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造学社

合集下载

宜宾李庄古镇营造学社讲解词

宜宾李庄古镇营造学社讲解词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讲解词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李庄古镇,参观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李庄镇外上坝村月亮田张家院子。

(院落)中国营造学社1930年成立于北京,是中国第一个调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团体。

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北京后,营造学社成员离散,营造学社成员在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带领下辗转昆明于1940年迁来李庄,租住在此,开始了为期6年的相对安定的古建筑学术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果。

院中雕塑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指雕塑)。

(大门)这是清代晚期四合院式民居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口雕塑为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

1940年,年方16岁的罗哲文考入营造学社成为练习生,师从梁思成、刘敦桢等学习古建筑。

门口馆名由罗哲文先生亲自题写。

(过道)营造学社迁驻到此后,租用了张家大院的西院作为办公和生活用房。

左侧为梁思成一家的住房,中间门厅进去为办公室,迎面的几个小房间分别为罗哲文、卢绳、叶仲玑、王世襄等四个年轻人的房间,房间非常小,仅能容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条件十分简陋。

下面请大家随我进馆参观。

中国营造学社是我国唯一的以中国古建筑和建筑科学为研究对象的民间学术组织,成立于1930年2月。

其创始人朱启钤先生一生颇具传奇,他在晚清和民国前期出任公职,曾在北洋政府中担任过交通部总长、内务部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务(指版面)。

,从政期间,创办了北京第一个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前身)和北京第一个公园(今中山公园)。

后退出政界,改为经商,开办煤矿和轮船公司,并将中兴煤矿经营到全国第三,仅次于洋人开办的抚顺、开滦煤矿。

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政协委员,1964年去世,享年92岁。

朱先生在从政和从商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文化事业,曾向故宫、北大图书馆、清华图书馆捐赠大量文物和图书。

1925年陶湘出版《李明仲营造法式》后,朱启钤为进一步研究中国营造成立了营造学社,并开始收集与中国营造有关的书籍资料及明清样式类的模型等。

211071844_《营造算例》与营造学社藏本的比对研究

211071844_《营造算例》与营造学社藏本的比对研究

《营造算例》与营造学社藏本的比对研究
常清华
(广州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上世纪三十年代,朱启钤、梁思成等建筑学家对工匠抄本进行整理,结集汇编为《营造算例》,开启了现代对民间抄本的研究整理工作。其编纂方式一
直是建筑研究史关注的问题,该文通过比较,认定近年出版的《清代匠作则例》六卷中收录的做法即为中国营造学社搜集的营造旧籍文本,继而将之与《营
“匠作则例”一词于 1963 年由王世襄首次提出,并定义为“有关 营建制造的各作工匠的成规定例”。在近几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清 代匠作则例》前言中王世襄又将其定义更加详细地论述为:“匠作则 例指有关营建制造的各作工匠的成规定例。是把已完成的建筑和已制 成的器物开列其整体或部件的名称规格,包括制作要求、尺寸大小、 限工用时,耗料数量以及重量、运费等,使它成为有案可查、有章可 循的规则和定例。” [3]
《清代匠作则例》第六卷乙编中大部分做法可与“王世襄搜 集清代匠作则例目录”中学社所藏则例相对应,如宁寿宫照金塔 式样成珐琅塔销算底册、营津全书、建筑工程分(做)法、小式 木石瓦搭土分法、各作做法、大木做法、木工做法、垂花门游廊 方亭做法、内务装修做法细册、石桥分法,共 10 种,见表 4。
可以说,将《清代匠作则例》第六卷乙编的各本做法与汇 刊中的《营造算例》进行比对,是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的。
《清代匠作则例》第六卷收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藏各类建 筑做法十九部,其中甲编收录各处做法清册七部,乙编收录建筑做法 十二部。乙编的诸项内容与《营造算例》多有相同,中国营造学社的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 NO. 03 5
第 22 卷 总第 233 期

简述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意义

简述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意义

简述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意义一、中国营造学社的发展历史中国营造学社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

营造学社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机构,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应对城市建设中的现代化挑战。

在西南地区,营造学社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西南地区的营造学社特点西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使得营造学社在这里有着特殊的学术意义。

西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建筑文化,如彝族、藏族、布依族等,这为营造学社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对象和资源。

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貌多样,山地、盆地、丘陵等地貌类型丰富多样,这也为营造学社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西南地区营造学社的学术贡献在西南地区,营造学社通过对民族建筑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承,为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营造学社也积极探索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融合之道,为西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营造学社还倡导生态、可持续的建筑理念,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

四、对西南地区的未来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西南地区,营造学社的学术意义将更加凸显。

它将继续引领和推动当地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为西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提供独特的建筑智慧,为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营造学社对于西南地区的生态建筑发展和环境保护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个人观点和展望作为一名建筑学爱好者,我深感营造学社在西南地区的学术意义不可估量。

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我期待营造学社在西南地区的研究取得更多成果,为当地的文化和建筑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营造学社的工作,共同推动西南地区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语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地区的学术意义不言而喻,它通过对民族建筑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为我国的建筑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路珂:始于营造学社的《营造法式》彩画作研究:回顾及最新进展

李路珂:始于营造学社的《营造法式》彩画作研究:回顾及最新进展

始于营造学社的《营造法式》彩画作研究:回顾及最新进展李路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论文摘要《营造法式》作为中国营造学社研究的起点,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营造法式》彩画作(或其中装饰与色彩)的研究,相对于《营造法式》大木作(或其中结构和构造)的研究,是一个较为后起的领域。

