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寄生虫病-章铭
鱼类寄生虫研究概述

鱼类寄生虫研究概述鱼类寄生虫病是目前水产养殖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因此深入研究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及其及所致危害等对于预防和控制鱼类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从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和分子免疫学等3个方面对鱼类寄生虫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又对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的种类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并對该领域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标签:寄生虫;寄生虫病;鱼病;鱼类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大国,淡水鱼种类众多,其中有超过两百种经济鱼类,像草、鲢、鲫、青、鳙、鲤、等早已发展为养殖对象。
在所有的鱼类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寄生虫病。
鳃隐鞭虫是我国最早研究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徐墨耕等研究出杀灭中华鳋的方法,倪达书等详细研究了多子小瓜虫的形态,陈英鸿最早研究的鱼类蠕虫病,廖翔华蠕虫病防治方法也有过详细研究;尹文英是国内对锚头鳋病病原研究的杰出人才之一,他还确认这种病原在不同鱼类种类不同,潘金培等则关注了复口吸虫病。
同时国内的许多科学工作者对鱼类寄生虫病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包括了病种,防治方法,免疫学,病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2-4]。
一、鱼类寄生虫病的研究简史寄生虫与鱼类的关系就是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水产养殖有着重大意义。
我们的研究表明寄生虫感染对宿主大多数都是有害的,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既能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1.肉眼观察阶段在现代文明之前主要通过观察外观和病症来分辨一些基本的寄生虫体。
公元前1200 年就有关鱼病的描述,苏轼有记载“鱼生白点名鳋,用杨树皮投入水中则愈”。
这应该就是对鱼类寄生虫的描述,而且也探索出治疗其疾病的方法。
在欧洲亚里士多德有关注到绦虫、蛔虫。
2.显微镜观察阶段显微镜的发明标志着寄生虫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Herbst(1850)及Kuchenmeister (1851)研究了关于绦虫和旋毛虫的基本情况,实验寄生虫学在飞速发展着,寄生虫分类学在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体系中发展迅速,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新的物种被发现。
浅议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综合治疗方法

浅议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综合治疗方法作者:纪红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第11期随着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一、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淡水鱼类寄生虫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1)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
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2)粘孢子虫病。
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
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
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
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
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3)隐鞭虫病。
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
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
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
