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_水土保持学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及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是指对各类建设项目及生产活动依法进行的水 土流失状况、危害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监测工作。 通过水土保持 监测,摸清水土流失类型、强度与分布特征、危害及其影响情 况、发生发展规律、动态变化趋势,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 态环境建设宏观决策以及科学、合理、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各 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水土流失对主体工程造成危害的方式、数量和程度; 2、水土流失掩埋冲毁农田、道路、居民点等的数量,程度; 3、对高等级公路、铁路、输变电、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造成的危害, 4、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沙化、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5、对水源地、生态保护区、江河湖泊、水库、塘坝、航道的危害,有可能直 接进入江河 湖泊或产生泄洪安全影响的弃土(石、渣)情况。
4、渣土防护率=实际拦挡的弃土(石渣)/工程总弃土(石渣)。 5、表土保护率=表土剥离面积/可剥离表土的面积。 6、林草植被恢复率=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复耕面积-工程措施面积)。 7、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监测内容应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和水 土保持措施等,突出强调了项目建设的各种情形( 如扰动、占压、损毁)对水 土流失的影响及其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对 主体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对周边生态环境所发挥的作用。
细沟状面蚀
沟蚀
2.4.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山剥皮
滑坡 崩岗
滑坡
2.5 水土流失量监测指标
土壤流失量:指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并通过某一观测 断面的泥沙量,以t或m3表示
土壤侵蚀量:指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从地表处被击溅、剥蚀或崩 落并产生位移的数量,以t或m3表示
水土保持学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内容: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研究水土流失的规律和水土保持的措施;研究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技术。
水土保持是将水土流失的治理、研究和预防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实施土地以及经营作业所需要的水土保持技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的作用:防止土壤侵蚀和土地沙漠化;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和维持土地生产力;防止江河、水库淤积,提高通航抗灾能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系统的防灾抗灾能力;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用和沉积的过程。
其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地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
土壤侵蚀量是土壤在外营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土壤侵蚀按外营力分为: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泥石流侵蚀和化学侵蚀。
水力侵蚀是指土壤在水力作用下发生的侵蚀现象。
分为面蚀(雨滴击溅侵蚀、层状侵蚀、鳞片状侵蚀、细沟状侵蚀)、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河沟)和山洪侵蚀三种风蚀是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用和堆积的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摩擦和蜂窝的现象。
有以下三种移动方式:扬失、跃移和滚动。
重力侵蚀是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
主要有陷穴、泻溜、滑坡和崩塌四种形式。
冻融侵蚀是土壤在冻容作用下发生的一种土壤侵蚀现象。
分为冻融土侵蚀和冰川侵蚀。
土壤侵蚀强度指单位土壤侵蚀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
年土壤侵蚀量T/土壤侵蚀面积(平方KM)。
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
年土壤侵蚀模数指年土壤侵蚀总量与总土地面积之比。
沟壑密度指沟壑总长度与与总土地面积之比。
土壤侵蚀面积包括坡耕地、耕地、植被盖度低于60以下的荒坡、荒沟和其他用地面积。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
《水土保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课程编号:19371166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选修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水土保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属于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防止水土资源的损失与破坏,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对于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学》课程主要围绕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与水土保持方案等展开,系统介绍土壤侵蚀危害、形式和发生发展规律和分析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并且突出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水土保持方面的基本知识,认识在不同外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过程、基本规律,并掌握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及方法,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指导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能在本专业范围内灵活应用各种措施防治土壤侵蚀,改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基本掌握土壤侵蚀基本原理、水土保持原理及其主要措施和效益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3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水土保持的意义;熟悉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中国土壤侵蚀的研究特点和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了解我国、我省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一节水土保持学的几个重要概念(0.5学时)一、水土流失二、土壤侵蚀三、水土保持四、水土保持学第二节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与内容(0.5学时)一、研究方法二、研究内容及动态第三节水土流失现状(全国和安徽省)及危害(0.5学时)第四节水土保持的意义(0.5学时)第五节水土保持学的发展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0.5学时)第六节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0.5学时)难点:水土保持学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5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及流域水文要素及其过程的物理基础,如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面降水计算方法,下渗概念及公式,径流的涵义和径流的形成过程蒸发和土壤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5.1 监测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是了解研究水土流失形成过程、认识其演变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观测,获得最基本的资料,对预测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研究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方案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同时,对已经采取防治措施的地方,通过对照试验观测,了解水土流失削减变化,检验措施实施效果,及时反馈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情况,有利于对水土保持方案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对水保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为科学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5.2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流失的形式,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等方面。
