)
Mz
z
O
x
FN
y
3.危险截面旳拟定
作内力图
F1
轴力

综合篇单元十一组合变形专选课件

综合篇单元十一组合变形专选课件

,许用压应力 [ c ] 120 MPa 。试校核该立柱的强度。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课题二 弯曲与拉伸(压缩)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解(1)外力分析。画出立柱的计算简图并将力F平移到其轴线上,
同时附加一力偶,其矩为 M e F • e
力使立柱产生轴向拉伸,力偶矩Me使立柱产生弯曲。根据平衡 条件,立柱下端的约束反力FR =F ,M0=M 。
立柱的强度足够。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课题三 圆轴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的强度计算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课题二 弯曲与拉伸(压缩)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设有一圆轴AB,如下图a所示,右端固定,左端自由且受有 力F作用。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课题三 圆轴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一、外力分析 将AB轴简化为悬臂梁,将力F向AB轴线平移,可得一横向力F和 一附加力偶,如上图b所示。力F使杆件产生弯曲变形,而力偶 则使杆件产生扭转变形,故AB轴为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二、内力分析 为了确定杆件的危险截面,作出轴AB的扭矩图和弯矩图,如上 图d、c所示。从内力图可知固定端左侧截面上的内力最大,故 该截面为危险截面。
M A (F) 0
F
cos30 •
l 2 cos30
FB

l cos30
0
Fy 0
F cos30 FB 2 10.83kN
FAy F cos30 FB 0
Fx 0
FAy
F cos30 2
10.83kN
FAx F sin 30 0
F FAx 2 12.5kN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课题二 弯曲与拉伸(压缩)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例11-1 一倾斜 (a 30) 的矩形截面梁在中点C 处有铅直力F=25kN作 用(右图)。试求梁的 最大压应力。

材料力学2-第八章-组合变形PPT课件

材料力学2-第八章-组合变形PPT课件

x
z
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 Pz
Py
y
LP
Pz
zj
Py P
y
② 应力
My引起的应力:
MyzMzcojs
Iy
Iy
M z引起的应力:
MzyMysijn
Iz
Iz
合应力: M(zcoj sysijn)
Iy
Iz
m
x
z
x
m Pz
Py
y
LP
Pz
zj
Py P
y
③ 中性轴方程 M(z0cojsy0sijn)0 中性轴
Iy
Iz
D2
tg y0 Iz ctgj
均布力作用, []=12MPa,许可挠度为L/200 ,E=9GPa,试选
择截面尺寸并校核刚度。
解:① 外力分析—分解q
yq
z
26°34´
q
A
B
L
qyqsin 80 0.0 44 375 N8/m
q z q co 8 s 0 0 .8 0 9 74 N 15 /m
Mzmaxqy8L235838240N 3m Myma xqz8L271 83 5280N4m
az
中性轴
1 yP y0 zPz0 0
iz2
iy2
ay
截面核心
已知 ay, az 后 ,
z
1
yPa y
i
2 z
0
1
z
Pa
i
2 y
z
0
P(zP,yP)
可求 P力的一个作用点 (zP,yP)
y
利用以上关系可确定截面核心的边界
例3 分别确定圆截面与矩形截面的截面核心.

组合变形(工程力学课件)

组合变形(工程力学课件)

偏心压缩(拉伸)
轴向拉伸(压缩)
偏心压缩
F2 F2e
轴向压缩(拉伸)和 弯曲两种基本变形组合
偏心压缩(拉伸)
单向偏心压缩(拉伸)
双向偏心压缩(拉伸)
单向偏心压缩(拉伸)
外力
内力
平移定理
应力
+
=
弯矩
轴力
max
min
FN A
Mz Wz
【例 1】求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
F 50 kN
e 10 mm
组合变形的概念 及其分析方法
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
轴向拉压 剪切 扭转
F
F
F
F
Me
Me
沿轴线的伸长或缩短 相邻横截面相对错动 横截面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Me
弯曲
Me
F
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 横截面发生相对的转动
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组合,称为组合变形
常见的 组合变形
(1)拉(压)弯组合 (2)斜弯曲(弯、弯组合) (3)偏心压缩(拉伸) (4)弯扭组合
24 106 401.88 103
64
4.3 59.7 64 [ ] 满足强度要求
59.7 55.4
斜弯曲
平面弯曲
作用线与截面的 纵向对称轴重合
梁弯曲后挠曲线位于外力F所在的纵向对称平面内
斜弯曲
作用线不与截面 的对称轴重合
梁弯曲后挠曲线不再位于外力F所在的纵向平面内
图示矩形截面梁,应用叠加原理对其进行分析计算:
3、应力分析
( z,y)
横截面上任意一点 ( z, y) 处 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Mz
z
O
x
1.拉伸正应力
N