(4)车轮虫病。
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常见鱼类寄生原虫疾病防控技术

专题病原体有关,又随着患病鱼的种类不同有差别。
例如,鳗弧菌的感染主要特征是体表皮肤溃疡;溶藻弧菌感染可使病鱼胃囊特别膨大,出现“腹胀满 症”,甚至使腹壁胀破而脱离鱼体;哈氏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等的感染可引起鱼类的体表溃疡、出血;有的弧菌感染可引起牙鲫仔鱼“肠道白浊症”;还有鲍贫血、腹积水等症状;鮭科鱼类和香鱼等,在稚鱼期发生弧菌病时,往往不显示症状即出现死亡。
(2 )病原及流行情况:由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鳗弧菌等30余种弧菌属的细菌所引起的疾病。
该类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在广东地区网箱养殖的石斑鱼、红笛鯛、卵形鳍修、军曹鱼等各种海水鱼均能感染该病.死亡率从30% ~90%不等,是我省海水养殖鱼类危害最严重的细菌病之* O(3) 诊断方法:采用细菌分离,TCBS 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可见蓝色菌落.确诊需要进行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或分子生物学鉴定。
(4) 防治:①清底泥、降低养殖密度、优化饲料、增强机体抗病力;②避免鱼体受到损伤可减少发病几率;③利用弧菌疫苗对海水鱼进行免疫接种可长期抵御弧菌的感染;④外用澳氯海因等水体消毒剂预防疾病的传播,拌料内服抗生素如氟苯尼考粉等控制杀灭病原菌.双管齐下可控制该病的暴发。
M常J8A 类寄生原虫翱术春季对水产养殖动物危害最大 的寄生性原虫病主要包括车轮虫病、 斜管虫病、淡水鱼类小瓜虫病、海水 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等。
这些疾病常在 水温15七以上开始暴发,且多暴发 于水质较差的养殖塘,因此养殖户应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调控,抑制水 体中有害物种的大量繁殖,增加有益 种类的生物量和种群量。
斜管虫病斜管虫主要危害鱼苗、鱼种。
该病主要流行于春季、秋季,当水质 恶劣、鱼体衰弱时,夏季、冬季冰下 也会发生斜管虫病。
该病可引起鱼大 量死亡,甚至越冬池中的亲鱼也发生 死亡,为早春严重的疾病之一。
防控措施:(1 )越冬前应将鱼 体上的病原体杀灭,再进行育肥;同 时尽量缩短越冬期的停食时间。
鱼类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控

※畜牧养殖 今日农业2019, No.969鱼类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控孔令春(苍梧县石桥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梧州 543116)摘 要:在渔业养殖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鱼类疾病,其中就包含鱼类寄生虫病。
一旦发生该种疾病的话将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甚至损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为此,必须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措施诊断鱼类寄生虫病,同时做出具体的防控措施。
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是鱼类寄生虫病的种类以及诊断和防控的措施。
关键词:鱼类;寄生虫;诊断;防控中图分类号:S941.5 文献标识码:A1 指环虫病1.1 指环虫病的含义和特点该种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面,有些虫能够造成鱼类的死亡,引起种苗的死亡。
该种疾病不仅在小水体中存在,而且已经发现在大水面对鱼类造成危害。
该病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感染、频繁用药的情况,从造成指环虫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因而对该种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比较困难,特别是在该种疾病和其他疾病共同病发的时候病情将很难控制。
1.2 病原指环虫的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的宿主。
在温暖的季节,指环虫的成体不断产卵孵化,受精卵排除体内之后漂浮到睡眠寻找宿主鳃上和皮肤上,虫卵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是加快孵化的速度,在一般的情况下,7d即可出幼虫,如果有其他条件刺激的话需要3~5d。
如果寄生的宿主死亡的话,指环虫也在短时间内死亡,一般不超过24h。
因此,许多指环虫对宿主有一定的选择性。
1.3 流行病学指环虫主要寄生在鱼鳃上,对鳃组织的破坏力比较大,一旦出现该种疾病将造成鱼类呼吸困难,同时鱼类课能出现贫血的症状,鱼类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
一旦鱼类感染该种疾病的话通过显微镜的方式能够看见白色的虫体。
在患病的初期阶段,鱼类的症状不明显,但是到后期之后的鱼鳃肿胀,颜色暗灰色。
