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颈椎病诊疗方案中

颈椎病诊疗方案中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的诊疗规范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几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向。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症候分类1、中医症候分类1.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1.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2、病理分型2.1、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2.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颈痛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8.900)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颈椎病具有颈痛症状及颈部压痛点。

2.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问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5.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颈性眩晕,猝倒或四肢无力运动不灵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下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而红日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日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根据颈椎病的分型来选择如下方案(一)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2)通调督脉法:(3)间歇拔伸法:(4)牵引揉捻法:(5)拔伸推按法:2.整复类手法(1)旋提手法:(2)定位旋转扳法:(3)旋转法:(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二)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微波针、梅花针,电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颈椎病特色诊疗方案

颈椎病特色诊疗方案

颈椎病的诊疗方案和治疗心得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中医叫“项痹”主要是受寒体位不当经络痹阻不通,加之老年体弱肢体失养所致颈椎病的分型诊治方法颈型颈椎病概述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

以颈部症状为主,故又称局部型。

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此型。

以往不少人不承认此型.因而在文献中提到的较少。

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

该型颈椎病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超过自身的可动限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向伸侧,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

"落枕"也不排除非颈椎因素。

如颈部股肉受寒出现风湿性肌炎、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亦可导致"落枕"样症状。

颈型颈椎病症状以颈部本能、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

约半数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此型颈椎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常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

慢性病程患者主诉头部转动时发生奇异的响声。

发作时,患者头部偏向患侧,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从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

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第一篇: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2011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痹阻型:治法:散寒除湿,疏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八珍汤加减。

三、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牵引疗法3.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4.运动疗法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四、疗效评价:l、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项痹患者242例,其中风寒湿型36例、气滞血瘀型84例、痰湿阻络型23例、肝肾不足型75例、气血亏虚型24例,总有效率97%。

颈椎病诊疗方案(参考模板)

颈椎病诊疗方案(参考模板)

颈椎病诊疗方案(参考模板)【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

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4.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二)西医诊断标准1.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

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2011年颈椎病诊疗方案评价、分析及优化

2011年颈椎病诊疗方案评价、分析及优化

2011年颈椎病诊疗方案评价、分析及优化一、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疗效总结2011年共收治颈椎病患者311人,效果显著:187人,好转109人,未愈15人。

疗效显著:60%,好转:35%,未愈5%。

三、疗效分析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

但必须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众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

(1)中医治疗颈椎病,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颈椎病的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更能达到满意效果。

(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颈椎病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四、为进一步提高诊治疗效,优化方案如下:(1)、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颈椎病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

(2)、对颈椎病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灸、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开展颈椎病患者的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加强运用中药优势。

进行早期干预,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物业交接目录。

颈椎病医院治疗方案

颈椎病医院治疗方案
2.体检及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包括颈部肌肉力量、活动度、神经系统检查等。根据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颈椎X光片、CT、MRI等)。
3.诊断:根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4.制定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治疗实施:按照治疗计划,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锻炼等。
5.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六、总结
本方案旨在为颈椎病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医院治疗方案,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风险为目标。在治疗过程中,需注重医患沟通,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同时,患者需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共同为颈椎病的防治贡献力量。
第2篇
颈椎病医院治疗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颈椎病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疾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颈椎病医院治疗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痛苦,恢复颈椎功能,并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二、治疗方案概述
治疗方案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颈部肌肉力量训练:通过颈部伸展、收缩等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神经肌肉康复训练:针对神经根受压症状,进行特定动作的训练,改善神经功能。
四、手术治疗
针对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考虑以下手术治疗:
1.颈椎间盘摘除术
-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无效者。
-目的是解除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
2.颈椎融合术
2.手术治疗
针对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以下手术方案:
(1)颈椎间盘摘除术: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的患者。

精编版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精编版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精编版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肩背痛、手臂无力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颈椎病,需要进行精编版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和优化。

一、疾病诊断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

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背痛、手臂无力等,体征包括颈部活动受限、神经根压迫征象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在诊断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综合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2.注意病史的获取:患者的年龄、职业、日常活动等都与颈椎病有关,需要注意收集相关的信息。

