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证(十六)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 厥证

中医内科学 厥证
常用药:可先吞服羚羊角粉,继用钩藤、桑叶、菊花、泽泻、 生石决明平肝息风,乌药、青皮、香附、当归理气通瘀。 方歌:羚角钩藤鲜地黄,茯神贝母菊花桑;
白芍竹茹及甘草,热盛动风服之康。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 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
2.虚证
常因失血过多,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顫,自汗 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三)痰厥 素有咳喘宿痰,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后突然
昏厥,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 沉滑。
证机概要:肝郁肺痹,痰随气升,上闭清窍。 代表方:导痰汤加减。本方燥湿化痰,行气开郁, 适用于风痰上逆,时发晕厥,头晕,胸闷,痰多等症。 常用药:陈皮、枳实理气降逆;半夏、胆南星、茯 苓燥湿祛痰;苏子、白芥子化痰降气。 方歌:二陈去梅加枳星,方名导痰消积饮;
二、病机
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 ,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病变所属脏腑主要在于心、肝,而涉及脾 肾。
厥证之病理转归主要有三:
一是阴阳气血相失,进而阴阳离绝,发展为一不复之死证 。
二是阴阳气血失常,或为气血上逆,或为中气下陷,或气血 痰浊内闭,气机逆乱而阴阻尚未离绝,此类厥证之生死,取 决于正气来复与否及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得当。若正气 来复,治疗得当,则气复返而生,反之,气不复返而死。
血压、血糖、脑血流图、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 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脑 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辨证要点】
1.辨病因
厥证的发生常有明显的病因可寻。如气厥虚证,多发生于 平素体质虚弱者,厥前常有过度疲劳、睡眼不足、饥饿受 寒、突受惊恐等诱因;血厥虚证,则与失血有关,常继发 于大出血之证;气厥实证及血厥实证,多发生于形壮体实 者,而发作多与急躁恼怒、情志过极密切相关;痰厥好发 于恣食肥甘,体丰湿盛之人,而恼怒及剧烈咳嗽常为其诱 因。

厥证

厥证

厥证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多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严重的,也有一厥不醒甚至导致死亡的根据厥证的表现,与西医中的癔病、低血糖、休克等病症相类似。

【病因病机】厥证的病机,主要是由于气血突然逆乱,升降失调造成的。

根据具体病因,可分为三类。

一、气厥:恼怒惊骇、情志过极,以致气机逆乱,上壅心胸,蒙闭窍隧,引起昏倒;或由于元气素弱,又遇惊恐,或因疲劳过度,以致阳气消乏,气虚下陷,清阳不升,造成昏厥。

二、血厥:肝阳素旺,又加暴怒,以致血随气逆,气血上壅,清窍不利,突然昏倒;或因久病血虚及产后或其它原因致失血过多,气随血脱,亦可发厥。

3.痰厥形盛气弱之人,恣食酒酪肥甘之品,脾胃受伤,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气机不利,偶因恼怒气逆,痰随气升,上蒙清窍,以致突然眩仆而厥。

4.食厥饮食不节,积滞内停,转输失常,气机受阻,以致窒闷而厥。

【辨证论治】一、气厥(一)实证证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握拳,呼吸气粗或四肢厥冷,苔薄白,脉沉弦。

(二)虚证证候: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微。

二、血厥(一)实证证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多沉弦。

(二)虚证证候: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目陷口张,自汗肢冷,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三、痰厥证候:突然昏厥,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苔白腻,脉沉滑。

【护理】一、病情观察厥证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易陷危境,护理上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使病人得到妥善的治疗和护理,使其转危为安。

