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树立法治观念》教学案
---------------------------------------------------------------最新资料推荐------------------------------------------------------《树立法治观念》教学案《树立法治观念》教学案知识要点知识要素能级要求识记理解运用树立法制观念 1.公民树立法制观念的重要性 2.公民树立法制观念 3 .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及其作用 4 .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 .青少年必须认真学法课前预习:1、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是_________2、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以及的观念。
3、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才能4、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5、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是、、的规则。
它既是公民_________的体现和保障,又是公民必须遵守的_________ 6、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特别的保护,但未成年人自己要,7、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也不能。
要敢于,寻求,依靠8、从 2006 年起,开始实施五五普法教育规划,法治宣传教育的对1 / 7象是 9、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能够促进青少年,养成的良好习惯;能够促进青少年行使公民和履行公民的、维护。
复习提问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什么?依法治国根本目的的是什么?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是什么?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导入新课在国家层面,现代化建设中需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讲授新课公民必须守法一、展示案例二:在一天放学途中,小明被不法少年勒索了十几块钱。
初中刚毕业的表哥听了小明的诉说,便认定是某中学学生干的。
于是,他也敲诈了该中学的几个学生,为小明补上了损失。
阅读案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法少年、小明表哥及小明三人行为的不当之处。
道德与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道德与法治是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基石,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我们设计了一份道德与法治教案,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法律,增强对法治的信仰和意识。
第一节: 理论基础1.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并明确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道德是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规范,而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则和底线。
2. 法治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理解法治能够保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第二节: 民法与法治观念1. 民法概述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了解民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守法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守法的重要性,明确违法行为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从而增强守法意识和责任感。
第三节: 刑法与法治观念1. 刑法概述介绍刑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让学生了解刑法的作用和限制,明确违法行为的后果和承担的法律责任。
2. 尊重法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法律的价值,明确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从而激发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
第四节: 社会公德与法治观念1. 社会公德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和群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的内容和涵义,明确社会公德对社会文明和和谐的重要作用。
2. 社会公德与法治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德与法治的相互关系,明确社会公德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同样也是培养法治观念的重要环节。
结语:通过这份道德与法治教案的引导,我们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希望学生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公德建设,成为具有法治观念、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只有通过教育引导,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法治观念的新一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法治教案强化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
法治教案强化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法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一种教育模式,也是一种理念的传递和树立。
通过法治教育,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法治,在遵纪守法、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具备正确的法治观念。
本文将就如何通过法治教案强化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进行探讨。
一、法治教案设计1. 案例选择:法治教案应该选择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比如,可以选择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谣言案件、侵权案件等。
2. 多元化课堂活动:法治教案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案可以包括案例解析、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知识与价值结合:法治教案既要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体验到法治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权益保护的重要作用。
二、法治观念的强化1. 法治原则的普及:法治教案应注重普及法治原则,如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合法原则等。
通过具体案例,教导学生理解法治背后的价值观和原则,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2. 法治意识的培养:法治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关注社会法治建设,关心个人权益保护。
可以通过讨论现实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法治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强化法治观念。
3. 法治实践的参与:法治教育不仅要强化法治观念,还要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法治实践。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开展模拟法庭等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和公正。
三、法治信仰的树立1. 教育引导:法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法治的信仰。
通过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进而建立对法治的信仰。
2. 情感教育:法治教育也要注重情感教育,要引导学生对法治产生情感共鸣。
通过教案设计和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法治的温暖和公正,从而形成对法治的信仰。
3. 长期影响:法治教育不仅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更是一种长期影响。
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纪守法
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纪守法法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更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为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教育部门在教育教学中引入了法治教案,以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纪守法。
本文将就法治教案对学生的作用、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及有效开展法治教学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法治教案对学生的作用1. 培养法律意识:法治教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正确对待法律,自觉遵守法律。
2. 培养法治观念:法治教案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向学生传递法治观念,使其在日常行为中树立起遵纪守法的态度和习惯。
通过法治教学,学生能够明确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遵守法律规定。
3.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法治教案不仅注重学生的法律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不公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行为准则。
二、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1. 法律常识:法治教学应该首先注重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宪法、刑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一些常见法律规定和相关的法律制度。
2. 法律意识:法治教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约束力,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和法律自觉遵守的意识。
3. 规则意识:法治教案应强调规则意识的培养。
学生应该了解到,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建立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
同时,学生还应该培养遵纪守法的观念,不仅在学校,也应当在生活中、社会中遵从规则,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有效开展法治教学的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到法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明白法律决策中的道德纠纷和法律问题,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培育良好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教案设计》