本文试图对1921~2005年学术界对《营造法式》彩画作的研究进行简要的回顾,并将笔者近年的成果作一概要介绍,以此反映中国营造学社学术之一脉的产生、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营造法式》,营造学社,彩画作,建筑史学AbstractThe Building Standard Book, Yingzao fashi of 12th century, regard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search work in the Society for the Research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have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field of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The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are mostly focused on the aspect of construction(Rules for Wood Works), whereas decorations (Rules for Color Painted Works) are less concerned,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which are comparably slowly produced. This paper is going to present the starting, succeeding and development of a branch in the scholarship of the Society for the Research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by tracing the way of researching from 1921 to 2005 on the Rules for Color Painted Works in Yingzao fashi, and briefly introduce the recent productions of the author.Keywords: Yingzao fash; the Society for the Research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Color Painted Works; historiography of architecture《营造法式》是我国仅存的两部古代建筑专书之一。

营造学社与中国造园史研究

营造学社与中国造园史研究

和园林遗构为研究对象 ,并将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具体的设计活动来展开研 究。这一工 朱启钤 《 哲匠录》即为对 工
营造学社缘起》中认为: 中国之营造学,在历史上 ,在美术上 ,皆有历
劫 不磨 之 价 值 。 ”由 此 推断
定位为研究历
营造者的研究成果; 《 园冶》 《 家言中之居室器玩》 《 扬卅画舫录 段营造录 》 理研究工作主要关注古代设计过程j而北京
l 重 要的奠 基性作 用
关 键 词 :风 景园林 ;营造 学 丰;造 同史 ;研究 史 t 文 章螭号 : I o6 6( I 00 —6 帅 _6 4 0 2 2 J 8 o
中 圈分竞 峙 : t 9 6 T f8 文 献标志码 :A
收 穑日期 :2 1 5 1; 嚣 阿 日 :2 1- lo 0I —l 期 0 I 1—4
章9 。 篇
2 3史料整理基础工作 . 史料整理工作主要内容
理 ,以 便 后 人在 此 基础 上 进 行研 究 。 史 料大 纲 2 思路 。为 了 研究 现 有 建 筑遗 构 ,需 要先 弄 清 它 的建 筑 年 代 条 以 便网 举 目 张 客做 摘 抄 和整
3) 研究工 上 述早 期
2 世纪2 年代 ,王国维提倡二维考据法 .就是将 “ O 0 地下发现之新材料
与 纸 上 之 材 料 ” 二 者 互 相释 证 ,以 达 到 考 证吉 史 的 目的 。这 一 方 法显
作。学社以文献学起家,其关

然被学社所接受 ,并移植到建筑史研究中 ,进而指导古典园林研究工作。 这种思路在掌社成员童离3 年代所写的 《 0 江南 园林志 》中得 以体现 。
设 计对 象 的考 察 。
史上、美术史上的营造学。推而论之 .古典园林的学科定位则为研究历史 上、美术史上的营造学中的造园活动 。营造学社以文献学起家 ,在梁思

影子之城:营造学社遗忘的560张照片

影子之城:营造学社遗忘的560张照片

四 川会馆 山 门一楼 一 底 ,二 楼 垂 下藤 蔓 ,门 口有 对 石
同堂”字样 。
抱 鼓 。
病 在床 ,无法再陪 同梁思成到 考 察 。于是 ,梁思成 带着刘致 在 6月下 旬抵 达 广 汉 。刘 致 平 8年 考 入 东 北 大 学 建 筑 系 , 5年进 入营造 学社 ,任法 式部
“旌 表”“皇恩 ”“节孝 ”等字样 ,暗示 着这 片土地曾经的道德高度 。
梁,鼠或一行考察了文庙 、开 元 寺 、叙 伦 园 。傍 晚 6点 ,广 汉 上空 响 起警报声 ,—小时后才解除 。第二 天 上午 ,梁思成匆匆离开广汉 ,他或许 不会想到 ,自己与眼前的这座城市 , 日后 还将 有 着 千丝 万 缕的 联 系 。
林 徽 因 到 李 庄 后 肺病 加 剧 ,终
广 汉 西城 门 ,拱 券 上 写 着 “驱逐 倭 寇 ”四 个 大 字 ,城 墙 上的 美 术 字“万众 一心 ” 到 广 汉官道 上 的 四座 牌坊
李 氏祠 牌坊 式的 山 门 ,左右 拱 券 形石 门上各 有 “五
YIYUAN 她 睫
影子之城 :营造 学社遗 忘 的 560张照片
口 萧 易
从 1932年 4月 开 始 ,梁 思 成 、 林 徽因 、刘敦桢 与他们 的营造学社 (成 立 于 1930年 2月 ,是 以 保 护 和 研 究 古 建 筑 为 宗 旨 的 民 I司学 术 团 体 ),在 中国 170多个县市 进行 了 古建筑调查 ,唯独在四川广 汉县 , 营造学社 留下了 500余张照片 ,龙 居寺 、龙兴 寺 、城隍 庙 、关 岳 庙 、娘 娘庙 、文庙 、牌坊 、湖广会 馆… …几 乎囊括了广汉所 有古建筑 。透过这 座 小 城 , 古 老 中 国 的 影 子 若 隐 若

