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数字化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数字化意识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数字化意识。
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有:期刊数字化到网络数据库时间滞后,信息流大,读者不易筛选符合需求的内容,需下载并安装相应的阅读软件才能浏览期刊内容,面临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
编辑应提高自身素质及社会责任感,掌握数字化编辑技巧,使期刊向纯数字模式转变;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加强数字化版权意识,保护数字化期刊的版权,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数字化;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7-0013-02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医学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技进步带来了阅读终端的多样化,手机报和手机刊等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给传统出版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编辑人员要适应时代发展,加强数字化意识,掌握网络新媒体的技术,为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必要的准备。
1 当前数字期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数字期刊的发展现状
我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
我国大陆在2007年数字和网络出版产业的规模已超过400亿元,其中数
字期刊的直接收入就已经超过了7.5亿元[1]。
网络期刊杂志出版,特别是网络学术期刊出版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比如同方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网站,已建立起比较可行的盈利运营模式。
数字出版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服务的读者面也更加广泛。
我国的电子网络期刊杂志已有近4万余种之多、用户数接近9 000万,移动阅读的用户近3 000万[1]。
数字出版加快了医学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
大量与医学有关的学术博客和专业网站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医疗专业知识传播速度慢、受众少和信息使用效率低的局面。
很多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都已经认识到数字化期刊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
与传统的纸质印刷期刊相比,数字化期刊的信息量更大,传播速度更快,内容丰富翔实,形势多样。
不少医学科技期刊都进行“数字化”,主要是对已经印刷好的纸质刊物进行数字加工,获得数字衍生品,进而通过加入期刊数据库或者是依附于自建的网站,使期刊内容实现网络化发行,这是以纸质刊物的出版发行为基础和核心,属于传统出版模式在数字发行领域的再延伸过程。
1.2 存在问题
1)医学科技期刊内容在经过数字化并加入到网络数据库,需要一段时间,当制作完成可以供读者检索利用的时候,纸质期刊已经发行了 2个月~5个月,时间明显滞后,导致网络期刊多是过刊内容的尴尬局面。
这与编辑打算通过采用数字化期刊的方式达到方
便、快捷的传播期刊内容的初衷有很大差距;2)医学信息丰富,形式内容多种多样,读者面对庞大的信息流难以甄别良莠,无法迅速查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期刊内容。
而一些数字化医学科技期刊没能充分展示自身特色,不能从信息林中脱颖而出,内容得不到充分利用;3)当读者需要阅读数字化期刊的相关内容时,需要借助特定的浏览器,这要求读者下载并安装相应的阅读软件才能浏览期刊内容,比如中国知网采用自行开发的 caj 软件来实现原期刊页面的浏览和打印。
如果读者需要引用文章中的某些内容,必需通过转换进行文字识别,再把相关内容转换成word格式的文档才能加以利用;4)互联网特殊的环境使得每个网络版医学科技期刊都面临一些新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包括数字内容版权、软件版权、专利权等。
版权不清,这是制约网络版期刊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提高编辑的数字化意识
未来的医学数字期刊发展应是编辑出版全过程的数字化,数字化应贯穿约稿组稿、作者投稿、编委审稿、编辑加工、出版传播、读者阅读和进行反馈的全部环节。
作为编辑,只有整个期刊产生和服务于读者的过程实现数字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期刊数字化的优势,这也是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要求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具有数字化意识。
只顾埋首改稿的编辑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编辑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力争所有的信息存储、稿件处理、费用管理、与作者及专家的互动、
网刊的制作发布等全部在网上实现。
2.1 加强社会责任感
当前医疗改革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网络数字化期刊信息的获取和交流较传统期刊更为快捷,论坛留言本等互动专栏的设立使得参与讨论的环境更为开放宽松,编辑要应对复杂的舆论环境,除了需要相应的医学知识和编辑专业知识,还要拥有敏感的新闻意识,在做好医学编辑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以国家政策为导向,通过数字化期刊这个窗口,做好医疗卫生工作的新闻宣传工作。
2.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在医学科技期刊出版前,编辑可以通过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学习熟悉各种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整合,策划如何向学术带头人约稿组稿,邀请广大医务人员者共同参与刊物的选题版式设计等。