近年来,教育领域越来越注重学生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让学生在校园中成长为合格的公民。
制定一个培育良好道德和法治观念的教案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案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的目标需要确定课程的目标,明确要培养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生活背景来确定目标,如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公民意识等。
二、教学模式需要确定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例如,对于小学生,可以使用情景教学、认知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如体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对于中学生和高中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讨论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社会中的问题和矛盾的基础上,提高其道德和法治观念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丰富教学。
小学生可以以游戏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道德和法律知识、重要法规和公民精神。
中学生可以围绕当前热门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提高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高中生可以学习法律案例、宪法、法律、规章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深度讲解公正、民主、平等,为学生将来成为有责任、有尊严、有担当的公民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教学中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和观察能力,为他们培养宽广的视野和创新能力提供支持。
例如,在演讲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整个教学过程更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监测学生在道德和法治观念方面的学习成果,需要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如考试、课堂表现、作业等。
二年级法治教案: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法律意识?
二年级法治教案: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法律意识?法治教育是培养未来公民的关键环节。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基石,教育孩子学会依法行为,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当涉及到法律的概念时,要保证给二年级学生最合适的信息和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将讨论如何利用有效的策略在二年级课堂上教授孩子们正确的法律意识。
一、严格的授课规划教授法律知识需要严格的授课规划。
要确保授课内容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并通过贴近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法律起源、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
1.法律起源从历史学习开始,让孩子们逐步了解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并让他们明确认识到法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例如,通过教授“古代的法律是怎样的”,让孩子们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如《禹法》、《律令制度》等,以此让他们认识到法律规则是确保社会运行顺畅的必要条件。
2.法律基本原则向孩子们介绍法律基本原则,促使他们理解法律体系的重要性。
这些原则主要包括宪法保护、平等法律、公正用法,以及自由和人权等基本权利的保护。
还可以通过举实际案例展示基本原则的示范作用,例如,让孩子们了解现在对于污染环境和滥用职权的如何处理,从而体现这些原则在实际中的应用。
3.法律具体内容在介绍法律具体内容时,则着重介绍孩子们常见的法律问题,如知识产权、人身安全、网络安全、消费者权益等。
该环节也涉及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合法地处理矛盾。
二、案例教育案例教育是让孩子们理解和贴近法律的有效方法。
在案例教育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件,如造人身伤害和家庭暴力等,并结合实际犯罪案例说明这些行为的危害性和犯罪性。
以此来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这些行为是不被法律允许的同样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来让孩子们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三、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是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他们可以感觉到与他们所需的信息是有关联的。
因此,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法律知识。
《法治进校园》主题班会教案
《法治进校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特开展《法治进校园》主题班会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2. 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宪法基本知识介绍2. 刑法、民法相关案例分析3. 不良行为的危害及预防4. 青少年如何自我保护5. 法治主题讨论与分享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治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治主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法治感悟,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现状,引出主题。
2. 宪法基本知识介绍:讲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 刑法、民法相关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法律规定的意义。
4. 不良行为的危害及预防:讲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青少年如何自我保护:教授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6. 法治主题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法治主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享自己的法治感悟。
7. 总结:回顾本次班会内容,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或者口头提问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法治教育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法治教育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导言: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的教育教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法治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法治教育教案,以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一、教案的介绍和目标设定1.1 教案的背景说明首先,在编写教案之前,需要对所教授的法治教育课程进行背景介绍。
介绍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需要教育学生法治观念和提高法律素养。
1.2 学习目标的设定明确教案的学习目标,即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
具体可以包括: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常见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道德。
在设定学习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学科特点。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2.1 概念讲解和学习对法治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讲解。
通过案例分析、文字解读等方式提供具体的例证,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的含义和作用。
2.2 法律知识的传授根据所教授的法治教育课程,选择适当的法律知识点进行讲解。
可以涵盖宪法、刑法、民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案例、图片等形式,生动形象地传达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3 法律宣传活动的设计设计一些与法治相关的活动,如举办模拟法庭、举行法治知识竞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加深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2.4 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法治。
通过讨论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3.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相关的图片、PPT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法治的概念和法律知识。
3.2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法治的理解。
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3 角色扮演法在法治教育中,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司法系统的运作,增强对法治的体验感。
法治课堂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课程名称】法治教育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知识,树立法治观念。
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质。
【教学重点】1. 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法律制度。
2. 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2. 如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2. 学生准备:认真预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法治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2. 学生分享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二、新课讲授1. 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法律制度- 介绍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必究等。
- 介绍我国主要法律制度: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2. 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 介绍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对法治教育的建议。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法治教育的文章。
