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不如补脾”和“补脾不如补肾”辨析
补脾不如补肾的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补脾不如补肾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大家都知道脾脏和肾脏都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脾脏负责气血的调和,而肾脏去负责排毒养颜,但是对于某些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来说,一旦脾脏
大家都知道脾脏和肾脏都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脾脏负责气血的调和,而肾脏去负责排毒养颜,但是对于某些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来说,一旦脾脏和肾脏都出现功能受损的现象的时候,那么先对哪一种器官进行保养就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选择的难题,其实我要告诉大家,补肾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补脾,那么补脾不如补肾的原因是什么呢?
五脏六腑在整体功能和谐的基础上,各个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中医治病八法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区别,每一种方法只要应用适宜,都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肾脏为后天之本”,脾肾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对虚弱病症如何用补上,是该补脾还是补肾,历代医家有着不同意见。
“药王”孙思邈倡导“补脾不如补肾”,他说:“肾脏既壮,则能饮食既入,能旺荣卫,荣卫既旺,滋养骨骸,保养精血……”。
肾藏精气,但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秉受于父母,决定一个人的体质遗传因素,这是自己不可选择的;后天之精来源于日常饮食,也称水谷精微,是由“后天之本”的肾脏所决定的。
李东垣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肾脏之气充盈,而后能滋养元气”,强调了肾脏对元气的充养作用。
不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需要肾脏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才能盛而不衰,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由此可见肾脏保养是养生的重中之重,一个人即使先天禀赋不足,但只要肾脏旺盛,后天可以弥补先天的缺陷,身体仍然会逐渐强健起。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
张景岳运用熟地黄经验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以下引文出处同此者均省略)中共蚁集新方180余首.其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方剂30首。
此类方剂漫衍在补阵、和阵、散阵、热阵和因阵中.普遍地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调治。
熟地黄、当归联用在不同的方剂中有其不同的调治作用.兹归结如次。
1 补血当归、熟地黄联用在方中用于补血者如五福饮(熟地黄、当归、人参、白术、甘草)。
对待此方的适当证.张景岳说:“凡五脏气血牺牲者.有此能兼治之.足称霸道之最。
”此方主治五脏气血牺牲.故以当归、熟地黄补血.人参、白术、甘草补气。
临床用于外科杂病.如虚损、非风、不寐、眩晕等(《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妇科疾病如血虚经乱、崩淋经漏不止、胎漏等(《景岳全书·妇人规》).以及小儿科疾病如慢惊风、五脏气血俱虚的假热证等(《景岳全书·小儿则》)。
当归、熟地黄联用以补血的方剂尚有其它作用.如补血以抗邪.其代表方剂如五柴胡饮(熟地黄、当归、柴胡、白术、白芍药、炙甘草、陈皮);补血以调经.其代表方剂如决津煎(熟地黄、当归、泽泻、牛膝、肉桂、乌药);补血以助产.其代表方剂如滑胎煎(熟地黄、当归、川芎、杜仲、枳壳、山药);补血以种子.其代表方剂如毓麟珠(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菟丝子、杜仲、川椒、鹿角霜)等等。
2 滋补阴精当归、熟地黄联用以滋补阴精的代表方剂如当归地黄饮(熟地黄、当归、山药、杜仲、牛膝、炙甘草、山茱萸)。
此方“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
肾虚腰膝疼痛为肾中阴精不敷所致.故以当归、熟地黄滋补阴精.当归虽为补血药.但精血可互生.血可转化为阴精.其它药品亦皆为补肾药。
再如六味回阳饮(熟地黄、当归身、人参、制附子、炮干姜、炙甘草).“治阴阳将脱等证”。
此方即四逆加人参汤再加当归、熟地黄。
当归、熟地黄补阴精.四逆加人参汤以壮元阳.故适于阴阳将脱证。
临床用于虚损伤寒、气厥等外科杂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小儿慢惊风、盗汗等儿科疾病(《景岳全书·小儿则》).以及痘疹属虚寒者(《景岳全书·痘疹诠》)。
脾与肾的关系
精心整理
脾与肾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
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
脾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先后天相互资生和水液代谢方面。
1.先后天相互资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说:“《张)。
·脾胃》的温煦蒸化;肾主水,:司关门开合,使水液的吸收和排泄正常。
但这种开合作用,又赖脾气的制约,即所谓“土能制水”。
脾肾两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陈代谢。
脾与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致脾阳不振或脾阳久虚,进而损及肾阳,引起肾阳亦虚,二者最终均可导致脾肾阳虚。
临床上主要表现在消化机能失调和水液
精心整理
代谢紊乱方面。
但须指出,由于有“肾为先天”,“脾为后天”之论,因此对脾肾两虚证的治疗大法,有“补肾不若补脾‘’和‘补脾不若补肾”的学术之争。
如李东垣、罗谦甫以补脾立论,主张“补肾不若补脾”。
许叔微、严用和以温肾为法,主张“补脾不若补肾”。
在一定程度上,后天对人体的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先天也是个重要的因素,应分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或。
浅谈“补脾不如补肾”与“补肾不如补脾”
