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选读课程纲要
《左传》讲义
第二讲:《左传》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节:《左传》与周礼礼:又称“周礼”,是指西周以来所制定的关于政治、伦理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以及有关道德规范,其核心是那种贵族“家国一体”的尊悲等级的神圣不可侵犯。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的破坏与贵族宗法制的解体同步进行,大量的子弑父、臣弑君、强并弱、下犯上的历史事实被《左传》作者直笔所书,同时在评判上就以是否符合“礼”的标准来论断,从中就可以看出其隆礼的主旨,也可以透视出礼在当时所发挥的巨大社会作用。
一、礼具有拯救社稷的作用(昭公二十六年)齐侯与晏子坐于路寝,公叹曰:“美哉室,其谁有此乎?”晏子曰:“敢问何谓也?”公曰:“吾以为在徳”对曰:“如君之言,其陈氏乎!陈氏虽无大德,而有施于民。
豆区釜钟之数,其取之公也薄,其施之民也厚。
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
《诗》曰:‘虽无徳与女,式歌且舞。
’陈氏之施,民歌舞之矣。
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也已。
”公曰:“善哉,是可若何?”对曰:“唯礼可以已之。
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公曰:“善哉,我不能矣。
吾今而后知礼之可以为国也。
”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公曰:“善哉,寡人今而后闻此礼之上也。
”对曰:“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是以先王上之。
”二、礼具有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桓公二年)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
公怒,督惧,遂弑殇公。
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
会于稷以成宋乱,为赂故,立华氏也。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太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
”已杀孔父而弑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
以郜大鼎赂公,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公。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春秋》与《左传》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春秋》与《左传》《春秋》与《左传》一、《春秋》何为春秋?百国春秋“春正月、秋七月”《孟子·离娄》:“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鲁《春秋》,孔子编纂:《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鲁国十二君: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获麟之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何以书?记异也。
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
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
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
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
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
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
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公羊传》)记事简略,仅仅用数字或一两句话记载一事。
(类似于新闻标题,故王安石将其目之为断烂朝报。
)但是,简而有法。
一字寓褒贬(微言大义)。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公羊传·僖公十六年》:“曷为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嗔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
是月者何?仅逮是月也。
何以不日?晦日也。
晦则何以不言晦?《春秋》不书晦也。
朔有事则书,晦虽有事不书。
曷为先言六而後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
五石六鹢,何以书?记异也。
外异不书,此何以书?为王者之后,记异也。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春秋三传二、《左传》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前464)至十四年(前454),韩赵魏三家灭知氏。
经、传互有出入。
《左传》详细记述了春秋时代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当时历史的重要文献。
民本思想、崇礼思想、崇霸思想。
《左传》的选读教案设计
《左传》的选读教案设计
《左传》是经典中的经典,也是备受中考考生熟悉的一本古典名著。
本文以初中生可能接触到的《左传》选读材料为基础,拟订选读教案,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左传》的主要内容、人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悉古典文献的能力;
3、通过古典文献的选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想发展能力;
4、掌握古典文学特有的美德、思想和文化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左传》的主要内容、人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学习古典文献的特点;
3、理解古典文学特有的伦理道德和文化精神;
4、根据选读材料,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学习《左传》之前,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出《左传》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对话式教学法:利用古典文献中引用的人物、典故及其所代表的道理等内容,引入对话式教学法,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故事;
3、因材施教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选择和讲解选读材料,还可利用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小说情节,让学生脱离书本,通过小说更好的学习古典文献的内容;。
《左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左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左传》的简称,是孔子弟子左丘明
根据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所编写的一部史书。
左传是春
秋时期的重要史料之一,其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左传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斗争、各国
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行等。
左传以春秋时期的历史为
背景,以鲁国为中心,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对于鲁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的详细
记录,这对于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国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左传还记载了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行,如孔子、孟子等春
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的言行在左传中得到了生动的
描述。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春秋时期的风
貌和社会思潮。
另外,左传还对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
生动的描写,这对于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
意义。
左传中所记载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使我们可以更加直观
地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左传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它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左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左传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珍贵遗产,其价值和意义不可忽视。
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三课《左传》教案
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三课《左传》教案第一篇: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三课《左传》教案初中八年级传统文化第三课《左传》教案《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十三经之一。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27年(前468),《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智),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
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
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左传》既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汉族,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出自《左传》的成语1.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退避三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3.及瓜而代:等到瓜熟时派人接替。
