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僖公·僖公七年》原文及翻译
左传文言文翻译及译文
原文:《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文公卒,太子圉立。
秦伯使遂来聘,遂见太子圉,与之言曰:“君其善自为谋,臣将归矣。
”圉对曰:“不谷尚幼,吾父之志,必以成之。
君其待之。
”遂辞去。
译文:《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文公去世后,太子圉即位。
秦国国君派遂前来访问,遂见到太子圉,与他交谈道:“您要好好为自己谋划,我即将回国。
”圉回答说:“我年纪尚幼,我父亲的遗愿,我一定要完成。
请您等待我。
”遂辞别离去。
原文:《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秋,七月,晋侯使克来聘。
克言于赵衰曰:“吾闻晋之有政,未之详也。
敢问何如?”衰对曰:“吾闻之,善为国者,莫善于以德;其次莫善于以言。
夫德者,国之宝也;言者,国之利器也。
以德服人,则远人归之;以言服人,则近人附之。
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今吾国政,一以德,一以言。
是以远近咸服。
”译文:《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秋季,七月,晋献公派克前来访问。
克对赵衰说:“我听说晋国有政治,但不知详情。
敢问如何?”衰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没有比以德治国更好的;其次是没有比以言治国更好的。
德是国家的瑰宝,言是国家的利器。
以德服人,远方的人都会归附;以言服人,附近的人都会依附。
因此,君子注重根本,根本确立,道路就会产生。
如今我国政治,一方面以德治国,一方面以言治国。
所以远近的人都服从。
”原文:《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冬,十月,楚子使公子弃疾如吴,吴子使寿梦如楚。
弃疾见寿梦,与之言曰:“君其善自为谋,臣将归矣。
”寿梦对曰:“吾闻之,善为国者,莫善于以德;其次莫善于以言。
夫德者,国之宝也;言者,国之利器也。
以德服人,则远人归之;以言服人,则近人附之。
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今吾国政,一以德,一以言。
是以远近咸服。
”译文:《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冬季,十月,楚国国君派公子弃疾前往吴国,吴国国君派寿梦前往楚国。
弃疾见到寿梦,与他交谈道:“您要好好为自己谋划,我即将回国。
左传二年级古诗
左传二年级古诗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4、《书》曰:“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
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左传·昭公十一年》[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
(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阳公五年》[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10、无德而禄,殃也。
《左传·闵公二年》[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
(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
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左传·闵公元年》[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13、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
左传:《僖公七年》原文译文
左传:《僖公七年》原文译文【原文】【经】七年春,齐人伐郑。
夏,小邾子来朝。
郑杀其大夫申侯。
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
曹伯班卒。
公子友如齐。
冬葬曹昭公。
【传】七年春,齐人伐郑。
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
』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
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
」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
姑少待我。
」对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
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
我死,女必速行。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
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
』弗可改也已。
」秋,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
」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
若君去之以为成。
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
」齐侯将许之。
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
违此二者,奸莫大焉。
」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
今苟有衅。
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
记奸之位,君盟替矣。
作而不记,非盛德也。
君其勿许,郑必受盟。
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
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齐侯辞焉。
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冬,郑伯请盟于齐。
