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完整资料)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完整资料)

前 言 ……………………………………………………… 3 生 活 篇话题一 白衬衫穿旧了为什么会泛黄 …………………… 5 话题二 被蚊子蚂蚁或蜜蜂叮螫后涂点氨水或肥皂水为什么可以减轻痛痒 ……………………………………… 7 话题三 饼干筒里的干燥剂 ……………………………… 10 话题四 不锈钢会生锈吗 ………………………………… 12 话题五 吃水果为什么不能代替吃蔬菜 ………………… 14 话题六 醋的功用 ………………………………………… 16 话题七 发酵粉能发酵的原因是什么 …………………… 18 话题八 为什么会樟脑丸越来越小 ……………………… 22 话题九 公路上晒粮食好吗 ……………………………… 24 话题十 合成纤维混纺织物容易起毛起球原因在哪里…… 26 话题十一 镜子背面是水银还是银 ……………………… 29 话题十二 久放的报纸为什么会发黄 …………………… 32 话题十三 您会鉴别衣料吗 ………………………………34话题十四鸡蛋不宜洗干净后存放 (36)话题十五哪些布容易褪色哪些布不容易褪色 (38)话题十六塑料制品冬天变硬是怎么回事 (41)话题十七为什么馒头里有一个个小洞 (44)话题十八为什么煤气厂送来的煤气总有股臭味 (46)话题十九有办法去掉衣服上沾的油、墨、墨水吗 (48)话题二十食盐的实用价值 (51)实验篇趣味化学实验一自制碳酸饮料 (53)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58)趣味化学实验三化学“冰箱”与冰袋 (61)趣味化学实验四海带中碘的提取和检验 (65)趣味化学实验五研究电池 (69)趣味化学实验六制作水果电池 (75)趣味化学实验七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79)趣味化学实验八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 83 趣味化学实验九豆腐中钙质的检验 (87)趣味化学实验十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 (92)拓展阅读超级能源——奇妙的可燃冰 (94)后记 (101)前言化学是一门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科学,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校本课程设计

化学校本课程设计

化学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了解化学基本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 学生能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如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化学问题分析能力。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化学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地对待化学学习和实验。

3. 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生活等方面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本课程针对的是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在认知水平、兴趣和个性特点上具有多样性。

因此,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化学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包括以下章节: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化学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化学实验技能: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结果报告撰写等。

4. 化学与生活:食品中的化学、日常用品中的化学、环保与化学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化学基本概念(1)第二周:化学基本概念(2)第三周:化学基本定律(1)第四周:化学基本定律(2)第五周:化学实验技能(1)第六周:化学实验技能(2)第七周:化学与生活(1)第八周:化学与生活(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
年级:初中
教材:《初中化学》
单元:化学基础知识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掌握化学中常用的单位和量的概念。

3. 知晓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难点:化学中用到的单位和量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材:《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内容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蜡烛
实验药品:氧气、氢气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询问他们对化学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化学基础知识(15分钟)
1.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如物质、化学反应等概念。

2. 介绍化学常用的单位和量的概念,如质量、体积等。

三、示范实验(20分钟)
1. 利用酒精灯和蜡烛进行氧气和氢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帮助他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特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化学的应用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仍需要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巩固和深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物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 食物中的化学2. 饮料中的化学3. 空气中的化学4. 水质的化学知识第二章:生活中的化学物质1. 常见日用品的化学成分2. 药物与化学3. 材料与化学4. 环保与化学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物质。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的表现。

3. 学生完成实验、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的质量。

4. 学生作业、测验和期末考试的成绩。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活中的化学》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3.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物质相关案例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网站、视频等六、教学安排1. 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5小时。

2. 课程共计10周,每周安排一次新的教学内容。

3. 每次课程结束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3. 实践操作:进行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6. 布置作业: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基础性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