该病是比较常见的寄生虫疾病,传播的方式是虫卵和幼虫,适宜繁殖的水温是20~25℃,主要在春季、夏初和秋季出现,一旦感染该种疾病的话将造成大量的苗种死亡。
细菌真菌引发的鱼类疾病的防治-章铭

鱼病的诊断
现场调查 1、了解鱼出现的各种异状,例如离群独游、摄食量急剧下降、栖边、鱼体
发黑等。 2、了解养殖鱼池水质和环境情况,可以用快速水质检测试剂检测水体ph、
氨氮、亚硝酸盐、溶氧等指标。 3、了解饲养情况,如养殖密度、投饲量、施肥量等。
鱼体检查 1、肉眼检查,主要检查鱼类的体表、鳃部以及内脏3部分。例如车轮虫、斜
细菌性败血症
细菌性败血症
防治 1)综合预防,彻底清塘。 2)治疗时先杀虫后杀菌,第一天杀灭鱼体外寄生虫。第二天投喂药饲,连
喂5天,下列2种药饲可任意选用1种 A 鱼泰药饲:30g/kg鱼天,分上、下午两次投喂; 吃食性鱼投鱼泰8号,滤食
性鱼投鱼泰12号药饲。 B 鱼暴平:0.12g/kg鱼天,制成药饲投喂 3)第三天和第五天全池遍洒有效氯制剂杀菌 4)第十天全池遍洒生石灰1次,以调水质。
要用于鱼卵、鱼体表消毒。
用法用量:浸浴60ml/m3水体,浸浴草鱼鱼种15-20min,可预防草鱼出血病; 全池泼洒,0.1-0.3ml/ m3水体;拌饵:10ml/kg饲料
内用药
1、氟苯尼考: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由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弧菌等各种 病菌引发的鱼病。用量一般为2-3g/kg饲料,连续投喂3-5天。
抗细菌药使用注意事项
合理选择药物,确保最佳疗效; 确保内服药的有效剂量,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用量都必须达到最小抑菌剂
量,可以根据养殖经验和药物说明施用; 交替用药,当一种药用了一段时间后,要注意更换药物品种; 联合用药,要注意配伍禁忌且联合品种不易过多; 用药疗程,一般以5-7天为宜,生产上,病情消除后,还应用药2-3天。
4、二氧化氯是第四代消毒剂,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A1级广谱、安全、高效 消毒剂,杀菌能力较氯强和快,杀菌特效是氯的10倍。用法和用量:与柠檬酸1: 1分别溶解,混合活化5-15min,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到0.5-1.0mg/L。
水鱼寄生虫病防治管理论文

水鱼寄生虫病防治管理论文水鱼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并且在水产养殖中非常常见。
这种疾病如果不加以治疗和预防,会导致鱼类的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对水产养殖产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对水鱼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系统的防治管理措施,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一、水鱼寄生虫病的病因和病症水鱼寄生虫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些可能的原因如下:1.未经处理的饲料:鱼类饲料中存在的寄生虫卵会在鱼体内孵化成幼虫,并在鱼体内生长繁殖,从而导致寄生虫病。
2.水环境:如养殖水体污染无法有效控制,水体寄生虫卵的存在,如石麻蚊(白线病原体)、鱼虱等。
3.鱼苗来源: 鱼苗本身就存在寄生虫卵,若寄生虫卵未被发现并及时处理,会在后期导致水鱼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扩散。
水鱼寄生虫病的病症主要有以下几类:1.消化系统异常:如经常腹泻、肠黏膜炎症等。
2.行为异常: 食欲减弱,呼吸急促,游动比较抖动等,大鱼群体中个体间存在极大差异。
3.外部症状:如鳃弓但数、贫血、皮肤白色素增加等。
二、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针对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需要指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卫生管理:鱼塘中要严格掌握养殖密度、捕捞率、摄食量等参数。
水质监测也不能忽视,确保水质清洁,从而降低寄生虫卵存活的环境。
2.调整鱼类饲料:多种饲料混合使用,加入药物(如促消化制剂、酵母类制剂等)能有效抑制寄生虫生长。
3.涉及抗生素类药物:如季铵盐、氧化锌、硫酸铜等,对预防和治疗此病也有一定的效果。
4.化学湖(活性池)消毒:涉及到对生物工艺及水、底泥、设备等消毒,能及时掌握和消除沉淀、污染等,从而降低病害产生的概率。
三.防病管理建议1. 优选鱼苗来源:建议选择权威养殖基地的鱼苗,鱼类基地对于检查和管理寄生虫病的能力也较为全面,精准卫生标准还可降低病害传染概率。
2. 针对饲料管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消毒工作,对饲料等化学物品进行彻底消毒,进一步降低寄生虫繁殖。
《寄生虫鱼病》课件

锚头鳋病
总结词
由锚头鳋寄生虫引起,主要寄生在鱼的身体表面。
详细描述
锚头鳋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鱼病,主要影响淡水鱼类。这些寄生虫通常寄生于 鱼的身体表面,尤其是在鳍和鳞片上。锚头鳋的寄生会导致鱼体出现伤口和炎症 ,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细菌性鱼病