(一)昏厥情况:昏厥是厥证最主要的症状之一。

通过对昏厥发生的时间,次数和程度的观察,可了解厥证的轻重和预后。

一般说,若厥后能在短时间内自行苏醒,又无再厥,多说明病情较轻,预后也良;若昏厥反复发作,延续时间很长,或一厥不复,病多急重,预后多差。

(二)气厥病人,可因情绪波动或受到刺激而反复发作,苏醒后常表现哭笑无常。

中医急诊学厥证课件

中医急诊学厥证课件
• (1)摆放体位:减少与医疗无关的体位变动。 • (2)开放气道:痰涎壅盛,喉中痰鸣者,应进行吸痰。
2.病情监测
• 监测患者神志、脉搏变化、尿量、出血情况。
3.静脉通路
• 迅速开放静脉通道,出现脱证予益固脱类中药制剂。4.综合救治
• 针刺人中、内关、百会、素髎、十宣、十井等,实证者,可针刺十 宣穴少量放血。虚证可灸百会、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等。
灵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4.血郁气逆
• 治法:理气开郁,活血化瘀。 • 方药:丹参饮加减,药用丹参、檀香、砂仁等。 • 中成药:丹红注射液加等渗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临证备要】
• 对于厥证患者,除内服药治疗外,尚可采用外治、涌吐等治法。
• 1.外治法 气机郁闭者可用皂荚末,取少许吹入鼻中,使之喷嚏不 已;或以石菖蒲末吹鼻中,或用桂末纳舌下以通窍醒神。
2.闻诊
• 闻到酒味提示患者酗酒,应与酒精中毒相鉴别。如闻到口中臭秽提 示胃肠积热。中毒患者可有毒物的相关味道,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患 者可有大蒜味等。肝病患者可有肝臭味。烂苹果味提示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
• 呼吸音粗大者,多为实证。呼吸音低微者,多为虚证。
3.切诊
• 四肢厥冷,伴冷汗出,提示虚证,须严密观察,积极抢救。 • 脉洪、大、数多提示为实证,脉弦多提示气机逆乱,脉弱、细多提
(一)病因
1.痰浊蒙蔽
• 饮食不节等,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浊阻滞,气机 不畅,痰浊上壅,清阳被阻,则发为厥证。
2.情志失常
• 肝气郁滞,气机乖戾,升降出入失常,神机为之化灭,亦可发生厥 证。
3.气血逆乱
• 形盛气弱,脾运失健之人,易痰阻气机;肝阳素旺之人,常肝气郁 结,肝阳暴亢,五志过极,均致气血逆乱,气血上壅,清窍不利, 发为厥证。

《扁鹊心书之厥证》完整版原文全文

《扁鹊心书之厥证》完整版原文全文

《厥证》原文
《素问》云∶五络俱绝,形无所知,其状若尸,名为尸厥。

由忧思惊恐,致胃气虚闭于中焦,不得上升下降,故昏冒强直,当灸中脘五十壮即愈。

此证妇人多有之,小儿急慢惊风亦是此证,用药无效,若用吐痰下痰药即死,惟灸此穴,可保无虞。

令服来复丹、荜澄茄散而愈。

(厥证《经》言详矣,尸厥不过厥证之一端,外有血厥、痰厥、煎厥、薄厥,总皆根气下虚之证,所谓少阴不至者厥也,又云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


【治验】
一妇人产后发昏,二目滞涩,面上发麻,牙关紧急,二手拘挛,余曰∶此胃气闭也。

胃脉挟口环唇,出于齿缝,故见此证。

令灸中脘穴五十壮,即日而愈。

(产后血厥,仓公白薇散)
一妇人时时死去已二日矣,凡医作风治之不效,灸中脘五十壮即愈。

厥证气厥血厥痰厥

厥证气厥血厥痰厥

厥证气厥血厥痰厥
--厥证的辨证论治是护士资格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便于各位同学复习备考!
对于厥证的治疗,首先要分别虚实,进行急救,对于实证先用搐鼻散取嚏,然而用苏合香丸或玉枢丹开窍醒神,而虚证急用参附汤灌救,以回阳固脱,而后用生脉散益气救阴。

并配合针刺,促其清醒醒后则分辨气、血、痰诸厥进行调治。

(1)气厥
①实证:
证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拳握,呼吸气粗,四肢厥冷,平素多肝气不舒,多由情绪刺激诱发、苔薄、脉弦。

治法:顺气开郁。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

②虚证:
证候:眩晕昏仆,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气息低弱,平素体虚,多由惊恐或劳累诱发,舌淡,脉沉细。

治法:补气回阳。

方药:四味回阳饮加减。

(2)血厥
①实证:
证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平素多肝阳亢盛,易暴怒,舌红,脉沉弦。

治法:活血顺气。

方药:通瘀煎为主。

②虚证:
证候: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舌淡,脉细数无力。

治法:补养气血。

方药: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

(3)痰厥
证候:突然昏厥,喉有痰声,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行气豁痰。

方药:导痰汤为主。

7.厥 证

7.厥  证

二、病机
(一)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不相顺接 是厥证的发病关键
气血不能上达 (升不接降) 气血菀结于上 (降之不及) 阴阳之气 不相顺接, 神机失用
气机逆乱 升降失常
厥证
二、病机
(二)病位主在心肝,涉及脾肾
心主神明——心病神明不用 肝主疏泄——肝病气郁不达 窍闭昏厥
脾虚不运,痰浊内生 脾为气机升降之枢 气虚下陷,清阳不升 肾为元气之根—真阴真阳不能上注,精明失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情志内伤
忿郁恼怒 心肝气郁 惊骇恐惧 气机逆乱,上壅心胸,蒙蔽窍隧 阳亢化火动风,血菀于上
《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一、病因
(二)体虚劳倦久病
阳虚气弱,不能上承 体虚久病,气血衰弱 阴血内耗,不能上荣
诱因
厥证
(三)饮食不节
嗜食酒酪肥甘,积湿生痰 暴饮暴食,食填中脘 壅塞气机 厥证
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癎证 之病情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但发作时间短暂,且发作时常伴有号叫、 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 等。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 苏醒缓解后可如常人。此外还可作脑电 图检查,以资鉴别。
二、病证鉴别