端着金碗的乞讨者(打一化学元素) ——钙 金属之冠(打一化学元素) —— 钾 睡觉(打两种化学元素) ——铋钼
品德高尚(打三种化学元素)——锌磷镁 金先生的夫人(打一化学元素)——钛 水上作业(打一化学元素) ——汞 金库被盗(打一化学元素) ——铁或铥 大洋干涸气上升(打一化学元素) ——氧 孙悟空的眼睛(打一化学元素)—— 钼
你看到了,也许要把煤搬到院子里去 晒干。妈妈来了,她说:“别搬了,湿煤 才好烧哩!”
湿煤反而好烧,这是什么道理? 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从你最熟悉的事 情谈起吧。如果满满一壶水烧开了,往往 会有一点水溢出来,照理说,壶下面的炉 火该灭了吧?可是,真奇怪,水滴落下的 地方,火焰反而变的老高老高的。
水的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水 一遇上火热的煤,氧立刻被煤(碳)夺走了,生成 一氧化碳和氢气。对你来说,它们俩都不陌生。
要点炉子了。在蜂窝煤炉的炉膛底,自下而上一层层铺上刨花,引火炭和 蜂窝煤。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点燃碎纸片,依次引燃刨花、引火炭。最后,蜂窝 煤燃烧起来。
详细回忆一下点炉子的过程,划火柴,着火点很低的红磷烧起来,我们得 到了火。以后,各种引火材料一个接一个烧了起来,它们的顺序是:火柴头上 的药物——火柴杆——纸片——刨花——引火炭——蜂窝煤。排列在前的引火材 料着火点比较低,它点着以后,产生较高的温度,就把它后面的引火材料烧着 了。一次一次地提高温度,才能使着火点较高的煤点着。
所以,蒸锅水不能喝。
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短篇小说《聊斋志异》里,常 常谈到“鬼火”。旧社会迷信的人,还把“鬼火”添枝加叶地说 成是什么阎罗王出现的鬼灯笼。那么,“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 呢?
原来人类与动物身体中有很多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 磷化氢气体在空气中自燃产生磷火,这就是旷野上出现的“鬼 火”。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含5篇)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含5篇)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含5篇)第一篇: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案例—厨房中的化学【情景与需求】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目标】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厨房中本来熟知的物质;2.从物质的组成,性质等方面对所介绍的物质有新的认识,了解某些物质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难点】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实验设计,总结归纳等方法【课程实施】引入:民以食为天,厨房是人们获得食品的重要场所.我不知道咱们班中有多少同学进厨房做过饭,但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在厨房中忙碌.我们或多或少都对厨房有一些了解,对厨房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识.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家的厨房中都有哪些食品,燃料,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做好记录,在真实的情境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1.1达标过程厨房中有很多的物质,它们都是化学物质,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它的组成成分,有的我们还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它.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将你们小组所列举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分类,看一看其中的哪一些或哪一种物质你知道它的组成成分,最好能用化学式表示出来.⑴实物展示,学生书写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列举的物质进行分类,对其中的物质表示其组成成分,写出化学式⑵小组汇报结果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达标过程同学们列举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它们有一些是很容易区分的,但也有一些却不容易区分.动动脑思考一下: ⑴如何区别酒精和白醋?⑵如何区别牛奶和米汤?⑶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时,曾经用米汤来书写“无字密信”.请问:①如何读出该密信中的内容?②用酚酞试剂是否可以书写密信如果可以,该如何读出?③你还有其他方法书写密信吗?2、与同学交流,说明书写和阅读的方法.教师实物演示,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达标过程厨房中有这么多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当然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变化.同学们想一想,对于厨房中的这些物质,你所知道的它们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哪些,其中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有哪些.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书写结果.小组汇报,复习所学知识.2-2达标过程除了同学们列举的反应外,还发生着很多很多的化学变化.下面列举的问题,同学们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吗?⑴我们可以用食醋制作软壳鸡蛋,用食醋清除暖瓶中的水垢;⑵自来水和矿泉水当然是不同的,同学们,你知道它们不同什么地方吗?谁能用化学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⑶(想一个其它的题目)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扩大知识面.其实生命活动本身就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化学反应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看似没有什么变化的静静放置着的鸡蛋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食物在烹煮过程中也在发生着化学变化(如炒菜,炒肉,煮鸡蛋等等).4、音像资料:炒菜的学问学生倾听,了解新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认识物质发生的变化:在前边同学们提到燃料燃烧发生化学变化.同学们知道近十几年来家庭燃料发生怎样的变化吗事实上,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穿住用,通信交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5、展示各种燃料:从柴草开始……学生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天然气的利用我们广大农村应用的还不多,但城镇居民已广泛使用.对于天然气以及家庭所用燃料问题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考一考大家!⑴“西气东输”指的是从大西北把天然气向东部沿海城市输送.所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管道煤气的成分是不相同的.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不同:⑵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气体分子数相同,根据此结论,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a、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上述两种气体分别完全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燃气灶由灶体,进空气管,开关等部件组成.使用煤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c、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部分燃料的热值与价格表燃料热值(J/kg)价格(元/kg)原煤2.1×107 0.8 天然气3.9 × 107 2.8 煤气1.56 × 107 4.0 液化气4.7 × 107 3.0 酒精3.0 × 107 4.0 汽油4.6 × 107 4.3 柴草1.7 × 107 0.36、学生思考书写化学方程式,比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如果你是一家之主,在选择家用燃料时,你通常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2)请你分析,上述哪种燃料是最理想的家用燃料?(3)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是当今全球性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有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 a、你认为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若认为能,理由是________.b、氢气作为燃料,与现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哪些优点?(4)你还知道有哪些更好的能源吗? 如果把青岛市消耗的燃料全部按热值折算成消耗天然气,假若此值为日耗天然气5.5×106立方米,从产生同样热量的角度分析,相当于消耗多少吨原煤(天然气的密度为0.66kg/m3,天然气热值为3.9×107J/kg, 原煤的热值为2.1× 107J/kg).假设上述原煤平均含硫元素2.5%,则改用天然气后相当于每天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吨?7、学生列出计算式教师给出计算结果,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从数字上感受到加强环保的重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8、小结简单回顾本节课新学到的知识,说出自己新学习到的、最感兴趣的知识,巩固所学,培养兴趣.【教学反思】1、本堂课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厨房为线索,以已有的化学知识为基础,从厨房中的化学材料, 化学反应, 化学燃料, 化学与安全为专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实际问题,多角度地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课本,而应该在扎实领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化学的视觉放开,着眼于化学发展新成果,着眼于化学与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化学发展的新成就,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水为何更好?…………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1、查资料:(1)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主讲教师:方建军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二、提出问题(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版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版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第二课:化学实验方法
1.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名称和用途
2. 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和注意事项
3.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第三课:化学方程式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书写规则
3. 化学平衡和反应热的相关概念
教学方法:
1. 讲述和讨论:介绍化学基础概念和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讨论和分组合作:引导学生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 总结和反思:结合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化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平时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进行评分。