浅谈“补脾不如补肾”与“补肾不如补脾”
谢玲;赵玛丽;谢青
【期刊名称】《井冈山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补脾不如补肾"与"补肾不如补脾"是中医学界的两种学术观点,从脾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古代医学文献及临床应用情况分析,阐明治脾与治肾应就病情轻浅,用药时应有轻重之异,不可滥用。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谢玲;赵玛丽;谢青
【作者单位】吉安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浅谈"补脾不如补肾"与"补肾不如补脾" [J], 谢玲;赵玛丽;谢青
2.浅谈“补脾不如补肾”与“补肾不如补脾” [J], 谢玲;赵玛丽;谢青
3.补脾补肾说探析 [J], 彭丽坤
4.三阴三阳与叶天士"早补肾晚补脾"思想 [J], 赵梓羽;顾植山
5.论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 [J], 夏永良;易杰;李德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君火不主令”论“益火补土法”
中医药通报2020年12月第19卷第6期TCMJ,Vol.19,No.6,Dec2020从“君火不主令”论“益火补土法”●王文顺李兰珍▲摘要通过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外台秘要》《济生方》等医籍进行梳理,结合五运六气理论,认为“益火补土法”由补心阳生脾土到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转变是受五运六气理论(即王冰注解的“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为君火不主令,以相火代之)的影响。
六气中君火、相火二气的关系被引入到人体后,广大医家产生了何火以生脾土的思考;相火代行君火之令的出现,为相火生脾土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益火补土法”由补心阳生脾土到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转变。
关键词治则治法;益火补土法;五运六气;君火;相火五行学说的诞生对中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被用以解释五脏的生理、病理特性及说明五脏间的联系,并根据五行间的生、克、乘、侮关系而制定治法,如“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等。
其中“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皆是根据五行相生关系所制定的治法,前三法均符合五行与五脏相配属的关系,唯独“益火补土法”不符合这样的关系。
文献多认为“益火补土法”由补心阳生脾土到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转变主要是受命火理论兴起的影响。
笔者通过梳理古医籍,结合五运六气理论,认为“益火补土法”由补心阳生脾土到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转变实际是受五运六气理论(即王冰注解的“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为君火不主令,以相火代之)的影响。
1君火不主令的影响五行之中“木”“土”“金”“水”皆一,唯“火”有二,其发端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说,由此也拉开“二火”学说的序幕。
王冰注之曰:“君火在相火之右,但立名于君位,不立岁气。
故天之六气,不偶其气以行,君火之政,守位而奉天之命,以宣行火令尔。
以名奉天,故曰君火以名;守位禀命,故曰相火以位。
补脾肾的功效与作用
补脾肾的功效与作用补脾肾的功效与作用脾肾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它们互相依存、相辅相成。
脾主运化,肾主藏精,两者合作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
脾肾健康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当脾肾功能失衡时,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补养脾肾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补脾肾的功效与作用。
一、补脾肾的基本概念脾肾相互依存,相生相克。
脾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对食物进行运化,提供营养物质给全身各部位;肾主藏精,控制生殖、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
脾主运化,肾主生化,两者配合进行正常的代谢过程。
脾肾功能失调会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性功能异常等一系列问题。
二、补脾肾的功效1.提高消化吸收能力:补养脾肾可调节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2.增强免疫力:脾肾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应答中起到重要作用。
补养脾肾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病的发生。
3.改善睡眠质量:脾肾的功能失调会导致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
补养脾肾可调节人体的生物钟,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使人精神焕发。
4.促进体力恢复:脾肾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在剧烈运动或疲劳后,脾肾功能易出现损伤。
通过补养脾肾,能够提高人体的体力耐力,加快恢复过程。
5.抗衰老:脾肾主藏精,精气足则脏器功能才能正常工作,防止机体过早衰老。
补养脾肾可以促进肌肤细胞的更新,延缓衰老过程,使人看起来更加年轻。
6.调节生殖系统:脾肾是生殖系统的重要调节器官,补养脾肾可以调节生殖功能,改善不孕不育、月经不调等问题。
7.增强性功能:肾主藏精,补养肾可增强肾脏功能,提高性功能。
对于男性而言,补养脾肾还可以更好地延长性生活时间、提高性欲。
8.保护心脑血管:脾肾的功能失调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脑部功能受损等问题。
通过补养脾肾,可以增强心脑血管的健康,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补脾肾的方法1.饮食调理补养脾肾的方法之一是通过饮食调理。
中医不传之密究竟是什么
中医不传之密究竟是什么展开全文导读:很多人看中医特别喜欢寻找验方、偏方,特别喜欢找名老中医出方,一次开方,治疗几个月。
但是一个方剂开出来很好,也许对一个人有效,另外一个人无效。
