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
本文将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实施过程和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声誉,增强社会影响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涉及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更是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社会栋梁之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使学校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构建积极向上、和谐宽容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诚实守信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1、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制定长期规划和具体措施,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各项工作的重点和时限,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加强文化活动组织: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比赛、演讲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3、推动文化资源建设:借助领导力和资源优势,学校可以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推动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和艺术精品。
4、加强师生育人工作: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师生交流活动、文化沙龙、学术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育人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内涌现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7篇
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7篇第一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一、准确定位,内容具体。
作为经历百年风雨的老校——邢台学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给学校一个合理定位。
邢台学院抓住这个契机,根据国家要求的未来学校发展的目标,密切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制定了邢台学院的先进校园文化办学方针。
让所有的邢台学院人都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最终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夯实基础。
秉承‚纯德实学的校训精神,培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地方,走‚特色兴校,以质图强的发展道路。
同时,学院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还重视文化的辐射作用,实现图书馆、网络资源文化的共享,努力提高邢台学院人的文化素养,为把邢台学院打造成一个文化产业和社会科学文化教育基地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明确理念,转变观念。
一流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
邢台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认识到要很好地完成学校的最终培养目标,必须要抓教学质量。
只有有了一流的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具有高文化素养的人才。
邢台学院非常注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和提倡人文素养,尤其是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最美好时期,在这期间,进行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对其精神境界的提升,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
因此,邢台学院对新生要进行的一项训练就是军训。
它是统一行动,严明纪律,培养集体荣誉感的一项基本训练形式。
本着文化素质教育应该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主题,邢台学院开设了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及人文素质培训及一系列的讲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贸易经济系在校大学生除夕义救车祸男青年,他的行为依然让我们感到温暖,贺伟龙的救人事迹在牛城晚报、燕赵都市报、长城网、网易新闻等各大媒体报道,为80后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论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论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注重创建科学的高校校园文化,通过校园软环境、硬环境的创设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坚持正确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活动,有效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第1: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中,高校校园文化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良好的健全的高校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从整体上来浸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够从大学生发展的多个角度来深入地影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着重论述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深入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和形成。
科学合理地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从全局性来考量建设标准,同时更应该注重细节,从细节入手来深入地探讨与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深入影响。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关联性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而“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能够反映出一所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校的发展前途。
有效地提升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注重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及培养环境等着手,利用一切推动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环境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科学地、全面地提升和优化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从这方面来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渲染和烘托功能,使得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我熏陶,自我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首先,创设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旨在通过环境熏陶等作用来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浅谈高等字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浅谈高等字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浅谈高等字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篇一: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
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
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
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
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
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
现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分析论文
现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分析论文现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分析论文1大学校园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1)谈到校园文化,我们要先分析一下什么是:“文化”。
首次给文化下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著名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1]。
(2)高校和文化有天然的紧密关系。
高校对文化的作用和人才培养一样,是高校与生俱来的功能。
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大学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也需要高校。
要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综合性作用。
(3)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程度,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和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学校有责任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大学生。
大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一大批教授的辛勤劳动,同时更需要全体老师的努力和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
大学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竞争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成才。
大学校园文化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校园设施文化、校园文学文化、校园学术文化、校园艺术文化、校园娱乐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校园道德文化[2]。
以上种种校园文化方式相结合,整体上反映着大学校园文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目前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创新与落实。