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包括地形地貌,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等;水土流失的形成包括沟蚀、面蚀、滑坡、崩塌等;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包括下游泥沙淤积,植被及生态环境破坏,对周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水土保持效益是指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所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5.3 监测点及监测方法1、监测内容本项目监测范围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包括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及直接影响区范围。
监测重点是取土场、垃圾坝开挖面和建筑物基础开挖面。
2、监测方法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主要以巡查为主,发现问题及其整改。
运行初期和封场期采用现场调查法。
主要对地表植物类型,覆盖度和植被破坏面积及水土保持损毁情况以及动态变化的掌握可采用实地调查观测法;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益采用对比调查统计法。
5.4 监测时段及监测频率(1)监测时段本项目监测时段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运行初期及封场期三个时段。
①施工准备期(2005年11月~12月)主要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情况,收集水土流失本底值。
②施工期(2006年1月~2006年6月)主要监测各单位工程水土流失形式、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量及其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危害,落实相应水土保持措施,检验水土保持设施的效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③运行初期(2006年8月~2007年8月)和封场期(2019年)主要对运行初期和封场期的水保设施及水土流失的监测。
水土保持工程治理与水土流失修复新技术手册
水土保持工程治理与水土流失修复新技术手册作者:编委会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10出版开本:16开精装册数:四卷光盘数:0定价:998元优惠价:480元详细介绍:第一篇水土保持规划篇第一章水土保持法执行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一修订《水土保持法》第三章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趋势第四章水土保持学的理论基础第五章水文学原理第六章完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第七章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激励机制第八章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制约机制第九章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第十章水土保持规划第十一章主要结论与建议第二篇水土保持预防治理篇第一章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回忆与评价第二章国外及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分析第三章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总体设想第四章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第五章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科教支持体系第六章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第七章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措施第八章水土保持林业防治措施第九章水土保持农业防治措施第十章山洪及泥石流防治技术第十一章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第三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测篇第1章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技术第2章地形图的应用第3章水土流失指标监测第4章水土流失危害监测第5章水土保持措施监测第6章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监测第7章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监测第8章水土保持社会效益监测第四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篇第一章方案编制前言第二章方案编制综合说明第三章方案编制总则第四章方案编制项目概况第五章方案编制项目区概况第六章主体工程水寸:保持分析评价第七章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第八章水土流失预测第九章防治目标与防治措施体系布设第十章水土保持监测第十一章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与效益分析第十二章方案实施保证措施第十三章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第五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篇第一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原理第二章水土流失形式及影响因素第三章水土保持措施第四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第五章水土保持规划.第六章山丘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第七章缄市发展生态工程建设第八章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第十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第六篇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篇第一章水土流失植被恢复工程的现状与问题第二章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第四章河岸带生态修复接木第五章生态河岸带的管理与规划第六章基子GIS的生态河岸带建设与管理第七章水土流失坡面植被恢复设计第八章水土流失坡面植被建植技术水土保持工程治理与水土流失修复新技术手册水土保持工程治理与水土流失修复新技术手册水土保持工程治理与水土流失修复新技术手册第一篇水土保持规划篇第一章水土保持法执行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一修订《水土保持法》第三章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趋势第四章水土保持学的理论基础第五章水文学原理第六章完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第七章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激励机制第八章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制约机制第九章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第十章水土保持规划第十一章主要结论与建议第二篇水土保持预防治理篇第一章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回忆与评价第二章国外及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分析第三章我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总体设想第四章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第五章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科教支持体系第六章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第七章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措施第八章水土保持林业防治措施第九章水土保持农业防治措施第十章山洪及泥石流防治技术第十一章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