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识别非法集资陷阱之案例:乐享家高档养老投资的骗局)

合集下载

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汇编(12篇)

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汇编(12篇)

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汇编(12篇)1. 假冒社保局养老金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假冒社保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老年人,声称其社保信息存在问题,需要核实身份信息。

然后,嫌疑人以各种理由骗取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并通过ATM机或网络支付平台盗窃老年人的钱财。

2. 假冒医疗保险理赔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打着医疗保险的旗号,以帮助老年人理赔为名,要求老年人提供个人信息和医疗证明。

然后,嫌疑人使用这些信息制作假医疗证明,并冒领老年人的医疗保险金。

3. 假冒金融理财机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以高息理财产品为诱饵,以理财保障为名骗取老年人的存款。

然后,嫌疑人将老年人的存款转存到其他账户,并逃避追捕。

4. 假冒慈善机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打着慈善机构的旗号,以帮助贫困老人为名要求老年人捐款。

然而,嫌疑人获取的资金并不会用于慈善事业,而是用于个人消费和赌博。

5. 假冒公安机关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称老年人的身份信息出现问题,需进行身份核实。

然后,嫌疑人以各种借口要求老年人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最终盗窃老年人的存款。

6. 假冒中老年人交友平台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通过中老年交友平台欺骗老年人,建立好感关系后,以各种理由骗取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并最终盗窃老年人的资金。

7. 假冒银行职员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冒充银行职员,以各种理由勾引老年人提供银行卡和个人信息。

然后,嫌疑人使用这些信息进行非法转账和消费。

8. 假冒公务员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老年人他们的职位对于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非常有意义,并开始要求老年人提供各种个人信息。

一旦获取到信息,嫌疑人开始从其银行账户中转移资金。

9. 假冒医生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在诊所门口或在电话上声称他们是真正的医生,告诉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出现问题,并要求指定诊所进行检查。

嫌疑人在检查后告诉老年人需要慢性治疗,然后要求老年人在该诊所预订治疗,最终骗取老年人的资金。

10. 假冒电信公司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冒充电信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老年人他们的电话账单过高。

最高人民法院重点打击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重点打击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重点打击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8.24•【分类】其他正文最高人民法院重点打击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目录1.肖开俊、陈荣集资诈骗案——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2.鲁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3.徐正等人诈骗案——以销售“养老产品”为名实施诈骗犯罪4.沈移平集资诈骗、顾乃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5.李晓雷诈骗案——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名实施诈骗犯罪6.李建涛诈骗案——以开展“养老帮扶”为名实施诈骗犯罪案例一肖开俊、陈荣集资诈骗案——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一、基本案情被告人肖开俊,男,汉族,1981年11月1日出生。

被告人陈荣,男,汉族,1971年1月6日出生。

2016年6月,被告人肖开俊、陈荣与蔡新(已判刑)共谋以开展养老服务之名实施非法集资,先后成立自贡益寿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归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并在自贡市、内江市、攀枝花市等地设立分公司或营业网点。

三人明知公司无融资资质,“养老基地”不可能建成使用,仍安排融资团队以养老服务名义,采取打电话、发传单、推介会、口口相传等方式,辅以发礼品、参观“养老基地”等手段,在自贡市等地公开集资,承诺支付每月1%-3%的固定收益、享有养老基地优先居住权和折扣及期满后返还本金,与集资参与人签订《预存消费协议》《预存合同》等,收取预存消费款,共吸收189名老年人562万余元。

融资团队从集资款中提成45%-50%,其余除用于公司运转外,被肖开俊、陈荣和蔡新等人分赃。

二、裁判结果本案由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人民法院一审,四川省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

法院认为,被告人肖开俊、陈荣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集资诈骗罪。

肖开俊、陈荣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上海三中院发布养老诈骗典型案例

上海三中院发布养老诈骗典型案例

上海三中院发布养老诈骗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2.07.15•【分类】其他正文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丨养老诈骗典型案例案例一销售“保健产品”骗局案情被告人黄某在担任某公司实际负责人期间,组织多人通过免费赠送鸡蛋、膏药等小礼品的方式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再以百元现金尾号抽奖等活动为诱饵,诱骗老年人携带大量现金参加其在租赁场地举办的“展销会”“答谢会”等活动。

随后黄某在会上以老板、演员等身份出场讲课,播放其参演的电影,虚假夸大宣传所销售保健品的功效,讲述其他购买该产品的老年人获得全部购物款项返还并获赠贵重礼品的故事,使参会老年人陷入购买该保健品后可全额返现的错误认知。

