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衡水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19高三第二次重点考试--语文
![河北衡水中学2019高三第二次重点考试--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16a3dc680203d8cf2f2443.png)
河北衡水中学2019高三第二次重点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个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的土地上,特别早就有人类生存。
除了闻名的“北京人”〔约生活于五十万年前〕,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都发明了比“北京人”或早或晚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或活动遗迹。
旧石器时代,人类尚处于蒙昧野蛮的阶段。
同民族文化起源有直截了当关系的,是大约始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文化。
迄今为止,国内已发明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有几千处。
地下发掘证明,我国新石器文化的晚期〔约相当于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前二千年间〕,差不多发生显著的阶级分化,上层人物拥有远远超过常人的财产,以及标志身份、权威的器具〔如墓葬中精致的玉斧〕。
这说明原始氏族社会正在瓦解,国家机器开始形成。
关于中国的古史,古人一般认为始于“三皇”或“五帝”,以后是夏、商、周三代。
现在看来,“三皇”、“五帝”基本上无法证明的传说。
夏王朝的存在,虽为许多学者所相信,并有许多人认为传说中禹的儿子启以子继父,改变领袖由公众推举的惯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但这些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可供证明。
我们只能说,传说中夏王朝的开国,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文化的晚期。
中国长期存在的大一统思想,使得前人适应于把中国的远古社会就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并为之虚构出某种政治、文化的中心〔“三皇”、“五帝”之说,便由此产生〕。
事实上,这并不符合历史的事实。
目前已发明的我国新石器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分散在极其广大的地域内,相互之间并无从属关系;相隔较远、不同类型的文化,往往有显著的区别,说明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以中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三角洲的河姆渡文化相比,前者的要紧粮食作物是小米,后者是水稻;前者的居室是半地下或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后者是架设在木桩上、地板高出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前者出土的陶器,多为彩陶,后者多为黑陶。
2018-2019河北衡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图片版)
![2018-2019河北衡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图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3230bebceb19e8b9f6ba19.png)
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下学期二模试题语文试卷答案1. C2. B3. A【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选项A,无因果关系,原文“文学首先是人学。
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属于并列关系;选项B,“小说中的人物除唐僧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其余全是怪。
”理解有误。
根据对原文的把握“《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而非所有人物;选项D,“主要原因”而非“所有原因”。
根据原文,“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
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故答案选C。
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这类试题考生要认真结合选项对文本的解读,仔细斟酌选项中是否与原文有出入或者漏洞。
选项B,《拾遗记》《补江总白猿传》对应的形象写反了。
故答案选B。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归纳要点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选项A,“是由于《西游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理解有误。
根据对原文的把握:由于《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
故答案选A。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上学期高三二调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上学期高三二调考试语文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12c23c650e52ea55189870.png)
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上学期高三二调考试语文试题答案河北衡水中学2019届上学期高三二调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C【解析】第一处:人心所向:指人民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人心向背: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
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
此处是说安全稳定是人民众所向往的,选用成语人心所向。
第二处: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大势所趋: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
此处是说合作共赢是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
故选用大势所趋。
第三处:东山再起:东晋时,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以后又出来做了大官。
后用以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
沉渣泛起:已经沉到水底的渣滓又漂浮了起来。
比喻已经绝迹了的腐朽、陈旧事物又重新出现。
此处是说文明冲突、文明优越这些陈旧的论调不时地又重新出现。
选用沉渣泛起。
第四处:登高望远:登上高处,看得更远。
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
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此处是说站得高,其判断看得更远。
