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计算教学过程有效性

合集下载

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

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

算理与算法的有效结合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计算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他内容的学习,抓好了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等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可以说,没有计算,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为此以往计算数学的目标基本定位在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上,计算教学设计主要侧重强化训练,以求熟能生巧,但徒增学生练习负担,极易激发厌学情趣。

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可是,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具体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

为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我对比了课改前后的计算教学模式。

近几年,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在教材编排上注重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于是我们为了顺应当前形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生活问题中引出数学问题,积极探索计算教学的新模式。

现在,比较受大家认同的计算教学模式大致是这样的:情境导入—算法呈现—比较提炼—明确算理—算法巩固。

新的模式注重课堂探究,但是训练密度不够,重算理,轻算法,导致学生计算技能较差,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新课改实施以前,计算教学大致遵循这样的模式:复习铺垫—新授指导算理—尝试检验算理—练习巩固新知。

其中新知讲授以教师讲解为主,练习巩固以学生的机械式计算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重算法,轻算理”,然而它在落实“双基”的目标上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现在孩子们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

于是,我分析了新旧两种计算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计算课中尽量扬长避短,融两种模式之优点,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重。

浅谈提高乡镇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浅谈提高乡镇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浅谈提高乡镇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乡镇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未来人才的责任。

近年来乡镇小学的计算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普遍存在计算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乡镇小学整体教学质量。

提高乡镇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计算能力已成为学生未来成才的重要基础。

乡镇小学的教师力量相对薄弱,师资水平不一,教学条件有限,这些都给计算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有必要对乡镇小学的计算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探寻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本研究将结合现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乡镇小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实践措施。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乡镇小学的计算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推动乡镇小学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乡镇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技能。

通过深入分析乡镇小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和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我们希望找到有效的实践措施来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教师在计算教学中的角色以及家庭和社会对教学的支持作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影响乡镇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乡镇小学设定更有效的计算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乡镇小学计算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乡镇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乡镇小学计算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挑战,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乡镇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措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乡镇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提升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勇气,进一步推动整个乡镇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

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所谓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198-01我国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的“双主体”要求,即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将学生确立为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而教师则为“教学主体”或“引导主体”,通过有效地引导策略来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避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学生很难进入“课堂主导”的角色,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缺乏知识构建的基本素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状态。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概述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来说,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一方面,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普遍存在。

从学前教育到小学阶段,意味着教育对象进入了体系化的学校教育范畴,课堂教学是确立学习为中心的主要途径,客观上导致教学方法产生重大转变,同时,教材内容、教育理念、教学计划等也与学前教育有很大不同,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知识,教师单方面传达会占据课堂大量时间。

很显然,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教育机制影响教学理念创新。

在教学条件相对好的小学里,课堂教学可以借助教学工具、设备进行情景创设,遵循素质教育规律。

但这种教学方法很难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原因在于我国教育机制改革的滞后性,尽管义务教育阶段升学对成绩影响进一步削弱,但一些重点中学对生源资质还是有很高的要求,以成绩论“成败”,最终数学课堂教学又回归“应试教育”层面。

教学效果评估证明

教学效果评估证明

教学效果评估证明引言概述:教学效果评估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和证明其有效性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1 评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通过考试、作业和项目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设置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形式的考试,从而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2 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例如,可以计算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等指标,以了解学生在不同教学目标上的表现。

1.3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例如,可以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以及是否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等。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2.1 评估教师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教师的授课方式、教材使用和教学资源的应用等,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例如,可以观察教师是否能够生动有趣地讲解知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等。

2.2 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和个别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

例如,可以询问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喜好程度、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师的评价等,从而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3 分析学生学习成果的提升情况:通过比较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教学方法下学生的成绩提升情况、学习动力的变化以及学习兴趣的增加程度等。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3.1 评估教学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通过评估教材、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评估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

例如,可以评估教材的编写质量、课件的设计效果以及实验设备的完备程度等。

评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评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评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以确保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评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生成就、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和社区影响。

