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合集下载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指南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指南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指南高达80%的胃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部分肿瘤患者的致死原因是营养不良及其相关并发症,而非肿瘤本身的侵袭与转移。

2019年初,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胃癌是我国仅次于肺癌的第2高发的恶性肿瘤,也给我国肿瘤的防治带来严峻压力。

早期胃癌因肿瘤对机体的全身、局部影响较小,营养不良发生率低。

在进展期胃癌,营养治疗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或纠正营养不良,使机体能够承受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基础。

合理的营养治疗是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胃癌病人实施有效治疗的突破口,了解病人的机体代谢变化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有利于对胃癌围手术期的营养不良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胃癌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治疗?营养风险筛查胃癌病人明确诊断后,须尽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评分。

NRS-2002评分≥3分者具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者无营养风险。

营养评估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丢失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去脂肪体重指数(fat free mass index,FFMI)、血生化指标(如白蛋白)等,有条件时可采用病人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进行营养评估。

临床诊断2018年发布的GLIM共识指出,营养不良的诊断应首先采用有效的筛查工具(例如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明确病人存在营养风险。

在此基础上,须至少符合一项表现型指标和一项病因型指标,即可诊断营养不良。

胃癌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

胃癌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

胃癌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在手术后,患者需要经历较长的康复期,并且饮食和营养摄入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在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篇文章旨在讨论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方面的内容。

一、胃癌术后对于营养摄入的需求增加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受到消化系统损伤,导致食物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因此,在胃癌术后,患者需要更多的营养摄入来满足身体康复和维持生理功能运转所需。

1. 蛋白质:蛋白质是组织修复和再生所必需的基本建筑块。

在胃癌术后康复期间,患者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

2. 碳水化合物:胃癌术后患者的能量需求可能会增加。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主要的能源来源,因此在康复期间,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有助于提供足够的能量。

3. 脂肪:脂肪是多种营养素(如维生素A、D、E、K)的重要载体。

适量的脂肪摄入有助于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和免疫功能。

二、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1. 饮食调整饮食调整是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分小餐:多次进食可以减轻消化系统负担,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2)选择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物:例如米汤、面条、软煮蔬菜等。

避免油腻、高纤维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3)补充营养品:如果患者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满足营养需求,可以考虑使用营养品进行补充。

2. 营养补充胃癌术后患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因此维持正常的营养摄入是非常重要的。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营养补充方式。

(1)口服补液和蛋白粉:对于消化能力恢复较好的患者,口服补液和蛋白粉是一种方便且有效的方式。

它们可以提供足够的液体和蛋白质,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体力。

(2)经静脉输液:如果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医生可能会考虑通过静脉输液来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3. 营养咨询和教育为了帮助胃癌术后患者合理饮食并满足营养需求,专业的营养咨询和教育也非常重要。

胃癌根治围术期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

胃癌根治围术期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年第6卷第53期2019Vol.6No.53123胃癌根治围术期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徐 竹(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 德阳 618200)【摘要】目的 对胃癌术期病患中进行相应的营养支持干预,分析其营养状况。

方法 选择我院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分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疗法。

比较分析两组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治疗组中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 )、前白蛋白(PA )、转铁蛋白(TRF )水平明显升高;营养指标体质指数(BMI )、血清白蛋白(ALB )值均明显增加,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 <0.05)。

且治疗组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结论 营养干预用于胃癌术期患者中有助于增强改善人体营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借鉴。

【关键词】胃癌术期;营养支持;护理;方案【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3.123.02目前治疗胃癌的方法仍是手术,胃癌病人在术前因长期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恶性损耗性较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即使部分病患在营养筛查中处于正常状态,但仍潜在营养风险,在术阶段应给予进行营养支持疗法,以提高机体抵抗性及应激能力[1]。

也因胃部肿瘤其本身病变部位特殊性及胃部结构较为复杂,手术中涉及消化道重建,常引起患者厌食、疼痛不适症,造成不同程度摄食减少、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与此同时病变组织也阻碍胃壁机械运动、排空;甚者恶性肿瘤病理代谢均可致机体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影响手术期恢复及发生并发症。

