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名篇选读

合集下载

古代《左传》散文

古代《左传》散文

古代《左传》散文《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中国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作者鲁太史左丘明。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古代《左传》散文,供大家欣赏。

古代《左传》散文: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精译┃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觐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有权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觐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同齐国打仗?”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小惠不能普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的东西,我不敢夸大虚报数目,一定用诚实的态度对待神。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小的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详加清察,但一定尽心尽力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之类的行为,可以凭这个打一仗。

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交战。

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

”齐国人击了三通战鼓之后,曹刿说:“可以了。

《左传》经典篇目

《左传》经典篇目

《左传》经典篇目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左传》中的一些经典篇目:
1. 郑伯克段于鄢:这是《左传》中非常著名的一篇,讲述了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之间的斗争。

共叔段野心勃勃,欲夺取王位,最终在鄢陵之战中被郑庄公所败。

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和情节描写,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权力斗争的残酷。

2. 曹刿论战:这篇文章描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

曹刿是鲁国的一位智者,他通过观察敌我双方的布阵和士兵的精神状态,准确地预测了战争的结果,并提出了有效的战略建议。

这篇文章体现了曹刿的智慧和远见卓识。

3. 肴之战:这篇文章讲述了晋国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与楚国军队的一场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重耳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成功地击败了楚军。

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重耳的英勇和智慧,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4.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这篇文章讲述了郑国大夫子产向晋国大夫范宣子提出批评的故事。

子产认为范宣子使用
轻币(劣质货币)是不道德的行为,会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信任。

这篇文章体现了子产的正义感和道德观。

5.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讲述了烛之武如何巧妙地说服秦穆公撤回其军队的故事。

烛之武是郑国的一位智者,他利用秦穆公的心理弱点和政治利益,成功地说服了秦穆公放弃进攻郑国的计划。

这篇文章展示了烛之武的机智和口才。

以上只是《左传》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实际上《左传》中还有很多其他精彩的故事和篇章等待读者去探索和发现。

《左传》名篇

《左传》名篇

《左传》名篇多⾏不义必⾃毙 ——郑伯克段于鄢⼆、⼤义灭亲 ——⽯碏恶州吁⽽⼦厚与焉三、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郑伯请成于陈四、贿赂掩盖不了罪恶 ——鲁桓公取郜⼤⿍于宋五、⼦⼥不像话害⽼爸违了礼 ——齐僖公送姜⽒于谨六、繻葛之战使周王威严扫地 ——王以诸侯伐郑七、诸侯称王第⼀⼈ ——楚武王伐随⼋、“⼈尽夫也,⽗⼀⽽已” ——祭仲杀雍纠九、中国古代兵家的先驱 ——曹刿论战⼗、美丽不是⼥⼈的罪过 ——楚灭息囚蔡侯⼗⼀、⼼狠⼿毒的政变连续制造者 ——不去庆⽗,鲁难未已⼗⼆、亡国之君和复兴之君 ——卫懿公和卫⽂公⼗三、春秋第⼀霸 ——齐桓公侵蔡伐楚⼗四、贪贿者害⼈⼜害⼰ ——宫之奇谏虞假道⼗五、过了顶峰就是下坡 ——葵丘之盟⼗六、⽆德⽆能岂可称霸 ——泓之战⼗七、流亡公⼦与三位⼥性 ——晋公⼦重⽿奔狄、及齐、⾄秦⼗⼋、“勤王”争得先机实⾄名归 ——晋⽂公勤王⼗九、退避三舍⼀战⽽霸 ——城濮之战⼆⼗、东⽅不亮西⽅亮 ——秦穆公事迹⼆⼗⼀、国⼈向背与国君废⽴ ——宋公⼦鲍礼于国⼈⼆⼗⼆、“不君”之君⼆例 ——齐懿公与晋灵公⼆⼗三、问的是⿍答的是德 ——王孙满答楚庄王问⿍⼆⼗四、牵⽜蹊⽥不对夺⼈之⽜更错 ——申叔时说楚王复封陈⼆⼗五、得民⼼为上得⼟地为下 ——楚许郑平⼆⼗六、武功与武德 ——泌之战⼆⼗七、内部⽭盾怎样变成敌我⽭盾 ——巫⾂教吴叛楚⼆⼗⼋、和平是战争的间歇 ——向戌弭⼆⼗九、闻善则⾏之闻恶则改之 ——⼦产不毁乡校三⼗、公室⽇卑政出卿⼤夫门 ——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三⼗⼀、知仪⽽不知礼 ——⼥叔齐论礼之本末三⼗⼆、统帅“三贪”兵败如⼭倒 ——吴王阖庐⼊郢三⼗三、⽆效的忠⾔有效的预⾔ ——伍员谏吴王夫差许越平三⼗四、螳螂着意扬臂知否黄雀在后 ——黄池之会三⼗五、最后的霸主 ——笠泽之战,。