在高价售出保健品后,黄某等人迅速从租赁场地撤离。

通过上述方式,黄某等人先后在多地骗得192名老年人共计130万余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黄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与他人共同成立犯罪集团,多次骗取老年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处黄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退缴在案的违法所得发还被害人。

【来源:江苏法院保护老年人权益典型案例(2016-2020)】提示“保健产品”诈骗是养老诈骗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犯罪分子往往抓住老年群体关注身体健康的心理,利用老年人获取信息渠道单一、对信息分辨能力不足的弱点,向老年人高价售卖并无实际功效的“保健产品”,骗取老年人钱财。

“保健产品”诈骗不仅侵害老年人的财产安全,更会威胁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在司法机关严厉打击养老诈骗、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老年人也需要提升自身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遇事多与家人、可以信任的朋友商议,谨慎处分个人财物,防止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案例二提供“养老服务”骗局案情被告人杜某某伙同其他犯罪分子,以养老服务公司为名,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知名人士参与活动、在全国多地养老机构挂牌等方式,对老年人进行虚假宣传,谎称公司具有庞大的规模和强大的社会背景,在当地领导的支持下发展国际性养老服务,并在全国各地都建有养老基地。

老年公寓养老院非法集资骗局揭秘,怎么挽回损失?

老年公寓养老院非法集资骗局揭秘,怎么挽回损失?

⽼年公寓养⽼院⾮法集资骗局揭秘,怎么挽回损失?5⽉18⽇,记者从相关新闻发布会获悉,上犹县永春⽼年公寓经营⼈王某某打着“帮天下⼈尽孝,为世间⽼⼈谋福”的旗号,在章贡区设⽴办事处,对外进⾏虚假宣传,承诺⾼额回报,⾮法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1.3亿余元,受骗⼈数达1400余⼈。

以⽼年公寓“尽孝”为由,精⼼组织骗局2013年底,王某为偿还在创办上犹县永春⽼年公寓时所⽋下的借款,追加⽼年公寓的投资建设,聘请专⼈在赣州市章贡区组建⽼年公寓赣州办事处(以下简称办事处),向章贡区⽼年⼈伸出融资的⿊⼿。

2017年,王某⼜再次在章贡区⼋⼀四⼤道⾦钻⼴场对⾯派酒店七楼租赁写字楼,设⽴永春居家养⽼活动中⼼。

2018年3⽉,王某再次招聘上犹县永春⽼年公寓赣州办事处负责⼈,持续实施⾮法融资活动。

规范“办事处”诈骗⼿段,实施诈骗活动为吸收更多的融资资⾦,进⼀步获取⽼年⼈信任,上犹县永春⽼年⼈公寓赣州办事处业务员每⽇早上到章贡区各公园、菜场、超市、⼩区、街⾯等场所向⽼年⼈发放宣传单,向⽼年⼈阐明⽼年⼈公寓是“政府扶持”的项⽬,进⾏虚假宣传;办事处还会不定期安排车辆接⽼年⼈到上犹县永春⽼年公寓实地进⾏参观,获取⽼年⼈联系⽅式,并通过电话邀约的⽅式将⽼年⼈哄骗⾄办事处进⼀步宣传。

此外,办事处还设⽴专门的会员制度,以⽼年⼈缴纳养⽼服务预定⾦、签订合同的⽅式成为上犹县永春⽼年⼈公寓的会员,根据⽼年⼈缴纳不同⾦额预定⾦设定不同等级会员,不同会员级别享受不同的福利“好处”,有的会员甚⾄可以享受⼊住上犹县永春⽼年⼈公寓住房的折扣,若会员选择不要福利补贴,即可每半年根据会员级别免费⼊住上犹县永春⽼年⼈公寓相应天数。

办事处以“借新还旧”的⼿段,以新吸收资⾦⽀付前期受害⼈的本息的⽅式,精⼼策划“拆东墙补西墙”的骗局。

受制“新冠疫情”资⾦链断裂,东窗事发被逮捕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来,上犹县永春⽼年⼈公寓赣州办事处超过两个⽉未办公,⽆法吸收到⼼得会员资⾦。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典型套路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典型套路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典型套路以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典型套路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养老领域中常见的非法集资手法。

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领域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投机之地。

他们以各种噱头和套路,欺骗老年人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

第一种常见的非法集资手法是虚假养老机构。

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正规的养老机构,打着“养老保障”、“安享晚年”的旗号,向老年人推销各种所谓的养老产品或服务。