2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创新研究校园文化不是一项笼统的工程,其具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的特点。
发展和建设校园文化不仅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同时也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另外还要有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有序的探索。
高校着力于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不断地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以此更加全方位的推行素质教育活动,科学的改进校园文化活动,细致的构建教育体系。
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问题,涉及全体学生的素质,精神风貌诸种问题。
新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浅析
新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浅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发展、创新的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进行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浅析。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承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必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学生学术、道德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依据。
创新则是文化建设的动力,高校应加强文化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新的文化、艺术形式的生成和发展。
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人文关怀。
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高校应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文关怀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成长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和谐关系、增强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再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开放与多元化。
高校应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多元的文化,扩大文化视野,引进外来文化,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交流。
同时,高校应支持学生发展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类社团、俱乐部等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环境的创造和营造。
校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创造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安全卫生、美丽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通过美化校园、营造良好的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通过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重人文关怀、开放与多元化以及环境的创造和营造等方面的努力,才能够构建和谐、发展、创新的校园环境,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探究精选3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探究精选3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校园文化建设探究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探究:校园文化建设论文高校后勤校园管理融入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摘要:高校后勤校园管理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绿化造景提升校园文化品味;设置室外学习场所和设施,营造学习氛围;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商业环境;建立全员参与的校园管理机制,建设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后勤;校园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后勤工作不仅是高校运作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来说,还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
后勤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身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在高校后勤工作中,校园规划建设与校园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关联。
以往关于高校后勤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大多只是在总体上探讨二者的关系,或者是关注校园规划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于具体的校园管理工作却甚少涉及,即使有也都是集中在服务保障、职工素质这些方面。
校园管理是常规性的工作,与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校园管理工作不应该仅仅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保障,还应该融入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绿化造景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莘莘学子沉浸学海、寓美于学,令人赏心悦目、怡然自得、心灵和谐。
景观是校园的灵魂,也是突出校园文化品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校园造景常见的方法有建筑造景、山水造景、雕塑造景和绿化造景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8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8篇)第一篇:加强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2008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开展。
高等教育环境孕育了高校校园文化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的产生和开展,这种文化对维系校园精神力量和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不断提高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和提升高校人文素质,应当努力发明理想的大学校园文化气氛,健全和完善大学校园文化制度。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发明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标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开展过程中由高校人(师生员工)发明,并存在和开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动态文化与静态文化的统一。
它具有引领文化、凝聚向心、陶冶鼓励、标准约束等功能。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1、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有力保障,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盛,但在制度保障上有待加强和提高。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进一步立足高校实际,因地制宜地完善校园文化根底设施,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探索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厚的育人摇篮。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简析(5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简析(5篇)第一篇: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的影响认识【摘要】高校的稳定开展,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因此,需要提高对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影响的正确认识,运用有效的措施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满足当前教育形势下高校的实际开展需求。
基于此,本文就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的影响认识展开论述,以便促进高校学生社团开展,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内容。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影响一、高校社团特点与问题从不用的方面对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之间关系进行探讨,正确看待二者的相互影响,有利于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开展,维持良好的校园秩序,确保学生学习中能够对高校出产生一定的归属感,保持高校良好的市场竞争水平。
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影响进行分析,以便为相关举措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高校学生社团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完善高校的育人功能,更好的适应现代高校教育改革的开展要求。
因此,为了加深对高校学生社员实际作用的理解,应对其开展特点进行分析。
这些特点包括:〔1〕学生社团数量多,不同类型的社团发挥着独特作用。
经济社会的持续开展,对高校战略部署制定与调整产生了积极影响,给高校社团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高校学生思想方面发生了变化。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社团数量正在增多,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社团正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2〕学生社团社会化特征明显。
当前高校开展中学生社团社会化特性较为明显。
这与学生主动加强与外部环境联系、优化自身的效劳功能、强化社会效劳意识有关;〔3〕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趋于完善。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同高校学生社团间的竞争意识也日益突出。
