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一)

合集下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1 单 细 胞 原 生 动 物 寄 生 虫 病 .
色, 鱼体 出现 严 重 弯 曲等 。 主要 危 害鲢 、 鱼 种 , 病 率 高 、 鳙 发 死 亡率高 , 流行 于 5 8月 , ~ 8月之 后是 自 内瘴症状 。
() 3 九江 头槽 绦 虫病 。 鱼体 重 减轻 , 表 黑色 素增 加 , 病 体 离群 独 游 , 有恶性 贫 血 , 重时 前肠 第 一盘 曲胀 大 呈 胃囊 并 严
关 键 词 淡 水 鱼 类 ; 生 虫 病 ; 害 ; 治 措 施 寄 危 防 中 图分类号 ¥ 6 .. 9 515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0 —5 3 (0 8 1 — 2 2 0 0 7 7 9 2 0 )6 0 6 — 2
随着 我 国淡 水 渔 业技 术 的不 断发 展 , 殖 密 度 越 来越 养 大 , 病发 生机 率和 危 害性 也 不断提 高 , 鱼 已逐渐 成 为制 约 国
寄 生 虫 对 鱼 类 的影 响 显 著 时 可 引起 宿 主生 长 发 育 缓
跳 出水 面 , 造成 成 批死 亡 。 要 流行 于 初 冬和 春 末 , 其 能 主 尤 是密 集放 养 的越冬 池易 感染 此病 。
() 5 车轮 虫 病 。 鱼 类很 普 通 的 原 虫病 , 重 时 鱼 体 分 是 严
发 育 受 影响 , 者可 至死 亡 。 是 毒 素 的作 用 。 生 虫在 寄 重 四 寄
( ) 环 虫 病 。 我 国饲 养 鱼 类 中致 病 的有 鳃 片 指 环 1指 在
虫 、 指环 虫 、 指环 虫和 坏鳃 指 环虫 。 要 寄 生于 锶部 . 鳙 鲢 主 严
生过程 中 , 代谢 产物 排泄 于 宿主体 内。 其 有些寄 生 虫还 能 分 泌特 有 的有 毒物 质 , 宿 主产生 一定 的影响 。 对

鱼类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鱼类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虫体 直径 5 ~ 0 微米 ; 4 11 还有一 些小 型车轮虫 , 如 卵形 车轮虫 、 眉溪 小 车轮 虫等 , 些虫 体 的 这 直径在 2 - 7 0 4 微米 。 车轮 虫 的外 形 , 面观象 毡 帽 , 口面观 侧 反 圆碟 形 , 运动 时作车轮 般旋转 而得 名 。虫 体隆 起 的一面 叫 口面或前 面 , 口面相 对而 凹入 的 和 面, 为反 口面或后 面 。口面有一 向左 或反时 针 环 绕 的 口沟 和胞 口相 通 , 口沟 绕 体 J0 8~ 2 0C( 7  ̄ 小车 轮虫 ) 3 0 4 0C( 或 3 - 5  ̄ 车轮虫 ) 因 , 种类而异 。口沟两侧各有一 列纤毛 , 形成 口带 , 直达前 腔。胞 口和胞 咽相连 。在胞 咽附近有一
维普资讯
宝 盛堂 专栏
危害淡水 鱼 的寄生虫病 有数 十种 , 本文 只 阐述 常见 的 、 发 的 、 害严 重 的寄 生虫 病及 多 危 其 防治技 术 , 于养 好鱼 , 高 单产 有重 要 意 对 提
义。
病原 体 J车轮 虫病 的 病 原 体 为 车轮 虫 。车轮 虫 . 隶属 于纤 毛 纲 、 毛 目、 动亚 目 、 形 科 、 缘 游 壶 车 轮虫亚科 。常见 的有显 著车轮虫 、 中华 杜 氏车 轮虫 、 方车轮虫 等 , 些都是较 大型 车轮虫 , 东 这

