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余角与补角》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余角与补角》说课

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余角与补角》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余角与补角》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学案的编写及意图、学习过程、学案的运用六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七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第一节《余角与补角》。《平行线与相交线》是为研究三角形和四边形作准备的,而《余角与补角》是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为研究平行线和相交线作知识铺垫。本节内容通过光的反射现象,创设了有利于学习补角、余角、对顶角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情境中,探索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他们的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他们借助直观进行推理的能力。因此,在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本课主要知识点

①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②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3、教材整改

本教材借助物理学科光的反射定律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引入余角补角的定义,并为探索余角补角的性质作铺垫;再通过剪刀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引出了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此素材能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图形来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但是,此教材最大的缺点在于课本中没有例题,学生就没有可以参照、模仿的范本,这对七年级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培养严密的几何推理能力相当不利;而且课本中也没有配套的巩固练习。因此,我在学案的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标准的几何解题例题,并且提供了即时练习和达标检测,帮助学生掌握和

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储备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平行线、相交线,在初一上学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

2、学生已有活动经验

同时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几何说理。

3、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

我校学生进入七年级以来,一直采用“DJP”教学模式。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训练,我校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阅读、动手、讲解和评价,并能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上台讲解和互相评价。因此,本节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评价等形式来完成。

三、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并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掌握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3、会用定义和性质进行数学表达,并会利用定义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

培养其主动探索、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光的反射现象,抽象出与角有关的几何图形,在具体情景中,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价值趋向。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在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设定,它的设定一定既符合大纲的知识、能力要求,又要平行你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承上:它起着承载知识的生长点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还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这些目标针对你的学生一定是最能实现和达到的;启下:它起着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起点在何处,这个起点是否针对了你自己将要面对的本堂课的学生,是否符合所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还决定了你的整个教学设计如何来落实完成知识、发展过程、突破能力。

教学重点: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

四、学案的编写及意图

【学习课题】七年级下册§2.1 余角与补角

【学习目标】

1、认识并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探究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3、会用定义和性质进行数学表达,并会利用定义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设计意图:本节课针对我校七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特点,制定认识并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掌握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的目标,还制定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其主动探索、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并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学习难点】会用概念和性质进行数学表达,并会利用概念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一)知识准备

1、1直角 = °,1平角 = °,并在空白处画一个直角∠AOB和一个平角∠COD。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有一个角是角(或等于 °),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两条直线相交有个交点,构成个角(小于平角的角)。

(二)情景准备:收集收集平行线和相交线图片。

设计意图:(1)回忆直角,平角和垂直的定义,是为接下来学习余角、补角和对顶角做知识准备(2)利用情景准备,导入第二章新课。

二、解读教材:

(一)、余角和补角定义的理解

1、情景引入:P、59 光的反射定律

设计意图:在光的反射定律中,入射光线、法线及反射光

线构成的图象,可以抽象为几何图形,帮助引出余角、补角的

定义,并为探索余角、补角的性质提供原始资料。但七年级的学生并未开设物理课,光的反射定律对他们来说,较抽象,如果对这一素材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因而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摸拟实验导入,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课程资源,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P59——P60后完成下列填空。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入射角,即∠1 =

(注:ON为法线,ON⊥DE 。)

(2)∠1 +∠3 = ∠2 + ∠4 = ∠3 ∠4

∠3 +∠AOE = ∠4 +∠BOD= ∠AOE ∠BOD

(3)说出图中各角与∠3的关系?

设计意图:细化的问题填空帮助学生解读教材,也为引入余角、补角的定义做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