总结词
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有出血病、败血症等。
详细描述
《寄生虫鱼病》PPT课件
目录
• 寄生虫鱼病概述 • 寄生虫鱼病的常见种类 • 寄生虫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 寄生虫鱼病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寄生虫鱼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寄生虫鱼病是指由寄生虫寄生于 鱼类体表或体内而引起的疾病。
分类
根据寄生部位可分为体表寄生虫 和体内寄生虫;根据寄生的宿主 种类可分为单宿主寄生虫和多宿 主寄生虫。
寄生虫鱼病的危害
破坏鱼体组织
寄生虫在鱼体内或体表寄居,会破坏 鱼体的组织,导致机械性损伤和感染 。
吸取营养
传播疾病
某些寄生虫可以携带病原菌,传播疾 病给鱼类。
寄生虫会吸取鱼体的营养,影响鱼的 生长和发育。
寄生虫鱼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水体传播
寄生虫通过水体传播,如 水蚤、水虱等。
生物媒介传播
寄生虫通过其他生物媒介 传播,如某些原生动物和 蠕虫需要中间宿主才能完 成生命周期。
快速准确诊断。
防治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针对性的抗寄生虫 药物,如伊维菌素、吡
喹酮等,进行治疗。
改善水质
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减少寄生虫的滋生环
境。
生物防治
利用寄生虫的天敌或病 原体进行生物防治,控
制寄生虫的繁殖。
水产-7第八章 寄生虫性疾病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原虫病 蠕虫病 甲壳动物疾病
第一节原虫病
(一)斜管虫病 1.病原:鲤斜管虫,虫体腹面观呈卵圆形,左边稍直,
右边略弯,左边有9条纤毛线,右边为7条。虫体后 方有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大核与小核。
2.症状与病理变化:虫体主要寄生在鳃和皮肤, 引起寄生部位粘液分泌亢进,功能降低。
3. 症状与病理变化(图82、83):中华鳋 以第二触角插入鳃丝,肉眼可见,似 “蛆”,造成损伤,引起鳃组织发炎、 末端肿涨、发白,呈“棒槌状”,甚至 弯曲变形、坏死,影响呼吸功能,出现 呼吸困难。患大中华鳋病时,
4. 诊断:揭开鳃盖可见鳃丝上有大量带有 卵囊的白色虫体,似蛆样,故又称为: “鳃蛆病”。
(3)鱼种放养前用浓度为10~20mg/kg 的高锰酸钾溶 液浸洗10~30min,可杀死暂时性寄生的桡足幼体。 如已有成虫寄生,则需浓度为10mg/kg高锰酸钾溶 液浸洗1~2h。
(4)发病池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使池水成 0.3~0.5g/m3的浓度,每7~10天遍洒1次,“童虫” 阶段,至少需施药3次,“壮虫”阶段施药1~2次, “老虫”阶段可不施药,待虫体脱落后,即可获 得免疫力。
(4)每667m2水面,1m水深,用生姜100g,干辣 椒粉250g煮沸半小时,兑水全池泼洒,连 用2~3d。
(5)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成 25~30g/m3。
(三)、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反面观呈 车轮状,运动时如车轮旋转样。
2. 症状与病理变化: 虫体主要寄生在鳃和皮肤,大量
2. 症状:病鱼通常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行 动迟缓、身体瘦弱。
锚头鳋的头角及部分胸部插入鱼体肌肉、 鳞下,肉眼可见,犹如插入小针,故又称 之为“针虫病”。寄生处,周围组织充血 发炎,细鳞鱼其寄生处有红色脓肿,而粗 鳞鱼的鳞片被蛀成缺口。寄生于口腔时, 可引起口腔不能关闭,因而不能摄食。小 鱼种仅10多个虫寄生,即可能失去平衡, 发育严重受滞,甚至引起弯曲畸形等现象。
附鱼表寄生虫鱼鲺防治要点分享

附鱼表寄生虫鱼鲺防治要点分享低温是动物免疫力下滑的时期,鱼也是一样的,鱼鲺病是经常发生在低温时期的一种附在鱼表的寄生虫类型侵袭性鱼病。
会导致鱼体变得非常的弱。
鱼鲺可在鱼体表自由爬行,形成很多伤口,使鱼体发生溃疡,并可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一、症状
肉眼可见扁圆形的虫体在鱼体上爬行或叮咬,鱼表现出极度焦躁不安、跃出水面、急剧狂游等症状,有的病鱼靠池壁摩擦、翻滚等,病重鱼逐渐消瘦死亡。
二、防治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杀死鱼鲺的成虫、幼虫和卵块。
2.个别鱼体发现少量鱼鲺时,可用镊子夹去,鱼体出血的地方涂抹紫药水消毒。
3.放养鱼种时用3%的氯化钠(食盐)溶液,在20℃的水中浸泡
消毒5分钟。
4.大量发生鱼鲺的鱼池,将病鱼全部捞出,放入0.1%-0.15%的晶体敌百虫药液中浸洗2-5分钟后,将鱼放入已经消过毒换过水的池塘中,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5.中草药防治,每亩水面用马尾松针15公斤,捣碎浸出汁液全池泼洒,3天左右可使鱼鲺脱落;或每亩鱼池用新鲜带针松枝20公斤扎成大捆放入鱼池,5天左右可使鱼鲺脱落。
6章 鱼病学文字

病名、病原、症状(偶数)、流行(奇数)、防控(序号为奇数)、诊断(序号为偶数)第6章鱼类寄生虫病*在自然界中,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是较为常见的。