究竟为什么?行医几十年,中医治疗疾病是否有规律可循,中医是否能传承?如何传承?最关键问题是思考中医不传之秘究竟是什么?一、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静与悟静与悟的清修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学习钻研中医进阶的一种状态,用清逸起于浮世,纷扰止于内心之心态去除一种烦躁,以超然,静观喧嚣之美阅读中医经典,做到一种静与悟的境界,不断升华自己内涵,不断提升自己中医学水平。
《伤寒质难》所说:“夫治病之要,必先观察体气。
……医者调护体力,使其适符自然疗能,则厥疾可瘥,亦执简驭繁之道也”,经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多思考学习中医经典需要静与悟,把经典思维用于临床需要反复思考琢磨。
中医临证时,你想补好脾胃,就要学习经典如何补益脾胃之气,肾藏精气,但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秉受于父母,决定一个人的体质遗传因素,这是自己不可选择的;后天之精来源于日常饮食,也称水谷精微,是由“后天之本”的脾胃所决定的。
“药王”孙思邈倡导“补肾不如补脾”,“脾胃既壮,则能饮食既入,能旺荣卫,荣卫既旺,滋养骨骸,保养精血……”。
李东垣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充盈,而后能滋养元气”,强调了脾胃对元气的充养作用。
“善治病者,惟在治脾”,有些医家如清·陈念祖撰《景岳新方砭》提出“调理脾胃以治百病”之说。
“真正肾虚,必专补脾”。
朱丹溪亦在《格致余论》云:“补肾不若补脾,脾得温则化而食味进,下虽暂虚,亦可少回”,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云:“脾统四脏”,你想补好脾胃脾胃之气就需要认真研究李东垣《脾胃轮》,同时还需要研究各代医家经典补脾之说和补脾之义。
女人补肾要先补脾吗:补脾吃这些食物最好
女人补肾要先补脾吗:补脾吃这些食物最好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髓,肾主藏精,精血相互滋生,所以肾脏的精微一般都是的质量,但是当肾脏的功能减弱了,不足以供给生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那就会出现精少,量减少,活动力降低,不育等症状。
肾阴虚,肾阳虚的症状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花,牙齿松动,失眠,盗汗等,女性肾阴虚,还容易脱发,头发干枯等。
肾气虚,肾虚的症状表现为降低,不育,遗精,滑精,,精神疲惫等。
如果女性肾气虚,就容易,痛经,闭经等。
如果女性肾气不足,就会引发性冷淡,低下,不孕。
如果女性肾气虚,,就会引发减退,减退,性冷淡等。
女性肾阳虚的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腰脊酸软,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失眠,便秘,脱发等。
肾阳虚的症状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发凉,清长,夜尿增多,夜尿频多,尿清长。
肾气虚的症状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腰膝酸软。
补肾的时候一定要先补脾,补脾不能乱补,要先补脾才能补脾。
1、黑芝麻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2、核桃核桃是食疗两用的营养保健品。
核桃不仅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还有多种维生素和磷、铁等微量元素。
核桃仁中含有亚油酸及亚麻油酸多,可防治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
核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e及钙、磷、铁,是食疗养生网,长期食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3、羊肉羊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也是人们公认的补阳食物,对于女性补肾来说,多吃羊肉有益补肾、壮身体的功效,尤其对于肾虚引起的畏寒等症有极好的疗效。
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矿物质,并且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有补肾壮阳、温中健脾功效。
补脾吃这些食物最好补脾吃什么食物最好1、健脾补脾吃什么好-山药1、莲子、白扁豆2、健脾补脾吃什么好-红枣1、大米脾虚的人可以多吃点红枣、大米、小米、红豆等食物;还可以吃点红枣、山药、红萝卜;平时要多吃点红枣、山药;不要吃生冷寒凉食物;注意休息。
《金匮玉函要略方》中肾气丸命名的演变研究
《金匮玉函要略方》中肾气丸命名的演变研究陈秋霞;罗宝珍【摘要】以金匮肾气丸为演变基础,总结其命名、组方的演变与传承,并阐述肾气丸命名更换背景、原因及意义,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The evolu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naming and prescription of JinGui ShenQi pills were summa-rized,the background,the reason and the meaning of ShenQi pills naming were illustrate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4页(P49-52)【关键词】肾气丸;金匮玉函要略方;命名;演变【作者】陈秋霞;罗宝珍【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肾气丸起源于《金匮要略》[1-2],而后衍生成为金匮肾气丸,主温补肾阳[3],兼顾阴阳,益肾生气,常用于治疗乏力、转胞、消渴[4]、痰饮、腰膝酸软[5]、寒湿脚气[6]等病证,一直为历代肾病治疗的奇效良方,后发展形成左归丸、右归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新方,广泛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患者。
现将肾气丸命名、组方的来源与传承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其命名沿革历程、组方传承以及命名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全面表现肾气丸组方与命名的发展与价值。
1 肾气丸命名的沿革历程历代医学名家对肾气丸命名传承发展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不乏严用和、孙思邈等医家的深入探究,也涉及到部分海外研究内容,在其命名发展过程中对方剂组成改变以及命名更换产生一定影响,现就肾气丸命名发展的重点过程概述如下。
1.1 肾气丸肾气丸最初出现在《金匮要略方论》中,张仲景将其命名为肾气丸。