原尾蚴在 中间寄 主体 内生活 时间 的长短 , 定 决 于剑水蚤 的寿命 。 带有成熟原 尾蚴 的剑 水蚤被 草鱼种 吞食后 , 圆尾 蚴就在鱼 肠道 中发育成 裂 头蚴 。 时身体不分节 , 此 在夏天经 J J天开始长 出节 片 、 发育为成虫 。在水 温 2 ~ 9 8 2 ℃时 , 裂头 蚴经 2 ~ 天达性成 熟 , J刀 初次 产卵。 ( 2) 双穴 吸虫 病 又称 复 口吸虫 病 , 其 病原体 为双穴吸虫尾 蚴 。 湖北双穴 吸虫 原蚴 如 及倪 氏双穴 吸虫 尾蚴 和 湖北 双 穴 吸虫及 倪 氏 吸虫 、 形双穴 吸虫 的后囊蚴 。隶 属双穴科 。 匙 后 囊 蚴 : 体 分 为前 后两 部 , 明 、 虫 透 扁平 、

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鱼类寄生虫病现状及防治对策
维普资讯
动 物医学进 展 .0 6 2 ( ) 1 31 5 2 0 , 7 5 :0 —0
Pr g e si t rn r e ii e o r s n Vee ia y M d cn
我 国鱼类寄生虫病现状及 防治对 策
刘 海 侠 , 三科 于
可随着苗种的调运带入 。鱼病 已逐渐成了国内水产 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
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 中寄生虫病 占有重要的 2 季 节 动 态 研 究 其 位置 。 通常大多数寄生虫在 自然水体 中并不对鱼类 早在 2 世纪 6 O O年代 , 黄其 ] 报告 了鲶 鱼的 产生明显 的威胁 , 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中, 宿主和寄 1 种锚鱼盘虫的季节 动态 , 4 指出感染率及感染强度 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 , 然而 当环境与生态 均以秋季为高。徐奎栋等[ 对山东沿海养殖鱼类 4 阳
的研 究 方 向 。
2 0 年鳜鱼尾孢虫病在苏南苏北鳜鱼养殖的鱼塘 01 中都有发现 , 有的鳜鱼池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 6 O
 ̄ --,
关键词 : 鱼类 ; 生虫病 ; 寄 防治
鱼类在人民生活 中具有重要 的经济意义, 渔业
7 。福建省连江县东 洛岛附近海区养殖着三四 0
20 年 这 生产有投资少 、 收效快、 益高 和不 占用耕地 等优 千 口网箱,0 1 9月下旬 , 片海水 网箱养殖 区 效 真绸 、 鲈鱼、 大黄鱼 、 美国红鱼等 点 。我国地处 温带 、 亚热 带 , 候 和地 理 条件 适宜 于 暴发了一起白点病 , 气 发病 率达 10, 病死率 达 2 ~3 , 0 , 9 6 O O 养殖事业的发展 。渔业资源也非常丰富 , 据调查 , 我 元一幸免 , 国淡水鱼约有 80 0 种左右, 中有经济价值的有 2 0 给养殖户造成极 大的经济损失 。20 其 5 ] 02年初冬 , 山 种以上 , 发展 成为养殖对象 的 已达 2 O多种 , 如青 、 东章丘市一鱼种塘发生严重 的车轮虫病 , 引起鲤鱼 草、 、 鲤 、 、 鲢 鳙、 鲫 鳊鱼等。 种大批死亡 , 危害较大F 引。河南平顶 山市新华 区阳 0 被大量鱼鲺寄生, 死 随着渔业养殖密度及产量 的不断提高 , 池塘逐 镇从武汉引进匙 吻鲟 500尾 ,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然而,养殖泥鳅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正确的防治方法对于泥鳅养殖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白点病。

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为一种寄生虫。

患病泥鳅体表会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会影响泥鳅的呼吸和食欲。

预防白点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加强泥鳅的营养,提高泥鳅的免疫力。

2. 眼球突出病。

眼球突出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眼部疾病,病因可能是由于水质恶化或者泥鳅之间的打斗引起。