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4.言归于好:彼此重新和好。
5.魑魅魍魉:《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6.狼子野心: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7.外强中干: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8.表里山河:泛指外有山内有河,地势十分险要。
9.厉兵秣马:厉:磨,砥砺;兵:兵器,秣:喂。
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0.困兽犹斗:《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史记选读课程纲要
二、课程纲要《史记》选读一、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首先,能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了解历史,品评人物智慧与得失。
其次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再次也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的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走进了中国文学的殿堂,学习一些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手法。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能欣赏本纪、世家、列传三种艺术形式,理解写作的一些基本技法,体会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无所不包的内容。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增加文学底蕴和历史底蕴。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史记》作品,能对其进行比较透彻分析,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历史人物,并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掌握经世做事的技巧和道理,成为每个同学为人处世的必修一课。
②将《史记》中的写作技法,经过每一课时的研习、模仿,在实践中转化为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技能,使学生作文形成“亮点”。
3、价值目标: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从而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课时《项羽本纪》/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二课时《项羽本纪》/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三课时《外戚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四课时《外戚世家》/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五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六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七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八课时《卫将军骠骑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九课时《卫将军骠骑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课时《李将军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一课时《魏其武安侯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二课时《孙子吴起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三、教材编写原则(一)教材体系突出“阅读品评”《史记》选读精选了《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中的经典篇目,旨在通过阅读品评,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时也了解历史,品鉴历史,品鉴历史人物。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理解《左传》中的礼仪文化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理解《左传》中的礼仪文化一、教学目标通过研读《左传》中的礼仪文化,让学生了解古代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古代礼仪的演变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礼仪文化概述2.《左传》中的礼仪文化3.古代礼仪的演变4.礼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左传》中的礼仪文化2.理解古代礼仪的演变过程3.探讨礼仪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由教师讲解《左传》中的礼仪文化,以及古代礼仪的演变过程。
2.讨论法: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古代礼仪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如何将古代礼仪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3.观察法: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范畴,观察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礼仪现象,引导学生对古代礼仪文化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礼仪文化概述讲解礼仪文化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理解礼仪文化的重要性和现代社会中的礼仪意义。
2.《左传》中的礼仪文化讲解《左传》中的礼仪文化,引导学生思考在《左传》中所体现出来的礼仪文化对于古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3.古代礼仪的演变讲解古代礼仪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礼仪的变化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观念习俗的关系,以及古代礼仪对于现代文化的影响。
4.礼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礼仪现象,如何将古代礼仪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分为两部分: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教师记录小组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于古代礼仪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作业,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日常环境,以一种有表现力的方式,创造一个新的“礼仪”。
评估学生对于现代社会礼仪文化的发展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通过引导和讨论形成的学生思维导图。
2.通过小组探讨、学生总结方式完成的小组总结报告。
3.小组讨论中所用到的小组讨论表格。
4.以大屏幕为信息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
合肥市屯溪路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博雅课程系列丛书经典诵读课程纲要(试用稿)合肥市屯溪路小学经典诵读课程纲要(试用稿)策划:陈罡主编:戴忠玲张江南姚静编委:程冰戴忠玲胡安兵胡昕瞿娇石英梅王梅(小)谢婷徐艳姚静袁圆张江南张炎前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的战略目标,明确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提高中小学生语言文化素质。
2002年8月,我校被安徽省教育厅基教处列为“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试点学校。
十年来老师们在引领学生诵读经典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学生通过日日诵读经典,浸润在经典中。
如今,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凝结成这册“纲要”,旨在引导全体学生迈入经典国学的殿堂。
“童蒙养正”,经典诵读是把经典在学生心里埋下种子。
通过经典诵读让全体学生从小日日享受经典润物无声般的熏陶,从而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铸造精神、提升智力。
随着学生慢慢长大,历代文人的思想精髓,一字一句中所蕴涵的力量,会与他们形影相随,使他们博古通今、懂事明理,逐渐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奠定底色绚丽而厚重的人生基础,并对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录第一章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理念一、课程的基本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章课程内容和目标一、课程内容二、课程总目标三、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三章课程的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二、教学建议三、评价建议第一章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理念一、课程的基本性质经典诵读课程是我校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博雅精神儿童世界”的核心价值观的校本课程,是立足于学校“博雅精神英才少年”的育人目标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传统文化《左传》选读教案
3《左传》选读教课目的:1、对《左传》有大概认识。
2、注意累积《左传》中的名言名句。
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一、简介《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别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此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