从“补肾不如补脾”探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泄泻
文章编号:1001-6910(2019)12-0044-02㊃临床经验㊃从 补肾不如补脾 探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泄泻∗马㊀骏,虎峻瑞,段永强,白㊀敏,巩子汉(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㊀泄泻因其病变较长㊁迁延难愈,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为临床常见病㊁难治病之一㊂根据脾肾的生理和病理关系,探讨 补肾不如补脾 论治泄泻的理论特色,及其应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泄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今后防治泄泻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㊂关键词:泄泻;补肾不如补脾;四君子汤;验案中图分类号:R256.34㊀文献标志码:B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9.12.18㊀㊀泄泻包括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质溏薄,甚至清稀如水样㊂因其病因复杂,病程缠绵,故临床中较难治愈㊂该病多见于西医学所论的慢性结肠炎㊁胃肠功能紊乱㊁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1]㊂泄泻的治法很多,然笔者在临床跟师学习中,认为 补肾不如补脾 ,常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收效较好,故将吾师临证中运用 补肾不如补脾 理论治疗泄泻经验总结如下㊂1㊀脾(胃)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封藏,为元阴元阳之宅㊂脾主运化水谷赖以肾阳的温煦;肾中精气亦借助于水谷精微的滋养与补充㊂在病理上,脾肾常相互影响,张叔承之‘医学之要“云: 曰气曰血曰精液,一或不足,当先理脾胃㊂若脾胃不和,食少不能生化精血,纵加峻补,不能成功㊂ 指出了补脾的重要性㊂周慎斋更强调曰: 脾有累,则后天气伤,后天伤,则先天不能成其生生之气㊂ 脾气旺,肾得滋养㊂若脾胃受病,无不累及于肾,则生生之气息矣㊂脾胃虽相互资助,然必由脾胃健运方能成肾之生生之气,由此认为,脾气健运,则水谷化生精血以滋养肾精,则肾气充足,开阖有权㊂反之,若脾失健运,肾气不足,开阖失度,补肾之药滋腻碍脾,则补肾不如补脾㊂2㊀ 补肾不如补脾 治疗泄泻理论依据补肾不如补脾 最早见于宋代张锐‘鸡峰普济方㊃卷十二“条文下,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肾赖于脾的滋养方可充盛,因此肾虚则补脾[2]㊂这一观点得到后世一些医家的继承与发挥,如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㊃养老论“中云: 补肾不如补脾,脾得温则易化而食味进,下虽暂虚,亦可少回 ㊂指出肾虚之人可使用温脾之法;清代陈修园亦认为肾赖以脾胃得滋养,若真阴精血亏损,必须通过补益脾胃的方法,才能达到补肾的目的,诚如其在‘景岳新方砭“中云: 真正肾虚,必专补脾 ㊂此外,若命门火衰之人,在补脾的同时还应兼以补肾,以防邪气的传变,如清代陈士铎在‘辨证录㊃阴阳脱门“中云: 人有长年作泻 苟肾中之火不衰,脾即传肾,久之而肾仍传于脾而自愈㊂惟其命门火衰,不能蒸腐水谷,脾遂传水湿之气于肾而不返矣 ㊂因肾阳火衰,湿邪易传肾而胶着难愈,故治宜脾肾双补㊂不同的是周慎斋更加强调脾阴的作用,如‘医家秘奥㊃脉法卷上㊃二四“云: 阴虚之人每多泄泻,谓其肾气不闭藏也,若专补肾,则肾家之药多滞,势必坏脾,脾伤则不能运行,泄泻愈不可止矣 ㊂因此提出 故善用补者必先补脾,脾阴足则精微运化,而泄泻自止矣㊂ 而究其机制,为 东垣隔二之治㊂且脾能生肺,肺又能生肾,循环而生,子母相顾,此古圣贤补肾不如补脾之妙 ㊂在病理情况下,脾胃虚弱,生化乏源,不能滋肾,或泄泻日久,肾水亏则肾燥,肾失其封蛰之权,开而不合以致泄泻,诚如张东扶注解‘慎斋遗书㊃自下“[3]曰: 肾开窍于二阴,肾耗而燥,其窍开而不合,真至理也 ㊂肾虚日久,命门火旺,焦灼伤阴,不但肾阴愈亏,而且可导致脾胃不得温煦而泄泻㊂周慎斋吸收了 补肾不如补脾 的学说,认为 凡泻皆宜四君子汤 ,并提出 久泻,四君子汤加白芷㊁黄芪 治疗方法㊂3㊀四君子汤方解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临床治疗泄泻及胃肠病证属脾胃虚弱证的常用方剂,疗效显著㊂四君子汤由党参㊁白术㊁茯苓㊁甘草四味药物组成㊂方中党参味甘性平,功效与人参相似,具有补中益气㊁健脾益肺的功效,‘本草正义“谓 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腱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㊂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 ㊂白术味甘苦而性温,健脾燥湿,‘长沙药解“谓其 味甘㊁微苦,入足阳明胃㊁足太阴脾经㊂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㊃44㊃㊀㊀中医研究㊀2019年12月㊀第32卷㊀第12期㊀TCM Res.December2019Vol.32No.12㊀㊀利 ㊂茯苓淡渗利湿,渗中土之浊气,‘神农本草经“谓其 主胸胁逆气,忧愤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㊂久服安魂㊁养神㊁不饥㊁延年 ㊂甘草甘平,甘缓和中,‘本草汇言“谓其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 ㊂全方共奏健脾益气之效㊂吾师认为,以四君子汤治疗本病症属脾胃虚弱,常加煨葛根以发脾胃阳气㊂若患者病程日久,可暂用煨诃子㊁石榴皮以涩肠止泻,然而新病者,断不可加入,以其敛邪故㊂兼畏寒㊁胃脘冷痛者,酌加炮姜㊁干姜以温胃散寒㊂兼食积者,加槟榔㊁神曲以攻下积食㊂因此,结合患者实际症状,活用四君子汤加减化裁,方能对泄泻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㊂4㊀病案举例患者,女,32岁,2018年10月17日初诊㊂主诉:大便稀薄㊁次数增多1年余㊂刻下症见:形体虚胖,面色淡黄无华,乏力腰困,舌体胖大略有齿痕㊁色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未见迂曲,脉沉细而弱㊂平素便稀,1d1~2次㊂食不慎即泄泻,水样便,大便增至4~5次㊂此症时重时轻,兼有胃脘隐痛㊁纳呆少食,但喜食热物㊂因产后泄泻1年余,随饮食不慎加剧,尤以食生冷后较显,伴有胃痛隐隐㊁痞满㊁纳食减少,且逐渐加重,形体虚胖,有坐月子期间受凉史㊂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㊂中医诊断:泄泻,证属脾胃虚弱,脾阳不足证㊂治宜益气温阳,健脾止泻㊂给予四君子汤加味化裁,处方:党参15g,焦白术20g,茯苓30g,煨葛根15g,煨诃子(捣碎)12g,干姜10g,炮姜10g,炙甘草6g,大枣(擘)3枚㊁生姜3片为引㊂6剂,1d1剂,常规水煎取药汁400mL,分早㊁晚2次,饭后1h后温服㊂另嘱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辛辣刺激等物㊂