第三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测篇第1章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监测技术第2章地形图的应用第3章水土流失指标监测第5章水土保持措施监测第6章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监测第7章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监测第8章水土保持社会效益监测第四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篇第一章方案编制前言第二章方案编制综合说明第三章方案编制总则第四章方案编制项目概况第五章方案编制项目区概况第六章主体工程水寸:保持分析评价第七章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第八章水土流失预测第九章防治目标与防治措施体系布设第十章水土保持监测第十一章水土保持投资估(概)算与效益分析第十二章方案实施保证措施第十三章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第五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篇第一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原理第二章水土流失形式及影响因素第三章水土保持措施第四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第五章水土保持规划.第六章山丘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第七章缄市发展生态工程建设第八章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第九章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第十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第六篇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篇第一章水土流失植被恢复工程的现状与问题第二章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第四章河岸带生态修复接木第五章生态河岸带的管理与规划第六章基子GIS的生态河岸带建设与管理第七章水土流失坡面植被恢复设计第八章水土流失坡面植被建植技术全国货到付款,满300元免运费。
浅谈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测管理问题
手段 , 实现水土保持动态监测 的现代化 。这点是做好水土保持动
态 监 测 工 作 的 关键 所 在 。
2 水 土 保 持 动 态 监 测 的 作 用
水 土保持监测_ I 二 作对水土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 只有通过科学 5 结 语 的监测 , 为水土保持提 供各类精确 的数据信 息 , 有 关部 门才 能制
我 是 世 界 上 水 土 流 失 最 严 重 的 圉 家 之 一 , 水土 流失 的原
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 , 从 而做好水 土保持 T作 。水 土保 持动态监 复杂 、 范罔大 、 危 害严 重 , 对 经 济社 会发 展 和 固 家 生念 安 全 以及 人 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水 土保 持动态监 测足 水土保持 民生产 、 活影 响极大。所有这些信息 ,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 1 作的基础 和重要手段 。 通过动态监测可以判断水土保持的治理 掌握 , 才能做m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水 土保 持监测 _ r 作对水 土保 足否有效 , 是 否达 到预期 同标 , 而且足 完善和提高水 土保持工作 持 T作 起着重要作用 , 只有通过科 学的监测 , 为水 土保持部 门提
管理水平的基础 ; 2 )为 后 期 项 目建 设 提 供 基 础 资 料 和 参 考 数 据 。 供各项 7 伟确的数据 , 他们才能制 定出合理有效 的措施 , 从而做 好
通过动态 监测 获得 一套科学 、 完善 的信息库 , 为水 土保持项 目建 水 土保 持 T 作 。 没的评价 、 可行性研究 、 规划 、 设计 等提供基 本资料 ; 3 ) 为 了保证 参 考 文 献
O 引 言
水l 十保持 动态监测 的 发点是保 持水土 资源 和维护 良好 的
《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其中实验学时:O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水土保持是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
该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与水土保持方案等展开,并且突出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水土保持应用内容。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水土保持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有关水土保持学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中应用的基本思想,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以理论教学为主,重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程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科学质疑精神的培养,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3)强化水土保持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要求学生选择所关心的与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有关的问题,撰写课程小论文,提高学生资料获取、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基础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土壤生态学》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土保持的概念及原则;土壤侵蚀形式及影响因素;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及方法、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方案的特点。
难点:土壤侵蚀过程,水土保持措施的应用原理。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与启发式教学。
选择针对性强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双向互动逐步深入,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的水土保持学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水土保持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态环境建设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上尽可能因地制宜地通过实地观察和室内测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了解水土流失问题的特点与变化,剖析其中存在的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将科学研究的发现过程融合到课程学习中。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水土保持学是农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到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方方面面。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土资源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和教育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水土保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水土资源的特点、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水土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2.1 水土保持学概论2.1.1 水土保持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2.1.2 水土保持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2.1.3 水土保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2 土地资源特点与评价2.2.1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2.2 土地资源评价的指标和方法2.2.3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2.3 水土保持的原理和措施2.3.1 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3.2 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点2.3.3 水土保持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的应用2.4 水土保持政策与法规2.4.1 水土保持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4.2 水土保持相关法规与法律责任2.4.3 水土保持政策和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2.5 水土资源管理与保护案例分析2.5.1 水土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案例分析方法2.5.2 基于案例的水土资源管理和保护策略解析三、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3.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实验实践。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包括理论讲授18学时、实验实践8学时、实地考察6学时和案例分析4学时。