为了促使自身的快速开展,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正在完善:制度化、标准化的学生社团开展速度快。
具有良好学术性、思想性的学生社团数量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实际作用效果的增强,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职能作用、但是,受到各种客观存在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良好学术性、思想性的学生社团数量少。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论文范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论文范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大学校园文化不仅仅蕴含着校园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蕴藏着对真理的价值追求。
第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摘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切实加强和推进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具有深刻地历史传承性、客观地现实重要性和先进的时代发展性。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时代特色、性格特点和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依据,体现着社会主义价值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
20XX年5月4日,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号召广大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要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之基、力量之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之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引领着国家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为推进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共同的价值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社会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赋予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的活力和要求,从价值理念层面大大提升了大学文化建设的品位和地位。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切实有效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完美契合。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校园文化建设是现代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个人成长以及集体力量的凝聚。
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是保持清晰的办学定位、培养爱国情怀以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的将来做好社会人才铺垫。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明确的目标。
高校应该通过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从教学、学术研究到社团活动、艺术创作,校园文化建设要覆盖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需求。
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具备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意识。
最后,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具体措施。
一是要着力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引进或组织一些高水平且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文化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丰富多样的社团组织,提供多样性的文化活动选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是要注重师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使其成为学生成长中的良师益友。
同时,学校还应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与评价。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学校可以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也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评价的完善,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只有这样,高校的校园文化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引言在当今社会,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校园文化的发展不仅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对学校的整体形象和教育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实践经验和建议。
1.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内核,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修养和个人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平台。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教育规划,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2 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演出、讲座和体育赛事等活动,师生之间的情感可以得到更好地沟通和释放,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与亲近。
1.3 提升学校整体形象和声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整体形象和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学校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还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2. 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是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重要因素:2.1 教育理念和领导层的支持学校的教育理念和领导层的支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只有教育方向明确,领导层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够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2.2 学校资源和投入充足的学校资源和投入对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为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和设施,以及支持文化活动的人力资源。
2.3 师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师生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性。
只有师生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才能和潜能,才能够形成一个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氛围。
3.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建议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建议有助于指导学校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推进文化建设工作。
浅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化校园
浅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化校园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校园论文提要: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
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高尚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拓展和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更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的重要因素。
校园文化建设对打造文化校园有着积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味、弘扬校园主旋律、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
一、校园文化内涵(一)校园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
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
组织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层次和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
精神文化有认知的成分,如学校群体。
构成和个体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有情感的成分,如学校成员对学校、师生的依恋、认同、热爱,对所在学校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是积极情感的典型表现;有价值成分,如学校共同推崇的价值取向;有理想成分,如校训、校歌中所表达的目标。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构成某一学校的独特校园风格。
(二)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师生员工去追求文化理想,实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
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论文国家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因此我们要适应世界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这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现代社会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校园富有活力、学习效果高效、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经济全球化使得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这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知、行为等,因此高校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文化宣传、人才培养、思想传播的作用,通过社会主义价值观来引导学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在长时期的教学、科研、管理中形成的文化沉淀,是全体师生共同的思想结晶。