2. 期中考试: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笔试考核。

3. 期末考试: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考核。

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能力。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与教师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原理,提高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 食物中的化学2. 生活中的材料化学3. 环境中的化学第二章:化学与健康1. 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2. 食品安全与化学3. 药物与化学第三章:生活中的化学实验1. 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2. 常见的生活用品制作实验3. 家庭小实验的设计与实践第四章:化学与能源1. 生活中的能源类型2.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3. 节能与环保第五章:化学与生活用品1. 日用品中的化学2. 化妆品与化学3. 化学与衣物护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生活用品制作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理论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实验设计等方面提出创新性想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活中的化学》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仪器、试剂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网站、视频等5. 生活用品:食品、日用品等六、教学策略1.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优秀校本课程案例化学

优秀校本课程案例化学

优秀校本课程案例是指那些在教学实践中表现突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的课程实例。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其校本课程设计往往注重实验操作、科学探究和实际应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优秀校本化学课程案例要素:
1. 结合地方资源和特色
- 例如,如果学校所在地区有化工企业或矿产,可以设计与之相关的化学课程,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
- 课程可以围绕核心的化学概念来设计,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化学反应原理,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3. 跨学科融合
- 将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其他学科相结合,设计跨学科的项目,比如探讨环境污染问题时结合化学和环境科学。

4. 创新教学方法
- 运用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交流。

5. 关注学生生活实际
- 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应用案例,如食品添加剂、清洁剂的化学成分分析等。

6. 强调安全和环保意识
-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一个具体的案例可以是“生活中的化学”:
-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对常见物质进行基本的化学分析。

- 内容:涉及食品添加剂、洗涤剂、药物、能源等日常生活中的化学产品。

- 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家庭作业和实验操作结合的方式进行。

- 评估:通过项目报告、实验记录、小组展示等形式进行学生评估。

这个课程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主讲教师:方建军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二、提出问题(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一、教案主题:生活中的化学二、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案内容:1.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化学知识,如饮食、洗涤剂、燃料等。

2. 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介绍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盐、糖、酸、碱等。

3. 化学与健康:探讨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食品添加剂、药物等。

4. 化学与环保:分析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如塑料、废气、废水等。

5. 化学实验与生活: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物质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3. 实验法: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第六章食品安全与化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2. 分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化学危害物质。