他们会编造虚假的养老项目,承诺高额的回报,吸引老年人投资。

然而,一旦老年人投入资金后,这些不法分子往往会消失无踪,老年人的投资本金也很难追回。

第二种常见的非法集资手法是高息养老理财。

一些不法分子会向老年人推销高息理财产品,承诺每月或每年固定的高额回报。

他们给老年人制造了投资高息理财的迷思,让他们认为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丰厚的收益。

然而,这些高息理财产品往往是非法的,而且回报也是通过招揽新人的资金来支付的,一旦没有新人加入,整个金字塔就会崩塌,老年人的本金也会付之一炬。

第三种常见的非法集资手法是养老地产项目。

一些不法分子会推销所谓的养老地产项目,吸引老年人购买房产或权益。

他们以“养老度假村”、“养老社区”等名义,承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和设施。

然而,在购买后,老年人往往发现所购房产并没有按照承诺的那样发展,甚至根本不存在。

他们的本金往往无法追回,还可能面临被驱逐出房产的风险。

第四种常见的非法集资手法是养老保险欺诈。

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正规保险公司或代理人,向老年人推销所谓的养老保险产品。

他们以低廉的保费、高额的养老金等优惠条件来吸引老年人购买。

然而,这些保险产品往往没有正规的保险资质,也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一旦老年人发生了意外或需要理赔,往往无法得到保险公司的有效赔付。

对于这些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套路,我们应该保持警惕,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受害者。

首先,要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回报承诺,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和购买养老产品。

养老服务欺诈案例分析:虚假宣传

养老服务欺诈案例分析:虚假宣传

养老服务欺诈案例分析:虚假宣传案例名称:养老服务欺诈案例分析:虚假宣传引言:近年来,养老服务欺诈案件不断增多,消费者为了自己的老年生活选择信赖养老机构,却往往陷入虚假宣传的陷阱。

本文将以2010年之前的一起养老服务欺诈案例为例,详细分析事件经过,并由律师进行点评,旨在揭示养老服务欺诈行为对消费者权益和社会信任的影响。

案例背景:2010年初,某养老机构在广告中进行了虚假宣传,承诺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老年生活环境,并声称拥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施。

该宣传引起了许多老年人和其家属的关注,吸引了一批老年人和家庭选择该机构作为他们的养老之地。

事件经过:2010年3月,一位姓刘的老人与家人前往该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并与该机构签订了入住合同。

合同明确约定了该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

根据合同内容,该机构承诺为老人提供每日三餐、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项目,以及提供居住环境、日常娱乐活动等。

然而,一旦老人入住后,他们却发现该机构严重违背了其虚假宣传和合同中的服务承诺。

实际上,该机构的医护团队数量不足,医疗设施陈旧不堪,无法提供及时且高标准的医疗服务。

老人们的饮食质量低劣,菜品缺乏营养,且食物卫生情况不合格,频繁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此外,该机构对老人的日常娱乐活动关注不足,缺乏提供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和社交机会。

老人及其家人对该机构的种种不合理、不符合合同承诺的行为感到愤怒和失望,他们决定寻求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他们与律师事务所取得联系,并了解到自己可以通过追究欺诈机构的法律责任来获得赔偿和修复。

法律程序及判决:2010年5月,老人及其家人通过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该养老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并要求赔偿因此而导致的身体伤害、精神痛苦以及其他经济损失。

法庭审理中,老人及其家人提供了大量证据证明该养老机构的虚假宣传和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

他们提供了合同、广告宣传材料、目击证人证言以及医疗报告等。

经过辩论和调查,法院裁定该养老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并判决其赔偿老人及其家人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赔偿金。

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表现形式

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表现形式

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表现形式
1.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名义,以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等形式非法集资。

2.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机构或企业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或者以长期出租养老床位、销售养老公寓使用权等名义,通过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利息、“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集资。

3.以销售“老年产品”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

4.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非法集资。

一些企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通过召开推介会、社区宣传等方式,诱使老年人签订“借贷”或者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再将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等进行非法集资。

二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很多老年人开始将自已的养老钱投

二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很多老年人开始将自已的养老钱投

二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很多老年人开始将自已的养老钱投最近,新闻报道了杭州一对老夫妻两人被骗了六百万,还有一对年近70岁的夫妻上当受骗。

老两口俩想把钱存到银行,可是苦于找不到存款人,他们又害怕把钱投到不正规的投资公司。

现在社会上投资的骗局越来越多了,我们看一下:近年来,老年人因不懂法、缺乏理财意识及防范能力等原因导致被诈骗;不少老年人盲目相高收益产品宣传,将自已积蓄轻易地投给不法人员;还有一些老年人被诈骗时往往已经损失惨重。