本文采用营养护理对胃癌术期患者的营养改善作用,分析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胃癌患者80例,经胃镜与活检、手术及病理切片进行确诊并均接受手术治疗,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32例女性,年龄约在4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7±6.8)岁。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背景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的发生不仅和遗传、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也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胃癌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在胃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护理尤为重要。

营养不良会导致手术后身体的恢复缓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因此,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术前营养支持护理术前营养支持护理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通过科学合理的营养干预,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为手术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常用的术前营养支持护理包括:营养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过去的饮食史、体重、身高、BMI等指标,量化患者营养状态,选用合适的饮食方案和补充营养素,以达到补充营养的效果。

营养干预在术前一周到两周之间,为患者进行针对性营养干预。

一般应选择易消化、低渣、高蛋白的饮食方案,如鸡蛋、鱼、瘦肉、豆腐等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并在此基础上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必要营养物质,提高患者营养状况。

情绪调节胃癌患者在手术前往往会充满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情绪会进一步影响睡眠、食欲和免疫机能。

因此,术前要进行情绪调节,可以适当进行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辅助治疗,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术中营养支持护理术中营养支持护理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通过适量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的术中康复。

常用的术中营养支持护理包括:换液治疗在手术中,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并根据手术的需要注入适当的气体和药物。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维持患者的机体平衡和液体状态。

肠道功能维护胃癌手术时,常常会伴随胃肠道功能障碍,如肠胃蠕动减缓等。

因此,术中可以通过肠道活动促进剂等手段,维护肠道功能的正常运作。

给予特殊营养饮食对于一些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的患者,术中需要给予特殊的营养饮食。

如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等饮食。

术后营养支持护理术后营养支持护理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通过适当的营养干预,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康复。

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分别位于第5位和第3位[1-2]。

而且,我国早期胃癌占比较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比例高达70.8%,明显高于日本、韩国等胃癌高发国家[3]。

目前,胃癌治疗仍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但胃癌手术后存在短期和长期的不良反应,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消化道症状、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下降、疲劳、抑郁、焦虑和生活质量差等,导致多数病人无法接受系统的综合治疗。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预康复(prehabilitation)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生理功能储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和医疗成本,促进病人快速康复[5-8]。

预康复是指对于择期手术的病人,在术前阶段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并通过营养、运动、心理等一系列优化干预措施,增强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功能储备,使其更好地耐受手术应激创伤过程,促进病人术后快速康复[4]。

预康复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启动环节和重要的优化措施,但目前胃癌治疗领域尚缺乏系统的预康复临床管理规范,实施内容缺乏统一标准。

因此,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讨论并制定本共识,旨在为安全有效地实施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与帮助。

所有共识意见均依据GRADE分级标准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及推荐强度分级,证据质量分级由高到低分为A、B、C、D级,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中推荐、弱推荐[9]。

1 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适用范围1.1 胃癌手术预康复管理适用的人群胃癌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全身各器官代偿和储备能力下降,围手术期出现手术并发症比例显著升高[10]。

胃癌病人由于术前长时间营养摄入不足、进食困难、营养消耗而极易发生营养不良。

新辅助治疗是进展期胃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新辅助治疗后出现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也对病人术后恢复产生一定影响[11]。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在输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血糖、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调 整输注速度和剂量,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营养支持与康复
术后营养支持
康复指导
04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实践
临床实践指南
术前评估
01
营养支持
02
术后随访
03
护理实践指南
术前宣教 术后护理 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与实践
营养知识普及
1
实践指导
2
社区参与
案例三: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总结词
术前营养支持、术后饮食指导
详细描述
消化道肿瘤患者由于消化系统功能受损,营养吸收障碍。在围手术期,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以提高手 术耐受性。术后应给予饮食指导,鼓励患者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同时注意补充营养素,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3
05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研究进展
新型营养制剂的研究进展
01
新型营养制剂
02
临床应用
03
研究方向
个体化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营养支持 实施方法 临床效果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未来展望
综合管理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需要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相结合,形 成综合治疗方案。
精准医疗
未来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将更加注重精准医疗,针对不同患者制定 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营 养支持,如饮食调整、肠外营养等。
术中患者营养需求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保证能量供给 特殊情况处理
术后患者营养需求
术后评估
营养支持 饮食指导
特殊患者的营养需求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退,需 选择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的 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