一、学生成就学生成就是评估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学生成就的信息:1. 学科成绩:定期的学科考试和作业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成绩,了解不同教学策略的效果。

2. 课堂参与度: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专注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

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评估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1. 授课方式:教师是否能够清晰地讲解学习内容,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进行调整,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材料: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材料是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相符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评估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师生关系的情况:1.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频率:教师是否能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2. 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社区影响社区影响是评估教学策略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教学策略对社区的影响:1. 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区实践中,这些都会对社区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

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

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第一篇: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 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第二阶段总结我组承担的溧阳市级课题《小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自2012年9月起,进入研究实施阶段。

本学期,我们把课题组与教研组相结合,围绕既定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展开研究——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等,在研究中有收获,更有困惑。

现简要小结如下: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本学期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本学期,我们把数学教研组与课题组相结合,让每位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参与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研组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研究进度和收获。

1、本学期我们深入课堂进行行动研究,在学生得口算、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教学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2、本学期我们组织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多节研讨课,课后进行认真讨论、反思。

并围绕“提高小学生口算水平策略方法谈”、“ 笔算错误探因”、“ 估算,怎样为好” “简算习惯培养方法议”这四个话题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每位老师能够如约而至,并且能够敞开心扉交流我们数学课堂中计算教学有效性探索的问题。

老师们普遍认为要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促成参与方式,让学生情感、行为、思维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来。

(3)、调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4)、加强对参与过程的指导和监控,在多样化的计算算理教学中不断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3、在实验中,本组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观念得以更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反思。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导言: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自身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多个角度展开回答写作。

一、目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的过程是了解、参与、改进的过程,通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评价指标1.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生的测验成绩、作品展示等方式来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评价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参与度等方面。

通过观察、听课记录等方式来评价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3.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主动讨论、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

通过观察、听课记录、学生反馈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4. 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评价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通过观察、教学设计分析等方式来评价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

三、评价方法1. 教学观察: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来评价教学效果,观察教师的教态、学生的反应、课堂互动等方面。

可以由专业教育工作者或同行教师进行教学观察,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2. 学生反馈:通过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意见,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征求学生的反馈意见。

3. 评价工具:可以使用评价表、教学评分表等工具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包括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等方面。

4. 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应该得到充分的应用。

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

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学习关于0的乘法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王母娘娘派7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仙女们到蟠桃园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桃子,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仙女们赶快回来向王母娘娘汇报:“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也没摘到”。

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吸引了。

紧接着设计这样的提问和练习:①仙女们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②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③观察上面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④练习:0×2=2×0=5×0=5+0=5—0= ⑤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学生置身于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了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教师教案设计的有效性评估方法

教师教案设计的有效性评估方法

教师教案设计的有效性评估方法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而教案设计则是教学的基石。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活动和评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然而,如何评估教案的有效性一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师教案设计的有效性评估方法。

一、教学观察法教学观察法是一种直接观察教学过程的评估方法。

通过参与教学、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估教案的有效性。

教学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两种方式。

定性观察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适用性。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置观察指标,比如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参与等。

观察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记录观察结果,如教学笔记、教学录像等。

定量观察则是通过一些量化的指标来评估教案的有效性,比如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专注度等。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通过统计分析来反映教案的有效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

二、学生评价法学生评价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估方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了解学生对教案设计的态度和反馈,来评估教案的有效性。

学生评价可以通过面谈、小组讨论或者写作业的形式进行。

在面谈中,教师可以直接询问学生对教案的倾向和看法,比如教案的难易程度、教案的吸引力、教案的指导性等。

通过面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小组讨论也是一种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讨论教案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教案的有效性。

学生评价的另一种形式是让学生撰写教案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对教案设计的评价,包括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对知识的掌握等。

通过学生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三、教育技术评价法教育技术评价法是一种通过教育技术手段来评估教案有效性的方法。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相关推荐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精选7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篇1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让学生有兴趣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有收获是课堂有效性的体现。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目标有效教学互动兴趣效率老师的抱怨:“这类问题明明已经讲过许多遍,还是很多人不懂,更谈不上运用。