3.重视影像学检查:X线、CT和MRI等检查是诊断颈椎病的关键,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颈椎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二、治疗方案针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颈椎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休息:对于急性期的颈椎病患者,应尽量减少颈部运动,保持适当的休息。

-物理疗法:可以采用热敷、冷敷、理疗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功能。

-药物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

-康复训练:适当的颈部康复训练可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加强颈部肌肉的力量。

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严重压迫神经的颈椎病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椎间融合术:通过植入植骨和钢板等材料,使颈椎骨块固定在一起,达到融合的目的。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将病变的椎间盘移除,然后植入人工椎间盘,以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腔道椎板切除术:通过腔道技术切除椎板,减轻颈椎压迫,缓解症状。

三、优化方案为了提高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1.多学科综合诊疗:建立颈椎病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包括骨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疼痛科医生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方案

颈椎病的诊疗规范方案

颈椎病诊疗常规一、概述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体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痿证”、“眩晕”等范畴。

本病多发生于大约30岁之后,颈椎间盘就开始逐渐退化,含水量减少,并伴随年龄增长而更为明显,且诱发或促使颈椎其它部位组织退变。

颈椎病的发生部位以颈5-6、颈6-7节段较为多见。

统计学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00%,故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二、临床表现颈椎病起病缓慢,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

这是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但往往单纯的类型少,以一个类型为主并有一个到几个类型混合在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各型临床表现如下:1、颈型:为颈椎病最初表现,主要表现为颈项疼痛强直、僵硬感、肩背沉、头部屈曲、转动受限,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病损体征。

2、神经根型:此型最多,因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所致,根性疼痛是本型最突出的表现,为尖锐性疼痛,似刀割、烧灼、放电感,疼痛的部位都在受累神经根的分布区。

可放射到肩、上臂、前臂、手指及前胸。

根性疼痛可因头颈、上肢活动及腹内压增加时而增重。

卧床休息、提肩活动等可使疼痛减轻。

感觉异常多为麻木、针刺、冷热和肿胀感。

受累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可使疼痛减退或痛觉过敏。

患侧上肢沉重无力,手的握力减小。

病久者可出现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

颈椎病诊疗方案

颈椎病诊疗方案

颈椎病针灸治疗技术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一、临床诊断颈椎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按照以下两种方法,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自己的颈椎是否有问题:1、检查颈椎活动度:把头缓慢向各个方位旋转,看颈部是否出现疼痛。

2、检查颈椎出毛病的部位:微微低头,从最突出的第七颈椎开始往上,手轻轻地按压颈椎及左右两侧。

如果出现压痛,或者摸到条锁状、砂粒状的硬块,可能就是颈椎问题的所在。

头颈旋转时出现眩晕是本病的特点,又称颈性眩晕。

这是因为头颅的旋转主要是在颈1-2间进行,椎动脉此处在转头时最易受压。

1、颈椎动脉扭曲试验:患者头略向后仰,病人头部左右旋转,如病人出现头晕即为阳性。

2、颈椎X线、CT和MRI检查发现颈椎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小、椎节不稳、颈椎间盘突出等;椎动脉造影可以见到椎动脉狭窄或者扭曲现象。

二、颈椎病的治疗治疗的根本原则,是促使颈椎恢复原有正常、稳定的生物力学结构,其中最主要的是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前屈),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通过姿势调整、特别是睡姿调整,适当休息以及正确的颈肩背部肌肉锻炼就能恢复。

药物具有止痛、消炎等作用,针灸、推拿、物理治疗等能缓解颈部肌肉痉挛、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均有一定疗效,但这些方法在促进颈椎恢复正常生物力学结构方面没有作用,故不能作为长期方法,比治疗更重要的是日常保健,如姿势调节等。

极少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

颈椎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22版)

颈椎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22版)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颈椎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22年版)一、病名中医病名:颈椎病(TCD编码:A03.06.04.05)西医病名: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M47.001+G99.2*、神经根型M47.201、交感神经型M47.202、混合型M47.8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②颈、肩、背疼痛,肌肉板硬,或伴有头痛、头晕,上肢酸胀麻木。

③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棘突两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④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及分型。

①颈型: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被动活动疼痛加重。

②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疼痛向上肢放射痛,手指活动麻木不灵。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上肢腱反射可能减弱。