左传中的名篇

左传中的名篇

左传中的名篇
左传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史书,记载了鲁国自公元前722年
至公元前481年的历史事件。

其中最著名的名篇有以下几个:
1.《昭公元年》:“昔在帝舜,有苗而无秀;在帝禹,有龟策
而无作;在帝汤,有玄牡而无华;在周公,有白公而无成;在文王,有武王而无功。

功在成事,不在在人。


2.《襄公十四年》:“民以食为天,民以钱为神。


3.《襄公二十八年》:“将无求过人,而有过于人者,必自归焉。


4.《襄公三十一年》:“所以长久者必以礼法,所以亡者必以
官职。


5.《宣公七年》:“事君尽忠,事亲尽孝,事兄尽悌,事友尽信。


6.《宣公三十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
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昭公元年》:“不谋同者,不足与谋也;不谋异者,不足
以谋也。


8.《昭公四年》:“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戈
矛,与子同仇。


9.《昭公十三年》:“朋友之道,三分之一至于荒谬。


10.《昭公十五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些名篇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名篇导读教案

左传名篇导读教案

左传名篇导读教案尊敬的教师和同学们,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左传》中的几篇名篇导读。

《左传》是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社会等重大事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本次导读介绍了《左传》中的几篇名篇,希望通过这些名篇的学习,增进对《左传》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我们的历史素养。

一、《左传·定公十四年》这篇名篇记载了鲁国定公十四年的重要事件,主要内容是鲁国内外战争频繁,国家陷入动荡。

通过对定公十四年的详细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鲁国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

同时,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叙述方式和详实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二、《左传·僖公四年》这篇名篇记载了鲁国僖公四年的重要事件,主要内容是鲁国与晋国的战争。

通过对僖公四年的详细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鲁国与晋国的军事对抗和政治斗争。

同时,这篇文章还展示了鲁国与晋国两国统治者的智慧和胆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复杂关系。

三、《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这篇名篇记载了鲁国昭公二十一年的重要事件,主要内容是鲁国与郑国的合纵抗晋联盟的建立。

通过对昭公二十一年的详细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各国在晋国强势压迫下的合纵抗晋的努力。

同时,这篇文章还展示了各国间的外交手段和独立精神,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格局。

四、《左传·简公十四年》这篇名篇记载了晋国简公十四年的重要事件,主要内容是晋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通过对简公十四年的详细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晋国内部的政治动荡。

同时,这篇文章还展示了晋国贵族间的权谋和勾心斗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当时晋国的政治文化。

通过以上几篇名篇的导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左传》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通过对这些名篇的学习,我们也能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阅读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左传》的过程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篇章,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和人文情怀。

左传原文及翻译

左传原文及翻译

左传原文及翻译《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的一部注疏,共有五十九篇。

全书共记载了鲁国庄公到昭公二十四位君王的事迹,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共计二百四十一年。

《左传》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左丘明,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家。

《左传》的创作目的是通过批判、评价和记录历史事件,来发掘历史的教训和启示。

作为《春秋》注疏,它叙述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国家兴衰和社会风貌,展现了当时时局的变化和封建王国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揭示了人物品德和人性的复杂性。

《左传》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左传》中的篇章以年号为标题,每篇以“鲁庄公三年”之类的年号开篇,然后详细叙述相关事件,以左丘明自己的观点和评论贯穿其中。

