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选读12--信不由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信不由中

(一)周郑交质

(隐三·三)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⑴。王贰于虢⑵,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⑶虢公政。四月,郑祭足⑷帅师取温⑸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⑹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⑺,蘋蘩蕰藻⑻之菜,筐筥⑼锜釜⑽之器,潢污⑾行潦⑿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⒀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繁》、《采蘋》⒁,《雅》有《行苇》、《泂酌》⒂,昭忠信也。”

⑴卿士,周王朝里的执政者。⑵王贰于虢,意周王不专任郑伯,偶亦以政务交虢公。⑶畀(bì),给予。⑷祭足,字仲,郑国大夫。⑸温,地名,在今河南省温县境内。⑹要,通“邀”,约。⑺毛,凡地所生之野草。⑻蘋蘩蕰藻:蘋,池塘浅水中小草本植物;蘩,白蒿,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蕰,聚积;藻,水中隐花植物。⑼筐筥(jǔ),皆竹器,方者曰筐,圆者曰筥,本以盛饭,此谓用其盛蘋藻。⑽锜(qí)釜:皆烹饪之器,有足者曰锜,无足者曰釜。⑾潢污,都指积水。⑿行潦(lǎo),路上的积水。行,道路;潦,积水。⒀羞,与上文的“荐”,都是进献的意思。⒁《采繁》《采蘋》,两诗均见《诗经·召南》。⒂《行苇》、《泂(jiǒng)酌》,两诗均见《诗经·大雅》。

郑武公、郑庄公先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暗中又将朝政分托给虢公,郑庄公埋怨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回事。”所以周、郑交换人质。王子狐在郑国作为人质,郑国的公子忽在周朝作为人质。平王死后,周王室的人想把政权交给虢公。四月,郑国的祭足带兵割取了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取了成周的谷子。周朝和郑国彼此怀恨。

君子说:“诚意不发自内心,即使交换人质也没有益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来办事,又用礼仪加以约束,虽然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假如确有诚意,即使是山沟、池塘里生长的野草,蘋、蘩、蕴、藻这一类的野菜,一般的竹器和金属器皿,大小道上的积水,都可以献给鬼神,进给王公,何况君子建立了两国的信约,按照礼仪办事,又哪里还用得着人质?《国风》有《采繁》、《采蘋》,《大雅》有《行苇》、《泂酌》这些诗篇,就是为了表明忠信的。”

(二)屡盟败信

(桓十二·二)公⑴欲平宋、郑。秋,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⑵。宋成未可知也,故又会于虚;冬,又会于龟。宋公辞平⑶,故与郑伯⑷盟于武父,遂帅师而伐宋,战焉,宋无信也。君子曰:“苟信不继,盟无益也。《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⑸。’无信也。”

⑴公,鲁桓公。⑵句(gōu)渎之丘,宋地名,在今山东菏泽县北。⑶辞平,拒绝议和。⑷郑伯,郑厉公,名突,郑庄公之子。⑸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出自《诗经·小雅·巧言》。是用,是以,“用”相当于“以”。

桓公想和宋国、郑国讲和。秋季,桓公和宋庄公在句渎之丘会盟。由于不知道宋国对议和有无诚意,所以又在虚地会见;冬季,又在龟地会见。宋公拒绝议和,所以桓公和郑厉公在武父结盟,盟后就率领军队进攻宋国。发生这场战争,是因为宋国不讲信用。君子说:“如果一再不讲信用,结盟也没有好处。《诗经》说:‘君子多次结盟,反而使动乱滋长。’就是由于没有信用。”

(三)子反背信

(成十二·二)宋华元⑴克⑵合晋、楚之成。夏五月,晋士燮⑶会楚公子罢、许偃。癸亥,盟于宋西门之外,曰:“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菑⑷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⑸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⑹。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⑺,无克胙⑻国。”郑伯如晋听成,会于琐泽⑼,成⑽故也。

