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概论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导材料概论

摘要: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翁奈首先发现超导现象以来,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超导材料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质和优越的性能,目前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超导材料、制备、性能、应用、发展前景

超导材料

又称为超导体(superconductor),指可以在在特定温度以下,呈现电阻为零的导体。零电阻和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重要特性。使超导体电阻为零的温度,叫超导临界温度。

超导材料的分类

超导材料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材料、合金材料、化合物材料和超导陶瓷。

①超导元素:在常压下有28种元素具超导电性,其中铌(Nb)的Tc最高,为9.26K。电工中实际应用的主要是铌和铅(Pb,Tc=7.201K),已用于制造超导交流电力电缆、高Q值谐振腔等。

②合金材料:超导元素加入某些其他元素作合金成分,可以使超导材料的全部性能提高。如最先应用的铌锆合金(Nb-75Zr),其Tc为10.8K,Hc为8.7特。继后发展了铌钛合金,虽然Tc稍低了些,但Hc高得多,在给定磁场能承载更大电流。其性能是Nb-33Ti,Tc=9.3K,Hc=11.0特;Nb-60Ti,Tc=9.3K,Hc=12特(4.2K)。目前铌钛合金是用于7~8特磁场下的主要超导磁体材料。铌钛合金再加入钽的三元合金,性能进一步提高,Nb-60Ti-4Ta的性能是,Tc=9.9K,Hc=12.4特(4.2K);Nb-70Ti-5Ta的性能是,Tc=9.8K,Hc=12.8特。

发展历程

1911年,荷兰科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用液氦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绝对温标4.2K 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此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被分为: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但这里所说的“高温”,其实仍然是远低于冰点摄氏0℃的,一般来说仍是极低的温度。

1933年,迈斯纳和奥克森菲尔德两位科学家发现,如果把超导体放在磁场中冷却,则在材料电阻消失的同时,磁感应线将从超导体中排出,不能通过超导体,这种现象称为抗磁性。

1973年,发现超导合金――铌锗合金,其临界超导温度为23.2K,这一记录保持了近13年。1986年,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美国IBM公司的研究中心报道了一种氧化物(镧钡铜氧化物)具有35K的高温超导性。此后,科学家们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

198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的超导材料,其临界超导温度达到40K,液氢的“温度壁垒”(40K)被跨越。

1987年,1987年,亨茨维尔亚拉巴马大学的吴茂昆及其研究生(Ashburn和Torng),与休斯顿大学的中华民国科学家朱经武和他的学生共同发现了钇钡铜氧,这是首个超导温度在77K以上的材料,突破了液氮的“温度壁垒”(77K)。随后,中国科学家赵忠贤以及中华民国科学家朱经武相继在钇-钡-铜-氧系材料上把临界超导温度提高到90K以上。1987年底,铊-钡-钙-铜-氧系材料又把临界超导温度的记录提高到125K。

2001年,二硼化镁(MgB2)被发现其超导临界温度达到39K。此化合物的发现,打破了非铜氧化物超导体(non-cuprate superconductor)的临界温度纪录。

2008年,日本的Hideo Hosono团队发现在铁基氮磷族氧化物(iron-based oxypnictide)中,将部份氧以掺杂的方式用氟作部份取代,可使LaFeAsO1-xFx的临界温度达到26K,在加压后(4 GPa)甚至可达到43K。其后,中国的闻海虎团队,发现在以锶取代稀土元素之后,La1-xSrxFeAsO亦可达到临界温度25K。其后,中国的科学家陈仙辉、赵忠贤等人,发现将镧以其他稀土元素作取代,则可得到更高的临界温度;其中,SmFeAs[O0.9F0.1]可达55K。另外,将铁以钴取代(LaFe1-xCoxAsO),稀土元素以钍取代(Gd1-xThxFeAsO),或是利用氧缺陷(LaFeAsO1-δ)等方式,也都可以引发超导。