唐代的刘知几《史通· 六家》:“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唐代的赵匡第一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
今后,有很多学者也持思疑态度。
好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不是左丘明。
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以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
清代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旧认为是左丘明所著。
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
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
此刻一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概在战国中期(公元前 4 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此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二、成语名言累积:1.东道主《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认为东道主,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
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招待来宾的主人。
2.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因此报也。
’”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后以“退避三舍” 比喻让步和回避,防止矛盾3.魑魅魍魉《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本为传说中的鬼魅,现用以喻指各种各种的歹人。
4.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消亡。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古文阅读教案左传选读
古文阅读教案左传选读一、导言在古代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古文阅读一直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古文既是经典的语言形式,也是人们了解古代文化、思想的窗口。
本教案将以《左传》为主要阅读材料,通过选取其中的精彩片段,帮助学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深入理解先秦时期的思想和历史。
二、目标1. 能够准确理解《左传》中所涉及古文的意义;2. 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能够通过古文阅读,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将选取《左传》中的三个片段进行阅读教学。
四、教学步骤篇一:《左传·僖公二十九年》1. 阅读课文,理解古文含义。
在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齐国正面临着来自周王室的压力,同时也展现了齐国宰相季文子的聪明才智。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解析古文,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
2. 提问指导- 学生理解古文中的重要人物有哪些?- 学生解读古文中的隐含意义,尝试解答齐国在文子的辅佐下,是如何度过难关的?3. 分组互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季文子的才智和影响力在这一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见解,并进行适当的辩论。
篇二:《左传·昭公二十一年》1. 阅读课文,理解古文含义。
这个片段讲述了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谋杀事件,展现了当时晋国宗室之间的复杂关系。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解析古文,理解其中的人物心理和历史背景。
2. 提问指导- 学生理解古文中的晋国宗室之间的关系有哪些?- 学生解读古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机,尝试解答为什么谢公可以成功夺取权力?3. 分组互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谢公的权力斗争策略以及晋国宗室之间的角力,包括晋宣公和谢公之间的心理较量。
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见解,并进行适当的辩论。
篇三:《左传·僖公四十一年》1. 阅读课文,理解古文含义。
这个片段描述了齐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季文子的智慧与勇气。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解析古文,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
人教部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下册课时29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第二课时)教案
XX中学 XX本课是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
希望学生能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群,在阅读史传散文时能领会其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手法。
在学习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吸取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发展思辨能力,学习论说方法。
1.分析烛之武游说成功的论说艺术2.通过品其言赏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3.初步感知“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分析烛之武游说的策略技巧,品析文中烛之武的形象。
从思辨性阅读的角度探讨烛之武游说成功的原因。
教师回顾第一课时中梳理的全文脉络:晋秦联合围郑——烛之武临危受命——烛之武劝退秦师——晋军撤离郑国,点出此文长于记事,而全文的重点在第三自然段,烛之武劝退秦师,说明此文还善于记言。
引出新课,这一课时的重点在于探讨烛之武游说成功的原因。
《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向高一学生征稿,请你来推荐一下《左传》里烛之武这个人,并写一段200 字左右的推荐语。
1. 朗读并引导学生梳理烛之武游说辞令的层次,关注句与句间的连词、句首发语词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④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 活动1逐层梳理烛之武游说的四个层次:亡郑有险无益、舍郑有益无害、晋君忘恩不仁、晋国无度无厌。
分别对应用了对比、举例、假设等论证手法,形成递进的论证结构。
活动2四个层次分别对应的是“以退为进”“以利相诱”“以史为鉴”“以害相劝”,而无一例外都是站在维护秦国利益的立场进行分析,句句在理,从长远的眼光彻底唤醒了秦穆公。
4. 小结:5. 课堂小练巩固通过调换四个句子的顺序,比对得出烛之武思维的严密,论说艺术的高超。
曹刿论战《左传》教学目标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等到第三 次击鼓时勇气就已经枯竭了。
1、何以战? (倒装句) 译: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
2、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译:打仗,要靠勇气。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省略句)
译:(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 况),怕的是有埋伏。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 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 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次“未可”使得鲁 军避免了两次重大的战略失误,而两次 “可矣”,更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 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鲁国获胜后,鲁庄公问起取胜的原因 (“问其故”),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原因是抓住了“彼竭我盈”的反攻时 机,并且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
全文通译
鲁庄公第十年的春天,齐军准备攻打 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 庄公。他的同乡说:“(这是)当权的人 谋划的事情,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跟齐国作 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 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 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小恩惠不 能遍及到百姓,百姓是不会服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 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说: “小小信用,未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 灵是不会赐福的。”
焉 惧有伏焉: 相当于“于是”、“于此”,在那
以 何以战: 用,凭,靠。 必以分人: 把。 必以情: 根据。 必以信: 按照。 可以一战: 凭。
之
肉食者谋之: 迎战齐军这件事。 公与之乘: 他,指曹刿。 小大之狱: 的。
公将鼓之: 助词,无义。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课件
烛之武的劝说:烛之武以利害关系说服 秦穆公,指出秦国退兵对秦国更有利
秦穆公退兵:秦穆公听取烛之武的劝说, 决定退兵,并派兵帮助郑国防守
晋国退兵:晋国看到秦国退兵,也决定 退兵,郑国危机解除
烛之武的贡献:烛之武以一人之力,挽 救了郑国,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正文字体:建议使用宋体、楷体等,以保持阅 读的流畅性
特殊字体:如古文字体、艺术字体等,用于强 调或装饰
字体大小:根据PPT内容调整,一般标题字体 大小为24-36pt,正文字体大小为12-18pt
字体颜色:根据PPT背景色和主题色选择, 一般标题字体颜色为黑色或白色,正文字体 颜色为黑色或灰色