以下是《左传》中的一段原文及翻译:《左传》第二篇:庄公二十五年吾闻之也,君不可如是而治也。

齐桓公,葬之日,言于国曰:“有臣有过,请和。

”公曰:“有臣,吾用之;有过,吾弗能改也。

如其过之,无以加于已。

有臣者,吾用之;如无有臣,吾取诸敌。

是亦君之过也,无能改也。

有过者,君之师也;无过者,君之贼也。

”如是者,可以无敌,不可不务也。

今君霸王之事虽云勉矣,弗怠能弗敌,吾是以知君之过也。

杀臧罪也,不胜任杀,不仁;曰杀而不喜,杀不足以代民,不智。

罚人以罪,德之贼也;不胜任德,不怀其民;曰予犹善也,罚不怠也,罚不至于民也;予小伯之德,予之罪也。

曰杀无罪,不胜任杀也,暴戾,不仁。

虽杀无罪,有罪者,不忍;不胜任杀也。

曰杀无罪,不胜任杀也,不辜罪;不胜任诛也。

曰小伯之德,小伯犹罪也。

诚念小伯之德,则不失矣。

夫失君者,罪之也;失臣者,过之也。

如夫背君之师,而求胜敌以亡国,则可乎?有背君之师,则众怨背矣。

In the twenty-fifth year of Duke Zhuang's reign...I have heard that a ruler cannot govern as you have. When Duke Huan of Qi died, on the day of his burial, he said to his subjects, "Some have served well, some have made mistakes. I ask for harmony." The duke said, "Those who have served well, I will continue to use them. As for those who have made mistakes, I cannot change that. If I were to change it, it would not add to what has already been done. Those who have served well, I will use them. If there are none who have served well, I will take them from enemies. This is also a mistake of the ruler, one that cannot be changed. Those who have made mistakes are the ruler's teachers; those who have not made mistakes are the ruler's enemies." In this way, one can be invincible and one must strive for it. Now, the ruler's ambition to become a hegemon is commendable, but if he does not slack off, he will not succeed. This is how I know the ruler's mistake. Killing Zang was a crime that Duke Zhuang was not capable of. To kill him was not benevolent. He said he killed him but did not rejoice in it. Killing him is not enough to replace the people; it is not wise. Punishing people for their crimes is the enemy of virtue. He was not capable of virtue, did not care for his people. He said he was still good, that he would not slack off in hispunishments, but his punishments did not reach the people. He compared himself to Xiaobo, but used Xiaobo's crime to punish him. He said killing him, who was innocent, was because he was not capable of killing him, was impulsive and not benevolent. Even if killing him is without fault, to kill those who have faults, he could not bear it. He said killing him, who was without fault, was because he was not capable of killing him, that he did not deserve punishment. He said the good he did for Xiaobo was like punishing him. If he truly considers the good he did for Xiaobo, he will not lose his way. To lose a ruler is a fault; to lose a subject is a mistake. If one turns away from the ruler's teachings and seeks victory over the enemy to destroy the country, is that possible? If one turns away from the ruler's teachings, then one will be hated by the people.。

初中左传课文

初中左传课文

初中左传课文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左传》中的名篇

《左传》中的名篇

《左传》中的名篇
《左传》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是无法被简单的从一篇文章中描述的。

其中的名篇,更是值得我们反
复品味和思考的经典之作。

在《左传》中,有着很多的名篇。

例如《管仲治黄龙》、《孔子
北游》、《隐公谏纣》等等,其中《隐公谏纣》更是被誉为《左传》
中的集大成之作。

《隐公谏纣》中,隐公针对殷商王朝的君主纣王的作为,进行了
一番极具深意的谏言。

他从纣王的权力、行为、品德等方面进行了指责,微言细语中透露出强烈的批判和警示。

《隐公谏纣》中道出的深刻思想,在当时被认为是空前绝后的。

在现代人看来,它依然有着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它提醒我们,一个将
权力滥用的君王,不仅会带给臣民们灾难和悲痛,也会给自己带来不
可弥补的后果。

同时,《隐公谏纣》还表现了一个人在维护自己的良心、判断和
立场时,所需要具备的勇气和决心。

正如文中所说:“余尔言而不信,必不成于禋祀;禋祀失,则四时不祥矣。

黎民无益,而灾害至矣!尔
不能听后人之言也!必自信,而近取于轻!”这其中表现出的质朴和
坚定,必定会令人钦佩不已。

总之,《隐公谏纣》中的思想和观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启示。

正如古人所说,“望梅止渴”这个词无法在实际意义上防止口渴。

类似地,《隐公谏纣》的思想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真正贯彻和践行。

我们必须从中汲取力量,成为具有道德品质、责任心强的人,同时也
帮助我们去评价这个世界的伦理和道德。

《左传》原文及翻译

《左传》原文及翻译

《左传》原文及翻译《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左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原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岁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译文如下: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