选用登高望远。
故选C。
2.B【解析】搭配不当,不能说完成……经历,可去掉完成。
主语不明,表示前加双方。
如何引导有写作天赋的学生热爱并投身于文学创作,从而培养这些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这两句话的语序不当。
3.B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学生要对这些特殊句式了然于胸,平时要结合典型例句来理解记忆。
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所给的句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是省略句,是被动句,是状语后置句,是定语后置句,是宾语前置句,是判断句。
5.D【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
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名词作动词,其中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中,奇,认为……奇;壮,以……为壮,认为……壮。
名词作状语,其中,内,在国内;间,从小路;云,像云一样。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b526df089eb172ded63b7b5.png)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市民小刘悄悄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其实只是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发的朋友圈而已。
”小刘坦言,自从父母半年前加入自己朋友圈之后,就开始“极度关注”她的一举一动,“有些小情绪发着好玩,却被他们当了真,不断询问、劝说,让我哭笑不得。
”你的微信朋友圈是否对父母无权限开放?你是否愿意父母从朋友圈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当我们在朋友圈里屏蔽父母时,我们屏蔽的究竟是什么?也许是不想父母因为风吹草动就紧张兮兮,也许是不想父母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唠唠叨叨,也许,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吧。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写给今天朋友圈屏蔽父母的人尊敬的××编辑:你好。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近60%的95后选择在社交网络上屏蔽父母。
这表现出95后的独立意识,也折射出网络中亲子间的关系模式。
”当我看到这则消息时,我想写下我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的逐渐普及,手机功能的多种多样,我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也五花八门。
例如,QQ、微博、微信等。
据说会玩微信的人有几亿,就连我们的父母也不例外。
我们的父母也搭上了潮流的末班车。
会玩微信的人应该就会发朋友圈,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发朋友圈的时候,应不应该屏蔽我们的父母呢?这个问题曾经在各种的社交平台上引起激烈的争论。
有些人认为朋友圈应该屏蔽父母,他们认为,首先,我们作为青少年,已长大成人,应该有点个人空间、必要的隐私和秘密;其次,有些事情是可以对朋友圈的朋友倾诉,但却无法对父母说出口的;最后,他们认为朋友圈屏蔽父母绝不等于拒绝与父母沟通交流,更不是把父母排斥在感情之外。
但我个人却认为朋友圈是不应该屏蔽父母的。
理由如下,第一,我们虽然作为一名成年人,但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孩子,何况,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好不容易学会了玩微信,却因为你把他们屏蔽了而无法了解和关心你的近况,这岂不是与孝道背道而驰了吗?父母如果近期内不知道你的事情,是不是意味着父母会胡思乱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担心呢?尽管我们发的朋友圈有时会很单调,但父母看到了,也会感到很欣慰、很满足、很开心。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d7ee9531126edb6e1a1083.png)
2019年4月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4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42634c1eb91a37f1115c25.png)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母亲生病的那几年,我形影不离....地守在她的床边,希望自己放弃事业而换来的精心照顾,让她早日从疾病的苦痛中走出来。
②农村文明建设要从细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很好,由于他们的调解,积不相能的邻居能够和睦相处....。
③毕业却不就业,已经身无长物....却又极为挥霍,上海日益壮大的“啃老族”令中国社会的孝道传统经受了严峻考验。
④网易《热观察》认为,朝鲜之所以孤注一掷....地不断发射导弹,是因为领导人缺乏安全感,视核武器为维系朝鲜政权“绝对安全”的唯一保障。
⑤今天各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A. ①⑤B. ②③C. ③④D. ③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
①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
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形影不离”应换为“寸步不离”表示一步也不离开。
④孤注一掷:孤注,赌博时把所有的钱一次投作赌注。
掷,抛般子。
比喻用尽全力冒险行事,以求侥幸成功。
不合语境。
⑤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姑妄言之”是谦辞。
谦敬不当。
②和睦相处:彼此和好地相处。
③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
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
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
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
如“有口皆碑、方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
3.注意适用对象。
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
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
4.注意谦敬成语。
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
5.注意两用成语。
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语文试题
![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617b7533687e21af45a964.png)
,.,., ., . . .
,..
『-
一
'一
.,
,气
;仁---"心
-
' ;,`'
_ __ ,
,. 沁,'
_广
、. 夕才"'
以宣讲传统伦 理而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
.