中国营造学社的历史贡献

中国营造学社的历史贡献

HISTORY & THEORY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80周年郭黛实际的学风中国营造学社在创社之初就提出了整套的学术思想,如:沟通儒匠、网罗各类营造专书、征集各类资料,朱启钤特别提出“研求营造学,非通全部文化史不可,而欲通文化史,非研求实质之营造不可。

”后来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也是按照这样的宗旨来行事的,这其中最突出的是“研求实质之营造”,破除传统治史的方法,开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梁思成称:近代治学者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艺术之鉴赏,就造型美术而言,尤需重“见”,读跋千篇,不如得原画一瞥,……秉斯旨以研究建筑,始庶几得其门庭。

……研究古建筑非做实物调查测绘不可。

在调查研究的同时,他们还注重向有实践经验的老匠师学习,即所谓“沟通儒匠”,朱启钤指出“营造学之精要,几有不能求之书册,而必须求之口耳相传之技术者。

然历来文学与技术相离之辽远,此两界始终不能相接触,于是得其术者,不得其原,知其文者,不知其形象。

”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1932年梁思成教授在研究清代官方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的过程中,通过访问老匠师写出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是对中国清代传统营造技术首次的诠释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还按照《工部工程做法》中所列出的27种建筑做法分别绘制成图样,解析了有清一代的官式建筑营造技术特点。

在了解清代建筑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溯宋代建筑的营造技术,他们通建筑学报782010.1 ARCHITECTURAL JOURNAL位,一些大学也有少量。

这批图纸所涉及的层面广泛,大到建筑群的规划,具体到个体建筑、桥梁的设计图、乃至一樘室内装修的纹样、做法,透过这批图纸,可以看到清代建筑发展的状况,不但包涵着建筑艺术风格的追求,更有建筑技术演变的信息,还透露出当时建筑师的设计方法。

最近我们在研究被毁的圆明园过程中,对于这座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皇家园林,它的建筑到底如何,如果没有样式雷图提供的信息,则很难做出回答。

建筑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同济大学

建筑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同济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包含()等。

A:城市B:住宅C:陵墓D:园林E:宫殿F:庙宇答案:ABCDEF第一章测试1.中国营造学社里,刘敦桢任营造学社文献部主任,梁思成任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

A:错B:对答案:B2.刘敦桢先生曾在()建筑科留学。

A:东京理工大学B: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C: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南加州大学答案:B3.梁思成先生曾在()留学。

A: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B:东京大学C: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南加州大学答案:C4.佛光寺大殿属于()代建筑。

A:唐B:明C:宋D:元答案:A5.蒙古族人的居住类型是()。

A:土楼B:蒙古包C:帐篷D:鼓楼答案:B6.窄四合院是()地区的民居类型。

A:晋南B:关中C:晋中D:晋北答案:ABC7.西北的建筑,由于干旱小雨,多采用()的方式。

A:双坡顶B:圆顶C:单坡顶D:平顶答案:D8.客家的典型民居类型是()。

A:土屋B:土楼C:土掌房答案:B9.举折是()代的关于屋顶坡度的称呼。

A:清B:宋C:元D:明答案:B10.举架是()代的关于屋顶坡度的称呼。

A:元B:宋C:明D:清答案:D第二章测试1.河姆渡遗址中房屋木构架的形式为()A:穿斗式B:干阑式C:抬梁式D:井干式答案:B2.下列哪项不属于春秋时期重要的技术发展()A:夯土技术逐渐成熟B:普及修长城C:瓦的出现D:高台建筑盛行答案:C3.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模式被称作()A:街坊制B:里坊制C:厢坊制D:街巷制答案:B4.中国古代建筑种翼角按一定的尺寸向外缓慢变化的做法称为()A:“翘”B:“冲”C:“举架”D:“生起”答案:B5.在余姚河姆渡遗址里的木构件残件中发现了迄今最早的榫卯。

A:错B:对答案:B6.中国国内斗栱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周代建筑遗址中。

A:错B:对答案:A7.斜栱出现在辽代,金代得到发展。

A:对B:错答案:A8.清式木构建筑中,大式以斗口为模数,小式以金柱柱径为模数。

A:对B:错答案:B9.下列哪些属于《营造法式》中出现的殿阁地盘图?A:分心槽B:金厢斗底槽C:单槽D:双槽答案:ABCD10.以下关于“材份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营造学社1

营造学社1

• 中国营造学社还有大量专业著作刊行,共撰写和 出版了有关我国古建筑专著30多种,包括: • 《中国建筑参考图集》 • 清 李斗著 《工段营造录》 • 梁思成编订 《营造算例》 • 明 计成著 《园冶》 • 梁思成著 《清式营造则例》 • 等珍贵资料。此外营造学社的会刊《中国营造学 社汇刊》也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史料。

• 梁思成在中 国营造学社工作期间的卓越贡献: • 1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开展古建筑研究, 整理出版 重要的建筑文献 • 2、提出了系统的古建筑保护思想, 积极参与古建 筑的修葺保护工 • 3、 着力培养古建筑研究人才 • 4、 在抗战的艰苦岁月, 领导学社坚持古建筑调查 和研究

主要贡献:
• 学术贡献: • 在成立之后的短短5年间,学社成员先后调查了全 中国137个县市,1823座各类古建殿堂房舍,详 细测绘建筑206组,绘制了测绘图稿1898张,经 他们调查被重新发现的珍贵建筑遗存上起汉唐下 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均有分布,整理出了清晰的中 国古建筑发展脉络。许多现在名扬海内的珍贵古 建筑如应县木塔、蓟县独乐寺辽代观音阁均系中 国营造学社成员经田野调查和详细测绘研究而被 人们重新认识的。从这一角度讲中国营造学社作 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对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保护 所作出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
•梁思成,梁启超之长子,是梁启超原配夫
•人李蕙仙所生,建筑大师,中国古建筑研 •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 梁思成先生 •是解放后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1901年4月20日 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 会区)。 •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回忆,梁思成“开玩笑说”,“他的 生日,4月20日,和希特勒是同一天。”