闰月,惠王崩。
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
【译文】七年春季,齐国人进攻郑国。
孔叔对郑文公说:“俗语有这样的话:‘心志假若不坚强,怎么能又怕屈辱?’既然不能强硬,又不能软弱,因此只有死路一条。
左传·僖公·僖公八年原文及翻译
左传·僖公·僖公八年原文及翻译左传·僖公·僖公八年原文及翻译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左传·僖公·僖公八年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左传·僖公·僖公八年原文及翻译篇1文言文原文:【经】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
郑伯乞盟。
夏,狄伐晋。
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
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传】八年春,盟于洮,谋王室也。
郑伯乞盟,请服也。
襄王定位而后发丧。
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
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
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
」里克曰:「拒之而已,无速众狄。
」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
」夏,狄伐晋,报采桑之役也。
复期月。
秋,禘而致哀姜焉,非礼也。
凡夫人不薨于寝,不殡于庙,不赴于同,不祔于姑,则弗致也。
冬,王人来告丧,难故也,是以缓。
宋公疾,大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
」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
」遂走而退。
文言文翻译:八年春季,鲁僖公和周王室的使者、齐桓公、宋桓公、卫文公、许僖公、曹共公、郑世子款在洮地会盟,商谈安定王室。
郑文公请求参加盟会,表示顺服。
襄王的君位安定后,才举行丧礼。
晋国的里克率领军队,梁由靡驾御战车,虢射作为车右,在采桑打败了狄人。
梁由靡说:“狄人不以逃走为耻,如果追击,必然大胜。
”里克说:“吓唬一下就行了,不要因为追击招来更多的狄人。
”虢射说:“只要一年,狄人必然再来,不去追击,就是向他们示弱了。
”夏季,狄人进攻晋国,这是为了报复采桑这一战役,应验了,虢射所说一年的预言。
秋季,举行宗庙合祭,把哀姜的神主放在太庙里,这是不合于礼的。
《左传僖公僖公六年》的原文及翻译
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是帮助我们成长和改进自己的关键一步。
通过认识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提高自我认知和生活质量。
一、缺乏自律能力自律是个人行为管理的基石,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我深刻剖析自身,发现自己在自律方面有较大的不足。
我经常拖延完成任务,缺乏决心和毅力,容易陷入了无能为力的境地。
这不仅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而且影响了我在个人生活中的发展。
缺乏自律能力导致我错失了很多机会,无法抓住那些能够推动我进步的机会。
二、沟通能力不足沟通是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误解。
然而,我意识到我在沟通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不足。
我常常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导致与他人的沟通不畅,产生误解和矛盾。
我也常常倾向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而忽视自己的观点和需要。
这种沟通不足导致我失去了很多机会,无法真正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三、缺乏决策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做出各种决策。
然而,我发现自己常常在做决策时犹豫不决,缺乏决断力。
我经常陷入选择困难症,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不仅导致我错失了很多机会,也使我在工作中无法迅速应对变化和解决问题。
缺乏决策能力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和焦虑。
四、情绪管理不当情绪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个人发展和健康的关键因素。
然而,我意识到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有很大的不足。
我常常陷入情绪波动中,情绪的起伏导致我无法专注于工作和学习。
我也经常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导致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紧张。
这种情绪不稳定不仅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我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
五、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
然而,我深刻剖析自身,发现自己在自信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和不足。
我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对自己的信心。
《左传·僖公·僖公十一年》原文及翻译
《左传·僖公·僖公十一年》原文及翻译
原文:
作者:左丘明
【经】十有一年春。
晋杀其大夫ぶ郑父。
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
秋八月,大雩。
冬,楚人伐黄。
【传】十一年春,晋侯使以ぶ郑之乱来告。
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
