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诗赏析图文稿

合集下载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23张PPT)[优秀课件]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23张PPT)[优秀课件]

《饮酒(序文)》
•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 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 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 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陶饮 渊酒 明》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字 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时 期著名诗人,散文家,辞 赋家。出身没落的官宦家 庭。青壮年时做过祭酒, 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 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 势,弃官归田。开创山水 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 水田园风光,抒发作 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 句是 2、诗歌中表达作者 对理想的追求 诗句 是
二、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 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 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 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 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 美。
• 心远 指心远离世 俗,远离官场。
• 哲理:一切自然 的乐趣都是由于 心灵的超凡脱俗 才能感受到
原来是自己保留着 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 却道出了他自己的 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处闹市若幽兰
大隐隐于市,小隐 隐于野
品味“见”与“望”字哪 个更贴切
•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 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 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 索然矣。”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理解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 结庐: 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 车马喧: 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 君: 指作者自己。 • 何能尔: 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 悠然: 自得的样子。 • 见: 看见,动词。 • 南山: 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 日夕: 傍晚。 • 相与还: 结伴而归。相与:相交,结伴。
陶渊明的“庐”是怎样的? 庐
“在人境”,“无车马喧嚣”,建造在喧嚣扰攘 的尘世,但并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庐”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可以意会 为“简陋的居所”,往往和茅草屋顶联系在一起 。 “庐”字和后面的“车马”是对立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虽然居住在污浊的 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因为“人近(境)”, 才反衬出“心远”,构成一种悠然、超然的境界。
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 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写自己穷困和农村凋敝。如《归园田居》其四: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学习目标
• 读:诵读、背诵此诗。
• 写:写出炼字、炼句鉴赏文字。
• 感:品味作者悠然、自适、恬淡的心境和超脱世俗的追 求。
朗读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为五斗米折腰
•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 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 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 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 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 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 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 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 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 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PPT《饮酒》陶渊明其五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详解(含解词翻译)

PPT《饮酒》陶渊明其五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详解(含解词翻译)
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 忘言,层层推进,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哲 学和返璞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
纲 领 全 篇
悠 然 自 得
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 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
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 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 田园也为己之归宿。
返朴 归真
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 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但 陶诗之平淡乃从“组丽”中来,是平而有趣,淡 而有味。
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注释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

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 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 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 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 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它既包含自耕自食、 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 统一和谐。
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 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寄 情 深 远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2)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2)

04
《饮酒》的艺术手法
《饮酒》的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
陶渊明在《饮酒》中直接表达了 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描绘田园风光来抒发情 感,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
《饮酒》的象征手法
菊花的象征意义
菊花在《饮酒》中象征着高洁、淡泊 名利的精神品质。
南山的象征意义
《饮酒》的创作动机
《饮酒》是陶渊明在政治失意、 生活困苦的情况下创作的。
陶渊明通过饮酒来排遣内心的苦 闷和忧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
实的不满和反抗。
《饮酒》反映了陶渊明对人生的 思考和感悟,是他个人经历和心
境的真实写照。
《饮酒》的文学地位
《饮酒》是陶渊明诗 歌的代表作之一,具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饮酒》对后世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诗歌史上的经典 之作。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
陶渊明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质朴 无华的风格著称。
他的诗歌主题多涉及自然、田园、 人生等方面,表现出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 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后来的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 他的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后世文人墨客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饮酒》以其自然、 朴实、含蓄、意境深 远而备受赞誉。
03
《饮酒》的诗歌内容
《饮酒》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
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心 灵自由的追求。
具体表现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通过对现实社会 的讽刺和批判,表达了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抗;通过对心灵的抒发和 追求,表达了陶渊明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陶渊明《饮酒》赏析

陶渊明《饮酒》赏析
陶渊明《饮酒》赏析
目录
• 陶渊明简介 • 《饮酒》诗歌赏析 • 《饮酒》的创作背景 • 《饮酒》的影响与评价
01
陶渊明简介
生平简介
01
02
03
出生背景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末年一 个没落的官僚家庭,自幼 接受儒家思想教育。
仕途经历
他曾任江州祭酒、参军等 职,后因不满官场黑暗而 辞官归隐。
晚年生活
陶渊明晚年生活贫困,但 仍坚持诗歌创作,表达对 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术风格。
语言风格
平实质朴
陶渊明的语言风格以平实质朴为主,不追求华丽的修辞和繁复的 表达方式,而是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自然流畅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流畅自然,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读来让人感到舒 适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含蓄蕴藉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含蓄蕴藉,常常通过暗示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 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空间。
接受和欣赏,成为跨越国界的文化瑰宝。
02
跨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增强,陶渊明的《饮酒》也逐渐被世界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读者所了解和喜爱,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03
文学价值
陶渊明的《饮酒》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了中
国古代诗歌的成就,也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THANK YOU
03
《饮酒》的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东晋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 ,士人普遍感到苦闷和彷徨。陶渊明 身处的时代,战乱频仍,民生凋敝, 社会风气崇尚浮华虚荣。
当时政治腐败严重,官场黑暗,陶渊 明不愿随波逐流,选择远离官场,归 隐山林。
个人经历
陶渊明在多次出仕后,深感官场之腐败黑暗,与自己的志向相违背,最终选择辞官 归隐。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陶渊明《饮酒》ppt课件