主要作品
•易县清西陵 • 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 查纪略 • 北平护国寺残迹 • 苏州古建筑调查记 • 河北古建筑调查笔 记. •河南古建筑调查笔记

2006年,最重要的建筑经典记忆——议梁思成先生诞辰105周年及中国营造学社的恢复重建问题

2006年,最重要的建筑经典记忆——议梁思成先生诞辰105周年及中国营造学社的恢复重建问题

车 J 羊街 、 , 等为代表 蚋 清 建群 , 、 席 卷 壮I 成 T辛冉 商 文化,佳 垃 为 址 厚重 建筑 文化 瑰宝。 、 粱 林子 14 94年先后完 的《 中国建筑 , 噩英文 《 围建筑 史圈录 》《 .中国营 造 利
刊’ t 第 卷 =期 巾都对宙宾 祝代崖 幕、 北宋
古发 掘: 蔚r飒昙 志 瞎 幕 丹城 市 划挺建 规 肯科半^ , 创 , 匡县 蜂缔韵新 倒 ㈤ 鳊 开
成 7中目第
完备 系统 的中国避酋 史 )
T 目8 王阁 临 测 )
由霉兽成 蔓意汀』 同 L
终 I l 宜寅 建 ( ) 筑 6 娶思威# 奠宗汀的诗站下 , 攀续研究《 过 往式 , 营 将基式太木作晌午部插 荣
您厦息 知何追 k 筑t师扣佯 他 建
20 0 6年 , 重 要 的建 筑 经典 记 忆 最
— —
议 梁 思 成 先 生 诞 辰 1 5周 年 及 中国 营 造 学社 的恢 复 重 建 0

维普资讯
的学^粘 - 黄卷苫谴 . 青灯 热血挚 情 忍。咋为
化基 础 宫 / 庙 “ \ 的遗存 , 以氢 、 佛告 、
E 们辅薯的《 说 李 ’ 罔 是从 中匪营造堂村 人手 的, 阅了大量x 献后发现 左 当叫m目苛
身 璺 济 境 大约从 1 4 £畎 91 茸都 要刊重 行政 院噩教 育 部 思成哥 蜒鹄.但仍 努 完成 I

制完 毕 c 撰 鲴南古 7 ) 建筑 调盘
与 中史人学 >第 t . 卷

㈣ 先后
汀二 }多 } 里江岸边上 . 建诗褥 鼍 粤锎 ’ 特而 . 好
1 2 1 4 年 举办丑两』 建筑彀汁竟赛, 们都崖 、94 自 系自 的 ( 恢复 《 咋 营造学f 竹 14 94 社纤费近乎帖竭的情况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

中国建筑史复习题

名词解释:1.营造学社:中国私人兴办的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

创建于1929年北京,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刘敦帧分担法式文献组的主任。

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和测绘以及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

编辑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1946年停止活动。

营造学社为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巨大贡献,标志着学科成立。

2.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缝梁架之间的空间(多为后者)3.面阔:建筑正面相邻两檐之间的水平距离4.通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5.明间:建筑中各开间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称为明间(宋称当心间)明间最宽6.抬梁式木构架:基本构件有柱,梁,檩,椽,枋,垫板。

柱上放梁,梁上房檩,檩上在放矮柱,矮柱上再支梁,如此层叠而上,用料多,柱网疏,空间跨度大,适于大型宫殿式建筑7.穿斗式木构架:基本构件有:柱,檩,穿,挑。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用料少,柱网密,空间跨度小,适于民间小型建筑8.角柱:位于外围四角的柱子9.抱头梁:建筑无斗拱时,前端落在檐柱上支撑挑檐檩,后端插在金柱上的梁10.挑尖梁:建筑有斗拱时,前端落在柱头科斗拱上支撑挑檐檩,后端插在金柱上的梁11.步架:檩与檩之间的水平距离,每个步架均等(宋代)12.额枋:宋称阑额,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它有时两根叠用,清代上面的叫大额枋(宋称阑额)下面叫小额枋(宋称由额)二者间填以垫板。

使用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柱脚处的称为地栿13.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之间,起联络作用14.随梁枋:最长的梁下的枋,起稳固梁的作用,是个联系构件15.斗拱:是我国木构架结构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有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一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柱上。

它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过渡,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营造学社汇刊总目录