受玉惰。
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
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
敬,礼之舆也。
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
夏,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
秦、晋、伐戎以救周。
秋,晋侯平戎于王。
黄人不归楚贡。
冬,楚人伐黄。
文言文翻译:
十一年春季,晋惠公派遣使者报告邳郑发动的叛乱。
周襄王派遣召武公、内史过以荣宠赐给晋惠公。
晋惠公接受瑞玉的时候精神不振作。
内史过回去,向周襄王报告说:“晋侯的'后代恐怕不能享有禄位了吧!天子以荣宠赐给他,他反而懒散地接受瑞玉,这就是先自暴自弃了,他还会有什么继承人?礼,是国家的躯干;敬,是载礼的车箱。
不恭敬,礼就不能实施;礼不能实施,上下就昏乱,如何能长久?”夏季,扬、拒、泉、皋和伊洛的戎人一起进攻京城,进了王城,烧了东门,这是王子带召引来的。
秦军、晋军攻打戎军来救援周朝。
秋季,晋惠公让戎人和周襄王讲和。
黄国人不向楚国进贡品。
冬季,楚国人进攻黄国。
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的原文以及翻译
左传·僖公·僖公二十年的原文以及翻译僖公·僖公二十年作者:左丘明【经】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夏,郜子来朝。
五月乙巳,西宫灾。
郑人入滑。
秋,齐人、狄人盟于邢。
冬,楚人伐随。
【传】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书,不时也。
凡启塞从时。
滑人叛郑而服于卫。
夏,郑公子士、泄堵寇帅师入滑。
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
于是卫方病邢。
随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斗谷于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
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文言文翻译:二十年春季,重新建造南门。
《春秋》记载这件事,是由于妨碍农时。
凡是修筑城门和制作门闩,应该不妨碍农时。
滑国人背叛郑国而顺服于卫国。
夏季,郑国的公子士、泄堵寇率领军队攻入滑国。
秋季,齐国和狄人在邢国相会并订立盟约,为邢国策划对付卫国的侵袭。
这时候卫国才担心邢国。
随国依靠汉水东边各诸侯的.力量背叛楚国。
冬季,楚国的鬬穀於菟率领军队进攻随国,讲和以后回国。
君子说:“随国被攻打,是由于不估量自己的国力。
估量自己的力量然后动作,祸害就少了。
成败在于自己,难道在于别人?《诗》说:‘难道不想早晚奔波,无奈路上露水太多。
’”宋襄公想要会合诸侯。
臧文仲听到了,说:“拿自己的愿望服从别人就可以,要使别人服从自己的愿望就很少有成功的。
”。
左传僖公七年原文与解析
左传僖公七年原文与解析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一部记载了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著作。
《春秋左氏传》是由左丘明所撰写,包含了许多有关各国国君和诸侯的行为、政治事件、战争以及一些有关礼仪和道德的知识。
以下是《春秋左氏传·僖公七年》的原文:「僖公七年,夏,季孙行父、邾仪来,公舍之九里外海宫。
行父为邾仪,请释小子之囚,公与之盟。
公之庆也。
子服景伯弑其君怀公于朝而夜出奔,其国人立怀公弟余庆为君,安于僖公。
僖公欲入吴告之,与邾仪和行父修盟,因受命焉。
」上述段落描述了周僖公七年的重要事件,涉及到了各国间的外交关系和政治动态。
以下是对这段原文的解析:这一年夏季,季孙行父和邾仪来到了周朝。
周僖公为了款待他们,安排了他们在九里外的海宫住宿。
季孙行父代表邾国向周朝提出请求,希望释放小子的囚犯,并且愿意与周朝订立盟约。
周僖公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这是一次庆祝的盛事。
在这个时期,发生了郑国的子服景伯弑杀了其君怀公的事件。
子服景伯在朝堂上刺杀怀公,然后在夜间逃离郑国。
郑国的人民立怀公的弟弟余庆为新的君主,郑国在这一事件中与周僖公保持了友好关系。
为了表示对郑国的支持和庆贺,周僖公计划前往吴国告知他们这一消息,并且与邾国的邾仪和季孙行父一起处理盟约的事宜,此举也是周朝正式授命于他们。
以上就是《春秋左氏传·僖公七年》的原文与解析。
左传作为一部重要的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战争、外交等方面的事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研读《左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以及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和政治动态。
僖公十七年-《春秋公羊传》原文、注释及译文
僖公十七年-《春秋公羊传》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十有七年,春,齐人、徐人伐英氏①、夏,灭项②。
孰灭之?齐灭之③。
曷为不言齐灭之?为桓公讳也。
《春秋》为贤者讳,此灭人之国,何贤尔?君子之恶恶也疾始④,善善也乐终⑤,桓公尝有断绝存亡之、功⑥,故君子为之讳也。
秋,夫人姜氏会齐于卞⑦。
九月,公至自会。
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⑧。
注释:①十有七年:鲁禧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
英氏:堰姓国,故地在今安徽金寨县与霍山县之间二何休注:“称氏者,春秋前黝称氏也。
”②项:国名。
故地在今河南项城县境。
③齐灭之:据《左传》载,是鲁国军队灭了项国,为此齐植公还拘留鲁僖公J④恶恶也疾始:厌恶丑恶的事情恨在开始。
③善善也乐终:喜爱好事爱到最终。
⑥断绝存亡:何休注:“立僖公也。
”“存邢卫祀。
”即使断绝了的朝代得以继续,让将要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
⑦姜氏:鲁僖公夫人声姜,齐女。
卞: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泅水县东。
⑧齐侯小白:即齐桓公,齐国第十五君,在位四十三年。
齐桓公是十月初七死的,十二月初八(乙亥)才向诸侯报丧。