略加条件改变,就束手无策,真让人难以理解。

”学生的抱怨:“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明白,上课也认真做了笔记,但到自己做题时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找不到突破口,该怎么办?”常规的课堂教学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效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对于在一线教学的我们来说,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激情不高、课堂教学气氛不浓的局面,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思考并在实践的层面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成效。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的学习活动。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一堂课、一道题到底能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什么才是这堂课、这道题的真正重心所在。

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运算能力很差,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以前和平时的练习较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一【摘要】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1.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

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几条途径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几条途径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条途径摘要:时下小学数学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喊着累,学生学得难,孩子和家长怨声载道。

教师面临这样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经迫在眉睫。

从六个方面谈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课堂;数学;有效性面对着一群这样的孩子,面对着这样的现象,在新课程改革走进课堂教学的今天,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二任父母,的确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再让学生围绕质疑,进行合作探究活动;然后在学生初步得出结论的同时,教师再让学生自主求证,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矫正。

由此我们得出了“课前质疑—提出疑问—引导探索—操练验证—测验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去参与教学,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全过程参与了教学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应设计好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以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课前动手裁剪2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拼出面积是4平方厘米、10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不等的长方形。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定长方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长方形中拼摆并算出面积,以此过程为依据展开讨论,最终自主揭示面积概念,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三、让学生主动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流,阐述自己的想法,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能力交流互动、积极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教授《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一课中,我特意出了一道判断题: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思考后有一部分认为对,有一部分认为错。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战略性课题。

本文结合有效教学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自主探究、运用现代技术、精心设计练习、进行教学反思等方面论述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标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要使学生在固定时间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就必须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工夫,这样也更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对于这样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有如下思考和体会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评价课堂教学是指教学目标是否有效,所以,教师应该确定贴近实际的、准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且这些目标应该是相互融合的,相互依托的。

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要学到的基本内容,即基础知识,而方法和过程则是指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

教师在依照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了教学目标,在了解和掌握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确定科学可行、贴近实际的教学目标。

在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在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那么,应怎样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其次,在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明确指出本节课中学生应该了解哪些知识,应该掌握哪些数学原理和数学思想方法。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性1.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思考和讨论。

这样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对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如何在新课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高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深思的一个课题。

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把握教材,找到教学基点教材是集学科知识与教学理念为一体的,是师生得以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

但是教材所编排的内容有时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地区的学生,为此很多专家、教师都在倡导灵活运用教材,鼓励老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改编或再创造。

1、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的例题和习题都隐含着编者的意图,特别是教材中的主题图,更是明确地贯穿着整个知识点的脉络。

作为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排,为什么要用这个例题。

例如,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一)》中,教材编排了一个上船情景,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100以内),这部分内容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

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在教材的[例1]中安排了“23+31”、“32+39”两道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口算,掌握口算的方法,感受两个算式的不同(一个是进位加法,另一个是不进位的加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计算时对进位加法引起注意。

只有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上主题图、例题和习题的功能,才能更好地挖掘它们的内在价值,发挥它们的作用。

2、拓展教材的“空白资源”有时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并不能划等号,作为教师,要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恰当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可以达到填补教材中的“空白资源”的作用。

在口算加、减法教学后的练习十九第3题中,教材编排是让学生选择两种学习用具,并算一算要多少钱。

我将这题改了一下,要求学生估计如果小朋友带了100元钱能买哪两种用具?这下课堂活了起来,学生都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买收音机和闹钟只要七十几元就够了,有的说不能买收音机与书包,因为超过100元了。

探讨口算乘法教案设计的有效性评估

探讨口算乘法教案设计的有效性评估

探讨口算乘法教案设计的有效性评估。

口算乘法教案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评估口算乘法教案的有效性时,需要将这三个部分进行综合评估。

