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苏卷古诗词鉴赏全览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 含蓄委婉B. 雄奇瑰丽C. 高亢豪放D. 明俊(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C(2)D(3)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
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
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
【解析】【分析】(1)本题是一首律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即二、四、六、八句的尾字,即“还”“间”“山”“颜”,这几个字都是an韵。
(2)这是一首赠别诗,但李白的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
尤其是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这是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因有了对前景的展望,故尾联中说“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显得极为豁达。
A项,“含蓄委婉”不当,所谓“含蓄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
这与尾联不合。
B项,“雄奇瑰丽”,所写风景雄伟壮观异常美丽,这与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不合。
C项,“高亢豪放”,“高亢”指声调或情绪高昂、激动,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合。
D项,“明快俊逸”,明白通畅,明亮明朗;洒脱优美超群拔俗。
这与诗歌所写之景“渌水”“青山”相合,故选D项。
(3)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是写携酒送别。
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
以“数里”写出别情之深厚。
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解析: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附答案详解)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解析: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附答案详解)一、(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
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
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 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答案】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筛选概括能力。
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
二、(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6.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2020江苏省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精选试题汇编(11页)
2020江苏省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精选试题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南师附中期初检测、海安高级中学3月线上考试、丹阳市下学期期初考试、南师大附属扬子中学3月检测、南京十三中下学期期初考试、无锡市天一中学第一次模拟考试、盐城市阜宁中学网上教学模拟测试、新沂市润新学校第二次线上考试、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汇编而成南师附中期初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江上吟李白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9.试分析“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在全诗的作用。
(5分)10.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6分)【分析】(9)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作答。
(10)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
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解答】(9)“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意思是“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楚王曾建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
从内容看,有对比,屈原和楚王的对比,理解时抓住“词赋悬日月”、“台榭空山丘”,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再结合后文“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可以看出诗人对待功名富贵和对诗文的态度。
从结构上看,和下文“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相呼应。
贵;“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表现诗人对当时人们对功名富贵追求的嘲讽。
联系作者的经历,再结合诗中提到的屈原,诗人这里也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愤恨之情。
2018年江苏高考之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1、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
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小题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诗歌鉴赏是江苏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应试能力,为帮助考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供各位考生练习。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再过金陵① 唐包佶石头城宋刘翰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7.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18.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答案17.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分)18.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二)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一)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
②捩拖(lièduò):扭转船舵。
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8、上片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5分)9、词的下片后两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答案8①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
(1分)②“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
(2分)③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
(2分)9 ①最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别情。
(2分)②把离别愁情比作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
(2分)③既突出了别情的悠长,又将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浑然融合,形象生动。
(2分)。
答“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亦可。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二)乱后辛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
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你认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联系全诗,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进行简要的解说。
(6分)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答案8.(5分)【参考答案】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1分)。
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
“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分)。
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2分)。