3. 掌握如何通过化学知识来保障食品安全。

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概述: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食品中的化学危害:分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添加剂等。

3. 食品安全检测:介绍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如农药残留检测、微生物检测等。

4. 食品安全保障:讨论如何通过化学方法来保障食品安全,如清洗、烹饪、储存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食品中的化学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探讨其背后的化学原因。

3. 实验法: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生活中的化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溶解沉淀等。

2. 生活中的化学原理:分子运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3. 生活中的化学应用:日用品、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等方法,直观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生活中的化学》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3. 课件或黑板:展示化学反应方程式、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醋除垢,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介绍相关化学原理,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如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应用,如洗涤剂的去污原理、食品防腐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一个生活化的化学问题展开讨论,如如何在家中制作简易净水器。

7. 板书设计: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化学题目,巩固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思考等方面。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如参观化工厂或实验室,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或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生活中化学实验初中教案

生活中化学实验初中教案

生活中化学实验初中教案课程内容:初中生活化学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实验,并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增强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3. 强调实验安全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教学重点:1. 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实验。

2. 铁与硫酸反应实验。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引入性问题或有趣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今天将要进行的两个化学实验的内容和目的。

二、实验一: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实验(15分钟)1. 实验原理: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 实验步骤:取一小段试管,加入少量碳酸氢钠,然后加入硫酸,观察气泡产生。

3. 实验现象: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并有气味散发。

三、实验二:铁与硫酸反应实验(15分钟)1. 实验原理: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硫酸。

2. 实验步骤:取一小段试管,加入少量铁丝,然后加入硫酸,观察气体产生。

3. 实验现象: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体,试管变热。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1. 总结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让学生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3. 强调实验的安全意识,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品。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2. 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并及时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生活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要时刻重视实验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品,保障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课程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水为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何更好…………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主讲教师:方建军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校本化学与生活教案

初中校本化学与生活教案

初中校本化学与生活教案
教学内容:塑料与环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掌握塑料对环境的影响;
3. 提倡减少使用塑料,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塑料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塑料带来的便利和问题。

二、学习(40分钟)
1. 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塑料的种类和性质;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塑料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的方法。

三、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减少使用塑料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完成作业:撰写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的实践。

五、课堂延伸(自愿参加,10分钟)
有条件的学生可自愿参加环保活动,如参与社区垃圾清理或自发组织减塑宣传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塑料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环保意识,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的意愿。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环保理念,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化学与生活初中教案

化学与生活初中教案

化学与生活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碱和酸性物质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1.导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肚子会疼?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结论是
因为肚子里的酸性物质过多或者有碱性物质进入肚子。

2.探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观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性质,并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

3.讲解: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如颜色、是否有气体产生等,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肥皂的清洗作用、碱性溶液对铝的腐蚀等。

4.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观察酸碱反应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酸和碱?它们有哪些性质?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6.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酸和碱的性质及应用,并做一篇相关的小论文。

扩展:可以请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酸碱反应的其他现象,并向全班汇报。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提问回答,评价学生对酸碱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生活中的实验化学》课程纲要(试行)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生活中的实验化学》课程纲要(试行)

(三)教材编写建议 本选修课程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 要求,着眼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凸显补充和丰富必 修课程内容的定位,设计多种探究实验,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 学生有收获。
参考文献: [1] 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
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 北京 : 人民 教育出版社,2020. [2] 蒋 静 . 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D]. 苏州大学,2011. [3] 慕 洪海 .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 实施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0). [4] 缪 仁票 .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标准的建构 [J]. 教学与管理,2020(19).
特色专题
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
JICHUJIAOYU LUNTAN
2021 年第 5 期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 《生活中的实验化学》课程纲要(试行)
张田蕾(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生活中的实验化学》作为高中阶段拓展类校本选 修课程,重在从生活出发,从生活中的实例、问题或 者现象中选择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猜想 验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实验活动中,从准备到 实施再到反思,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能力,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本理念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化学实验与生活相 结合,结合学校“四自主·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和学习方式,在实 验的具体操作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课题 7 :自制灭火器
通过实验学习了解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并模拟装
置组装灭火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汽水中的化学活动目的:探究汽水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为什么可消暑。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学生分2—4人一个小组,各组自带1瓶汽水,其余仪器用品从实验室借,其中有带胶塞的导管、试管、澄清石灰水活动过程:一、学生亲身体验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学生喝几口汽水,并谈谈喝过汽水的感受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1)汽水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汽水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2)喝汽水为什么可以消暑?喝冰冻汽汽水中的气体冒出与压强和温度有关水为何更好?…………三、实验探究与调查分析(教师指导下进行)1、查资料:(1) 二氧化碳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 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