工程力学-组合变形

工程力学-组合变形

s
强度条件为 nb
n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2) 概述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计算:
组合变形的构件内危险点多为二向或三向应力状态。
难以用实验测定各种应力状态而建立强度条件,常常依 据部分实验结果提出假设,推测材料失效的原因,从而 建立强度理论。
5
§14.2 强度理论概论
强度理论 (theory of strength)
(1) 两种失效现象:屈服和断裂
各种材料的强度不足引起的失效现象不同,表现为屈服 和断裂两类。
(2) 衡量变形的程度:
衡量构件受力变形程度的量有应力、应变、能量等。
(3) 强度理论:
根据材料破坏现象和大量的实验资料,人们对强度的失 效提出了各种假说,称为强度理论。
不同的强度理论认为,材料按某种方式(屈服或断裂)
在二向应力状态下, 为两个非零主应力,
则在 为坐标的平面坐标系中, 当 同号时,失效准则为
当 异号时,失效准则为
28
故任意情况下失效准则在 所示。
平面中为六角形,如图
若某一平面应力状态其两个非零主应力
所在的点 M ,落在六来自形区域之内,则该应力状态不会引起屈服。
若点 M 落在六角形边界上,则该应力状态会引起材料 屈服。
本章主要内容:
(1) 介绍几种常见的强度理论; (2) 讨论工程中常见的斜弯曲、拉(压)弯、偏心拉
(压)、弯扭等组合变形形式的强度计算。
2
第14章 组合变形 (combined deformation)
§14.1 组合变形的概念与分析方法
四种基本变形
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组合变形 (combined deformation)

工程力学-组合变形课程课件

工程力学-组合变形课程课件

离中性轴最远的点,这就是危险点。
令 y0 , z0 代表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
即得中性轴方程
中性轴
z
1 ez z ey y 0
O
Iy
Iz
中性轴在 y , z 两轴上的截距为 D2
ay
D1
az y
ay
iz2 ey
az
iy2 ez
工程力学
第12章 组合变形
例12.6 螺旋夹紧装置如图所示,已知 F 2kN ,
800
D
C
A
2500
B
1500
F
工程力学
第12章 组合变形
1、先计算出CD 的杆长
800
D
C
A
2500
1500
FCD
FAx A
FCDx
FAy
FCDy
l 25002 8002 2620mm 2.62m
2、取A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简图
B
MA 0
F
FCD
2.5 2.5 2.62
F
(2.5 1.5)
中性轴与y 轴的夹角q 为
tanq z0 I y M z I y tan
y0 I z M y I z
式中, 为合弯矩与轴的夹角。
Iz Iy Iz Iy
q q
斜弯曲 平面弯曲
工程力学
中性轴将横截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受 拉应力,一部分受压应力。作平行于中 性轴的两直线,分别与横截面的周边相 切,这两个切点D1,D2就是该截面上拉应 力和压应力为最大的点。将危险点的坐 标代入(12.1)式,即可求得横截面上的 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危险点的应 力状态为单向应力状态或近似当作单向 应力状态,故其强度条件为

3.1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

3.1杆件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

《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直杆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内力》教学设计剪切变形的受力特点是作用在构件上的横向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距离很近。

剪切变形的变形特点是介于两横向力之间的各2.剪切【工程实例】如图a所示为一个铆钉连接的简图。

钢板在拉力F的作用下使铆钉的左上侧和右下侧受力(图b),这时,铆钉的上、下两部分将发生水平方向的相互错动(图c)。

当拉力很大时,铆钉将沿水平截面被剪断,这种破坏形式称为剪切破坏。

3. 扭转用改锥拧螺钉时,在改锥柄上手指的作用力构成了一个力偶,螺钉的阻力在改锥的刀口上构成了一个方向相反的力偶,这两个力偶都作用在垂直于杆轴的平面内,就使改锥产生了扭转变形,如图a所示。

例如汽车的转向轴(图b)。

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相当于在转向轴A端施加了一个力偶,与此同时,转向轴的B端受到了来自转向器的阻抗力偶。

于是在轴AB的两端受到了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力偶作用,使转向轴发生了扭转变形。