4.昏迷:
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 重症候。一般来说发生较为缓慢,有一 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 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 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 原发病仍然存在。
厥证证治3:痰厥、食厥
证型 主症 症 状 痰 厥 食 厥
突然昏厥,喉有痰声
突然昏厥,多发于暴 饮过食之后
兼症 苔脉
呕吐涎沫,或呼吸气 气息窒寒,脘腹胀满 粗 苔白腻,脉沉滑 痰随气升,上蒙清窍 行气豁痰 导痰汤 舌厚腻,脉滑实 食滞气逆,清窍治法 例方

厥证的名词解释

厥证的名词解释

厥证的名词解释厥证(jué zhèng)是中医学中用来形容疾病症状的一个术语。

它指的是身体虚寒,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四肢冷、肌肉无力、心悸、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的一种病理状态。

厥证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临床实践中经常被使用。

厥证的形成是由于人体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使得气血无法有效地滋养和维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其中,厥义主要有阳厥和阴厥两种类型。

阳厥主要表现为四肢冷、面色苍白、出汗多、心悸等症状。

而阴厥则表现为手足发凉、心烦口渴、脉细无力等症状。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中医医生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症状是否属于厥证,并且对病因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厥证的出现与人体的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气血不足、过度疲劳、情绪波动大、饮食不节、环境寒冷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厥证。

此外,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以及过度劳累也可能导致厥证的发生。

因此,在预防和治疗厥证时,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注意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心理平衡、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以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治疗厥证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药物调理,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气血正常运行;二是通过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刺激和调节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以达到治疗厥证的目的。

针灸疗法中的补和泻、温和凉,推拿中的舒缓和刺激等手法都可以有效缓解厥证相关的症状。

厥证的研究也是中医药学重要的课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医对厥证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通过整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观点,探讨厥证的机理和病因,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临床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总结而言,厥证是中医学中用来描述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疾病症状的术语。

厥证的形成与气血不足、环境因素、情绪等多种因素相关。

中医治疗厥证主要采用药物和物理疗法相结合的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中医对厥证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内科概要 厥证

内科概要 厥证
清陽不升
,面赤唇紫,脈弦而有力
目中白睛發紅,鼻衄舌黯紅
血苑於上
活血,順氣,降逆
通瘀煎
虛證
突然昏厥,面色蒼白,口唇無華,舌淡,脈細無力
四肢震顫,自汗膚冷,目陷口張
氣隨血脫
補養氣血先固其氣
獨參湯
人參營養湯
痰厥
突然昏厥,喉有痰聲,嘔吐涎沫,苔白膩脈滑
胸膈滿悶,呼吸氣粗,眩暈,嘔心
輕者預後良好
有失語,半身不遂等後遺證
重者預後不良亦可有癡呆等後遺證
難以根治,反覆發作
厥證辨證論治簡表
分類
症狀
病機
治法
主方
主證
兼證
氣厥
實證
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呼吸氣粗,口噤握拳
四肢逆冷,頭暈頭痛,舌紅苔黃,脈浮或脈弦
氣機上逆
順氣,開鬱,降逆
五磨飲子
虛證
眩暈昏仆,不醒人事,呼吸微弱,汗出肢冷
面色蒼白,舌淡脈微無力
清暑益氣湯
重點思考:
1.厥證的主要病機是什麼?
2.如何辨識氣厥和血厥?
3.哪些病證類似厥證,當如何辨識?
痰隨氣升,蒙蔽清竅
行氣,豁痰開竅
導痰湯
食厥
暴飲過食之後突然昏仆,脘腹滿脹,苔厚膩脈滑
氣息窒塞,口吐酸腐之氣,大便不爽或便結
食滯中脘,升降不通
消食導滯
保和丸合神朮散
小承氣湯
暑厥
卒然昏仆,身熱,胸悶,唇乾,舌紅,脈虛數
譫妄,大汗,眩暈,頭痛,或四肢抽搐
暑邪入心,耗氣傷陰
清暑益氣,清心開竅
牛黃清心丸
白虎湯
必備神昏或伴譫語抽搐
神志異常或昏不知人,抽搐
年齡
食厥以兒童多見,其他各型以成人為多