D.
用。
文章第=一'段 ' 运用举例论, 证阐释祠堂祭祀活动的内容. ,:指寸出了:祠.:...·堂_',.' 对'冢_. .族成·:':员'•的.'榜C 样:'·. 或• 约• \ 束作
3、根据原文内容,
A. 因为 中国 古代
社下会列-二 有说,着法'.根正深确蒂的固-的项是 宗族(宗.,法)文)'化:(心3分理�,f所:,�以· •;,中' 国. - 古._,、代一 乡村“社礼”会的都存一在 种表祠现堂。 。
,- '
礼制的功能。
B. 家族共同体以. "..亲- 族血缘 ” 关系为纽带,通过拜祖敬宗与祭祖收族,从精神上团聚了宗族。 C. 族人可以在春节、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时或自己生辰之时来祠堂祭祖,重温家训。
D. 祠堂可作为本族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宣讲伦理道德的地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C.
古代社
'
飞 · ·1
『
,'
上 云示心族拥有社会管理权,所以族人
一旦违犯了法令,族长就可以在祠
., .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i2页)
'
.·
,,
1.,
2018-2019河北衡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图片版)
![2018-2019河北衡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图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0c79060912a216147929a5.png)
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下学期二模试题语文试卷命题人:语文中心教研室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中讲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暗含了佛教“放心”“定心”与“修心”的全过程,来宣扬一种佛家的摆脱迷惑找回本心不得迷失的精神境界。
文学首先是人学。
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是“人”。
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
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首先,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
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其次,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
2018最新试题资料-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二调试题(含解析)
![2018最新试题资料-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二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33525f1711cc7931b7164e.png)
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二调试题(含解析)
5 c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语试题
第Ⅰ卷语言字运用
语言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母亲生病的那几年,我形影不离地守在她的床边,希望自己放弃事业而换的精心照顾,让她早日从疾病的苦痛中走出。
②农村明建设要从细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很好,由于他们的调解,积不相能的邻居能够和睦相处。
③毕业却不就业,已经身无长物却又极为挥霍,上海日益壮大的“啃老族”令中国社会的孝道传统经受了严峻考验。
④网易《热观察》认为,朝鲜之所以孤注一掷地不断发射导弹,是因为领导人缺乏安全感,视核武器为维系朝鲜政权“绝对安全”的唯一保障。
⑤今天各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我们请大家,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A ①⑤
B ②③ c ③④ D ③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
①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
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形影不离”应换为“寸步不离”表示一步也不离开。
④孤注一掷孤注,赌博时把所有的钱一次投作赌注。
掷,抛般子。
比喻用尽全力冒险行事,以求侥幸成功。
不合语境。
⑤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姑妄言之”是谦辞。
谦敬不当。
②和睦相处彼此和好地相处。
③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高三年级上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第一处: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人心向背:向:归向,指拥护;背:背离,指反对。
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
此处是说“安全稳定”是人民群众所向往的。