字体间距:根据PPT内容调整,一般标题字体 间距为1.5-2倍行距,正文字体间距为1倍行距
国
主要人物:烛 之武、秦穆公、
晋文公
故事情节:烛 之武以三寸不 想:通 过烛之武的机 智和口才,展 示了古代外交 家的智慧和勇
气
PPT设计
幻灯片布局
标题页:包含 主题、副标题、
作者等信息
目录页:列出 所有章节和子 章节,便于观 众了解内容结
构
内容页:根据 内容需要,合 理安排文字、 图片、图表等
逻辑清晰度:课件结构清晰,逻辑连贯,易于理解
互动性:课件设计应具有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创新性:课件设计应具有创新性,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技术支持:课件应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易于操作和使用
反馈机制:课件应具有反馈机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估结果分析
学生反馈: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反馈:教师认为课件内容丰富,讲解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课件效果:课件在提高学生历史素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改进建议:部分学生建议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选读》课程纲要
开发者:王永清
授课对象:适用于高二学生
学分:1学分
学时:26学时(其中授课25课时,探究与研讨1课时)
一、课程性质:
《〈左传〉选读》属于文化论著研读类选修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上的四项品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通过阅读从《左传》中节选的文章,理解古代贤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高尚品质,同时积累相应的文言文阅读技巧与知识,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学习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
能够读准文中的字音,理解并学会运用文言文中常见的重要实词(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及虚词。
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记住文言文中常用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除了精练外,还经常运用一些特殊句式,记住这些常用的特殊句式,有助于理解文言文内容。
能说出文言文的内容及主题思想。
本课程的文言文多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人物的高尚情操,要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把握文言文主题,并理解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怀。
能准确地背诵、默写重要文段。
背诵优秀诗文并养成积累的习惯,形成
文言语感,并融会贯通加以运用。
背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手段。
同时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较准确地将文言文梳理为现代文,并理解基本内容,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能通过对比、分析、识记等方法,对文言文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并归纳。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要识记并理解很多重要实词、虚词的意思及一些句式等,让学生在整理、归纳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反复诵读、分析、理解、概括文章内涵及作者的情怀。
反复诵读是分析理解文言文的有效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在增强语感的情况下进一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经典篇目要能够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古文之美,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深厚的文化精髓。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特征、宗教礼俗等方方面面都包蕴其中。
要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增强文化意识,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领悟文本内涵,与文本展开对话,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培养探究精神,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
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选择《左传》里部分文字,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晋文公”五章,每章五个课时,加“体验与探究”1个课时,共26课时。
各章的教学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如下:
第一章爱国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梳理文章大意,诵读文章2-3遍。
2、做练习,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3、感受人物在言行中表露出来的爱国情怀。
4、体会外交辞令的特点,分析语言的言外之意。
第二章敬业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梳理文章大意,诵读文章2-3遍,背诵名句。
2、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翻译等文言基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3、体会并领悟人物的敬业思想,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4、鉴赏人物语言精深婉曲的特点。
第三章诚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梳理文章大意,背诵文中美句。
2、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等文言基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3、思考诚信的意义,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进行交流。
4、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第四章友善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做练习,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等文言基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欣赏《左传》的语言特点。
3、通过文本深度理解“友善”,建立正确的友善观念。
4、关注现实生活,学以致用,思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第五章晋文公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等文言基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分析概括《左传》记叙战争的特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3、通过文本,正确理解并评价晋文公,感受思考他的人格魅力。
4、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体验与探究
主题:《左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步骤:1、提供参考论题。
2、个人准备。
3、小组讨论。
4、评选。
教学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通过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本书大事年表
为了查阅方便,将本书所选历史事实按年份顺序汇总,附在文末。
四、实施建议
(一)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1、文本材料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解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3、重视文言文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要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
2、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学习活动。
(四)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1、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获取度,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统计、调查、检测、评价和反思,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以促进本课程的健康发展。
2、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考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并行。
在互评的基础上,更要帮
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3、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针对学生的不足,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帮助学生提高鉴赏文本的水平和能力。
对学生的行为主要采用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方式,采用激励性的评语,正面引导,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二)评价方法
1、过程性评价:
学生的课堂表现,主要包括课堂纪律、发言的积极性、作业情况。
2、终结性评价:
学习结束完成一张练习卷,总分为100分。
3、最终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40%+终结性评价×60%,核定四个等级,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75为合格,75—85为良好,85以上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