厥证

厥证

2010-10-11
厥证
21
七、病因病机
6.外邪侵袭 . 感受六淫或秽恶之邪, 使气机逆乱, 感受六淫或秽恶之邪 , 使气机逆乱 , 阴 阳之气不相顺接, 即可发为昏厥。 阳之气不相顺接 , 即可发为昏厥 。 六淫致 其中以中寒、中暑比较多见。 厥,其中以中寒、中暑比较多见。 中寒之厥,多发于严寒之时或高寒地区; 中寒之厥,多发于严寒之时或高寒地区; 中暑之厥,多发于酷暑季节; 中暑之厥,多发于酷暑季节; 秽恶之厥,多发于深入矿井之内等。 秽恶之厥,多发于深入矿井之内等。
2010-10-11
厥证
17
七、病因病机
2.瘀血阻滞 血总统于心,化生于脾,藏受于肝,宣布于 肺,施泄于肾。 五脏功能障碍,气机运行失常,都能导致瘀 血内生。瘀血内阻,闭阻经络,瘀塞心窍, 使营卫不通,加之情志刺激,阴阳气血不能 顺接而形成厥证。
2010-10-11
厥证
18
七、病因病机
3.痰邪内伏 多见于形盛气弱之人,嗜食酒酪肥甘, 脾胃受伤,运化失常,以致聚湿生痰, 痰阻中焦,气机不利。如遇恼怒气逆, 痰随气升,清阳被阻则可发为昏厥。
六、病程
短、多在短时间内转清,少 多在短时间内转清, 数一厥不复。 数一厥不复。
2010-10-11
厥证
14
七、病因病机
厥证是由于 外感或内伤引 起气机逆乱, 升降失常,阴 阳之气不相顺 接所致。
2010-10-11 厥证
其病因主要有:
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 瘀血阻滞、 瘀血阻滞、 痰邪内伏、 痰邪内伏、 亡血失津、 亡血失津、 饮食劳倦、 饮食劳倦、 外邪侵袭、 外邪侵袭、 剧烈疼痛。 剧烈疼痛。
一、概述
《儒门事亲》对厥证则立有专篇论述,不仅记 载了手足逆冷之厥而且还论证了昏不知人之厥, 并将昏厥分为尸厥、痰厥、酒厥、气厥、风厥等。 如《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指出: “厥之为状,手足及膝下或寒或热也......厥亦有 令人腹暴满不知人者。或一、二日稍知人者,或 卒然闷乱无觉知者……有涎如拽锯,声在咽喉中 为痰厥,手足搐搦者为风厥,因醉而得之为酒厥, 暴怒而得之为气厥……。”

中医内科学厥证

中医内科学厥证

案例二:血厥虚证
01 症状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面色 苍白,四肢厥冷,脉象微细欲绝 等。
02 病因病机
03 治则治法
补养气血,濡养肝木。
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体虚,及饮 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 ,或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导致 心脾气虚,不能濡养肝木,肝失疏 泄,而发为厥证。
04 方剂
选用归脾汤加减治疗。
拔罐疗法
通过拔罐的方法,可以吸附皮肤表面,造成局部 淤血,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预防及调护
加强锻炼
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鱼、肉、蛋、奶等,以增强体质。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以免诱发厥证。
04
厥证的案例分析
患者牙关紧闭,无法言语,这 是由于阳气虚脱,无力开口所
致。
恶心呕吐
患者感到恶心欲吐,甚至呕吐出 涎沫。
烦躁不安
患者情绪烦躁不安,这是由于阴阳 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厥证的症状鉴别
与中风鉴别
厥证与中风都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症状,但中风有偏瘫 、失语等表现,而厥证则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 。
04
方剂:选用导痰汤加减治疗。
案例四:食厥实证
病因病机:多因暴饮暴食,饮食停滞,胃中 气机阻塞,或因情绪刺激,肝气郁结,疏泄
失常,脾胃运化障碍而发为厥证。 方剂:选用保和丸加减治疗。
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恶心呕吐 ,口噤不语,呼吸急促等。
治则治法:消食导滞。
案例五:其他厥证
其他厥证还包括阳虚厥证、蛔厥等 。阳虚厥证多因久病损伤阳气,或 过用寒凉药物而引起阳气虚弱,不 能温煦四肢而发为厥证;蛔厥多因 蛔虫感染而引起四肢厥冷、恶心呕 吐等症状。

厥 证

厥 证

厥证厥证定义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重者—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释义厥的含义有多种:1.发病形式: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素问·大奇论》:“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即以暴死为厥。