2018年10月24日,二诊:药后泄泻无明显缓解,胃脘隐痛㊁痞满之感仍然,食欲稍有好转且喜食热物,乏力,舌体胖大略有齿痕㊁色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未见迂曲,脉沉细而弱㊂此脾虚之症,脾胃运化无权,因而肾虚失藏,大㊁小肠泄泻无度㊂宜守方加炒山药30g大补脾胃,继服6剂,服法同上㊂2018年10月31日,三诊:药后大便先大泻下,服至3剂后泄泻自止㊂胃脘隐痛之症好转,胃痞㊁乏力腰困等症明显缓解,纳食较前增加,现大便稍有成形,舌体胖大齿痕渐消㊁色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未见迂曲,脉沉细而弱㊂守方去煨诃子,继服6剂,服法同上㊂2018年11月8日,四诊:药后效果较显,故按原方续服5剂㊂现诸症已除,体质量也已减轻,大便好转,便质可,1d1行㊂精神转佳,乏力腰困症消,纳眠可,舌红苔薄白,舌下络脉未见迂曲,脉沉细应指有力㊂建议服用中成药四君子丸调服1周即可㊂按㊀妇女生产之后,脾肾两相虚弱,若单滋肾,则水旺侮土,亦难免有克伤脾阳之患;患者命门之火未衰,故不必脾肾双补,诚如陈士铎‘辨证玉函之一㊃痰证“云: 惟是脾肾之虚,不至命门之火太微者,可兼治脾土,而不必纯去补肾 补脾不如补肾㊂是指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致肾虚失藏所言[4-5]㊂患者生产之后,元气虚损,若兼素体虚弱㊁情志抑郁或饮食不慎,以致脾胃损伤,气血生化乏源,中焦气机不利而痞满泄泻,故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脾健则肾健,此 补脾不如补肾 之法;患者二诊时泄泻不止甚至反剧,因其脾气渐复,湿邪外出,故用山药增强健脾祛湿之功;三诊时,泄泻已止,胃痞已不明显,大便稍有成形,去煨诃子以防留邪,仍加煨葛根以生发脾胃阳气;患者四诊时,诸证悉除,考虑患者体质因素,改服四君子丸以巩固疗效㊂本泄泻患者证属脾肾两虚,补肾不如补脾,脾胃健则痞满自除,气血足而流于四傍,不补肾而泄泻自止㊂5㊀小㊀结泄泻一病起病缓慢,但病变较长㊁迁延难愈,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为临床常见病㊁难治病之一㊂本泄泻患者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致肾虚失藏,证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两虚为主㊂补肾不如补脾,脾胃健则生化无穷,气血足而流于四脏,故不补肾而泄泻自止㊂根据 补肾不如补脾 理论,采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泄泻,药少价廉,疗效显著,值得推广㊂6㊀参考文献[1]唐承薇,张澎田.内科学:消化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4-25.[2]夏永良,易杰.论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6):450-451.[3]周之干.周慎斋医学全书[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10:149.[4]张昱. 补肾不如补脾 补脾不如补肾 辨析[J].中医函授通讯,1991,10(5):26-27.[5]谢玲,赵玛丽,谢青.浅谈 补脾不如补肾 与 补肾不如补脾 [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 (8):128-129.通信作者:段永强,教授,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东路35号,730000,dyqgs20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519,81660758);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GZK-2014-7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1610RJZA063);甘肃省中医方药挖掘与创新转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ZYFYZH-KJ-2016-006)收稿日期:2019-04-28;修回日期:2019-07-29(编辑㊀田晨辉)㊃54㊃㊀㊀中医研究㊀2019年12月㊀第32卷㊀第12期㊀TCM Res.December2019Vol.32No.12㊀㊀。
补脾补肾说探析
补脾补肾说探析彭丽坤【摘要】历代医学家对脾肾两虚证的治疗方法,持两种观点,一些医家主张补肾,认为\"补脾不若补肾\";一些医家主张补脾,认为\"补肾不若补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煦发挥运化功能,肾的精气有赖于脾气化生的水谷之精的充养.在临床运用中,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论治,不可偏执于单纯的补脾补肾之说.【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9(000)010【总页数】2页(P194-195)【关键词】补脾不若补肾;补肾不若补脾【作者】彭丽坤【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抚州 3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
脾与肾的关系,体现了后天与先天的关系。
在病理上,二脏常相互影响。
例如,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的脾肾阳虚证,可由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而引起,也可由脾阳不足,后天充养不足,导致肾阳不足而致。
历代医学家对脾肾两虚证的治疗方法,持两种观点,一些医家主张补肾,认为“补脾不若补肾”,代表医家有许叔微、严用和、赵献可等;一些医家主张补脾,认为“补肾不若补脾”,代表医家有李东垣、张景岳、王纶等。
1 补脾不若补肾宋代医家许叔微学士在《本事方》中认为:“补脾不若补肾。
”他认为肾气不足,则肾阳虚衰,而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脾阳需要靠肾阳的温煦作用才能运化。
他把肾阳比喻为火力,“譬如鼎釜中之物,无火力,虽终日不熟,何能消化?” 并运用二神丸治疗脾肾虚弱,全不进食,效果显著,而单纯用补脾药则不验。
宋代严用和《严氏济生方》中认为,饮食不进,用补脾的药物治疗大多没有效果,是由于肾虚。
肾阳不足,火不生土,肾阳不能上蒸脾土,中州不运,导致饮食不进,或者已食但不消化,大便溏泄。
他主张补脾不若补肾,肾气足,肾阳上蒸脾土,则脾土温和,消化吸收功能正常。
明赵献可认为“欲补太阴脾土,先补肾中少阴相火”、“世谓补肾不如补脾,余谓补脾不如补肾”。
调理脾胃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调理脾胃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标签:前列腺癌;调理脾胃法;中医疗法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在临床广泛应用,我国前列腺癌的临床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并有超越趋势[1-4]。