一、案例分析北京老年大学退休教师刘先生,因不懂理财,把自已养老钱投进了诈骗公司,并且被骗的数额特别大。

后来警方把骗子公司的经理抓了,才知道刘先生被骗了。

在现实生活中被诈骗的案例还真不少,例如:我们现在对老年人有很多的不了解的方面,导致很多的人上当受骗。

现在很多骗局让人防不胜防,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通过案例让我们认识一下老年人投资的陷阱有哪些?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甜言蜜语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金融机构、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虚构资金用途、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等,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经营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扰乱经济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为严重情节的犯罪。

根据该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向指定账户支付存款、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等,构成集资诈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老年人投资理财防诈骗案例

老年人投资理财防诈骗案例

老年人投资理财防诈骗案例
案例一:假冒股票推销员
老年人王爷爷准备投资一款新科技公司的股票,他通过电话联系上了一名自称是股票推销员的人。

这名推销员声称这只股票会有巨大的涨幅,并且表示只有有限的名额可以购买。

为了抓住这个投资机会,王爷爷迅速汇款购买了一批股票。

然而,之后他发现这只股票根本不存在,他成了诈骗者的受害者。

案例二:虚假的理财机构
老年人张奶奶接到一通自称是某知名理财机构的电话。

该机构声称提供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并表示只有通过他们这个机构购买才能享受到这个待遇。

张奶奶相信了对方,将所有的积蓄存入该机构,并在约定的期限后没有收到任何回报。

她发现自己被一个假冒的理财机构所骗。

案例三:亲友借款诈骗
老年人李爷爷收到一个兄弟姐妹的电话,对方声称遇到了紧急情况需要借钱,希望李爷爷能够帮助。

因为家人间的信任,李爷爷通过银行汇款帮助了他的兄弟姐妹。

然而,后来他发现没有任何紧急事件,自己被亲友以假借款名义所骗。

案例四:假冒公检法诈骗
老年人赵奶奶接到一通自称是公安机关的电话,对方声称赵奶奶涉嫌洗钱,并要求她提供银行账户和身份证信息用于调查。

赵奶奶害怕被牵连,便将所有信息告知了对方。

随后,她发现银行账户被盗用,自己成为了诈骗犯的受害者。

这些案例都是老年人投资理财被诈骗的实际案例,提醒老年人要多加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切勿将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并在投资理财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今日说法诈骗案例分析及启示

今日说法诈骗案例分析及启示

今日说法诈骗案例分析及启示诱导“投资养老”勿信“高回报、低风险”【案情】蔡某伪造身份化名陈伟,虚构其资金雄厚的事实,在湖南成立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及关联公司,未经金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安排员工以开发养老公寓项目等名义对外宣传,吸引投资,承诺异地养老消费、优惠购买养老公寓床位使用权或产权、3年后退本还息。

一些老年人被蔡某提供的“资质材料”“免费旅游”广告、公司的路标指示牌甚至“相关领导来公司考察”宣传等迷惑,认为可以放心交钱订房订床位。

截至案发时,蔡某累计向1442名不特定对象非法集资7949.39万元,除支付部分客户到期投资本金及收益回报3710.68万元外,尚有4238.71万元无法归还。

此外,蔡某明知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仍与王某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骗取王某履约保证金共计350万元。

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蔡某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罚金35万元。

为最大限度地挽回集资参与人损失,检察机关积极引导侦查取证,细密摸排涉案资金去向,督促公安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相关财产,加大追赃挽损力度。

【说法】湖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陈华英介绍,近年来,有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以“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进行虚假宣传,骗取百姓养老钱,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

本案被骗的投资人达1442人,绝大多数是老年人。

如何识破这类骗局?陈华英提示,一是时刻绷紧“投资有风险”这根弦,切勿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不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二是选正规机构、走正规渠道,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前,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人商量,对投资活动的真伪、合法性进行了解和判断;三是面对在建养老工程项目,建议查验相关手续是否齐全;四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不在空白合同上签字,不随意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以防被非法使用。

非法集资“十大类型骗局”梳理及防范支招

非法集资“十大类型骗局”梳理及防范支招

非法集资“十大类型骗局”梳理及防范支招作者: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9年第02期近年来,非法集资类大案要案频发,蔓延全国,众多投资人的钱财付之东流。

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理财平台、曾让人日进斗金的“理财公司”怎么会一夜之间就人走楼空?对此,公安机关梳理近年来侦办的众多案件,总结出非法集资的“十大骗局”。

