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免费).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力6.1 力的概念6.2 力的测量6.3 力的作用2. 第七章运动和力7.1 牛顿第一定律7.2 摩擦力7.3 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3.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8.1 压强8.2 浮力8.3 浮沉条件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浮力及浮沉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

压强和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砝码、气压计、浮力计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2. 新课内容:讲解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

引导学生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学习二力合成与力的分解。

讲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其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力的概念、测量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压强与浮力。

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示式、表格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求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合成力。

分析: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体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深入了解力的测量和作用。

探讨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了解力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部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docx

.第七章力第一节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的感受而得来的。

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2)学生用图 11-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① 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②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放磁铁吸引,速度变快。

③ 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3)学生看课文图 11.4-2 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Word 资料.① 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最新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案涵盖了全册的内容,并且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使教师和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应用。

教案目录
1. 第一单元:力和压力
- 第一课:力的概念与分类
- 第二课:压力的概念与计算
- 第三课:浮力与压强
- 第四课:浮力的应用和实际
- 第五课:弹力的产生和应用
2. 第二单元:钟摆
- 第一课:钟摆的概念与特性
- 第二课:简单和复杂摆线的制作与应用
- 第三课:钟摆的能量转换
3.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
- 第一课:光的传播与光速
- 第二课: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 第三课:光在平面镜中的反射与成像
- 第四课:凹面镜与凸面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
4. 第四单元:电的基本概念
- 第一课:电流的概念与电流计的使用
- 第二课:电压的概念与电压表的使用
- 第三课:电阻的概念与测量
- 第四课:欧姆定律和电功率
5. 第五单元:电的应用
- 第一课:串、并联电路的概念与分析
- 第二课: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 第三课:电灯、电铃的使用与维护
使用方法
教师们可以根据教案目录中的内容,选择对应的教案进行教学。

每个教案都提供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和评价方法在内的详细内容,以帮助教师们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注意事项
教案中的内容仅供参考,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
修改,以适应自身的教学需求和教学风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版)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

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很多“力”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思考问题: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必须相互接触?(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人推车……(学生举例)小结:在这些力现象中,都涉及两个物体。

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免费)

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免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电子教案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一).声波的产生1.声音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人教版电子教案初中物理

人教版电子教案初中物理

人教版电子教案初中物理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压强的计算。

2.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旧知识: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力。

2. 提问:什么是压强?如何计算压强?二、探究压强的计算方法1. 讲解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公式讲解: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3. 举例计算: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跟着一起计算,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三、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1. 提出问题: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 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压强可能与压力、受力面积有关。

3. 设计实验: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4.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2. 提问: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二、探究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1. 举例讲解: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胎、铁轨、建筑物的地基等,让学生了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实例与压强有关。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强调压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全册-70页word资料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全册-70页word资料

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2、在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中,正确的是()A、运动是绝对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丙以乙为参照物,丙一定是运动的D、研究物体运动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3、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4.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米,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5.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6.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米作单位,则记录结果中小数点后数字有()A.1位 B.2位 C.3位 D.4位7.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A、1.8厘米B、1.85厘米C、7.85厘米D、7.8厘米8.图乙中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厘米9.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课时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第五节声的利用1课时复习和总结1课时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二单元(章)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二单元(章)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二单元(章)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二单元(章)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二单元(章)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三单元(章)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三单元(章)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三单元(章)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二单元(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南兴中学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三单元(章)(7)什么叫升华和凝华?2.知识网络(板书设计)二、练习1.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物理教师为驱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探究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紧紧围绕大纲精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学研究课题为研究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培养优秀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1、这学期是物理的开始学期,很重要。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获得必要的物理知识技能,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发展其探究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继续强化分组实验的教学。

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完成学生的分组实验,也可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增加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