③椎动脉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伴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或出现一过性眩晕,甚至突然昏倒,以头部突然旋转伸展活动有关。

椎动脉扭曲试验(+)。

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

伴有反射性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同侧面部充血、出汗、头痛、咽部有异物感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⑤脊髓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

伴运动障碍、肢体麻木、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CT、MRI提示硬脊膜、脊髓受压或椎管狭窄。

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

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

针灸科康复科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优化调整)2016、04、30一、病名: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ICD-10M47.025+)(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M47.225+)(脊髓型颈椎病ICD-10M47.121+)二、病因病机中医古籍中无“颈椎病”的病名,属于中医“痹证”、“痿症”、“眩晕”等范畴。

长期伏案低头工作,颈部劳损,经气不利,督脉受损;风寒湿邪入侵,痹阻于太阳经脉,经遂不通;年老正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肾虚精亏,髓不养骨所致。

本病缠绵难愈,但预后一般良好。

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三、诊断(一)中医诊断依据:朱文峰主编《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湖南医科大学出版,(国家标准)《黄家驷科学》第五版,《中医伤科学》第五版。

1、病史: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症状:颈、肩背、上肢疼痛,头痛头晕,耳鸣,颈部活动受限,颈部板硬,上下肢麻木、无力等,或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

3、体征:查患者颈椎棘突或肩胛骨内上角部常有压痛点,伴条索状硬结。

4、特殊试验检查:可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颈脊神经根试验(臂丛牵拉试验)(+)、旋转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脊髓型患者有Hoffmann征(+),Babinski征(+)。

5、辅助诊断:X线摄片、CT、MRI等检查协助诊断。

(二)西医诊断:分型诊断标准参照《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中“M47.201M、M47.221+G55.201、M47.121M、G54.202M、M47.221M、M47.021M”进行诊断。

颈椎病的治疗方案

颈椎病的治疗方案

颈椎病的治疗方案第1篇颈椎病的治疗方案一、前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为帮助患者有效缓解颈椎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方案制定了一套合法合规的颈椎病治疗方案。

本方案结合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理论,注重人性化治疗,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指导。

二、治疗原则1. 早期诊断:颈椎病早期症状较轻,及时诊断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2. 综合治疗:结合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长期坚持:颈椎病治疗需长期坚持,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4. 功能锻炼:加强颈部肌肉锻炼,提高颈部稳定性,预防颈椎病复发。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2)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3)神经营养药: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可改善神经功能。

(4)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方法。

2. 物理治疗:(1)牵引治疗:采用枕颌带牵引,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神经压迫。

(2)电疗:如短波、超短波、经皮电神经刺激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磁疗:如磁片贴敷、旋磁治疗等,具有消炎、止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4)热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3.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颈夹脊、风池、肩井、曲池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

(2)灸法:选取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采用艾条灸或温针灸。

4. 推拿按摩:(1)推拿:采用拿法、揉法、按法等手法,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

(2)按摩:采用推法、摩法、擦法等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 功能锻炼:(1)颈部肌肉锻炼:如颈部伸缩、旋转、侧弯等动作,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2)颈部稳定性训练:如颈部支撑、抗阻训练等,提高颈部稳定性。

四、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凉。

诊疗方案 Word 文档

诊疗方案 Word 文档

范县中医院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方案颈椎病诊疗方案颈椎病的诊断1.1颈椎病的定义颈椎病又叫颈椎综合症,是一种中年以上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因多为颈椎退行性变、外伤、长期低头工作或者长期向某一方向转动头颈。

1.2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根据病变部位对神经根脊髓或者血管等压迫的轻重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颈神经根受压时主观感觉有手和手指的麻木、触电感,上肢沉重视力减弱等症状;颈脊髓受压迫时患者有一侧或者双侧下肢步态不稳,行走易跌跤,迈步困难或者不能行走;椎动脉压迫主要表现在头颈扭转时出现眩晕、耳鸣、恶心、头痛、甚至猝倒,颈部停止扭转即缓解;少数交感神经受累的病人可以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伸舌偏歪;也有极少病人出现一侧面部麻木视力模糊,听力障碍以及心前区不适。