2.指病理机制:指气机逆乱,气血败乱。

“厥者,逆也”,“厥者,尽也”。

《灵枢·五乱篇》:“乱于臂胫,则为四厥。

”3.临床表现:以四肢逆冷、手足不温为厥。

《素问·厥论》:“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

” 4.六经形证:如《素问·厥论》叙述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

如《素问·厥论》:”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

”此指神志病证而言,现已不用。

今论之厥证,主要指前二者而言。

第三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厥证。

历史沿革1.厥证的病名首见于《内经》,但不同篇章中其含义各异(不同名称大约有30种),概之有四:①以暴死为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

”②以四末逆冷为厥。

③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

④以病情严重者为厥。

《内经》对厥证的病机认为是气机逆乱、气血运行悖逆所致。

《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 2.仲景论厥,承袭了《内经》中手足厥冷为厥的论点,且以外感发厥为主,认为寒厥与热厥的病机为阴阳失去相对平衡,不能顺接的结果。

厥证

厥证

范围
1.反射性晕厥 2.心原性晕厥 3.脑原性晕厥 4.血液成分改变 5.癔病 6.出血性晕厥
病因病机
1,情志因素 主要是指恼怒惊骇恐吓的情志 变动,精神刺激是厥证的主要病因。在通常 情况下,情志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部分,然 而突遇剧烈的情志变动,超过了生理活动所 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的功能失调而 发病。“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 则气下”等即可致气逆上冲或清阳不升,而 清窍失灵发生昏仆致厥。

辨证要点
注意监测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瞳孔等变化。 观查:面色、口齿、声音、温度、汗等。 1.辨虚实 厥证见症虽多,但概括而言,不外虚实 二证,这是厥证辨证之关键所在。 实者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 或挟痰涎涌盛,或身热谵妄,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虚者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 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 2.辨气血、脏腑:厥证以气厥、血厥为多见,其中 尤以气厥、血厥之实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应当注 意辨别。
血厥
实证 症状:多因急躁恼怒而发,突然昏倒,不 知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黯红,脉 弦有力。 治法方药: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 汤或通瘀煎 前方平肝潜阳熄风,后方活血顺气.
虚证 症状:因失血过多而发,突然昏厥,面色 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 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 力。 治法方药: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 继用人参养营汤。 独参汤即重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所谓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亦可用人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推注或 滴注。
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 气血运行失常, 正如《景岳全书· 厥逆》所说:“厥者尽也, 逆者乱也,即气血败乱之谓也”。 所谓气机逆乱是指气上逆而不顺。情志变动最 易影响气机运行,轻则气郁,重则气逆,逆而 不顺则气厥。气盛有余之人,骤遇恼怒惊骇, 气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而昏倒为厥;素来元 气虚弱之人,徒遇恐吓,清阳不升,神明失养 而昏仆发厥。

厥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体和手足...

厥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体和手足...

厥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体和手足...厥证厥的含义有多种,有指发病形式,“忽为眩仆脱绝”,“突然昏运,不省人事”;有指病理机制,“厥者,尽也”,“厥者,逆也”,言其气血败乱,或气机上逆;有指临床表现,四肢逆冷、手足不温者。

就本证而言,主要是指前两者。

厥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以精神情志因素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如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等,时有发生。

对于本证患者,应采取综合应急措施,运用多途径、多渠道的救治手段,以满足临床治疗上的需要。

厥证病状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又称暴厥、尸厥等。

发病后多可在短期内神志苏醒,重者也可一厥不复。

常因导致阴阳失调,气机暴乱,气血运行失常,气血上逆,挟痰挟食,使清窍闭塞;或气血虚亏、精明失养而引起。

在诸多病因中,以精神因素较为多见。

临证时有虚实之分:①虚厥。

证见面白口张,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脉沉微细。

属气虚者当用回阳四味饮加味以补气回阳;属血虚者用人参养营汤补养气血。

②实厥。

证见呼吸气粗,肢体强直,牙关紧闭,脉沉实或沉伏。

其中因情志刺激而发病者为气厥,治以顺气开郁,方用五磨饮子加味。

因暴怒等气血并逆于上,兼见面赤唇紫,舌红脉弦者为血厥,治宜活血开郁,方用通瘀煎。

如痰湿素盛之人,因暴怒而致厥;兼见喉中痰鸣,苔腻脉滑者为痰厥,治宜行气豁痰,方用导痰汤。

因暴饮过食而致厥者为食厥,兼见脘腹胀满,苔厚脉滑,治宜和中开郁,方用保和丸加减。

因感受暑邪而发病者为暑厥,兼见面红身热,舌干脉洪数,用清暑益气汤以解暑益气。

厥证,多有明显的诱因。

临床不难辨识。

对厥证的急期应根据虚实分别用参附汤灌救和搐鼻散取嚏,苏醒后再用汤药调治。

厥证还当与中风、痫证相鉴别,中风,昏迷时间长,多有后遗症。

痫证,反复发作,症状相似,口吐涎沫,肢体抽搐等,诱因不明显。

历史记载《内经》论厥甚多,含义、范围广泛,有以暴死为厥,有以四末逆冷为厥,有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有以病情严重为厥。