营造学社汇刊总目录

营造学社汇刊总目录第一卷:一、第1期1、插画:宋李明仲先生像2、专著:中国营造学社源起中国营造学社开会演词李明仲八百二十周忌之纪念3、书评:英叶慈博士营造法式之评论英叶慈博士论中国建筑内有涉及营造法式之批评4、校勘:仿宋重刊营造法式校记5、征求:征求营造佚存图籍启事6、介绍:营造法式印行消息7、社讯:社事纪要二、第2期1、插画:王观堂先生涉及营造法式之遗札2、论著:元大都宫苑图考3、勘校:英叶慈博士据永乐大典本营造法式图样与仿宋刊本互校记4、讲演:伊东忠太博士讲演支那之建筑5、译业:建筑中国宫殿之则例(美国亚东社会月刊)6、社讯:社事纪要本社收到寄赠图书目录前期汇刊校记第二卷:一、第1期1、图样:圆明园遗物(万方安和模型与遗迹;远瀛观之过去与现在;安佑宫残甓;文渊阁残石)乾隆御题生春诗图2、专著:圆明园遗物与文献(附大事年表,罹劫七十年纪念述闻)3、营造算例:缘起;庑殿歇山斗科大木大式做法;大木小式做法;大木杂式做法4、薄录:圆明园匾额清单5、译业:乾隆西洋书画师王致诚述圆明园事(附法文)6、书评:营造词汇纂辑方式之先例7、校勘:任启运宫室考校记8、转载:英锡寇克氏介绍本社汇刊之传单9、本社纪事:营造词汇商定之状况;琉璃瓦料之研究;圆明园遗物文献之展览;整理故籍之实况;勘验报告紫禁城南面角楼城台修理工程二、第2期1、图样:热河普陀宗乘寺诵经亭(仿建木模型;遗物全形;藻井;内檐上部;亭内之一角;蓝图平面;又上层平面;又半面木架剖面;又中央高部斗科木架平面)2、专著:仿建热河普陀宗乘寺诵经亭记(附华洋文合同,工程图目录,做法,承造及各作领袖人之略历)参观日本建筑术语词典编纂委员会记事3、营造算例:土作做法;发劵做法;瓦作做法;大式瓦作做法;石作做法;石作分法4、书评:法人德密那维尔氏评宋李明仲营造法式(附法文)5、译业:英人爱迪京氏中国建筑(附英文)6、本社纪事:古瓦研究缘起及约言;寄赠书目三、第3期1、插图:梁任公先生题识营造法式之墨迹2、专著:工程营造录(附扬州画舫录涉及营造之纪述;识语;校记)3、营造算例:桥座分法;琉璃瓦料做法4、书评:园冶识语5、追加:建筑中国宫殿之则例(美国亚东社会日刊英文版)6、更正:乾隆朝西洋画室王致诚述圆明园轶事(法文版)7、本社纪事:十九年度本社事业进展实况(附英文);本社二十年度之改组;建议请发英庚欸利息研究所及编制图籍(附英文)第三卷一、第1期1、论著:法隆寺与汉六朝建筑式样之关系(滨田耕作著,刘敦桢译注)玉虫厨子之建筑价值(田边泰著,刘敦桢译注)我们所知道的唐朝佛寺和宫殿(梁思成)旧京发现岐阳王世家文物纪事(瞿兑之)喆匠录(梁启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林徽因)2、通讯:刘士能论城墙角楼书乐浪发掘汉墓近闻3、本社纪事二、第2期(独乐寺专号)1、论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梁思成)蓟县观音寺白塔记(梁思成)日本古建筑之保护(关野贞讲著,刘敦桢、吴鲁强译) 哲匠录(梁启雄)2、本社纪事三、第3期1、论著:北平智化寺如来殿调查记(刘敦桢)大唐五山诸堂图考(田边泰著,刘敦桢译)哲匠录(梁启雄)2、杂俎:社长朱桂辛先生周甲寿序(瞿兑之)大壮士笔记(刘敦桢)琉璃窑轶闻3、本社纪事四、第4期1、论者: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梁思成)开封之铁塔(龙非了)2、杂俎: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蔡方荫刘敦桢梁思成) 琉璃釉之化学分析(叶慈著,瞿祖豫译)平郊建筑杂录(梁思成林徽因)大壮士笔记(刘敦桢)3、通讯:伯希和先生关于敦煌建筑的一封信(梁思成)4、本社纪事5、事件:梓人遗制(元薛景石著,朱启钧刘敦桢校译) 第四卷一、第1期1、论著:营造法式版本源流考(谢国桢)福清二石塔(艾克著,梁思成译)万年桥述略(刘敦桢)牌楼算例(刘敦桢校编)哲匠录(梁启雄)2、杂俎:明代营造史料(单士元)覆艾克教授论六朝之塔(刘敦桢)3、本社纪事二、第2期1、论著:正定调查纪略(梁思成)明长陵(刘敦桢)哲匠录(梁启雄)2、杂俎:题姚承祖捕云小筑卷(朱启钧)明代营造史料(单士元)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刘敦桢)3、本社纪事三、第3、4期1、论著: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哲匠录2、杂俎:明代营造史料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3、本社纪事第五卷一、第1期赵县大石桥(梁思成)石轴柱桥述要(西安灞浐丰三桥)(刘敦桢) 穴居杂考(龙非了)明代营造史料(单士元)修理故宫景山万春亭计划(梁思成刘敦桢) 抚郡文昌桥志之介绍(刘敦桢)存素唐入藏图书河渠之部目录(朱启钧) 二、第2期汉代建筑式样与装饰(鲍鼎刘敦桢梁思成)定兴县北齐石柱(刘敦桢)泉州印度式雕刻(库玛拉耍弥著刘敦桢译)哲匠录(刘儒林)东西堂史料(刘敦桢)明代营造史料(单士元)本社纪事三、第3期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梁思成)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梁思成林徽因)易县清西陵(刘敦桢)明代营造史料(单士元)识小录(陈仲虎)图书介绍本社纪事四、第4期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纪略(刘敦桢)清官式石桥做法(王璧文)平郊建筑杂录(续)(林徽因梁思成)识小录(续)(陈仲虎)图书介绍本社纪事第六卷一、第1期(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专刊))序言上篇孔庙建筑之研究第一章孔庙建筑史略第二章孔庙建筑之各个研究第三章曲阜孔庙建筑年谱下篇重修计划第四章通常破坏情形—其原因及修补原则第五章各殿宇修葺概要表第六章施工说明书第七章孔庙以外工程附录大成门前碑亭各碑年代及撰书人名表明弘治十七年尺与公尺比较表曲阜孔子庙林修葺费概算插图索隐二、第2期北平护国寺残迹(刘敦桢)清故宫文渊阁实测图说(刘敦桢梁思成)清官式石闸及石涵洞做法(王璧文)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叙(梁思成)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简说(台基;石栏杆;店面)(梁思成) 清皇城宫殿衙署图年代考(刘敦桢)哲匠录(造像类)(朱启钧刘敦桢)识小录(陈仲虎)图书介绍本社纪事三、第3期汴郑古建筑游览记录(杨廷宝)苏州古建筑调查记(刘敦桢)元大都城坊考(王璧文)宋永思陵平面及石藏子之初步研究(陈仲虎) 哲匠录(朱启钧刘敦桢)书评(梁思成)本社纪事四、第4期唐宋塔之初步分析(鲍鼎)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刘敦桢)元大都寺观庙宇建置沿革表(王璧文)明鲁班营造正式抄本校读记(刘敦桢)书评本社纪事第七卷一、第1期复刊词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编者)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梁思成)云南一颗印(刘致平)宜宾旧州坝白塔宋墓(莫宗江)旋螺殿(卢绳)四川南溪李庄宋墓(王世襄)二、第2期勘误表云南之塔幢(刘敦桢)成都清真寺(刘致平)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莫宗江)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续)(梁思成)汉武梁祠建筑原形考(Wilma Fairbank,王世襄译) 乾道辛卯墓(刘致平)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林徽因)中国建筑之两部“文法课本”(梁思成)中国营造学社桂辛奖学金民国三十三年度中选图案。