3、在规定计划时间内基本完成八年级物理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愿望都能够提高。

三、现状分析本届初二年级共有6个班,两位物理教师,上学期这个年级的总成绩非常好,学生总体基础优秀,故要保持原有成绩切进一步提高,压力非常大。

四、具体措施1、认真学习《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2、详细分析学生的情况,编制适合学生的导学案、反馈、巩固练习,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3、发挥组员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多讨论一些相关课题,多钻研教材,以较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4、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我们学习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5、加强听课教研活动,教师间要互听互评,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

6、勤于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7、课后辅导要因材施教,辅导对象重点放在困难生和优等生上,坚持做好"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特别是对困难生要耐心解答其疑问,点拨思路,以便使困难生能够完成作业,不断进步。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第一单元:力和压强教学目标- 了解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 掌握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

- 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计算压强的大小。

-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压强。

教学内容- 力的概念及分类-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的区别- 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力的合成和分解-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探究教学步骤1. 引入力的概念- 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2. 分类讨论力的接触性质- 引导学生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并列举相关例子。

3. 讨论力的三要素- 介绍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引入力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5. 引入压强-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

6. 计算压强的方法- 介绍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练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7. 进行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压强。

8. 总结和提问-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难点进行提问。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实验器材:压力传感器、物体、平台等- 板书书写工具教学评估-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 练题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 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扩展阅读- 《物理教学参考书》- 《八年级物理课本》。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打印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打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教案打印版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2、认识力的相互性;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符号与单位;5、力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通过常见的事例和实验认识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作用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力的认识、探索,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热爱的感情,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情中获得探索科学规律的乐趣,多动手,多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

教材分析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难点理解力并应用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教具准备演示用:弹簧、皮泥、直尺等学法指导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先从一首诗说起:林暗鸟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中讲了一个故事:汉朝武帝时期对战匈奴的百战名将飞将军李广一日带兵巡视边防回来晚了,天色朦胧,李将军看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遂弯弓怒射,箭头全部射进石头里去了。

李广将军对弓箭做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威力呢?这里面蕴含了什么物理学原理呢?对,力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它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面咱们就一起深入认识一下什么是力。

新授1、力是什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同学们来举一些力现象的例子好吗?(教师板书)人熊猫拖拉机地球……提攀拖吸引……木桶竹枝车苹果……↓↓↓物体作用物体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一个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吗?在这些例子中,总有两个物体存在,那我们将其中一个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那大家再分析图中,那些是受力物体,那些是施力物体?根据分析你能得出力是什么吗?(先讨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十四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十四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十四篇)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篇一本节内容来自江苏物理(八上)第五章其次节。

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并不生疏,但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比拟运动快慢的方法来引入一个利用比值定义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速度也是学生学习物理以来首次遇到利用公式进展物理计算,所以对速度概念的理解会影响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

教学目标:学问技能: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过程方法:知道速度概念是一种比值,利用比值的方法可以定义物理量。

情感态度: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工程中的骄人成绩,让同学们领会优秀运发动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荣誉,适时地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两种常见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拟及不同方法的敏捷运用。

设计思路:速度这一节课外表看起来比拟简洁,学生学习也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到比拟的方法,用到了利用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的方法,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些物理方法,讨论问题带来的便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自觉的使用这些方法,在以后学到如密度、压强、比热容、热值等物理量的时候也会自然联系到这种方法。

速度单位的换算,常见速度值得介绍,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速度的理解,把物理学问与生活学问严密相连,让物理学问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便于学生更好地建构速度概念,在头脑中形成物理概念以及今后运用物理概念。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学问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开头,教师都要力求设计适当的问题,构造物理情境,并通过有意识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忱。

教学器材:用白纸折成纸盘和纸锥。

教学过程:一、情境在线,争论快慢师:同学们见过猎豹和蜗牛吗?见过他们移动的.样子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猎豹和蜗牛运动的模样。