(共5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9.(6分)【参考答案】①喜: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②悲: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鸟雀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③愤: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此景令人“愤”。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4 江苏卷)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005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06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8分) (2007江苏卷)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 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216-202X年江苏高考语文古诗词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6-202X年江苏高考语文古诗词整理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珍宝,也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词整理涵盖了216-202X年高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古诗词,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古诗词及其简要解析。
1. 《登高》 - 杜甫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并寄予了诗人对追求进步的热望和追求。
2.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这首小诗简洁而质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鹳雀楼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进取精神的赞颂。
4. 《悯农》 -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农夫的艰辛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夫的怜悯和呼吁。
5. 《送别》 - 王之涣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诗人表达了对伴侣离去的不舍之情。
6. 《登乐游原》 - 杜甫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的美景,寄予了诗人对逝去时间的追忆之情。
7.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季节又逢君。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8. 《登岳阳楼》 - 朱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首诗描绘了岳阳楼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宠爱之情。
以上是对部分古诗词的简要解析,期望对你的学习有所挂念。
古诗词的学习需要多读、多背、多理解,通过积累和巩固,你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观赏古诗词的奇特之处。
(精品)历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历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4 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解析:第16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解答此题,关键是写出边塞地名和征人的戍边生活,就能说明“为什么说是一首边塞诗”。
(2)解答此题,能够理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点,就能把握题意。
回答时要扣住“岁岁”“复”,“朝朝”“马策”“刀环”,“白雪”,“黑山”等进行思考归纳。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005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尾旺: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013—2019年江苏高考诗词鉴赏归总
13—19年高考诗词鉴赏归总2019年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诗的尾联意思是,这幅画作可以激发诗人创作出绝美的诗文,甚至吟诵出的诗文远远超出画作本身。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画作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画作中山水等景物,意境苍茫阔远,可以说是“画中有诗”,极具艺术魅力,能激发出诗人浓浓的诗情。
【解析】诗句的含义和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首先对于诗句的理解要紧密结合全诗的内容。
“此中有佳句”,“此”代指许道宁的画作及画作中的山水等景物,“有佳句“则是对画作的整体艺术造诣进行了极高的评价。
吟断:吟尽。
断,尽、住。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山水本来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物,山水寄寓着极为丰富的意蕴,这和观画者的夸赞没有多大的关系。
所以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极高。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都是说山水自然均是客观的,但作者的浓郁的主观情感赋予自然的山水、画作以浓浓的诗意,这已经与山水几乎没什么关联了。
借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富有诗性之美,便自觉不自举把一己的喜怒哀乐形之于物,寓之于景了。
2019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诗人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从颈联所写的场景,在句意上,可以到诗人孤高的情怀,并且也能够让读者了解到诗人的心志,即诗人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凭借真才实学入仕,而不是投机取巧选择其他办法。
在结构上,为诗歌营造了舒缓的节奏。
考生从这两方面入手答题即可。
2019全国卷Ⅲ《插田歌》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题是江苏高考语文备考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同学们在复习阶段重视诗歌鉴赏能力的练习,下面为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练习。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一野色[宋]范仲淹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①意登高醉始回行色[宋]司马池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
[注]①幂幂:浓密状。
②山公:指晋朝的山简。
他镇守襄阳时经常至习家池饮酒,大醉而归。
③行色:指旅客匆匆走过时的表情神色。
④陂水:芍陂的水。
⑤陌:田间小路。
8、范诗颔联的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赏析。
6分答:9、范诗写野色,司马写行色,虽对象不同,但这两首诗都体现了梅尧臣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
6分答: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解析8“点”“开”二字用得十分传神。
1分“点”这里是冲的意思,似轻纱又像薄幕、即将慢慢合拢的暝色,被鸟儿忽然翻飞而上的羽翼点破,极富动感。
“开”这里有剖开之意,夕阳像一把把金色的剑劈开帘幕,此时白色与金色互相映衬,色泽明丽,极富感染力。
2分“点”和“开”两个动词赋予了野色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旷达、乐观的情怀。
2分回答“破”和“开”字,若分析合理,可给4分。
9这两首诗都把虚无的、难以名状的境界描绘得活灵活现。
范诗写野色,选定春季作为背景,然后从春天不可捉摸的氛围中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景象来作暗点陪衬,让读者感觉到野色的存在,体会到野色的美好。
3分司马诗写行色,没有细致地描摹客旅匆匆走过时的表情神色,而是通过比喻和对比从侧面着笔,写渡口来往的人表情比芍陂的水还冷,比秋天的景象还凄凉。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行人旅途奔波的辛苦、孤寂和不知归宿何处的茫然。
3分。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二鹧鸪天周紫芝一点残红①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押韵的情况看,本诗共有四个韵脚。
B. 从诗歌的题材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C. “下马浣征衣”指结束在外征战、回到家乡。
D. “应知已息机”指摆脱琐事、停止世俗活动。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 含蓄隽永B. 豪放洒脱C. 简洁明快D. 深沉哀婉(3)请从“虚实结合”这一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案】(1)C(2)A(3)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颈联通过想象虚写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
尾联设想虚写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
题目送别为实写,虚实结合,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C项,“下马浣征衣”指下马来浣洗好衣服,不涉及征战,故本题选C项。