梁思成

梁思成
梁启超曾经送给长子梁思成这样一副对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这是一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勇往直前。[3]
求学
他11岁由日本回到北京,14岁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这是一所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梁思成在学习期间,不但学业优秀,而且兴趣广泛。他爱好美术和音乐,经常为校刊画插图,被聘为美术编辑,他参加学校的合唱队、军乐队,担任过乐队队长和第一小号手;他还爱好体育,喜欢踢足球。梁思成也很关心政治,五四运动时,他是清华学校“义勇军”等爱国组织的中坚分子。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梁思成收到日方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他出席会议,他坚决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1939年,又搬到四川省南溪县的李庄乡下,这时,营造学社的经费来源断绝,有时连工资也发不出。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极为不便,全家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当时美国有好几处学校和机构邀请梁思成全家去美国工作和治病,但他表示:“国难当头,绝不离开祖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率领营造学社的少数同仁坚持在抗日战争后方继续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直至抗日战争的胜利。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担起了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吴晗的言论,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其后不久,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欧美同学会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也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梁思成还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领导活动,曾任: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代会常务委员。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人如何学习朱启钤及其中国营造学社建筑精神

后人如何学习朱启钤及其中国营造学社建筑精神

后人如何学习朱启钤及其中国营造学社建筑精神金 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45)摘 要:本文就朱启钤先生发表“中国营造学社缘起”八十周年纪念日之时,回顾了朱启钤创立中国营造学社、改建正阳门以拓展北京城街巷交通、收集整理中国古建筑资料以及收集整理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各方面文献史料并著录留存等文化研究与实践,指出,他的贡献不仅仅在物质文化遗产上,也包括更广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文化遗产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13(2009)—02—001—05收稿日期年3月日作者简介金磊(5—)男,《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专家、中国建筑师分会理事,研究方向城市安全与城市减灾防灾问题。

2009年1月19日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及《建筑创作》杂志社主办的“建筑中国六十年”活动启动仪式上,与会者的发言中提到,不该忘记对新中国做出贡献的一批令人敬仰的建筑先辈的名字,其中有的人物是2009年应该特别纪念的。

被周恩来总理评价为著名实业家、爱国老人及中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的朱启钤先生(1872~1964年),今年2月26日是他逝世45周年祭日,3月24日是朱启钤先生发表“中国营造学社缘起”八十周年纪念日。

会后,不少青年建筑师询问朱启钤是谁,甚至表现出对中国营造学社在建筑学上的贡献一知半解。

对此不能不让每一位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深思,是中国当今的建筑教育出了问题,还是来自世界的现代主义理念在中国有了“拐点”,是中国营造学社的文献著述过时了,还是我们的建筑学理论教育放弃了建筑文化遗产的必修课。

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

1989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60周年时,吴良镛院士便发表“发挥光大中国营造学社所开创的中国建筑研究事业”的文章,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高度评价“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是一种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学术)资料的杂志,是任何一个想要透过这个学科表面,洞察(其本质)所必不可缺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称“朱启钤是研究中国建筑的倡导者和引路人”。

朱启钤对北京的贡献

朱启钤对北京的贡献

朱启钤对北京的贡献作者:李理来源:《北京档案》2011年第12期朱启钤(1872—1964年),贵州开阳人,字桂辛,清光绪举人,晚年号蠖公,人称桂老,1872年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卒于北京。