弯曲【试一试】两手支撑一把长尺子,中间放一重物,尺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形呢?纵向对称面:梁的横截面多为矩形、工字形、等(图),它们都有一根竖向对称轴,这根对称轴与梁轴线所构成的平面称为纵向对称面。

平面弯曲:梁的弯曲平面与外力作用面相重合的3.2直杆轴向拉、压横截面上的内力 内力的概念 轴力的计算 1)轴力为了显示并计算杆件的内力,通常采用截面法。

假设用一个截面m-m (图a )将杆件“切”成左右两部分,取左边部分为研究对象(图b ),要保持这部分与原来杆件一样处于平衡状态,就必须在被切开处加上,这个内力F N 就是右部分对左部分的作用力。

在轴向拉(压)杆中横截面中的内力称为由于直杆整体是平衡的,左部分也是平衡的,对这部分建立平衡方程:=0 0=-N F F若取右部分为研究对象,则可得0='-N F F 可以看出,取任一部分为研究对象,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其实F N 与F ′N 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数值必然相等。

综合篇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PPT

综合篇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PPT

由弯曲引起的弯曲正应力的最大值为:
w
M Wz
6000000 0.1125 3
MPa
30.72MPa
应力叠加后,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为:
b max 1.22 30.72MPa 31.94MPa [ b ]
截面上的最大压应力为:
c max | 1.22 30.72 | MPa 29.5MPa [ c ]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课题一 组合变形的概念
4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课题一 组合变形的概念
在工程实际中,有些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往往同时发生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称为组合变形。
例如,塔器(左下图),除了受到自重作用,产生轴向 压缩变形外,同时还受到水平方向风力的作用,产生弯 曲变形;机器中的转轴,在齿轮啮合力的作用下(右下 图),将同时产生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立柱的强度足够。
16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课题三 圆轴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的强度计算
17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课题二 弯曲与拉伸(压缩)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设有一圆轴AB,如下图a所示,右端固定,左端自由且受有 力F作用。
18
单元十一 组合变形 课题三 圆轴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一、外力分析 将AB轴简化为悬臂梁,将力F向AB轴线平移,可得一横向力F和 一附加力偶,如上图b所示。力F使杆件产生弯曲变形,而力偶 则使杆件产生扭转变形,故AB轴为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二、内力分析 为了确定杆件的危险截面,作出轴AB的扭矩图和弯矩图,如上 图d、c所示。从内力图可知固定端左侧截面上的内力最大,故 该截面为危险截面。
(2)内力分析。画出立柱的轴力图及弯矩图。轴力为FN=F=15kN
弯矩为: M F • e 6kN • m

《组合变形》PPT课件

《组合变形》PPT课件

0.266q (12 ) 237 106
(21.5103) q
( max )D
M yD Wy
M zD Wz
0.444q (12 ) 31.5 106
0.456q (12 ) 237 106
(16.02 103) q
危险点在A截面上的外棱角D1和D2处
z
MyA
y
z
MzA
y
D1 z D2
y
32
l 几何参数
A 15103 m2 , zo 7.5 cm, I y 5310 cm4
l 求内力(作用于截面形心)
取研究对象如图
FN P kN,
M y 42.5 102 P kN.m
l 危险截面
各截面相同
l 应力分布
350
FN
33
l 危险截面
各截面相同
l 应力分布
l FN引起的应力
FN P MPa
u 拉伸、压缩
l 组合变形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基本变形同时发生。
u 剪切
l 求解组合变形的方法
将载荷分为几组分别产生 基本变形的载荷,然后应 用叠加原理。
u 扭转
u 弯曲
3
2 叠加原理 如果内力、应力、变形等与外力成线性关系, 则复杂受力情况下组合变形构件的内力、应 力、变形等可以由几组产生基本变形的载荷 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等的叠加而 得到,且与各组载荷的加载次序无关。
'' My z Mz y
Iy
Iz
中性轴的方程:
My F1l
F2 (l a)
Mz
My Iy
z0
Mz Iz
y0
0
5
中性轴的方程:

29-31材料力学-组合变形

29-31材料力学-组合变形
图 a)所示为一钢制手柄,AB段是直径为d 的等直圆杆,A端 的约束可视为固定端,BC段长度为a。现在来讨论在C端铅垂 力FP作用下,AB杆的受力情况。将FP力向AB杆B端的形心简化 ,即可将外力分为横向力FP及作用在杆端平面内的力矩Mx= FPa,其受力情况如图 b)所示。它们分别使AB杆发生扭转和弯 曲变形。
最后,由抗拉强度条件 得
FP ≤ 45.1kN。
由抗压强度条件得
FP ≤ 171.3kN
为使立柱同时满足抗拉和抗压强度条件,压力FP不应超过
45.1kN 。
20
[例7] 方形截面杆的横截面面积在 mn 处减少一半,试求由轴
向载荷 P 引起的 mn 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
解:

N M
max A W
M
2 z

M
2 n
W
r4
M
2 y

M
2 z

0.75M
2 n
W
31
[例10] 图示空心圆轴,
P1
内径d=24mm,外径
D=30mm,B 轮直径
D 1 =400mm,D轮 直径 D 2=600mm, P1=600N,
[]=100MPa,试用
A 150
B 200
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此
P1
轴的强度。
解: ①外力分析:
Mx
弯扭组合变形
A 150
B 200
80ºP2 z
x
C 100 D y
z
P2z
Mx
x
P2y
C 100 D
y
32
MMZz ((NNmm))
71.25
MMyy ((NN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2
2
M 2 +T 2 = Wz
1 σr 4 = σ1 −σ3 = [(σ1 −σ2 )2 + (σ2 −σ3 )2 = (σ3 −σ1)2 2 M 2 + 0.75T 2 = σ 2 +3 2 = τ Wz
Wz =
第九章 组合变形
πd
3
32
, Wp =
πd
3
16
圆截面杆弯扭组合变形时的相当应力:
500mm
A
B
P
P
第九章 组合变形
梁为弯扭组合变形, 截面为危险截面。 解: AB 梁为弯扭组合变形,A 截面为危险截面。
MA = 30kN⋅ m TA = 6kN⋅ m
Wz =
500mm
T
πD3
32 = 4.6×10−4 (m3 )
(1−α 4 )
A
B
P
P
P
2 2 M A + TA 30.6×103 σr3 = = = 66.5MPa ≤ [σ ] −4 4.6×10 Wz 32
q
C 1m A 2m B
第九章 组合变形
梁为弯扭组合变形, 截面为危险截面。 解: AB 梁为弯扭组合变形,A 截面为危险截面。
1 M A = q ×1× 2 = 1.6kN⋅ m TA = q ×1 = 0.4kN⋅ m , 2
2 2 MA + TA σr3 = Wz
q
C 1m A 2m B
1.62 + 0.42 ×103 = πd 3 32 = 77.8MPa ≤ [σ ]
故该轴安全
第九章 组合变形
直径为20mm的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受垂直力P=0.2kN,已知 的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受垂直力 直径为 的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 , 的许可值。 [σ]=170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确定 a 的许可值。 。 梁为弯扭组合变形, 截面为危险截面。 解: AB 梁为弯扭组合变形,A 截面为危险截面。
第九章 组合变形
a N = P, M = P 4
M
P
P
a
a 2
a 2
例:图示偏心受压杆。试求该杆中不 图示偏心受压杆。 出现拉应力时的最大偏心距。 出现拉应力时的最大偏心距。 解:
e
P
N = P, M = Pe
N M P Pe σt = + = − + 2 = 0 A W bh bh 6
h
e=
b 6
第九章 组合变形
l
F
P z
F
B
(a)
B
(b)
FN = 150N
T = Fa = 24N.m
Mz = Wa = 30N.m MxB = Fl = 300N.m
y
FN = 150N Mz = 30N.m
T = 24N.m
MxB = 300N.m
FN
A
T
x
M
B端合弯矩 端合弯矩: 端合弯矩
2 2 M = Mz + MxB = 30 101N⋅ m
轴向压力: 轴向压力:
FAx = FBx = 20 3kN
最大压力: 最大压力:
σc max
20 3 ×103 35×103 N M = + = + −4 2×152.2×10−6 A W 2× 29.29×10 = 120.9MPa > [σ ]
最大压应力超过许用应力0.83%, 因此横梁仍可使用 因此横梁仍可使用. 最大压应力超过许用应力
N M y z Mz y P Paz Pby σ= + + =− + 3 + 3 cd A Iy Iz cd dc 12 12
σc
Pa Pb N M y Mz P = m m =− m m 2 2 A Wy Wz cd d c cd σt 6 6
第九章 组合变形
例:具有切槽的正方形木杆,受力如图。求: 具有切槽的正方形木杆,受力如图。 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 (1)m-m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σt 和最大压应 力σ C ? 值的几倍? (2)此σt 是截面削弱前的σt 值的几倍?
复合抗力。 所有由基本变形组合产生的杆件内力称为 复合抗力。
第九章 组合变形
q F F
y
a
FN
A
A
T
x
M
l
F
P
F
z
B
(a)
第九章 组合变形
B
(b)
在复合抗力的计算中,通常都是由力作用的独立性原理 在复合抗力的计算中, 出发的。在线弹性范围内,可以假设作用在体系上的诸 出发的。在线弹性范围内, 载荷中的任一个所引起的变形对其它载荷作用的影响可 忽略不计。 忽略不计。
MA = 2Pa, TA = Pa
2 2 M A + TA 5Pa σr3 = = ≤ [σ ] 3 πd Wz 32