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表现:一种是指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如《素问·大奇论》说:“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中医内科学厥证

中医内科学厥证

厥证xx年xx月xx日•厥证概述•厥证的辨证论治•厥证的治疗方法目录•厥证的预防与护理•结论01厥证概述厥证是一种急性病证,患者突然出现手足逆冷、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状。

厥证的定义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厥证可分为气厥、血厥、痰厥、食厥等。

厥证的分类定义和分类气厥、血厥、痰厥、食厥等不同类型厥证的病因各不相同。

如气厥主要是由情志刺激、疼痛、饥饿、疲劳等因素引起;血厥主要是由急性失血、脑出血等引起;痰厥主要是由痰浊内阻、气机不畅引起;食厥主要是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胃失和降等因素引起。

厥证的病机厥证的病机主要是由于气机不畅、血脉瘀滞、痰浊内阻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能上荣于脑窍,从而出现手足逆冷、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状。

厥证的病因病因和病机VS气厥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手足逆冷、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状。

痰厥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胸闷等症状,同时可伴有喉中痰鸣、胸闷等症状。

食厥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症状,同时可伴有腹胀满痛、大便不通等症状。

血厥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手足逆冷、恶心、呕吐、甚至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等症状。

主要症状02厥证的辨证论治总结词厥证中以寒邪为病因的证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寒冷、腹痛腹泻等。

详细描述厥寒证的主要症状为四肢寒冷、腹痛腹泻、呕吐清水等,同时可伴有全身疼痛、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脉象沉细等表现。

治疗应以温中散寒为主,可选用良附丸、姜附汤等方剂进行加减。

厥寒证总结词厥证中以热邪为病因的证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发热、口渴烦躁等。

详细描述厥热证的主要症状为四肢发热、口渴烦躁、头痛身痛、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象洪大等表现。

治疗应以清热泻火为原则,可选用黄连解毒汤、白虎汤等方剂进行加减。

厥热证厥证中因气血虚弱引起的证型,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

厥证的科普知识课件

厥证的科普知识课件

厥证的中医治疗方法
厥证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促进气 血运行,达到调理阳气的效果。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 ,配制中药来补充阳气,改善厥证的症 状。
总结
总结
厥证是一种中医病证,主要表现为气血 运行不畅、阳气不足的症状。
预防和治疗厥证可以从避免寒邪侵袭、 调理阳气、补充营养等方面入手。
常见的厥证类型
血虚厥:由于血液不足而导致的厥证, 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少气等。
预防和治疗厥证的方法
预防和治疗厥证的方法
避免寒邪侵袭:保持室温适宜,穿衣保 暖,避免受凉。 调理阳气:饮食要保持温热,多食用温 热的食物,如姜、葱、辣椒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预防和治疗厥证的方法
补充营养:适当补充营养物质,保证身 体健康。
厥证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厥证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厥证是一种病理状态,它可以伴随其他 疾病一起出现,如心血管疾病、肾功能 不全等。 对于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应当重视厥 证的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
厥证的并发症
厥证的并发症
长期存在的厥证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 如心律失常、晕厥等。 必须及时诊治并补充阳气,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厥证的发病原因
厥证的发病原因
寒邪侵袭:寒气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 行不畅,出现厥证。 脾虚气陷:脾虚无力,无法提供足够的 阳气,使体表阳气不足。
常见的厥证类型
常见的厥证类型
寒厥:由于寒气侵袭而导致的厥证,表 现为四肢寒冷、脉沉紧等。 气虚厥:由于阳气不足而导致的厥证, 表现为四肢寒冷、乏力无力等。
厥证的科普知识课件
目录 什么是厥证 厥证的发病原因 常见的厥证类型 预防和治疗厥证的方法 厥证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厥证的并发症 厥证的中医治疗方法 总结

医学知识之厥证

医学知识之厥证

厥证【病因】1.情志内伤2.体虚劳倦3.亡血失津4.饮食不节5.暴感外邪【症状】1.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肢厥冷2.先兆症状与兼症:发病之前常有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