2. 观看一部法治教育影片,撰写观后感。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二、范文法治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知识,树立法治观念。
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法律制度。
2. 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法治教案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法治教案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教案:加强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引言:法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
为了提升青少年对法治的认知,并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教育部门应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制定相关的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从而推动社会的法治建设。
一、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首先,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对待法律。
通过法治教育,学生可以了解法律的起源、性质和作用,明确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其次,法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增强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和法律操作能力。
最后,法治教育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通过法治教育,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加强法治教育的策略为了加强法治教育,教育部门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制定全面的法治教案。
法治教案应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进行规划,内容要涵盖法律知识、法律原则、法律逻辑等方面的内容。
教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以案例和故事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和思考法律问题。
2. 增加法治教育的课时。
法治教育应纳入正式的学校课程,并适当增加法治教育的课时,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和实践。
此外,法治教育也可以通过开设专题班会、组织模拟法庭等形式进行,增强学生对法治的理解。
3. 引入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和互动。
学校可以邀请法官、律师和法律学者等专业人士进行法律讲座,向学生介绍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解答学生对法律的疑问。
此外,可以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法治教育。
4.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学校与家庭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主要场所,应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络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法治观念培养的环境。
法治教案树立法治信念
法治教案树立法治信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治教育是培养公民法治观念和法治信念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什么是法治信念、为什么要树立法治信念以及如何通过法治教案树立法治信念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法治信念法治信念是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和追求,是对法治原则、法律法规的敬畏和信任。
法治信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要求。
法治信念要求个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的威严和公平正义,不违法、不侵权、不逃避法律责任。
法治信念还要求公民主动参与法治建设,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二、为什么要树立法治信念1.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法治信念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石。
只有当每个公民都对法律法规肃然起敬,遵守法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促进公平正义:法治信念能够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尊重合法权益,抵制不正之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3. 保障个人权益和利益:法治信念的树立可以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避免个体在法律面前受到侵害。
4.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法治信念的树立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个体对法律的理解和遵守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三、如何通过1. 设计法治教材:制作丰富多样的法治教材,通过具体案例和生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供法治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 制定法治教案: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需求的法治教案,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法治价值观。
3. 开设法治课程:开设法治课程,让学生从小学习法治知识和法律精神,养成遵法守法的好习惯。
4. 举办法治活动:通过举办法治主题的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讲座等,增强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
5.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授法治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6. 建立法治教育评价机制:建立法治教育的评价机制,通过多种评估方式对学生的法治信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的法治观念。
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的方法
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是培养他们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一环。
通过运用法律案例、法规解读、法治教育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同。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针对性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和实践应用,从而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
第一部分: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强化法治观念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与学生分享。
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案例,或者是时下热门的法律新闻案例。
通过深入分析案例背后的法律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并与其生活经验相结合。
2.设计案例讨论和互动环节。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案例中的法律依据、争议点和判决结果等。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引导他们通过论证、辩论等方式进行交流和辩证思考。
3.开展角色扮演和案例解决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模拟法庭辩论、案例调解和判决过程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法治实践的体验和理解。
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和原则,培养他们正确的法治思维方式。
第二部分:运用法规解读加深学生对法治的理解1.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
比如,交通法规、劳动法规、环保法规等。
通过解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规,引导他们认识到法律法规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注重法规解读的实践应用。
除了简单的理论解读,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将法律法规应用到具体的案例或者实际问题中。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加深对法治观念的理解与认同。
第三部分:法治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1.组织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实践场所。
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法律实践场所,如法院、警察局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法治实践的氛围和权威性。
同时,组织相关的法律讲座和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治原则和实践应用。
2.开展法治活动和项目。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比赛、法治主题演讲比赛等。
法治教案培养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
法治教案培养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法治教案:培养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在中国,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被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
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从而为未来的公民素质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法治教育的意义、目标和方法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法治教育的意义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法治作为一种国家治理方式,强调依法治国,依法行事。
法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领悟法律的重要性,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以及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只有在法治环境下,社会和谐稳定,个人权益得到保护,才能够有良好的发展。