胃癌患者营养治疗指南(全文)

胃癌患者营养治疗指南(全文)

胃癌患者营养治疗指南(全文)与所有营养不良一样,胃癌相关性营养不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体现在机体及功能两个层面。

它会削弱放化疗的疗效,提高药物不良反应风险,降低骨骼肌质量和功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的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恶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

营养不良还限制了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一些非最优或者不恰当的治疗方案。

总之,营养不良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营养治疗的适应证摄入不足、体重丢失、抗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是选择营养干预适应证的考虑因素,具体如下:手术患者2006 年ESPEN 外科手术(包括器官移植)EN 指南指出:如果预计患者围手术期将有7天以上不能摄食,即使在没有明显营养不足的情况下,也应该使用EN ;实际摄入量不足推荐摄入量60%超过10天,应该使用EN;至少具备下列情况下之一者,应该推迟手术而进行手术前EN:①6个月内体重丢失>10%~15% ;②BMI<18.5kg/m2 ;③SGA 评估C级;④无肝肾功能障碍情况下,血浆白蛋白<30g/L。

这些推荐意见同样适用于胃癌患者。

2012年Mariette C 等对围手术期胃癌患者推荐如下:(1)术前营养支持推荐用于严重营养不良(体重丢失≥20%)且能从手术获益的患者。

(A级)中度营养不良患者(体重丢失10%~19%)也可能获益于营养支持。

(B级)(2)术后营养支持推荐用于所有受益于术前营养支持的患者、所有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无法经口摄食的患者或术后1 周经口摄食小于60% 能量需求的患者。

(A级)(3)免疫营养手术前:持续7天的肠内免疫营养推荐用于所有将受益于胃癌手术的患者(A级)。

手术后:所有营养不良的患者即使没有并发症也推荐继续使用7天免疫营养,或者直到患者可以经口摄食至少60% 的能量需求为止。

(A级)放化疗患者:(1)没有证据显示营养支持会影响肿瘤生长,因此营养支持不必考虑这个理论问题。

预康复策略在胃癌患者术前营养干预中的研究现况

预康复策略在胃癌患者术前营养干预中的研究现况

预康复策略在胃癌患者术前 营养干预中的研究现况高玉琴1,王群敏2,王琴2(1.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胃肠、结肛肠外科,浙江 宁波 315040;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结直肠外科,浙江 杭州 310003)[摘要] 预康复营养干预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策略之一,是胃癌术前营养干预的有效举措,该策略包括营养评定方法、营养干预途径、时机、时间和方式的选择等,国内外尚未制订出具体的规范和指南,没有统一的标准。

亟待研究和构建科学性、规范化的胃癌患者术前营养干预预康复策略的实施方案,以改善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为预康复策略在围术期患者术前营养干预中的临床推广和规范化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也为促进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开拓更广的思路。

本文就预康复策略在胃癌患者术前营养干预中的发展、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预康复;胃癌; 术前; 营养干预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6-5907(2020)03-0141-04·综 述·通信作者:高玉琴,E-mail:499016278@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东亚地区尤其高发[1],我国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2%[2]。

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60%~85%[3],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复杂,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地摄食减少、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肿瘤本身的高代谢及抗肿瘤治疗对机体的影响息息相关[4]。

研究报道,营养不良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40%的癌症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并非癌症本身或抗肿瘤治疗[6]。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是通过有循证医学依据的多项医疗护理措施来优化患者围术期的管理以促进手术患者加速康复[7],该理念成为外科共识,已广泛运用于胃癌手术患者。