它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称为共生生活。
*寄生是共生生活中的一种类型,共生双方中的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
*在寄生生活关系中,包括寄生物(parasite)和宿主(host)两个方面。
寄生物寄生在宿主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宿主身上取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寄生物带给宿主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即宿主发生疾病,甚至导致宿主死亡。
*寄生虫概念?*寄生虫类型有哪些?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地在宿主体内或体表营寄生生活的动物。
寄生虫类型:A 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B单宿主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C长久性寄生虫与暂时性寄生虫D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E专性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A 鞭毛虫病*鞭毛虫属于肉足鞭毛门,鞭毛亚门的动鞭毛纲。
*鞭毛虫的个体较小,无叶绿素,有1根或多根鞭毛,鞭毛除了作运动胞器外,尚有感觉和助于捕食的作用。
*引起水生动物患病的常见鞭毛虫有锥体虫、隐鞭虫、口丝虫、六前鞭毛虫、卡拉虫,主要危害淡水、海水鱼类的鱼苗、鱼种,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
1 波豆虫病1.1 病原波豆虫病是由飘游鱼波豆虫(Ichthyobodo necatrix)引起的鱼病。
属动基体目,波豆科。
*虫体自由游动时呈圆形,背面隆起,腹面凹陷;固着时背腹侧扁。
*虫体侧面观呈卵形或椭圆形,腹面观呈汤匙形。
*腹面有1条纵的口沟,从口沟端长出2根鞭毛,沿鞭毛沟伸向体后而游离。
*虫体用2根鞭毛作为附着的胞器,插入寄主的皮肤或鳃组织中。
*圆形胞核位于虫体中部,胞核后有1个伸缩胞。
1.2 流行情况*此病是世界性鱼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
水温4~30℃均能发病,但飘游鱼波豆虫的繁殖适温是12~25℃,因此一般流行于春秋两季。
两广地区以冬末春初最流行。
*该病对鱼苗、鱼种危害最为严重,危害各种温水及冷水性淡水鱼,如草、鲢、鳙、鲤、鲫、金鱼等都可感染。
鲤鱼鲺病治疗案例

鲤鱼鲺病治疗案例李文祥【摘要】2011年7月上旬,本岗位所在单位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一个试验基地鲤鱼主养池塘发生了严重的鲺病,鲤鱼的感染率几乎为100%,而且感染强度非常大,平均感染强度为50个左右。
由于及时采取了有效治疗措施,基本控制了鲺病的危害。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1页(P44-44)【关键词】鱼鲺病;鲤鱼;治疗;案例;感染强度;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试验基地【作者】李文祥【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3.1992011年7月上旬,本岗位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一个试验基地鲤鱼主养池塘发生了严重的鲺病,鲤鱼的感染率几乎为100%,而且感染强度非常大,平均感染强度为50个左右。
由于及时采取了有效治疗措施,基本控制了鲺病的危害。
7月初,岗位专家王桂堂研究员接到中科院水生所试验基地工作人员的鱼病报告,及时赶到该基地,发现养殖池塘的鲤鱼(平均体重2千克)大量在水面游动,尾巴翘出水面,不摄食,零星死亡。
养殖人员介绍,养殖池塘都有增氧设备,不存在缺氧问题,而且鲤鱼整天都呈现这种症状。
岗位专家判断可能是由寄生虫病引起,于是选取活鱼观察鳃部,肉眼观察发现鱼鳃部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彩中插2)。
由于鲺颜色与鱼体颜色极为相近,很难发现,后来将鱼体放在盛有清水的盆里,便发现大量的鲺从鱼体游离到水中。
在显微镜下,鉴定为日本鲺(彩中插2)。
根据病鱼症状及镜检结果,确诊该试验基地鲤鱼患的是鲺病,于是立即制定了防治方案:用0.5~0.7克/米3的晶体敌百虫(含量为90%)全池泼洒,间隔7天后,再用0.5克/米3的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
在第一次用药后,病症明显减轻,第二次用药后,症状完全消失。
取鱼样观察,鲤鱼体表和鳃部都没有发现日本鲺,只在体表鳞片上留有日本鲺侵袭过的伤痕,少数鳃丝还有发白现象,这也是日本鲺感染留下的,表明病鱼正在逐渐恢复中。
水产动物寄生虫病(2)

单孢子虫病 Haplosporidiasis
• 孢子结构简单 • 无极囊和极丝 • 但有一大而圆的 折光体 • 宿主主要包括无 Nhomakorabea脊椎动物和鱼
肤孢虫 Dermocystidium spp.
• 寄生于鱼体表和鳃 • 胞囊盘曲成一团 或香肠状、带状 • 内含大量孢子 • 裂殖生殖 • 不需中间寄主
格留虫 Glugea spp.