2、实验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图现象: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汽水中的气体为CO2,假设成立。

3、分析讨论:(1) 打开汽水瓶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会有汽泡产生。

(2) 喝汽水后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下降,故喝汽水后,汽水在人肚里受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精神为之一振。

活动总结:通过喝汽水后体内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与假设,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对汽水中气体成分以及汽水为什么可消暑等问题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第二课水壶里的水垢主讲教师:方建军活动目的:探究水垢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水垢的主要成分。

水垢在生产、生活中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除水垢的简易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水垢或有水垢的保温瓶,实验室准备如下仪器用品:试管、带胶塞的导气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水垢,发现水垢较硬,不溶于水等二、提出问题(1) 水壶里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水垢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除去水垢?三、提出假设:(教师辅导或查阅相关书籍)(1) 水垢的形成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某些物质在加热时产生了不溶物。

(2) 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钙(3) 水垢的形成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四、实验探究与调查讨论(在教师协助下实施)探究1、水垢的形成原因:(1) 取自然界水样适量于试管中,观察:水样清澈(2) 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静置后观察:水变浑浊结论:原假设(1)成立探究2、水垢的主要成分:(1) 查阅相关资料:碳酸钙能使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将水垢放入下列装置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把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水垢溶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原假设(2)成立探究3、调查分析:水垢的形成对生产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走访,讨论分析应有如下共识:(1) 水垢有毒(含重金属离子),不能食用,如不能用有水垢的保温瓶盛装酸性饮料等食物。

(2) 水受热产生水垢会对我们生活产生不便,如热水器中的铜制水管腔附着水垢,影响使用效果等。

(3) 工厂里,锅炉长了水垢后会浪费燃料,还有可能发生锅炉爆炸活动总结: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仅通过实验探究了水垢的形成原因与水垢的主要成分,提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而且还认识到了水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使学生更加懂得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三课让我们的衣服更干净主讲教师:方建军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衣物上几种常见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准备:1、肥皂、洗衣粉、草酸、汽油、米饭、漂白粉、瓷盆或塑料桶2、蓝墨水、红墨水、水彩颜料、蓝墨水、圆珠笔油、油漆、鸡血、白布条数条,并把它们分别涂在白布条上备用。

活动过程:一、学生叙述自己衣物弄脏的“痛苦”经历及处理方法与效果怎样?二、提出问题:手上、衣物上普通污垢用肥皂或洗衣粉就可以洗干净,可是如果沾上墨水、墨迹、汗渍、肉汤、铁锈、果汁、血迹、油漆、圆珠笔油等用肥皂洗就无济无事啦,怎么办呢?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办法。

三、收集资料、寻找方法(教师协助)(1) 衣服上的蓝墨水、红墨水及水彩颜料立即用洗涤剂洗,再用清水漂洗几次就可以,若白布上仍有残迹,使用漂白粉。

(2) 衣服上的蓝黑墨水、铁锈、果汁、血迹,可用草酸来清洗,因为这些污渍中含有铁质,在空气中氧化成铁锈形成锈斑,草酸能把铁锈还原成能溶于水的物质。

(3) 沾上血迹的的衣物,也可以用冷水浸泡,再用加酶洗衣粉洗,不能使用热水。

(4) 墨和墨汁沾在衣物上,应立即浸在水里,用米饭粒搓洗,饭粒里的淀粉会搓成又稠又粘的浆,把墨迹从纤维上粘下来。

(5) 圆珠笔油、油漆、肉汤可用汽油溶解。

四、实验不同的洗涤方法与效果(教师指导)将白布条上的各种污物用不同方法洗涤,比较洗涤效果,写出实验报告。

活动总结:学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了解了衣服上各种污物的洗涤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实践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化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四课实验探究学校不同地点空气中CO2含量的测定主讲教师:方建军活动目的:通过测定空气中CO2含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CO2含量测定结果分析,使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怎样注意室内空气新鲜。

活动准备:浓氨水蒸馏水酚酞试液500ml烧杯500ml细口瓶50ml注射器(一)提出问题同学们了解到正常情况下空气中CO2含量为%,但我们生活周围有很多因素造成CO2含量增高。