Topp 等[8]于2002年提出预康复(pre-habilitation)的概念,指在患者术前采取一系列康复措施包括身体功能锻炼、营养管理和心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功能储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9-10]。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共识主要内容和建议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案。
术中管理
关注手术过程中的营养保护, 减少手术创伤对肠道功能的影 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营养支 持。
术后恢复
加强术后营养监测,及时调整 营养支持方案,促进患者肠道 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特殊情况处理
护理在术前营养评估与干预中的作用
总结词
准确评估、及时干预
详细描述
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等指标,以及饮食习惯、肠道功能 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必要的营养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等,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手术耐受性。
护理在术中营养措施实施中的作用
护理措施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 护理和生活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04
中国专家共识内容解读
共识制定背景和过程
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在胃肠外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临床 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过程
中国专家经过多次研讨、调研和临床实践,针对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制定了相 应的专家共识。
06 06 典型案例分享
术前营养评估与干预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因胃溃疡出 血入院,血红蛋白浓度为70g/L,存 在中度营养不良。
营养评估
医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发现患者 存在消化吸收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
营养干预
医生建议患者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食 物的摄入,同时给予口服营养补充剂 。
总结词
保障安全、促进康复
详细描述
术中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医生实施各种营养措施,如输血、输液、给药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术中护理还需关注患者的保暖、隐私保护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促进术后康复 。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确定营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确定个 体化的营养诊断标准。
强调营养评估的重要性:指出营养评估是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的基础, 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测术后并发症风险。 3.营养支持和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术前营养支持: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建议在术前进行一周左右的肠 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术后营养支持:术后需根据患者 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如胃肠蠕动恢复较好,可采用肠 内营养支持;若胃肠功能尚未恢复,可考虑肠外营养支持。同时,应注意控制血 糖和血脂。
5.全程营养管理的实施为确保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的有效实 施,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首先,医护人员需加强自身教育和 培训,提高对营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其次,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 医护人员的指导,学会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补充营养素。此外,医院应建立完善 的营养管理体系,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营养评估、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等措施。
2、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a.术后代谢变化 b.术后胃肠道功能改变 c. 影响术后康复和并发症的风险
3、营养评估和诊断 a.介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b.确定营养诊断标准 c.强 调营养评估的重要性
4、营养支持和治疗 a.术前营养支持 b.术后营养支持 c.营养治疗的具体方 案
5、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 a.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管理 b.胃肠道瘘患者 的营养管理 c.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营养管理
四、总结本次演示旨在总结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 共识。通过对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必要性、营养评估和诊断、营养支持和治疗以 及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等内容的阐述,明确了该共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 本次演示还指出了全程营养管理的实施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 以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和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完整版)【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9月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全球每年新增胃癌病例103万例。

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41万例[2]。

胃癌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机制复杂,与肿瘤本身的特点及抗肿瘤治疗对机体的影响有关[3]。

恶性肿瘤导致进食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恶心呕吐、焦虑抑郁等,引起厌食和早饱,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4]。

同时,肿瘤病人的营养物质代谢特点不同于非肿瘤病人,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蛋白质转化率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储存减少、肌肉及内脏蛋白消耗、瘦体重减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能量消耗改变等,均会诱发和加重营养不良[5]。

肿瘤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促分解代谢因子及肿瘤微环境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也加速了营养不良的进程。

除以上全身性因素外,胃癌病人还可能面临消化道梗阻、胃排空延迟、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导致的消化吸收障碍等局部因素,导致营养摄入进一步减少。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营养不良不断进展,骨骼肌蛋白减少,甚至发展为恶液质。

早期胃癌因肿瘤对机体的全身、局部影响较小,营养不良发生率低。

在进展期胃癌,营养治疗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或纠正营养不良,使机体能够承受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基础。

合理的营养治疗是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胃癌手术病人实施有效治疗的突破口,了解病人的机体代谢变化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有利于对胃癌围手术期的营养不良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为指导临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参考国际和国内营养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本共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涵盖了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相关常见问题。