四、考核与评价4.1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平时表现、报告和考试。
其中,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30%,报告占总评成绩的40%,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
水土保持工程学.pdf
水土保持工程学.pdf水土保持工程学是一门与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程措施保护土壤、水资源,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受到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水土保持工程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水土保持工程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形修复与治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地形的不断改变,地质灾害频发。
水土保持工程学通过地形修复与治理,修复受损的地形,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土地资源。
二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水资源是生命之源,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水土保持工程学通过开展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保障人类用水安全,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是土壤保护与改良。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受到严重破坏。
水土保持工程学致力于土壤的保护与改良,提高土地的肥力,保障农业生产。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水土保持工程学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
在实际工作中,水土保持工程学需要结合地质、土木、水利、生态等多学科知识,开展综合性工作。
首先,要通过地质勘探、地形测量等手段了解地质地貌情况,确定治理范围和治理措施。
其次,要进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确定工程结构和建设方案,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效果。
再次,要开展工程施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材料,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最后,要进行工程验收和效果评估,监测工程效果,及时调整工程措施,确保工程的持续有效。
水土保持工程学是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的学科,其发展不仅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也关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未来世代的生存。
在未来的工作中,水土保持工程学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保护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方法,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
1.水土保持监测定义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2.水土保持监测目的(1)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实施信息,以便加强管理。
(2)验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体系,促进防治措施到位,提高防治效果。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4)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布设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资料。
(5)为研究不同类型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
(6)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监测内容3.1监测内容水土保持监测应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完好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项目建设区监测应包括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的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状况监测(包括危害性监测)、水土保持防治实施效果监测以及水土流失6项防治目标监测等几个方面。
监测到的成果能够充分反映本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
3.1.1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及水土保持生态调查(1)针对影响项目区土壤侵蚀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在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关键地貌部位的坡度坡长地形的变化情况;土壤的侵蚀特性(如表层土厚度、质地与机械组成、抗蚀性等),汛期降雨、大风日期等气象参数。
(2)针对工程扰动土地面积情况进行调查,并跟踪监测扰动地表面积变化情况;(3)针对各建设区域内填方数量、挖填面积变化情况,运移变化情况,体积形态与面积变化情况分别进行调查;(4)针对工程建设区内林草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等进行调查。
浅谈水土保持的动态动态监测管理问题
浅谈水土保持的动态动态监测管理问题摘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9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亟待治理的有近200万平方公里。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水土流失正严重威胁着众多地区的生态安全,若不及时治理,我们将面临土地之殇。
因此,有必要积极地做好水土保持建设工作,以减轻对下游洪旱灾害,减轻泥砂淤积危害,减轻干旱对农作物生产的威胁,保护土地不遭石砾化,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外,对调整农村生产结构,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适用市场经济要求,实现贫困地区各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县生态立县战略,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土保持;动态动态监测;问题引言近年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取得了理想的成效。
其中,各种新型的动态监测技术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提高我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水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在各种新动态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推广不力、应用有限等问题。
为此,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对各种新动态监测技术的应用,并继续研发各种新型的动态监测技术,以更好地助力我国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的发展。
一、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重要作用1、基础性作用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动态监测水土流失的分布、面积、强度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效益等,这一工作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真实有效的动态监测地水土资源流失实时情况和必要的信息数据,以便帮助其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案。