1.3颈椎病的一些异常症状颈椎病除有上述症状外,还有很多异常的症状,由于表现上与颈椎病相差较多,特别容易与其他疾病混同,极易造成误诊。

颈椎病危及肠胃,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等,故现代医学上常有颈胃综合症一说;颈椎病累及吞咽,患者出现食硬物时异常感觉,胸骨后感到烧灼刺痛等;颈椎病也可引起颈源性心律失常;颈椎病可累及视力;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异常。

1.4颈椎病的诊断分型颈椎病是一个错综复杂地病症,根据第七版教材: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性、混合型其临床表现多不一样。

1)神经根型表现为头颈肩臂及手部疼痛和麻木无力,感觉异常,颈部活动受限或僵硬,x线片多表现为椎体侧弯、生理弯曲消失、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等.2)颈脊髓受压迫时患者有一侧或者双侧下肢步态不稳,行走易跌跤,迈步困难或者不能行走。

③椎动脉型常表现为头晕、头疼、耳鸣、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猝倒等椎动脉受压症状,大多数容易误诊为美尼尔氏综合症。

4)交感神经型:分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交感神经抑制症状。

2. 颈椎病的治疗颈椎病的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两种,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可以通过非数手术疗法取得缓解。

颈椎病诊疗方案(2009 10 11年优化)

颈椎病诊疗方案(2009 10 11年优化)

2009年度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

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1 诊断1.1诊断依据本病种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1.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1.1.2 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1.1.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1.1.4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1.1.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1.2 中医证候分类1.2.1 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1.2.2 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1.2.3 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1.2.4 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1.2.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1.3 病理分型1.3.1 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1.3.2 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活血化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川芎,丹参,当归,赤芍,生地黄等。

3.痰湿阻络证治法: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

陈皮,半夏,苍术,厚朴,枳实,生姜等。

4.肝肾不足证治法:滋肾养肝,益气补血。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牛膝,巴戟天,菟丝子等。

5.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滋阴润燥。

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

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黄精,枸杞子等。

三、注意事项1.治疗应因人而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避免劳累过度。

3.饮食应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4.治疗期间应注意心理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眩晕发作时,病人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头颈部的活动。

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如晕车药、镇静剂等,以缓解症状。

此外,也可以采用物理治疗,如颈部按摩、牵引等,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加重眩晕症状。

3、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的康复治疗手术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需要注意控制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以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炎药、利尿剂等,同时也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理疗、按摩、牵引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

此外,也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如颈部功能训练、现代康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脊髓功能。

针灸疗法对于治疗眩晕是有效的,无论是椎动脉型还是交感型的诊断,大多数患者在第一次下针后都能缓解眩晕症状。

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可以施以其他方法巩固疗效。

中医辨证用药的方法有温阳利水法、化痰祛湿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法等。

对于阳虚不足的情况,可以使用大补元阳的方法,使用参芪附子等药物,效果很快。

对于阴虚阳亢的情况,可以使用滋阴潜阳的方法。

眩晕症状往往伴随恶心呕吐,因此在中药内服之前,必须先用针刺或艾灸(或隔姜灸),取穴内关、外关、风池、大椎、印堂、百会、足三里等,以调理气机,使清阳得以升、痰湿浊阴得以降,眩晕可暂解,胃纳亦可下膈而不至于呕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科康复科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优化调整)2016、04、30一、病名: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ICD-10M47.025+)(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M47.225+)(脊髓型颈椎病ICD-10M47.121+)二、病因病机中医古籍中无“颈椎病”的病名,属于中医“痹证”、“痿症”、“眩晕”等范畴。

长期伏案低头工作,颈部劳损,经气不利,督脉受损;风寒湿邪入侵,痹阻于太阳经脉,经遂不通;年老正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肾虚精亏,髓不养骨所致。

本病缠绵难愈,但预后一般良好。

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三、诊断(一)中医诊断依据:朱文峰主编《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湖南医科大学出版,(国家标准)《黄家驷科学》第五版,《中医伤科学》第五版。

1、病史: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症状:颈、肩背、上肢疼痛,头痛头晕,耳鸣,颈部活动受限,颈部板硬,上下肢麻木、无力等,或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