从广义上来理解,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指我们所能看见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它包括很多层面,着重表现的是内在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所以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大学校园的生活和学习中,展现出稳定并且深刻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心态。
校园文化,它包括很多方面,如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这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方面。
物质文化建设,主要通过教学设备、教学场所、校园建筑、生活设施等表现出来,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规章制度、条例守则、礼仪规范等,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这是独立存在的,不受物质意识的限制,并且具有感染力和持久力,因此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高校特色文化建设要建设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同时要与社会、地域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发挥学校的教育、激励、引导作用,这样不但可以表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专业特色等,而且反映出学校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因此,学校发挥自身的特点,建设高品质、有生机、有活力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精选3篇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
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
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
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制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
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制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
自从提出教育优先进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
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篇第一篇一、前言个人成长受到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氛围时刻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1]。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建设对个人学习、成才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的物质条件、思想观念、教育制度、行为方式等文化要素构成的物质环境和精神家园的总和[3]。
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
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4]。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客观高校研究生班级文化建设不只是辅导员、班主任的责任,也不单只是几个班委干部的任务,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必须要先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进而将学校资源与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
首先,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班级所有同学。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
学校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化使得原来小规模的建设模式不适应当前情况,出现了研究生班级不完全按专业点组建,存在一个班级由两个及以上交叉学科构成的情形。
其次,上课、住宿的分散性对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研究生只有一年的学习课程,没有特定自习室或教室,且住宿日益朝着自由结合的方向发展,甚至一部分同学因为种种原因不住学校或因被派到外地参加科研项目,长期与班级脱离,造成同学之间人际关系较为淡薄、班级概念模糊。
另外,研究生群体还具有其特殊性。
研究生不比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年龄层次、人生经历、婚姻状况、心理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研究生班级建设的客观现状,使得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格外迫切和重要。
三、班级文化建设思路高校研究生班级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明确了“以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基础,以行为文化为导向,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路,不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与创新,追求文化成才、文化育人的目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5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5篇第一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1.前言高校教育中离不开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其能够帮助大学生确定未来职业目标从而成功就业。
教育部门、高校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职业规划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解决就业难题。
高等院校要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及人才需求,在日常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让其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及专业背景,制定准确的职业目标,以满足高校人才培养要求。
2.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2.1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学校的校容校貌直接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价值取向,它能够对高校教育进行有效引导。
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它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是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整体素质,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人格。
2.2反映高校综合实力。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推进校园文化全面、协调发展,能够为学校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
校园文化直接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赋予教师和学生以独立的人格及精神,不断激励他文化的作用[1]。
3.校园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3.1大一:适应性教育与生涯认知教育。
3.1.1对大一新生进行生涯认知教育。
进入大学之后,开展专业介绍会,使新生对自己所处专业具备初步认知,引导学生怎样学习专业课,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使大学生养成自强自立的良好习惯。
通过心理普查和心理讲座,让大学生对自己具备一个全面的认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该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以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3.1.2开展专业调研,提高专业认知。
大一新生自由组队,成立调研小组,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学习内容、就业方向、高校排名、知名企业等进行调研,生成调研报告,以提高对本专业的认知度,从而在未来学习过程中,重视专业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3.2大二:确定职业目标,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畴。
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
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
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
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
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涵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
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交往的人际关系等。
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园文化因素的过程。
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包含了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学校每个地方、每个人身上具体的自然体现;她的建设实质上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全面的、有意识且目的明确、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管理行为,涵盖了学校的各方面工作。
如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具有外显性和感观性,她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她的表象往往给人们对学校的直觉判断,即第一印象的判断。
学校的建设管理大到校园的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等等,都是物质文化涵的具体表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她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
精神文化包含有师德建设、师生公德意识的建立,以及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等几方面;制度文化则是由学校的法律形态和组织管理形态构成的显性文化,通过她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