编辑与读者和专家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联系,检索已经发表的相关稿件,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如e-mail,qq,论坛等更好更快地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专家可在网络上审阅稿件,作者可以登录网络系统,查看到稿件的最新动态,缩短稿件修改往返的时间,通过网络完成稿件的修改、校对。
数字化技术使得作者,编辑与专家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
把传统的纸质医学科技期刊内容制成pdf,放到网页上,使论文内容更容易被传播和引用。
2.3 掌握数字化编辑的技巧
当前大部分医学科技期刊正逐步从传统出版模式向数字出版模式转变,相关医学网站相继建立,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医学论文全文检索尚不能完全普及,一些医学数据库免费提供的信息仅限于论文的标题、关键词、摘要和参考文献,。
若要使读者在庞大的数字信息流中,通过网络迅速检索查询到本期刊的相关资料,编辑就必须针对网络数字化传播的特点,掌握数字化编辑技巧,在编辑论文时,从标题、关键词、摘要等方面入手,注意提炼医学论文的检索点,选好关键词,尽量将作者的重点工作内容、创新点及具体成果在摘要里展示出来,以方便读者检索查询引用,从而扩大期刊的影响,产生信息有效利用的良性循环。
2.4 转变出版观念
目前医学科技期刊存在的上网期刊内容滞后的现象,要改变这种情况,编辑要转变出版观念,努力使期刊向纯数字模式的医学科技期刊转变。
纯数字模式的医学科技期刊在编辑修改校对定稿后,论文直接通过html格式从编辑的工作电脑上传到相应的期刊网络页面,时效性强,对于一些医学信息动态可即时报道。
html格式是互联网出版的超文本标记语言,读者不需要下载其他软件,就可以直接采用通用的浏览器进行浏览和检索,直接将所需要的期刊内容准确复制到word文档中,方便读者的阅读和使用。
通过链接,作者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方便快速地链接到相关的网址,浏览获取相关医学信息,保持了阅读和思维的连贯性。
2.5 满足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多数医学科技期刊依附于网络数据库,其网页页面设置常常“千刊一面”,没有能充分体现自身的特色[2]。
除了将与纸质版期刊全文的电子版期刊放在页面上,编辑应当努力学习相关网络页面设置知识,在网页上通过插入声音、动画、录像等多渠道生动地表现相关内容。
另外,针对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对期刊的信息加以整合,注重网站数据库的频道栏目策划和专题创意设计,尝试不同的发刊方式,如将本年度的医学科技期刊合成电子合订本,或整理合成某一疾病的专刊,方便有需要的读者下载等。
定期向作者发送出版信息、稿件信息、最新医学研究成果等,建立读者论坛,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利用网络传媒,大力宣传期刊的学术活动,在网站上建立科技动态、医学科技期刊资讯等信息类的窗口,举办医学学术会议的消息,并可对会议做全程的跟踪报道。
对期刊发表的医学论文及会议论文进行评比、专家点评等,同时开展专业培训等活动。
2.6 加强数字化期刊的版权意识
编辑应当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只有充分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对数字化医学科技期刊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注意防范知识产权风险[3],了解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关注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典型案例,尊重医学论文作者作品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化网络传播权、汇编权等权利
[4,5],如通过签署论文授权书等方式,在录用稿件时与作者签订协议,同意将其作品交由出版商以网络的形式提供给广大读者,并适当地支付相应稿酬。
引导作者强化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地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的产生。
在把纸质期刊内容转化成pdf版本上传到电子期刊网页时,注意打上编辑部的水印,对文档进行加密技术处理,保护数字化期刊内容的版权。
3 结论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不断加深,模式不断创新[6],只有大力推动传统出版业技术升级,加快与数字出版业态的融合,利用数字网络化的渠道优势,加大医学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期刊竞争力,使得医学科技期刊更好地发展。
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化正为必然的趋势,编辑应当与时俱进,提高数字化意识,在医学科技期刊发展的各个时期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学习网络新技术,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陈少华.数字出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2008我国数字出
版发展现状及阶段性特征分析[j].出版广角,2008,14(12):1-16.
[2]谢新洲,万猛,柯贤能.网络期刊的发展及其评价研究[j].出版科学,2009,17(1):22-28.
[3]刘英,廖玉华.医学期刊网络版管理需注意的几点问题[j].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88-390.
[4]崔洁,谭华.学术论文网络传播现状及相关对策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26-30.
[5]宋晓亭.中医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渗透[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2):3-4.
[6]柳斌杰.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