3、体征:查患者颈椎棘突或肩胛骨内上角部常有压痛点,伴条索状硬结。

4、特殊试验检查:可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颈脊神经根试验(臂丛牵拉试验)(+)、旋转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脊髓型患者有Hoffmann征(+),Babinski征(+)。

5、辅助诊断:X线摄片、 CT、MRI等检查协助诊断。

(二)西医诊断:分型诊断标准参照《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中“M47.201M、M47.221+G55.201、M47.121M、G54.202M、M47.221M、M47.021M”进行诊断。

1.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域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神经,颈X线片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 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 .脊髓型:早期下肢沉重无力,行走不稳,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损伤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Babinski征阳性,X线片显示;椎间隙变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CT和MRI检查显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3.椎动脉型: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例,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显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MRI: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4.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物模糊,瞳孔放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心功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片见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物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MRI椎动脉受压。

5.颈型:以头痛,颈肩背部强痛,酸胀及不适感为主,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部分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活动时加重,休息可以缓解。

(三)鉴别诊断:1、与椎动脉型颈椎病鉴别:内耳疾病;动脉硬化症;体位性眩晕;损伤性眩晕;神经官能症;2、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鉴别:①、尺神经炎,高龄及肘部陈旧性损伤;肘后尺神经沟压痛,爪形手。

②、正中神经受损:感觉障碍;肌力改变,猿状手;自主神经症状,灼痛感;③、桡神经受损:垂腕症;感觉障碍;反射改变;3、与脊髓型颈椎病的鉴别:①、脊髓肿瘤:症状多逐渐加重,而颈椎病症状多呈间歇性,X线片:脊髓CT,MRT可鉴别。

②、脊髓空洞症:有感觉异常和椎体束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及深感觉正常为特点。

颈部X线片多正常,肌电图、MRI检查有重要意义。

③、脊髓侧索硬化症:一般先出现两手明显肌萎缩,后期不能屈肘、抬肩以及舌肌萎缩,无感觉障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也正常,病情发展快,几年内可因肺炎或中枢神经4、与交感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①、冠心病:有心前区痛剧,伴胸闷气短、上肢内侧痛,无颈部和神经根刺激体征。

心电图有改变。

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可缓解症状。

②、神经官能症:该病无颈椎病的X线改变以及神经根、脊髓等受刺激或压迫的症状体征。

5、与颈型颈椎病鉴别①、落枕:a、压痛点多在胸锁乳突肌及两侧肩胛内上方处多见,且急性期时疼痛剧烈,用手压之难以忍受。

b、肌肉痉挛有明显压痛点可触及条索状肌束。

c、抗牵引试验使原本痉挛的肌肉更加紧张,痉挛加重而疼痛加剧。

d、封闭疗法使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缓解。

②、肩周炎:a、疼痛点在肩关节处。

b、肩部活动范围明显受限,以外展为甚,呈“冰冻”状。

c、封闭疗法使肩周炎的局部疼痛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同时对肩部活动范围也会相应地增加或明显增大。

③、风湿性肌纤维织炎以腰骶部:a、全身表现关节肉酸痛,且可呈游走性,其发病初期或风湿活动期可伴有咽喉部(或扁桃体)炎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和抗“O”多在500u以上等。

b、应用抗风湿药物对疾病进行试验性治疗时,风湿性肌纤维织炎在短期内可有明显疗效。

(四)、纳入、排除标准:1、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者;年龄20~65岁;愿意接受针灸康复治疗者。

2、无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无精神病;3、无严重感染、结核、溃疡;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及药物过敏者;四、治疗(一)、治疗原则1、“留者去之、虚者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2、以通为用:改善血循环,活血通络;3、治未病:避免不良习惯;4、重视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治,手术指征,中医为先,必要时手术治疗;(二)、治疗方案1、一般处理:改善血循环,急性期予以抗炎、脱水治疗。

2、中医辨证用药①、风寒湿型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劳累或受寒后诱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活血通痹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6g 芍药15g 黄芪15g 制川乌10g葛根10g 羌活10g 桂枝10g 地龙10g白芷10g 全蝎4g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②痰湿阻络主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治法:活血通痹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5g 竹茹10g 枳实10g 陈皮10g茯苓15g 生姜5g 天麻10g 川芎10g厚朴10g 苍术10g 蜈蚣2g 生山楂12g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③气滞血瘀主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治法:行气活血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5g 川芎10g 桃仁12g 红花10g羌活15g 当归10g 五灵脂10g 香附15g牛膝15g 地龙10g 羌活15g 生山楂10g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④肝肾不足主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耳赤,舌红少津,脉弦。

