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简介
第二讲 《左 传》
一、《郑伯克段于鄢》
选自《左传· 隐公元年》。《左传》是《春 秋左氏传》简称,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 左丘明所作。儒家视《春秋》为经,释经为 ‚传‛,如‚春秋三传‛。 《左傳》作者——左丘明 《公羊傳》作者——公羊高 《穀梁傳》——穀梁赤。 《左傳》 最重要的注释有晋杜预注、唐孔 颖达疏、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讲解
亟:qì ,副詞, 屢。作“赶快” 义时读“jí ”。 jí ,急。
第二段。矛盾主綫顯示出來,由家庭内部 矛盾變成外部的政治對立。
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公曰:‚制, 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 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 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 堪。‛
厚将得众:势力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郭锡 良注为“土地扩大”。
不义,不暱(nì ),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 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也将要崩溃。 暱:同昵 (异体),亲近。
第四段,莊公與共叔段的正面交戰,以共叔 段的失敗而告终。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 將襲鄭。夫人將啓之。公聞其 期,曰:‚可矣。‛命子封帅 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 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 丑,大叔出奔共。 ……
《释名· 释亲属》对 “伯仲叔季”的解释: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 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 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 “伯”、“霸”通用。 “仲,中也,位在中也。” “叔,少也。” 这个字也跟“俶”字同根。《尔雅· 释诂》 “俶,始也”,“俶,作也”,就是才起来的, 新生的。
堪:承受。 若之何:固定结构,对他怎么办?
《左传》简介
2、民贵君轻、重民
“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 也。”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 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 之?弗去何为?……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 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左传》的思想内容
然明对子产说,为政要“视民如子”。
《左传》的思想内容
史嚣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三、先进的军事思想 1、重视战争的性质、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 2、讲求克敌制胜的战略和战术。 四|《左传》中很多关于占卜、奇异的灾异、梦、 星相以及鬼神等记载,将一些自然现象或人身 的生理现象与社会生活中的政治事件或偶然、 突发事件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作者认识上的局 限性。
功成业就,称霸中原
倒叙经过:处狄十二年、过卫、及齐、及曹、
及宋、及郑、及楚、及秦,归晋
《左传》的文学成就
2、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对话 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 象。 3、有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和复杂性。 三、工于语言
叙述语言:准确、生动而富有文采;简洁 凝练;言近旨远。
Hale Waihona Puke 《左传》的文学成就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
‘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 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 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 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的文学成就
二、善于写人
左
传
左 传
《左转》介绍
3、《左转》内容、笔法 、 左转》内容、 春秋》记事为纲, 以《春秋》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 和传说, 春秋》 和传说,把《春秋》中简短的记事发展成为完整 的叙事散文。 的叙事散文。 忠实地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 忠实地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 各方面活动,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 各方面活动,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 及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 及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 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反映了当时的进步思 潮。
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 《左传》鲁·左丘明 左传》 左丘明 公羊传》 公羊高 《公羊传》齐·公羊高 谷梁传》 谷梁赤 《谷梁传》鲁·谷梁赤 三传异同: 三传异同: 公羊传》《谷梁传》用今文(隶书)撰写, 》《谷梁传 《公羊传》《谷梁传》用今文(隶书)撰写, 解释《春秋》之微言大义; 左传》用古文( 解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左传》用古文(篆 撰写,增补不明史实。 书)撰写,增补不明史实。 对孔子所修《春秋》的不同解读, 对孔子所修《春秋》的不同解读,在汉代形成 历史上有名的“今古文之争” 历史上有名的“今古文之争”。