预防眼球突出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洁养殖池、避免过度投喂、控制泥鳅数量,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

3. 肠胃炎。

肠胃炎是泥鳅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泥鳅食欲不振、排便异常。

预防肠胃炎的方法包括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洁。

4. 寄生虫病。

泥鳅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鳃腔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等。

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泥鳅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合理使用驱虫药物。

二、综合防治措施。

除了针对单一疾病的防治方法外,综合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清理废弃物,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

最后,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结语。

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是泥鳅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才能保证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养殖者需要加强对泥鳅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合理管理养殖环境,提高泥鳅的免疫力,从而保证泥鳅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防治方法能够对泥鳅养殖者有所帮助,也希望泥鳅养殖能够蒸蒸日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它是一种肉质鲿鲅目鳗鲬科的淡水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病害问题,这些病害会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1. 铜绿假单胞杆菌病症状:鳅鱼体外长有铜绿色菌丝,病鱼身体消瘦,活动力减弱,常有腹背弯曲现象。

防治方法:鳅鱼患病后,应立即将病鱼隔离,不与健康鱼接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增强水质管理,维持良好的环境。

2. 痢疾假单胞杆菌病症状:鳅鱼浑身发黑,肚部较大,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加强养殖池水管理,避免底泥积存,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增强养殖泥鳅的抵抗力。

二、寄生虫病害1. 鳃珠虫病症状:鳅鱼鳃部有大量白色或淡黄色的珠状体,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鳅鱼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去除饲养池底泥,避免虫卵再次孵化。

2. 鱼铁线虫病症状:鳅鱼肠道中有白色细线虫,鳅鱼食欲减退,腹部膨胀,体形瘦长。

防治方法:使用驱虫剂进行治疗,每年定期对池塘进行清洗消毒,避免寄生虫滋生。

三、真菌性病害1. 黑鳞病症状:鳅鱼鳞片上生有黑色斑点,逐渐扩大,病变部位易于继发其他病害。

防治方法:使用真菌杀菌剂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养殖池水的清洁和水质管理。

2. 鳅霉菌病症状:鳅鱼体表覆盖有白色霉菌膜,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行动迟缓。

防治方法:使用霉菌杀菌药物进行治疗,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改善水质。

四、病害防治措施1. 加强管理定期清理养殖池,清除底泥和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避免过度投饵导致水质恶化,合理控制水质的pH值和温度,提高鳅鱼的生活环境。

2. 注重饲料选择优质的饲料,合理膳食营养结构,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提高鳅鱼的免疫力。

3. 抗病药物根据鳅鱼不同的病害症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寄生虫、抗真菌等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

淡水鱼类大全

淡水鱼类大全

淡水鱼类大全春季淡水鱼类易发的寄生虫病花罗汉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寄生虫病易暴发,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

现将常见春季寄生虫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鱼波豆虫病1.症状:该虫寄生在体表,寄生处充血、发炎、糜烂,皮肤及鳃上粘液增多,鳃细胞坏死,病鱼呼吸困难。

镜检有大量波豆虫寄生。

2.治疗方法:鱼种放养前可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浸洗鱼体20~30分钟。

波豆虫二、斜管虫病1.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鲤斜管虫,寄生在淡水鱼的鳃及皮肤上,该病无特殊症状,在水质差、面积小的池塘较易发生,在北方地区越冬后期发病严重。

2.治疗方法:可用克/立方米硫酸铜及高锰酸钾合剂(5∶2)或单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进行全池泼洒。

斜管虫三、小瓜虫病1.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小瓜虫。

病鱼皮肤、鳍条或鳍瓣上肉眼可见布满了小点状白泡,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游动迟钝,漂浮于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急游,鱼体和其他物体不断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2.治疗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辣椒粉50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千克药水,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天。

小瓜虫四、锚头鳋病1.病原及症状:因锚头鳋寄生而致病,寄生在鱼的头部、眼、皮肤、鳍、鳃及口腔内,寄生处红肿发炎;当大量寄生在体表时,虫体上好似披了蓑衣,故又叫蓑衣病;当大量寄生在口腔时,病鱼的口不能关闭。