而后突然昏仆,不知人事,“移时苏醒。

兼症――恶心、汗出、四肢厥冷,醒后头晕、疲乏、口干。

3.病史:了解有无类似发作史。

诱因:精神刺激、情绪波动、大失血、暴饮暴食、素体痰盛宿疾。

二、相关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血常规。

2.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等。

3.影响学检查:CTMRI、胸部X摄片。

4.其它:血压、心电图等。

【饮食保健】【护理】1.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体质。

2.加强思想修养,陶冶情操,避免不良的精神和环境刺激。

3.对已发厥证者,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救治。

4.患者苏醒后,要消除其紧张情绪,针对不同的病因予以不同的饮食调养。

5.所有厥证患者,均应严禁烟酒及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热生痰,加重病情。

【治疗】【检查】暂无相关资料【鉴别】1.厥证与眩晕眩晕――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但无神志异常厥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2.厥证与中风中风――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常有肝阳亢盛。

其中脏腑者:突然昏倒,并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口眼歪及失语厥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昏倒时间较短,醒后无后遗症。

但血厥之实证可发展为中风3.厥证与痫证痫病――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多见。

病情重者,虽也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发作时间短暂,且发作时有叫号、抽搐、口吐涎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

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类似,醒后如常人厥证――昏倒后四肢厥冷,无吼叫、吐沫、抽搐等。

脑电图可资鉴别。

4.厥证与昏迷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证候,发生较为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存在厥证――突然发生,昏倒时间较短,常因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亡血伤津【并发症】【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厥证