所以这里记载为“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自卒”。
译文:鲁禧公十七年,春季,齐国军队和徐国军队联合攻打英氏国。
夏季,灭亡了项国。
是谁灭亡了项国?是齐国灭亡了项国。
为什么不说齐国灭亡了项国呢?因为要替齐桓公避讳。
《春秋》为贤良的人避讳,这是灭亡别人的国家,有什么贤良呢?君子憎恨丑恶的事情,主要恨在开始;喜爱美好的事情,却爱到最终。
齐桓公曾经有过使将要断绝的朝代得以继续,让将要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的功绩,所以君子为他避讳。
秋季,鲁禧公夫人姜氏在卞这个地方会见齐侯。
九月,鲁僖公从诸侯盟会的地方回到鲁国。
十二月,乙亥这天,齐国国君小白死了。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原文与解析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原文与解析【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原文与解析】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其中,僖公二十七年的记录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历史的窗口。
本文将简要分享这一段原文,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解析。
【原文】更始三年,天子使公孙卿、穆公孙买曰:“舜曰‘终饩于寝’,今何故不亡,如舜之(rowi)言?”对曰:“臣将命诸侯。
”公见宋举庙于东郭,就舍船而上,见诸侯庙,释书而后观之,曰:“吾子勉哉!宣尔志焉!朱学曰‘舍船’,此之谓也。
”【解析】这段记录发生在中国春秋时期的更始三年。
天子派遣公孙卿和穆公孙买前往拜访各国国君,询问为何不按照古代传说中舜皇的做法一去不回,是否有另外的原因。
公孙卿回答称他将要命令诸侯以行事。
此后,公孙卿见到了宋国的国君,宋国国君正在举行祭祀活动,公孙卿在举行祭祀的时候离开了船只,前往祭祀场所,放下了手中的书籍才开始观看活动,他称赞道:“你们勉励起来啊!传达你们的心愿吧!”这段原文所表达的思想比较隐晦,需要一定背景知识和文化积淀才能够理解。
解读原文过程中,首先要理解更始三年发生在春秋时期。
更始三年是春秋时期鲁国君主僖公继位的年份,因此这段事件与鲁国相关。
公孙卿和穆公孙买作为鲁国的外交使者,代表鲁国国君与其他诸侯国进行交流。
公孙卿所说的“臣将命诸侯”,可以理解为他将会向各国国君传达国君的命令或吩咐。
这体现了鲁国国君对于其他诸侯的行为有一定的监督和管辖权力,同时也表明他对鲁国尊崇周礼制度的坚持。
公孙卿在见到宋国国君举行祭祀时,放下手中的书籍后再开始观看,这一举动被称赞为“舍船”。
这句话的参照点在于朱熹的《老子注疏》中的注解,朱熹认为“舍船”指的是舍弃自己的念头、私欲,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诸侯的行事中去。
因此,公孙卿这一行为被解读为具有非常高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
总之,这段原文通过记录公孙卿在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体现了春秋时期鲁国君主对于其他诸侯的权威和影响力,并流露出了对于忠诚度和奉献精神的赞扬。
左传:《僖公七年》原文译文
【导语】《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有郑⽞、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秋》的重要典籍。
下⾯是⽆忧考分享的左传:《僖公七年》原⽂译⽂。
欢迎阅读参考! 【原⽂】 【经】七年春,齐⼈伐郑。
夏,⼩邾⼦来朝。
郑杀其⼤夫申侯。
秋七⽉,公会齐侯、宋公、陈世⼦款、郑世⼦华盟于宁母。
曹伯班卒。
公⼦友如齐。
冬葬曹昭公。
【传】七年春,齐⼈伐郑。
孔叔⾔于郑伯⽈:「谚有之⽈:『⼼则不竞,何惮于病。
』既不能强,⼜不能弱,所以毙也。
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
」公⽈:「吾知其所由来矣。
姑少待我。
」对⽈:「朝不及⼣,何以待君?」 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陈辕涛涂之谮也。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王。
⽂王将死,与之璧,使⾏,⽈,「唯我知⼥,⼥专利⽽不厌,予取予求,不⼥疵瑕也。
后之⼈将求多于⼥,⼥必不免。
我死,⼥必速⾏。
⽆适⼩国,将不⼥容焉。
」既葬,出奔郑,⼜有宠于厉公。
⼦⽂闻其死也,⽈:「古⼈有⾔⽈『知⾂莫若君。
』弗可改也已。
」 秋,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管仲⾔于齐侯⽈:「⾂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不怀。
」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物。
郑伯使⼤⼦华听命于会,⾔于齐侯⽈:「泄⽒、孔⽒、⼦⼈⽒三族,实违君命。
若君去之以为成。
我以郑为内⾂,君亦⽆所不利焉。
」齐侯将许之。
管仲⽈:「君以礼与信属诸侯,⽽以*终之,⽆乃不可乎?⼦⽗不*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
违此⼆者,*莫⼤焉。
」公⽈:「诸侯有讨于郑,未捷。
今苟有衅。
从之,不亦可乎?」对⽈:「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列*,何以⽰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国不记。
记*之位,君盟替矣。
作⽽不记,⾮盛德也。
君其勿许,郑必受盟。
夫⼦华既为⼤⼦⽽求介于⼤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
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齐侯辞焉。
⼦华由是得罪于郑。
冬,郑伯请盟于齐。
《左传·僖公·僖公十五年》原文阅读及翻译
《左传·僖公·僖公⼗五年》原⽂阅读及翻译僖公·僖公⼗五年【经】⼗有五年春王正⽉,公如齐。
楚⼈伐徐。
三⽉,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候、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