2.治疗方法:可用0.5克/立方米硫酸铜加0.2克/立方米硫酸亚铁全池泼洒;或用0.7克/立方米晶体全池泼洒,每隔2天泼1次,连泼3次;或每亩用松树枝叶15千克~20千克,扎成捆插挂在食场周围或捣碎、浸汁全池泼洒。

锚头鳋五、鱼虱病1.病原及症状:是一种侵袭性鱼病,该病在低温季节极易流行,并可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肉眼可见扁圆形的虫体在鱼体上爬行或叮咬,鱼表现出极度焦躁不安、跃出水面、急剧狂游等症状,有的病鱼靠池壁摩擦、翻滚等,病重鱼逐渐消瘦死亡。

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淡水鱼指的是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淡水鱼种类有8600余种。

淡水鱼和一般的动物一样,都会发生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会危害整片海域的鱼种。

那么淡水鱼有哪些常见疾病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鱼三大疾病的防治方法:一、水霉病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或因寄生虫、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时,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伤口侵入,吸取皮肤里的养料,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粘附,使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弱死亡。

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低水温季节,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水霉菌对寄生无严格的选择性,各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能被感染。

密养的越冬池,春季塘水清瘦或处于饥饿状的鱼最易患水霉病。

防治方法: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

入池前用“种苗净”1/3000药溶泼洒。

避免在水温15℃以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

二、竖鳞病初步确诊,此病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所引起。

患竖鳞病的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式血样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用力稍压鳞片,有水状液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随之鳞片脱落。

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病。

随病情发展、病鱼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迟缓、无力,持续2天~3天死亡。

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白鲢,金鱼也时有发生。

此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淡水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防治方法:在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鱼体入池时用1/3000浓度的“种苗净”浸溶5分钟;或“百鱼净”2-5毫克/升药浴30分钟。

中国淡水鱼寄生虫处理

中国淡水鱼寄生虫处理

中国淡水鱼寄生虫处理
中国是一个淡水鱼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淡水鱼的寄生虫问题也比较常见。

寄生虫的存在不仅会对鱼类的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对于淡水鱼的寄生虫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

下面是一些中国淡水鱼寄生虫处理的方法:
1. 蒸煮法:将鱼类用高温蒸煮,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鱼类体内的寄生虫。

蒸煮时间需要根据鱼的大小和种类来确定,一般为20-30分钟。

蒸煮时可以加入一些姜片、葱段、盐等调料,不仅可以去腥增香,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2. 盐水泡法:将鱼类放入盐水中泡一段时间,这样可以使鱼类体内的寄生虫浮出水面,便于清理。

盐水的浓度需要根据鱼类的种类和大小来确定,一般为5%-10%。

泡的时间需要根据鱼的大小和种类来确定,一般为30分钟左右。

3. 冷冻法:将鱼类放入低温冷冻库中冷冻,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鱼类体内的寄生虫。

冷冻时间需要根据鱼的大小和种类来确定,一般为2-3天。

冷冻前需要将鱼类彻底清洗干净,以免污染其他食品。

4. 阳光晒法:将鱼类放在阳光下暴晒,这样可以使鱼类体内的寄生虫死亡。

晒的时间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和鱼的大小和种类来确定,一般为2-3天。

总之,对于淡水鱼的寄生虫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以确保鱼类的健康和人体健康。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于淡水鱼养
殖和销售的监管,避免出现不合格的鱼类流入市场。

池塘养殖淡水鱼类病害防治对策研究

池塘养殖淡水鱼类病害防治对策研究

池塘养殖淡水鱼类病害防治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池塘养殖是一种传统的养殖方式,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池塘养殖在我国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在诸多的养殖业中,鱼类的养殖是占据很大比例的。

由于水体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水体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导致了鱼类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使得养殖业的发展受到了威胁,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池塘养殖淡水鱼类的病害防治对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病害防治现状目前,池塘养殖淡水鱼类的病害主要包括红鳃病、白点病、贝氏弧菌病等,而对这些病害的防治手段主要有化学治疗、生物治疗以及综合防治等。