治法:补益肝肾,调和气血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20g 山萸肉10g 山药15g 泽泻10g牡丹皮12g 茯苓15g 杜仲15g 知母10g当归12g 川芎10g 全蝎8g 蜈蚣2g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⑤气血亏虚主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气血双补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15g 川芎10g 熟地15g 白芍药12 g人参15g 白术12g 茯苓15g 乌梢蛇20g生山楂15g 丹参15g 三七10g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3、针刺疗法:温针灸治则:祛风散寒、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颈后六针配穴:风寒痹阻:加风门、风府加灸盒,以皮肤潮红为度劳损血瘀:加膈俞、合谷、血海上肢症状:加合谷、手三里、极泉头痛头晕: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并留针1-2小时。

恶心呕吐:加中脘、内关操作:夹脊穴向颈椎斜刺至骨板,再略提针退1分,施平补平泻法,或加温针15分钟,加电针疗法:断续波、疏密波刺激10-20分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头针以1.5寸针平刺向前透刺并留针。

4、推拿手法:推拿整脊疗法(1)、行理筋、通络、解痉镇痛局部放松(2)、颈脊强硬、功能受限明显,颈椎关节错缝、失稳或生理曲度宜配合椎间关节松解手法,术者一手拇指顶棘突旁,另一手抱患者头侧,从颈2至颈7逐节前屈旋转和侧向活动的推扳手法,或牵拉推顶手法,要求力量轻柔、和缓。

(3)、再用揉、推、捏、叩、提拿和指针手法,以舒筋理筋,通络止痛,最后令患者活动颈肩部结束。

5火罐加梅花针叩刺:循经叩刺颈项、胸椎夹脊、膀胱经,脊髓型加腰夹脊放血,火罐,留罐8分钟,每2天1次,3次。

6、颈椎牵引:坐位或卧位颌枕带牵引,小剂量3——5kg开始,每日1——2次,脊髓型颈椎病牵引时慎用,可小剂量多次牵引。

7、物理治疗:中频电治疗、超短波治疗、蜡疗等,。

8、耳穴压丸取枕、颈椎、肾、交感、心等穴,强刺激,留置1-2天,并不时予以按压刺激。

9、穴位贴敷取颈夹脊、风池、大椎、肩中俞、肩外俞、合谷、外劳宫、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穴位理疗贴贴敷于上述穴位处。

10、中药熏蒸治疗:以协定处方置锅中煮沸15分钟,使其温度保持在45-55度之间,每次30-60分,以大汗淋漓为度。

1、寒湿证:独活寄生汤加减。

2、瘀血证:海桐豨莶汤加减。

3、湿热证:方选活通洗剂加减。

11、中药涂擦予以院内制剂疗伤活络酊外用涂搽患处。

12、其他疗法:灸法(督灸、火龙灸)、耳针、穴位埋线、刃针、放血疗法等。

五、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T/T001.1-94)中颈椎病疗效评定分为治愈、好转、未愈3组。

通过以上方案在临床观察中治疗效果较好,治疗一个疗程(10天)后70%的病人病情缓解,治疗两个疗程的病人病情明显好转,90%。

本方案主要以中医治疗为主,副作用小,以中药及针灸、推拿、火罐加梅花针叩刺等理疗为主,病人能接受,疗效好为特色。

六、运动疗法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每天早晚一次,逐渐加量,每次30分钟左右:左顾右盼;颈伸抗力,转身回望;旋转活动,双手推墙;双肩前后、上下、绕圈等。

七、难点分析与解决措施1、椎动脉型及部分交感型颈椎病引起眩晕:治疗手段应该选择药物改善微循环的同时,加以针灸推拿等。

中医辨证用药,或以温阳利水法,或以化痰祛湿法,或以活血化痰祛痰通络法;2、针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表现复杂,症状多种多样,发现有锥体束征则应高度怀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