教学目标和要求评估口算乘法教案有效性时应考虑其教学目标和要求是否具体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地阐述学生需要学习到哪些内容、达成哪些能力和知识,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口算乘法的不同难度层次,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便于学生逐步地掌握口算乘法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教学内容评估口算乘法教案有效性时应考虑其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性。

教学内容需要全面地涵盖口算乘法的各种类型和难度,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别将一些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做好详细的讲解和练习。

此外,教学内容还应该注重实战操作,让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不断提高口算乘法的掌握技能。

教学过程评估口算乘法教案有效性时应考虑其教学过程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授课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启发性、引导性、互动性和自主学习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获得知识。

授课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解、演示、练习、评价等不同环节。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丰富的口算乘法教育体验,进一步提高口算乘法的掌握程度和技能。

综合来看,在评估口算乘法教案的有效性时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针对性持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得口算乘法教案更加适合学生实际需要和认知水平的要求。

如果口算乘法教案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教育者可以期待获得越来越好的教育效果和反馈,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口算乘法的核心理论和计算技能,从而提高数学整体素质。

推陈出新,实现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

推陈出新,实现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

推陈出新,实现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小学数学课堂计算问题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一大因素,教师应推陈出新,增强数学计算的有趣性;通过合理引导,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通过辩论探讨,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性,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趣性;速度;准确性;有效性时代的进步影响着教学,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推陈出新,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杜绝一切课堂危机。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计算问题成了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一大因素,一些教师也为突破这一瓶颈而做出了努力。

一、变一变,增强数学计算的有趣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学习便是机械化的记忆,知识即使被灌进大脑,也无法抵达内心,成了一种形式而不具实用价值。

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一堂充满乐趣和生机的课堂总能带给他们无尽的收获,总能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丰富多彩,让他们在笑声中领会知识的内涵。

计算教学是小学生数学课堂的一大分支,是数学教学必然要通过的一条路,可以培养学生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力。

由于数学计算本身的一些特点,学生不喜欢计算,使数学课堂计算教学陷入了危机,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推陈出新,颠覆传统教法中反复练习的方式,为枯燥的课堂添汁加味,加强数学计算的有趣性。

教学方式最忌讳的是千篇一律,尤其是对想象力极为丰富的小学生来说更不能如此,他们渴望去接触一些新奇的东西,于是很容易排斥单一性的运算模式。

而有些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如,在教学“认识乘法”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往往是将一道道计算题满满地列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埋头苦算。

一道道计算题成为一块块石头累积成的一面墙,给学生带来诸多的压迫感,泯灭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其实,计算题是具有可塑性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计算题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领会计算题的逻辑性。

如5乘以2这道计算题,教师可以用充满魅力的文字来描述:小明和小红都喜欢绘画,小明将画的5张画拿给大人们看,但是大人们都说小红画得最多,是小明的2倍,小明挠挠头心里想:小红究竟画了多少张呢?将计算题融入问题情境中,使计算课堂充满了感性色彩,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很乐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剖析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剖析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剖析仇 伟(海阳市第四中学 山东 海阳 265100)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新的问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文中以新课程背景为着手点,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奠定高效数学课堂建设的基础。

数学教学时要考虑学生情况,主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高中数学教学时受到一些因素影响,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偏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着手点。

高中数学题目考查单一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

学习时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考查单一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通过解题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点。

数学学习时一些学生并没有将知识点灵活掌握,遇到类似题目后无法灵活运用知识点。

数学解题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不到位直接影响到解题效果。

学生通过审题,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及求解方向,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推导结果。

但实际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到位,大致浏览一遍题目就开始做题,经常出现答非所问、解答错误的情况;数学解题时不但要做对题目,还要熟练掌握同类题目的解法,灵活运用多种知识点解决问题。