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够完全控制鱼类的疾病发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水体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具体来说,目前用于池塘养殖淡水鱼类病害防治的药物主要有氯霉素、氧化汞、氟对硫磺、土霉素等,然而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残留在鱼体中,一旦人们食用了这些含有残留药物的鱼类,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这些药物在环境中也会对水生动植物造成一定的伤害。

而生物治疗主要以益生菌为主,虽然它对水体环境的污染比较小,但是它在防治疾病方面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综合防治手段主要包括合理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增强鱼类抵抗力等,然而这些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并不稳定,难以保证其效果。

由上可见,目前对于池塘养殖淡水鱼类病害的防治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1. 对现有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在目前所使用的药物中,虽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可以对这些药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究其具体的挥发过程和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寻找一种能够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又具有较小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的药物。

2. 开发新型的病害防治药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研发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

可以尝试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备一些对水生动植物没有明显伤害的新型药物,以此来替代当前所使用的那些环境污染严重的药物。

淡水鱼养殖技术之鱼波豆虫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鱼养殖技术之鱼波豆虫病的防治方法

淡水鱼养殖技术之鱼波豆虫病的防治方法
由漂浮鱼波豆虫寄生于鱼的鳃和皮肤上引起。

病原:固着虫体为背腹扁平的梨形;游动虫体呈卵圆形,背面稍突,腹面凹陷;大小为5-12微米×3-9微米。

腹侧面有一条纵的口沟,由口沟前端的生毛体长出二根或四根后体的鞭毛。

胞核圆形,位于虫体中央或稍前。

以纵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在不良条件下可形成胞囊。

症状本虫可寄生于多种淡水鱼,对幼鱼的危害更大;鱼愈小,愈容易发病,春花鱼种阶段最易受害。

虫体寄生于鱼的鳃和皮肤,大量寄生时,引起病鱼皮肤和鳃上黏液增多,呼吸困难。

病鱼消瘦,体色发黑,游动缓慢,丧失食欲,可引起鱼苗、鱼种的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①鱼塘在放样苗种前用生石灰200毫克/升至250毫克/升浓度水浆全池泼洒清塘。

②对入池前发现有鱼波豆虫寄生的鱼种用8毫克/升的硫酸铜水溶液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

③流行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挂袋。

(2)药物治疗
鱼池发生此病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毫克/升的浓度。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淡水鱼类的养殖密度不断提高,虽然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病害风险。

本文以寄生虫病为核心,首先介绍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然后分析了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了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鱼;寄生虫病;类型;危害;防治措施我国淡水鱼类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为鱼类流行病的发生和传染创造了条件,是造成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不明显,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寄生虫就会侵入宿主,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

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1.1 单细胞原生动物第一,隐鞭虫病。

该寄生虫一般侵入鱼类的鳃部和皮肤,随着数量增多,会破坏鳃小片组织,并产生凝血酶。

由于血管阻塞,增加了黏液数量,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继而出现不摄食、离开群体、靠近岸边等征象,久而久之导致体形消瘦、营养不良。

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7-9月,具有发病急、危害重的特点。

第二,小瓜虫病。

该寄生虫侵入鱼类后,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症状表现为行动迟缓,或漂浮在水面上,或者和其他物体相互摩擦接触,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初冬时节,尤其在鱼类数量密集的越冬池中,小瓜虫病的感染概率较高。

第三,车轮虫病。

该寄生虫侵入鱼类的头部、鳍部、体表,鱼类会大量分泌黏液,1-2周的鱼苗是主要受害群体。

鱼类的口腔内、呼吸道存在大量黏液,因此影响正常的呼吸和进食,导致体形消瘦,主要出现在每年4-7月。

第四,粘孢子虫病。

以碘泡虫为例,对于鱼类的危害范围广,该寄生虫伴有较大的胞囊,寄生在鲢鱼体内,会对神经、皮肤、心血管系统和感觉器官产生破坏,鱼类出现打圈、乱窜的现象,尾部上翘、腹腔积水、肝脾功能减退。