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敌人人多,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

宋襄公还是说:"不行。

"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去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

左传中的经典篇目

左传中的经典篇目

左传中的经典篇目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下面将介绍左传中的十篇经典篇目,带您领略这部古代史书的魅力。

1.《隐公二年》这篇篇目记载了鲁隐公二年的重要事件,主要是关于隐公登基后面临的政治困境以及他采取的措施。

篇中描写了隐公如何处理内外矛盾,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果断决策能力。

2.《隐公十年》在这篇篇目中,隐公十年的政治形势愈发严峻,鲁国内部各大家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隐公在这种复杂局势下如何应对,展现了他的政治手腕和智慧。

3.《隐公十三年》这篇篇目记录了隐公十三年的重要事件,主要是关于鲁隐公在位期间的一次重大政治决策。

隐公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意志和坚定的立场。

4.《庄公二年》庄公二年是另一篇重要的左传篇目,主要讲述了鲁庄公登基后面临的政治挑战和他的政治改革措施。

庄公在这一年中展现了他的政治魄力和改革决心。

5.《庄公三年》在这篇篇目中,庄公三年的政治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鲁国内外的各种矛盾不断升级。

庄公在这种困难局势下如何应对,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果断行动。

6.《庄公十年》在这篇篇目中,庄公十年的政治形势愈发严峻,各大家族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庄公在这种危机时刻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决断力。

7.《庄公十三年》这篇篇目记载了庄公十三年的一次重要事件,主要是关于鲁庄公在位期间的一次政治决策。

庄公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果断决断。

8.《闵公元年》闵公元年是一篇记录了鲁国闵公登基后的政治局势和他的政治改革措施的篇目。

闵公在这一年中展现了他的政治魄力和改革决心。

9.《闵公二年》在这篇篇目中,闵公二年的政治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鲁国内外的各种矛盾不断升级。

闵公在这种困难局势下如何应对,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果断行动。

10.《宣公元年》宣公元年是另一篇记录了鲁国宣公登基后的政治局势和他的政治改革措施的篇目。

宣公在这一年中展现了他的政治魄力和改革决心。

左传-宫之奇

左传-宫之奇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 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 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 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 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 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 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 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 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
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 文王的弟弟。
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晋献公曾 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
黍:黄黏米;稷(jì寄):不黏的黍子,黍稷这 里泛指五谷。
繄(yì亿):句中语气词
注释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 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周室,藏于盟府。”昭穆者,古之庙次 之制也。始祖居中,昭左穆右,昭穆相生。周之一世乃后稷,此为 始祖也。二世不窋为昭,三世鞠为穆,四世公刘仍为昭,五世庆节 仍为穆,六世皇仆为昭……观今会议之座次,皆源于此矣。
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 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 耻的意志,所以他晚上睡 觉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 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 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 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剑身铭文—— 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鸠浅”即“勾践”, “乍”即“作”)
1965年,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省荆 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历经两千 多年依然寒光闪闪、锋利无比。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 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 “五羖(gǔ )大夫”。
百里奚相秦期间,内修国政,教化天下,恩泽施于民 众。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在晚年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他 依靠出众的才智和超群的谋略,使僻处一隅的秦国逐渐强 大起来,为秦国取得霸主地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左传名篇30篇

左传名篇30篇

左传名篇30篇1.昭公元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即位、与陈国的战争、公子无奕的表现等。

2.昭公二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二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3.昭公三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三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4.昭公四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四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5.昭公五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五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6.昭公六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六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7.昭公七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8.昭公八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八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9.昭公九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九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0.昭公十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1.昭公十一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一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12.昭公十二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二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3.昭公十三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三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4.昭公十四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四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15.昭公十五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五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军事行动、与宋国的交战等。

16.昭公十六年:这篇篇章记录了鲁国昭公十六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外交使团、与楚国的联盟等。

17.昭公十七年:这篇篇章继续记录了鲁国昭公十七年的重要事件,包括昭公的政治改革、与齐国的外交关系等。

《春秋左传》语选

《春秋左传》语选

《春秋左传》语选《春秋左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春秋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左传》是对鲁国官修史书《春秋》的解释,记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间二百七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史传说。