从文学的角度看: 从文学的角度看: 1、 故事性强 ,颇具戏剧性情节; 颇具戏剧性情节; 、 2、善于写人物 、 晋文公、郑之产、齐晏婴、郑伯、共叔段、 晋文公、郑之产、齐晏婴、郑伯、共叔段、武姜 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丰富性、复杂性。 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丰富性、复杂性。 晋文公:贵公子—政治家 四处流亡—一代霸主 政治家, 一代霸主, 晋文公:贵公子 政治家,四处流亡 一代霸主,性 格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 格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 3、善于写战争 、 记录了几百次战争,五大战役:城濮之战、崤之战、 记录了几百次战争,五大战役:城濮之战、崤之战、 泌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小战役也各具特色。 泌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小战役也各具特色。 4、 善于写辞令。 、 善于写辞令。 风格各异:犀利、不卑不亢、刚柔相济, 风格各异:犀利、不卑不亢、刚柔相济,适合人物性 格特征。可见出当时的外交辞令已经很讲究。 格特征。可见出当时的外交辞令已经很讲究。
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相传作者是战国时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一书,丰富多彩。
其主要内容是记载春秋列国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及言论。
另外,关于天文、鬼神、灾祥、占卜等方面,也有记载。
《左传》本是一部历史著作,却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主要是因为它从文学角度看有着显著特点。
首先是记叙历史事件时不是平铺直叙,毫无选择,而是抓住事件中的重要环节着力描写,使所叙之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如“赵盾弑君”事件是由情节异常紧张、变化莫测的小故事串联而成,使所叙之事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传奇的色彩。
其次,《左传》非常善于描写战争。
描写战争不只是简单地写军事斗争,而是把它与政治经济外交联系起来写,并且能够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得千姿百态,绝少雷同。
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齐晋鞍之战、晋鄢陵之战、吴楚柏举之战等,不仅以委屈尽致的笔调来描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和场面,而且能够写出战争的性质和成败关键。
第三,《左传》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几乎都是以鲜明的面目出现,或善良、或正直、或阴险、或邪恶,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如《郑伯克段于鄢》,通过对郑庄公兄弟母子间矛盾斗争发展过程的入微刻画,表现了郑庄公阴险虚伪的丑恶面目。
《左传》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辞令十分优美,运笔灵活,变化万千,语言简括,却含义丰富。
特别是其中选择性地收录了不少外交官精彩的外交语言,也为它增添了光彩,前人将《左传》这个特点称之为“行人辞令之美(行人:外交特使)。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也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小学生国学经典手抄报资料春秋左氏传
小学生国学经典手抄报资料:春秋左氏传《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典籍简述《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
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
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
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有些学者则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
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
并且,本书在我国的文学界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史学也有巨大的贡献! 书名及历史《左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春秋左传故事
春秋左传故事
春秋左传是一部中国古代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它以《春秋》为纲,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
春秋左传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战争,以及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
以下是几个春秋左传故事的例子:
1. 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霸主,他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齐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相传齐桓公在与诸侯会盟时,曾订立了“葵丘之盟”,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 晋文公重耳逃亡:晋文公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时,经历了多次逃亡和困境,但最终回到了晋国,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君主。
相传他在逃亡期间,曾饥饿难耐,向农夫讨要食物,但农夫拒绝了他,最终他得以成就大业。
3. 楚庄王一鸣惊人: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霸主,他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楚国国力强盛。