1930年创立国内第一所古建筑研究机构“中国营造学社”,培养了一批古建筑专家。

他是杰出的实业家、古建筑专家、文物收藏家。

著有《丝绣录》、《蠖园文存》、《芋香录诗》等书。

朱启钤是一个对北京做出了不少贡献的历史人物。

他“导演”了当时北京城的都市改造,创建了中国营造学社,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传承也有不少成就。

改造旧城贯穿京城中心的南北中轴线,自元朝时就是重要的地理轴线,甚至象征皇权。

与后门(地安门)隔景山、故宫而南北呼应的前门(正阳门),是北京内城的南大门。

清末民初还没有太高的建筑物,所以前门楼子十分显眼,存睥睨四邻之势,显皇权帝王之威。

它南接永定门,北望天安门和紫禁城,是庇佑皇城、拱卫北京的门户,有国门之称。

古人以为“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象”,故正阳指帝王。

正阳门城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最初沿用元大都皇宫南门丽正门之名,正统二年(1437)才改为正阳门。

它在明清两代从来不许黎民百姓涉足,只有皇帝去天坛“祭天”和先农坛“亲耕”时,大门才敞开。

不过一般官员也只能从城楼两侧瓮城下的门洞里进出。

至于京城的老百姓,要从鼓楼去趟前门,需绕开皇城奔西四、西单,南出宣武门,再顺护城河往东至前门,路上要小一天的时间,不比今天乘坐5路车近半小时即可抵达。

这种状况直到朱启钤才扭转,冲破了旧的樊篱,带给百姓生活的便利。

早在明朝中后期,前门外已呈现商业发达之势。

清光绪年间修建的京汉京奉铁路又汇合在瓮城东侧,前门地区一时摩肩接踵,人满为患。

1906年,北京巡警部设立,朱启钤任内外城巡警厅厅丞,经常骑马巡视京城内外,对交通和建筑状况了如指掌。

民国初年他又任内务部总长,上任不久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实现他考虑已久的正阳门改造计划。

宜宾李庄古镇导游词

宜宾李庄古镇导游词

宜宾李庄古镇导游词【篇一:宜宾李庄古镇营造学社讲解词】中国营造学社旧址讲解词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李庄古镇,参观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李庄镇外上坝村月亮田张家院子。

(院落)中国营造学社1930年成立于北京,是中国第一个调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团体。

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北京后,营造学社成员离散,营造学社成员在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带领下辗转昆明于1940年迁来李庄,租住在此,开始了为期6年的相对安定的古建筑学术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果。

院中雕塑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指雕塑)。

(大门)这是清代晚期四合院式民居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口雕塑为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

1940年,年方16岁的罗哲文考入营造学社成为练习生,师从梁思成、刘敦桢等学习古建筑。

门口馆名由罗哲文先生亲自题写。

(过道)营造学社迁驻到此后,租用了张家大院的西院作为办公和生活用房。

左侧为梁思成一家的住房,中间门厅进去为办公室,迎面的几个小房间分别为罗哲文、卢绳、叶仲玑、王世襄等四个年轻人的房间,房间非常小,仅能容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条件十分简陋。

下面请大家随我进馆参观。

中国营造学社是我国唯一的以中国古建筑和建筑科学为研究对象的民间学术组织,成立于1930年2月。

其创始人朱启钤先生一生颇具传奇,他在晚清和民国前期出任公职,曾在北洋政府中担任过交通部总长、内务部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务(指版面)。

,从政期间,创办了北京第一个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前身)和北京第一个公园(今中山公园)。

后退出政界,改为经商,开办煤矿和轮船公司,并将中兴煤矿经营到全国第三,仅次于洋人开办的抚顺、开滦煤矿。

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政协委员,1964年去世,享年92岁。

朱先生在从政和从商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文化事业,曾向故宫、北大图书馆、清华图书馆捐赠大量文物和图书。

1925年陶湘出版《李明仲营造法式》后,朱启钤为进一步研究中国营造成立了营造学社,并开始收集与中国营造有关的书籍资料及明清样式类的模型等。

胜迹秘境大佛寺_以营造学社潼南考察之旅为线索

胜迹秘境大佛寺_以营造学社潼南考察之旅为线索

思成率领的营造学社一行前往川东潼南(今重庆潼南区)大佛寺考察,这是他们计划中返回陪都重庆之前的最后一次考察。

此时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之旅已开展近五个月。

因为在潼南当地“闻大足宝鼎寺有唐千手观音石像,及摩崖造像多尊”,“乃决意由北绕赴大足调查”,“然后再经铜梁、合川返渝”,所以考察完潼南之后又增加了大足、铜梁、合川三个地点,这也是国内学者首次考察闻名遐迩的大足石刻。

为了一尊传说中的唐代大佛造像,营造学社一行满怀希冀与憧憬,悄然步入潼南这个四川盆地东部的小县城中。

当天下午,他们晤见了该县县长赵秉衡,得悉潼南主要的名胜古迹集中于三处,即“县城西约三公里之大佛寺、唐代夜叉造像,潼南万佛岩摩崖造像寺庙建筑基址出土胜迹秘境大佛寺以营造学社潼南考察之旅为线索文图/肖伊绯271940年1月12日,清晨七时半,由梁28Grottoes石窟寺考古千佛岩、仙女洞”。

次日,营造学社一行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唐代大佛造像,并且对其周围的摩崖造像进行了考察。

刘敦桢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十时沿涪江西北行约二公里半,其南侧岩上,有摩崖三龛。