因此,法治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法治教育的目标1. 培养法治观念法治观念是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法治教育,学生应该了解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治的基本内涵,明确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作用。
同时,学生需要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并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法治观念,促进学生能够在尊重法律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2. 培养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法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法治教育,学生应该树立起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明白法律是对每个人都有约束力的。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用法律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培养法律意识,有助于形成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三、法治教育的方法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设置法治课程,学校可以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治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原则和法律实践。
同时,课堂上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模拟法庭审理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的感知和理解。
2. 实践活动法治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制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法律的力量。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应用,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法制教育班会优秀教案
法制教育班会优秀教案法制教育班会优秀教案1(约1341字)教学活动目的:1、培育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遵守法律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加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遵守法律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爱护自己。
活动形式:由详细案例铺开,让学生参加探讨,发言,相互沟通感想和学习体会。
活动手段:小组探讨,个别发言,老师总结。
活动过程:一、案例引出: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游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
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
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探讨:问题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1、学生探讨发言。
2、老师小结:有没有构成肯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
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损害,不是违法,但假如其中一人不留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需担当法律责任。
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峻受伤,明显违法了。
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1、学生探讨沟通2、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峻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严峻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
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峻损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峻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
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扰公民人身权利罪。
问题3: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处?1、学生依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
2、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当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依据《刑法》第四章侵扰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其次百三十五条:过失损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法治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法治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注意:以下是按照教案的格式书写的,如果您有其他格式要求,请您提供具体的格式要求)教案名称:法治教育教案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教案教案类别:法治教育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3. 能够认识和遵守法律法规,形成正确的法治价值观;4. 能够运用法治理念解决社会问题。
教案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法治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1. 同学们,请问你们对法治是什么概念有了解吗?2. 教师简要介绍法治的含义和重要性,重点突出法治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二步: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原则和价值观(20分钟)1. 同学们,你们认为法治应该具备哪些原则和价值观?2. 分组讨论学生对法治原则和价值观的理解,教师带领讨论并总结。
第三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3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如交通违法、盗窃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违法行为和相应的法治原则。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对案例分析的理解,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四步:让学生从法治的角度来解读国内外现实问题(3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国内外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权保护等,要求学生围绕法治的原则和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解读。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归纳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要总结,强调法治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2. 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小结,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法治教育对学生重要?- 你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关于法治的知识和观点?- 你对法治教育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教案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了解司法实践,进一步加深对法治的理解;2. 可以邀请法官或律师到校给学生讲解法治的相关知识和案例,拓宽学生的法治视野;3. 可以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体验和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思维。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良好道德与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制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良好道德与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制观念通用格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感知社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自由。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3. 培养学生正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论一下什么是好的行为和什么是坏的行为,并引导他们思考行为背后的道德和法治原则。
2. 知识传授介绍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如不撒谎、不偷窃等等。
3. 案例分析给学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他们分析这些案例中是否存在道德问题或违反了法治原则。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根本是什么,并结合道德和法治的概念进行讨论。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角色扮演。
其中一部分学生扮演犯错者,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辅导员或老师,通过对话和交流,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
5. 讨论与总结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对角色扮演中的情节进行讨论,并总结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自己遇到过的道德问题的作文,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加深对社会问题和法治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开展小型辩论赛,让他们就道德与法治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来评估他们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以上是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的一个简单示例,根据具体学校和年级的要求,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和步骤,增加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案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
幼儿法治观念教案大班下册
幼儿法治观念教案大班下册近年来,社会发展迅猛,人们对法治观念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幼儿法治观念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份幼儿法治观念教案,适用于大班下册的幼儿教育。
教案的目标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法治观念,让他们懂得法律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规定,并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1.认识法律的重要性,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