高效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生态环境治理费用,也能够缩短治理时间,从而为水土资源保障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作用由于水土保持动态监测能够对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可对生态环境变化作出适时的预警,因此可以帮助人们及时了解水土资源实际状况,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减少水土资源的流失,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水土保持学复习重点归纳
水土保持学复习重点归纳第一章绪论1、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流失,亦称水土损失。
2、土壤侵蚀的形式:雨滴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滑坡。
3、水土流失危害:1、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
2、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4、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及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而不是限于土地资源,水土保持不等同于土壤保持。
5、水土保持的作用: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即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监督管理措施。
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a 增加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b 削洪补枯,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c 降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川径流量;d 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e 改善水文环境,保护水质;f 促进区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6、水土保持三大措施:a 林草措施b 工程措施c 农业措施7、水土保持工程措施4大类:a 山坡防护工程b 山沟治理工程 c 山洪排导工程 d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8、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作用在于用改变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雪水就地栏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
9、山坡防治工程: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鱼鳞坑、山坡截留沟、水窖、蓄水池、挡土墙。
10、山沟治理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地排泄,对沟口冲积圆锥不造成灾害。
(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拦砂坝、淤地坝、沟道护岸工程)11、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上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
水土保持学
1、水土保持学研究的方法:2 、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内容:(1)各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2)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3)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4)水土保持效益(5)面源污染的控制3、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水土流失形式、发生的原因和规律,阐明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据以制定规划和运用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发展农业生产,治理江河与风沙,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水土流失,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4、水土流失的现状:(P2的存在着这一问题,且有向继续恶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在热带雨林地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更是如此。
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
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
5、水土流失危害:(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4)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6、土壤侵蚀强度:是表示和衡量某区域土壤侵蚀的数量多少和侵蚀的轻重程度,通常采用调查和定位长期观测得到。
7、土壤侵蚀的概念及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概念: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1)按土壤侵蚀发生的速率划分,分为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2)按土壤侵蚀的时间划分,分为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3)按引起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分为水力侵蚀类型、风力侵蚀类型、重力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类型、混合侵蚀类型、冰川侵蚀类型和化学侵蚀类型等。
8、土壤侵蚀程度:定量的表示和衡量某区域土壤侵蚀数量的多少和侵蚀的强烈程度。
水土保持学
水土保持:是农业计划中的一个项目。
它不仅研究土壤侵蚀的控制,消极地保持水土,而是将水土流失的治理、研究和预防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地实施土地以及经营作业上所需要的水土保持技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学:是一门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技术科学。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量是指土壤在外营力的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土壤侵蚀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
流域产沙量:在特定的时段内通过小流域某一观测断面的泥沙总量。
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土地表层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的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正常侵蚀是指在没有人类活动干预的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
加速侵蚀是指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状态,加快和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地表土壤移动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加快了土壤侵蚀速度,使侵蚀速率大于土壤的自然形成速度,导致土壤肥力每况愈下,理化性质变劣,甚至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
古代侵蚀是指远在人类出现以前的地质时期内,在构造运动和海陆变迁所造成的地形基础上进行的一种侵蚀作用。
现代侵蚀是指人类出现以后,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土壤侵蚀现象。
水力侵蚀又叫水蚀,是指土壤在水力作用下发生的侵蚀现象。
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分为面蚀、沟蚀和山洪侵蚀。
面蚀是指由于雨滴的击溅和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
雨滴击溅侵蚀是指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它是一次降雨最先发生的土壤侵蚀状态。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学时34)一、前言《水土保持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共安排34学时,2.0学分。