相传楚庄王曾在宫中养了一群鸟儿,但他并没有立即处置它们,而是让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最后他下令将鸟儿们处死,以此来警示自己的臣子们。
4. 晏子使楚: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宰相,他曾奉命前往楚国,处理齐国与楚国之间的纷争。
相传他在楚国期间,巧妙地化解了楚国对齐国的敌意,使得齐国得到了和平发展的机会。
这些春秋左传故事,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还
展现了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和人格魅力。
它们不仅在古代中国享有盛誉,而且在当今世界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春秋 左传
《左传》到西汉末年才在宫廷藏书内发现。古文经学派说它也是专为解释《春秋》的,据传是左丘明所作。但今文经学派不承认,斥之为刘韵的伪作。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它是战国初年的作品,撰之者非一人,诚之者非一世,可能出自鲁国史官手笔,由鲁太史左丘明编辑而成,西汉末年刘韵曾作过整理。西晋杜预在注解此书时把它分年附在《春秋》之后,成为目前这个样子。现行本《左传》共60卷,18万字。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袁公二十七年(前468),最后附智伯之亡(约前453),所记史事共269,比《春秋》多27年。内容十分丰富,不但记鲁国的史事,还记载了当时几个重要诸侯国的历史。作者重视交代历史事件的原委,注意记录各种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历史见解和宗教观点,《左传》特别重视记录战争活动,它叙述的不少战役,都已成为中国战争史中有名的战例。它还记录了许多春秋前的史事和传说,文辞优美,人物影响生动,文学价值也很高。总之,《左传》是一部内容丰富,体例比较完备的古代编年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唐宋后尊称为“经”成为“十三经”一部分。
《左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左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左传》的简称,是孔子弟子左丘明
根据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所编写的一部史书。
左传是春
秋时期的重要史料之一,其内容丰富,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左传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斗争、各国
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行等。
左传以春秋时期的历史为
背景,以鲁国为中心,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对于鲁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的详细
记录,这对于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国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左传还记载了一些重要人物的言行,如孔子、孟子等春
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的言行在左传中得到了生动的
描述。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春秋时期的风
貌和社会思潮。
另外,左传还对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了
生动的描写,这对于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
意义。
左传中所记载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使我们可以更加直观
地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左传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它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左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左传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珍贵遗产,其价值和意义不可忽视。
古诗春秋左传翻译赏析
古诗春秋左传翻译赏析《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有史官记录其派驻国的史事,还有称为瞽蒙的盲史官讲述历史,左丘明便是一位盲史官。
后人根据左丘明的讲史记录和其他史官留下的各种材料整理成《左传》。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春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
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
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鞍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
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
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
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
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春秋左传》目录:◎隐公(元年~十一年)◎桓公(元年~十八年)◎庄公(元年~三十二年)◎闵公(元年~二年)◎僖公(元年~三十三年)◎文公(元年~十八年)◎宣公(元年~十八年)◎成公(元年~十八年)◎襄公(元年~二十年)◎襄公(二十一年~三十一年)◎昭公(元年~十年)◎昭公(十一年~二十年)◎昭公(二十一年~三十二年)◎定公(元年~十五年)◎哀公(元年~二十七年)---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春秋左传简介
春秋左传简介《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春秋左传简介,希望你喜欢。
春秋左传内容提要《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传为孔子所作。