⑴华元,宋国六卿之一,长期任右师,掌握国政。⑵克,完成。⑶士燮(xiè),晋国大夫,又称范文子。⑷菑,同“灾”。⑸交贽(zhì),古代聘问,使者必携带礼物,谓之“贽”。⑹不庭,指背叛晋楚之诸侯。⑺俾队其师,使他军队颠覆。俾(bǐ),使;队,通“坠”。⑻胙(zuî),保佑。⑼琐泽,地名。⑽成,和好。

宋国华元完成了晋、楚两国的和好。夏季,五月,晋国士燮会见楚国公子罢、许偃。初四日,在宋国西门之外结盟,说:“凡是晋、楚两国,不要互相以兵戎相见,要好恶相同,一起救济灾难危亡,救援饥荒祸患。如果有危害楚国的,晋国就攻打它;对晋国,楚国也是这样做。两国使者往来,道路不要阻塞,协商不和,讨伐背叛。谁要违背盟约,神灵就要诛

杀,使他军队颠覆,不能保佑国家。”郑成公去到晋国听受和约,和诸侯在琐泽会见,这是由于晋、楚和好的缘故。

(成一五·三)楚将北师。子囊⑴曰:“新与晋盟⑵而背之,无乃不可乎?”子反⑶曰:“敌利则进,何盟之有?”申叔时⑷老矣,在申,闻之,曰:“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礼,礼以庇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

⑴子囊,熊氏,名贞,楚庄王子,楚共王弟。⑵新与晋盟,指三年前与晋国在宋国结盟。⑶子反,熊氏,名侧,楚庄王弟,楚共王的叔父,时任楚国司马。⑷申叔时,楚国公族,其时年纪已大,退休后在封地养老。

楚国准备向北方出兵,子囊说:“新近和晋国结盟而背弃它,恐怕不可吧!”子反说:“敌情有利于我就前进,结什么盟?”申叔时已经老了,住在采邑申地,听到这话,说:“子反必然不能免于祸难。信用用来保持礼义,礼义用来保护生存,信用、礼义都没有了,想要免于祸难,行吗?”

(成一六·五)晋楚战于鄢陵,楚师败绩⑴。楚师还,及瑕,王⑵使谓子反曰:“先大夫⑶之覆师徒者,君不在。子无以为过,不谷⑷之罪也。”子反再拜稽首曰:“君赐臣死,死且不朽。臣之卒实奔,臣之罪也。”子重⑸复谓子反曰:“初陨师徒者,而亦闻之矣!盍图之?”对曰:“虽微⑹先大夫有之,大夫命侧,侧敢不义?侧亡君师,敢忘其死。”王使止之,弗及而卒。

⑴晋楚战于鄢陵,楚师败绩,本句为编者据前文所加,原文无。⑵王,楚共王,楚庄王之子,在鄢陵战役中亲自指挥楚军,眼睛中箭。⑶先大夫,指子玉,晋楚城濮之战时,楚军大败,当时楚成王不在军中。⑷不谷,楚共王谦称。⑸子重,芈姓,熊氏,名婴齐,字子重,楚庄王之弟,楚共王的叔父,时任楚国令尹。⑹微,没有。

晋楚两军在鄢陵作战,楚国军队战败。楚军回去,到达瑕地,楚共王派人对子反说:“先大夫让军队覆没,当时国君不在军中。现在您没有过错,这是我的罪过。”子反再拜叩头说:“君王赐下臣去死,死而不朽。下臣的士兵的确败逃了,这是下臣的罪过。”子重也派人对子反说:“当初让军队覆没的人,你也听到过他的结果了。何不自己打算一下!”子反回答说:“即使没有先大夫自杀谢罪的事,大夫命令侧死去,侧岂敢贪生而陷于不义?侧使国君的军队败亡,岂敢忘记一死?”楚共王派人阻止他,没来得及,子反就自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