寄生在草鱼体内,则会危害肠道功能,出现肠道粗大、肠壁糜烂、体形消瘦等征象,最终因不摄食而死[1]。

浅谈池塘淡水鱼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浅谈池塘淡水鱼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浅谈池塘淡水鱼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池塘是常见的淡水鱼养殖场所,然而在鱼类养殖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

这些病虫害不仅会给鱼类带来健康问题,也会对养殖者的经济收益造成影响。

及早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池塘淡水鱼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常见病害1. 白点病白点病是淡水鱼常见的寄生虫病害,主要由绦虫引起。

患病的鱼体表会出现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鱼类全身发白。

此病一旦传染将对鱼类养殖造成很大威胁。

2. 霉病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疾病,它会对鱼体表皮产生损伤,使其皮肤变得模糊不清,逐渐脱屑,严重时可能导致溃烂甚至死亡。

3. 鱼耳寄生虫病鱼耳寄生虫病是由鱼耳寄生虫寄生在鱼类的耳部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害。

患病的鱼可能会出现头部摇摆、红肿、溃烂等症状,影响鱼的正常生活。

4. 眼部病害眼部病害是淡水鱼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眼睛发炎、水肿、甚至溃烂。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鱼的视力和生活品质。

二、常见虫害1. 螺蛳螺蛳是淡水鱼常见的寄生虫,它们以鱼体内的养分为食,严重的时候可能导致鱼的死亡。

2. 虱子虱子是鱼类体表的寄生虫,它们会吸食鱼的血液,导致鱼体衰弱甚至死亡。

3. 水蚤水蚤是淡水鱼常见的寄生虫,它们喜欢寄生在鱼类的鳃部,会引起鱼类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三、防治方法1. 加强池塘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内的杂草、落叶等杂物,保持水质清洁,降低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2. 合理投喂控制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过剩饵料滞留在水中,提供病虫害滋生的条件。

3. 注重饲料卫生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残饵料和鱼粪,避免滋生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4. 使用药物防治选用专业的病虫害药物,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病害类型进行合理使用,注意药物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避免对鱼类造成损害。

5. 提高养殖密度适当提高淡水鱼的养殖密度,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提高种养鱼类的免疫力。

6. 加强监测定期检查池塘内的鱼类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和虫害问题,防止其扩散蔓延。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作者:朵胜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5期摘要: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

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给鱼类生存造成的危害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防止寄生虫病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危害;措施中图分类号:S941 文献标识码:A引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

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占据相当比例,这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大部分寄生虫无法对鱼类造成明显的危害,在较为稳定情况的水生态系统下,宿主和寄生虫的种群两者之间一般可以处在较为平衡的一种状态,但是唯有当整个环境和生态发生急剧变化时,寄生虫才有可能出现大量侵入宿主的情况,进而暴发寄生虫病,为渔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1 寄生虫病对鱼类造成的危害寄生虫能够给鱼类造成比较显著的影响,在成长期间它能够使宿主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会使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有甚者会引发死亡出现。

当寄生虫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显著时,养鱼者通常难以给与必要的重视。

根据生产情况分析,细菌性体表病属于淡水鱼类的主要细菌性疾病,而引起此类疾病发生进而不断流行的主要因素就是寄生虫所引起的损伤。

所以,要高度重视寄生虫给鱼类造成的危害。

在我国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鱼类寄生虫病,导致鱼类死亡,死亡率低的为20%~30%,而严重者达90%以上。

2001年,在处于苏南、苏北地区的鳜鱼养殖的鱼塘里面发现了鳜鱼尾孢虫,有的鱼池发病率及死亡率甚至达到60%以上。

2002年,在山东章丘某鱼塘发生极为严重车轮虫病,导致大批的鲤鱼种类纷纷死亡,造成的危害比较大。

淡水鱼常见病--淡水鱼的疾病防治

淡水鱼常见病--淡水鱼的疾病防治

淡水鱼常见病-淡水鱼的疾病防治淡水鱼的疾病防治近年来,由于养殖户盲目追求淡水鱼的产量,提高养殖密度以及颗粒饲料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发生比较多。