汉初,解释《春秋》的只有《公羊》、《梁》二家,立于学官。

东汉时,《左传》逐渐通行,贾逵、服虔并作训解。

至晋,杜预以《左传》附于《春秋》,作《春秋经传集解》,大行于世。

后来,《左传》与《公羊传》、《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大义灭亲。

《隐公四年传》为维护正义或国家人民的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庄公二十四年传》节俭,是德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

《庄公二十四年传》男女的区别,是国家的大法。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僖公九年传》利于国家的事,知道了没有不做的,这是忠诚。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善败由己,而由乎人乎哉!《僖公二十年传》估量自己的实力而后行动,过错就少了。

成败在于自己,哪1/ 7里是在于别人呢!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僖公二十四年》言语,是行为的文饰。

身体将要隐居,哪里用得着文饰?《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僖公二十七年传》《诗》《书》,是道义的府库;《礼》《乐》,是德行的准则。

德行道义,是利益的根本。

敬,德之聚也。

能敬必有德。

《僖公三十三年传》恭敬,是德行的集中体现。

能够恭敬,必定有德行。

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文公元年传》忠诚,是德行的根本;信实,是德行的巩固;谦卑退让,是德行的基础,孝,礼之始也。

《文公二年传》孝道,是礼制的开端。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

《文公五年传》有名无实,言过其实,会聚集怨恨;触犯别人而聚集怨恨,不能够使自己安定。

以私害套,非忠也。

《文公六年传》以私义损害公家利益,是不忠诚的行为。

2/ 7君子之不虐幼贱,畏于天也。

【最新】左传名篇赏析-精选word文档 (17页)

【最新】左传名篇赏析-精选word文档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左传名篇赏析篇一:《左传》名篇38 03,庄公 9 685 10 齐桓公即位 39 03,庄公 10 684 10 曹刿论战67 05,僖公 4 656 17 晋骊姬之乱 68 05,僖公 5 655 17 晋献公假道伐虢 78 05,僖公 15 645 20 秦穆公伐晋 80 05,僖公 17 643 20 齐桓公死86 05,僖公 23 637 22 晋文公逃难 87 05,僖公 24 636 22 晋文公即位 90 05,僖公 27 633 23 晋文公文治 91 05,僖公 28 632 23 晋楚城濮之战 93 05,僖公 30 630 24 烛之武退秦师 95 05,僖公 32 628 24 晋文公死96 05,僖公 33 627 24 秦晋肴之战 99 06,文公 3 624 25 秦孟明复仇 110 06,文公 14 613 28 楚庄王立116 07,宣公 2 607 29 晋赵盾弑君 117 07,宣公 3 606 30 楚庄王问鼎 126 07,宣公 12 597 32 楚晋邲之战 134 08,成公 2 589 34 齐晋鞌之战 148 08,成公 16 575 37 晋楚鄢陵之战 153 09,襄公 3 570 39 祁奚举贤201 10,昭公 20 522 51 伍员奔吴208 10,昭公 27 515 52 鱄设诸刺吴王僚 213 10,昭公 32 510 54 第一次吴越檇李之战 215 11,定公 2 508 54 吴楚豫章之战 217 11,定公 4 506 55 吴楚柏举之战227 11,定公 14 496 57 第二次吴越檇李之战 250 12,哀公 22 473 63 越灭吴篇二:《左传》选读第三课时《左传》选读教学目标:1、对《左传》有大体了解。

国学宝典《左传》:宣公十二年

国学宝典《左传》:宣公十二年

【导语】《左传》的瞩⽬成就,⾸先在于它是我国第⼀部规模宏⼤⽽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在古代史学发展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下⾯是分享的国学宝典《左传》:宣公⼗⼆年。