“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
古人之所以重视写史,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的生活记录,还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指导现世人生。
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
为达此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这就是后人说的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
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
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梁启超称《左传》的出现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左传》除了阐释《春秋》思想之外,艺术成就也很高,是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史书、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语言精炼,文辞优美,其叙事手法历来为人称道。
唐刘知几评曰:“或腴词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
”春秋之际,战争频仍,《左传》对战争的记叙尤其令人称道,善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战场氛围,不闻刀剑之声,却如亲历沙场,扣人心弦。
并且,人物成为《左传》的主角,将历史从神的阴影下解放出来。
遥想当年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齐桓晋文争霸,楚庄王也要问鼎中原,礼崩乐坏,同时又在外交场合吟诗作乐,说古论今,也足见古人风致。
现存最早的《左传》注本为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传世有宋刻本;清代有顾炎武《左传杜注补正》、惠栋《左传补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等;现代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左传全文及译文
左传全文及译文1. 引言《左传》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的注释。
它以其丰富的内容、精细的描写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
本文将介绍《左传》的全文及译文,并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2. 《左传》概述《左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左丘明所著,共计50篇。
它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鲁国和其他列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事件。
《左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展示了当时社会政治变迁和人物命运起伏。
3. 《左传》全文及译文下面是《左传》第一篇“襄公”原文及译文:原文:襄公二十五年春王正月,曹伯盟于戚。
夏,曹伯、宋子皆盟于牧野。
秋,曹伯、宋子、卫侯盟于曹。
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子、卫侯、曹伯于泺。
译文:襄公二十五年春天正月,曹国的伯爵在戚地进行盟约。
夏天,曹国的伯爵和宋国的子爵在牧野地进行盟约。
秋天,曹国的伯爵、宋国的子爵和卫国的侯爵在曹地进行盟约。
冬天十二月,鲁国公爵与齐国侯爵、宋国的子爵、卫国的侯爵以及曹国的伯爵在泺地举行会议。
4. 《左传》解读《左传》是一部注释性的史书,它对春秋时期各个重要事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左传》全文及译文中的第一篇“襄公”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春秋时期,各个列国之间经常进行盟约活动。
这些盟约旨在维护各个列国之间的关系稳定和平衡。
《左传》中提到了曹伯和宋子在不同场合进行盟约,这反映了当时列国之间外交关系密切。
其次,在冬天的十二月,各个列国的贵族会聚集在一起进行会议。
这些会议通常是为了商讨共同关心的事务,解决争端或者加强合作。
在《左传》中,这次会议是由鲁国公爵主持,齐国侯爵、宋国子爵、卫国侯爵和曹国伯爵都参与其中。
这表明鲁国在当时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列国。
最后,《左传》通过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展示了当时社会政治变迁和人物命运起伏。
它以客观的态度记录了各个列国之间的争斗、联盟和外交活动,为后世研究春秋时期提供了重要资料。
大学语文——第二课左传
文章 段落 段意 结构 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 序幕 1 争夺君位之战。 开端 1 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
发展 2-3 高潮 4
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延伸到廪廷。
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为内应。
结局 4-5 共叔段失败出奔共,庄公将 姜氏安置于城颍。 尾声 6-7 颍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
从文中具体找出表现他们性格特点的句子, 并简要分析。
主要人物 身份关系 性格特点
姜氏
母亲
任性、阴毒、狡诈
不自量力、妄自尊大、 儿、弟 共叔段 弟、大叔 有勇无谋 庄公
儿、兄长、 老谋深算、薄情寡义 国君
对故事发展与高潮中三个主要人物间的关系进行一 个简单的总结。 明确: ①姜氏作为两人母亲,却伙同自己喜欢的二儿子巧设 奸计,阴谋内外夹击,推翻大儿子的政权。(由此可 见姜氏的狡诈阴毒。) ②共叔段以弟攻兄,以臣犯君。(通过其犯上兵败 的经历,可见其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 ③庄公面对母亲与弟弟正在犯的错误,没有从母子 之情与手足情谊出发,给予及时的劝阻,而是采取 放纵的态度,并巧设缓兵之计,一步步将两个人引 入设计好的圈套,借用国君的身份打击二人。(可 见庄公的老谋深算,薄情寡义。)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 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轻率的快乐总是转瞬即逝。庄公真 的后悔了吗?