• 赫氏格留虫 虹鳟格留虫 寄生于肌肉组织 • 草鱼、鲢、鳙、鲤、 流行于日本 鲫、鳊及斑鳢的肾、 大量寄生时可引起 肠、生殖腺、脂肪 心脏肿大、体表凹 组织、鳃和皮肤处 凸不平 、消瘦、 寄生 眼球突出 • 形成白色胞囊;影 • 鱼种大量死亡 响生长和性腺发育 • • • •
青鱼、草鱼饼形碘泡虫病
• 孢子横轴大于纵轴,寄生于肠壁组织; • 患病鱼体黑,腹部稍显膨大。若大量侵 入草鱼脊椎时,可见鱼体弯曲症状; • 剖开腹部,患病严重的草鱼前肠粗大, 肠壁有大量包囊,肠壁糜烂呈白色; • 流行于福建、两广;4-8月为流行季节; • 5cm以下草鱼死亡率可达90%以上。
鱼眩转病 "whirling disease"
Intermediate host & Triactinomyxon spore
• Tubificid oligochaetes • The epispore contains three polar capsules, about is 2-8 cm long, reddish, 30-60 sporozoites, and and often 水丝蚓 in in patches three grapple-like appendages, 170-180 mm streams long. x 450 magnification. carrying organically rich hatchery effluents or in earthen trout ponds.
鱼类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控(8)

鱼类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控(8)
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16(0)9
【摘要】[诊断]因三代虫没有特殊症状,确诊这种病最好办法是通过镜检方法。
刮取患病鱼体表黏液制成水封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或取鳃瓣置于培养器内(加入少许清洁水)在解剖镜下观察,发现虫体即可诊断。
如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手持放大镜观察,亦可在鱼体上见到小虫体在作蛭状活动。
【总页数】2页(P57-58)
【关键词】鱼类寄生虫病;手持放大镜;三代虫;解剖镜;鳃瓣;复口;培养器;低倍镜;囊蚴;椎实螺
【作者】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85.9
【相关文献】
1.延津县鱼类寄生虫病调查与防控措施 [J], 张红宇
2.鱼类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控 [J], 孔令春
3.犬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控策略 [J], 盖文燕;侯显涛;秦晓庆;刘红芹;王芳;王宝杰
4.牧区常见羊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控 [J], 曲海山;冯立杰;曲海涛
5.鱼类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控(9) [J], 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类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

鱼类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
邱兆祉
【期刊名称】《生物学通报》
【年(卷),期】2000(035)011
【摘要】鱼类有多种各类寄生虫侵害造成寄生虫病,其中很多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本文就主要的鱼病和病原做了简要的介绍.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邱兆祉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
【相关文献】
1.吃出来的寄生虫病——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陈锡欣主任谈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治 [J], 宁然
2.发挥寄生虫病标准作用为控制和消除寄生虫病而努力——第六届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工作盘点 [J], 官亚宜;周晓俊;汤林华
3.发挥寄生虫病标准作用为控制和消除寄生虫病而努力——第六届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工作盘点 [J], 官亚宜;周晓俊;汤林华
4.《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编委会2015年工作会议纪要 [J], 杂志编辑部
5.《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编委会工作会议纪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草鱼鱼鲺病的诊断及防治

草鱼鱼鲺病的诊断及防治
秦小林
【期刊名称】《科学养鱼》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草鱼鱼鲺病是一种鱼类常见的甲壳类动物寄生虫病,许多地方都发生,具有易传播、易复发等特点,可使鱼类苗种极度不安、生长不良、消瘦以至大批死亡,并留下眼瞎等残疾症状,苗种不好销售,影响全年的正常生产经营,给苗种培育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总页数】1页(P56)
【作者】秦小林
【作者单位】广西灵川县水产技术推广站,541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疆鱼鲺病的诊断与防治 [J], 钱龙;王咏星
2.台湾泥鳅鱼鲺病的防治 [J], 孙左才
3.一例日本锦鲤患鱼鲺、烂鳃病和疖疮病并发的防治技术 [J], 唐秀玉
4.鱼鲺病的诊断及防治 [J], 秦小林
5.鱼鲺病与鱼怪病的区别及防治 [J], 兑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铭
什么是鱼类寄生虫病及对鱼体有什么危害?
• 鱼类寄生虫病是指寄生于鱼体表面和体内的各种寄生物引起的疾病。 • 对鱼体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掠夺鱼体营养; • 2、造成鱼体机械损伤; • 3、产生化学刺激和毒素作用等。
寄生虫病分类
• 鱼类寄生虫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 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 • 由蠕虫引起的鱼病 • 由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 • 由软体动物引起的鱼病
鞭毛,一根沿体表向后伸出。 • 2、颤动隐鞭虫 • 三角形,虫体略小,寄生在体表和鳃上。
症状及防治
• 症状:鳃血管受阻,粘液增多,鳃片鲜红色,呼吸困难,离群独游,或靠近池边, 聚集水面,不吃食,体色暗黑,鱼体消瘦。取一滴鳃粘液镜检,显微镜下虫运动时 左右摇摆,其大小如红细胞。
• 危害对象:夏花草鱼 • 流行季节:7~9月份,特别夏花分塘时!