超导材料的制备

超导材料的制备方法很多,以前较为常用的有液相淬火法,离子轰击法,气相淬火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表面扩散法和固态扩散法(青铜法)等等,对于高温超导陶瓷材料的制备而言,这些方法可以借鉴,但主要是运用一些化学和物理技术和方法,这里更趋向于采用陶瓷工艺制备。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发展超导材料的关键在于有效地运用科学方法,控制工艺参数,以形成超导相而避免其他不利的物质或杂质生成,努力使超导材料的超导相含量增高,甚至是单一超导相,提高转变温度,力求达到液氮温区或者干冰区,甚至追求室温超导体的制备为最终目标。目前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临界电流密度(Jc)和改善机械性质(KC和强度),这方面的研究刚起步。

常用的合成方法:固相合成法、均匀溶胶一凝胶合成法、熔盐结构生长法、悬浮挤拉性、液态淬火氧化法、套管拉丝法等。

超导材料的性能

1.零电阻性

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

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

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与常导体零电阻在实质上截然不同。常导体的零电阻是指在理想的金属晶体中,由于电子运动畅通无阻,因此没有电阻;而超导体零电阻是指当温度降至某一数值Tc或以下时,其电阻突然变为零。电阻率ρ与温度T的关系见右图

2.完全抗磁性

1933年迈斯纳和奥尔德首次发现了超导体具有完全抗磁性的特点。把锡单晶球超导体在磁场(H≦Hc)中冷却,在达到临界温度Tc以下时,超导体内的磁通线一下子被排斥出去;或者先把超导体冷却至Tc以下,再通以磁场,这时磁通线也被排斥出动;如图所示。即在超导状态下,超导体内磁感应强度B=0.这就是迈斯纳效应。

3.约瑟夫森效应

两超导材料之间有一薄绝缘层(厚度约1nm)而形成低电阻连接时,会有电子对穿过绝缘层形成电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绝缘层两侧出现电压U(也可加一电压U),同时,直流电流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其频率为,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子电荷。这些特性构成了超导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各类应用的依据。

4.同位素效应

超导体的临界温度Tc与其同位素质量M有关。M越大,Tc越低,这称为同位素效应。例如,原子量为199.55的汞同位素,它的Tc是4.18开,而原子量为203.4的汞同位素,Tc 为4.146开。

超导材料的应用

超导陶瓷材料的超导材料具有的优异特性使它从被发现之日起,就向人类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但要实际应用超导材料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这首先是它的临界参量,其次还有材料制作的工艺等问题(例如脆性的超导陶瓷如何制成柔细的线材就有一系列工艺问题)。到80年代,超导材料的应用主要有:

①利用材料的超导电性可制作磁体,应用于电机、高能粒子加速器、磁悬浮运输、受控热核反应、储能等;可制作电力电缆,用于大容量输电(功率可达10000MVA);可制作通信电缆和天线,其性能优于常规材料。

②利用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可制作无摩擦陀螺仪和轴承。③利用约瑟夫森效应可制作一系列精密测量仪表以及辐射探测器、微波发生器、逻辑元件等。利用约瑟夫森结作计算机的逻辑和存储元件,其运算速度比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快10~20倍,功耗只有四分之一。

超导材料的发展前景

陶瓷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和应用,将带动着广泛领域里许多有着重大意义的应用前景,如约瑟夫逊效应器件,超导磁屏蔽,超导红外传感器等在近期内会得到应用。至于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电动机,超导储能,以及超导电力传输等,将在本世纪和下世纪普遍实现。著名材料学家们表示了乐观的意见。其他人在不同的场合表示了这种看法,甚至更富于幻想或浪漫色彩。对于超导材料的研究,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大力推进它的研究过程,高温陶瓷超导材料的应用价值很大,它的科学研究,会导致一场新的电磁革命,可与一百多年前法拉第,奥断陆和洛伦兹发起的电磁革命相比,它的开发就用,最终将导致一场高层次,大范围的真正工业革命,对科技,能源,交通,医疗,电业,乃至人民生活,思想信息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