目前,西医对晚期前列腺癌仍以内分泌治疗为主,但经过14~30个月,绝大部分患者将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包括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和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5],使治疗陷于困境。
根据晚期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笔者认为晚期前列腺癌中医治疗应注重调理脾胃。
兹阐述如下。
1 晚期前列腺癌的中医治疗难点迄今为止,中医药工作者对晚期前列腺癌,大多数以补肾为基本治法。
但前列腺癌属于雄激素依赖性疾病,外源性雄激素的补充对前列腺癌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有些中药尤其是补肾阳的药物多具有类雄激素样作用或激活前列腺上皮细胞内雄激素受体活性作用。
研究表明,补肾中药能促进雄激素的分泌,提高睾酮水平[6]。
因此,在治疗前列腺癌时应慎用或不用补肾(阳)药物。
另外,单纯补肾与西医抗雄、去势以控制睾酮的目标不一致。
临床上,患者在接受去势等内分泌治疗后易出现肾阳虚证,而此时又不宜用补肾(阳)药物,使中医治疗陷入困境。
2 调理脾胃法为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基本治法2.1 补脾代替补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人以水谷为本,水谷精微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脾胃乃“仓禀之官”、“水谷气血之海”、“后天之本”,营卫之气亦源于此。
《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腑。
腑精神明,留于四脏。
”《医宗必读》说:“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后天之本在脾,脾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
”脾胃中州健运,则元气充盛、营卫气血化源充足,肌肤腠理固密,使疾患不生;脾胃损伤,则元气衰微,气血营卫化源匮乏,致百病沓来。
《理虚元鉴》学术价值探析
《理虚元鉴》学术价值探析蔡林;廖伯年;雷长国【摘要】《理虚元鉴》为明末医家绮石所著,是一部虚劳证治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中提出“治虚三本二统”的学术主张,纠正时风流弊,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治虚理论;载有传世治虚名方22首,用药平和,疗效确切;对21味药物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临床用药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虚劳预防的具体方法(知节、知防、二护三候、二守三禁),为临床预防保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8【总页数】2页(P1016-1017)【关键词】《理虚元鉴》;绮石;学术价值【作者】蔡林;廖伯年;雷长国【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南充 637000;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黔南州 558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9《理虚元鉴》为明末医家绮石所著,是书成于乱世,起初以手抄本流于民间,至清·柯怀祖购得抄本,不忍先生之学被淹没不彰,乃刻书将其学术思想公之于众。
同治六年,陆九芝重为厘订次第体例,改为五卷,较原书更为条理,收于《世补斋医书》之中[1]27。
关于绮石先生,其生平史料实难查找,其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月以及生平经历均无从考证。
据《理虚元鉴》原序可知,绮石因“悯世人之病虚劳者,委命于庸医,而轻者重,重者危”,遂发奋学医,“特校昔贤之书几千百家,如四时各司一气之偏,未逢元会,乃伏读《素》《灵》而启悟门,得其要领,参订补注,集成一书”[1]4。
《理虚元鉴》共上下两卷,内容理法方药具备,是一部虚劳证治专著。
上卷对虚劳病病因病机、脉证、治法、预防摄生均有详细论述,下卷载治虚劳方22首及治虚药讹一十八辨,对虚劳病治法的丰富和完善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绮石在总结先贤治虚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心得,对虚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规律有深刻的理解,探索出一条崭新的治疗虚劳的理法方药新思路。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 1 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 D 、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证.方.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 B 、荆山浮屠C、罗知悌 D 、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 D 、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 D 、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 “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_阴阳___________ ,“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______________ 。
士材学派与孟河医派辨治肾系病证学术思想的比较
目录
• 引言 • 士材学派概述 • 孟河医派概述 • 士材学派与孟河医派辨治肾系病
证的异同点 • 士材学派与孟河医派辨治肾系病
证的优劣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目的与意义
01
深入探讨士材学派和孟河医派 在辨治肾系病证方面的学术思 想及特点
目前对于士材学派和孟河医派在肾 系病证辨治方面的学术思想比较研 究尚不多见
研究方法与思路
文献研究
搜集整理士材学派和孟河医派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在肾 系病证辨治方面的学术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比较
临床研究
选取典型的肾系病证病例,分别采用士材学派和孟河医派 的辨治方法和思路进行诊疗,比较两者的疗效和特色
肾系病证的治疗原则
孟河医派提出治疗肾系病证应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恢 复脏腑功能为主,同时注重清热解毒、利湿排浊等治疗方 法。