本共识的制定采用Delphi法进行调研和投票,确定专家共识的内容。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精)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精)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 10-09-07 08:41:00 ] 作者:郑华灵编辑:studa090420胃癌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同时由于术后禁食、手术创伤和应急所引起的高分解代谢又加剧营养不良,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目前营养支持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

胃癌是普外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一般肿瘤病人发生时间更早,更严重,大部分胃癌病人术前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

因此,营养支持在围手术期的使用可以改善状况,降低手术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

三门人民医院自2000年以来,开始开展营养支持治疗与以前治疗相比,取得良好疗效,护理体会如下:1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1.1 良好营养状况是普外科手术成功的基础:胃癌围手术期患者,经常伴有各种营养缺乏,术前禁食和高代谢分解,机体可以迅速发生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地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提供维持细胞,器官与组织正常生理功能,加速组织修复,促进病人康复。

研究认为,不能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将发生严重器官功能障碍,使病死率上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保证胃癌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及康复十分重要。

1.2 合理选用营养支持的方法:在各类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的患者中,机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

如果病人不能进食或吞咽困难,但胃肠道功能完整,应给予经胃管或空肠管全肠内营养(TEN)。

当病人处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时,不能经口或经肠道营养时,应选用全胃肠外营养(TPN)。

2 护理要点2.1 TPN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防导管感染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输液管道每天更换,管道连接处旋紧,外用无菌纱布包裹。

中心静脉导管仅用于输注TPN,其它的静脉药物应在外周另建输液通道,有助于防止导管脓毒血症发生。

输液完毕,以肝素溶液(100U/ml)2ml冲洗,肝素帽封管。

导管口换药不宜过勤1次/7—10天。

若有污染及时更换。

在换药时,如果导管口已结痂,不要用镊子强行清除,用碘伏消毒即可,以无菌纱布覆盖导管口,并用胶布固定。

最新: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最新: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最新: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摘要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接受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也随之增多,老年患者有合并症多、营养风险高、衰弱、器官功能下降等特点,营养支持是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重要环节。

目前,国内外缺少老年患者用手术期肯养支持指南或共识,为推动本领域临床工作规范开展,基于现有研究证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老年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讨论并制定本共识,从术前营养评定,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适应证、目标、成分与途径,营养并发症与管理、手术并发症的营养干预及营养随访等多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老年外科患者的规范营养支持提供指导。

根据联合国标准,年龄二60岁人口比例>10%或265岁人口比例>7%为老龄化社会,465岁人口比例>14%为老龄社会。

我国正快速步入老龄社会,旦老年人口基数庞大C截至202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达2.8亿,占总人Il19.8%,>65岁占总人口14.9%[l]0老年人群因年龄增长、器官功能衰退,健康问题逐渐增多。

2019年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达75%,老年人死因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比超过80%,合并症多是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面临的重要挑战。

衰老涉及生理、病理、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其中营养是老年健康问题的重要方面。

老年人营养不良常见,可导致器官功能下降、肌肉功能降低、骨质减少、免疫功能减弱、认知功能下降等,在老年外科患者中,营养不良还与切口愈合和术后恢复减拽,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等相关[2,3]0外科手术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比呈增氏趋势;我国外科手术患者中,>65岁患者比例为25%~33%,在美国则超过50%[4,5]。