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夫救徐。
夏五⽉,⽇有⾷之。
秋七⽉,齐师、曹师伐厉。
⼋⽉,螽。
九⽉,公⾄⾃会。
季姬归于鄫。
⼰卯晦,震夷伯之庙。
冬,宋⼈伐曹。
楚⼈败徐于娄林。
⼗有⼀⽉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
【传】⼗五年春,楚⼈伐徐,徐即诸夏故也。
三⽉,盟于牡丘,寻蔡丘之盟,且救徐也。
孟穆伯帅师及诸侯之师救徐,诸侯次于匡以待之。
夏五⽉,⽇有⾷之。
不书朔与⽇,官失之也。
秋,伐,厉,以救徐也。
晋侯之⼊也,秦穆姬属贾君焉,且⽈:「尽纳群公⼦。
」晋侯烝于贾君,⼜不纳群公⼦,是以穆姬怨之。
晋侯许赂中⼤夫,既⽽皆背之。
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内及解梁城,既⽽不与。
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
⼘徒⽗筮之,吉。
涉河,侯车败。
诘之,对⽈:「乃⼤吉也,三败必获晋君。
其卦遇《蛊》,⽈:『千乘三去,三去之馀,获其雄狐。
』夫狐蛊,必其君也。
《蛊》之贞,风也;其悔,⼭也。
岁云秋矣,我落其实⽽取其材,所以克也。
实落材亡,不败何待?」三败及韩。
晋侯谓庆郑⽈:「寇深矣,若之何?」对⽈:「君实深之,可若何?」公⽈:「不孙。
」⼘右,庆郑吉,弗使。
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驷,郑⼊也。
庆郑⽈:「古者⼤事,必乘其产,⽣其⽔⼟⽽知其⼈⼼,安其教训⽽服习其道,唯所纳之,⽆不如志。
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变,将与⼈易。
乱⽓狡愤,阴⾎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乾。
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弗听。
九⽉,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师少于我,⽃⼠倍我。
」公⽈:「何故?」对⽈:「出因其资,⼊⽤其宠,饥⾷其粟,三施⽽⽆报,是以来也。
今⼜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
」公⽈:「⼀夫不可狃,况国乎。
」遂使请战,⽈:「寡⼈不佞,能合其众⽽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所逃命。
左传:《僖公九年》原文译文
左传:《僖公九年》原文译文【原文】【经】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
秋七月乙酉,伯姬卒。
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
甲子,晋侯佹诸卒。
冬,晋里奚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传】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
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齐侯将下拜。
孔曰:「且有后命。
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
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宰孔先归,遇晋侯曰:「可无会也。
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
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
其在乱乎。
君务靖乱,无勤于行。
」晋侯乃还。
九月,晋献公卒,里克、ぶ郑欲纳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乱。
初,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
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送往事居,耦俱无猜。
贞也。
」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将死之。
」里克曰:「无益也。
」荀叔曰:「吾与先君言矣,不能够贰。
能欲复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乎?」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
书曰:「杀其君之子。
」未葬也。
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
」荀息立公子卓以葬。
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
君子曰:「诗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荀息有焉。
」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讨晋乱也。
令不及鲁,故不书。
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
《左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2)
他⽇,公享之。
⼦犯⽈:“吾不如衰之⽂也。
请使衰従。
公⼦赋《河⽔》,公赋《六⽉》。
赵衰⽈:“重⽿拜赐。
”公⼦降,拜,稽⾸,公降⼀级⽽辞焉。
衰⽈:“君称所以佐天⼦者命重⽿,重⽿敢不拜。
”僖公⼆⼗四年经 ⼆⼗有四年春王正⽉。
夏,狄伐郑。
秋七⽉。
冬,天王出居于郑。
晋侯夷吾卒。
传 ⼆⼗四年春,王正⽉,秦伯纳之,不书,不告⼊也。
及河,⼦犯以璧授公⼦,⽈:“⾂负羁绁従君巡于天下,⾂之罪甚多矣。
⾂犹知之,⽽况君乎?请由此亡。
”公⼦⽈:“所不与舅⽒同⼼者,有如⽩⽔。
”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桑泉,取⾅衰。
⼆⽉甲午,晋师军于庐柳。
秦伯使公⼦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
⾟丑,狐偃及秦、晋之⼤夫盟于郇。
壬寅,公⼦⼊于晋师。
丙午,⼊于曲沃。
丁未,朝于武宫。
戊申,使杀怀公于⾼梁。
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弑晋侯。