洗病鱼3~10 min
纤பைடு நூலகம்虫病
• 常见纤毛虫病有: • 斜管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杯体虫病等。
斜管虫病
• 病原:鲤斜管虫 • 形状:象楔子或卵子 • 大小:40~60 ×25~47 μm • 部位:皮肤、鳃 • 症状:粘液特多,身上常带污泥。食欲减退,漂浮水面或靠近池边侧卧,呼吸困难。 • 危害:各类鱼苗鱼种,尤其是产卵亲鲤鱼
不久死亡。
小瓜虫病
• 危害 • 各种鱼,各种大小鱼,尤其小水体中,包括观赏鱼 • 流行季节 • 水温:15~25℃ • 季节:3~5月、9~10月
小瓜虫病
• 防治 • ①孔雀绿: 0.2~0.4 ppm浸洗2 h。 • ②次甲基兰:2 ppm(21~26℃)长时间浸洗。 • 辣椒+生姜→煮沸,全池泼洒 • 第1天:辣椒1 ppm • 第2天:辣椒0.5 ppm+生姜2.6 ppm
症状及防治
• 防治 • 1、浸洗消毒 • 7 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 水温:10~15℃时浸洗20~30 min • 水温:15~20℃时浸洗15~20 min。
症状及防治
• 挂带预防 • 袋数:3袋/食场 • 药量:硫酸铜100g+硫酸亚铁40g/袋 • 换药:1次/周 • 观察:第一次挂袋后,如果鱼不来吃食, 取下近池心的药袋。
•
孢子体:10.8~13.2×7.5~9.6 μm,不能活动
•
寄生鲢鳙鱼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形状:椭圆营
• 发病期:春夏侵袭鱼苗,秋冬发病!
黏孢子虫病
• 2、碘泡虫病 • 危害:草鱼种,不大量死鱼 • 部位:肠内,前肠较多 • 症状:肠粗大,呈白色糜烂状 • 流行: 5~6月份
黏孢子虫病
• 3、单极虫病
斜管虫病
• 流行季节 • 水温:12~18℃ • 季节:冬季、春季! • 防治 • 1、硫酸铜:浸洗病鱼30 min,预防和治疗! • 2、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一次!
车轮虫病
• 病原: • 小车轮虫:大小,25~35 μm,寄生:鳃、皮肤、鳍; • 大车轮虫:大小, 60~90 μm,寄生:头、皮肤、鳍、鳃。 • 症状 • 鱼体:粘液增多! • 鱼苗:白头白嘴,行动缓慢,或漂浮水面 • 夏花:跑马,成群绕池边狂游不止,口腔塞满粘液,开闭难,停吃食
症状及防治
• 治疗 •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 0.7 ppm全池泼洒。 • 甲醛:1/500浸洗2 min,可控制感染!
孢子虫病
• 在我国淡水鱼类寄生的孢子虫主要有四种:球虫、黏孢子虫、微孢子虫、单孢子虫。 • 整个生活史都在一个寄主体内完成。 • 其中以球虫和黏孢子虫危害最大。
球虫病、艾美虫病
小瓜虫病
• 水温:4~10℃,药品:孔雀绿草酸盐(C23H25N2)C2O4·2H2C2O4,用法:0.15 ppm 十天!
• 生石或硫磺 3~5 ppm+0.2~0.3 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 • 忌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除去粘液虫体离开鱼体后,会大量繁殖。
由蠕虫引起的鱼病
• 蠕虫包括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纽形动物、环形动物,其中以扁形动物危害最大。
• 3、苦楝树:干枝叶,15~20 kg/亩,池中沤汁,7~10天换一次!