2.学会遵守法律规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了解国家的法制建设,培养对法治社会的向往与信任。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幼儿的公平正义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认识法律: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法律的概念,让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法律的日常生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模拟的情境中遵守法律规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法律知识: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向幼儿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环境保护等。
4.法治国家: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向幼儿展示国家的法制建设成果,让他们了解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和成就。
5.公平正义: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公平正义意识。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法治观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四、教学步骤1.引入法律概念: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法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2.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会遵守法律规定。
3.法律知识学习: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向幼儿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4.参观法院:组织幼儿参观当地法院,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的实施和维护。
5.游戏互动:设计游戏,让幼。
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正
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正法治教案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正法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正。
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任务,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法治教育的意义、法治教育的实施手段及法治教育的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法治教育的意义不可忽视。
法治的基本原则是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根本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
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将法治观念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通过法治教育的开展,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的行为需遵循法律规范,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法治教育的实施手段多样。
为了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工作,学校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学校规章制度等多种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宪法、法律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价值。
同时,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和法制思维。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让学生通过遵守学校规定,逐渐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再次,法治教育的价值不言而喻。
法治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法治教育,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法治的内涵,明确法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法治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对正义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积极开展法治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学会遵纪守法,以此积极推动社会的法制化进程。
只有通过法治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遵法守规、有良好法治意识的新一代公民,为社会公正与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法治教育教案
法治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明确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我国主要法律法规简介3. 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4. 常见的违法行为及其后果5.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重点: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用于展示法律法规文本。
2. 黑板用于列举重点、难点。
3. 教学软件用于法律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初步认知。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亲身体验法律的实际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近期社会热点新闻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
2.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教学内容,重点讲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模拟实际情境中的法律问题。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测验结果,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八、作业布置1. 收集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撰写分析报告。
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写出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法律树立法治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法律树立法治观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法律,树立法治观念一、引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社会价值,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法律,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1. 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公平公正的重要性;3. 培养遵守法律、培养法治观念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法律的定义、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作用;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树立法治观念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幻灯片、课件、案例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什么是法律(20分钟)1. 利用幻灯片和课件介绍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则和准则。
2.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例如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促进公平公正。
3. 给学生展示一些法律条文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法律的实际运用。
第二节:法律与社会秩序(30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与社会秩序相关的案例,例如交通规则、环境保护、守法纳税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理解的案例,讨论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节:遵守法律和树立法治观念(3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违法行为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法律,以及遵守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理解的案例和个人观点。
4.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承诺遵守法律、珍视法治观念。
第四节:巩固与拓展(25分钟)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些法律纠纷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加深对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做守法公民
第2框树立法治观念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2、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用法维权的关系。
3、明确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维权的正确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
明确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维权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用法维权的关系。
【教学构思】
教师遵循学生知情意行的认知发展规律,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整合。
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课本的案例进行了串联,通过具体生动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
结合学案导学,中考点击,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依法治国方阵。
通过方阵游行中“依法治国,和谐发展”的口号,复习“依法治国对存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并引入“依法治国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导入第二框课题。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探究新知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一、预习检测:是什么?(公民树立什么样的法治观念?)