肾系病证的治疗方法
孟河医派在肾系病证的治疗过程中,注重运用中药汤剂、 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方法,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4
士材学派与孟河医派 辨治肾系病证的异同 点
士材学派在肾系病证中的应用
01
02
03
士材学派在肾系病证的治疗中,强调 从脾肾入手,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临 床症状。
认为肾系病证多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 养所致,因此注重温补脾肾,培补元 气。
在具体应用中,根据不同的肾系病证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
03
孟河医派概述
孟河医派的产生与发展
用药特点的异同
相同点
01
02
两个学派都喜欢使用天然药物,强调药物的质量和道地 性。
周慎斋《脉法解》补注
周慎斋《脉法解》补注慎斋脉法流传已久,清陈嘉璴所注《脉法解》也堪称精妙。
然其多在脉后缀以方、药,却易使人落入方脉对应之窠臼。
夫脉,原以分析病机,进而处方,一脉可主多病,一病可见多脉,非脉与方、药一一对应。
故不揣陋鄙,予以补注,以便于临证为旨归。
体例、条文仿《脉法解》,亦多采其意。
少数条文简单易懂或重复,不注。
上卷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左右手对待而言,左主血,右主气;左主外感,右主内伤。
杂病则以右为表,里邪外出可见右脉浮。
此三部混言之,混言与分言可结合应用。
如左三部沉细力弱,而左尺兼歇止,则示人阴血不足而尤以肾虚为甚,当重用地黄。
慎斋此言示人气血不可分离,血能载气,气能生血摄血行血,气血周流全身而不息。
二、左手寸脉旺,右手尺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相火代之,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
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
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
脉旺,重在浮取有力,而沉取力大减,乃至无力,外有余内不足之象。
另有一种脉象,初按有力,继之力大减,诊断意义近旺脉。
脉旺非实火,乃阳气虚浮在外。
相火虚浮,故滋阴以敛之。
心火虚浮,故补而敛之,茯神、远志、枣仁皆入心补心之味,引生脉散入心,兼防火旺烁金。
陈注以心肾不交、保金生水立论,可参。
三、右手寸脉旺,左手尺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
如只左尺旺,六味地黄丸。
如单右寸旺,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起火。
左尺旺,肾阴不足。
右寸旺,肺阴不足。
二者俱旺,肺肾阴俱不足。
故,左尺旺治以六味,右寸旺可治以生脉散、麦门冬汤之类。
用人参者,阳生阴长之意。
左尺右寸均旺,当视情势轻重而治之,轻者可生脉散保金生水,加当归以兼顾肾,重者当合方以治。
其当归滋肾之法,现仍常用,左尺无力或搏动不清者加当归常能更快改变脉象。
四、肾脉俱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五、左尺旺,六味地黄汤;左右尺旺,亦六味地黄汤。
两尺俱旺,当以六味、左归为正治,以生脉散补母辅之,故有第五条。
明医秦昌遇脾胃病治疗特色
明医秦昌遇脾胃病治疗特色作者:葛晓舒张璐砾刘锐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33期葛晓舒1 张璐砾2 刘锐3(1.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湖南长沙 410007; 2.广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广西南宁 530001;3.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教研室湖南长沙 410007)【摘要】明末医生秦昌遇一生都在家乡行医治病,最精内科、儿科。
秦昌遇重视脾胃病的辨证治疗,临证有自己的独到体会。
本文根据其著作《医验大成》和《症因脉治》的内容,分析秦昌遇在脾胃病治疗中的特色。
【关键词】明代医学秦昌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1(c)-0140-01秦昌遇,字景明,又号广野山人,上海松江人,生卒年约在1574年至1662年间。
著有《医验大成》、《症因脉治》、《幼科医验》和《幼科折衷秘传真本》等书。
据《医籍考》引《松江县志》记载,秦昌遇医术高明,开始精于儿科,后精于内科,沉疴之疾,张口瞑目,经秦氏投剂能立起,故名闻四方。
秦昌遇注重脾胃病的治疗,临证注意固护脾胃。
他的脾胃病论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医验大成》和《症因脉治》两部著作中。
其中《医验大成》是秦昌遇一些精华医案的整理,以病名勒章,共分26章5万余字,其中有7章论述脾胃病。
《医验大成》中的医案记录严谨,详述病症、脉侯、病因、病机,理、法、方、药悉俱,有极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症因脉治》是秦昌遇晚年的作品,是作者一生诊治疾病的心得体会和辨证论治经验的总结。
共分5卷46篇,体例是先辨病症,次明病因,再述脉象,据症、据因、据脉用治。
《医验大成》和《症因脉治》相比,前者详于医案分析,对理解秦昌遇辨证思维模式有参考价值,后者切合临证实用,理论阐述系统而全面,两书对脾胃病都很重视。
将两书结合,可以窥见秦昌遇治疗脾胃病的特色。
1 临证重视固护脾胃,善用平胃散秦氏受金元以来脾胃学说的影响,注意治疗中保护脾胃之气。
他喜用平胃散,平胃散最早见于《局方》卷三,用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四药,重用苍术为君药,以其味苦性温,善于除湿运脾;厚朴为臣,行气化湿,消胀除满;陈皮理气,甘草调和。
事物的两面性——脾肾相关
事物的两面性——脾肾相关导读:上一期《一家之言与一叶障目》之中谈到了张景岳,谈到了叶天士,谈到了冯兆张,谈到了张锡纯。
对比他们对于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因为看法的不同,所以治疗思路也不一样,我给出的总结是“认识决定应用”,但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会形成不同认识的呢?就是说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看法呢?这个留到下次再说。
今天要讲事物的两面性。
脾肾相关的两面性最近研究了很多脾肾相关理论,发现历朝历代的医家对于脾肾相关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虚症的相关上,著名的学术争鸣如“补脾不如补肾”与“补肾不如补脾”。
基本意思就是脾是后天之本,脾胃啊是粮食总管,只要脾胃的功能正常,就能源源不断供应其他脏腑,包括肾脏。
肾脏是先天之本,肾精是生而带来的,能够资助后天的脾胃。