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蒲城之役,君命⼀宿,⼥即⾄。
其后余従狄君以⽥渭滨,⼥为惠公来求杀余,命⼥三宿,⼥中宿⾄。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夫祛犹在,⼥其⾏乎。
”对⽈:“⾂谓君之⼊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将及难。
君命⽆⼆,古之制也。
除君之恶,唯⼒是视。
蒲⼈、狄⼈,余何有焉。
今君即位,其⽆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者甚众,岂唯刑⾂。
”公见之,以难告。
三⽉,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
⼰丑晦,公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杀之。
晋侯逆夫⼈嬴⽒以归。
秦伯送卫于晋三千⼈,实纪纲之仆。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其出也,窃藏以逃,尽⽤以求纳之。
及⼊,求见,公辞焉以沐。
谓仆⼈⽈:“沐则⼼覆,⼼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
居者为社稷之守,⾏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仇匹夫,惧者甚众矣。
”仆⼈以告,公遽见之。
狄⼈归季隗于晋⽽请其⼆⼦。
⽂公妻赵衰,⽣原同、屏括、搂婴。
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余辞。
姬⽈:“得宠⽽忘旧,何以使⼈?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使其三⼦下之,以叔隗为内⼦⽽⼰下之。
左传:《僖公二年》原文译文
左传:《僖公二年》原文译文【原文】【经】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虞师、晋师灭下阳。
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冬十月,不雨。
楚人侵郑。
【传】二年春,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
不书所会,后也。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公曰:「是吾宝也。
」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
」公曰:「宫之奇存焉。
」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
冀之既病。
则亦唯君故。
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
」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
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先书虞,贿故也。
秋,盟于贯,服江、黄也。
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
虢公败戎于桑田。
晋卜偃曰:「虢必亡矣。
亡下阳不惧,而又有功,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
必易晋而不抚其民矣,不可以五稔。
」冬,楚人伐郑,斗章囚郑聃伯。
【译文】二年春季,诸侯在楚丘筑城,而将由周天子封给卫国。
《春秋》没有记载诸侯会见,是由于僖公到会晚了。
晋国的荀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马和垂棘出产的璧玉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
晋献公说:“这是我的宝物啊!”荀息回答说:“如果向虞国借到了路,东西放在虞国,就像放在宫外的库房里一样。
”晋献公说:“宫之奇还在那里。
”荀息回答说:“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坚决进谏,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对他亲昵,虽然进谏,虞君不会听从的。
”于是晋献公就派荀息到虞国去借路,说:“冀国无道,从颠軨入侵,围攻虞国鄍邑的三面城门。
敝国伐冀而使冀国受到损失,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筑起堡垒,来攻打敝国的南部边境。
谨大胆地请求贵国借路,以便到虢国去问罪。
”虞公答应了,而且自己请求先去进攻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不听,就带兵进攻虢国。
夏季,晋国的里克、荀息领兵会合虞军,进攻虢国,灭亡了下阳。
左传:《僖公十九年》原文译文
左传:《僖公十九年》原文译文【原文】【传】十九年春,遂城而居之。
宋人执滕宣公。
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
司马子鱼曰:「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为人也。
民,神之主也。
用人,其谁飨之?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义士犹曰薄德。
今一会而虐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得死为幸!」秋,卫人伐邢,以报菟圃之役。
于是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
宁庄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
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
宋人围曹,讨不服也。
子鱼言于宋公曰:「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
《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今君德无乃犹有所阙,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无阙而后动。
」陈穆公请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
冬,盟于齐,修桓公之好也。
梁亡,不书其主,自取之也。