但部分学生数学思维不灵活,日常解题时习惯使用一种方法,不会考虑其他解法,甚至存在死记硬背现象,缺少创造性思维。

此外,不能发挥草稿纸的作用,影响到解题效率提升。

2、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2.1 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探索性,很多数学概念、定理及公式的发现就是不断推理与探索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准备一些实例与教具,探索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继而通过猜想、实践及对比等过程,实现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求计算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摘要】计算教学,要创设有效情境和设计典型铺垫题目,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多种方法和新旧知识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介绍计算过程,理解计算算理,再通过比较,优化方法,建构模型;练习设计层次性、多样性. 这样才能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探究;尝试;归纳;反馈
计算教学如何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指出:“数学是很讲‘道理’的学科”. 教学“光教术不行,还得教理,这两个要结合着教. ”教学“必须能用例子来说明……通过归纳推理推断结论,通过演绎推理验证通过推断得到的结论的正确性……最后逐渐积累一种思维的方法和经验”. “应当抓住本质,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讲完它,然后领着学生去思考,去做一些事情”(注). 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为例,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晨练情景图. 运动员张扬计划四周跑224千米,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学生列式:224 ÷ 4
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是怎样算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出示课本例1主题图. 指导学生列出:22.4 ÷ 4
师:这道题与前面的除法比,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的题是整数除法,这道题是小数除法. (板书课题)
(评析:一些计算知识的探索是需要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计算前应通过典型练习题的复习,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唤起学生头脑中的已有旧知,往往能有效激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求知欲望,体验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小数除以整数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例1,独立思考并把自己意见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时可
围绕如下思考问题:
教材中第一种解法,你有什么感觉?(道理很清楚,但有点太麻烦了)
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略)
(评析:由于在前面复习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完全可以借用这方面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教师此时要做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迁移类推的方式,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
三、尝试练习,深化理解.
师:下面这几题,算完了吗?(学生思考)
师:这几题在商中如何点上小数点?
生: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为什么这样点上小数点?
生:1题12有4个3,6个十分之一有2个十分之三,商应是4.2. 因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评析:算理为算法提供理论指导,算法使算理具体化. 计算
教学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 上面设计,以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算理. 凭感觉“先看作——整数除以整数”,再迁移到“小数除
以整数”计算. 学生自然获得切身体验,体验到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度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深刻理解. )
四、归纳方法,上升经验.
算一算,比一比,下面的两道题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2 ÷ 3 4.2 ÷ 3
师:你认为小数除以整数怎样计算?(小组交流)
生: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
小数点对齐.
列竖式计算. (请两名后进生到黑板前面板演,余者在练习本
上做. )25.2 ÷ 6 34.5 ÷ 15
(待前面学生计算后,让他们说一说计算过程. 说不清楚时,
让别的同学补充或纠正. 学生结合上面题目重点说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做总结性的小结)(评析:现行教材改变以往做法,不直接出示一般算法,而是
采取逐步明确算法. 教师不要过早给出,而是让学生逐步探索自悟. 在上面设计中,在复习中以渗透算法,在探究算理中突出算法,在
讨论交流中比较算法,在典型练习总结时揭示算法. 此时,学生对算法掌握应该是水到渠成. )
五、及时反馈,形成能力
1. 直接说得数. 56 ÷ 4 6.6 ÷ 6 280 ÷ 7 30.5 ÷ 5 390 ÷3 9.8 ÷ 7
(评析:口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突破口. 口算必须在课堂中进行强化. 基本口算训练要每天进行,每堂课都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做到基本的口算结果脱口而出. )
2. 列竖式计算. 1
3.5 ÷ 5 32.5 ÷ 25 6
4.6 ÷ 19
3. 计算下面各题.
(1)《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6.8元. 平均每本售价多少元?
(2)一个玩具厂做18个毛绒兔需要64.8元的材料. 做1个毛绒兔需要多少元材料?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做后自评互评. 教师重点深入后进生桌前辅导并做面批面改.
(评析:练习设计典型与否,对新知巩固、拓展与深化作用不可低估. 练习设计层次性,是运用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 其目的不仅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更主要是提高练习效果. 基本练习可以巩固刚刚学完的新知识. 综合练习可以让学生运用掌握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沟通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沟通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注释:来源:人民教育 2012年7期注重“过程”中的教育——史宁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