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9月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全球每年新增胃癌病例103万例。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41万例[2]。胃癌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机制复杂,与肿瘤本身的特点及抗肿瘤治疗对机体的影响有关[3]。恶性肿瘤导致进食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恶心呕吐、焦虑抑郁等,引起厌食和早饱,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4]。同时,肿瘤病人的营养物质代谢特点不同于非肿瘤病人,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蛋白质转化率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储存减少、肌肉及内脏蛋白消耗、瘦体重减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能量消耗改变等,均会诱发和加重营养不良[5]。肿瘤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促分解代谢因子及肿瘤微环境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也加速了营养不良的进程。除以上全身性因素外,胃癌病人还可能面临消化道梗阻、胃排空延迟、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导致的消化吸收障碍等局部因素,导致营养摄入进一步减少。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营养不良不断进展,骨骼肌蛋白减少,甚至发展为恶液质。早期胃癌因肿瘤对机体的全身、局部影响较小,营养不良发生率低。在进展期胃癌,营养治疗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或纠正营养不良,使机体能够承受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基础。合理的营养治疗是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胃癌手术病人实施有效治疗的突破口,了解病人的机体代谢变化特点

及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有利于对胃癌围手术期的营养不良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为指导临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参考国际和国内营养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本共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涵盖了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相关常见问题。

本共识的制定采用Delphi法进行调研和投票,确定专家共识的内容。每一项推荐内容获得75%的专家同意方可达成共识。强烈推荐指临床决策或干预措施的获益大于不良影响,或者无不良影响;有条件推荐指不能确定临床决策或干预措施的获益是否大于不良影响。以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效应量大的观察性研究作为证据时,为证据级别高;有限制、结果不一致、精确度不足、可能不能直接应用或存在偏倚的随机对照研究,或结果不完全一致的观察性研究作为证据时,为证据级别中等;有严重限制、结果严重不一致的随机对照研究,或结果不一致的观察性研究作为证据时,为证据级别低。

问题1.胃癌病人如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

推荐1:胃癌病人确诊后均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鉴别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评分。NRS-2002评分≥3分者具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者无营养风险。

证据级别:中。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专家组赞同率:93.9%。

证据及评价:胃癌病人明确诊断后,须尽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目的是发现存在营养风险者。营养风险与存活率、病死率、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须费用、生活质量等临床结局密切相关[6]。有营养风险的病人发生不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更大,从营养治疗中获益的机会也更大。因此,对有营养风险的病人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并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能够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7],是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重要环节。

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由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发布[8],有较强的循证医学依据,操作相对简单,被多个国家和国际营养学会推荐为首选的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NRS-2002进行了研究验证,结果提示NRS-2002评分适用于大多数住院病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于NRS-2002评分≥3分的胃癌病人,应进行营养评估,制定合理的术前营养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术后的临床结局[9]。

推荐2: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丢失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去脂肪体重指数(fat free mass index,FFMI)、血生化指标(如白蛋白)等,有条件时可采用病人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进行营养评估。

证据级别:中。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专家组赞同率:93.9%。

证据及评价: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结合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人体测量、人体组成测定等多种手段或指标判定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监测营养治疗的疗效。

营养评估方法较多,但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佳的指标或方法目前尚存在争议。国内外应用较多的营养评估指标有体重丢失量、体重指数、去脂肪体重指数、血浆白蛋白等[10-11]。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PG-SGA、主观全面评估量表(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简易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等。MNA主要应用于老年病人的营养评估[12]。PG-SGA是肿瘤病人特异性的营养评估工具,可以快速识别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较为适用于胃癌病人的营养评估[13]。

问题2.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标准

推荐: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建议参考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全球领导人(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共识发布的最新标准[14]。

证据级别:高。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专家组赞同率:97.0%。

证据及评价:2018年发布的GLIM共识指出,营养不良的诊断应首先采用有效的筛查工具(例如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明确病人存在营养风险;在此基础上,须至少符合一项表现型指标和一项病因型指标,即可诊断营养不良。表现型指标包括:(1)(亚洲地区)BMI<18.5(<70 岁)或BMI<20 (>70 岁)。(2)无意识的体重减轻:6个月内体重下降>5%,或6个月以上体重下降>10%。(3)通过有效的人体成分检测技术确定的肌肉量降低(去脂肪体重指数、握力等)。病因型指标包括:(1)能量摄入量降低≤50%(>1周),或任何比例的能量摄入降低(>2周),或导致病人吸收不足或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道症状。(2)急性疾病、损伤,或慢性疾病相关的炎症。

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在发展中不断演进,GLIM共识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营养不良的评定(诊断)标准,未来有待开展前瞻性研究对临床有效性及其与临床结局的关联进行论证。

问题3.胃癌病人的营养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定位

推荐:胃癌病人的营养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从疾病确诊开始,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时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贯穿抗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证据级别:低。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专家组赞同率: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