欢迎阅读参考! 《宣公⼗⼆年》 【原⽂】 【经】⼗有⼆年春,葬陈灵公。

楚⼦围郑。

夏六⽉⼄卯,晋荀林⽗帅师及楚⼦战于邲,晋师败绩。

秋七⽉。

冬⼗有⼆⽉戊寅,楚⼦灭萧。

晋⼈、宋⼈、卫⼈、曹⼈同盟于清丘。

宋师伐陈。

卫⼈救陈。

【传】⼗⼆年春,楚⼦围郑。

旬有七⽇,郑⼈⼘⾏成,不吉。

⼘临于⼤宫,且巷出车,吉。

国⼈⼤临,守陴者皆哭。

楚⼦退师,郑⼈修城,进复围之,三⽉克之。

⼊⾃皇门,⾄于逵路。

郑伯⾁袒牵⽺以逆,⽈:「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孤之罪也。

敢不唯命是听。

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

其翦以赐诸侯,使⾂妾之,亦唯命。

若惠顾前好,徼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县,君之惠也,孤之愿之,⾮所敢望也。

敢布腹⼼,君实图之。

」左右⽈:「不可许也,得国⽆赦。

」王⽈:「其君能下⼈,必能信⽤其民矣,庸可⼏乎?」退三⼗⾥⽽许之平。

潘□⼊盟,⼦良出质。

夏六⽉,晋师救郑。

荀林⽗将中军,先縠佐之。

⼠会将上军,郤克佐之。

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

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夫。

巩朔、韩穿为上军⼤夫。

荀⾸、赵同为下军⼤夫。

韩厥为司马。

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欲还,⽈:「⽆及于郑⽽剿民,焉⽤之?楚归⽽动,不后。

」随武⼦⽈:「善。

会闻⽤师,观衅⽽动。

德刑政事典礼不易,不可敌也,不为是征。

楚军讨郑,怒其贰⽽哀其卑,叛⽽伐之,服⽽舍之,德刑成矣。

伐叛,刑也;柔服,德也。

⼆者⽴矣。

昔岁⼊陈,今兹⼊郑,民不罢劳,君⽆怨讟,政有经矣。

荆⼫⽽举,商农⼯贾不败其业,⽽卒乘辑睦,事不*矣。

蒍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右辕,左追蓐,前茅虑⽆,中权,后劲,百官象物⽽动,军政不戒⽽备,能⽤典矣。

其君之举也,内娃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失劳;⽼有加惠,旅有施舍;君⼦⼩⼈,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

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及答案《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①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

栋折榱②崩,侨将厌③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譬如田猎,射御贯④,则能获禽。

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虎不敏。

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我,小人也。

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

微子之言,吾不知也。

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今而后知不足。

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

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选自《左传》)[注]①子产,名“侨”。

经典的左传名篇赏析【五首】

经典的左传名篇赏析【五首】

经典的左传名篇赏析【五首】1.经典的左传名篇赏析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先秦〕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简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春秋左传》说客在春秋之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穿梭来往于各国之间,或穿针引线,搭桥过河,或挑拨离间,挖敌方墙角,或施缓兵之计,赢得喘息之机。

可以说,缺少了这些用现代文言汉语称为外交家的角色,春秋舞台所上演的戏剧,必定没有这么惊心动魄,精彩纷呈,波澜迭宕。

有了他们,台前。

台后两条战线上真是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台,演出了古代战争独一无二的一幕。

我们发现,说客或外交家除了有高超的言辞辩才,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外,往往善于抓住利害关系这个关键,在利害关系上寻找弱点和突破口,从而大获成功。

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军,不费一兵一卒为郑国解了围,便是一桩典型的范例。

在一个没有权威、各自为利益纷争的时代,利益原则便是行动的原则,精明的说客或外交家必定深谙此道。

以利益作为交往原则,关系不可能牢不可破,不可能无懈可击。

甚至可以说,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益,往往比其它手段更见效。

左传文言文及翻译(精选6篇)

左传文言文及翻译(精选6篇)

左传文言文及翻译(精选6篇)左传文言文及翻译篇1左传【经】七年春,齐人伐郑。

夏,小邾子来朝。

郑杀其大夫申侯。

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

曹伯班卒。

公子友如齐。

冬葬曹昭公。

【传】七年春,齐人伐郑。

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

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

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

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

姑少待我。

对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

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

我死,女必速行。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

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

弗可改也已。

秋,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

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

若君去之以为成。

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

齐侯将许之。

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

违此二者,奸莫大焉。

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

今苟有衅。

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

记奸之位,君盟替矣。

作而不记,非盛德也。

君其勿许,郑必受盟。

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

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齐侯辞焉。

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冬,郑伯请盟于齐。

闰月,惠王崩。

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

左传文言文及翻译七年春季,齐国人进攻郑国。

孔叔对郑文公说:“俗语有这样的话:‘心志假若不坚强,怎么能又怕屈辱?’既然不能强硬,又不能软弱,因此只有死路一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名篇选读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
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