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外科患者营养支持需求,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老年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围绕老年外科患者的临床营养关键问题,撰写本共识C共识目标人群为拟行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老年外科工作的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及从事相关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人员均可参考使用。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护理课件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护理课件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要点解读护理课件
目录
• 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的重要性 • 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 护理在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的作用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 结语
引言
背景介 绍
共识的意义和目的
意义
目的
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的重 要性
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需求
01
求。
术中保温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避免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等不良
反应。
术后护理
术后疼痛管理 术后营养监测 术后康复指导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病情 等基本信息。
治疗方案
手术方式、营养支持方 案等。
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患者恢复良 好,无并发症发生。
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的经验教训, 如术前评估、术中操作、
营养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围手术期,良好 的营养状况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速度。
全程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不应仅局限于术前或术后,而应该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包括 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出院后的随访,以保障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02
维持正常代谢
维持免疫功能
03 促进组织修复
营养不足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
增加并发症风险
延缓恢复
影响预后
营养过剩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
增加手术风险
影响伤口愈合
增加术后并发症
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术前营养评估与准备
术中营养措施
01
维持热量平衡
02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患者的热量消耗,如保持手术室的适宜温 度、采用保温措施等,以维持患者的热量平衡。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05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案例 分析
案例一: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总结词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需特别关注,因为老年患者 往往存在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问题,容 易导致营养不良和并发症。
详细描述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术前评估
对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营养需求 和饮食习惯。
反应。
详细描述
器官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营养 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术前评估
对器官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其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
免疫抑制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免疫 抑制治疗,以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饮食指导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术后监测
密切监测器官移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恢复 情况,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 家共识
目录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概述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核心原则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实践指南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研究进展 •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案例分析
01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是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直至术后康复过程中, 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以满足患者生理需求,促进术后恢复的综合 管理过程。
详细描述
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能量供给
根据患者的代谢状态和体重变化,制定个性化的能量供给 方案。
术前评估
对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营养需求和 饮食习惯。
术后监测
密切监测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恢复情况,及时调整饮食 计划。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问题1胃癌病人如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推荐01胃癌病人确诊后均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鉴别是否存在营养风险。

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评分。

NRS-2002评分≥3分者具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者无营养风险。

02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丢失量、体重指数(bo dy mass in dex,B MI)、去脂肪体重指数(fa t free ma ss in dex,FFMI)、血生化指标(如白蛋白)等,有条件时可采用病人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a ti en t-gen era ted subj ecti ve gl obala ssessmen t,PG-SGA)进行营养评估。

问题2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标准?推荐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建议参考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全球领导人(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共识发布的最新标准。

营养不良的诊断应首先采用有效的筛查工具(例如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明确病人存在营养风险;在此基础上,须至少符合一项表现型指标和一项病因型指标,即可诊断营养不良。

表现型指标包括:(1)(亚洲地区)BMI<18.5(<70岁)或BMI<20(>70岁)。

(2)无意识的体重减轻:6个月内体重下降>5%,或6个月以上体重下降>10%。

(3)通过有效的人体成分检测技术确定的肌肉量降低(去脂肪体重指数、握力等)。

病因型指标包括:(1)能量摄入量降低≤50%(>1周),或任何比例的能量摄入降低(>2周),或导致病人吸收不足或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道症状。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一、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是指现存或潜在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病人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

营养风险是一个与临床结局相关联的概念,其重要特征是营养风险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成本-效益比等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营养风险筛查是营养治疗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为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和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

NRS2002基于较强的循证证据,被国际上多个营养学会推荐为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首选工具,其优点为具有循证基础,应用相对简单、易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临床实践。

NRS2002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营养状况受损评分(0~3分)。

(2)疾病严重程度评分(0~3分)。

(3)年龄评分(年龄≥70岁者加1分)。

总分为0~7分。

NRS2002评分≥3分作为存在营养风险的指标,<3分表示不存在营养风险。

临床实践证明,NRS2002评分能较客观地反映胃肠外科病人的营养风险,并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进行营养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尤其是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推荐意见1:病人就诊后应尽早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对有营养风险者应进一步实施营养评定和营养不良诊断,根据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结果确定营养治疗计划。

首选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证据级别:高,推荐强度:强)二、营养评定及营养不良诊断营养评定是通过临床检查、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人体组成测定以及多项综合营养评价等主客观方法,判定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估计营养不良所致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治疗疗效。

理想的营养评定方法能够准确判定机体营养状况,预测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示预后。

营养评定方法有多种,每个评价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胃肠外科病人,体重、BMI、去脂体重指数(FFMI)变化及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对预测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风险表现出了良好的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于2018年9月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全球每年新增胃癌病例103万例。