症状与诊断患病早期,病鱼口腔、腹部、鳃盖、眼眶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

而后病情加重,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解剖时可见肝、脾肿大,肠道充血、无食,鳃丝灰白,严重时鳃丝呈紫色,末端腐烂。

3—4月份,病鱼多表现为头、口腔、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鱼体表两侧充血发炎。

5月份以后病鱼多表现为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

发病原因(1)放养密度高;(2)池塘水质差;(3)近亲繁殖,导致鱼种体质下降;(4)过多投喂商品饲料,天然饲料少导致鱼体内脂肪过多、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增高;(5)养殖户缺乏防病意识,乱扔病死鱼导致天然水域病原体增多;(6)冬季拉网过程中,消毒工作不到位导致病原体入侵鱼体受伤部位发病。

预防措施食场周围定期消毒,发现病情及时处理。

将病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定期用生石灰、漂、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

及时开启增氧机、加注新水。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提高鱼体抗病能力。

控制投喂量,保持良好水质。

治疗措施(1)内服硫酸庆大霉素每100公斤鱼体重用5支,对治疗鲫鱼、鳊鱼出血病效果显著。

(2)锚头鱼蚤等寄生虫感染也会诱发此病,第一天杀灭鱼体外寄生虫;第二天使用水体消毒剂消毒,隔天再消毒1次;同时每公斤饲料中拌入2~2.5克恩诺沙星,连喂5~7天(投药前应停食1天);第六天左右全池用生石灰化浆泼洒1次调节水质。

白皮病白皮病亦称“白尾病”,细菌性鱼病之一。

该病主要是水质不好、使病菌繁衍,或是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病菌趁机侵入引起的。

病原体:白皮假单胞菌,大小为0.8X0.4微米。

流行情况:是花鲢、白鲢鱼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6~8月份为流行季节,尤其在夏花分塘前后,因操作不慎,碰伤鱼体或外表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而损伤鱼体时,病原菌趁机而入,导致爆发流行。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S i y a n g t i a n d e一、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1)粘孢子虫病。

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

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

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

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

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隐鞭虫病。

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

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

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

(3)车轮虫病。

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

(4)斜管虫病。

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

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5)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

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2、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1)九江头槽绦虫病。

病鱼体重减轻,体表黑色素增加,离群独游,并有恶性贫血,严重时前肠第一盘曲胀大呈胃囊状,直径增加3倍,肠皱壁萎缩,表现慢性炎症,肠被虫体堵塞。

淡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

淡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

淡水鱼寄生虫病的防治一、车轮虫病:1、症状: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寄主分泌大量粘液,鱼苗体上在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观察尤为明显。

危害下塘十天左右的鱼苗时,发现成群沿塘边狂游,口腔充塞粘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2、防治方法:合理施肥、放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每亩鱼池用苦楝树枝叶15公斤分别浸泡于池中。

用2%的食盐水浸洗鱼种15分钟以上。

每亩水深1米用苦楝枝叶20—30公斤煎汁全池遍洒。

二、孢子虫病:1、症状:鱼类大量寄生孢子虫后,引起鱼体消瘦、食欲减退、体表发黑、腹部膨大等症状。

孢子虫是水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危害比较比较严重的种类有球虫病、鲫鱼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鲫鱼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等。

2、防治方法:清除塘底的过多淤泥,采用生石灰或氯制剂进行彻底清塘,以杀死冬眠的孢子。

不要到有该病的地区购买鱼种;外地购买的鱼种下池前用聚维酮碘浸浴15—20分钟。

发病时,在饲料中添加1.5%“孢虫杀”连喂3天,第4天用“鱼虫灭”全池泼洒1次。

三、锚头鳋病:1、症状:锚头鳋是大型寄生虫,肉眼可见,主要寄生在鱼类的鳃和体表组织,吸取营养液,可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红色斑点,并容易被水霉所附着。