非法集资“十大骗局”一、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二、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者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三、通过认领股份、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四、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五、以商品銷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联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六、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七、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构造的“虚拟”产品,如“电子商铺”“电子百货”投资委托经营、到期回购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八、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法集资;九、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十、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骗子的套路第一步,先画个大饼诱惑人;第二步,及时足额给付利息让你尝到甜头;第三步,撒开大网来者不拒地收钱;第四步,资金链断裂,骗子卷款消失。

如何防范参与非法集资,失去的不仅仅是钱,往往还有诚信甚至亲情。

人们要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切勿轻信“高回报、无风险”的承诺。

民警为您提供防范小妙招。

四看一看融资合法性。

合法的融资,比如发行股票、销售保险、开展P2P业务、发行私募、基金业务、小额贷款、担保公司,都应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可到监管部门网站查询或电话咨询。

二看宣传方式。

要看是不是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获取的集资信息,或是以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

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

为什么不向银行贷款?集资款用在实体经营项目还是投向不明?获取利润的途径是什么?四看参与集资的主体,是不是谁都可以参与。

老年人投资理财防诈骗案例

老年人投资理财防诈骗案例

老年人投资理财防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老年人的金融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由于老年人在金融知识和技巧方面的相对不足,不懂得区分投资、理财产品的真伪和风险,很容易成为投资理财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两个老年人投资理财防诈骗的案例,以提醒大家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保持警惕。

案例一:保健品“理财”骗局张老伯年事已高,退休后的生活相对单调,每天在家靠养老金过日子。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知名保健品公司的销售人员。

对方声称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新产品,除了保健作用外还能够进行“理财”,并且承诺每年的收益率高达20%。

听到如此之高的回报,张老伯动了心,觉得通过投资能够改善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于是,他按照对方的要求支付了一定金额购买了所谓的保健理财产品。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张老伯始终没有收到任何回报。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被骗,于是找到了当地警方报案。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该公司并没有进行任何投资理财的业务,保健品也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并没有任何投资回报。

最终,张老伯损失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

案例二:假债券欺诈王奶奶是一个善良而信任别人的老人。

一天,她接到了一个自称是银行员工的电话,对方声称王奶奶的存款出现异常,需要将资金转移到一个专门的账户中以保障安全。

作为老实人,王奶奶便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转移了大部分存款。

几天以后,她发现自己还款收益较低,开始怀疑起了对方的诚信。

她找到了银行,却被告知从未发生过这样的电话联系。

王奶奶发现自己上了一个假债券的欺诈陷阱。

如上所示,老年人投资理财中容易遭遇各种骗局。

为了避免被骗,老年人应该保持警惕,具备一些基本的防范知识和技巧。

首先,老年人应该增强金融知识和技能,了解各种投资理财工具和产品的特点、风险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在投资之前,可以请教专业的金融机构,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建议。

其次,老年人应该保持谨慎态度,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美言和承诺。

投资是一项风险很高的行为,不可能有高收益不伴随风险,老年人需要学会识别投资诈骗骗局,不轻信陌生人的推销和建议。

老人被骗案例分析 让老年人与被骗说

老人被骗案例分析 让老年人与被骗说
在投资公司里,一名“经理”热情地接待了王奶奶,并展示了一份份看似专业的 投资计划和诱人的回报预测。王奶奶被这些资料和对方的热情所迷惑,决定投资 一大笔钱。
诈骗手法分析
虚假投资类诈骗通常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利用他们对投资理财的知识欠缺和追求高 收益的心理,编造各种看似诱人的投资项目和计划,诱骗他们上当。
高额回报所迷惑。
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 金融知识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基 本的金融概念和投资风险,提高
他们的风险意识。
老年人应该多与家人、朋友或专 业人士沟通,在做出重大投资决 策前要慎重考虑,避免因轻信他
人而遭受损失。
02
CATALOGUE
案例二:健康保健品诈骗
案例二:健康保健品诈骗
• 请输入您的内容
识别可疑行为
教育老人识别推销员、街 头抽奖、虚假广告等可疑 行为,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
避免贪图小利
提醒老人不要因为小恩小 惠而轻信陌生人,不要轻 易泄露个人信息。
慎重投资理财
了解投资风险
向老人介绍投资风险,提 醒他们理性对待投资,不 要被高收益承诺所迷惑。
选择正规渠道
教育老人选择正规的投资 渠道,如银行、证券公司 等,不要轻信非法投资机 构。
感谢观看
老人被骗案例分析 让老 年人与被骗说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案例一:虚假投资类诈骗 • 案例二:健康保健品诈骗 • 案例三:街头抽奖诈骗 • 案例四:冒充公检法诈骗 • 老人被骗的预防措施Biblioteka 01CATALOGUE
案例一:虚假投资类诈骗
案例背景
王奶奶,70岁,家住北京,退休后闲暇在家。一天,她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投资 公司员工的电话,声称有一个高回报的投资项目等着她。王奶奶心动不已,立即 按照对方的指示前往该投资公司了解详情。