庄公决不会为自己报复母亲的行为过于冷酷良心 不安,感到后悔。这场骨肉相残的斗争以庄公的 胜利而告终,但庄公并没有因此而稍释其恨。 从他流放母亲时发下的“不及黄泉,无相见”的恶 毒誓言可知。 吴楚材、吴调侯对庄公的“黄泉之誓”下的批语 是:
认为是郑伯之过 郑伯是个狡猾奸诈极度虚伪的人。是他放纵他的弟弟 共叔段反叛,并把他一步步推向深渊。从文中看出,郑国 大夫屡次劝郑伯铲除他的弟弟,但郑伯却回答:“子姑待 之”,他一直在等待共叔段走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以达到 铲草除根的目的。另外,郑伯表面上对共叔段将城邑收为 己有,他却没什么行动。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导之以逆而反诛其逆,教之以叛而反讨其叛,庄公之用 心亦险矣。”
左传
《左传》中还有插叙和补叙, 性质作用与倒叙类似。这些 叙述,常用一个“初”字领 起。预叙即先叙出将要发生 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
《左传》以第三人称作为叙 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 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 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任何 限制。个别段落中,作者也 从事件中人物的角度,来叙 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场景。 如写鄢陵之战“楚子等巢车 以望晋师”中阵地的情况, 完全是通过楚子和伯州犁的 对话展示出来的。(成公十 六年)
相关成语
1、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
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 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 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 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2、.魑魅魍魉 《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本为传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 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它补充并丰富 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 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 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 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 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就 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这就大 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左 传
左 丘 明
汉 语 言 文 学
一、简介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十三经之一。相传 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 编成,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27 年(前468),《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 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 智),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 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 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 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 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左传》既 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简介
7、讨
(一)研究 《论语·宪问》:“世叔讨论之。” (二)声讨。 《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境,反不讨
贼。”
齐晋鞌之战
1、介
(一)甲。特指披甲执 兵的人,即甲士。
《左传·宣公二年》:“既而与为公介。” 动词,披甲。
《左传·成公二年》:“不介马而驰之。” (二)疆界。 《诗经·周颂·思文》:“无此疆而界。”
引申为释放。《孟子·梁惠王上》“舍之,吾不忍其觳 觫。”
11、语
(一)动词,谈话。《论语·乡党》“食不语, 寝不言。”
(二)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 故,且告之悔。”
(三)名词,言语,话。《论语·季氏》: “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谷梁传·僖公二年》: “语曰:唇亡则齿寒。”
《左传》的思想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 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 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
《左传》的内容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 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 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 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 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 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 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5、亡
(一)逃跑 《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
也。” (二)灭亡 《左传·僖公三十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三)死 《论语·雍也》:“亡之,命矣夫。”
6、反
(一)翻转,颠倒。 《诗经·周南·关雎》:“辗转反侧。” (二)造反,叛乱 《史记·项羽本纪》:“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三)回来 《左传·宣公二年》:“反不讨贼。”
左传简介文档
左传简介1. 背景概述《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也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史书之一。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一部详细记载了鲁国的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历史文献。
这部史书的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丘明,共有55篇,分为列传和本纪两类。
2. 《左传》的内容和结构《左传》主要记述了春秋时期东周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它的文字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同时又包含了丰富的史料,成为研究中国春秋时期的重要史书之一。
《左传》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各国的礼仪制度、春秋社会的风俗习惯等等。
它通过详细的记述和分析,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使后世对春秋时期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左传》的结构分为列传和本纪两类。
列传是以各国君臣的列传为主,主要记述各国执政者的政治行为和思想理念。
本纪则是以历代国君为主,重点介绍各国君王即位和去世等重要历史事件。
3. 《左传》的价值和影响《左传》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学术影响。
首先,它对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发展进行了详实的记载和描述,为后世研究春秋时期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参考资料。
其次,通过《左传》的详细叙述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的政治现象、思想动态和人物形象,对当时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另外,由于《左传》的独特价值和学术影响,它也成为了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的重要研究对象和创作素材。
许多重要的历史评论、研究和文学作品都有《左传》的影子,使得这部史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4. 阅读和研究《左传》的方法《左传》作为一部史书,阅读和研究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特点和技巧。
首先,由于《左传》的文字古老,阅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和阅读经验。
对于没有古文基础的读者来说,可以借助一些注释和译文来帮助理解。
其次,在阅读《左传》的时候,要注重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的结合,既要理解全文的脉络和主旨,又要注意到每一篇的细节描写和事件叙述。
文言文春秋左传解读