多媒体展现:猎豹、蜗牛等运动的模样。

师:同学们看一下,他们运动时的情景一样吗?运动的快慢状况一样吗?生:不一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新打造精心汇编)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各单元重点:教学方法和措施:目录目录 (8)第七章力第1节《力》 (9)第2节《弹力》 (11)第3节《重力》 (13)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15)《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18)第2节《二力平衡》 (21)第3节《摩擦力》 (25)第4节《摩擦力》 (28)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 (31)第2节《液体的压强》 (34)第3节《大气压强》 (37)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0)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 (43)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46)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49)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 (52)第2节《功率》 (55)第3节《动能和势能》 (57)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60)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 (63)第2节《滑轮》 (65)第3节《机械效率》 (67)《力》教学设计《弹力》教学设计《重力》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提出问题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

你们见过这类现象吗?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2、学生猜想请同学们猜想问题的答案,并说出你的理由。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设问:利用给你们的实验器材怎样才能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你需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观察或测量什么量,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改变变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给出的方案进行评价,汇总得出最后的实验方案⑵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相互评价。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5、分析,得出结论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及播放斜面小车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记录的内容组织文字表述,小组评价等得出结论。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声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学会使用刻度尺、频率计等工具进行声音的测量。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声波的传播和反射。

2.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刻度尺、频率计、声源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传播的?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0分钟)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声波的特性。

2.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声波的传播过程。

3. 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如空气、液体和固体等。

三、声音的三个特征(10分钟)1. 音调:讲解音调的定义及其与频率的关系。

2. 响度:讲解响度的定义及其与振幅、距离的关系。

3. 音色:讲解音色的定义及其与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四、声音的测量(5分钟)1. 介绍刻度尺、频率计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实验:使用刻度尺、频率计等工具进行声音的测量。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个特征。

2. 强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声音知识的理解。

教案章节:第二章光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学会使用光具座、凸透镜等器材进行光的实验。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反射。

2. 光的折射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1.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推导。

2.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平面镜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和反射。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1.1 参照物的选择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1.2 时间和时刻区分时间和时刻的概念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1.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能够根据运动图像判断物体的速度变化第二章:力的概念及力的计量2.1 力的概念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学会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2.2 力的计量单位掌握牛顿(N)作为力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力的计算2.3 力的合成和分解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学会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三章:重力与摩擦力3.1 重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及重力方向3.2 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掌握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及摩擦力的方向3.3 重力和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重力和摩擦力现象学会利用重力和摩擦力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理解杠杆的分类及特点学会判断杠杆的类型4.2 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杠杆平衡问题4.3 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理解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学会计算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第五章:浮力5.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5.2 浮力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学会利用浮力解释物体浮沉的原因5.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能够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状态第六章:压强6.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压强单位6.2 压强的计算及应用能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压强学会利用压强解释实际问题6.3 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理解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气压与液体压强现象第七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7.1 固体的性质理解固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7.2 液体的性质理解液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7.3 气体的性质理解气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第八章:能量与功8.1 能量的概念及分类理解能量的概念及其分类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化8.2 功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8.3 能量守恒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守恒现象第九章:机械能9.1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动能9.2 势能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势能9.3 机械能的守恒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能守恒现象第十章: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0.1 能量的转化理解能量的转化及其条件学会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10.2 能量的转移理解能量的转移及其方式学会分析能量的转移过程10.3 能量转化与转移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与转移现象学会利用能量转化与转移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五章、第八章和第十章2.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2024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全套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全套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全套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电磁学》:5.1电流,5.2电路,5.3电阻,5.4电能,5.5磁现象,5.6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电路、电阻、电能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

2. 使学生了解磁现象及其应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式,电磁感应现象。

2. 教学重点:电流、电阻的概念,基本电路的连接,磁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磁铁、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磁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讲解电流、电路、电阻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

3. 知识讲解:(1)电流:介绍电流的概念、单位、方向等。

(2)电路:讲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分析其特点。

(3)电阻:介绍电阻的概念、单位,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磁现象:讲解磁铁的性质、磁场的方向,介绍磁现象的应用。

(5)电磁感应:演示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五章《电磁学》2. 板书内容:(1)电流、电路、电阻的概念及单位(2)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及特点(3)磁现象及其应用(4)电磁感应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电流、电阻的概念,举例说明。