•
鲜枝叶,25~30 kg,煎煮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
小瓜虫病
•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 • 大小:成虫0.3~0.8 ×0.35~0.5 mm;运动:象冬瓜滚动曲线前进 • 症状 • 部位:皮肤、鳍条、鳃,约1 mm的白点状胞囊 • 体表:粘液多,严重时象覆盖一层白色薄膜! • 行为:游动迟缓,漂浮水面,反应迟钝。有时群集绕池,摩擦池壁,或跳出水面,
• 病原及寄生部位 • 青鱼艾美虫→青鱼肠内 • 住肠艾美虫→青鱼肠内 • 鲤艾美虫 →鲤鱼肠内 • 中华艾美虫→鲢鳙肠内 • 鳙艾美虫 →鲢鳙肠内
球虫病
• 症状 • 多在前肠形成白色结节,肠径扩大2~3倍。周围产生白色脓汁。 • 流行季节 • 水温:24~30℃, 4~7月, 5~6月最流行 • 特征:传播快,死亡快,2~3天内死鱼90%!
时间:15~20 min
指环虫病
• 预防(全池泼洒) • 水温:20~30℃ • 药物:90%晶体敌百虫 • 浓度:0.2~0.3 ppm • 防治(全池泼洒) • 药物:2.5%粉剂敌百虫 • 浓度:1~2 ppm
其他
• 甲壳动物病,例如:锚头蚤病,大中华蚤病等,皆可用生石灰清底杀灭底泥中虫卵, 发病时可用晶体敌百虫或市面上的专杀鱼药。
指环虫病
• 症状 • 鳃丝粘液多,呼吸困难,游动缓慢,不吃食鳃部显著浮肿(鳙鱼特明显)鳃盖张开
不能闭合。 • 危害 • 种类:各种淡水鱼!鲢、鳙、草鱼最严重 • 大小:鱼苗鱼种,可大批死亡!
指环虫病
• 流行 • 水温:20~25℃,最适水温23℃ • 季节:春末夏初、秋季! • 防治 • 高锰酸钾浸洗(20 ppm),水温:10~20℃,时间:20~30 min;水温:20~25℃,
• 危害:鲤鲫鱼
• 部位:体内外
• 症状:白色蜡黄色胞囊
•
胞囊大小:0.2~1.5 mm→1.5~3.0 mm
•
同时竖鳞!
• 流行:5~8月份!
黏孢子虫病
• 防治方法 • 1、捞出病鱼,避免扩大感染! • 2、生石灰清塘! • 3、浸洗消毒:K2MnO4: 50 ppm浸洗30 min! • 4、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0.2~0.3 ppm一次!或浸洗消毒:1/千的晶体敌百虫浸
球虫病
• 防治方法 • 1、生石灰清塘! • 2、2.4g碘或碘酊(2%)120 mL/(100kg·天)拌饵喂鱼,连续四天! • 3、硫磺粉,1g/1kg鱼·天,或40g+50g面粉/1kg饵料·天,喂鱼,连续4天,较有效!
黏孢子虫病
• 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 1、鲢碘泡虫
• 病原:鲢碘泡虫
• 大小:营养体:4.8~16 μm,变形运动
车轮虫病
• 危害:各种鱼苗和夏花 • 流行 • 水温:20~28℃ • 季节:4~7月份 • 病程:车轮虫24 h繁殖一代,数量增加快!
车轮虫病
• 防治方法
• 1、浸洗: 锻炼时,8 ppm硫酸铜浸洗20~30 min或1~2%食盐水浸洗2~10 min;
• 2、治疗:硫酸铜+硫酸亚铁:0.7 ppm全池泼一次,或泼两次,每天各半避开鱼的 活动时间和场所!
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
• 病原体特征 • 1、形态结构简单; • 2、个体小,肉眼不容易观察,寄生广泛。 • 常见原生动物疾病有:鞭毛虫病、孢子虫病、纤毛虫病、吸管虫病、
肉足虫病等。
引鞭毛虫病
• 病原 • 1、鳃隐鞭虫 • 位置:鳃片,柳叶形:长7.7~10.8 μ m宽3.8~4.8 μ m(不含鞭毛),前端生两根
指环虫病
• 病原:约100余种 • 鳃片指环虫:草青鱼的鳃、皮肤、鳍 • 鲩指环虫: 草鱼鳃 • 鳙指环虫: 鳙鱼鳃 • 显著指环虫:鳙鱼鳃 • 鲢指环虫: 鲢鱼鳃 • 坏鳃指环虫:鲤、鲫、金鱼鳃 • 大钩指环虫:草、青、鳙、鳊、鲂、鲫鳃 • 伸展指环虫:鲤鱼鳃
• 形状:长叶形,大小:0.2~0.53 ×0.07~0.14 mm,结构:虫后部有钩形固着器
• 由软体动物引起的疾病,例如:钩介幼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