选用成语“人心所向”;第二处: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大势所趋: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
此处是说“合作共赢”是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
故选选用“大势所趋”;第三处:东山再起:东晋时,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以后又出来做了大官。
后用以比喻失败后重新上台。
沉渣泛起:已经沉到水底的渣滓又漂浮了起来。
比喻已经绝迹了的腐朽、陈旧事物又重新出现。
此处是说文明冲突、文明优越这些陈旧的论调不时的又重新出现。
选用“沉渣泛起”;第四处:登高望远:登上高处,看得更远。
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
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此处是说习主席站的高。
其判断看得更远。
选用“登高望远”。
故选C。
2、B(③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完成……经历”,可去掉“完成”。
⑤主语不明“表示”前加“双方”⑥“如何引导有写作天赋的学生热爱并投身于文学创作,从而培养这些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这两句话的语序不当。
)3B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学生要这些特殊句式了然于胸,平时要结合典型例句来理解记忆。
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所给的句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①是省略句,②⑧是被动句,③⑤是状语后置句,④⑦是定语后置句,⑥⑨是宾语前置句,⑩是判断句。
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
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①③名词作动词,其中“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②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中,“奇”,认为……奇;“壮”,以……为壮,认为……壮。
④⑤⑩名词作状语,其中,“内”,在国内;“间”,从小路;“云”,像云一样。
⑥⑦⑧使动用法,其中,“闻,使……听到;“膏”,使……滋润肥美;“负”,使……承担。
故选D。
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前句为介词,通过;后句为动词,“沿袭”;B.前句为“邀请、延请”;后句“牵引”;C.两句中的“乃”都是副词,“于是,就” D.前句是“征召”;后句是“征兆、证据”。
7、A(B首句押韵不对,C不是小令,D是颔联、颈联。
)8.D(画线句子的标点如下: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
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9.A(侍郎是副长官。
)10.C“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错误,根据上下文,“立同异”意思是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厉行节俭”有悖文意,原文为“过则如初”。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
自负卓异,雄视世间。
征召为南川知县。
章惇治理夔夷,侮辱郡县官吏,没人敢和他说话。
部使者想到只有张商英足以和他抗衡,就传檄召他到夔。
章惇随意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举止潇洒,高出章惇一筹。
章惇非常高兴,延引为坐上客。
章惇回到朝廷后,把他推荐给王安石,因而被皇帝召见问话,从检正中书礼房擢升为监察御史。
哲宗初年,朝廷稍微更改制度,商英上书:“‘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现在先皇的陵墓的土还未干,就商议变更,能是孝吗?”徽宗崇宁初,担任吏部刑部侍郎,多次诋毁蔡京“身为宰相,却一心在迎合君主”。
御史弹劾不是他应该说的,罢免主持亳州,蔡京被罢免宰相,张商英被起用任杭州知州。
到朝廷对答,上奏说:神宗改革法度,一定是致力于除大害,兴大利,如今全都实行。
尽继承之美。
如果有弊端,不可不变,但不要失掉变法之意。
留在朝廷任资政殿学士不久,任命为中书侍郎,于是又任尚书右仆射。
蔡京长久以来窃夺国家政权,朝廷上下都怨恨愤慨,看到张商英敢于提出异议,多次称赞他为贤臣,徽宗因为他有声望,就任他做宰相。
当时长期干旱,一日,彗星出现在天空,这天晚上,彗星没有出现,第二天,就下雨。
徽宗高兴,大字书写了“商霖”二字赐给张商英。
张商英处理政务公平,认为蔡京虽然标榜恢复新法,但不过是借此来威胁控制国君,禁锢士大夫罢了。
于是大力变革弊政,废除当十钱进而改革币制,恢复转般仓进而废除直接运输,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商英志大才疏,凡是要做的,先在官吏办公事的地方明说,会引起麻烦和问题的能够事先做谋划。
有叫郭天信的,凭借医药及养生之类的技术掌管太史局,徽宗未做皇帝时,曾经说能做皇帝,从此慢慢宠信他。
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公上疏攻讦他。
张商英劝说徽宗节制浮华奢侈的生活,停止修建土木工程,打击投机钻营的佞臣。
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畏惧,曾经修葺装潢升平楼,告诫主管官吏凡是遇到张丞相骑马来到,一定要把工匠藏在楼下,直到他走过去才恢复工作。