文言文春秋左传解读春秋左传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历史事件和政治思想的史书。
通过对左传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道德观念和政治变革。
本文将以解读春秋左传为主线,逐步论述其在史书领域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今天社会的启示。
一、春秋左传背景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而春秋左传这部史书,记录了这个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如楚灭陈、晋灭智伯等。
同时,春秋左传也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通过对各国政治事件和国君言行的描述,以及左丘明的精辟解读,表达了对各国政治制度、人性道德的关注和思考。
二、春秋左传的特点春秋左传的语言是古代的文言文,其特点是形象生动,纵横交错。
它以大量的典故、警句、寓言等修辞手法,突出描写人物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人物思想与行动的转变。
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又使人们能够深入思考其中的哲理与智慧。
三、春秋左传的思想内涵1. 社会道德观念:春秋左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凸显了道德与善恶对社会命运的影响。
在左丘明的观点中,善行必有善果,恶行必有恶果,这种因果关系在春秋左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政治观念:春秋左传对政治制度和各国政治家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君臣关系、国家治理和政治伦理的思考。
它认为政治稳定、君臣和睦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3. 历史观念:春秋左传强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它追求史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助于我们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变革,从而对今日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启示。
四、春秋左传的现实意义春秋左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不仅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也对今天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春秋左传提出了君臣和睦、善治善治国的重要性,这对于今天社会的政治建设和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道德伦理方面,春秋左传强调了善恶的因果关系和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人民的良好道德品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春秋左传注 白话文
《春秋左传》是《春秋》的一部传记,又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左传》的原文是古文,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有一些版本的《春秋左传》会附带白话文的翻译或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这些白话文翻译或注释通常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原文中的难词难句,以及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春秋左传》的原文较为简略,而且有些词句的含义在古代和现代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白话文翻译或注释版本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
此外,由于翻译或注释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可能不同,因此读者在阅读时应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来判断其准确性。
总之,通过白话文翻译或注释版本的《春秋左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古代经典的含义和价值,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左传简介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春秋左传简介,希望你喜欢。
春秋左传内容提要《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传为孔子所作。
“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
古人之所以重视写史,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的生活记录,还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指导现世人生。
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
为达此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这就是后人说的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
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
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梁启超称《左传》的出现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左传》除了阐释《春秋》思想之外,艺术成就也很高,是我国
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史书、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传》语言精炼,文辞优美,其叙事手法历来为人称道。
唐刘知几评曰:“或腴词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
”春秋之际,战争频仍,《左传》对战争的记叙尤其令人称道,善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战场氛围,不闻刀剑之声,却如亲历沙场,扣人心弦。
并且,人物成为《左传》的主角,将历史从神的阴影下解放出来。
遥想当年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齐桓晋文争霸,楚庄王也要问鼎中原,礼崩乐坏,同时又在外交场合吟诗作乐,说古论今,也足见古人风致。
现存最早的《左传》注本为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传世有宋刻本;清代有顾炎武《左传杜注补正》、惠栋《左传补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等;现代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今据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刻本整理。
春秋左传基本介绍《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6]、《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
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
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
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
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
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
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
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
春秋与左传的关系《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
”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
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的今文经博士即“谓《左氏》为不传《春秋》”。
晋人王接说:“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
”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
”
清人刘逢禄、皮锡瑞均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皮锡瑞在《经学通论;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说,并且引用庄公二十六年《传》:“秋,虢人侵晋。
冬,虢人又侵晋。
”杜预《集解》云:“此年《经》、《传》各自言其事者,或《经》是直文,或策书虽存而简牍散落,不究其本末,故《传》不复申解,但言传事而已。
”。
《左传》有不少解经的内容,例如“君子曰”、“五十凡”等,但很明显是加工的痕迹,多数都没有与传文融为一体。
宋人林栗说:“《左传》凡言君子曰是刘歆之辞。
”《春秋》的一些经文没有相应的《左传》传文,例如《春秋;隐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杜预注:“无传。
”《左传》的传文没有相应的《春秋》经文,例如《左传;襄公十五年》:“(冬)郑公孙夏如晋奔丧,子蟜送葬。
”此条无相应的《春秋》经文。
亦有“《经》、《传》不尽同”“《经》后之《传》”者。
春秋左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