养老金诈骗的套路

养老金诈骗的套路

养老金诈骗的套路养老金诈骗是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通常涉及利用虚假信息、欺骗等方式来骗取养老金。

广大群众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邀请,特别是涉及到个人财产安全的敏感信息,一定要谨慎核实确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老金诈骗的套路:1.假冒金融机构或政府机构:骗子可能会冒充银行、社保局等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发送短信、邮件等方式,向受害者提供虚假的养老金领取信息或者要求他们进行转账操作。

这种诈骗方式比较常见,容易让受害者上当受骗。

2.虚假投资项目:一些骗子会利用投资项目来吸引人们参与养老金计划,并承诺给予高额回报。

这些回报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并且很可能是非法的。

3.欺诈性保险计划:一些骗子会利用保险计划来吸引人们参加养老金计划,并承诺提供高额的养老保险金。

然而,这些计划往往是欺诈性的,并不存在真实的保障。

4.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一些骗子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发布虚假的养老金领取信息,诱骗受害者点击链接或者下载附件。

这些链接或者附件可能包含恶意代码或者病毒程序,从而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或者资金账户密码等信息。

5.收取费用或要求提供个人信息:除了养老金诈骗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例如手续费、服务费、认证费等。

骗子会向人们收取费用或者要求提供个人信息,例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非法用途,导致个人财产损失。

这些费用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证实,有些甚至可能是诈骗者自己编造的名目。

6.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老年人往往更容易成为养老金诈骗的受害者。

骗子可能会利用他们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问题,进行情感攻势或者利用他们对于金融知识的缺乏来进行诈骗活动。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典型套路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典型套路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典型套路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了这一社会问题,以养老领域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这些非法集资活动的套路多种多样,让人防不胜防。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套路入手,揭示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

第一种套路是虚构高收益。

不法分子通常打着养老投资的旗号,宣称投资于某些项目能够获得高额的回报。

他们往往会强调投资项目的前景非常广阔,收益非常可观,诱导人们进行投资。

然而,这些所谓的投资项目往往是虚构的,根本没有实际的运营。

一旦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其中,他们的钱很可能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二种套路是拉人头。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以养老保险、养老金等名义招募会员。

他们往往会承诺,只要加入他们的组织,就能享受到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各种福利待遇。

然而,这些所谓的福利待遇只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兑现。

不法分子通过拉人头的方式,迅速积累资金,并将资金挪作他用,最终导致投资者的损失。

第三种套路是虚假宣传。

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自己的养老产品或服务,吹嘘其优势和特点,让人们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然而,这些宣传往往是夸大其词,甚至是完全虚假的。

不法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来吸引投资者,从而骗取他们的钱财。

第四种套路是高压销售。

不法分子通常会以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投资者,向他们推销养老产品或服务。

他们会采用各种手段,如承诺特殊优惠、制造紧迫感等,以迫使投资者购买。

然而,这些所谓的特殊优惠和紧迫感都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让投资者迅速做出决策,从而掏空他们的钱袋子。

面对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套路,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收益。

投资有风险,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我们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被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我们要加强养老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只有了解养老相关的知识,我们才能够辨别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养老知识讲座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养老知识水平。

养老骗局穿透人性

养老骗局穿透人性

81商界Business 受骗始末花开与现实主义的飞黄腾达,皆能在此完美结合。

2023年8月,山海集团涉嫌集资诈骗被警方立案侦查。

紧接着,大连圣同润享乐吧被查处。

就在“塌房”的前一天,山海集团旗下的福慧国际旅行社沈阳分公司仍照旧组织了400位老人在酒店内免费就餐,并向老人疯狂推销“旅游产品”。

这是诈骗集团最后的疯狂,也是老人们大梦初醒的前夜。

银发族的社交货币看着圣同润享乐吧人去楼空的礼品分发仓库,钱阿姨心里最后一丝底气被彻底冬天的大连,城市肌理被街道密集切割成细碎的单元格,每个格子都浇筑着配色和造型极为克制的钢筋水泥。