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则曰:「某寇将至。
」乃沟公宫,曰:「秦将袭我。
」民惧而溃,秦遂取梁。
【译文】十九年春季,秦国人就筑了城而移民居住在新里。
宋人抓住了滕宣公。
夏季,宋襄公让邾文公杀死鄫子来祭祀次睢的土地神,想因此使东夷来降附。
司马子鱼说:“古时候六种畜牲不能相互用来祭祀,小的祭祀不杀大牲口,何况敢于用人作牺牲呢?祭祀是为了人。
百姓,是神的主人。
杀人祭祀,有什么神来享用?齐桓公恢复了三个被灭亡的国家以使诸侯归附,义士还说他薄德,现在一次会盟而侵害两个国家的国君,又用来祭祀邪恶昏乱的鬼神,要拿这个来求取霸业,不也是很难吗?得以善终就算幸运了。
”秋季,卫军进攻邢国,以报复菟圃这一役。
这时卫国大旱,为祭祀山川而占卜,不吉利。
甯庄子说:“从前周室发生饥荒,打败了商朝就丰收。
现在正当邢国无道,诸侯没有,上天或者是要让卫国进攻邢国吧!”听从了他的话,征集军队就下了雨。
宋军包围曹国,为了讨伐曹国的不肯顺服。
子鱼对宋公说:“文王听到崇国德行昏乱而去攻打,打了三十天,崇国不投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僖公·僖公七年》原文及翻译《左传·僖公·僖公七年》原文及翻译《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左传·僖公·僖公七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左传·僖公·僖公七年》原文及翻译篇1僖公·僖公七年作者:左丘明【经】七年春,齐人伐郑。
夏,小邾子来朝。
郑杀其大夫申侯。
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
曹伯班卒。
公子友如齐。
冬葬曹昭公。
【传】七年春,齐人伐郑。
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
』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
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
」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
姑少待我。
」对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
初,申侯,申出也,有宠于楚文王。
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
我死,女必速行。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
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
』弗可改也已。
」秋,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
」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
若君去之以为成。
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
」齐侯将许之。
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
违此二者,奸莫大焉。
」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
今苟有衅。
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
记奸之位,君盟替矣。
作而不记,非盛德也。
君其勿许,郑必受盟。
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
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齐侯辞焉。
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冬,郑伯请盟于齐。
闰月,惠王崩。
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
文言文翻译:七年春季,齐国人进攻郑国。
孔叔对郑文公说:“俗语有这样的话:‘心志假若不坚强,怎么能又怕屈辱?’既然不能强硬,又不能软弱,因此只有死路一条。
国家危险了,请您向齐国屈服以挽救国家。
”郑文公说:“我知道他们是为什么来的了,姑且稍稍等我一下。
”孔叔回答说:“情况危急,早晨到不了晚上,怎么等待君王呢?”夏季,郑文公杀死申侯以讨好齐国,同时也是由于陈国辕涛涂的诬陷。
当初,因为申侯是申氏所生,受到楚文王的宠信。
文王将要死的时候,把璧玉给他,让他走,说:“只有我了解你,你垄断财货而永不满足,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我不加罪于你。
后来的人将会向你索取大量财货,你必然不免于罪。
我死,你一定要赶快走,不要到小国去,他们不会容纳你的。
”安葬楚文王后,申侯逃到郑国,又受到厉公的宠信。
子文听到他的死讯,说:“古人有这样的话说:‘了解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清楚的。
’这句话是不能改变的啊!”秋季,鲁僖公和齐桓公、宋桓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在宁母结盟,策划进攻郑国。
管仲对齐桓公说:“臣听说:招抚有二心的国家,用礼;怀念疏远的国家,用德。
凡事不违背德和礼,没有人不归附的。
”齐桓公就以礼对待诸侯,诸侯的官员接受了齐国赏的土特产。
郑文公派遣太子华接受会议的命令,对齐桓公说:“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违背您的命令。
您如果除掉他们而和敝国讲和,我国作为您的内臣,这对您也没有什么不利。
”齐桓公准备答应他。
管仲说:“君王用礼和信会合诸侯,而用邪恶来结束,未免不行吧。
儿子和父亲不相违背叫做礼,见机行事完成君命叫做信。
违背这两点,没有比这再大的邪恶了。
”齐桓公说:“诸侯进攻郑国,没有得胜;现在幸而有机可乘,利用这点,不也行吗?”管仲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来安抚,加上教训,他们不接受,然后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国挽救危亡还来不及,哪敢不害怕?如果领着他的罪人以兵进攻郑国,郑国就有理了,还害怕什么?而且会合诸侯,这是为了尊崇德行。
会合而让奸邪之人列于国君,怎么能向后代交代?诸侯的会见,他们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加以记载。