含义: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树立法治观念的含义:就是要守法,以及用法。
二、时事感悟:为什么?(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展示2009年中国十大法制人物,分析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1)公民素质角度: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2)依法治国角度:增强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3)社会稳定角度: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
善于用法维权,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社会主义法制角度:守法用法,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代表回答,同时引导学生对应相关问题在课本中做出标记。
)
三、案例探究:怎么做?(公民应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第一目:公民必须懂法
(一)案例导知
1、展示案例一:小明平时对学习缺乏兴趣,乃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他时常违反校纪校规,多次旷课到无业青年马某家去赌博,欠下大量赌债无力偿还。
后向同学们敲诈,受到严肃处理。
问(1)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你准备帮助小明提高哪些法律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①未成年不得参与赌博;②未成年应该努力学习,遵守校纪校规;③赌债不具有法律效力等。
(2)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提示:公民必须学法懂法。
过渡:那么公民如何才能做到懂法呢?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确,主要通过国家开展法治宣传和公民自觉学法,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2、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找得快:
(1)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谁?其中重点对象有哪些?
(2)为什么要将青少年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3)“五五普法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有哪些意义呢?(从自身和国家两个角度)(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
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目:公民必须守法
(二)案例导意
1、展示案例二:在一天放学途中,小明被不法少年勒索了十几块钱。
初中
刚毕业的表哥听了小明的诉说,便认定是某中学学生干的。
于是,他也敲诈了该中学的几个学生,为小明补上了损失。
阅读案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法少年、小明表哥及小明三人行为的不当之处。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归纳:不法少年勒索他人钱财,是违法行为,该受到法律制裁;小明表哥以同样的手段违法,错上加错;小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不主动寻求法律的保护,对表哥的违法行为不制止,是违法的。
三人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公民必须守法
2、知识链接: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及作用
(1)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体现人民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2)作用:它既是公民权利的体现和保障,又是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第三目:勇于用法维权
(三)案例导行
1、误区导航: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并分析小明和小林的观点。
小明:在我国,已形成了保护未成年的法律体系及四大保护领域,我们青少年一定能健康长大。
小林:只要公民不做违法的事情,就是法治观念强的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
(1)小明的观点是片面的。
未成年的合法权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给予特殊保护,但未成年人要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小林的观点是片面的。
公民树立法治观念,也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
公民不做违法的事情,只是严格遵守了法律,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还必须勇于用法维权。
2、漫画赏析
星期六,小明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到商场买了一
双运动鞋,可只穿了一天,鞋子就坏掉了……
(1)请阅读漫画,讨论并分析请你分析下小明
爸爸妈妈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教师归纳:
小明爸爸:行为实质是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行为后果是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使自己也触犯法律。
小明妈妈:行为实质是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行为后果是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会带来进一步的侵权行为。
启迪思维:
(2)你认为小明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提示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
(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教材,走出教材。
学会从教材中找到所学的知识点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自己生活联系,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联系,由理导思、导行。
)
【总结升华】
教师寄语: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有毒的药不能吃,违法的事不能做;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共勉:法治就像一盏灯,光线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少一些。
让我们与法同行,增强法治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