这些“格子间”共同构建起冰冷、低调、有序的城市骨骼。

冷静的城市格调下,却涌动着疯狂的另一面。

不老某族、老某贝、山海集团和圣同润享乐吧号称为“大连养老界四大金刚”,“疯狂”是他们共同的商业基因。

揭开所谓的“快乐养老”的华盖,背后是触目惊心的、密密麻麻的虱子。

撕开这些公司日常的一页,便可以一窥商业常态中被折叠的另一面,涌动着大爷大妈们退休后无处安放的躁动。

按照这些公司规划的壮丽蓝图,理想主义的春暖养老骗局穿透人性文/本刊记者 周慧娴脆皮人性大赏。

抽走。

几个月前,她才“投资”了2万元,并享受了投资福利——一次免费的旅行。

如今,圣同润享乐吧董事长金成被警方带走,昔日盘踞在城市的多个“据点”和工作人员也“一去不复返”,自己的2万元也打了水漂。

这一切,都要从几年前她被朋友拉着下载一款叫作“享乐吧”的直播App 开始。

“这是一款专门针对我们老年人的直播软件,上面有旅游、养生、医药等各种老年人喜欢的知识。

每天你看直播打卡积累积分,还可以去附近的仓库领鸡蛋。

”“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看着钱大妈犹豫的样子,好友连忙招呼她:“这样,最近享乐吧要组织一次免费旅游,你和我商界82Business超过一千元的产品都别买哈!”儿子打开搜索软件,并没有找到相关黑料,相反一大堆享乐吧深耕慈善的新闻扑面而来,他想说什么却找不到切入点,只能再三叮嘱。

识破养老理财骗局

识破养老理财骗局
实只是一 个空壳 , 通 过巧立名 目
行骗手段 : 原始股上市会暴涨 沈阳万通 国际公 司是 以几十 元、 数百 元的低价 买进 饮水机 、
保健品等商品 , 再 以近万元的高价转卖给消 费者 , 并 大肆鼓 吹“ 消
费 即股东 , 股东 即员工 ” 营销策略 , 以搭售 、 配送 “ 将 在境外上市 的
看, 这 些骗 子 都 是 典 型 的 以“ 投 资 养老 理 财 ” 等为幌子 , 以 高 利 回报 为诱 饵 。从 危 害结 果 看 , 至 案发 之 时 。 款 项 已被 挥 霍 , 追 赃 工作 难 度极 大 , 被 害人 损 失极 难 挽 回。下 面就 来看 看 这
行骗招数 : 高额利息 广 东邦 家租 赁 公司 曾经 风 光无限, 主要 是 以“ 聘 请 租赁 顾 问” 的形式 吸收公众存 款。投资 者 只要 向邦 家租赁投资 , 就可 以 成 为邦 家的一 名 “ 租赁 顾 问” , 每 月可获取一定 数额 的“ 顾问费 ” ,
识破养老理财骗局
数据显示 , 2 0 3 0年 前后 ,我 国将 进入 人 口老 龄 化 高峰
黼 : : 实 戢 擞 璇 落 卷
出场 公 司 : 邦 家 租 赁
看到未来市场 的潜力 , 嗅觉灵敏 的商人们开始 大做文章 . 市 场上也 出现 一些打着“ 养老理财” 幌子 的行骗模 式。从 手段
些理财 的骗局 , 希望可以对养老理财 的老人们有 所帮助。
躺 黼 : 簇襻
出场 公 司 : 沈 阳万 通 国际 公 司
即月息 分红 , 每月 2 %左右 的高 额利 息。 除了高额利 息诱惑外 , 不少 投 资人相 信 邦 家公 司有 自 己的 实业 以及全 国多 家分店做 保证 。 而警 方的侦 查表 明 , 邦家公司其

如何防范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陷阱

如何防范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陷阱

如何防范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陷阱作者: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21年第06期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名义,承诺高额回报,以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床位费,欺诈销售“保健品”等手段,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为了守护老年群体的“钱袋子”,相关部门在分析非法集资案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存在的安全隐患此类活动不同于正常养老服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高额返利无法实现返利资金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

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返利仅为欺诈噱头。

资金安全无法保障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或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并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吸收公众资金。

大量来自公众的资金未实施有效监管,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健康需求无法满足一些企业通过会议营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或者不合理低价旅游,以及电话推销、上门推销、网络销售等形式,向老年人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推销所谓“保健品”,因“保健品”概念无法律定位,经常被采用偷梁换柱、偷换概念的手法,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进行混同,骗取消费者信任,但所声称的保健功能未经科学评价和审批,往往不具备保健功能,甚至贻误病情。