内一龛题隋大业六(610年)镌造。

再前为大佛寺,依岩凿佛像,垂双足坐,约高二十米,建楼七层护之。

据曹氏《蜀中名胜记》,寺原名定明院,创于唐咸通间(860—874年)。

宋靖康(1126—1127)中,因佛首展凿佛身,遂成今状。

证以像之形制,自肩以下,截然异观,其说当属可信。

再前行半公里,为千佛崖,有小龛百余,罗布于石壁上,几全部为后人改凿,伧俗莫可名状。

然据残存部潼南大佛分及大中八年(854年)铭刻,知其开凿年代,当在中唐至晚唐百余年间,不愧为一代胜迹。

”显然,在实地考察潼南大佛寺之前,梁思成、刘敦桢等均已预先考索文献,做足了功课。

文献记载与实地史迹两相印证之下,这么一尊上下半身“截然异观”的大佛造像,可知其头部开凿于晚唐,躯干部分续刻于北宋末年。

这一结论,至今仍为学界共识。

可以说,在巴蜀域内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也就仅有这么一尊“唐头宋身”的奇异大佛。

论《哲匠录》的生成与影响

论《哲匠录》的生成与影响

论《哲匠录》的生成与影响□郑颖摘要:与中国历来重视历史写作的传统和丰富的传统工艺文明不相契合的是,有关于古代中国工匠的著述寥寥无几,即使偶有涉及,也往往是关乎生产方法与相关技艺,而鲜见针对人物生平与境遇的记载,更遑论具有史学体例的系统写作。

朱启铃于1930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由其编撰的学术刊物《中国营造学社汇刊》,致力于对中国古代建筑遗存与文献的研究,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刊载的《哲匠录》,后在民国时期成书,对中国工艺设计的历史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哲匠录中国营造学社朱启铃文章研究的《哲匠录》并非如今市面上由杨永生收录整理过的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哲匠录》,而是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陆续连载,由朱启铃编撰、梁启雄等人校补的《哲匠录》,第一期刊登时间是1932年3月。

《哲匠录》通过对从先秦到晩清社会中部分工匠的梳理,旨在提升工匠在设计行业中的地位,这是对现代设计中注重技艺的一种先知诠释。

笔者以《哲匠录》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创作观念为主要内容展开研究,试论其史学观念、意义以及影响。

《哲匠录》具体分为营造、叠山、攻守具、造像几大类,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盘点了从先秦时期到晩清的工匠。

中国文化历来秉持“道器分离”“重道抑器”的论断,而朱启铃与其同道,通过《哲匠录》对历史上的名家巧匠进行系统的梳理,为其正名,以提升手工艺人和手工技术在民国时期的地位。

可以说,《哲匠录》的写作呼唤了一次本土设计的回归,通过再现本民族手工艺的精华和国粹,使当时的人们开始重视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发展。

此外,此书的出现还为早期的工艺史写作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方法。

《哲匠录》中记述的人物除了小部分在历史上有所留名,大多数是普通匠人,这一历史观念也是对传记写作中常见的“英雄史观”的突破;同时,民国时期还未出现设计学的相关概念,《哲匠录》对后来的设计史学和建筑史学的 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一、《哲匠录》编著思路之新作为中国建筑学科和设计学科的拓荒人,朱启铃在22世纪33年代建立中国营造学社,意图振兴中国的建筑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社以“营造”命名的另一深意则是,在 朱启钤看来,建筑的研究必须通晓中国的 全部文化。建筑之外,与之相关的彩绘、
雕塑、染织、髹漆、铸冶、抟埴,一切考 工之事,都是学社的研究对象。推而广之,
有形的艺术之外,信仰、传说、仪文、乐 歌等一切无形的思想背景,也是学社的研 究范围。朱启钤虽然是旧时代培养出来的 传统官僚,却不乏现代学者的气质,其开 阔的眼界和深邃的思想令人赞叹。

林徽因在野外田野考察
营造学社在测绘四川雅安高仪颐阙
梁思成在四川梓潼卧龙山留下的墨书
樑思成绘制的独乐寺观音阁立面图

当抗日战争终于结束,营造学社却因为经 费断绝,社员大半离职而陷于停顿,最后 在默默中结束了自己的工作。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16日,北平市 的中山公园内群贤毕集,华盖如云,中国 营造学社的成立大会在此举行。 学社从事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测 绘,以及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调查。 当我们回顾历史,看到的不仅是营造学社 前辈们勇于开拓的学术进取心,更多的是 他们忧国忧民,致力于振兴祖国文化的爱 国情愫。

中国营造学社成员:
(从左到右) 朱启钤(qian),
19世纪后期,随着工业文明的对外扩张,欧美的 知识阶层把目光放到了欧洲以外的地区,一批批 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前往中东和远东探寻未知世界, 古老的东方中华帝国自然是他们的重要目标。早 在营造学社成立之前,来自西洋或者东洋的外国 学者对于中国建筑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不曾间断。 同样,从上古到近代,中国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 体系也从未改变过。可是,和西方相比,建筑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极为卑微,建筑被归于 “匠作”而为士大夫所不屑。建筑的技术和工艺 得不到科学的研究和总结,只靠匠人们一代一代
1932年4月,学社开始了在北平之外进行的 第一次野外调查——河北蓟县独乐寺(今 属天津市)。 1932年以后,中国营造学社每年都会派出 两三个调查队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梁、 刘两位先生或各自领队,或结伴同行。据 统计,从1932年到1937年的6年间,学社调 查过137个县、市,古建筑殿堂1823座,其 中详细测绘了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