二、课程教学目的《水土保持学》是农业资源与利用学科中一门应用型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基本任务是应用水土保持原理指导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基本要求和方法1、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壤侵蚀基本原理、水土保持原理及其主要措施和效益评价与监测的基本方法。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四、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五、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黄炎和主编. 《水土保持学》南方本. 中国农业出版社,待出版2、主要参考书吴发启主编.水土保持概论.农业出版社,2003年唐克丽主编.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出版社,2004年余新晓、毕华兴主编. 水土保持学.林业出版社,2013年张洪江主编. 土壤侵蚀原理. 林业出版社,2003年黄炎和等著. 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孙波等著. 红壤退化阻控与生态修复科学出版社,2011年Frederick R.T., J. Arthur Hobbs, Roy L.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hird edition), Prentice hall, 19993、期刊《CATENA》、《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 Journal》、《水土保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研究》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水土保持的意义;熟悉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中国土壤侵蚀的研究特点和中国水土保持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了解我国、我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国内外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水土保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水土保持乙级丙上岗培训-监测专章
②
③ ④
工程建设扰动面积
水土流失灾害隐患 水土流失状况及造成的危害
⑤
⑥ ⑦ ⑧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水土保持管理
新增
传统
新增
“5、监测重点”
① 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 新增
② 取土(石)场、弃土(渣)场使用 传统 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 /新增
9.1.3 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布设应根据项目扰动地表的面积、涉及的水土 流失类型、扰动开挖与堆积形态、植被状况、水土保持设 施及其布局,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主要矛 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P120 监测点类型:观测样地,调查样地,放弃样地 监测范围较大:依据侵蚀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 项目功能等 监测范围较小:项目功能分区
•
监测单位与人员要求
• 监测单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须 由持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单位资质证书等级,应不低于水土保持方 案批准机关相对应的证书等级。 • 监测人员: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 测的技术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技术 职称和工作经历。
、简易土壤流失观测场、控制站。实际工作中,应根 据布设地点、对象特征的状况调整设计规格。 水蚀监测设备 风蚀监测设施:主要是集沙池,风蚀量较小时可布设
集沙仪、插钎
风蚀监测设备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 》 (水利部文件 水保[2009]187号)
“6、驻点监测”
承担委托的监测机构必须实行驻点监测 同一项目的驻点监测人员中至少要有1名水 土保持监测技术
11.2 制度要求
• • • • 执行组织:明确主持、参加人员及其专业组成和分工 管理制度:包括设施设备管理、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资 料整编汇报、技术档案建设、监测成果审核与上报等内 容 编制《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基于方案和实地勘测, 编制之,并严格落实、开展动态监测→→ GB-P13 监测结果定期报告:定期向建设单位和水行政主管部门 报告报告。应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报告频率 提交监测报告:在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前,监测单位 应提交监测专项报告;在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时,监 测单位应参加现场验收
水土保持学教学大纲
《水土保持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概论二、课程编号:三、总学时数:80四、总学分数:5五、预修课程:六、修读说明:专业任选课程七、课程说明:讲授课程八、课程设置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掌握水土流失产生原因、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技术、水土保持管理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知识层面要求了解、识别和基本掌握:1、水土保持基本原理;2、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4、水土保持生物措施;5、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6、水土保持规划;7、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8、水土保持效益估算与评价;9、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0、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于管理;11、水土保持研究方法。
技能层面要求掌握和运用:1、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2、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3、水土保持的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4、水土保持及土地利用的规划;5、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6、水土保持研究方法。
九、参考教材:1、《水土保持学》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年第一版2、《水土保持工程学》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年第三版3、《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孙保平主编中国林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4、《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朱震达陈广庭等著科学出版社 1994年第二版5、《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年第一版十、教学进度安排:十一、课程大纲:绪论(2学时)一、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与特点二、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水土保持的兴起与发展第一章水土保持基本原理(8学时)第一节水土流失带性规律知识点: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壤侵蚀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水、沙平衡原理知识点:了解并掌握水量平衡、容许土壤流失量、冲淤平衡。
第三节生态系统平衡原理知识点:掌握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生态经济系统及平衡,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
第四节景观生态学原理知识点: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几个重要概念,掌握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文历史方面的基本信息
进行管理,为其他子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二、规划子系统 三、效益评价子系统
L. D. Meyer
M.J.M. Romkens
Dr. Nyle C. Brady
(1 November 2004)
Objectives of the USLE
To provide a simple method of estimating annual soil loss To provide tools and guidelines of managing soil loss
最新的预报模型;
有坡面、流域和网络版。
优点:是过程模型;
可以估算侵蚀的时空分布。 不足:复杂!