如果记载了让邪恶的人居于君位,君王的盟约就要废弃了。
事情做了而不能见于记载,这就不是崇高的道德。
君王还是同意为好!郑国一定会接受盟约的。
子华既然做了太子,而要求凭借大国来削弱他的国家,也一定不能免于祸患。
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个贤明的人执政,还不能去钻它的空子。
”齐桓公于是向子华辞谢。
子华因此得罪了郑国。
冬季,郑文公派遣使者到齐国请求订立盟约。
闰十二月,周惠王去世。
襄王担心大叔王子带作乱,又害怕不能立为国君,所以不发布丧事的消息,却把将要发生内乱的事向齐国报告。
《左传·僖公·僖公七年》原文及翻译篇2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七年原文及翻译僖公·僖公二十七年作者:左丘明【经】二十有七年春,杞子来朝。
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
秋八月乙未,葬齐孝公。
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
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
【传】二十七年春,杞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
公卑杞,杞不共也。
夏,齐孝公卒。
有齐怨,不废丧纪,礼也。
秋,入杞,责无礼也。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
子玉复治兵于J,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J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
』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
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苟入而贺,何后之有?」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
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于是乎L于被庐,作三军。
谋元帅。
赵衰曰:「Se可。
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
《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
德义,利之本也。
《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君其试之。
」及使Se将中军,S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
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荀林父御戎,魏准为右。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
」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
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
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
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
」于是乎大L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出谷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文言文翻译:二十七年春季,杞桓公来鲁国朝见。
因为他用的是夷人的礼节,所以《春秋》称他为“子”。
僖公看不起杞子,由于他认为杞子不恭敬。
夏季,齐孝公去世。
鲁国虽然对齐国有怨恨,但是仍然没有废弃对邻国君主的`吊唁,这是合于礼的。
秋季,公子遂领兵攻入杞国,这是为了责备杞桓公的无礼。
楚成王准备包围宋国,派遣子文在睽地演习作战,一早上就完事,没有杀一个人。
子玉又在地演习作战,一天才完事,鞭打七个人,用箭穿三个人的耳朵。
元老们都祝贺子文。
子文招待他们喝酒。
贾年纪还小,迟到了,不祝贺。
子文问他,回答说:“不知道要祝贺什么。
您把政权传给子玉,说‘为了安定国家’,安定于内而失败于外,所得到的有多少?子玉的对外作战失败,是由于您的推举。
推举而使国家失败,有什么可贺的呢?子玉刚愎无礼,不能让他治理军民,率领的兵车超过三百辆,恐怕就不能回来了。
如果回来,再祝贺,有什么晚呢?”冬季,楚成王和诸侯包围宋国。
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报告紧急情况。
先轸说:“报答施舍,救援患难,取得威望,成就霸业,就在这里了。
”狐偃说:“楚国刚刚得到曹国,又新近和卫国结为婚姻之国,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国和宋国就可以免于被攻了。
”晋国因此而在被庐阅兵,建立三个军,商量元帅的人选。
赵衰说:“Se可以。
我屡次听到他的话,喜爱礼乐而重视《诗》、《书》。
《诗》、《书》,是道义的府库;礼乐,是道德的表率;道德礼义,是利益的基础。
《夏书》说:‘有益的话全部采纳,考察效果加以试验,如果成功,用车马衣服作为酬劳。
’您不妨试一下!”于是晋国派Se率领中军,S溱辅助他。
派狐偃率领上军,狐偃让给狐毛而自己辅助他。
任命赵衰为卿,赵衰让给栾枝、先轸。
命栾枝率领下军,先轸辅助他。
荀林父驾御战车,魏庾魑车右。
晋文公一回国,就训练百姓,过了两年,就想使用他们。
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道义,还没能各安其位。
”晋文公就离开晋国去安定周襄王的君位,回国后致力于便利百姓,百姓就各安于他们的生活了。
又打算使用他们,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93 信用,还不能十分明白信用的作用。
”就攻打原国来让百姓看到信用,百姓做买卖不求暴利,明码实价,各无贪心。
晋文公说:“行了吗?”子犯说:“百姓还不知道礼仪,没有产生他们的恭敬。
”由此举行盛大阅兵来让百姓看到礼仪,建立执秩的官职来规定主管官员的职责。
等到百姓看到事情就能明辨是非,然后才使用他们。
赶走Y地的驻军,解除宋国的包围,一次战争就称霸诸侯,这都是文公的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