厥证

针灸疗法 主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配穴: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实证配合谷、太冲。 操作:主穴用毫针刺,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配穴中气海、关元、百会俱用灸法;合谷、太冲用泻法。 耳针 选神门、肾上腺、心、皮质下,毫针刺,强刺激,每次留针15-30分。 中医加强了对厥证的研究与探索,治疗厥证的药物剂型,已从传统的口服丸、散、片、汤剂型发展为多种剂 型,尤其是注射剂型,给药途径也从单一口服发展为多途径的给药,从而提高了中医治疗厥脱证的疗效。回阳救 逆的参附注射液,以及益气养阴的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等,可根据临床情况,于急需时采用。 对于重症患者,应采取中西医结合,中成药、针灸等综合应急措施,及时救治。 西医学中多种原因所致之晕厥,如癔症、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痉挛、低血糖、出血性或心源性休克等,可参 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转归预后
厥证之转归主要有三:
并发症
由于厥证常易并发脱证,故有时也厥
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情志变动,最易影响气机运行,轻则气郁,重则气逆,逆而不顺则气厥。气盛有余之人,骤遇恼怒惊骇,气 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而发为气厥实证;素来元气虚弱之人,陡遇恐吓,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而发为气厥虚证。 气与血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气血的病变也是互相影响的。素有肝阳偏亢,遇暴怒伤肝,肝阳上亢, 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发为血厥实证;大量失血,血脱则气无以附,气血不能上达清窍,神明失 养,昏不知人,则发为血厥虚证。由于情志过极、饮食不节以致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或痰随气升,阻滞神明, 则发为痰厥。
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发作前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先期症状。病 情轻者,一般在短时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升——血厥实证;
• 大量失血,气血不能上达清窍——神明失养,
昏不知人——血厥虚证。
• 情志过极、饮食不节——气机升降失调; 或痰随气升,阻滞神明——发为痰厥。
• (二)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 气盛有余,情志突变
• 清窍闭塞,不知人事
• 气逆上冲,挟痰上壅
实厥
• 气虚不足 • 气陷于下 • • 素体血虚 • 大量出血 气血一时不相顺接,神明失养,不知人事
• (三)、应了解既往有无类似病证发生。发病
• (五)、宋代《卫生宝鉴.厥逆》初步提 出内伤杂病与外感病的厥之不同点。 • (六)、明代《医学入门.外感寒暑》首 先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 • (七)、《景岳全书.厥逆》提出以虚实 论治厥证,切中临床。
• 此后医家对厥证的理论不断充实、完善 和系统化,提出了气、血、痰、食、暑、 尸、酒、蛔等厥,并以此作为辨证的重 要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 • • •
(三)、饮食不节 1、饮酒过度,酒蒙神窍 2、嗜食肥甘,痰浊阻滞 3、暴饮暴食,食积碍气
• 二、病机 • (一)、基本病机: 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运行失常。
• 骤遇恼怒惊骇——气机逆乱,清窍壅塞——气 厥实证; • 素来元气虚弱——清阳不升,神明失养——气 厥虚证;
• 肝阳素亢,又遇暴怒伤肝——阳亢气逆,血随
虚厥
• (三)病位主要在心肝,与脾肾有关。
心者君主之官,心病则神明失用
• 窍闭神昏
肝主疏泄条达,肝病则气郁不达
厥证
• 脾为气机升降之枢 •
脾运不健,痰浊内生
蒙蔽神明
脾气虚弱,清阳不升
神明失养
厥证
• 肾为先天元气之根 •
真阴不足 神明失养 真阳不足
厥证
【类证鉴别】
• 应与中风、痫证、暑厥、蛔厥鉴别。
死的。”问:“装进棺材了吗?”答:“因为还没超
过半天,所以还没收殓。”扁鹊说:“赶快去通报国 王,说我能够让太子活过来!”中庶子眼睛瞪得铜铃 大,舌头翘起忘了放下,很不相信地说:你不是吹牛 皮吧?人死怎么能复生呢?!扁鹊说:你只管通报就
是。
• 虢国国王听说扁鹊自称能救活太子,立即请入宫中。 扁鹊说:太子这病是尸厥,还没有死。于是让徒弟子
• 司马迁记史是相当严谨的,捕风捉影的
事他是不会写下来的。所以大家不要把
这个故事仅仅当传说来看待。
• 自此,留下了一个习俗:人死后下葬,
坟头要插一排竹竿。
• 四、讨论范围
• 本节厥证所讨论的范围是以内伤杂病中
具有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为
主症,或伴有四肢逆冷表现的病证。
• 以下情况本节不作讨论: • 1、仅见手足逆冷,不伴有神志改变的 发厥; • 2、后世列为中风范畴之“大厥”; • 3、暑厥。
• 西医学中多种原因所致之晕厥,如体位性低血
压、一过性脑缺血、排尿性晕厥、阿斯综合症、 咳嗽性晕厥、各种休克等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 论治。
跑步过于剧烈,运动员晕厥倒地
运动员训练时突然晕倒
众人将晕厥者抬上救护车
医 务 人 员 抢 救 转 运 晕 厥 者
• 生活中还有一种接吻性晕厥和房事性晕厥。男女均可 发生。轻者休息后可恢复,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 原理多半是颈部的颈动脉窦被压迫引起的一种神经反 射性晕厥。
三、历史上有名的厥证病案
• 《史记.扁(pian)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行医路过
虢国,恰逢虢太子死了,举国皆悲。扁鹊问爱好医学
的中庶子,太子得的什么病,为什么国中祭祀活动如 此之盛,盖过了一切事情?中庶子说:“太子病于血 气不按时运行,交错而不得宣泄,内脏受害。阳缓而 阴急,突发暴厥而死。”
• 扁鹊问:“死了多久了?”中庶子说:“鸡叫的时候
• (二)、《伤寒论》、《金匮要略》论 厥,主要以手足逆冷为主。 • (三)、《儒门事亲》宗《内经》意, 论述了手足逆冷之厥和昏不知人之厥。 并将昏厥分为尸厥、痰厥、酒厥、气厥、 风厥等证。
• (四)、《诸病源候论》对尸厥的表现 进行描述:“其状如死,犹微有息而不 恒,脉尚动而形无知也”。并探讨其病 机是“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 客邪乘之”。
• (提示:接吻亲热或者与人吵架、开玩笑,均不能抱
紧或勒住对方脖子,否则有可能发生意外!)
接吻后晕厥
【病因病机】
• • • • • • 一、病因 (一)、情志内伤 1、欲望未遂,肝气郁结 2、体弱胆怯,突受惊恐 3、恼怒 4、个别人有晕血现象
• • • • • • •
(二)、劳倦体虚 1、元气素虚 2、过度饥饿 3、过度疲劳 4、睡眠不足 5、失液过多 6、创伤出血
• 相同点:突然昏迷,不知人事。
• 不同点: • 厥证神志异常呈一过性; • 痫证伴口吐白沫,两目上视,喉中如作猪羊叫; • 暑厥发于炎夏高温之时; • 蛔厥腹痛剧烈,腹部有条索状物扭动,甚至呕吐蛔虫。 • 中风以中、老年人为多见,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 伴有口眼喎斜、偏瘫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 偏瘫、口眼喎斜及失语等后遗症。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 • (一)、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 肢逆冷。 (二)、发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视物 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 人事,呈一时性,“移时苏醒”,发病时常伴有恶心、
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乏、口干,
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厥 证
• • 一、概念
【概述】
• 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 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 证。病情轻者,昏厥实践较短,清醒后 无偏瘫、失语及口眼喎斜等后遗症。但 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 不醒而导致死亡。
• 二、历代医家的认识 • (一)、厥证的记载最早见于《内 经》。 • 意思分两种:一种是指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另一种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 也就是所谓的暴厥和寒厥。其病机归为 气血逆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阳研磨好针石,然后针刺百会穴。一会儿太子苏醒了。
再令徒弟子豹行艾灸疗法,并用药物交替温敷两胁下。 太子坐了起来。再服汤药以调理阴阳,20天后太子康 复如初。
• 通过这件事,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起死回生。
扁鹊却如实说:不是我能让死人复活,而是太
子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让他恢复了而已。可见
扁鹊没有居功自傲,没有故作神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