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一些养老服务机构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者以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吸收资金。

部分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养生养老借贷投资被骗故事敲响警:老年人投资需谨慎

养生养老借贷投资被骗故事敲响警:老年人投资需谨慎

养生养老借贷投资被骗故事敲响警:老年人投资需谨慎网络案例:王大爷遛弯回家打开电视,正赶上央视经济频道播放公益广告。

只见一位头戴安全帽的民工兄弟用浓重的乡音对一群痴迷理财的人疾呼:“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啊!”王大爷不禁心头一颤立马关上电视,原来这则广告正好戳中他的痛处:两年前王大爷曾受高额利息诱惑将10万元存入一户私募储蓄机构,却不料刚两个月后者就卷款而逃。

其实,近两年曾先后被多家媒体披露过的腾玉琴、李振海、张光兴、“吴岚”等几位老人的投资理财遭遇,比王大爷的遭遇更曲折、更惨痛,有的人甚至房、财两空。

这几位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借贷投资的过程中都到公证处进行过公证,有的老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在公证处办理了赋予借款合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书和委托书,对于自己签了名的处置房产委托书,根本就不知情。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公证员是如何为老人办理公证书的?老人们又是如何上当受骗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征得北京市公证协会同意后,记者走进公证处,调看了几位老人当年办理公证时的现场录像,查看了他们的抵押借款合同书、强制执行申请书和处置房产委托书等相关资料。

“新元酵素”连累腾玉琴老人以房抵债:1951年出生的腾玉琴老人是“新元酵素非法集资案”的受害者之一。

xx至xx年期间,北京新元盛业生物科技公司大肆宣传其研发的保健品浓缩酵素有治疗癌症、延缓衰老的功能,吸引了不少老人青睐。

但浓缩酵素价格昂贵,数千元才能买一盒。

新元公司又说买不起不要紧,只要老人们愿意向借贷公司借一笔款转入新元公司作投资,新元公司就可以为他们免费提供酵素产品,还负责帮助他们联系借贷公司和替他们每月支付借款利息,不会存在什么风险。

实际上这种所谓“投资”风险极大,因为一旦新元公司资金链断裂不能再替老人们每月支付借款利息,他们就会不但无法从新元公司收回投资,而且还会欠上借贷公司的借款本金和不断增长的高额利息,随时面临借贷公司的逼债,甚至被逼变卖房产抵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识别非法集资陷阱:乐享家高档养老投资的骗局案例二:乐享家高档养老投资的骗局
“缴纳保障金,免费住高档养老院,享受保障金等额紧急医疗救护保险,月月还有补贴收益领取,到期保障金如数退还!”这样的养老投资相信很多老年人都会心动吧?宜昌乐享家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昌乐享家”)通过发放面条、鸡蛋等小礼品方式聚集老年人举办讲座洗脑;宣称有著名影星代言,公司客服中心遍布14个省,拥有近1万名员工,服务老年人数超过120万;再组织老年人到南京等地实地考察养老社区和养老公寓进一步获取信任,最后再以年化收益率8%-13.5%的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宜昌近400名老年人投资2680多万元。

就在老人们怀抱美好愿望的时候,2018年5月,宜昌乐享家忽然关门停业。

宜昌乐享家是福晚投资控股(上海)有限公司在宜昌投资设立的子公司。

2019年11月26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福晚投资控股(上海)有限公司曹斌铭无期徒刑。

经审计,曹斌铭累计吸收公众资金132.07亿余元,至案发时,造成集资参与人共计46.98亿余元本金未归还。

风险提示:
该案的主要手段:一是许以高额回报。

只要投资,可免费住高档养老院,还有年化收益率8%-13.5%的收益。

二是营造强大的实力。

以著名影星代言,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讲座。

三是挖空心思洗脑。

通过发放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参加讲座,同时组织老年人到南京等地实地考察养老社区和养老公寓进一步获取信任。

近几年来,以老年人为主要诈骗对象已成为非法集资活动的主要特点,不法分子看中老年人风险意识不强,容易受到怂恿鼓动的弱点,以高回报为诱饵,以贴身关怀、嘘寒问暖等手段引诱老人参与其所谓的投资活动,致使老年人多年积蓄化为乌有。

敬告广大老年朋友们,在面对这些高额回报的宣传时,特别需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投资前多听取子女和专业人士的意见,不要盲目从众,在签订投资理财合同之前,为避免陷入非法集资陷阱,可拨打司法热线电话12348免费咨询,提高风险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宜昌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2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