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41万例[2]。

胃癌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机制复杂,与肿瘤本身的特点及抗肿瘤治疗对机体的影响有关[3]。

恶性肿瘤导致进食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导致的疼痛、恶心呕吐、焦虑抑郁等,引起厌食和早饱,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4]。

同时,肿瘤病人的营养物质代谢特点不同于非肿瘤病人,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蛋白质转化率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脂肪储存减少、肌肉及内脏蛋白消耗、瘦体重减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能量消耗改变等,均会诱发和加重营养不良[5]。

肿瘤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促分解代谢因子及肿瘤微环境引起的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也加速了营养不良的进程。

除以上全身性因素外,胃癌病人还可能面临消化道梗阻、胃排空延迟、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导致的消化吸收障碍等局部因素,导致营养摄入进一步减少。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营养不良不断进展,骨骼肌蛋白减少,甚至发展为恶液质。

早期胃癌因肿瘤对机体的全身、局部影响较小,营养不良发生率低。

在进展期胃癌,营养治疗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或纠正营养不良,使机体能够承受手术、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基础。

合理的营养治疗是对伴有营养不良的胃癌手术病人实施有效治疗的突破口,了解病人的机体代谢变化特点及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有利于对胃癌围手术期的营养不良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

为指导临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通过检索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结果,参考国际和国内营养学会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本共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涵盖了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相关常见问题。

本共识的制定采用Delphi法进行调研和投票,确定专家共识的内容。

每一项推荐内容获得75%的专家同意方可达成共识。

强烈推荐指临床决策或干预措施的获益大于不良影响,或者无不良影响;有条件推荐指不能确定临床决策或干预措施的获益是否大于不良影响。

以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效应量大的观察性研究作为证据时,为证据级别高;有限制、结果不一致、精确度不足、可能不能直接应用或存在偏倚的随机对照研究,或结果不完全一致的观察性研究作为证据时,为证据级别中等;有严重限制、结果严重不一致的随机对照研究,或结果不一致的观察性研究作为证据时,为证据级别低。

问题1.胃癌病人如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推荐1:胃癌病人确诊后均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鉴别是否存在营养风险。

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进行评分。

NRS-2002评分≥3分者具有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3分者无营养风险。

证据级别:中。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专家组赞同率:93.9%。

证据及评价:胃癌病人明确诊断后,须尽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目的是发现存在营养风险者。

营养风险与存活率、病死率、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须费用、生活质量等临床结局密切相关[6]。

有营养风险的病人发生不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更大,从营养治疗中获益的机会也更大。

因此,对有营养风险的病人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并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能够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7],是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重要环节。

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由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发布[8],有较强的循证医学依据,操作相对简单,被多个国家和国际营养学会推荐为首选的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NRS-2002进行了研究验证,结果提示NRS-2002评分适用于大多数住院病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对于NRS-2002评分≥3分的胃癌病人,应进行营养评估,制定合理的术前营养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术后的临床结局[9]。

推荐2: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丢失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去脂肪体重指数(fat free mass index,FFMI)、血生化指标(如白蛋白)等,有条件时可采用病人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进行营养评估。

证据级别:中。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专家组赞同率:93.9%。

证据及评价: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营养评估,结合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人体测量、人体组成测定等多种手段或指标判定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监测营养治疗的疗效。

营养评估方法较多,但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佳的指标或方法目前尚存在争议。

国内外应用较多的营养评估指标有体重丢失量、体重指数、去脂肪体重指数、血浆白蛋白等[10-11]。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PG-SGA、主观全面评估量表(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简易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等。

MNA主要应用于老年病人的营养评估[12]。

PG-SGA是肿瘤病人特异性的营养评估工具,可以快速识别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较为适用于胃癌病人的营养评估[13]。

问题2.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标准推荐:胃癌病人营养不良的临床诊断,建议参考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全球领导人(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共识发布的最新标准[14]。