于是觉得脾脏好的人,各种认为“补肾不如补脾”朱丹溪说:“补肾不如补脾,脾得温则化而食味进,下虽暂虚,亦可少回”————《格致余论·养老论》胡慎柔说:“先天固有损者,非后天损之,治先天后治后天耳,岂能舍后天治先天。
”————《慎柔五书》陈修园也讲:“人之既生,全赖中宫输精及肾而后肾得补益”、“真阴精血亏损,必救太阴阳明”,甚至还绝对地说“真正肾虚,必专补脾”————《景岳新方砭》相对应的,觉得肾脏好的人,各种认为“补脾不如补肾”。
严用和说:古人云补肾不如补脾,余谓补脾不如补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能开矣。
”————《严氏济生方》赵献可:“欲补太阴脾土,先补肾中少阳相火”力主补脾不如补肾我对他们的理解就是,两个都是厉害角色,本领很大,也都能帮助别人。
大家说的似乎都没错,但是就是感觉哪里好像有问题?直到后来研究到了脾肾相关理论在男科的应用时,才发现问题出在哪。
例①明代虞摶《医学正传》便浊遗精论:内经曰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夫便浊之证,因脾胃之湿热下流,渗入膀胱,故使便溲或白或赤而浑浊不清也。
例②明代的汪机在《医读》赤白浊中讲到:小便流浊,湿热相妨,源出脾胃,标在膀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二神园”条下仅说:“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予授此方即服之欣然能食,此病不可全作脾虚。盖因肾气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譬如鼎釜之中,置诸米谷,下无火力,虽终日米不熟,其何能化?”最早提出此说者,当是宋代严用和。严氏在《济生方·五脏门·脾胃虚实论治》“补真丸”条下说:“大抵不进食,以脾胃之药治之多不效者,亦所谓焉。人之所生,不善调养,房劳过度,真阳衰虚,坎火不温,不能上蒸脾土,冲和失布,中州不运,是致饮食不进,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胀满,或已食而不消,大腑溏泄,此皆真火衰虚,不能蒸蕴脾土而然。古人云:补肾不如补脾,余谓补脾不如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能开矣。”此说的实质,就是通过温补肾阳以达到运脾阳而治疗脾阳虚的病证。周慎斋也云:“火乃生土,故知非此火,则土亦无生。”(《医家秘奥》)
例一:李翰林劳而无度,醉而御内,汗出痰多,服宽膈化痰之药,转觉滞闷。诊其脉沉而涩,两尺尤甚。曰痰得涩脉难愈,况尺中涩甚,精伤之象也,用法不治。乞投剂,勉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两帖有小效。李曰:涩脉不减,脉至无根,死期近矣。果十日而殁。(《续名医类案》)
按:本案属肾阴亏虚,虚火灼津为痰,当以滋补肾阴,化痰去浊为正治,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取补中益气汤,肾阴已虚又投以温燥劫阴之品,岂能无虞。
例二:江篁南治一人,病泻困倦,胸满胀,江切其脉。告曰四君子加陈皮、香附、山楂、枣姜、莲实,数剂而安。病者曰:某尝夏秋患滞下,已而作泻腹痛。医以茱萸、补骨脂作丸,服三、四两。不效,更医,以三黄丸,服过五两,食减。又更一医,以菊花芩连等药投之,一日作七八度,遂病如是。所以,知其人脾胃伤者,六脉浮大而右关尤甚也。(《名医类案》)
颇。这就需要我们辨证分析,灵活运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三)二说的联系与区别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须借肾中阳气以温煦;肾藏精气,又赖脾化精微以充养。因此,在生理上脾与肾是后天与先天的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关系;病理上,二者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或脾阳久虚,损及肾阳,均可导致腹中冷痛、下利清谷等脾肾阳虚证。其实,“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正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脾与肾的这种依存关系,只是由于两派医家的临床经验不同,对脾肾关系的理解各有偏重。因此,他们在著作中不遗余力地阐述各自的学术观点,重此而略彼,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的门户之见。
补肾不如补脾”和“补脾不如补肾”辨析
“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是中医学中争论颇多的两大治病法则,后学者常感扑
朔迷离,难得要旨。为此,笔者浏览前人典籍,广寻诸家之言,以定其确切之意,勉力成文,尚祈教于同道。
(一)“补肾不如补脾”说
明清大多医家都称此说出自唐代孙思邈,但遍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均未见到。其说最早提出者,当是宋代孙兆,原著可能已佚,仅载于张锐《鸡鸣普济方·卷十二》“大效厚朴煎”条下,其曰:“治脾胃虚弱,不入饮食。孙兆云:补肾不如补脾。脾胃既壮,则能饮食既入,能旺荣卫,荣卫既旺,滋养骨骸,保养精血,是以素问云:精不足补之以味,形不足补之以气。宜服此药。大补脾肾虚损,温中降气化痰进食。”其基本观点就是,脾为后天之本,津血精液生化之源,肾须脾的供养,才能充盛,肾虚则补脾。这一观点得到后世医家的继承和发挥。如朱丹溪云:“补肾不如补脾,脾得温则化而食味进,下虽暂虚,亦可少回。”(《格致余论》)胡慎柔也说:“先天固有损者,非后天损之,治先天后治后天耳,岂能舍后天治先天。”(《慎柔五书》)陈修园亦曰:“人之既生,全赖中宫输及肾后肾得补益”,“真阴精血亏损,必救太阴阳明。”甚至还绝对地说:“真正肾虚,必专补脾。”(《景岳新方砭》)
按:病人先患滞下,后又泄泻腹痛,此乃脾虚湿盛、气机阻滞所致,故治法当为健脾化湿、斡旋气机,选用四君子汤、理中汤加减,而医投茱萸、补骨脂,意在温肾阳以暖脾阳。孰不知该患者并无肾虚,仅脾虚而已,故温补肾阳无效,后苦寒药伤胃,投四君子汤,自在情理。
总之,“补肾不如补脾”与“补脾不如补肾”是古代医家可贵的经验总结,但也存在一定偏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二说在临床上不能固守拘泥,而应灵活变通。脾虚肾不虚者,宜直截补脾,无须补火生土;肾虚脾不虚者,宜直接补肾,无须补土生火。若脾肾两虚,又当分清何者为主为本。如肾虚为本,当补火生土;如脾虚为本,又当补土生水。清·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云:“脾肾两脏,皆为根本不可偏废,古人或谓补脾不如补肾者,以命门之火,可生脾土也;或谓补肾不如补脾,从饮食之精自能下注于肾也。须知,脾弱而肾不虚者,以补脾为亟;肾弱而脾不弱者,则补肾为先;若脾肾两虚,则并补之。”此言颇为中肯。所以,“补脾不如补肾”与“补肾不如补脾”,各有其适用范围。“补脾不如补肾”是针对那些由于肾阳亏虚,不能温运脾土的情况而设的,如五更泄泻等,并非脾虚病人一律补肾;“补肾不如补脾”也仅就长期脾胃虚弱,生化乏源而致肾虚失藏而言的,如某些虚劳病等,也非肾虚一概补脾。如果偏执一端,一味强调一说,常会投药罔效,延误病情。以下所举二例病案,即为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