WEPP可以预报每天或每次的降雨、入渗、地面径流过程
产生的侵蚀和泥沙过程状况,还可以计算日、月、年平均径
流、泥沙运移状况等等。
三、中国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概况 1、基于USLE建立坡面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优点:
形式简单,方便使用。
不足:
数据来自落基山脉以东;
适用于缓坡地; 适用土壤是以蒙脱石为主要粘土矿物的土壤; 未考虑径流因素; 因子交互作用被忽略,如坡长与降雨等。 20世纪70年代后修改形成了RUSLE。
二、WEPP模型(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水蚀 预报计划)
一、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信息系统
建立一个以GIS为平台的实用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为
有关部门提供数据统计、信息管理、规划设计的决策支持
工具。
1、系统组成(以省级网络为例) 省、地、市三级网络。
2、系统功能
监测信息综合处理;
项目管理;
会议演示;
监督执法管理; 规划辅助设计; 数据传输与通信模块。
三、系统数据库建立
1、源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2、数据录入 3、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 ①质量衡量准则 准确性: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正确性:无遗漏无重复正确表示各类属性的编码;
完整性:具有同一准确度和精度的数据在类型上和
特定空间范围内完整的程度;
一致性:同一或同类现象表达的一致程度; 现势性:数据反映客观现象目前状况的程度。
水土流失预报
一、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通用土壤流失 方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 A=RKLSCP 式中:A—土壤流失量 R—降雨侵蚀力因子 K—土壤可蚀性因子 L—坡长因子 S—坡度因子 C—耕作和管理因子 P—辅助性保持措施因子
Dr. W. H. Wischmeier Developer of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二、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信息子系统
在GIS支持下,利用遥感、遥测信息,定位、定量、
动态地监测和分析区域水土保持及其资源环境变化规律。
1、建立系统的几个主要技术指标
监测范围; 指标的更新周期(一般为1年); 点网的布设; 网络系统的建立。
2、系统设计
3、动态性
4、层次性 宏(全地区)、中(重点地区)、微观(典型样点)。
三、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务
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 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分别公告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公告应当 包括下列事项:
①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 ②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发展趋势; ③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及其效益。
② 数据误差来源分析
数据误差通常是一个累积的量。
采集、加工、存档。
来源主要有:
数据收集:测量、遥感和地图数据等; 数据输入:数字化和数据格式转换;
数据存储:存储数据精度不够和空间精度不够;
数据处理:分类间隔不合理,多层叠加误差传播,比
例尺太小等;
数据输出:设备输出精度低和媒介不稳定;
第九章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水土保持监测的作用 1、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
判断水土保持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为项目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建立本地信息库,为其他项目评估、科研、规划、
设计等提供资料。
3、为水土保持评价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依据
5、为水土保持宣传提供新途径
二、水土保持监测的原则
充分考虑服务对象对信息的需求和服务的有效性,
同时遵循:
1、规范性
监测方法、监测方式和范围的界定、指标等必须统一, 监测的描述和表达等应有全国统一的标准。
2、综合性
指标的综合性(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选指标)、
监测方法的多样性(高新技术结合常规方法)。
包含三种互相联系的特征:
已知坐标系中的位置;
实体间的空间相关性(拓扑关系);
与几何位置无关的属性。
二、水土保持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空间信息系统的特
点实施建设。
2、建立过程 ① 可行性研究
用户需求调查、确定系统的目标和任务、数据源调查 和评估、系统处理工作量、数据库结构和大小、服务范围、 输出形式和质量、系统的支持情况等。
数据使用:对数据所包含信息的误解和使用不当。
③
数据质量控制技术
前期的误差控制:采集过程的误差控制;
后期的误差处理:对空间数据的采点误差和属性数 据的输入错误进行检查,针对不 同情况进行误差处理。 ④ 数据质量评价 依据准则进行评价。 4、数据维护
第四节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A=RKLSBET
(CSLE)
B、E、T分别为水土保持生物、工程和耕作措施因子。
2、陡坡地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以江忠善为代表,建立了模型。 3、坡面水蚀物理过程模型
第三节
水土保持信息系统概述
一、构成
四部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空间数据和管理操作人
员。
水土保持空间数据: 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与水土保持有关的自然、 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
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应包括:
1、水土流失变化;
2、土地利用现状;
3、治理措施实施情况;
4、生产与收入的变化; 5、群众物质和文化活动水平的变化情况。
四、监测方法与技术
总体来说,要用到RS、GPS、GIS技术、地面调查、专
项试验和数理分析与预测、预报等方法。
第二节
②系统设计
功能设计:应有的空间操作功能;
数据设计:分类、编码、存储和管理;
应用设计:系统建模和产品的输出。
③建立系统的实施计划
④系统实验
⑤系统运行
3、软件设计 4、用户界面设计
5、系统评价
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对设计的系统进行评价。
① 系统效率
② 可靠性 ③ 可扩展性 ④ 可移植性 ⑤ 系统效益
3、系统的基本结构
监测指标库; 基础年图形和属性库; 监测年份图形和属性库; 监测模型库; 监测指标变化分析。
第五节
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流域内各种资源与环境的信息按
空间分布进行存储管理,把大量单一分散的数据资料变成活 的综合的信息资源,向用户提供灵活方便的查询检索,统计 计算和列表制图的基本信息服务。 一、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