宣和三年卒,七十九岁。
赠少保。
11.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应结合前后文,读懂、理顺句子,在此基础上结合某些重点词语(如标志性虚词)、主谓关系、对称句式等进行判断。
“并为宾客”的是“野王及琅琊王褒”,可排除B 项;“好丹青”“善图写”对称句式,中间应停顿,可排除C;“日时人称为‘二绝’”主谓宾完整,故“时人”前应停顿,可排除A。
答案是D。
12.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此类试题平时要做好文言常识储备,通读全文,理解内容。
结合句子,调动积累,仔细辨别。
A项,扩大范围,“从汉代起成为国家科举考试的科目”的说法错误,汉代没有科举,科举是从隋朝开始的。
13.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言文阅读段大意,认真比对选项与原文,细心辨析。
B项,无中生有,“组建义军,毁家纾难”错误,原文说他是“随义军援京邑”,并非他组建义军,更没有“毁家纾难”。
14、(1)顾野王一向清瘦体弱,加之守孝期间哀痛过度,身体瘦到几乎不能承受衣服的程度,(但)等到他手持兵器,身披盔甲(上阵),见到的人都觉得他十分气壮。
(2)顾野王少年时凭勤奋好学闻名,待人接物从没有辞色失当之处,他貌似不善言辞,等到奋发精神身体力行时,其他人都不如他。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得分点准确翻译:(1) “羸”,清瘦体弱;“戈”,兵器;“壮”,雄壮威武。
(2) “笃”,勤奋;“在物”,待人接物;“励精力行”,奋发精神身体力行。
参考译文: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
父亲顾烜,做过信威临贺王记室,兼本郡五官掾,以儒术闻名。
顾野王幼年好学。
七岁读《五经》,能略知大意。
九岁就能撰写文章。
年龄稍大后遍览经史之书,能够精于记忆,默念于心,凡是天文地理、著龟占卜都无所不通。
梁朝大同四年,封为太学博士。
改任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顾野王和琅琊的王褒都作为他的宾客,宣城王十分爱惜他们的才能。
顾野王又喜好丹青,擅长绘画,宣城王在东府建造书斋,于是命令野王画古代贤人的画像,有又命令王褒在画上写赞,当时人们称赞他们为“二绝”。
到侯景作乱的时候,顾野王父亲去世,他返回本郡守孝,便招募乡人数百,随义军援助京城。
顾野王一向清瘦体弱,加之守孝期间哀病过度,身体瘦到几乎不能承受衣服的程度,(但)等到他手持兵器,身披盔甲(上阵) 见到的人都觉得他十分气壮。
京城陷落,顾野王逃往会稽,不久前往东阳,与刘归义联合据守城池抗拒敌军。
侯景之乱被平定后,太尉王僧辩十分赞赏野王,派他监管海盐县。
高祖做宰相时,顾野王为金威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接着转任府谘议参军。
天嘉元年,皇帝下诏命令他增补为撰史学士,不久加封他为招远将军。
光大元年,他被授予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
太建二年,改任国子博士。
后主还是太子时,顾野王兼东宫管记,原来的官职照旧担任。
太建六年,被封为太子率更令,接着兼任大著作,掌国史,掌管梁朝的史事,兼任东宫通事舍人。
当时宫中僚属有济阳的江总,吴国的陆琼,北地的傅纬,吴兴的姚察,都凭才学著称,被议论的人所推重。
改任黄门侍郎,光禄卿,掌管五礼方面的事,其余官职照旧。
太建十三年死,时年六十三岁。
皇帝下令追赠他为秘书监。
至德二年,又追赠他为右卫将军。
顾野王少年时凭勤奋好学闻名,待人接物从没有辞色失当之处,他貌似不善言辞,等到奋发精神身体力行时,其他人都不如他。
他的三弟顾充国早亡,顾野王抚养年幼的孤儿,对孤儿的恩义极其优厚。
他所撰写的著作《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十卷,《玄象表》一卷,都刊行于世。
又撰写《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没能完成便死了。
15.CE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故选CE。
16、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萧瑟凄凉景象。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试题分析:题目是: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能力。
第二联“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呼应诗歌标题“对雪”,暗示诗人独坐室内,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然后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最后点出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用一般结合作者的情感来谈。
17.(5分)BD【解析】B 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
D项,“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不正确,这四字其实表达了作者想要帮助苦热中天下百姓的豪情,整联抒发了作者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博大胸襟。
18.(6分)①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
②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③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