空气中CO2的含量增多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用什么方法测定学校不同地点的空气中CO2的含量呢?(二)搜集、整理资料(教师协助)上网查询,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整理出如下方案:在稀氨水中加入酚酞试液后呈红色,该溶液吸收CO2后红色又会褪去,当氨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一定时,使红色褪去需要的空气体积与空气中CO2的含量成正比。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在多个实验方案中,典型的方案如下:实验步骤:(1)将2滴浓氨水滴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稀氨水,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使溶液呈红色,将得到的溶液保持在密闭的细口瓶中。

(2)用注射器吸取上述稀氨水10ml,到操场抽气到50ml刻度处(即抽气40ml),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口,尽力振荡2—3分钟,然后将注射器的吸入口向上,小心排出气体,再如上述操作抽气振荡,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红色恰好褪去,记录抽气次数n1;(3)同样方法在教室、宿舍两地点测出空气中CO2含量,记录抽气次数n2、n3;数据分析处理:农村空气中CO2的含量为%,作为步骤2中无污染的空气中CO2的含量,则教室、宿舍两地空气中CO2的含量分别为:%03.0%%03.0%132122⨯=⨯=nnCOnnCO和实验结论:人群密集、空气流动差的地方,CO2的含量较高,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该注意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课香烟烟雾中几种有害成分的简易测定主讲教师:方建军活动目的:实验探究香烟的烟雾中的几种有害物质,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人体有害。

活动准备:铁架台、试管、双孔塞、导管、香烟、95%酒精,氯化汞溶液蒸馏水,银氨溶液、动物血(新鲜)、注射器。

活动过程:提出问题:“吸烟有害健康”,那么香烟烟雾中有哪些有害物质呢?查找相关资料:从网上查询,从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事先要求学生自己查找)整理归纳:从学生查得的资料中归纳整理如下:(1) 香烟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主要尼古丁,一氧化碳等。

(2) 尼古丁与氯化汞溶液反应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3) 一氧化碳与鲜血压计的血红蛋白化合,使血液颜色由血红色变成深褐色。

实验探究:(1) 尼古丁检验:装置如图,试管中加入10ml95%酒精,点燃香烟,抽气,当酒精溶液变成褐色时取下试管,倒出2ml褐色液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汞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2) 一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如图,试管中注入5ml鲜鸡血,点燃香烟,连续抽气,血液由血红色逐渐变成深褐色,证明有CO。

(3) 相关资料尼古丁对人的致死量为40——60毫克,相当于20支香烟的含量,烟焦油可诱发肺癌、喉癌等。

一氧化碳有毒,会使人感到头痛、恶心、记忆力减退等,吸入过多一氧化碳会使人窒息而死亡。

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香烟烟雾中的几种有害物质,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并主动要求有吸烟行为的家长戒烟,使自己的家庭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第六课检测面粉的新鲜度主讲教师:聂晓玲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查找有关资料,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精神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面粉是各类早餐食品的主要原料,但是面粉久存变质后,若被食用,对我们的身体将十分有害,那么怎样检测面粉的新鲜度呢?二、查找相关资料同学们上网查找资料得知:面粉久存后,由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和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会产生酸败的现象。

随着酸变的加速,产生有机酸增多,面粉就不能食用。

测试面粉中有机酸的含量,可以用NaOH溶液中和有机酸,根据NaOH的用量,推知有机酸的含量。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用品:面粉样品5g 新鲜面粉5g 10%的NaOH溶液蒸馏水锥形瓶滴定管酚酞试液实验步骤:(1) 在1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40ml蒸馏水,再加入5g新鲜的面粉,混合搅拌至完全溶解,且没有任何面团为止,配成面粉的悬浊液,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

(2) 用10%的NaOH溶液滴定,边加边振动,直到悬浊液呈浅红色为止。

记下NaOH的(读数),体积数为V1。

(3) 取要测定新鲜度的面粉5g,用同样的办法滴定面粉的酸度,记下消耗NaOH的体积数为V2(4) 数据处理,分析得结论:当V1≈V2时,说明面粉是新鲜的当V1>时,说明面粉已变质,不能食用。

活动小结:本次活动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课验指纹主讲教师:聂晓玲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验指纹可作为侦破案件的一种手段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过程:一、活动原理:碘受热易升华,手上的油脂等分泌物能溶解碘而形成棕色指纹印迹,然后进行核对指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