证据级别:高。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专家组赞同率:97.0%。

证据及评价:2018年发布的GLIM共识指出,营养不良的诊断应首先采用有效的筛查工具(例如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明确病人存在营养风险;在此基础上,须至少符合一项表现型指标和一项病因型指标,即可诊断营养不良。

表现型指标包括:(1)(亚洲地区)BMI<18.5(<70 岁)或BMI<20 (>70 岁)。

(2)无意识的体重减轻:6个月内体重下降>5%,或6个月以上体重下降>10%。

(3)通过有效的人体成分检测技术确定的肌肉量降低(去脂肪体重指数、握力等)。

病因型指标包括:(1)能量摄入量降低≤50%(>1周),或任何比例的能量摄入降低(>2周),或导致病人吸收不足或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道症状。

(2)急性疾病、损伤,或慢性疾病相关的炎症。

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在发展中不断演进,GLIM共识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营养不良的评定(诊断)标准,未来有待开展前瞻性研究对临床有效性及其与临床结局的关联进行论证。

问题3.胃癌病人的营养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定位推荐:胃癌病人的营养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从疾病确诊开始,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时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贯穿抗肿瘤治疗的全过程。

证据级别:低。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专家组赞同率:97.0%。

证据及评价:胃癌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依赖多学科协作,除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手段之外,营养治疗也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线治疗。

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和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治疗并发症,影响抗肿瘤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15-16]。

通过营养治疗,包括饮食指导、改善摄食、经口营养补充和人工营养支持,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底物,防止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恶化,帮助病人更加安全地接受抗肿瘤治疗。

胃癌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估应在明确诊断时即实施,在MDT讨论中纳入考虑,贯穿综合治疗的各个阶段,建议临床营养(医)师或临床专家参加MDT,参与营养治疗方案的动态管理和实时调整。

问题4.如何确定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能量和蛋白质目标需要量推荐: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能量的目标需要量推荐采用间接测热法实际测量,或按照25~30kcal/(kg·d)(1 kcal=4.184 kJ)来计算,蛋白质的目标需要量推荐按照1.2~1.5g/(kg·d)计算,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证据级别:中。

推荐等级:有条件推荐。

专家组赞同率:87.9%。

证据及评价:胃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能量摄入应尽量接近实际消耗,保持能量平衡,避免能量不足或喂养过度。

若条件允许,推荐采用间接测热法对病人静息能量消耗进行测定。

若无法测定病人的能量消耗值,也可采用体重公式进行估算,按照25~30 kcal/(kg·d)来计算能量的目标需要量,但需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活动量、应激水平、肝肾功能等情况进行校正和调整, 理想的实际补充量应达到目标需要量的80%左右。

对于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营养治疗应循序渐进,监测电解质及血糖水平,警惕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

病人术后早期受手术创伤、炎症等刺激,处于应激状态,允许相对低热量供能[15~25 kcal/(kg·d)],利于降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围手术期机体合成急性期蛋白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增加,充足的蛋白质供应十分重要,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可明显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风险。

ESPEN推荐对恶性肿瘤病人按照1.0~2.0g/(kg·d)补充蛋白质。

胃癌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推荐按照1.2~1.5g/(kg·d)计算蛋白质需要量。

接受大型手术的病人或处于重度应激反应的病人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更高,围手术期按照1.5~2.0g/(kg·d)补充蛋白质,治疗效果更佳[17]。

问题5.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营养物质选择应注意哪些方面推荐: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营养底物应保持合理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供能比例,可适当提高能量密度;注意补充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铁、维生素B12、维生素D等。

证据级别:低。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专家组赞同率:97.0 %。

证据及评价: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能量底物中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最佳比例尚无定论。

肿瘤病人往往合并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导致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障碍,但能够利用外源性脂肪作为能量来源[18]。

在选择胃癌病人尤其是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病人的能量底物时,可酌情提高脂肪的比例,减少碳水化合物。

通过增加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制剂中的脂肪比例、增加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配方中脂肪乳剂在非蛋白质热量中的比例,增加脂肪供能比,可以有效地提高能量密度,增加病人的能量摄入量,有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