病鱼呈现不安,食欲减退,继而身体消瘦,流动迟缓。

2、防治方法:鱼池采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每亩用松树枝叶10公斤左右,扎成几个小捆,插挂在池塘周围。

对于发病的鱼种,可采用高锰酸钾浸浴。

四、斜管虫病:1、症状:该虫寄生于鱼类的鳃和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的粘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

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功能。

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作侧卧状,靠近塘边,呼吸困难,不久即死亡。

2、防治方法:用氯制剂彻底清池消毒,杀死病原体。

鱼种入池前,用0.2%食盐水或5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寄生虫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 已逐渐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 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 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 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 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 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 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 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一、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 抵抗力下降 甚至造成死亡。

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 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 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 带来不良的后果二是压挤与阻塞 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 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 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 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 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受影响 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作用 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 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

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 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淡水鱼类寄生虫病防治1 隐鞭虫病。

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8~10毫克/千克的硫酸铜(或比例为5:2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或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

3.全池遍洒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浓度达0.7毫克/千克。

2 粘孢子虫病。

鱼用溴氰菊醋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02×0.000001浓度,每天1次,连续3次或用(400~500)×0.00000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25min(水温在15℃左右),具体浸洗时间视鱼的活动状况而定,每天1次,连续3次。

4 小瓜虫病。

可用干辣椒治疗鱼小瓜虫病,具体操作方法是:按照每亩每米水深用干辣椒250~500克的用量,把干辣椒放在锅内,加水煮烂后,对整个鱼池进行泼洒,每天泼洒1次,连续进行3天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一)
论文关键词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危害;防治措施论文摘要总结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以及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和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两大类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同时提出了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
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

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

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带来不良的后果。

二是压挤与阻塞。

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

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

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

四是毒素的作用。

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

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2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2.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1)隐鞭虫病。

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

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

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

(2)粘孢子虫病。

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

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

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

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

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3)斜管虫病。

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

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4)小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

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5)车轮虫病。

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

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

2.2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
(1)指环虫病。

在我国饲养鱼类中致病的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坏鳃指环虫。

主要寄生于锶部,严重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
浮肿,鳃盖张开,游动缓慢,可致苗种大量死亡。

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20~25℃左右。

(2)双穴吸虫病。

病鱼在水面作跳跃式游泳、挣扎,继而游动缓慢,失去平衡,头部充血,在脑室及眼眶周围呈鲜红色,鱼体出现严重弯曲等。

主要危害鲢、鳙鱼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于5~8月,8月之后是白内瘴症状。

(3)九江头槽绦虫病。

病鱼体重减轻,体表黑色素增加,离群独游,并有恶性贫血,严重时前肠第一盘曲胀大呈胃囊状,直径增加3倍,肠皱壁萎缩,表现慢性炎症,肠被虫体堵塞。

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对越冬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可达90%以上。

(4)中华鱼蚤病。

我国危害较大的有大中华鱼蚤病和鲢中华鱼蚤病。

轻度感染无明显病症,严重时影响鱼的正常呼吸,引起鱼焦燥不安。

鱼蚤在摄食时分泌酶溶解寄主组织,进行肠外消化,能引起鱼鳃丝表皮破坏,末端弯曲、变形、贫血,血色素降低及白细胞组成改变等,病鱼整天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翘,俗称“翘尾巴”病,鱼体因消瘦死亡。

每年4~11月均有发生,流行于5~9月,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草鱼。

(5)鱼怪病。

一般成对地寄生在鱼的胸鳍基部附近围心腔后的体腔内,有一孔与外界相通。

鱼怪病严重影响鱼的性腺发育,1只鱼怪幼虫能使鱼苗失去平衡,数分钟死亡,3~4只鱼怪幼虫能引起鱼种不安。

感染率高的水域,在岸边能看到成片被鱼怪幼虫寄生而死亡的鱼苗、鱼种。

此病多见于湖泊和水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