(2)本诗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临别赠诗,作者没有直接写对离别友人的祝福,而是含蓄的想象友人归家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轻松愉悦,诗中诗人设想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故本题选A项。
(3)题目为实写,作为送别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手法的使用。
送别诗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所送之人与自己分别之后的情况——当属常见,但这首诗却与别诗另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全诗四联八句均为想象之语,没有一句实写两人分别时的情形。
此诗全用想象,结合题目故虚实结合,学生根据原诗句进行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A;⑶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诗歌鉴赏(江苏卷)
着开颜之色,表达了赞美之情。
• 绘颜绘色,色调分明。颔联虽无明显的色彩之词,但清光渠水,自然是白色; 墙头山峰,当然是青色。颈联使用色彩之词,色调明显:松树是青碧的,芍药 是鲜红的。显然,丰富了新居的色彩,渲染了多彩的环境。
• 运用修辞,对仗工整。比如颔联,“清光”与“ 秋色”,“门外” 与“墙头”,“ 一渠水”与“数点山”,对得很工。又如颈联, “疏种”与“多栽”,“ 碧松”与“红药”,“ 通月朗”与“待 春还”,对仗得很整。 • 抓住特征,物象典型。“门外”有万物,但只选“一渠水”;“墙 头”有万象,但只选“数点山”。“碧松”特征很多,但只讲“疏 种”; “红药”特点不少,但只说“多栽”。如此,展示了新居环 境的特点与美好。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尾联“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这一 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 好朋友( 1 分),表达了志趣相投之感( 1 分)、赞美
恭维之意(1分)以及闲适愉悦的心情(1分)。
诗歌鉴赏(江苏卷)
•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 唐 刘禹锡
•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 朋友新居落成; • 周围景色优美; • 自己心情闲适;
• 主人品味高雅;
• 宾主志同道合;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先写远处的门外渠水与墙头山峰,再写近处的门内碧松
与墙内红药。多角度显现新居的特点,多层次表现新居的环境。 •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颔颈两联,前三句写的是实景:门外一渠水,墙头数点 山,碧松通月朗。颈联第二句,是想象中的,写的是虚景——红药待春还。由 实到虚,虚实一体,描绘出眼前的新居美景,想象出春还时的红药美色;蕴含
江苏高考古诗词阅读鉴赏
针对难点有的放矢
• 理顺语言次序,理解句意所指; • 读出言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 • 把握时空跳跃,体悟诗人感情; • 知晓常用手法,透析景情对应。
2019/2/4 4
抒情手法(直接与间接)
•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 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 借景抒情-即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 托物言志-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 用典寄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讽刺时事。 • 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 叙事抒情-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
2019/2/4 9
技巧方面
对比反差;映衬比显;虚拟写实; 象征暗示,托物寓意;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化用典故,以古说(讽) 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 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卒章显 志;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等。
2019/2/4 10
修辞方面
辞格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借 代、夸张、双关、对偶(对仗)、 拈连、移觉、通感、互文、顶针、 引用等。 句式的特点,如倒装、省略等。
2019/2/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描写手法
渲染、烘托(正衬、 反衬)、白描、动和 静、虚和实、故作扬 抑……
2019/2/4 6
了解诗中三“意”
• 意念:诗人心中的念头、
志向、情感。 • 意象:诗人表意时所借用 的形象。 • 意境:造“象”立“意” 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2019/2/4
“三意”无非是“虚----实”的
2019/2/4 11
情感方面
喜悦、甜蜜、愉悦、淡泊、 忧郁、激昂、恬谈、闲逸、 失望、寂寞、幽怨、壮阔、 旷达、高雅、愤懑、焦灼、 缠绵等。
2019/2/4 12
其他方面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赏析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赏析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唐庚,1070~1120年,北宋诗人。
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
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人。
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
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
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
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
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唐庚,北宋末年著名诗人,是继苏氏三父子之后、蜀中的又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在当时就有“小东坡”之称。
这首诗是作者谪居惠州所作,他的诗师承苏轼而自成一家,形成细密工致的独特风格。
但唐庚为诗,重推敲锤炼,近于苦吟,与苏轼的快意放笔又大不相同。
这首诗正体现了这一点。
【名句再现】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山上一片宁静,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似的;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长日漫漫,好像是在过小年一样。
“太古”指远古,“小年”形容时间长,近似一年。
这两句分别是从空间和时间上说的,群山环抱,一片寂静,生活过得平淡清闲,只觉得长日漫漫,慵懒的情绪有些难以排遣。
【诗歌赏析】首联领起全诗,语意淡白,却又韵味十足,虽未写“醉”,却处处显出意境苍茫、神态优游的“醉”意。
连绵起伏的山势,一如绵延不断的“太古”,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
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一切仿佛都已凝固,没有名利的诱惑,没有人事的搅扰,没有烦恼的萦绕,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
颔联笔锋一转,由宏大转向微观,转而写个人生活中“余花”与“好鸟”。
春意阑珊,花已凋残,但诗人对着枝头的几朵残花,照样喝得痛快;鸟啼打破了山间的静寂,也并不妨碍诗人午后酣眠。
诗人融情入景,又不露痕迹。
颈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眠”字写。
“世味”是指世道人心,世态炎凉。
“簟”指竹席。
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江苏卷)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①,日长如小年②。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③。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⑴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
⑵“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⑶《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
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20XX年江苏卷)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20XX年江苏卷)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
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
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
明。
(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20XX年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
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20XX年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XX年江苏卷)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20XX年江苏卷)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20XX年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