情感表达
归隐之情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
厌倦和逃避。
高洁之志
通过描绘菊花等意象,诗人表达 了自己高洁品格和清高志向,以
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坚守。
宇宙之思
诗人在诗中不仅对自然景物进行 描绘,还融入了对宇宙、人生等 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
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
04
俗。
步入仕途
二十岁时开始游宦生涯,然官场黑 暗,仕途险恶,理想难以实现。
归隐生活
四十一岁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 官归隐,直至六十三岁去世。在乡 野他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并创作 了大量的田园诗。
文学成就
01
02
03
诗歌散文方面
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 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歌 散文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 就。
音韵、节奏等音乐性表现
音韵
陶渊明在《饮酒》中注重音韵的和谐与美感,通过押韵、平仄等手法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回环 往复的音乐之美。如诗中多处运用叠词、双声等音韵技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节奏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字词的短长、轻重、缓急等变化,形成起伏跌宕、疾徐有致的节奏美。这种 节奏感与诗人饮酒后微醺的状态相契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起伏与情感的波动。
陶渊明《饮酒》ppt 课件
• 诗人陶渊明简介 • 《饮酒》诗歌背景及内容 • 《饮酒》中的意象与意境 • 《饮酒》中的艺术手法与技巧 • 《饮酒》主题思想探讨 • 《饮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

目录
01
诗人陶渊明简介
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出生于没落仕宦家庭,自幼修习 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 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

陶渊明饮酒

陶渊明饮酒

一、思想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 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采菊东篱下”表面上看只是作者 隐居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实际上也是作 者高尚情怀的写照,中国古人历来就有 以花喻人的传统,菊花是清雅高洁的象 征,所以这一句要从字面意思和隐含的 意思两方面加以理解。“悠然见南山” 更是作者“心远”的形象画面,作者所 陶醉、所神往的是那远方的青山,而并 非官场,并非人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字 面上的意思是山间的景色在傍晚时显得 更加美丽,鸟儿们成群结伴地回家了。 但仅这样理解还不够,实际上它还 是作者对自己晚年隐居生活的赞叹,作 者是借景抒情,在景物的描绘中,抒发 了自己对晚年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怡 然自乐的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厌弃 官场生活,隐居田园后怡然自得的人生 态度和生活情趣。 在今天看来,作者逃避现实的做法 虽然不可取,但他不与当时黑暗的官场 人物同流合污,而追求洁身自好的做法 却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有人提出把“悠然见南山” 有人提出把“悠然见南山”改成 你认为怎样好?为什么? “望”,你认为怎样好?为什么? “望”是一个有意识的动作,它说明作者 是“有心”去做,而“见”是无意识的动作, 它更能表现作者淡泊的心境,表明作者的悠然 自得,所以用“见”比用“望”与全诗的情调 更加吻合,也更符合生活的实际。作者是在采 菊花时无意中“见南山”的,而不是故意停下 手中的活去“望”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的淡泊心境与悠然自得的 情怀表露无疑。
陶渊明《饮酒》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诗词鉴赏精品PPT

陶渊明《饮酒》诗词鉴赏精品PPT
不能。 “见”意为看见,生动形象地描 写出诗人东篱采菊,无意间看见南山的情景 ,表现了作者田园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热 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也体现出诗人 与自然和谐统一,与南山物我两忘的境界。 而“望”则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不能表达 出以上的情感和意境。
诗歌赏析
4解释“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真意” 指什么? (3分)
诗歌赏析 5赏析“飞鸟相与还”的“还”的妙处。 “还”意为归还,也指归隐田园与回归 自然。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飞鸟与诗人 结伴回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表达了 诗人田园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热爱 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情感分析表达了作者在田园生活中悠然自得 的心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 心胸。
诗歌赏析
• 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的 妙处。 (5分)
借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 境相融合,生动形象描写了诗人东篱采菊, 无意中看见南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田园生 活悠然自得的心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 的心胸。
饮酒
——陶渊明
陶渊明个人档案
陶渊明,365-427,字 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 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 名诗人。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 “好读书” “嗜酒” 喜爱的花卉: “晋陶渊明独爱菊”
理想生活:世外桃源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把房屋建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却没有 世俗往来的喧嚣。
你问我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心远 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 见了南山。
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优美,更有飞 鸟,结伴而归。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其十一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其十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饮酒》PPT课件

《饮酒》PPT课件
学 古 诗 饮 酒 陶渊明
课文朗读 作者介绍 全文解释 课堂作业
- .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返回
作业:联系全诗,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返回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资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九江)人,诗人。《饮酒》共二十首,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返回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解释:
继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释:
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返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饮酒诗赏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陶渊明《饮酒》之五赏析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

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人品高洁,生性淡泊,他是真正的隐士,虽然他也曾做过几任小官,但那都是为解生活之困不得已而为之,每次出仕时间都不长。

41岁那年,任彭泽令仅81天,适逢郡督邮来县视察,县吏叫他束带相迎,他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家,安身立命于田园,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

此后再也没有涉足过官场,最后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享年63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饮酒》诗组中的第五首,也是最着名的一首。

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它的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

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诗人将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

诗人紧接着就有了一问:“问君何能尔”你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然后自问自答“心远地自偏”。

“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表面意义是远离俗世,深层意义则是指超脱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

这句诗将诗人的生活志向和人生态度明言道出,一个归隐之士的高雅情志跃然纸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渊明爱菊,既是由于菊花的美丽,所谓“秋菊有佳色”,还因为“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赴篱下采菊佐酒可以健身,同时菊也是诗人高风亮节的象征,正如兰之于屈原,梅之于陆游一样,都有着特殊的机缘。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

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

“悠然见南山”就好似在一种无意识之中,在不经意间抬头时,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帘。

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

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二句是对全诗的总结,是全篇之髓。

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逻辑的语言却无法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诗人在物我两忘和同构中领悟到了一种"忘言"的"真意",体
会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在诗的结构上,这二句提示了全诗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

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