A
2a
B
P
C
a
a ≤ 298.4×10−3 (m)
第九章 组合变形
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直径d=60mm,垂直分布载荷 例: 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直径 , q=0.8kN/m;[σ]=80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 [ 。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
σ r3 = σ r4 =
W=
M 2 +T 2 W M 2 + 0.75T 2 W 32
πd3
第九章 组合变形
例:空心圆轴的外径 D=200mm,内径 d=160mm。在端部有 , 。 作用点为切于圆周的A点 σ 集中力 P =60kN ,作用点为切于圆周的 点。[σ]=80MPa, , 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 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
图示起重架的最大起吊重量(包括行走小车等) 图示起重架的最大起吊重量(包括行走小车等)为P=40kN,横梁 ,横梁AB 槽钢组成,材料为Q235钢,许用应力σ =120MPa.试 由两根 No18 槽钢组成,材料为 钢 . 校核横梁的强度. 校核横梁的强度.
C
A
P
30°
B
z
y
3.5m
第九章 组合变形
l
σcmax
D
b
h
B
第九章 组合变形
(2) AB 线上各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且各点正应力相等 线上各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且各点正应力相等
σt max
h b P P P z N M y Mz P 2 + 2 = 7P Mz = + + = + 2 2 bh A Wy Wz bh hb bh 6 6 My C
b
第九章 组合变形
例:偏心拉伸杆,弹性模量为E,尺寸、受力如图所示。求: 偏心拉伸杆,弹性模量为 ,尺寸、受力如图所示。 (1)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的位置和数值; )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的位置和数值; 长度的改变量。 (2)AB长度的改变量。 ) 长度的改变量 P
A C
l
D
b
h
B
第九章 组合变形
F
z
(4)强度计算
1 A = π D2 − d 2 = 373mm2 4
(
)
WP =
π
16
D 1 −α
3
(
4
) = 8440mm
3
B
(b)
W = WP 2 = 4220mm3
应力: 应力
FN M T σN = ,σ M = ,τ = A +σ M ) + 4τ 2 = 72MPa < [σ ]
第14章 14章
组合变形
※ 组合变形的概念 ※ 斜弯曲 ※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拉伸(压缩) ※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第九章 组合变形
14§14-1 组合变形的概念
前面几章研究了构件的基本变形: 前面几章研究了构件的基本变形:
轴向拉( )、扭转、平面弯曲。 轴向拉(压)、扭转、平面弯曲。 扭转
组合变形。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组合的情况称为 组合变形。
第九章 组合变形
偏心拉伸(压缩) 偏心拉伸(压缩)
第九章 组合变形
P
A C
l
D
b
h
B
第九章 组合变形
N P =− A cd
My Wy
=
Pa d c2 6
Mz Pb = 2 Wz cd 6
第九章 组合变形
任意横截面上的内力: 任意横截面上的内力:
N = −P, M y = Pa, Mz = Pb
2
a
σ
τ
M σ= Wz
T T τ= = Wp 2Wz
第九章 组合变形
σ 2 σ1 = + +τ 2 2 σ2 = 0
2
σ
σ 2 σ3 = − +τ 2 2
2
σ
T M σr3 = σ1 −σ3 = σ + 4τ = + 4 W W z p
实验表明,在小变形情况下,这个原理是足够精确的。 实验表明,在小变形情况下,这个原理是足够精确的。 因此, 因此,可先分别计算每一种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和变 形,然后采用叠加原理计算所有载荷对弹性体系所引起 的总应力和总变形。 的总应力和总变形。
第九章 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强度计算步骤: 组合变形强度计算步骤:
故该结构安全
第九章 组合变形
y
例: 标语牌重 P=150N,风力 F= = , = 120N,钢柱 D=50mm, d=45mm, , = = [σ ]=80MPa, = a=0.2m,l=2.5m, = ,= ,
A
a
FN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