严谨规、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二)当前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1、规性与层次性。
文化生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杜威认为: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的教育,唯一的方法是控制它们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学校仍然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设置这样的环境影响成员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倾向。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就是通过制度等强制性的硬规和校风等不具有强制性的软规,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的。
校园文化可分为隐形文化和外显文化两个层次。
隐形文化主要是观念和风气;外显文化包括学校规章制度、学校文化标志和文化活动。
不论是何种层次的校园文化,规性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校训、校歌、校徽、校风、校规,它们精炼、严肃、规地表达出学校的教育环境特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规着全校师生的行为。
而校园建筑、雕塑、仪式和校园活动等具有典型性、审美性、文化性特征的器物层面的校园文化同样具有严格的规性。
校园文化的规性是秩序化校园,塑造师生精神人格和素质的基础。
2、包容性与延展性。
大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一般而言,大学师生的来源受地域的限制比较小。
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趋势中,大学的大门己经向越来越多的人敞开,大学中人群的构成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而且,大学承袭着“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优良传统,是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兴趣信仰的交汇地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场所。
如果从大学所从事的活动和发挥的功能来看,绝大多数大学仍然是一个小而全的独立实体,教学、科研、后勤服务、产业开发等样样俱全,社会上存在的许多文化在大学部都存在。
3、继承性与先导性。
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的载体,它独特的品质在于,虽然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与更替它的整体状貌会发生相应的演变,但其某种精神气质却一定在经济、政治的变迁中传承下来。
文化强调深刻的底蕴,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大学从创立起就不断吸纳社会文化,将之进行归整,使之成为自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构成分子予以保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数代人的不断调整、升华,成为大学文化的精髓。
例如大学在百年的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如今己成为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
4、创新性与超越性。
大学不仅吸收不同的文化,也进行理智的批判和选择。
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和创新。
大学不仅拥有具有文化创造精神与能力的人,而且存在着多种文化之间的接触与渗透,这为校园文化的创新提供了要素上的保证。
校园文化作为主体文化、主流文化属社会的先进文化,它对社会文化必须具有超越性。
校园文化的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从校园文化与其他社会亚文化的关系来说,校园文化源于社会文化又不同于其他社会亚文化,对于社会文化中的消极文化和无法与自身相容的文化,校园文化就像一过滤之网,以其广大的排斥力和吸容力兼容并蓄,在冲突中创新文化价值,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二是从校园文化自身来说,校园文化的超越性体现在文化的自我更新与持续发展能力上。
文化创新是文化持续发展的前提,创新强调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完善校园文化的涵;校园文化的超越性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超越性,它根植于社会政治经济、根植于社会大背景当中,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
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校园文化的核心涵是校园精神。
日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普遍偏离了这一宗旨。
相当一部分大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当作不需要专业、不需要能力的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部门成为消化富余人员的大户。
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功能作用无法充分表现。
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校园精神的守望与市场经济侵蚀的困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和确立,商业因素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巨大影响。
在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实压力下,大学为补充经费不足创办的校办产业己经成为大学的兴奋点和重要工作之一;校园行为文化也深深打上市场经济的印记,师生员工中呈现出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已占居了一定位置。
大学的功能与其育人主旨要求大学必须游离于商业的、市场的控制之外,守望传统的校园精神而“引导社会”。
(二)校园文化建设意义模糊管理者群体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
目前不少大学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当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来开展。
把校园文化建设仅当做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
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育校园精神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
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和主力。
但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于使少数人沦为市侩;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
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
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更多地将大学教育视为投资或机会。
目前的工作机制使大学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未能形成合力。
极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各个群体参与度低、实效差。
对学生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潮在虚假的繁荣中己渐渐透出苍白.师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也渐渐失去热情。
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教师也逐渐觉得校园文化对学生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不少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了现实生存压力与长远发展理念、近期办学效益与大学校园精神之间的严重矛盾,鱼与熊掌取舍似难两全。
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大学校园文化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托之一。
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涵应该是既具有共通性,又有体现办学特色的个性;既体现理性、探索、实证、客观的崇真的科学精神,又体现自由、宽容、平等的学术环境和精神氛围的精神,既体现进取、开拓、勇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又体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使人的主体精神得以真正确立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统一。
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的困惑或误区己经到了需要加以思考和调整的时候。
如果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机制和方式方法再不创新和调整,我们将在困惑和误区中越陷越深,最终使校园文化越来越远离大学的培养日标。
(一)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校园精神和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把校园精神之魂,实实在在统领和体现在学校各种行为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积极倡导、大力践行,使校园精神化为师生员工的精神素质,形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形成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所被社会公认的大学,其声望和地位不仅仅在于规模、学科层次、资金投入等物质文化层次的办学现状实力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校园精神上,体现在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声名远扬的校训,严谨的校风和学术氛围,以及形成的价值观念等深厚的、特定的大学校园文化底蕴上。
纵观高校发展史,每所成功的大学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支撑,它所体现的氛围、价值追求、道德规和理想信念,决定着一所学校,一个人的命运,是大学发展的大脑和灵魂。
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等同于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它应综合体现校园精神、校园传统和校风,使师生在校园中感受一种价值氛围、治学态度、道德规、人品人格的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不能归结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简单开设几门艺术课,组织几场学术讲座,而是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亦不能仅视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简单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活动,而是要在活动中贯穿校园精神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