(2)分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画出两种电路的连接图。

(3)简述磁现象的应用,举例说明。

(4)阐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doc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doc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课题6.1、电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进行新课: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例:U=220V= kV= mV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2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

边讲边演示一遍(3)、读数:○1确定量程……选择○2确定分度值……○3读数,写上单位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3、动手做:(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4、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电子教案人教版

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1 )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 2)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 3)浏阳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纸(NO 4)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

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一)钟表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

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了,甚至1.0×10-6S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即可(二)分组实验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 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

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一).声波的产生1.声音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波的产生➢分组实验: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

课堂交流:由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叙述原因。

➢(2)演示实验:如图二所示,观察和描述图一课堂提问: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3)发声体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演示实验:弹簧形成的疏密波提问:①当用手推动长弹簧的一端时,请你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②当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弹簧的每一图二圈是否一直向另一端运动?分别提出问题后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3.作业:(1)思考与练习—2。

(2)预习声波的传播,收集有关现代声纳技术的应用。

(二).声波的传播1.声波传播的条件(1)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演示实验:如图三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抽气。

结论: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

(2)由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7—1和2(其中2可当堂选择几名学生实践后当堂交流)图三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P27—3,教师事先用录音机录一段本班学生的讲话,在班中播放,让同学们猜一猜是谁?结论:声波不仅可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可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阅读课文2.声速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P15(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物质速度(米/秒)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空气340 1.0倍水1500 4.4倍木材(松树)3300 9.7倍铁、玻璃5000 14.7倍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

(2)声波的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回声介绍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应用及防止和现代声纳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现代声纳技术应用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声波的接收——耳讲解与阅读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3.作业思考与练习—1、3、4、5。

(三)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活动卡P28中的实验。

1.选择相同实验内容的学生分组交流。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进行交流。

3.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作小结。

4.作业:学习指导“基本训练”。

【教学反思】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老师还要注重第一次对学生的作业指导。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

了解骨传导。

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重点和难点】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人耳的构造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2、骨传声➢“想想做做”:(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

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

介绍贝多芬的故事。

3、双耳效应由学生自习完成。

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

三、作业布置教材第18-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多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全探究过程。

立体声首先,立体声是什么?你应该了解一下。

普通立体声(2.0),从声音来源开始。

录音时,由两个麦克风同时在声源两边进行录音,录出来的音乐信息是同时进行的双声道。

播放音乐时,由双声道进行还原,分别到两个扬声器中(音箱就为两组)(左,右)。

利用人的双耳效应,人听到的音乐就会富有立体感。

当然两个音箱的摆放要有一定距离。

到现在的信息时代,记录音乐已经不用磁带了,改为用电脑。

同样的,电脑里的音乐文件一般是双声道立体声(大多数),所以平时(多数)用电脑,手机或MP3,MP4播放器,听到的都是(2.0)的立体声,(当然前提是耳机和音箱没问题)。

还有更先进的环绕立体声(7.1),我就不说了,只不过多几个声道而尔(对音箱的要求更高)。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

(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1.响度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投影: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

)同学们桌上都有一只鼓,要使它发出声音,怎样做呢?要使鼓声更响些,又要怎样做呢?学生操作,你们认为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猜想,根据猜想的科学性,找出有价值的猜想,进行检验。

“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能设计出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方法吗?让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方法。

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学生实验。

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试一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我手上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学生回答,教者演示。

(投影: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投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播放小孩、大人唱歌声,投影“小孩、大人唱歌”图,让学生就图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音乐知识,通过交流和辨析,引入声音高低即音调的学习。

(投影: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同学们桌上都有木梳,用一张硬卡片分别拨木梳的粗齿和细齿,你听到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卡片拨动细齿听到的声音比拨动粗齿听到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棉布,听到的声音也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设置问题,引起猜想。

教师演示发声齿轮实验,检验猜想。

使电动机的转速逐渐增大,注意塑料片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

启动电动机,使齿轮敲打塑料片,可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随着转速逐渐增大,塑料片发出的声音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塑料片还会尖叫起来。

齿轮转速越快,塑料片振动越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